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述解表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解表药
[不良反应]
1.中枢抑制与影响消化:大剂量 出现。作用与药性。 2.溶血:柴胡皂苷注射用药易出 现;因其可降低细胞膜表面张力 3.过敏反应:柴胡注射液;少数人; 甚至引起过敏性休克
葛 根
所含成分:黄酮类(包括大豆苷、 大豆苷元、葛根素、大豆素-4,7-二 葡萄糖苷、葛根素-7-木糖苷、4,6- O-二乙酰葛根素、4-甲氧基葛根素); 尿囊素,β-谷甾醇、淀粉、微量元素 (锌、铜、铁等)
×
6。影响免疫: 由于成分原因,具有双向性。 柴胡多糖、水提取物可促进免疫。 表现为:增强细胞吞噬功能;增强NK细 胞功能;提高抗体滴度;提高淋巴细胞 转化率;提高皮肤迟发型超敏反应。 柴胡皂苷小剂量促进脾细胞DNA合成、 IL-2产生;大剂量反之。
×
7。其他作用: (1)抗肿瘤:皂苷d(?) (2)抑制中枢神经系统:镇静、抗惊厥、 镇痛、镇咳等。 (3)抗实验性胃粘膜损伤: (4)兴奋子宫平滑肌: (5)影响三大物质代谢:
×
(2)血管、血压: 总黄酮、葛根素有降压作用。口服 有效。 作用环节:降低肾素、血管紧张素 浓度; 降低交感神经功能;阻断β受 体;减弱升压、降压物质作用。(是否 有中枢因素参与)。 其脂溶性成分PM4有升高血压作用。
×
(3)对脑部作用: 总黄酮、葛根素有效。 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循环,改善 脑微循环;调整脑血管功能。 改善脑高级神经功能。提高学习记 忆,机制:改善微循环;抗氧化;抗缺 血;影响乙酰胆碱含量与胆碱乙酰转移 酶活性;改善物质代谢等。
×
2.解热作用 解热作用与发汗作用的区别;解热以 辛凉解表药作用为强。 解热作用环节: ①通过发汗作用; ②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③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④其他综合作用(例如肾脏、消化 道等)
详述解表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详述解表药的主要药理作用解表药是一类中药,其主要药理作用包括发汗、解热、抗炎、镇痛、抗过敏等。
以下是关于解表药主要药理作用的详述:首先,解表药具有发汗的作用。
通过发汗,解表药可以帮助解除表证,即体表的外感症状,如恶寒、发热等。
其机理在于,解表药能够刺激机体,增强新陈代谢,从而促使汗腺分泌汗液,通过汗液的排出带走体内的热量,达到降低体温的效果。
同时,发汗还可以帮助机体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和毒素,有助于身体的恢复。
但是,过度发汗可能导致身体水分和电解质的流失,因此在使用解表药时应注意适度。
其次,解表药还具有解热的作用。
当机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时,会产生内源性致热原,导致体温升高。
解表药中的某些成分可以抑制致热原的产生,或者通过调节体温中枢来降低体温。
这种解热作用有助于缓解因发热引起的头痛、头晕等症状,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此外,解表药还具有抗炎的作用。
炎症是机体对损伤的一种防御反应,但过度的炎症反应会导致组织的损伤。
解表药中的某些成分可以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减轻炎症反应,从而起到抗炎的作用。
这对于缓解感冒引起的咳嗽、喉咙痛等症状具有一定的效果。
另外,解表药还具有镇痛的作用。
感冒或其他外感疾病常常伴随着疼痛的症状,如头痛、肌肉疼痛等。
解表药中的某些成分能够抑制疼痛介质的释放,从而起到镇痛的作用。
这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
此外,解表药还具有抗过敏的作用。
过敏反应是机体对某些物质的过度反应,会导致组胺等过敏介质的释放。
解表药中的某些成分可以抑制组胺等过敏介质的产生或释放,从而起到抗过敏的作用。
这对于缓解过敏反应,如荨麻疹、过敏性鼻炎等具有一定的效果。
总之,解表药主要药理作用包括发汗、解热、抗炎、镇痛、抗过敏等。
这些作用有助于缓解感冒或其他外感疾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但是,使用解表药时应适度,避免过度用药导致身体的不适或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
在使用时还需注意药物的适应症和禁忌症,确保安全有效地使用解表药。
2019主管中药师-专业知识讲义-中药药理学-第二单元 解表药
中药药理学——第二单元解表药解表药的主要药理作用1.发汗和促进发汗作用解表药的发汗作用是多环节的:麻黄通过抑制汗腺导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而促进汗液分泌。
桂枝、生姜通过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而促进发汗。
2.解热作用解热机制是多方面作用的结果:通过发汗,促进发汗而增加散热,通过抗炎、抗病原体等作用而消除病因,促进体温下降。
3.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对多种病毒、皮肤真菌和某些病毒有抑制作用。
4.镇痛、镇静作用镇痛:作用部位大多在外周,细辛通过作用于中枢发挥效应。
镇静:可使动物自主活动减少或能加强中枢抑制药的作用。
