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纲要专题六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三节 中国人民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
二、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3、1942年初,中国战区成立,蒋介石任最高统帅 背景:①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②美英等国对日宣战;③国民政府 正式对日宣战 4、1942.2国民政府组成了中国远征军入缅甸作战:在东吁保卫战中,歼灭日 军5000多人;1942.4解救了被日军围困的军因的英军7000多人。 5、第九战区司令薛岳带令下三次长沙会战,连续挫败日军,灭敌5万余
第四节 中国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四、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一)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 1、”三三制”:共产党员、非党员的左派进步分子、各方面代表各占三分之一。 2、1941年党外人土李鼎铭提出“精兵简政”提案 (二)开展大生产运动,克服经济困难 1、目的:克服经济困难(1940-1943) 2、口号:“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3、首先在陕甘宁边区进行。三五九旅将荒无人烟的南泥湾改造成为“陕北的好江南 4、效果:①克服了经济困难;②解决了部队粮响;③提高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 (三)发展抗日文化事业,培养抗日骨干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三、击退国民党的反共摩擦,巩固和壮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一)击退国民党的反共摩擦,坚持团结抗日 1、1939年冬至1940年春,国民党第一次反共高潮 2、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 3、1943年春,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第三次反共高潮 (二)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 (三)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五、延安整风云动的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
(三)中共七大 1、1945.4.20中国共产党六届七中全会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 议》; 2、1945.4.23-6.11七大将毛泽东作为主要代表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列 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并正式命名为毛泽东思想,并将毛 泽东思想规定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
中国近代史纲要-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935,“12.9运动”,喊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30
1935.12,瓦窑堡会议,确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 略
1936.5,发出《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放弃反 蒋抗日的口号; 同东北军、西北军停止敌对行动
1936.9.1,提出“逼蒋抗日”的方针
从九一八事变到华北事变
1931,“9.18事变”,占领东北 1935,“华北事变”,企图将华北变成“第二个东
北” 1936.8,制定“南攻南洋群岛,北攻西伯利亚”,
“先打中国”的侵略计划
华北事变
华北危机
《何梅协定》
“攘外必先安内”
1937,“7.7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13
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 日本动员了几乎全部的军事力量,采取“速 战速决”的战略,向华北、华东、华中地区 发起战略进攻。
38
二、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战略相持阶段的特点: 1.日本对国民党政府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
辅的方针。 2.国民党由片面抗战逐步转为消极抗战、积极反共。
中后期,更采取了避战观战、保存实力、准备内战 的政策。 3.抗战胜利前夕,由于国民党军队腐败(前方吃紧, 后方紧吃),导致豫湘桂战役大溃败,国民党政府 陷入深刻危机之中。
6
1904-1905,日俄战争,南满成其势力范围
1915.5,迫签“二十一条”
1918.5,《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开始在华驻 兵
1927.6,召开“东方会议”,形成《田中奏折》, 提出:“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 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1931,“9.18事变”,占领东北
1935,“华北事变”,企图将华北变成“第二个东 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六章中华
叶挺
项英
新四军改编誓师大会 八路军改编誓师大会
第二节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937年9月,陕甘宁根据地改称陕甘宁边区,林伯渠任边区政 府主席。陕甘宁边区仍是中共中央所在地。
