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问答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答题
一、比较肘关节与膝关节,肩关节与髋关节的结构和运动。
肩关节和髋关节的构成和运动
肘关节与膝关节的构成和运动
运动 屈、伸,桡尺远侧关节与桡尺近侧关节联合使前臂旋前、旋后
屈、伸,半屈位时可稍作旋转
二、膈的位置、形态特点、作用及神经支配。
位置:胸、腹腔之间
形态:凸向上的穹隆状阔肌
结构特点:中央部—中心腱 周围部—肌性部 3个裂孔、2对三角
作用:(1)重要的呼吸肌:收缩助吸气,舒张助呼气(2)增加腹压:协助排便、排尿、呕吐、分娩
神经:膈神经←颈丛
三、旁窦的名称、位置、开口。
名称 位置 开口 作用 上颌窦 上颌骨体内 中鼻道 声音的共鸣,减轻颅骨重量 额窦 额骨眉弓、眉间深面 筛窦 前中群 筛骨迷路内、前中部 后群 筛骨迷路内、后部 上鼻道 蝶窦 筛骨体内
蝶筛隐窝
四、房水的产生、回流途径。
答:房水由睫状体产生→眼后房→瞳孔→眼前房→虹膜角膜角→巩膜静脉窦→眼静脉。
五、脊髓白质中,薄束、楔束、脊髓丘脑束、皮质脊髓束的
位置、起止和功能
薄束与楔束
位置:位于后索内,薄束位于内侧,纵贯脊髓全长;楔束位于外侧,仅存在于T4以上。
起止:薄束起自T5以下同侧脊神经节→同侧延髓的薄束核;楔束起自T4以上同侧神经节→同侧延髓的楔束核
功能:传导同侧半身的深感觉(本体觉和精细触觉)。
脊髓丘脑侧束
位置:外侧索的前份。
起止:脊髓对侧后角固有核→白质前联合上升1~2个脊髓节段交叉→外侧索的前份→脑干→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
功能:传导痛觉和温度觉。
脊髓丘脑前束
位置:前索外侧份
起止:脊髓对侧后角固有核→白质前联合上升1~2个脊髓节段交叉→前索的外侧份→脑干→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
功能:传导粗略触觉和压觉。
皮质脊髓侧束
位置:外侧索的后份。
起止:对侧大脑皮质→内囊后肢→中脑→脑桥→延髓椎体交叉处交叉→脊
髓同侧前角外侧核。 功能:主要支配同侧上下肢骨骼肌的随意运动。 皮质脊髓前束
位置:前索内,前正中裂的两侧,仅存在于T4以上
起止:同侧大脑皮质→内囊后肢→中脑→脑桥→延髓→脊髓双侧前角内侧核。 功能:主要支配双侧躯干肌的随意运动。
六、内囊的位置、组成、分部及各部的主要传导束。
位置:位于背侧丘脑、尾状核与豆状核之间。
组成:是大脑的投射纤维高度集中形成的白质板。
形态:呈“〉〈”形。
内囊的分部、通过的纤维束及损伤表现:
额桥束
前肢(豆状核与尾状核之间) 丘脑前辐射
膝(前肢与后肢交汇处) 皮质核束 皮质脊髓束 偏瘫
后肢(豆状核与丘脑之间) 丘脑中央辐射 偏麻 三偏综合症 视辐射 偏盲 听辐射
顶枕颞桥束
七、比较躯干和四肢深、浅感觉传导路、头面部浅感觉传导路的异同。 躯干、四肢浅感觉(痛温触压觉)传导路
躯干、四肢痛温触压觉感受器→脊神经→脊神经节(第一级神经元胞体)→内
囊
后根→后角固有核(第二级神经元胞体)→白质前连合交叉→脊髓丘脑束→脊髓丘系→丘脑腹后外侧核(第三级神经元胞体)→丘脑中央辐射→内囊后肢→中央后回中上部、中央旁小叶后部。
躯干、四肢深感觉传导路
躯干、四肢本体感受器和精细触觉感受器→脊神经→脊神经节(第一级神经元胞体)→后根→脊髓后索的薄、楔束→薄、楔束核(第二级神经元胞体)→内侧丘系交叉→对侧丘系交叉→丘脑腹后外侧核(第三级神经元胞体)→丘脑中央辐射→内囊后肢→中央后回中上部、中央旁小叶后部。
头、面部的浅感觉传导路
头面部皮肤、口鼻腔黏膜的痛温触压觉感受器→三叉神经节(第一级神经元胞体)→三叉神经脑桥核、脊束核(第二级神经元胞体)→交叉至对侧→对侧三叉丘系→丘脑腹后内侧核(第三级神经元胞体)→丘脑中央辐射→内囊后肢→中央后回下部。
八、脑脊液的产生和循环途径。
产生:脑脊液由各脑室的脉络丛产生。
循环:左、右侧脑室室间孔第三脑室中脑水管第四脑室正中孔、外侧孔蛛网膜下隙蛛网膜粒上矢状窦→窦汇→横
窦→乙状窦→颈内静脉
九、为什么门脉高压的病人会逐渐出现呕血、便血、“海蛇头”
征、脾肿大及腹水请用解剖学知识解释。
答:正常时,腹腔不成对器官(肝除外)的静脉血经肝门静脉入肝,借肝静脉注入下腔静脉。肝硬化时肝门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因肝门静脉及其属支缺乏静脉瓣,血液经肝门静脉系与腔静脉系的吻合部位向心回流。
出现呕血:肝门静脉→胃左静脉→食管静脉丛→食管静脉→奇静脉→上腔
静脉。因食管静脉丛血流量增大而曲张,吞咽时引起此处血管破裂,血液入胃→食管→咽→口腔呕出。
出现便血:肝门静脉→脾静脉→肠系膜下静脉→直肠上静脉→直肠静脉丛→直肠下静脉、肛静脉→髂内静脉→髂总静脉→下腔静脉。因直肠静脉丛的血流量增大而曲张,此处血管破裂,血液由直肠经肛门排出体外。
出现“海蛇头”征:肝门静脉→附脐静脉→脐周静脉丛→胸腹壁静脉(胸廓内静脉)→腋静脉(锁骨下静脉)→上腔静脉;同时脐周静脉网→腹壁浅静脉(腹壁下静脉)→髂外静脉(股静脉)→下腔静脉。因脐周静脉网血流量增大而曲张呈“海蛇头”征。
出现脾肿大:脾静脉血液回流受阻,淤积于脾内,导致脾体积增大。
出现腹水:肝门静脉系内血液淤积,致使毛细血管增粗,通透率增大,大分子物质和水分透入腹膜腔。
十、何谓内囊内囊的位置、分部及各部通过的传导束若右侧
内囊受损,会出现什么症状为什么
答:内囊是大脑皮质与皮质下各级中枢之间的上、下行投射纤维高度集中形成的宽厚白质板。位于背侧丘脑、尾状核与豆状核之间。分3部:内囊前肢:尾状核与豆状核之间,有丘脑前辐射、额桥束通过。
内囊后肢:背侧丘脑与豆状核之间,有皮质脊髓束、丘脑中央辐射、视辐射、听辐射、皮质红核束、顶枕颞桥束通过。
内囊膝:内囊前、后交汇处,有皮质核束通过。
若右侧内囊受损:丘脑中央辐射受损可导致左侧半身浅、深躯体感觉丧失(偏麻);皮质脊髓束受损可导致左侧肢体随意运动障碍(偏瘫);视辐射受损可导致两眼对侧同向性视野缺失(偏盲),即所谓“三偏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