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区域地质概况
山东的主要地质构造特征及工程地质问题

山东的主要地质构造特征及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地质学是研究建筑工程与地质构造关系的学科。
山东的地质构造特征如何?本省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有哪些?这就是这节课的主要内容。
一、山东的地质构造特征及工程地质分区(一)山东的地质构造特征1山东处在欧亚板块的东部活动大陆边缘受太平洋板块向北西西扩张及印度洋~澳大利亚板块向北运移的影响,山东目前(以来)地应力:最大主应力σ1的轴向方位为70~80о、大小是; 最小主应力σ3的轴向方位为340~350º、大小是33..9 Mpa;σ1与σ3差应力值为 Mpa。
2.基岩区的地层褶皱不发育,地层多呈单斜构造;发育NNE、 NW、EW走向的主要断裂构造,其中的NNE向和NW断裂为活动断裂主要NNE向活动断裂:(1)沂沭断裂带,由四条大断层组成“两堑一垒”的构造格局;(2)聊考断裂带。
主要NW向活动断裂:(1)威海~烟台~渤海~天津断裂带;(2)诸城~益都(青州)~惠民断裂带;(3)骆马湖~微山湖断裂带。
证据:近代地震活动记录;第四纪岩土层被断裂错开、逆掩。
(二) 山东的工程地质分区据基岩地层的出露情况、地貌特征和地壳稳定性分3个分区:1.鲁中南中低山丘陵工程地质区:其范围是:济南~淄博~潍坊以南、东平湖~南四湖一线东北、昌邑-大店大断层(沂沭断裂带最东侧的大断层)以西及济南~东阿~东平一线以东地区。
是其北、南和西由平原环绕的以中低山丘陵为主的地区。
岩等变质岩;地壳上升,剥蚀、切割作用强烈,泰山、沂山、蒙山、俎徕山、鲁山、俎莱山等千米高程以上的中山主要分布在本区。
地形地貌起伏变化大,常发育“崩滑流”(崩塌、滑坡、泥石流的简称)等不良工程地质现象”,东部~东南部是抗震、防震重点地区,该区周边发育厚度不等的黄土状地基土(湿陷等级为I 级(轻微)),临沂地区沂沭河两岸附近发育膨胀土。
σ1 σ1σ1 σ1 目前中国地应力方向 以东经100~105o 为界分东西两区。
强度上:西强东弱(西高东低) 方向上:西: NNE-SSW 为主,东:近E-W 。
高一地理知识点总结山东

高一地理知识点总结山东山东,位于中国东部沿海,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名城之一。
本文将为你总结一些高一地理课上学习的有关山东的知识点。
一、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山东位于中国东部,东临黄海,南连江苏、安徽,西接河南,北靠山西和河北,是中国的沿海省份之一。
整个山东地势起伏较小,属于东部平原区,面积较大的有鲁西南平原和胶东平原。
山东的最高峰是泰山,是五岳之一,海拔1545米。
二、气候特点:山东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山东东部沿海气候相对温和湿润,而内陆则呈现出明显的大陆性气候特点。
三、重要水系和地貌特点:山东的重要河流有黄河、淮河和大运河。
黄河在山东境内形成了以黄河三角洲为中心的平原地区,这里河网密布,肥沃的土壤使山东成为中国的农业重要省份之一。
此外,山东东部还有许多美丽的海湾和半岛,比如烟台的兴城湾和青岛的胶州湾。
四、资源与经济:山东资源丰富,拥有煤炭、铁矿石等矿产资源。
此外,山东还是中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区,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
同时,山东还以渔业和海洋经济闻名,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以及渔业资源。
五、文化和旅游:山东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
泰山是中国著名的名山,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朝拜和观光。
