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知识点整理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知识点整理班级姓名第1课时我们身边的物质1、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像声、电、光也是物质。

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2、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

3、有些物质变化很快,而有些物质变化比较缓慢,甚至不易被我们察觉。

第2课时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1、物质的変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根本区别在于有没有生成新的物质。

这是从硫放铜溶液中被置换岀来的铜,所以说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化学变化,产生新的物质。

2、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常伴随着一些现象如改变颜色、发光发热、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物等,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3、铁与硫酸铜溶液发生化学変化,铁和铜进行了交换,铜附着在铁钉表面,而铁进入了溶液,变成了硫酸亚铁。

第3课时米饭、淀粉和碘酒物的变化1、口腔里的唾液与米饭作用发生化学变化,生成麦芽糖,所以咀嚼米饭会有甜味。

2、淀粉与碘酒混合会生成蓝色的新物质,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是否含淀粉。

3、富含淀粉的食物有:米、面、薯类;含淀粉较少的食物市:蔬菜、水果等。

第4课时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1、科学家经过大量研究证明,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大量气体,这种气体是二氧化碳,它是空气的组成部分。

留下的液体,既不是醋,也不是小苏打,而是一种叫醋酸钠的物质。

2、将燃烧的细木条伸进玻璃杯中,可以观察到杯子里的气体能使燃着的火焰熄灭。

而如果把玻璃杯中的气体倒在蜡烛的火焰上,可以看到火焰熄灭了,说明二氧化碳比空气重。

3、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发生了化学反应,用手触摸玻璃杯的外壁,感觉比原来的温度要低。

4、我们喝的一些饮料中,就含有二氧化碳气体,当打开汽水瓶盖时,冒出的气泡就是二氧化碳;我们呼吸时呼出的气体中也含有二氧化碳;蜡烛燃烧也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

5、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产生了光和热,变成的物质是二氧化碳和水。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知识点梳理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知识点梳理

我们生活在(物质) 构成的世界里,所有的物质都在不停地(运动),还会发生(变化)。

第一课我们身边的物质1.世界是由(物质 )构成的。

我们身边的书、橡皮、桌子……包括我们自己,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2.我们 (能直接或间接观察) 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

3.我们周围的物质都会发生变化,有的物质变化很快,而有些物质变化比较缓慢,甚至不容易被我们察觉。

4.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

第二课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1.观察到“没有明显变化”跟观察到“明显变化”的现象同等重要。

2. 观察加热白糖的变化(1)取少量白糖放在纸上观察,我发现白糖的特点是:白色的晶体颗粒,晶体形状是立方体。

(2)加热过程中白糖的变化:白糖在加热的过程中,首先会发生物理变化,即固体的白糖在加热的情况下变成液体的白糖,然后继续加热,白糖的颜色逐渐加深,直至全部炭化,能闻到焦味,这时发生了化学变化。

如果继续加热,黑色的炭还会燃烧。

(3)蜡烛燃烧中的变化:在加热白糖的过程中,蜡烛也在不断地燃烧,它也在同时发生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蜡烛熔化是物理变化,液体的蜡烛油汽化后燃烧是化学变化。

3.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4.物质的变化有快有慢。

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5. 加热白糖伴随的变化:物理变化:固体蜡变成液体的蜡油化学变化:颜色变化:白色→褐色→黑色6. 蜡烛燃烧:物理变化:固体蜡变成液体蜡化学变化:产生二氧化碳气体7. 化学变化中往往伴随着物理变化。

第三课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1.米饭放进嘴里,一开始没有甜味,说明米饭没有发生变化;咀嚼一段时间,变得有(甜味)了,这是因为米饭中有一种叫(淀粉)的东西,在我们的咀嚼过程中发生了变化——淀粉变成了麦芽糖。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知识点梳理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知识点梳理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知识点梳理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知识点我们生活在(物质)构成的世界里,所有的物质都在不停地(运动),还会发生(变化)。

第一课我们身边的物质1.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

我们身边的书、橡皮、桌子……包括我们自己,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2.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

3.我们周围的物质都会发生变化,有的物质变化很快,而有些物质变化比较缓慢,甚至不容易被我们察觉。

4.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

第二课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1.观察到“没有明显变化”跟观察到“明显变化”的现象同等重要。

2.观察加热白糖的变化(1)取少量白糖放在纸上观察,我发现白糖的特点是:白色的晶体颗粒,晶体形状是立方体。

(2)加热过程中白糖的变化:白糖在加热的过程中,首先会发生物理变化,即固体的白糖在加热的情况下变成液体的白糖,然后继续加热,白糖的颜色逐渐加深,直至全部炭化,能闻到焦味,这时发生了化学变化。

