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管理系统
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方案
![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91a36ca9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94.png)
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方案一、引言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和发展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的重要任务。
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不仅可以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还可以为公民提供更便捷的服务。
本文将介绍电子政务系统的定义、重要性以及建设方案。
二、电子政务系统的定义电子政务系统是指基于信息技术的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系统。
该系统利用现代化的通信和计算机技术,将政府部门与公民、企业和其他政府部门进行连接和交互。
通过电子政务系统,公民可以方便地获取政府信息、办理行政手续,政府可以高效地管理资源和服务公民。
三、电子政务系统的重要性1. 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电子政务系统可以自动化、集中化地管理政府的行政事务,减少人工操作,提高工作效率。
2. 促进政务公开:通过电子政务系统,政府可以向公众公开政府信息、政策法规、办事流程等,增加政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3. 优化公共服务:电子政务系统可以提供多种在线服务,如在线支付、在线申请等,方便公民办理各种政务事务,提升公共服务质量。
4. 节约资源:电子政务系统可以将各个政府部门的信息整合在一起,避免数据重复录入和资源浪费。
四、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方案1. 系统规划与设计A.明确建设目标:确定电子政务系统的整体目标和需求,如提高服务水平、提高工作效率等。
B.制定系统架构: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适合的系统架构,明确各个子系统的功能和建设方式。
C.确定信息安全策略:保障电子政务系统的信息安全,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如身份认证、数据加密等。
2. 系统开发与测试A.选取合适的技术平台: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技术平台,如云计算、大数据,确保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靠性。
B.开发系统功能模块:分阶段进行系统开发,按照功能模块进行划分和开发,确保系统的功能完整。
C.进行系统测试:进行系统的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和安全测试,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用性。
3. 系统上线与运维A.系统上线准备:完成系统的安装配置、数据迁移等准备工作,确保系统能够顺利上线。
电子政务系统
![电子政务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aed0eb37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94.png)
①应用层是指政府已经存在的所有信息资源,包括政府内部或外部的各种应用系统,还包括来自不同系统的 结构化或非结构化数据,它们都是政府信息集成平台需要整合的对象。
②信息集成接入层为政府信息集成平台实现资源整合提供底层构件库,包括本地和远程应用集成构件,为实 现不同类型的信息集成提供底层支持。同时提供对所有信息资源的统一管理、统一授权,实现对信息的统一访问。
网络安全的重要基础之一是安全的操作系统,因为所有的政务应用和安全措施(包括防火墙、防病毒、入侵检 测等)都依赖操作系统提供底层支持。操作系统的漏洞或配置不当将有可能导致整个安全体系的崩溃。更危险的是, 我们无法保证国外厂家的操作系统产品不存在后门。在操作系统安全方面,有两点是值得考虑的:一是采用具有 自主知识产权且源代码对政府公开的产品;二是利用漏洞扫描工具定期检查系统漏洞和配置更改情况,及时发现问 题。
应用
电子政务是国家实施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政府管理、公共服务和应急能力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带动整个国民 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电子政务市场规模初显。
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我国电子政务取得了较大进展,市场规模持续扩大,2006年,我国的电子政务 市场规模为550亿元,同比增长16.4%,2010年,其市场规模突破1000亿元,2012年,其市场规模达到1390亿 元,同比增长17.3%。电子政务软件与服务市场的规模有望突破1080亿元。
简介
一般而言,政府的主要职能在于经济管理、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而电子政务就是要将这四大职 能电子化网络化,利用高现代信息技术对政府进行信息化改造,以提高政府部门依法行政的水平。
电子政务的4个突出的特点: 1、电子政务将政务工作更有效、更精简 2、电子政务将政府工作更公开、更透明 3、电子政务将为企业和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 4、电子政务将重新构造政府、企业、居民之间的关系,使之比以前更加协调,使企业和居民能够更好的参与 政府的管理 。
电子政务建设档案管理系统
![电子政务建设档案管理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7e2a8e48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bf.png)
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网络架构
03
设计并实施合适的网络架构,包括局域网、广域网和互联网的
接入,确保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系统测试与验收
功能测试
对档案管理系统的各项功能进行测试, 确保系统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
安全测试
测试系统的安全性,包括数据加密、 身份认证、访问控制等,确保系统的
安全性。
性能测试
测试系统的性能指标,如响应时间、 吞吐量等,确保系统在负载情况下仍 能正常运行。
某市政府电子政务建设档案管理系统案例
系统架构
该系统采用B/S架构,前端使用Web浏览 器进行访问,后端采用数据库进行数据存
储和处理。
A 案例概述
某市政府为了提高档案管理效率和 便利性,决定建设电子政务建设档
案管理系统。
B
C
D
实施效果
该系统提高了档案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减少了人工干预和错误率,为政府各部门 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档案服务。
功能模块
包括档案录入、查询、编辑、删除、导出 等功能模块,同时支持档案分类管理、权 限控制等。
某大型企业档案管理系统案例
案例概述
系统特点
某大型企业为了规范档案管 理流程,提高档案查询和使 用效率,决定建设档案管理
系统。
该系统具有高度的可定制性 和扩展性,可根据企业实际 需求进行功能模块的定制和
调整。
用户培训与支持
为用户提供系统操作培训和支持,帮助用户更好 地使用档案管理系统。
05
电子政务建设档案管理系统的 优势与挑战
系统优势分析
高效性
可扩展性
电子化的档案管理系统可以快速检索、查 询和存储档案信息,提高了档案管理的效 率。
电子政务系统建设与管理
![电子政务系统建设与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f876b194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f6.png)