林 伯 渠
第二节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1935年12月9日,北平 学生举行抗日示威游行, 喊出“反对华北自治运 动”、“打倒日本帝国 主义”等口号,遭到国 民党军警镇压。12月16 日,北平学生和市民1万 多人在天桥召开市民大 会。会后,举行了更大 规模的示威游行。
(一)一二九运动与中共的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政策
1935年华北事变到 抗日战争相持阶段, 日军策动,拼凑了一 些地方性傀儡政权
日本在台湾设立的总督府
1931年日军占领中国 东北后,开始了对东北 长达14年的殖民统治
伪“满洲国”执政就职典 礼
第一节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二)侵华日军的严重罪行
日军南京大屠杀罪行 ——“图”证如山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在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下,日军于 1938年 10 月占领广州、武汉后,被 迫停止正面战场的战略进攻。在坚持灭亡中国的总方针下,调整侵华政 源自,实施“以华制华”和“以战养战”策略。
对于国民党政府 政治诱降为主、 军事打击为辅
对于日本占领区
加紧扶植傀儡政权, 建立和发展汉奸组织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资料:德、意、日“轴心国”的形成
轴心国源于1936年11月1日意大利法西斯独裁者墨索 里尼在《德意同盟条约》签定后不久对此评价的一次演说: “柏林和罗马的垂直线不是壁垒,而是轴心”,因柏林和罗 马在同一经度线上,因此,后人就把法西斯同盟称为“轴 心”,参加国称为“轴心国”。 1936年10月25日,德国和意大利达成协调外交政策 的同盟条约,建立柏林-罗马轴心。1939年5月22日, 两国又签订了《德意同盟条约》(又被称为“钢铁条约”)。 此前日本已经在1936年11月25日同德国签署反共产 国际协定(意大利于1937年11月6日加入)。
被日本人屠杀后抛于野外的成堆的中国人尸体
日军在徐州会战中将被 俘的中国军人刺死。 (印有日本军方“不许 日军731部 可”发表字样) 南京大屠 队冻伤实验 杀
向井敏明(左)、野田毅(右)
潘家峪惨案
南京大屠杀、“三光政策”、731部队只是
日本把中国大片国土变成其肆行兽欲大屠场 的缩影。日本的大屠杀,并非“激昂的情绪” 导致,其原因深刻而复杂: 它是日本军事帝国主义的国家性质决定的; 它是日本反动军国主义历史观的恶果; 它是日本军国主义教育养成的毒瘤; 它是日本侵略战争的必然产物。
二、日本灭亡中国计划的实施
1、“九一八”事变
9月18日,日本关东平炸毁沈阳北部柳条湖
附近南满路一段路轨,诬称中国军队破坏铁 路,袭击日本守备队,随即向东北军驻地北 大营和沈阳发起进攻,这就是九一八事变。
板垣征四郎:直接策划制造了柳 条湖铁路爆炸事件
张学良被称为“不 抵抗将军”,19万 东北军不抵抗: 沈阳一夜间沦陷; 不到一星期日军占 领吉林、辽宁32座 城市;之后南下, 仅四个月零10天就 占领了东北110多万 的领土。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3.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 第一,全国各族人民的 第二,以爱国主义为核 •••• 第三,提高综合国力是 第四,中国人民热爱和 第五,中国共产党 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 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 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 平,反对侵略战争,同 是中国人民抗日战 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 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 族之林的基本保证。 时又决不惧怕战争。 争的中流砥柱。 斗目标的力量源泉。 动力。
• 第一,能有效地打击日军 • 第二,能有效地积聚、发展人民群众 的抗日力量 • 第三,符合当时的历史实际 • 第二,中国共产党通过游击战开辟 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牵制 和消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减轻 了正面战场的压力,也为抗日战争 的战略反攻准备了条件。
三、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1.统一战线中独立自主原则 2.坚持抗战、团结、进步, 反对妥协、分裂、倒退 3.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 • 第三,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 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 动员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 民族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者。
• 通过大生产运动,战胜了日伪和国 民党经济封锁以及灾荒所造成的生 产下降的趋势,使解放区的经济得 到恢复和发展,为夺取抗战胜利, 准备了物质基础,也改善了人民生 活,减轻了人民负担。
五、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 中全会上提出,要“使马克思主义 在中国具体化”。 • 毛泽东说:“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 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 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 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 的特性。”