如果继续加热,黑色的炭还会燃烧。

(3)蜡烛燃烧中的变化:在加热白糖的过程中,蜡烛也在不断地燃烧,它也在同时发生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蜡烛熔化是物理变化,液体的蜡烛油汽化后燃烧是化学变化。

3.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4.物质的变化有快有慢。

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5.加热白糖伴随的变化:物理变化:固体蜡变成液体的蜡油化学变化:颜色变化:白色→褐色→黑色1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知识点6.蜡烛燃烧:物理变化:固体蜡变成液体蜡化学变化:产生二氧化碳气体7.化学变化中往往伴随着物理变化。

第三课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1.米饭放进嘴里,一开始没有甜味,说明米饭没有发生变化;咀嚼一段时间,变得有(甜味)了,这是因为米饭中有一种叫(淀粉)的东西,在我们的咀嚼过程中发生了变化——淀粉变成了XXX。

六下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

六下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

六下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一、物质的变化。

1. 物理变化。

- 概念:物质的形状、状态等发生变化,但没有产生新物质。

-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冰融化成水、水蒸发成水蒸气、水蒸气凝结成水等),将纸张折叠、把铁丝弯曲等。

在这些变化中,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没有改变。

2. 化学变化。

- 概念:产生了新物质的变化。

- 例如:铁生锈,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发生反应,生成了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食物腐败,食物中的成分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产生了有异味、变色等现象的新物质;蜡烛燃烧,蜡烛燃烧时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等新物质。

3.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 区别:-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 物理变化通常是物质的外观、状态等方面的改变,化学变化往往伴随着颜色改变、发光发热、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 联系: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例如蜡烛燃烧时,蜡烛先熔化(物理变化),然后燃烧生成新物质(化学变化);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二、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1. 颜色改变。

- 许多化学变化会引起颜色的变化。

例如,硫酸铜溶液与铁钉反应,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反应后溶液颜色变浅,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铜)附着。

这是因为发生了化学置换反应,铁将硫酸铜溶液中的铜置换出来,生成了硫酸亚铁溶液(颜色变浅)和铜(红色)。

2. 发光发热。

- 像蜡烛燃烧、木柴燃烧等化学变化都会发光发热。

燃烧是一种剧烈的氧化反应,在这个过程中,物质与氧气发生反应,释放出能量,以光和热的形式表现出来。

3. 产生气体。

- 例如,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会产生大量气泡。

这是因为小苏打(碳酸氢钠)与白醋(主要成分是醋酸)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水和醋酸钠。

4. 生成沉淀。

- 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会产生蓝色沉淀。

这是因为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

三、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六年级科学下册物质的变化知识点

六年级科学下册物质的变化知识点

六年级科学下册物质的变化知识点1. 物质的三态及其相互转化物质存在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固体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分子之间距离较近;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分子之间距离较远;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分子之间距离较远。

物质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如固体加热可以转化为液体,液体加热可以转化为气体。

这种转化过程称为相变,包括熔化、凝固、汽化、液化等。

2. 物质的溶解和结晶溶解是指固体溶质在液体溶剂中溶解形成溶液,溶质的微粒被溶剂的微粒包围,分散均匀。

溶解可以发生在固体与固体、固体与液体、液体与液体之间。

结晶是指溶液中溶质以固体形式重新聚集起来形成晶体。

结晶是溶解的逆过程,通过蒸发溶剂或降低温度,溶质逐渐从溶液中析出。

3. 物质的燃烧燃烧是物质与氧气发生反应,产生能量和新物质的过程。

燃烧需要有可燃物、氧气和足够高的温度。

燃烧产生的新物质包括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燃烧过程中还伴随着火焰、烟雾、光热等现象,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物质变化现象。

4. 物质的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是两种常见的化学物质,酸性物质会产生酸味,而碱性物质会产生苦味。

当酸和碱混合时,会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酸碱中和的实验常用酸碱指示剂来判断溶液的酸碱性,常见的酸碱指示剂有酚酞、甲基橙等。

5. 物质的氧化与还原反应氧化是物质与氧气结合形成氧化物的反应,还原是指氧化物与还原剂反应,还原剂可以还原氧化物。

氧化与还原是一对互为逆反应的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存在,例如金属生锈、火柴燃烧等都是氧化还原反应的例子。