电子政务系统建设与管理第一章引言电子政务系统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通过电子化手段提供政府机构与公民、企业等利益相关方之间互动的平台。
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和管理对于提高政府服务效率、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电子政务系统的基本概念、现状和发展趋势开始,探讨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与管理。
第二章电子政务系统的基本概念电子政务系统是政府机构运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手段,以及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与标准规范,对政府机构之间、政府机构与公民、企业以及其他利益相关方之间的交流和交互进行支持、协调和服务的综合性应用系统。
电子政务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信息服务、在线办事、电子支付、电子文件管理、决策支持等。
第三章电子政务系统的现状近年来,各国政府纷纷推动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和发展。
在我国,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政府网站、电子政务平台、在线政务服务等应用广泛开展,便捷了政府与公民、企业之间的交互。
同时,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也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包括信息安全、用户体验、数据保护等问题,需要加以解决。
第四章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关键要素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需要考虑诸多要素。
首先是技术要素,包括硬件设施的建设、软件系统的开发与运维、网络的建设等。
其次是制度要素,包括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与修订、政府组织架构调整等。
再次是人员要素,包括培训与人才储备、员工合理分工与配备等。
另外,数据安全、用户需求、网络接入等也是建设的关键要素。
第五章电子政务系统的管理模式电子政务系统的管理模式需要建立在科学的管理理念基础上。
可以采用项目管理模式,明确目标、确定任务、分配资源、制定计划等。
也可以采用服务管理模式,注重用户体验、持续改进和高效服务。
此外,还需注重政府内部部门间的协同与沟通,以及与社会各界合作的良好关系。
第六章电子政务系统的发展趋势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电子政务系统将呈现出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首先是移动化,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移动政务将成为发展的重点。
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与管理
![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与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50a78a7a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5b.png)
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与管理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与管理成为现代化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子政务系统利用信息化技术来提高政府的管理效率、优化公共服务、增强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互动。
本文将探讨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与管理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建议来确保电子政务系统的顺利运行。
首先,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是提高政府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
传统的行政管理方式存在许多不足,包括人力成本高、效率低、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可以通过自动化和数字化的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实现政府信息的整合和共享。
例如,政府部门可以使用电子政务系统来实现在线办公、电子文件管理、数据共享等功能,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冗余工作,降低管理成本。
其次,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可以实现公共服务的优化。
传统的公共服务方式往往需要民众亲自前往政府机构,办理手续繁琐,费时费力。
而电子政务系统可以提供在线服务,方便民众在家中或办公室就能完成各类服务事项。
例如,民众可以通过电子政务系统在线申请证件、缴纳税费、查询行政权力等,不再需要排队等候,节省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
此外,通过引入智能化技术,电子政务系统还能实现个性化、智能化的公共服务,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然而,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与管理也面临一些挑战。
一方面,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成为关注的焦点。
由于电子政务系统处理的是大量敏感信息,如个人身份信息、财务数据等,必须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可信度。
因此,政府机构在建设和管理电子政务系统时需要注重信息安全的技术手段,例如加密传输、访问控制和漏洞修复等措施,以保护公民的隐私权和信息安全。
另一方面,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需要政府机构具备相关的技术能力和资源。
政府机构需要拥有一支专业的技术团队,包括系统分析师、软件开发人员、数据库管理员等,来开发、维护和管理电子政务系统。
此外,政府机构还需要投入足够的资金来支持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和运营,包括硬件设备的购买、软件的许可费用、培训费用等。
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方案
![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2bbb0c9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5b.png)
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方案在信息时代的今天,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已成为各国政府的重要任务之一。
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对政府职能、业务流程进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整合与优化,实现政府信息化和智慧化管理的一项重要举措。
首先,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可以提高政府机构的效率和服务质量。
传统的政务管理往往存在着繁琐的程序、低效的办事效率,而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可以通过信息共享、在线办公等方式,实现政府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工作和信息交互,从而提高政府办事效率。