四、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1.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意义 • 国民党政府开始走上抗日的道路。 • 使中国军队一致对外,在抗日战场上 英勇杀敌,给侵略者以沉重打击。 • 为坚持抗日战争奠定了最广泛、最深 厚的民众基础。 • 不仅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而且为最后夺取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 利奠定了基础。
中国近代史纲要专题第六章
八 四 毒 气 伤 人 事 件
拓宽视野
八 四 毒 气 伤 人 事 件
2005年3月22日,侵 华日军731部队细菌 战受害者、诉讼原 告何英珍(前左一 )、周福菊(前右 一),以及前日本 律师联合会会长土 屋公献(前右二) 、731部队细菌战诉 讼原告团团长王选 (前左二)等在日 本东京街头参加游 行。
雷桂英,1928年生, 江苏南京人,9岁起遭 日军强奸,13岁被骗 入日军慰安所,是南 京站出来指证南京慰 安妇历史的第一个人 证。
(三)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与财富
强占大量耕地; 掌握钢铁、交通等的经营 东北有160个日 ②工矿方面: 权,到 1942年,东北的钢 本移民点;低价 ③金融方面: 产量占日本总产量的1/3, 收购农产品、直 铝产量占日本总产量的 接掠夺粮食等农 40%,日本所需的38种军 产品、对粮食统 需物资有 14种由东北供给. 抢占银行,掠夺金银和现款 制; 滥发伪币; 苛捐杂税, “清乡献金”、 “国防献金 ①农业方面: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 全民族的抗战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第二节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第二节 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第四节 中共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第五节 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推荐阅读文献
1.毛泽东:《论持久战》(1938年5月) 2.《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 决定》(1937年8月25日) 3. 胡锦涛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 讲话》(2005年9月3日)
全面侵华 七· 七事变
(二)1930年代从局部侵华到全面侵华
局部侵华
九· 一八事变,侵占东北 一二八事变,袭击上海 建伪满洲国 ;占领热河 华北事变,策动五省自治
中国石油大学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田中奏折》:对外扩张总战略:“惟欲征 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 先征服支那”。
(三)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不宣而战 1932年2月占领东北全境
不抵抗政策 1932年3月1日制造伪“满洲国”
(四)华北事变
1935年,日本占领东北后,又把侵略矛头指向了中国华北,策动国民党的地 方实力派脱离中国,实行华北五省两市自治,制造傀儡政权,这些被称作华北 事变。
在战略相持阶段,敌 后游击战争成为主要的 抗日作战方式。
三、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1939年7月,中国共产党明确 提出“坚持抗战到底,反对中途 妥协”、“巩固国内团结,反对 内部分裂”、“力求全国进步, 反对向后倒退”三大口号,坚决 揭露打击汪精卫集团的叛国投敌 活动,继续争取同蒋介石集团合 作抗日。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一、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 二、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 三、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四、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五、推进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运动 六、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一、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
(一)全面抗战的路线
1937年8月,中共洛川 会议制定了抗日救国十大纲 领,强调要打倒日本帝国主 义,关键在于使已经发动的 抗战成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 战。
瓦“窑八堡一会宣议言旧”址
(二)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
☆1936年12月12日,国民 党西北军将领杨虎城、张学良为了迫 使蒋介石停止内战 ,共同抗日,发动“兵谏”,扣押了 蒋介石。 ☆事变的和平解决为进行全国性抗战 创造了必要前提。
你认为这是 一次偶发事
变吗
四、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一)国共合作,共赴国难
中国近代史纲要专题六-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日本发行 的南满铁 路股票
中东铁路
日本 南满 铁路 株式 会社 大楼
第一节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936年11月,关东军确定了《满洲产业开发五年 计划现地案》,计划有重点地在东北开发与战争 有密切关系的铁、煤、石油、电力等重工业和能 源工业。到1942年,东北的钢产量占日本总产量 的1/3,铝产量占日本总产量的40%,日本所需的 38种军需物资有14种由东北供给.