6. 物质的分解与合成反应分解反应是指一种物质分解为两种或更多种物质的反应,而合成反应是指两种或更多种物质结合形成新物质的反应。

分解反应常见的有热分解和电解,而合成反应常见的有酸碱反应、金属与非金属元素反应等。

7. 物质的传热现象物质之间存在着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传热方式。

传导是指物体内部热量的传递,对流是指液体或气体中热量随着流体运动的传递,辐射是指通过空气中的热辐射传递热量。

小学背诵版知识点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知识点梳理 教科版

小学背诵版知识点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知识点梳理 教科版

【背诵版知识点】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知识点梳理
6、有些物质混合后不会生成新的物质,如(白糖)和(水)混合;有些物质混合后会生成新的物质,如(小苏打)和(白醋)混合。

7、米饭在我们咀嚼的过程中,变得有(甜味)了,这是因为米饭中有一种叫(淀粉)的东西,在被我们咀嚼过程中发生了变化。

产生气体)、(改变颜)、(产生沉淀物)等。

13、用镊子夹住铁钉并将一部分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铁钉,可以发现浸入溶液的铁钉表面有(红新物质附着),同时蓝的硫酸铜液体颜会(变浅),这种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14、铁生锈与(水和空气)有关,在日常生活中,铁生锈的快慢与(水的多少)关系很大。

15、在生产实践中,人们一般采用什么方法防止、减缓铁制品生锈的速度?
答:(1)制成合金;(2)铁制品表面涂防护层;(3)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洁净和干燥。

重要图片分析
1、金属汤匙取一小勺白糖放在蜡烛火焰上慢慢加热,白糖会慢慢熔化为液体,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继续加热,白糖会逐渐变黑,并闻到有一股焦糊味,变黑的物质在品尝时会苦,而不是甜,说明有新
的物质生成了,所以属于化学变化。

2、用滴碘酒的方法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的实验,要注意:碘酒使用前要先用水稀释,滴碘酒时滴管口不能碰到食物否则会影响后续实验。

实验时我们有时看到淀粉遇到
碘酒颜接近黑,其实仔细观察会发现是蓝紫。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
不含淀粉的食物
花菜、白萝卜、菠菜、番茄、桔子、白糖、洋葱
谷类、面类:米饭、米粉、汤圆、年糕、麦片、面包、馒头、包子、水饺皮、馄饨皮、面条、烙饼、玉米、蛋糕、饼干……
根茎类:马铃薯、芋头、地瓜,南瓜、莲藕、山药、番薯。豆类蔬菜:碗豆、绿豆、红豆……
10.小苏打的特点:白色的细小晶体,粉末状。白醋的特点:无色、透明、液体,刺鼻酸味。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知识要点
1.我们生活在物质构成的世界里,所有的物质都在不停地运动,还会发生变化。
2.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书、橡皮、桌子,包括人等,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3.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物质:空气、书、电、电灯、火、水、声音等;不是物质:想法、兴趣、理想
4.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 形态、大小,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
26.我们每天吃的食物,要经过许许多多的化学变化,才能变成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27.建筑用的水泥,它的生产过程包含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
28.美丽的烟花,当它在空中爆炸时,发生了剧烈的化学变化,产生了五彩缤纷的色彩。
29.一块铁完全生锈后,体积可增大8倍。
30.中国古代的黑火药是硝石、硫黄、木炭以及一些辅料等粉末状物质的混合物。最早的火药出自炼丹术之手。
8.米饭在我们咀嚼的过程中,变得有(甜味)了,这是因为米饭中的(淀粉),在被咀嚼过程中发生了变化——淀粉变成了麦芽糖。
9.淀粉遇到碘酒颜色会变成(蓝色),产生了一种蓝色的新物质。我们可以来检验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
哪些食物含有淀粉?
类别
食物名称
含有淀粉的食物
玉米、土豆、番薯、面包、馒头、山药、南瓜、香蕉、胡萝卜(含较少)、米饭、碗豆、绿豆、红豆、莲藕

六年级科学第二章物质变化知识点总结

六年级科学第二章物质变化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物质变化
1.物质: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

2.物质变化: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的。

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状、大小,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物质。

3.物理变化:只改变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3.化学变化:产生了新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

(白糖加热和蜡烛燃烧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4.米饭咀嚼一段时间会变甜的原因:米饭里含有淀粉,唾液里含有淀粉酶,淀粉酶能使淀粉水解产生麦芽糖,所以变甜了(新物质产生,属于化学变化)。