同时,通过电子政务系统,民众可以通过互联网和手机等渠道来办理政务事项,避免了排队等候的繁琐过程,提高了政府服务的便捷性和质量。
其次,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可以提升政府的决策水平和治理能力。
通过电子政务系统,政府可以及时收集、整理和分析各种政务数据,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政府可以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深入了解民众的需求和关切,针对性地制定政策和措施,增强政府的治理能力。
此外,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还可以实现政务数据的开放共享,为社会各界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增强政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再者,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可以加强政府的风险防控和安全保障。
在现如今信息安全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政府必须高度重视信息安全风险,加强对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保护。
政府应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体系,完善信息安全监控和应急处置机制,加强网络安全保护能力,确保电子政务系统的稳定运行。
只有保障了信息安全,才能更好地保障政府和民众的利益。
最后,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还需要解决一些困难和挑战。
首先,政府机构之间信息短板和技术差距较大,需要在统一标准、共享平台、数据互通等方面加大协调力度。
其次,由于涉及大量敏感信息,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成为电子政务系统建设过程中的重要问题。
此外,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还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靠性。
总之,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对于现代化政府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电子政务系统及应用
![电子政务系统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bda5f453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65.png)
电子政务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应该符合三个基本条件: (1) 电子政务系统是必须借助于电子信息化硬件系统、数字网络技术和相
关软件技术的综合服务系统;硬件部分:包括内部局域网、外部互联网、 系统通信系统和专用线路等;软件部分:包括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信 息传输平台、权限管理平台、文件形成和审批上传系统、新闻发布系统、 服务管理系统、政策法规发布系统、用户服务和管理系统、人事及档案 管理系统、福利及住房公积金管理系统等数十个系统。
电子政务系统是要将传统政府管理事务进行 ( ) 的重组和( )的再造。 A 组织机构 B 政府构架 C 业务流程 D 政策制定
因此,电子政府在管理方面与传统政府管理之间有显著的区别。其解决方案 应该充分考虑到系统的复杂性,具体包含下述几点:
(1)技术先进性。采用SQL、Oracle等大型数据库,能够处理海量数据,适合各种 核算中心处理大数据量的要求,提升了软件的性能;“一套软件,多个面 孔”(指可以在不同操作系统下运行),全面支持Web应用,应用无边界;采 用Windows DNA(Windows 分布式Internet应用结构)等先进的架构开发,网 络性能优越。
()建有面向公共服务的信息发布平台,支持连接Internet的电子邮件服务功能。 A 核心政务网 B 政务专网 C 政务公众网 D 政府公共信息网
在电子政务网,( )支持数据,语音和视频业务,承担相应的业务系统 运行和信息交换,可通过防火墙等技术手段与外网之间物理隔离。
A 核心政务网 B 政务专网 C 政务公众网 D 政府公共信息
(2)电子政务系统是处理与政府有关的公开事务,内部事务 的综合系统。除政府机关内部的行政事务以外,还包括
立法、司法部门以及其他一些公共组织的管理事务,如 检务、审务、社区事务等;
人工智能开发技术中的智能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系统
![人工智能开发技术中的智能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ff1345a0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ce.png)
人工智能开发技术中的智能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系统智能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系统是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变革,政府管理系统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
智能电子政务系统通过引入人工智能技术,使政府管理更加高效、便捷和智能化,为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一、智能电子政务的意义与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传统的纸质文件和人工办公已经无法满足快速处理大量信息的要求。
智能电子政务的兴起,将政府管理系统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在信息化、智能化、规范化的基础上,提高了政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推动了政府治理的现代化。
二、智能电子政务系统的特点1. 多模态交互:智能电子政务系统通过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技术,实现与用户之间的多模态交互,提高用户体验。
2. 智能决策支持:系统通过数据分析和模型建立,能够为政府工作人员提供智能决策支持,提高政务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3. 自动化流程管理:智能电子政务系统可以实现自动化的流程管理,通过工作流引擎和自动任务提醒等功能,提高工作效率。
4. 大数据分析:智能电子政务系统通过对大量的政务数据进行分析,可以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和政策制定支持。
5. 全面监管:智能电子政务系统可以通过数据监控和风险预警,对政务工作进行全面监管,减少腐败和浪费,提高政府管理的透明度和廉洁度。
三、智能电子政务系统的应用实例1. 电子证照系统:通过智能电子政务系统,政府可以将各种行政许可证照的信息进行整合和数字化,实现证照的在线申办、在线审批和在线查询,提高行政许可的便捷性和透明度。
2. 智能城市管理系统:通过城市感知设备和人工智能技术,对城市的交通、环境、公共设施等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为城市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和应急指挥。
3. 智慧政务服务平台:通过智能电子政务系统,政府可以为公众提供在线的政务服务,如在线办事、在线查询、在线投诉等,提高政府服务的便捷性和满意度。
电子政务与管理信息系统
![电子政务与管理信息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79def748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33.png)
04
详细描述
决策支持系统能够快速处理大量数据 和信息,缩短决策周期,提高政府的 响应速度和决策效率。
06
详细描述
决策支持系统能够实现数据共享和公开,增加 决策的透明度,让公众更好地了解政府决策的 过程和依据。
