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电大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经济学》综合习题
一、判断题
(×)1.区域经济的研究范围不再是一个国家内的区域经济,其重点是城市区域经济。
(√)2.诺斯的区域经济观点强调经济活动的内容以及空间组织。
(×)3.区位单位是经济区域的布局主体。
(×)4.欧洲一体化的长远目标是建立经济同盟。
(×)5.综合经济区的划分是按均质方法进行的。
(×)6.世界上第一个经济特区是建立于1547年英国的热那亚湾的里窝那自由港。
(√)7.总部经济实际上指的是作为经济区域中心的城市。
(×)8. 总部经济能够实现二产向三产的延展,但还不能够实现由知识性服务业向一般性服务业的延展和扩散。
(√)9.科技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但不是惟一的因素。
(×)10.世界性的梯度大转移是间歇性发生的。
(×)11.国民收入指标在一般经济增长中是最基本的测度指标,对城市经济的考察,也需要利用这一指标。
(×)12.在辐射过程中,人才流动和资本流动一样,从落后的周边地区向中心城市流动。
(×)13.大农业主要包括农、林、牧、副、渔五业。
(√)14.产业专门化率指标和区位商指标都反映的是区域产业结构中专业化部门及其专业化程度问题。
(×)15.要淡化和消除二重结构,从根本上讲,是发展商品经济,实现工农业的现代化,破除社会经济结构。
(×)16.可持续发展观在认识上只看到了经济增长与环境生态保护对立的一面。
(×)17.绝对优势理论渊源于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的国际分工理论。
(×)18.地域分工的必要前提是社会再生产结构演进,并集中表现在产业结构变动时的决定作用上。
(×)19.地域分工的必要前提是社会再生产结构演进,并集中表现在产业结构变动时的决定作用上。
(√)20.不论区域的资源结构如何,资金密集和技术密集型为主的产业结构都是合理的产业结构。
(×)21.堪称区域开发典范的是美国奥兰治的开发。
(×)22.技术创新系统是由与技术创新全过程相关的机构和组织构成的网络系统,其核心部分是技术。
(×)23.振兴东北与西部大开发在政策、资金、人力等方面都存在矛盾,所以二者不可能协调发展。
二、填空题
1.区域经济学理论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开始创立的(区位理论。
)
2.(科技工业园区)是人类进入21世纪后所选择的最佳区域经济模式。
3.经济区域是一个(非平衡)、(非线性)的开放系统。
4.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类型多种多样,按其一体化水平来分,有(特惠关税区)、(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同盟)和(完全的经济一体化)。
5.构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目的主要是追求(静态贸易福利最大化)、(改善一国贸易条件)、(追求动态效应最大化)和其他非传统经济收益等。
6.根据划分经济区的目的和内容,可以划分出多种经济区类型,概况起来有(类型经济区)和(综合经济区)。
7.考察城市经济增长,最主要的测度指标有两个:(就业量指标)和(国民收入指标)。
8.(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是企业在进行资源配置时的最终目的,总部经济也不例外。
9.扩散效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较低梯度国家与地区)的发展。
10.增长极概念最初是由法国经济学家(弗朗索瓦▪佩鲁)提出来的.
11.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动有三种基本导向(技术导向)、(结构导向)和(资源导向)。
12.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共同发展)、(协调发展)、(公平发展)、(高效发展)、(多维发展)。
1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包括(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14.建立中国循环经济的战略对策(坚定地选择新工业化循环经济)、(确立建设循环经济的总体规划)、(强化科技支撑和确立建设重点)、(政府推动与市场拉动相结合)、(积极发挥生态产业园的示范作用)。
15.区位论中的古典区位论也叫(成本决定论)。
16.区域产业结构比较可分为(静态比较)和(动态比较)两种。
17.(城市群)是区域经济活动的空间组织形式。
18.区域经济发展问题首先要解决的是(发展路径)问题。
19.(经济特区)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通过法令划出一定范围,在对外经济贸易活动中采取较其他地区更开放、更灵活、享有更优惠政策的地区。
20.(现代城市)是区域经济的核心,又是国民经济和区域经济的空间依托,是区域经济组织的节点和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