5.鉴别食物中含有淀粉:因为淀粉遇到碘酒会产生蓝色的新物质,所以在食物中滴一滴碘酒,如果变蓝,就说明这食物中含有淀粉。

6.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现象:能听见吱吱的声音,产生大量的气体,用手触摸烧杯感到比原来凉一些。

7.二氧化碳的特点:能灭火、比空气重。

8.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
9.铁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铁生锈与空气(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和氧气)和水有关。

11.防止铁生锈的方法:使铁与空气、水隔开。

例如:涂油漆、电镀、喷蜡。

12..硫酸铜溶液与铁钉反应的现象:浸入硫酸铜溶液的铁钉表面有红色的物质(铜)附着,浅蓝色的硫酸铜溶液逐渐变浅。

13.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改变颜色、发光发热、产生气体、产生沉淀。

14.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行为属于物理变化:把木材作成椅子等家具、泡茶、制作橙汁饮料等。

②哪些行为属于化学变化:吃食物、生产水泥、放烟花等。

15.蜡烛融化(物理变化)蜡烛燃烧(化学变化)。

教科版六下科学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知识点

教科版六下科学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知识点

教科版六下科学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知识点第一课《我们身边的物质》1.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空气、电、火、声音)等也是(物质),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2.物质是(变化)的,有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

第二课《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1.物质的变化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2.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如:(豆子和沙子的实验,在混合和分离前后没有变化、湿衣服凉干。

汽油挥发、积沙成塔、滴水成冰)的变化等。

3.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如:(白糖加热从白色的糖变为黑色的炭、百炼成钢、食物腐败、粮食酿酒)的变化等。

化学变化最重要的特点是(产生了新物质)。

4.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如(蜡烛燃烧、白糖加热时熔化变色)等。

第三课《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1.(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产生麦芽糖,所以咀嚼米饭会有甜味。

淀粉一→麦芽糖2.(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的新物质是(蓝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 (淀粉)。

3.淀粉含量多的食物有:(米饭、馒头、番薯、马铃薯、玉米)等。

第四课《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1.(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用手摸玻璃杯外壁,(感觉比原来凉一点),同时产生(大量的气泡),生成新的物质,这种气体能使燃烧的细木条马上熄灭,说明这种气体(不支持燃烧)。

2.(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二氧化碳气体),这样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3.(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

它具有(比同体积的空气重、不支持燃烧、无色无味)等性质。

第五课《铁生锈了》1.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知识点整理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知识点整理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知识点整理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知识点整理班级姓名1.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

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

空气、火焰、声音、热、电和磁等都是物质。

时间、思想不是物质。

2.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

3.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

4.产生了新的物质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5.把沙和豆子混合,轻轻搅拌,沙和豆子没有明显变化,观察到没有明显变化也很重要。

6.蜡烛在燃烧的过程中先熔化成蜡油,这种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产生光、热、烟,是化学变化。

7.用蜡烛火焰加热调羹中的白糖,白糖先熔化成液体的糖,属于物理变化;后来白糖沸腾燃烧,产生火、光、热、烟、碳、气等新物质,属于发生化学变化。

8.品尝米饭时,刚开始没有甜味,咀嚼一会儿有甜味,是因为米饭中有一种叫淀粉的东西,在我们的咀嚼过程中,与唾液混合,发生了变化,变得有甜味了。

9.米饭、淀粉遇到碘酒,颜色会发生变化,这种蓝色(蓝黑色、的物质是一种新物质。

属于化学变化。

10.利用淀粉和碘酒反应时颜色会发生变化这一特性,我们可以来检验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11.食物发生颜色变化,不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如酱油拌饭。

生成气体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水变成水蒸气。

12.淀粉含量较多的食物:谷类、面类、根茎类、豆类等粮食类食物。

如:米饭、面包、番薯、马铃薯、毛芋、玉米、大豆等。

13.淀粉含量较少的食物:蔬菜中的叶菜类、水果等。

如:青菜、萝卜、洋葱、西红柿、桔子、西瓜等。

14.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大量气体。

将燃烧的细木条伸进玻璃杯中,会观察到火苗马上熄灭的现象。

像倒水一样,把玻璃杯中的气体倒在蜡烛的火焰上,火焰会马上熄灭。

15.科学家经过大量的研究,已经确定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它是空气的组成部分,无色透明,比空气重,不支持燃烧。

六年级科学下册物质的变化知识点

六年级科学下册物质的变化知识点

六年级科学下册物质的变化知识点六年级科学下册物质的变化知识点物质的变化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现象,它们不断地发生在我们身边。