电子政务中的知识管理系统
总结词
积累与传承知识
详细描述
知识管理系统通过收集、整理、存储和分享政府内部的知 识资源,促进知识的积累与传承,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专 业素质和综合能力。
电子政务与管理信息系统
目录
• 电子政务概述 • 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 电子政务与信息系统的关系 • 电子政务系统建设与管理 • 管理信息系统在电子政务中的应
用 • 电子政务与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
趋势与挑战
01
电子政务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电子政务是指政府机构运用现代信息 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实现政务信息发 布、在线办事服务、公民参与等功能 的管理和服务模式。
特点
电子政务具有便捷性、透明性、互动 性和移动性等特点,能够提高政府服 务效率和质量,增强公民参与感和满 意度。
电子政务的重要性
提高政府服务效率
电子政务能够简化办事流程, 缩短办事时间,提高政府服务
效率。
促进信息公开透明
电子政务能够实现政务信息实 时更新和发布,提高政府透明 度。
加强政府与公民互动
管理信息系统在电子政务中的作用
信息整合与共享
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实现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整合与共享,提高政 务协同办公效率。
决策支持
管理信息系统通过数据分析、可视化等方式,为政府决策提供支 持,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服务优化
管理信息系统可以优化政务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提升公众 满意度。
电子政务系统分析与设计
![电子政务系统分析与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415e667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73.png)
电子政务系统分析与设计1.1电子政务系统基本概念所谓电子政务系统,广义地讲是支持政府政务活动的电子技术手段的集合。
狭义地讲则是指:建立在计算机硬件设施与软件与网络与通信设施基础之上的,在有关法律、制度约束与规则之下以实现政府电子政务活动为目标的一个人机系统。
电子政务系统要紧包含 3 个构成部分:(1)政府部门内部的电子化与网络化办公。
(2)政府部门之间通过计算机网络而进行的信息共享与实时通信。
(3)政府部门通过网络与民众之间进行的双向信息交流。
1.2电子政务系统的基本特点通常而言,政府的要紧职能在于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而电子政务系统的特点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政府进行信息化改造,实现这四大职能的电子化与网络化。
通过使用电子政务系统,能够规范政府公务人员的工作流程,提高办公效率,增强团队协同工作能力,实现科学的公文处理、事务管理、会议安排与人力管理,量化运营资源,预防管理真空,降低运行成本、人力资源、资产资源。
还能够实现便利的信息公布,方便资源共享,增进内部交流,通过公告板、新闻动态、内部邮件、万事通、资源库、名片管理、备忘提醒、全文检索等功能统筹个人事务、整合工作计划、优化时间管理日程安排,通过系统管理的工作日志、用户管理功能,规划使用权限,保障系统安全,拓展应用链接与应用管理。
1.3电子政务系统的构成要素(1)技术要素电子政务系统是由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构建成的一个智能化的办公系统。
是将政府工作由传统的工作平台转移到以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平台之上的系统。
它是一个完整的概念,由“一个技术平台,四个资源整合” 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一个平台是指数字化、网络化技术集成平台。
四个整合是指政府资源整合、企业资源整合、社会资源整合及社会服务整合。
电子政务系统是基于大型数据库、文档数据库、电子邮件、远程通讯与Intranet 技术运用来实现本单位与上级单位、下级单位之间的公文运转、信息交流与信息共享,快速有效地接收各类上级机关文件、下级单位的上报信息,组织、协调电子政务系统内的各类信息以使用户能够方便、快捷地获取其所需信息,为领导决策与工作人员日常工作提供服务。
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与管理
![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与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b759abb8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ad.png)
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与管理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是推动政府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步骤。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电子政务系统已成为现代政府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从建设和管理两个方面来探讨电子政务系统的相关内容。
一、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1. 电子政务系统的定义和作用电子政务系统是指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手段来提供政府服务、管理政务信息和与公众互动的一种系统。
它可以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提供便捷的公共服务,增强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互动交流。
2. 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的必要性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可以有效降低政府的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及时响应公众需求。
通过互联网平台,政府可以更好地与市民互动,提供在线政务服务,加强政府公信力和透明度。
3. 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的关键要素(1)信息安全保障:建设安全可靠的系统架构和加强信息安全管理,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和国家重要信息的安全。
(2)多层次的用户需求满足:根据不同用户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包括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用户等。
(3)数据一体化管理:整合政府各部门的信息资源,实现共享和互通,避免信息孤岛和重复建设。
(4)技术支持和培训: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提供培训和技术支持,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维护。
二、电子政务系统的管理1. 电子政务系统管理的目标电子政务系统的管理旨在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维护,提高服务质量和满足用户需求。
管理目标包括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可用性和可扩展性。
2. 电子政务系统管理的主要内容(1)系统运行和维护: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监控系统性能,及时排查和解决故障。
(2)用户服务和支持:提供及时有效的用户支持,并根据用户反馈不断改进系统功能和服务体验。