中共领导下的全民族的抗日救亡运动
第二节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二)共产党人与部分国民党人合作抗日
国民党军队中 的部分爱国官 兵进行了局部 抗战。中国共 产党开始了同 这部分国民党 官兵的抗日合 作。
蔡廷锴
蒋光鼐
第二节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二)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
1936年12月12日凌晨,爱国将 领张学良、杨虎城 “兵谏蒋介 石。这就是西安事变。
视频:西安事变
第二节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937年2月,中共致电国民党 五届三中全会,提出“五项 要求”和“四项保证”。国 民党五届三中全会表示同意 国共两党进行谈判,并在会 议文件中第一次写上“抗日” 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代表在中山陵合影 字样。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对儿童的活体解剖
被日军砍头的中国同胞
冻伤试验 试验目的是为 了严寒地区作 细菌部队战人的体需实验要
拓宽视野
中国近代史第六章
她是一位出色的共产主义战
士,多次领导妇女、工人进行 大罢工,指挥游击队抵抗日军 侵略,即便在身受折磨的时 候,仍然不忘宣传抗日 。
她是一位无比坚强的女性,在
狱中无论是敌人的“怀柔政
黄埔美女:抗日女英雄赵一曼 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二团政委
策”,还是红烙铁、灌煤油、 老 虎凳、辣椒水等, 她都没有一点屈服。
7月8日下午,蒋介石收到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9人联名打来的电报: “庐山蒋委员长钧鉴:日寇进攻卢沟桥,实行其武装夺取华北之已定步 骤。……红军将士愿在委员长领导之下为国家效命,与敌周旋,以达保地 卫国之目的。” 7月9日,蒋介石收到由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等代表全体红军打来 的电报: “我全体红军愿即改名为国民革命军,并请授名为抗日前锋,与日寇决一死 战!”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合全 会国 的各 抗界 日救 要国 求联
恩起 中 和 中 来) 央 一 共 、毛 主 致 中 博泽 要 抗 央 古东 领 日 发 。、 导 》 表 朱人通《 德:电停 、(时战 周右的议
1935年5月全国各界救国联 合会成立并举行游行示威
抗《 中 日停 共 》战 中 通议 央 电和 发 一表 致的
日本侵略军的装甲兵在进攻
日本采取的主要政策 对于国民党政府 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
对于日本占领区 扶植傀儡政权,建立汉奸组织
对于敌后根据地 用主要兵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
请思考
日本帝国主义为什么要改变对 中国的侵略政策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二、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一)日本在其占领区的殖民统治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第六章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本章重点1、日本帝国主义对华侵略战争及其野蛮性。
2、国共第二次合作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作用。
3、国民党的对日作战方针及其战场和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
4、中国共产党的抗日路线、作战方针;中国共产党坚持和维抗日统一战线的政策和行动;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发展情况。
5、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意义和经验。
本章提示深刻理解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近代以来抗击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重要考点讲解一、基本概念1、日本“东方会议”: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召开“东方会议”,会议制定了《对华政策纲领》,声称: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2、九一八事变:1931年日本在东北沈阳制造借口而发动。
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开始。
3、华北事变:1935年,日本在华北制造了一系列事端,向中国政府提出华北政权“特殊化”的要求,这一系列事件被称作“华北事变”。
是进一步侵华的事变。
4、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驻丰台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炮轰宛平城,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中国驻军奋起反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进入全民族抗战的新阶段。
5、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标志:1938年广州、武汉失守。
6、伪满洲国:1932年3月在长春建立,溥仪为形式的首脑,实权控在日本手中。