本文将介绍六年级科学下册物质的变化知识点,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一领域。

一、物质的三态物质的三态是固态、液态和气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物质的外观、温度和形态等来判断它们的三态。

二、固态物质的变化固态物质的变化有熔化和凝固。

当固态物质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它会熔化成为液体。

反之,当液体冷却到一定温度时,它会凝固成为固体。

三、液态物质的变化液态物质的变化有汽化和液化。

当液态物质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它会汽化成为气体。

反之,当气体冷却到一定温度时,它会液化成为液体。

四、气态物质的变化气态物质的变化有凝华和升华。

当气态物质冷却到一定温度时,它会凝华成为液态或固态。

反之,当固态物质受热时,它会升华成为气态。

五、化学变化化学变化指的是物质发生了化学反应,原有物质转变成了新的物质。

化学变化的特点是物质的基本成分发生了变化,同时伴随着化学变化的能量变化也很显著。

六、常见化学变化常见的化学变化有燃烧、腐烂、褪色、生锈等。

其中,燃烧是指物质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同时放出热能和光能。

本文简要介绍了六年级科学下册物质的变化知识点,其中包括了物质的三态、固态物质的变化,液态物质的变化,气态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以及常见的化学变化。

了解物质的变化知识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同时也为我们的科学学习提供了帮助。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复习资料.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复习资料.

2.1我们身边的变化1.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都在不断的变化。

2.物质: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3.物质总是在不断变化,有些变化只是改变了物质的形状、状态、体积大小,属于物理变化。

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2、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1、物质的变化可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物理变化:有些变化只是改变了形状、状态、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原来的新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

如瓷碗破碎、冰化成水、粉笔折断、酒精(汽油)挥发等。

3、化学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这种变化成为化学变化。

如火柴燃烧、蜡烛的燃烧。

4、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有新物质生成。

5、是否有新物质产生是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也是判断物质发生了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的依据。

6、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联系: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发生物理变化,(如蜡烛燃烧首先熔化;白糖加热后先变成液体,但在有些化学变化很迅速或缓慢,很难观察到物理变化);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的过程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7、化学变化的事例:蜡烛燃烧、铁生锈、燃放烟花爆竹、淀粉和碘酒、小苏打和白醋、加热白糖。

硫酸铜溶液和铁钉8、给白糖加热的注意事项:(1)、加热时白糖要少放一些,约占勺子的四分之一;(2)、加热时手握在勺的塑料柄上,眼睛不能靠勺子太近;(3)、用蜡烛的外焰加热;(4)、加热结束把勺子放在玻璃片上,不能用手去摸加热部分;(5)、在观察和记录白糖变化的同时,也要注意蜡烛燃烧的变化。

9、实验题:实验的名称:观察加热白糖的变化实验器材:玻璃片、蜡烛、火柴、勺子、白糖少许、盘子。

实验过程:<1>把蜡烛点燃,并固定在玻璃片上。

<2>用小勺取少许白糖,小心第移到蜡烛外焰上,慢慢加热。

<3>加热结束后,把小勺放到盘子里冷却,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现象:1、状态的变化:固态颗粒状---液体状---固体状2、颜色的变化:白色---黄褐色---黑色3、气味的变化:无味---焦味实验结论:白糖加热有新物质产生,发生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知识点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知识点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知识点1、世界是由构成的,所有的物质都是在不断(变化)的,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2、我们周围世界物质的变化一般分成两类,即(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很多,最重要的特征是(产生新的物质)。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发生了物理变化。

3、有些物质混合后不会生成新的物质,如(白糖)和(水)混合;有些物质混合后会生成新的物质,如(小苏打)和(白醋)混合。

4、米饭在我们咀嚼的过程中,变得有(甜味)了,这是因为米饭中有一种叫(淀粉)的东西,在被我们咀嚼过程中发生了变化。

、淀粉遇到碘酒颜色会变成(蓝色),产生了一种蓝色的新物质。

6、小苏打和醋混合产生大量的(气泡),生成新的气体,这种气体能使燃烧的细木条熄灭,说明这种气体(不支持燃烧)。

7、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产生种种现象,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产生沉淀物)等。

8、铁生锈与(水)和(空气)有关,在日常生活中,铁生锈的快慢与(水的多少)关系很大。

9、探究铁生锈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假设实验:、研究的问题:铁生锈与水和空气有关吗?、我们的假设:铁生锈与水和空气有关;、实验材料:三个盘子、三枚铁钉、水和菜油;、实验方法:将三枚铁钉分别放在三个盘子中,其中两个盘子分别装上水和菜油;、实验现象:放在空盘子中与空气接触的铁钉有点生锈,放在水盘子中与水和空气接触的铁钉生锈较多,浸没在菜油盘子中的铁钉没有变化;(6)、实验结果:铁生锈与水和空气有关,其中水的作用较大。