(3)信息安全管理: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系统和数据的保护,预防和应对各种安全威胁。
(4)技术升级和创新:及时引入新技术和创新,提升系统性能和用户体验,满足不断变化的需求。
3. 电子政务系统管理的挑战与对策(1)人员素质提升:加强培训和技能提升,培养专业化的技术团队来保障系统的高效管理。
电子政务系统发展趋势及其应用
![电子政务系统发展趋势及其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0a507f82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89.png)
电子政务系统发展趋势及其应用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电子政务也成为了各国政府部门重要的发展领域之一。
电子政务是政府部门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来提高政府运作效率、加强公共服务的一种手段。
近年来,各国政府对电子政务的发展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电子政务发展趋势也日益明显。
一、电子政务系统的发展趋势1.智能化发展。
智能化电子政务系统可以集成政府信息资源,实现海量数据管理,扩充政府办公空间,提高办公效率。
2.移动化推广。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移动化电子政务系统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移动化政务系统可以让公民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轻松获取政府公告、申请手续等服务,同时也可以提高行政工作者的效率。
3.云化管理。
云计算技术已经成为电子政务系统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云化政务系统可以集中管理数据和资源,实现数据分析和共享,提升政府运行效率,降低成本。
4.安全可靠。
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是首要问题。
政府需要在网络安全方面建立强有力的机制,并采取安全技术措施来保障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和可靠性。
二、电子政务系统的应用1.政府公告发布。
政府可以通过电子政务系统发布通知、公告、政策解读等信息,让公众及时了解政府政策和相关情况。
2.网上服务。
政府部门可以通过电子政务系统提供各类网上服务,满足公众办事需求。
目前一些常见的网上服务已经有了一定的电子化,例如在线申请、查询、交纳费用等。
3.在线咨询。
电子政务系统可以提供在线咨询服务,方便公众和企业在不用跑腿的情况下获取政策解答和相关信息。
4.电子政务办公。
政府可以通过电子政务系统实现数据收集、处理、传输、存储等各个环节的电子化,提高工作效率并降低成本。
5.社区服务。
政府可以通过电子政务系统提供社区服务,例如家政服务、交通运输、旅游咨询等。
三、数据共享和开放电子政务系统的另一个发展方向是数据共享和开放。
政府应该鼓励政府部门之间加强数据共享,在确保信息安全的前提下,便于政府各部门之间交流、研究和决策。
而数据开放则指政府向社会公布政府数据,方便公众使用。
电子政务系统建设与管理
![电子政务系统建设与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4aaafce3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e8.png)
电子政务系统建设与管理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个领域开始逐步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转型,政务管理领域也不例外。
电子政务系统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将政府的行政管理及社会服务全过程实现数字化、自动化和网络化。
从传统的人工处理转化为信息化管理,通过电子手段来提高行政机构的效率和服务水平,实现政府数字化转型,是推进政务公开、优化政府服务的重要途径。
一、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的重要性作为现代化政府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无疑是实现政府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手段。
一方面,电子政务系统可以提高政府的效率和服务水平,开展电子政务,方便了公民、企业等群众办事、咨询和参与政府决策的渠道,提升政府的服务质量。
另一方面,通过电子政务,还可以改进政府管理模式,优化公共资源配置,促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同时,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也是推进政府信息化建设、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重要举措。
二、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的瓶颈虽然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可以有效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但是目前我国在电子政务系统建设中还面临一些瓶颈。
首先,现有的电子政务系统存在着建设周期长、投入周期高的问题。
其次,在电子政务的实施过程中,一些政府职能部门和地方政府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技术水平不高、信息安全保障不足等问题也需要面对。
另外,电子政务系统也存在着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等问题,如何保障公民个人信息及敏感数据的安全也是一个需要重视解决的问题。
因此,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需要政府各职能部门与科研机构、高校等通力合作,共同推进建设。
三、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的管理方法在电子政务系统建设中,管理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电子政务系统建设与传统信息系统项目管理手段相比,具有更高的复杂性和难度,因此需要更为规范、科学、实用、灵活的管理方法。
首先,电子政务系统建设需要依据现有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来制定实施方案,同时还需要注重顾客导向,把实际需求作为设计和开发的出发点,注重整体规划,多方面协调促进。
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与管理
![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与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c7d30743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ca.png)
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与管理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各个国家政府开始兴建电子政务系统,以提高政府的效率,并为民众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服务。
电子政务系统是指政府在其内部管理和对公众提供服务方面应用信息技术的各种形式。
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与管理需要考虑到诸多因素,涉及到政府的组织架构、政策规划、技术支撑以及安全保障等方面。
本文将从系统建设和管理两方面进行探讨。
一、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1. 组织架构电子政务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到政府的组织架构,包括政府机构、部门、职能以及人员分工等。