东北实际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7、汪伪政权:1938年12月,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叛国投敌,1940年在南京成立伪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受控于日本。
8、南京大屠杀:1938年12月发生,我国遇害者达30万以上。
9、察哈尔抗日同盟军:1933年5月,原西北军将领冯玉祥在张家口成立。
同盟军北路前敌总指挥吉鸿昌是中国共产党员(后被国民党当局杀害)。
10、十九路军抗日反蒋事变(福建事变):1933年11月,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将领蔡廷锴、蒋光鼐以及国民党内李济深、陈铭枢等反蒋爱国人士在福州举行抗日反蒋事变,组建政权。
此前,第十九路军代表同中央根据地的红军代表签署了《反日反蒋的初步协定》。
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_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西安事变为什么能得到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为什么能得到和平解决?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作用;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作用; 第二, 第二,国民党政府中占优势地位的亲英 美派主张和平解决,并为之积极奔走; 美派主张和平解决,并为之积极奔走; 第三, 杨的主要目的是逼蒋抗日; 第三,张、杨的主要目的是逼蒋抗日; 第四, 第四,国内地方实力派和进步力量都主 张和平解决; 张和平解决; 第五,蒋介石在民族危亡和各种压力下, 第五,蒋介石在民族危亡和各种压力下, 被迫对政策进行调整; 被迫对政策进行调整; 第六,国际上, 第六,国际上,英、美等的影响
吉鸿昌
在中国共产党关于救亡图存、 在中国共产党关于救亡图存、全民抗战 的号召和中共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1935年 的号召和中共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1935年 12月 12月9日,北平学生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示 威游行,喊出“反对华北自治运动” 威游行,喊出“反对华北自治运动”、“打 倒日本帝国主义” 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等口号,这就是“一二·九 运动。 等口号,这就是“一二 九”运动。
幼年军校学生, 幼年军校学生, 奴化教育, 奴化教育,从小 灌输
据不完全统计,战争期间, 据不完全统计,战争期间,中国军 民伤亡3500多万人;按1937年的比值折 多万人; 民伤亡 多万人 年的比值折 中国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亿美元, 多亿美元, 算,中国直接经济损失 多亿美元 间接经济损失5000多亿美元。 多亿美元。 间接经济损失 多亿美元
坚持抗日的 东北义勇军
1933年 1933年5月,原西 北军将领冯玉祥在张家 口成立察哈尔民众抗日 同盟军, 同盟军,并谋求同共产 党合作。 党合作。在同盟军中工 作的共产党员约有300 作的共产党员约有300 人。北路前敌总指挥吉 鸿昌不久加入了中国共 鸿昌不久加入了中国共 产党。 产党。 察哈尔民众抗日 同盟军在行进中
中国近代史纲要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年代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背景 (1)国际因素: a、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 发展不平衡更加突出,它们相互争夺霸权的 斗争日益尖锐。 德国实力的迅速恢复,而这与美、英垄断资 产阶级的支持密切相关。
2、20世纪30
意大利虽然是个“贫穷的帝国主义”国家,
但其法西斯政权形成较早,对外扩张野心勃 勃。 日本从债务国变成了债权国,但仅靠经济实 力还不足与美国等国竞争势力范围。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本章概述
基本特征: 全民族反侵略战争 三条基本线索: 一对主要矛盾 日本帝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两条抗战路线 和两个战场
国 共
片面 全面
正面 敌后
三个发展阶段 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
抗日战争的分段
防御阶段:1937年7月到1938年10月。
相持阶段:1938年10月到1944年1月
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 开始。日本动员了几乎全部的军事力量,采 取‚速战速决‛的战略,向华北、华东、华 中地区发起战略进攻。
三、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 深重灾难
第一, 政治上:扶植傀儡政权,实行以华制华。对占领 区人民实行疯狂迫害。
押往屠场的中国人 从20世纪30年代初到40年代中,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企图灭亡中国的侵略 2.侵华日军的严重罪行 日军屠杀我同胞 战争。在神圣的中华大地上,野蛮的侵略 南京惨案死难者 第一,制造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者制造了一幕幕人间罕见的惨剧: 300000 下面反映的只是日本帝国主义屠杀中 国人民的若干侧面......
二、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军队中的部分爱国官兵 进行了局部抗战。中国共产党开始同国民党官兵的 抗日合作。 1、在东北,中共满洲省委同以原东北军为主 体的李杜领导的抗日义勇军进行合作。 坚持抗日的 东北义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