0、用镊子夹住铁钉并将一部分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铁钉,可以发现浸入溶液的铁钉表面有(新物质附着),同时蓝色的硫酸铜液体颜色会(变浅),这种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总结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总结一、物质的变化1. 物质的三态:固体、液体、气体。

2. 物质状态的改变:物质的三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这种转化就是物质状态的改变。

3. 物质的物态变化的条件:温度、气体压力、溶液的浓度等。

4. 物质的相变:融化、凝固、汽化、凝华、溶解。

5. 冷凝水:在物质的相变中,水蒸气失去能量而凝结成为液态水。

二、物质的组成1. 物质的基本单位:原子。

2. 元素: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纯物质。

3. 化合物:由不同种原子组成的纯物质,如:水、二氧化碳等。

4. 分子:由两个或多个原子组成的最小化学单位。

5. 键:原子之间相互连结的能力。

三、光学1. 光的传播规律:光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散射。

2. 折射率:空气中的折射率为1,其他材料的折射率均大于1。

3. 全反射: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大于一定角度后会发生全反射现象。

4. 凸透镜:能使光线汇聚称为凸透镜,焦点合称为空焦点。

5. 凹透镜:能使光线发散称为凹透镜,焦点合称为虚焦点。

四、声学1. 声的产生:振动体能迅速向周围介质传递,产生声波。

2. 声的传播:空气中的声波传播属于纵波传播。

3. 声的特性:周波数(频率)和音量(振幅)。

4. 声的反射:声波也可以反射,反射后声音会发生变化。

5. 回声:声音在遭遇障碍物时发生反射,声波返回原来的位置,我们听到的就是回声。

五、电学1. 电荷:存在于物质中的一种基本粒子。

2. 电荷的性质:同号电荷相斥,异号电荷相吸。

3. 电流:电荷在导体中移动形成的现象。

4. 电路:电池、导线、电阻等构成的,能够使电荷在其中流动的装置。

5. 电阻:阻碍电流通过的电学量,单位为欧姆(Ω)。

六、机械学1. 速度:物体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值。

2. 加速度:速度改变的快慢程度。

3. 力:物体的运动状态可以改变,就需要施加力量。

4. 力的作用方向:向前、向后、向上、向下等。

5. 摩擦力:物体表面之间的摩擦力会阻碍运动,可以通过润滑剂等方式减小。

六下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六下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1、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所有的物质都在不停地运动。

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

2、我们要使铁丝发生变化,可以采用(折)、(拉)(锤打)等方法。

3、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4、金属汤匙取一小勺白糖放在蜡烛火焰上慢慢加热,白糖会(熔化)、(炭化)。

5、我们可以用(筛网)分离沙和豆子的混合物。

沙和豆子的混合是物理变化。

6、有些物质混合后不会生成新的物质,如(白糖)和(水)混合;有些物质混合后会生成新的物质,如(小苏打)和(白醋)混合。

7、米饭在我们咀嚼的过程中,变得有(甜味)了,这是因为米饭中有一种叫(淀粉)的东西,在被我们咀嚼过程中发生了变化。

8、淀粉遇到碘酒颜色会变成(蓝色),产生了一种蓝色的新物质。

9、小苏打和醋混合产生大量的气泡,生成新的气体,这种气体能使燃烧的细木条熄灭,说明这种气体(不支持燃烧)。

10、我们周围世界物质的变化一般分成两类,即(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很多,最重要的特征是(产生新的物质)。

11、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产生种种现象,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产生沉淀物)等。

12、物质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利用(物质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了温度计,这种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又如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土地沙漠化等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13、通过观察比较铁片和铁锈,我发现铁锈是(红褐色)、(有空隙)、(没有光泽)、(不导电)、(不能被磁铁吸引)、(粗糙)等。

14、铁生锈与(水和空气)有关,在日常生活中,铁生锈的快慢与(水的多少)关系很大。

15、用镊子夹住铁钉并将一部分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铁钉,可以发现浸入溶液的铁钉表面有(新物质附着),同时蓝色的硫酸铜液体颜色会(变浅),这种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知识点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知识点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更1、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更〕的,物质的变更有一样和不同之处。

2、一些物质的变更〔产生了新的物质〕,另一些变更〔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3、在变更中〔不能产生新物质〕的我们称为〔物理变更〕,能〔产生新的物质〕的变更我们称为〔化学变更〕。