此外,山东还拥有孔庙、颜园、曲阜等历史文化名胜,以及独特的山东剪纸、山东刺绣等民间艺术。
六、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也成为山东面临的挑战之一。
近年来,山东加大了环境保护力度,加强了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推动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总结:山东地理位置独特,地形地貌复杂多样,气候特点明显。
它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发达的农业,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山东在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方面也做出了努力。
希望这篇地理知识点总结对你有所帮助。
山东的主要地质构造特征及工程地质问题

山东的主要地质构造特征及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地质学是研究建筑工程与地质构造关系的学科。
山东的地质构造特征如何?本省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有哪些?这就是这节课的主要内容。
一、山东的地质构造特征及工程地质分区(一)山东的地质构造特征1山东处在欧亚板块的东部活动大陆边缘受太平洋板块向北西西扩张及印度洋~澳大利亚板块向北运移的影响,山东目前(0.7Ma以来)地应力:最大主应力σ1的轴向方位为70~80о、大小是51.5Mpa; 最小主应力σ3的轴向方位为340~350º、大小是33..9 Mpa;σ1与σ3差应力值为17.6 Mpa。
2.基岩区的地层褶皱不发育,地层多呈单斜构造;发育NNE、 NW、 EW走向的主要断裂构造,其中的NNE向和NW断裂为活动断裂主要NNE向活动断裂:(1)沂沭断裂带,由四条大断层组成“两堑一垒”的构造格局;(2)聊考断裂带。
主要N W向活动断裂:(1)威海~烟台~渤海~天津断裂带;(2)诸城~益都(青州)~惠民断裂带;(3)骆马湖~微山湖断裂带。
证据:近代地震活动记录;第四纪岩土层被断裂错开、逆掩。
(二) 山东的工程地质分区据基岩地层的出露情况、地貌特征和地壳稳定性分3个分区:1.鲁中南中低山丘陵工程地质区:其范围是:济南~淄博~潍坊以南、东平湖~南四湖一线东北、昌邑-大店大断层(沂沭断裂带最东侧的大断层)以西及济南~东阿~东平一线以东地区。
是其北、南和西由平原环绕的以中低山丘陵为主的地区。
该区的地质作用、工程地质与地貌特征:基岩地层出露广,主要出露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的石灰岩、白云岩;前寒武纪的花岗质变质侵入岩和片岩、片麻岩等变质岩;地壳上升,剥蚀、切割作用强烈,泰山、沂山、蒙山、俎徕山、鲁山等千米高程以上的中山主要分布在本区。
(1)西~西北部地壳稳定,地震烈度6度(指基本烈度,下同),包括济南、泰安、淄博西部、莱芜等地。
(2)东部~东南部地壳较不稳定至不稳定,地震烈度7~8度,包括淄博东部、潍坊、临沂、枣庄等地。
山东区域地层表(最新)

⼭东区域地层表(最新)⼭东省区域地层表⼭东省地层,缺失上奥陶系、下⽯炭系及三迭系外,其他均有出露。
基岩出露⾯积约占全省⾯积的五分之三。
地层发育⽐较齐全,从⽼到新有太古界泰⼭群;元古~太古界胶东群、胶南群;元古界粉⼦⼭群、蓬莱群、济宁群及⼟门组;古⽣界寒武系、奥陶系(中、下统)、⽯炭系(中、上统)、⼆迭系;中⽣界侏罗系、⽩垩系;新⽣界第三系、第四系。
缺失志留系、泥盆系、奥陶系上统、⽯炭系下统、三迭系等地层。
地层的分布特征基本上可分为三区。
以沂沐断裂带的昌⾢~⼤店深⼤断裂为界,全省地层分成东西两部分,地层发育情况有很⼤差别。
东部(鲁东地区)发育元古~太古界胶东群、元古界粉⼦⼭群、蓬莱群及中⽣界地层、新⽣界地层不甚发育;西部鲁中南地区除胶东群、、胶南群、粉⼦⼭群、蓬莱群外,其余地层发育较全;鲁西、北地区则发育很厚的新⽣界地层。