先要确定哪些职能需要通过电子政务系统来进行支持和服务,可以根据职能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及公众需求的高低来进行排序。
在此基础上,制定系统的组织架构和决策流程,以确保各级政府机构可以实现协同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2. 技术支撑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需要依靠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
在硬件方面,需要确定系统的服务器、存储设备、计算机等相关设施,并保证其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软件方面,则需要选择和集成相应的应用软件和系统软件,并进行测试和优化,确保其功能、性能和安全性。
3. 数据安全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需要考虑到数据的安全性。
政府机构处理的数据包括个人信息、财务信息等非常敏感的信息,一旦泄露将会造成重大的损失。
因此,在系统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数据的保护措施,包括数据加密、访问控制、身份认证等。
二、电子政务系统的管理1. 维护与更新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完成后,需要进行长期的维护和更新。
在维护方面,需要建立相应的机制和流程,监控系统运行情况,及时进行故障排除。
在更新方面,则需要跟踪技术的发展和用户需求的变化,及时更新和升级系统,以保持其功能、性能和安全性。
2. 培训与推广电子政务系统的普及需要考虑到用户的培训和推广。
政府机构需要制定系统使用规范和操作手册,并为员工进行相关培训,以提高他们的使用效率和数据安全意识。
同时,还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向公众推广电子政务系统的功能和优势,提高其使用率和满意度。
电子政务系统
![电子政务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9f6cd8bd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df.png)
电子政务系统概述电子政务系统是指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政府的各项管理和服务工作中,实现政府工作的电子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一种管理系统。
电子政务系统的出现,旨在提高政府效能、便民利民、提升政务透明度,并推动政府数字化转型。
电子政务系统的基本架构电子政务系统通常由以下几个核心组件组成:1. 基础设施电子政务系统的基础设施是实现系统运行的基本条件。
它由计算机硬件、网络设备和数据库等组成,为系统提供稳定的运行环境。
2. 信息资源信息资源是电子政务系统的核心内容,包括各级政府的行政管理信息、公共服务信息、政策法规信息等。
系统通过对信息资源的采集、整理和存储,为政府决策和公众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持。
3. 系统集成系统集成是将各个部分组织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它包括各级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互操作,以及政府与企业、公众之间的数据交换和业务协同。
4. 应用服务应用服务是电子政务系统为政府、企业和公众提供的各类在线服务。
包括政务办理、在线支付、信息查询、电子证照等。
这些服务的实现,可以方便了政府的管理工作,提升了服务效能,也增强了公众参与政务的便利性。
5. 安全管理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管理是保障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包括用户认证、访问控制、数据加密和安全审计等,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可信度。
电子政务系统的优势提高政府效能电子政务系统通过自动化和数字化的手段,实现了政府的业务流程优化,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效率和决策质量。
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互操作,也消除了重复办事的繁琐和低效。
便民利民电子政务系统将政府服务延伸至互联网,提供了快捷、便利的在线服务。
公众可以通过电子政务系统在线办理各类证件、缴纳费用、咨询政策等,不再需要亲自到政府部门排队办理。
政务透明度电子政务系统使政府的决策和行为更加透明。
公众可以通过系统查询政府的各类信息,监督政府的工作和决策过程。
政府的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也得以提升。
服务可扩展性电子政务系统可以根据政府的需求进行灵活扩展和升级。
电子政务系统管理与维护作业指导书
![电子政务系统管理与维护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e03ed80e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e6.png)
电子政务系统管理与维护作业指导书第1章电子政务系统概述 (3)1.1 系统简介 (3)1.2 系统架构 (3)1.3 电子政务系统的意义与作用 (4)第2章系统管理与维护的基本要求 (4)2.1 管理与维护的目标 (4)2.2 管理与维护的基本原则 (4)2.3 管理与维护的组织架构 (5)第3章系统硬件设备管理与维护 (5)3.1 硬件设备概述 (5)3.2 硬件设备日常管理 (5)3.2.1 设备清单管理 (5)3.2.2 设备运行监控 (5)3.2.3 设备保养与清洁 (6)3.3 硬件设备维护与故障处理 (6)3.3.1 维护策略 (6)3.3.2 故障处理流程 (6)3.3.3 常见硬件设备故障处理方法 (6)第4章系统软件资源管理与维护 (6)4.1 软件资源概述 (6)4.1.1 软件资源分类 (7)4.1.2 软件资源特点 (7)4.1.3 软件资源在系统中的作用 (7)4.2 软件资源管理策略 (7)4.2.1 软件资源规划 (7)4.2.2 软件资源监控 (8)4.2.3 软件资源优化 (8)4.3 软件资源维护与升级 (8)4.3.1 软件资源维护 (8)4.3.2 软件资源升级 (8)第5章系统网络管理与维护 (8)5.1 网络架构与设备 (8)5.1.1 网络架构概述 (9)5.1.2 网络设备选型与配置 (9)5.1.3 网络设备维护与管理 (9)5.2 网络安全管理 (9)5.2.1 网络安全策略 (9)5.2.2 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 (9)5.2.3 网络安全事件处理 (9)5.3 网络维护与优化 (9)5.3.1 网络功能监测 (9)5.3.3 网络优化措施 (9)5.3.4 网络应急预案 (10)第6章数据库管理与维护 (10)6.1 数据库概述 (10)6.1.1 电子政务系统中的数据库扮演着核心角色,负责存储、管理和服务各类政务数据。
数据库的安全、稳定与高效运行,直接关系到整个电子政务系统的正常运行。
电子政务与管理信息系统课件
![电子政务与管理信息系统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a54d161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5d.png)
◆电子福利支付。运用电子资料交换、磁卡、 智能卡等技术,处理政府各种社会福利事务, 直接将政府的各种社会福利金支付给受益人。 ◆电子医疗服务。通过政府网站提供医疗保险 政策信息、医药信息、执业医生信息,为公众 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公众可通过网络查询自 己的医疗保险个人账户余额和当地公共医疗账 户的情况;查询国家新审批的药品的成分、功 效、试验数据、使用方法及其他详细数据,提 高自我保健的能力;查询当地医院的级别和执 业医生的资格情况,选择合适的医生和医院。
第一,公务员日常管理。利用电子化手段实现政 府公务员的日常管理对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 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既为公务员带来很多便利, 又能节省领导的时间精力,有效降低了行政成本。 公务员日常管理包括利用网络进行日常考勤、出 差审批、差旅费异地报销等,由此形成了G2E电 子政务的电子公文系统、电子财务管理系统和办 公自动化系统。