4、比方豆子和沙子的试验,在混合和别离的前后没有变更,没有变为或产生新的物质,我们称为〔物理变更〕。

像白糖加热从白色的糖变为黑色的炭一样〔产生了新的物质〕的变更,我们就称为〔化学变更〕。

如蜡烛燃烧时会熔蜡流下来这是物理变更,燃烧时产生二氧化碳、水和炭黑,产生了新物质,这是化学变更;白糖加热时熔化为糖浆,这是物理变更,接着加热,糖炭化变成了炭这种新物质,这是化学变更。

5、物质的变更可以划分为〔物理变更〕和〔化学变更〕,它们的区分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6、一些物质在变更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更〕又发生〔物理变更〕,如蜡烛燃烧、白糖加热时溶化变色。

7、〔米饭〕在口腔里及〔唾液〕作用会会产生〔麦芽糖,所以有甜味〕发生〔化学变更〕。

8、〔淀粉〕及〔碘酒〕会发生化学变更,生成的新物质是〔蓝紫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9、〔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会发生化学反响,产生新的物质——〔二氧化碳气体〕,这样的变更属于〔化学变更〕。

10、〔二氧化碳〕具有特别性质的一种气体,〔它比空气重〕、〔不支持燃烧〕,所以可灭火。

11、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更〕,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11、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更〕,〔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12、铁生锈的缘由及〔水和空气〕有关。

13、在平常生活中,铁生锈的快慢及〔水的多少〕关系很大。

14、把铁及〔水、空气〕隔绝开是防止〔铁生锈〕的好方法,如刷油漆、电镀等。

15、〔化学变更〕会伴随各种现象,如:〔变更颜色〕、〔发光发热〕、〔产生沉淀物〕、〔产生气体〕,依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推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更。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主要知识点我们生活在由物质构成的世界中,所有的物质都在不停地运动并发生变化。

第1课《我们身边的物质》1.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包括我们身边的书、橡皮、桌子等。

2.我们所能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

3.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和大小,有些变化则产生了新的物质。

4.物质包括空气、书、电、电灯、火、水、声音等;而想法、兴趣、理想则不是物质。

5.蜡烛熔化、易拉罐变形、纸被撕成碎片、热胀冷缩、铁丝弯曲、水蒸发、水的流淌等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和大小;而火柴燃烧、铁钉生锈等变化则产生了新的物质。

第2课《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1.观察到“没有明显变化”与观察到“明显变化”同样重要。

2.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否产生了新的物质。

3.物质的变化有快有慢。

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则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这种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4.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既发生了化学变化又发生了物理变化,例如蜡烛燃烧和白糖加热时融化变色。

第3课《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1.米饭在我们咀嚼的过程中变得有甜味,这是因为米饭中含有一种叫做淀粉的东西,在被我们咀嚼时发生了变化——淀粉变成了XXX。

2.淀粉遇到碘酒会变成蓝色,产生了一种蓝色的新物质。

我们可以用这种方法来检验某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3.含有淀粉的食物包括谷类、面类(如米饭、年糕、麦片、面包等)、根茎类(如马铃薯、芋头、地瓜、南瓜等)和豆类蔬菜(如碗豆、绿豆、红豆等)等。