按地层时代由⽼⾄新主要岩性概述如下:第⼀节太古界泰⼭群(前称泰⼭杂岩)分布在沂沭断裂带及其以西地区,是鲁西地区的结晶基底。
著名的泰⼭、鲁⼭、徂徕⼭、蒙⼭和四海⼭均由此构成。
泰⼭群主要有⿊云母斜长⽚⿇岩、斜长⾓闪岩、⽚岩、变粒岩组成,普遍遭受中⾼级区域变质作⽤,⼤部分地区遭受强烈混合岩化及花岗岩化,形成各种混合岩及混合花岗岩。
出露厚度⼤于12000⽶。
泰⼭群地层区域变质时代根据同位素年龄测定⼀般认为在25亿年左右,⼤致与太⾏⼭区的⾩平群及辽东半岛的鞍⼭群相当。
泰⼭群岩性组合分为四个组。
⾃下⽽上为:万⼭庄组、太平顶组、雁翎关组、⼭草峪组,四个组为连续沉积。
从⽼⾄新叙述如下:⼀、万⼭庄组(Artw):厚度1300-4631m本组地层出露不⼴,主要分布于蒙⼭⼀带,构成蒙⼭倒转背斜的核部。
呈北西南东向延伸。
徂莱⼭地区有零星分布。
岩性以⿊云斜长⽚⿇岩夹斜长⾓闪岩为主,次为⿊云变粒岩、⿊云⾓闪⽚岩、绿泥⽚岩等。
岩⽯普遍遭受强烈混合岩化作⽤,形成各种混合岩和混合花岗岩。
变质岩的地质年代根据万⼭庄附近⿊云斜长⽚⿇岩的同位素年龄测定结果为24.45亿年。
公基-山东省情

理论攻坚—山东省情 1第一章山东地理概况一、位置面积山东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省会为济南市。
境域包括半岛和内陆两部分,山东半岛突出于渤海、黄海之中,同辽东半岛遥相对峙;内陆部分自北而南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 4 省接壤。
东西长 721.03 千米,南北长 437.28 千米,全省陆域面积 15.58 万平方千米。
二、地形地貌( 一) 地形中部山地突起,西南、西北低洼平坦,东部缓丘起伏。
(二) 地貌境内地貌复杂,大体可分为平原、丘陵、山地、台地等基本地貌类型。
境内平原主要分布在鲁西北地区和鲁西南局部地区。
境内主要山脉,集中分布在鲁中南山丘区和胶东丘陵区。
三、河流湖泊( 一) 河流山东省水系比较发达,河流分属于淮河流域、黄河流域、海河流域、小清河流域和胶东水系。
(二) 湖泊湖泊集中分布在鲁中南山丘区与鲁西南平原之间的鲁西湖带。
以济宁为中心,分为两大湖群,以南为南四湖,以北为北五湖。
南四湖包括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
北五湖包括东平湖、马踏湖、南旺湖、蜀山湖、马场湖。
四、海岸海域( 一) 海岸山东省濒临渤海和黄海,大陆海岸线北起冀、鲁交界处的漳卫新河河口,南至鲁、苏交界处的绣针河河口,全长约 3345 千米,占全国大陆海岸线的 1/6。
(二) 海域全省海洋面积 15.96 万平方千米,占渤海和黄海总面积的 37%。
近海海域中分散着众多岛屿,其中最大的是南长山岛。
五、气候( 一) 气候类型山东降水集中,雨热同季,春秋短暂,冬夏较长。
(二) 气温和降水全省年平均气温基本遵循由西南向东北递减的分布规律,全省气温地区差异东西大于南北。
总体来看,年平均降水量南多北少。
降水季节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于夏季。
六、海洋资源山东海洋资源得天独厚,中国对虾、扇贝、皱纹盘鲍、刺参等海珍品的产量均居全国首位。
山东是全国四大海盐产地之一,丰富的地下卤水资源为山东盐业、盐化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七、植物资源境内有各种果树约90 种,山东因此被称为“北方落叶果树的王国”。
山东地理40生物28

山东地理40生物28
摘要:
一、地理背景
1.地理位置
2.地形地貌
3.气候特点
二、生物资源
1.生物种类丰富
2.生物栖息地
3.生物保护与利用
正文:
山东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地理位置优越,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物资源。
一、地理背景
山东地处中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东临渤海、黄海。