◆电子办公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完成机 关工作人员的许多事务性的工作,包括工作人 员通过网络申请出差、请假、文件复制、使用 办公设施和设备、下载政府机关经常使用的各 种表格,报销出差费用等。电子化办公有利于 节约时间和费用,提高工作效率。
◆电子培训系统。对政府工作人员提供各种综
(2)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
第三,当代电子政务不能只停留在技术应 用这个层面,而必须注重政府组织结构的 调整、行政业务流程的优化和政府管理理 念的转变。只有政府行政组织和管理体制 的发展与电子政务的统一性、开放性和交 互性特征相一致,网络通讯技术才能真正 发挥优势,才能实现以政府的信息化加强 政府部门之间的协作互动、资源共享。并 推动和加速整个国家和社会的信息化发展,
(3)政府部门通过网络实现政府事务在网络上与社会公众互动处 理,以及政务信息在网络上供社会了解和使用,进行双向信息交 流,即政务公开,属于外部应用服务系统。
电子政务系统及体系结构.pdf
![电子政务系统及体系结构.pdf](https://img.taocdn.com/s3/m/8f35d725dd3383c4bb4cd2e7.png)
第三章电子政务系统及体系结构电子政务系统(EGS)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与应用而产生的一个政务信息管理系统。
电子政务系统作为实施电子政务的有效工具和工作平台,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和信息安全等技术的支持下,为政府机构的业务流程、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的优化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服务环境。
相对于办公自动化和政府上网而言,电子政务系统所涵盖的内容更为广泛。
我国电子政务系统的总体结构是由网络基础设施支撑体系、政府业务应用系统、公共监管与服务系统、标准化规则制度、技术安全保障体系五个部分组成。
由于电子政务系统呈现出技术性强、结构复杂和规范标准化的特征。
所以,电子政务系统的体系结构涉及到基本框架、网络模型和系统标准等方面的相关内容。
第一节电子政务系统概述一、电子政务系统的定义及特点所谓电子政务系统,广义上是指支持政府政务活动的电子技术手段的集合。
狭义则是指:一个建立在计算机硬件设施和软件以及网络和通信设施基础之上,在相关法规和制度约束之下,实现政府电子政务活动目标的人机系统。
一般而言,政府的主要职能在于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而政务系统的特点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政府进行信息化改造,实现这四大职能的电子化和网络化。
通过使用电子政务系统,可以规范政府公务人员的工作流程,提高办公效率,增强团队协同工作能力,做到公文处理、事务管理、人力资源和资产管理的科学化,预防管理真空,降低运行成本,实现信息的及时发布与共享,增进内部交流,整合优化政务活动和职能。
因此,从信息管理的角度来看:电子政务系统是一个基于互联网络并在Internet技术支持下,面向政府机构、企业及社区民众信息服务与管理的网络信息管理系统。
电子政务系统一般来说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性质:1.电子政务系统是典型的人机协作系统。
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必须以政府信息化目标为出发点,与政府人员及政府职能有机结合,电子政务系统不是仅能处理简单事务的机器系统,而是履行信息化时代政府职能的有机系统。
电子政务系统的设计与实施
![电子政务系统的设计与实施](https://img.taocdn.com/s3/m/f941163d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2c.png)
电子政务系统的设计与实施电子政务系统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及互联网等电子化手段,对政府机关的管理和服务进行全面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改造的系统。
电子政务系统的设计与实施是建设数字化政府、提升政府效能和服务能力的重要举措。
本文将对电子政务系统的设计与实施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帮助政府机构更好地进行数字化转型和服务改善。
一、设计阶段1. 需求分析:在设计电子政务系统之前,政府机构需要仔细分析和梳理自身的管理和服务需求。
这包括政府机构的业务流程、工作职责和服务对象等方面的详细了解。
通过需求分析,政府机构可以明确电子政务系统的功能需求和业务要求,为后续的系统设计奠定基础。
2. 架构设计: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政府机构需要进行系统的架构设计。
这包括对电子政务系统的模块和功能进行划分,明确各个模块之间的关系和数据流动。
此外,政府机构还需考虑系统的安全性、可扩展性和易用性等方面的设计要求。
3. 数据管理:电子政务系统涉及大量的数据管理工作,政府机构需设计合理的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和共享机制。
数据的管理要规范、安全和可追溯,以确保政府机构在业务决策和政策制定过程中能够充分利用数据资源。
4. 用户体验:政府机构应考虑用户的体验和需求,在设计电子政务系统时应注重用户界面的友好性、易用性和个性化定制。
通过用户研究和用户反馈,政府机构可以不断完善系统的用户体验,提升用户满意度和使用效果。
二、实施阶段1. 技术选择:在实施电子政务系统之前,政府机构需要选择适应自身需求和预算的技术方案。
政府机构可根据系统的规模和复杂度选择自建系统、商业软件系统或者云计算平台。
无论采用哪种方案,都应注重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和可维护性。
2. 项目管理:电子政务系统的实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政府机构应进行有效的项目管理。
这包括明确项目目标、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合理分配资源和监督项目进展等。
有效的项目管理可以确保电子政务系统的按时交付和良好的质量控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政务管理系统基于WEB的管理系统第1/16页2.1电子政务系统设计理念...................................................................... .. (3)2.2 .................................................................... (3)3. ..................................................................... (7)3.1 .................................................................... (7)3.2.2 数据可靠 ..................................................................... . (8)3.2.3 可扩展性 ..................................................................... . (8)3.2.4 容错性 ..................................................................... (8)1.电子政务的概念即是指政府机构在其管理和服务职能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制约,建成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
我国的电子政务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按照不同时期的发展特点,可以分为四个不同的阶段:办公自动化阶段、“三金工程”阶段、政府上网阶段、电子政务阶段。
在办公自动化阶段,各级政府机关开展了办公自动化工程,政府机构的一些部门开始使用计算机进行办公,而且建立了一些信息中心。