不含淀粉的食物包括花菜、白萝卜、菠菜、番茄、桔子、白糖和洋葱等。

第4课《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1.小苏打是白色的细小晶体,呈粉状。

白醋则是无色、透明的液体,有一股酸味。

2.当小苏打和白醋混合时,会产生气泡并发出“嗤嗤”声,同时杯子外壁会感到有点凉。

小学科学六下《物质的变化》二单元知识点梳理

小学科学六下《物质的变化》二单元知识点梳理
• 2、利用( 物质的热胀冷缩 )的原理制成了温度计,这种变化属于 (物理变化);我们每天吃的食物进入我们的体内,要经过许多的 (化学变化),才能变成我们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建筑用的水泥、它的 生产过程包括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美丽的烟花,当它在空 中爆炸时,发生剧烈的(化学变化 ),产生了五彩缤纷的色彩。
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 1、米饭本身不是甜的,但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发 生作用会变得有(甜味),这是因为米饭中有一种 叫(淀粉 )的东西,在被我们咀嚼过程中与唾液 中的(酶)发生了( 化学变化 ),产生 了 麦芽糖 )。
• 2、(淀粉)与( 碘酒 )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的 新食物物质中是 是( 否蓝含紫有色(淀)粉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
八、物质变化与我们
• 1、物质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类进行的所有的生产活动和人类 的生活,都是利用了(物质的变化)。物质变化分(物理变化)和 (化学变化),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发生了(物理变化)。但发生 物理变化时并不一定会发生(化学变化)。如水加热变成水蒸汽,虽然也 伴随着一些现象,但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因此这些变化都还是 (物理变化)。
七、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 1、水和空气的共同作用,使铁(生锈)。 • 2、把铁单独放置在水中或者空气中,生锈速度(较慢),
这是因为水中的空气较少,空气中的水分较少。 • 3、把铁放置在潮湿处,生锈速度(较快),那是因为潮湿
的空气中( 水分较多 )。 • 4、铁在盐水中生锈的速度(更快),这是因为盐水能帮助
• 1、像白糖和水混合,豆子和沙子的混合;在混合和分离
的前后没有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 称为(物理变化)。
• 2、像蜡烛燃烧产生热、二氧化碳;白糖加热由白色的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知识点整理
班级姓名
1.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

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
质。

空气、火焰、声音、热、电和磁等都是物质。

时间、思想不是物质。

2.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有
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

3.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
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

4.产生了新的物质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5.把沙和豆子混合,轻轻搅拌,沙和豆子没有明显变化,观察到没有明显
变化也很重要。

6.蜡烛在燃烧的过程中先熔化成蜡油,这种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产生光、
热、烟,是化学变化。

7.用蜡烛火焰加热调羹中的白糖,白糖先熔化成液体的糖,属于物理变化;
后来白糖沸腾燃烧,产生火、光、热、烟、碳、气等新物质,属于发生化学变化。

8.品尝米饭时,刚开始没有甜味,咀嚼一会儿有甜味,是因为米饭中有一
种叫淀粉的东西,在我们的咀嚼过程中,与唾液混合,发生了变化,变得有甜味了。

9.米饭、淀粉遇到碘酒,颜色会发生变化,这种蓝色(蓝黑色、蓝紫色)
的物质是一种新物质。

属于化学变化。

10.利用淀粉和碘酒反应时颜色会发生变化这一特性,我们可以来检验一些
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11.食物发生颜色变化,不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如酱油拌饭。

生成气体的
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水变成水蒸气。

12.淀粉含量较多的食物:谷类、面类、根茎类、豆类等粮食类食物。

如:
米饭、面包、番薯、马铃薯、毛芋、玉米、大豆等。

13.淀粉含量较少的食物:蔬菜中的叶菜类、水果等。

如:青菜、萝卜、洋
葱、西红柿、桔子、西瓜等。

14.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大量气体。

将燃烧的细木条伸进玻璃杯中,
会观察到火苗马上熄灭的现象。

像倒水一样,把玻璃杯中的气体倒在蜡烛的火焰上,火焰会马上熄灭。

15.科学家经过大量的研究,已经确定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是二
氧化碳,它是空气的组成部分,无色透明,比空气重,不支持燃烧。

16.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留在杯中的液体是一种叫醋酸钠的新物质。

17.因为铁锈与铁片在颜色、光泽、手感、硬度、导电性能、能否被磁铁吸
引等方面有明显的不同,所以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

18.研究“铁生锈与什么因素有关”时的实验方法是对比实验法。

19.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需要水和空气的共同作用。

20.可以有效地防止铁器生锈的方法:要求有效隔绝水和空气。

具体为 1.
涂上油漆。

2. 擦干,放在干燥处。

3. 涂油或完全浸没在食用油中。

4.制成合金。

5. 电镀。

6.放入真空中等。

21.在不同的环境里铁生锈的速度快慢不同。

22.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属于化学变化。

把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能
看到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蓝色的硫酸铜溶液颜色会变浅。

23.物质的化学变化过程中伴随产生的现象主要有:改变颜色、发光发热、
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物。

24.物质的变化有快有慢。

小苏打和白醋的反应非常迅速,铁生锈的速度
比较缓慢。

25.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物质发生化学
变化的过程中一定发生了物理变化。

26.物质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如:我们吃的食物进入体内后要经过
许多的化学变化,才能变成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水泥的生产过程包含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

烟花在空中爆炸时发生了剧烈的化学变化,产生了五彩缤纷的色彩。

27.物质之间的变化是常见的,如果物质变化后产生了新物质,它是不会消
失的,物质是不灭的,只不过转变成了其他物质。

28.中国古代的黑火药是硝石、硫黄、木炭以及一些辅料等粉末状物质的均
匀混合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