地理位置北纬34°25"至38°23",东经114°47"至122°42"之间。
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地形复杂多样。
主要地形区分为鲁西北平原、鲁中南山地丘陵、鲁东南沿海丘陵和平原三大地貌。
气候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
二、生物资源
山东生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
由于地形地貌多样,气候适宜,山东拥有
丰富的生物栖息地。
在山东,你可以看到各种动植物,包括珍稀濒危物种。
为了保护这些生物资源,山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例如,建立自然保护区,对濒危物种进行繁育和保护,合理利用生物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
同时,山东还积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总之,山东地理与生物资源相辅相成,共同为山东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烟台区域地质构造分析

烟台区域地质构造分析烟台位于山东半岛的东南部,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区域。
本文将对烟台区域的地质构造进行分析。
1. 地理位置烟台位于北纬37°20'至38°23',东经120°37'至122°43'之间。
其地理位置位于山东半岛的东南部,邻近黄海和渤海。
2. 地质构造特征2.1. 地势烟台地势以山地和丘陵为主,主要有兖矿山脉、胶莱丘陵、苍山等。
其中,兖矿山脉位于烟台市西部,是主要山脉之一;胶莱丘陵位于烟台市东部,是由黄土和砂砾石组成的土地。
2.2. 地质结构烟台地区地质结构复杂多样,主要有两个构造单元,即软弱的古老地壳和稳定的新生地壳。
其中,软弱的古老地壳主要分布在烟台市的西北部,由古老的基岩构成,矿产资源较为丰富;稳定的新生地壳主要分布在烟台市的东南部,地质构造较为稳定。
2.3. 地质灾害烟台地区地质灾害发生频率较高,主要有滑坡、泥石流等。
其发生与地形地貌、地质构造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有关。
为了降低地质灾害的风险,需有相关防灾减灾措施的实施。
3. 地质资源烟台地区地质资源丰富,主要有煤炭、铁矿石、金矿等。
其中,煤炭资源储量较大,是烟台地区的重要能源资源;铁矿石也有较为丰富的储量,为烟台地区的重要工业原材料。
4. 环境保护和规划建设为了保护烟台地区的地质环境,需加强环境保护措施,防止污染和破坏。
同时,也需要制定合理的城市规划,合理利用地质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
以上为烟台区域地质构造的简要分析,旨在对烟台地区的地质情况有一个初步了解。
具体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入分析和探讨。
高二地理知识点总结山东

高二地理知识点总结山东山东,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带,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省份。
山东地理位置优越,既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又具有多样化的地理景观。
本文将对山东的地理知识进行总结,以便于高二学生更好地了解山东的地理特点。
一、地理位置山东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带,东临黄海,北界京津冀地区,西邻河南、安徽两省,南靠江苏,背靠山西、河北两省。
其地理坐标大致为北纬34°22′~38°23′,东经114°50′~122°42′。
二、地形地貌山东地形复杂多样,山地、平原、丘陵等共同构成了其地貌特征。