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通过重点建设金税、金关、金卡等“三金”系统,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到了政府上网阶段,各级政府已经初步建成标准统一、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政务信息网络平台。
自中国加入WTO以后,对政府行政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包括对办公自动化的纵深应用、政府信息资源的进一步开发、纵向网络体系的完整建设和高效高质的为民服务等方面,这标志着中国电子政务建设进入了一个全面规划、整体发展的新阶段。
通过近20年的建设,中国电子政务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突破了在企业信息化系统中存在的信息孤岛和业务孤岛的障碍,以开放式的、可扩展的性能实现政府内部机构、政府部门之间和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协同和互动的应用体系。
电子政务平台能够帮助政府机构实现统一的平台和应用;高度的信息共享;信息保密和分级别的权限;优化和规第2/16页范的业务流程;政府与社会的互动;更加快捷、方便的公共服务;办事效率和透明度的提高。
2.1电子政务公共管理系统, 是第三代知识管理型的OA系统,系统的开发原型基于以下产品设计理念:1、信息通过分享才有价值;信息产生者应该可以提供信息并有序归档,同时为了避免信息二次采集的复杂性和困难,信息应该在“第一时间”归档,即文档在产生的同时就被合理地归类了,这无论对发起人还是接受者在使用和以后的查询调用中都相当方便。
2、息应该是呈现出来的;在日常办公中,用户经常在找其需要的文档和资料,而通过信息的主动呈现,可以改变以往被动的工作方式,将用户需要的信息推送到用户面前,让用户时时掌握主动。
3、息是有序地组织并保存的;通过对信息有序的管理才能保证信息获取的方便性,如方便地查询(按逻辑或全文检索)。
4、灵活的项目生成和组织有助于监督和管理;在工作中,除了日常事务外,为完成一项特定的任务,经常需要跨越组织架构和部门操作,组成一个项目组。
在电子政务管理系统中,项目组内的成员需要通过一个机制和平台来保证各部门和组织的沟通和交流,随着项目的不断推进,与项目相关的信息和文档也应该有序地保留下来,大大方便了今后的项目总结、学习和查询。
2.2电子政务公共管理系统基于.NET开发平台,B/S构架,开发环境如下:操作系统:Win2003+;语言环境:FrameWork1.0+;应用环境:IE6.0 + sp1+;数据库:SQL Server 2000+sp3+;WEB服务器: IIS5.0/6.0;开发工具:Visual studio .net 2003 。
第3/16页开发技术:基于FrameWork1.0+框架,使用平台,三层架构,使用C#语言,通过对业务逻辑在数据层的小颗粒封装,中间层的再次封装,达到维护的简单化。
.NET开发平台如下图所示:三层构架如下图:第4/16页电子政务系统客户界面基于浏览器,用户易学易用,快速上手,降低人员的培训成本。
同时系统的管理、维护、升级都在服务器上实现,实现客户端零管理,大大降低了维护成本。
其数据模型如下图:数据模型ER图 involved inhas sub-deptsinvolved inhas sub-teamsDEPARTMENTTEAMASSGN_RULEDEPT_IDTEAM_IDACT_IDSTAFFSUPER_DEPT_IDSUPER _TEAM_IDBASED_ONSTAFF_IDDEPT_NAMETEAM_NAMEMETHODDEPT_IDDEPT_DESCTEAM_DES CDEPT_IDFIRST_NAMETEAM_IDhas staffsTITLEROLE_IDhasstaffsSURNAMEEX_FUNCinvolved inGENDERPOST_ADDRSTAFF-TEAMinvolvedinTEL_NObelongsSTAFF_IDFAX_NOTEAM_IDEMAIL_ADDRSTAFF_IN_ROLETITLELOGGING_ ONROLEON_LEAVESTAFF_IDROLE_IDNOTESROLE_IDhasstaffsROLE_NAMEPRIORITY_NUMROLE_DESCGRANT_FLAGPROCESSGRANT_ENABLEGRANTEE _IDROUND_ROBIN_TOKENPROC_IDPROC_NAMEPROC_DESCinvolvescontainsassignedtoPRE_RULEACTIVITYTO_DO_TASK_LISTHAVE_DONE_TASKSTASK_IDTASK_IDACT_IDDEPNT_IDSERIAL_NOSERIAL_NOPROC_IDDEPNT_ACT_IDENT ITY_IDENTITY_IDACT_NAMEDEPNT_ACT_STATUSPRE_ACT_IDPRE_ACT_IDTIME_ALLOWEDC URR_ACT_IDCURR_ACT_IDRULE_APPLIEDinvolvedinSTAFF_IDSTAFF_IDEX_PRE_RULE_FUNCROUTING_RULEGRANTOR_IDGRANTOR_IDEX_POS T_RULE_FUNCTASK_STATUSCOMPLETION_FLAGACT_TYPEPRE_ACT_IDDATE_CREATEDDATE_CREATEDOR_MERGE_FLAGCURR_ACT_IDDATE_ACCEPTEDDATE_ACCEPT EDNUM_VOTES_NEEDEDCOMPLETION_FLAGDATE_COMPLETEDAUTO_EXECUTIVENEXT_ACT_ID_L IST2.2.1ACT_DESCPRE_DEPNT_SETinstances ofhas rulesinstances of电子政务系统通过将中心所提供的办事指南重新分类统计,每一条服务内容均分成没有歧义的单一原子,使服务内容适合于在计算机内存储和方便编程使用。
抓住办件的共性,屏蔽各个窗口单位办件的中间环节,使其适合所有的责任部门使用。
预定义了窗口部门所有的办事流程,使用时只需点击鼠标即可录入,上述方式可以大大降低系统的使用门槛,提高了使用效率。
系统采用了多层Browser/Server模式。
系统的应用逻辑主要由服务器上的存储过程及触发器实现,客户端软件只用于显示界面及输入输出。
这样保证了系统的响应速度,在超第5/16页过200个终端同时运行时,系统运行仍十分流畅。
同时,客户端软件所占系统资源非常少。
数据与程序完全分离,实现了系统数据的集中管理,系统的扩充与维护十分便利,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用户界面尽量考虑了易用性,只要具有windows9X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技能的人员便能使用本系统。
用户界面还内置了错误检测功能,防止非法数据的录入。
使用了可串化加独占共享锁的存储过程实现数据的一致性,其它用于统计的存储过程并发运行。
使用SQL Server 2000的维护计划用于数据库的自动备份,使用数据仓库技术实现数据的关联。
多层Browser/Server结构模型的好处还表现在:(1)提高性能:减少客户应用与数据库服务器之间的消息和数据传输。
同时系统中间件可以提供动态的网络负载平衡。
(2)安全可靠:将数据和应用从分布在各地不安全的客户端转移到服务器,减少了安全隐患,同时在服务器上易于建立多层安全机制。
基于UNIX、WINDOWS NT等大型操作系统及计算机群集、双机热备份等技术使得计算机服务器更可靠。
易维护:只需维护服务器,减少了维护难度和维护人员。
(3)可移植:客户应用只需与应用服务器交互,应用服务器与底层的操作系统、数据库服务器等交互,屏蔽底层细节,实现了应用系统的平台独立。
(4)可伸缩:应用服务器的功能、性能、规模等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和随时间的推移进行伸缩。
(5)易升级:应用服务器可以单独进行升级。
(6)低成本:在多层结构中,对大量的客户端计算机的计算需求比传统的CLIENT/SERVER应用要低,因此可以选用更低配置的计算机完成相同的功能。
(7)透明服务:屏蔽网络细节以及数据源和应用的分布等,提供对数据和应用的透明访问。
第6/16页3.3.1 系统目标政务服务中心是政府集中公开进行审批、证照办理及公共服务部门集中服务与管理的机构。
其目的是方便群众办事,提高政府办事效率,简化行政审批程序,规范和优化政府行为。
其业务流程为:窗口受理、审批服务、收费、办结、发证和归档。
中心管理层对各窗口办证业务实施统一管理和督查(包括办事效率、规范收费、出勤等)。
政务服务中心管理软件系统作为一个基于网络的系统,最大的优势就是数据能充分共享、提高办公效率。
下图体现了政务服务中心典型的网络拓扑结构:政务中心软件系统总体架构图政务服务大厅政务中心机房工商局窗口税务局窗口政务中心内部网数据防火墙其他窗口服务器规划局窗口因特网Internet政务中心管理内部网中心领导办事单位管理员1办事群众远程审批管理员2政府政务服务中心管理软件产品的开发目标是:(1)实现行政审批、证照办理、公共服务等事务办理流程的自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