主要地形有:孤立山地形、盆地山地形、剥蚀河谷地形、鼓起丘陵地形和洼陷平原地形。
其中,鲁西高山是山东的重要山脉之一,境内还有蓝石峡、泰山等著名地貌。
三、气候特点山东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呈半湿润、半干旱气候。
主要特点有:1. 春季温暖湿润,但降水较少。
2. 夏季炎热潮湿,降水集中。
3. 秋季凉爽干燥,天空湛蓝。
4. 冬季寒冷干燥,偶有严寒。
四、自然资源山东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主要包括:1. 煤炭资源:山东是中国煤炭大省,煤炭储量位居全国前列。
2. 石油资源:山东是中国重要的石油产区,境内有多个大型石油田。
3. 矿产资源:山东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金、铁、铜、银、石墨等。
4. 水资源:山东拥有丰富的河流和湖泊资源,如黄河、小济河、大王寨水库等。
五、地理文化特色山东是中国的齐鲁文化发祥地之一,拥有丰富的地理文化特色。
1. 孔子故里:山东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故乡,孔庙、孔府等文化遗址吸引了众多游客。
2. 泰山:位于山东境内的泰山是五岳独尊之首,被誉为中国的“五岳之首”,也是中国重要的名山之一。
3. 齐鲁文化:山东是齐鲁文化的发源地,齐国、鲁国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
六、地理经济发展山东是中国的经济大省,具有独特的地理经济发展特点。
1. 工业经济:山东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以煤炭、石油、化工、机械制造等为主导产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山东区域地质概况2.1 区域地层山东省地层在全国地层区划中,属华北地层大区之晋冀鲁豫地层区的东南隅。
根据全国三级地层区划原则,可将山东地层区分为华北平原地层分区、鲁西地层分区和鲁东地层分区3个地层分区,华北地层分区与鲁西地层分区内的地层发育特征相近,但前者以新生代地层非常发育且厚度巨大而有别于后者,他们的分界线为聊城—兰考断裂和齐河—广饶断裂。
华北平原地层分区和鲁西地层分区与鲁东地层分区界线为沂沭断裂带内的安丘—莒县断裂。
山东省域内自太古宙至新生代的地层都有分布,各时代地层发育比较齐全。
地表出露以中、新生代地层为主,其次为古生代地层;元古宙地层分布局限,太古宙地层零星出露。
由老至新,地层出露面积逐次增大。
2.1.1 前寒武纪地层前寒武纪地层主要包括太古宙地层、元古宙地层。
2.1.1.1太古宙地层山东省的太古宙地层包括分布于鲁西地区的中太古代沂水岩群和新太古代泰山岩群及分布于鲁东地区的中太古代唐家庄岩群和新太古代胶东岩群。
它们均呈包体状残存于太古宙—元古宙变质侵入岩体中,分布零星,其中以泰山岩群分布范围最大。
1.中太古代地层(1)中太古代沂水岩群沂水岩群发育于沂沭断裂带内汞丹山凸起的中部,呈岛状、透镜状、条带状等各种包体形式残存于中太古代、新太古代及古元古代变质花岗质侵入岩体中。
是一套麻粒岩、含紫苏辉石斜长角闪岩、紫苏变粒岩和紫苏磁铁石英岩等的岩石组合。
自下而上划分为石山官庄岩组和林家官庄岩组。
岩群总厚1729m。
(2)中太古代唐家庄岩群唐家庄岩群主要出露在莱西唐家庄和马连庄、莱阳谭格庄及栖霞鸡冠山等地,呈包体状残存于新太古代英云闪长岩体中。
主要岩性为磁铁石英岩、黑云(角闪)变粒岩、磁铁紫苏斜长麻粒岩、石榴二辉麻粒岩、斜长角闪石、磁铁二辉麻粒岩等。
地层可控制厚度为24m。
2.新太古代地层(1)新太古代泰山岩群泰山岩群是分布于鲁西地块上的新太古代变质地层单位,沂源韩旺、苍峄、东平等变质沉积型铁矿床发育在这套变质岩系中。
其主要岩性为斜长角闪岩、黑云变粒岩、透闪阳起片岩、变质砾岩、石榴石英岩等。
这套地层自下而上划分为孟家屯岩组、雁翎关组、山草峪组、柳杭组。
泰山岩群总厚2886~4886m。
(2)新太古代胶东岩群胶东岩群仅出露于胶北隆起范围内的栖霞观里、苏家店及招远齐山、蓬莱虎路线等地,呈大小不等的包体状“漂浮”于新太古代英云闪长岩体(栖霞超单元)内。
其岩石组合为黑云变粒岩、斜长角闪岩、角闪变粒岩夹磁铁石英岩。
其自下而上划分为苗家岩组、郭家庄岩组。
岩群总厚度为212~274m。
2.1.1.2元古宙地层山东省的元古宙地层包括分布于鲁东地区的古元古代荆山群、粉子山群、芝罘群和新元古代震旦纪蓬莱群、朋河石岩组及分布于鲁西地区的济宁岩群和新元古代青白口纪—震旦纪土门群。
缺失中元古代地层。
1.古元古代地层(1)古元古代荆山群荆山群主要分布于胶北地区的莱阳荆山、旌旗山、莱西南墅、平度祝沟、明村、海阳晶山、牟平祥山及昌邑岞山和安丘赵戈庄等地。
主要岩性为石榴夕线黑云片岩、大理岩、透辉岩、石墨片麻岩、长石石英岩、黑云变粒岩、麻粒岩等。
自下而上划分为禄格庄组、野头组、陡崖组,每个组又可二分。
其总厚1977~2856m。
(2)古元古代粉子山群粉子山群主要分布在莱州粉子山、平度灰埠、蓬莱金果山、福山张格庄及五莲坤山等地。
主要岩性为大理岩、黑云变粒岩、透闪岩、石墨透闪岩、浅粒岩、斜长角闪岩、磁铁石英岩、夕线黑去片岩等。
其自下而上划分为小宋组、祝家夼组、张格庄组、巨屯组、岗嵛组。
其总厚2537~5031m。
(3)古元古代芝罘群芝罘群局限分布于芝罘岛及其邻近的崆峒岛等大、小岛屿,主要岩性为石英岩、钾长石英岩夹磁铁矿层。
其下部为老爷山组,上部为兵营组。
(4)古元古代济宁岩群济宁岩群局限分布在济宁至兖州之间滋阳山一带的千米盖层之下。
其岩性主要为钙层、硅质、铁质成分的灰绿色绿泥千枚状板岩、绢云千枚岩、紫色含铁千枚岩及磁(赤)铁石英岩等。
2.新元古代地层(1)新元古代青白口纪—震旦纪土门群土门群为浅海相沉积岩系,由砂岩、页岩和灰岩等组成。
分布局限,主要集中分布在沂沭断裂带及其西侧地区的昌乐、苍山、莒县、沂水、安丘、枣庄等地。
土门群由老到新划分为黑山官组、二青山组、佟家庄组、浮莱山组和石旺庄组,其中下部的黑山官组和二青山组归属于青白口纪;其上的佟家庄组、浮莱山组和石旺庄组归属于震旦纪。
其总厚243~880m。
(2)新元古代震旦纪蓬莱群蓬莱群主要分布于栖霞豹山口、辅子夼、福山东龙夼一带,在龙口屺岛、黄城附近、蓬莱丹崖山、长岛等地也有分布。
主要岩性为千枚岩、板岩、石英岩、结晶灰岩及大理岩等。
自下而上可分为豹山口组、辅子夼组、南庄组、香夼组。
总厚878~4507m。
(3)新元古代震旦纪朋河石岩组主要分布于莒南县朋河石、王家道村峪等地,主要岩性为变质砂砾岩夹变质石英砂岩夹千枚岩、黑云绢云片岩,厚8m。
2.1.2 古生代地层山东省古生代地层早古生代有寒武纪和奥陶纪地层,晚古生代有石炭纪和二叠纪地层。
2.1.2.1寒武纪—奥陶纪地层山东寒武纪—奥陶纪地层分布在沂沭断裂带内的安丘—莒县断裂以西的鲁西地区。
其分属于华北平原地层分区和鲁西地层分区。
1.早—中寒武世长清群长清群属陆表海碎屑岩—碳酸盐岩沉积岩系,依其岩石组合特征由下而上划分为李官组、朱砂洞组及馒头组。
该群在潍坊-临沂地层小区地层厚度最大,发育最完整。
该群总厚433~731m。
2.中寒武世—早奥陶世九龙群九龙群是跨系的岩石地层单位,属中上寒武统—下奥陶统。
主要由碳酸盐岩组成,地层厚度一般在600m左右。
九龙群由下而上划分为张夏组、崮山组、炒米店组及三山子组。
3.奥陶纪马家沟组马家沟组由相间分布的白云岩、灰岩组成,其由下而上划为东黄山白云岩段、北庵庄石灰岩段、土峪白云岩段、五阳山石灰岩段、阁庄白云岩段、八陡石灰岩段、新汶白云岩段等7个段(相当于组)。
该组总厚561~1267m。
2.1.2.2石炭纪—二叠纪地层石炭纪一二叠纪地层仅分布于安丘—莒县断裂以西地区,主要残存于中生代盆地内。
由早到晚划分为月门沟群和石盒子组。
月门沟群包括本溪组、太原组和山西组;石盒子组包括黑山段、万山段、奎山段和孝妇河段。
1.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月门沟群该群自下而上划分为本溪组、太原组和山西组。
分布广泛,保存多较完整。
月门沟群岩性以铝土岩、泥岩、粉砂岩、细砂岩及煤层为主,发育煤层是该套地层的主要特征。
山东主要可采煤层发育在该群中。
总厚184~475m。
2.二叠纪石盒子组该组整体上为陆相沉积的由黄绿色、灰绿色砂岩、紫红、灰紫色泥岩夹铝土岩、灰黑色页岩组成的岩石组成,自下而上划分为黑山砂岩段、万山泥岩段、奎山砂岩段和孝妇河泥岩段。
总厚为155~713m。
2. 1 .3 中生代地层山东省内发育的中生代地层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地层。
三叠纪地层分布范围较小;侏罗纪和白垩纪地层分布较广泛,在华北平原、鲁西及鲁东地层分区内均有分布。
2.1.3.1三叠纪地层1.早三叠世石千峰群石千峰群在省内分布局限,主要分布于济南—淄博地层小区中,该群岩性以紫红或鲜红色砂岩和泥岩为标志。
自下而上划分为孙家沟组、刘家沟组。
厚219~613m。
2.中三叠世二马营组二马营组为由灰绿色长石砂岩夹红色泥岩组成的一套河湖相沉积岩系,红色泥岩中含大量的钙质结核,该组在山东仅见于聊城堂邑乡陈庄钻孔中,厚度为1245m。
3.侏罗纪地层山东侏罗纪地层只有淄博群,分布比较局限,主要发育于鲁西北部地区,在济阳拗陷区发育较好,厚度也较大。
该群为内陆浅湖及河流相沉积,下部为含煤建造,称坊子组,含可采煤层;上部为红色砂岩建造,称三台组。
该群总厚367~1429m。
]4.白垩纪地层山东省白垩纪地层分布比较广泛,已建立和厘定了4个群级地层单位,即自下而上的莱阳群、青山群、大盛群和王氏群。
(1)早白垩世莱阳群莱阳群主要分布于鲁东地区,鲁西地区仅见于蒙阴,南麻等几个断陷盆地内。
莱阳群是一套河湖相沉积,中下部主要岩性为粉砂岩、砂岩、砂砾岩、砾岩、页岩、黑色页岩、微晶灰岩等;上部为火山碎屑岩夹熔岩、流纹质凝灰岩等。
该群厚度为7996~14373m。
莱阳群自下而上划分为瓦屋夼组、林寺山组、止凤庄组、水南组、龙旺庄组、杨家庄组、曲格庄组、杜村组、城山后组、马连坡组和法家茔组11个组。
其年代属早白垩世。
(2)早白垩世青山群青山群是火山喷发形成的一套火山岩系,几乎分布于全省的各个中生代盆地中,据岩浆演化规律及地层发育顺序,自下而上分为后夼组、八亩地组、石前庄组和方戈庄组,主要岩性为中—酸性及中—基性火山岩及河湖相碎屑岩,总厚896~9350m。
(3)早白垩世中晚期大盛群大盛群为发育在青山群之上的一套河湖相沉积。
主要岩性为紫红色砾岩、砂砾岩、砂岩、粉砂岩及页岩等,厚1486~5556m,其自下而上划分为小店组、大土岭组、马郎沟组、田家楼组、寺前村组和孟疃6个组。
(4)晚白垩世王氏群王氏群主要发育在鲁东地区,沂沭断裂带内也比较发育,鲁西地区和华北平原区仅局部见到。
该群以红色碎屑岩为主(砂砾岩、砾岩等),间有黄绿、灰绿等色的碎屑岩组合(砂岩、钙质含砾细砂岩、粉砂岩、泥岩等),局部有淡水灰岩、泥灰岩,有时见石膏薄层及扁豆体。
自下而上划分为:林家庄组、辛格庄组、红土崖组、金岗口组、胶州组。
该群厚1814~6944m。
2. 1. 4 新生代地层山东省新生代地层非常发育,分布广泛。
包括古近纪、新近纪和第四纪地层。
2.1.4.1古近纪地层山东省古近纪地层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鲁西地区。
在华北平原地层区呈大面连续分布;在鲁西地层小区(主要为山东丘陵区)零星分布在山间盆地中。
新的区调研究成果将这套沉积岩系的岩石地层厘定为官庄群、济阳群、和五图群3个群及8个组。
(1)古近纪官庄群官庄群仅发育在鲁西山地丘陵区内的一些近EW—NW向展布中新生代盆地中,为一套含膏盐的红色、灰色山麓洪积—河湖相碎屑岩系。
该群自下而上划分为固城组、卞桥组、常路组、朱家沟组和大汶口组。
总厚1215~3844m。
(2)古近纪五图群五图群主要分布于鲁西地区的昌乐县五图、小楼、北岩、北鄌郚和临朐县牛山、罗家树以及安丘市李家埠一带;在鲁东地区主要分布于龙口—蓬莱及平度市香店一带。
总体上为一套含煤、油页岩的碎屑沉积,自下而上划分为朱壁店组、李家崖组和小楼组。
总厚298~1372m。
(3)古近纪济阳群济阳群主要分布于华北平原区的潍北、东营、济阳、临清及德州、东明一带,自下而上划分为孔店组、沙河街组、东营组。
岩性为一套色调、成分都很复杂的碎屑岩系,地表未见出露。
该群总厚1202~4990m。
2.1.4.2新近纪地层山东省新近纪地层包括临朐群和黄骅群2个群7个组。
(1)新近纪临朐群临朐群在鲁西地区主要分布在临朐、昌乐、安丘、沂水等地,在莱芜、周村、淄博等地也有少量分布;在鲁东地区主要分布于栖霞、蓬莱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