5.抗炎作用6.调节免疫作用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特异性免疫功能↑变态反应---过敏性疾病常用药物麻黄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尿消肿。
【药理作用】(1)发汗临床:历史悠久表实证辛温解表之峻品发热机制:阻碍汗腺导管对Na+的重吸收;兴奋汗腺α受体;兴奋中枢有关部位。
(2)平喘机制:·直接兴奋支气管平滑肌的β-R →松弛·直接兴奋支气管黏膜血管平滑肌的α-R →减轻黏膜水肿·促进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和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释放递质→间接拟肾上腺素作用·阻止过敏介质释放(3)利尿·D-伪麻黄碱·注射>口服,一定剂量范围·机制【现代应用】1.感冒麻黄汤、大青龙汤2.支气管哮喘麻黄碱3.低血压状态麻黄碱4.鼻塞0.5-1%麻黄碱滴鼻液【不良反应】过量麻黄碱(治疗量的5-10倍)引起中毒,心脏病、精神病患者、孕妇避免使用。
不得与咖啡因配伍。
柴胡功效: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阳透疹。
成分:柴胡皂苷甾醇挥发油脂肪油及多糖等。
【药理作用】(2)抗病原微生物对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有效,对流行性出血热有一定作用。
(3)抗炎柴胡粗皂苷、柴胡皂苷、柴胡挥发油具有抗炎作用。
其抗炎作用涉及: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白细胞游走、抑制肉芽组织增生。
(4)促进免疫功能柴胡多糖(5)镇静、镇痛、镇咳对CNS明显抑制镇痛被纳洛酮所拮抗镇咳强度略低于可待因,注射给药效果好。
《中药学》_第一章解表药_中医世家
《中药学》_第一章解表药_中医世家第一章解表药凡能疏肌解表、促使发汗,用以发散表邪、解除表症的药物,称为解表药。
解表药多属辛散之品,辛能发散,可使外邪从汗而解,故适用于邪在肌表的病症。
也即《内经》所说的“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的意义。
解表药的临床应用,有以下几点:1.感受外邪,具有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脉浮等表症者。
2.表邪郁闭,麻疹透发不畅者;水肿初期或麻疹初期兼有表证者,以及其它疾病具有表证需要发汗解表者。
解表药虽能透过发汗解除表证,但汗出过多能耗散阳气,损伤津液;因此,凡自汗、盗汗、热病伤津以及阴虚发热等症,都应慎用。
跟据解表药的性能,可以分为发散风寒,发散风热两类。
第一节发散风寒药发散风寒药,性味多为辛温,发汗作用较强。
适用于感冒风寒,呈现恶寒发热、无汗、鼻塞或流清涕、舌苔薄白、口不渴、脉浮等寒象比较突出的表症。
对于咳嗽气喘、脚气水肿及风湿痛等初起具有上述表症的,也可应用。
麻黄【药用】本品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及木贼麻黄或其它含麻黄碱的同属植物的草质茎。
【性味与归经】辛、微苦,温。
入肺、膀胱经。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
【临床应用】1.用于感冒风寒及麻疹透发不畅,风疹身痒等症。
麻黄性温辛散,能发汗散寒而解表,又可散风透疹。
用治外感风寒所引起的发热恶寒、无汗等症,常与桂枝相须为用,有发汗解表的作用。
如治麻疹透发不畅,兼有咳嗽气急症状时,可在辛凉透疹药中酌加麻黄,因肺主皮毛,本品既能宣肺,又能发散,可收透疹、平喘的效果。
至于用治风疹身痒,可与薄荷、蝉衣等药配伍应用。
2.用于咳嗽、气喘。
麻黄能宣畅肺气而止咳平喘,故临床往往用治外邪侵袭、肺气不畅所致的喉痒咳嗽、咯痰不爽或咳嗽紧迫、胸闷、气喘等症。
如寒邪咳喘,多配杏仁、甘草同用;外有寒邪,内有痰饮,常配细辛、干姜、五味子、半夏等同用;至于肺热咳喘,常配石膏、杏仁、甘草等同用。
3.用于风水水肿等症。
麻黄既能发汗,又能利尿,故适用于水肿而伴有表症者,常与白朮、生姜等同用。
1-解表药
【【解表药综述】】凡能疏解肌表,促使发汗,用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解表药;解表药多属辛散之品,都具有发汗解表的功效,通过发汗而达到发散表邪,以解除表证的目的。
部分药物兼有利尿退肿、止咳平喘、透疹和止痛等作用。
所谓表证,就是指病在浅表。
多见于外感初期,肺部受邪,症状有恶寒、发热头痛、无汗或有汗、鼻塞、咳嗽、苔薄白、脉浮等。
相当于现代医学的上呼吸道感染及传染病初期的症状。
表证是由外邪侵犯肌表所引起,可分表热证和表寒证两型。
后者又有表实与表虚之别。
发热、无汗、恶寒、脉浮紧等寒象较明显的为表实证、以麻黄汤主之;发热、自汗、恶风、脉浮缓等寒象较轻的为表虚证,以桂枝汤主之。
表热证是指发热为主;既不恶寒,又不恶风,口渴、咽痛、舌质红、脉浮数等热象较明显的表证,以桑菊饮、银翘散主之。
解表药以其祛风之功,还兼收止痒,通鼻窍之效,又常用于风邪郁闭肌表之皮肤瘙痒,风邪郁阻肺窍之鼻塞不通。
部分解表药物还有宣表透疹、止咳平喘、止痛、利水消肿等功效,也可用于风寒湿证。
【【解表药分类】】一、发散风寒(辛温解表)药发散风寒药性味辛温,以发散风寒为主,适用于恶寒重,发热,无汗,头身疼痛,鼻塞流涕,苔薄白,脉浮紧的风寒表证。
1、麻黄:性能特点:本品辛散性温,入肺与膀胱经,重在宣肺,药力较强。
外能开腠理,透毛窍,散风寒,以发汗解表;内能开宣肺气,通畅气机,以平喘。
此外通过宣肺,又能通调水道而利水消肿。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散寒通滞。
应用:风寒表实无汗症;肺气不宣咳喘证;水肿兼有表证;风寒痹证。
特殊用法:解表宜生用,平喘宜蜜制。
使用注意:本品发汗力较强,故表虚自汗、阴虚盗汗及肾虚咳喘者忌用。
配伍:麻黄配桂枝:发汗解表力强,治风寒表实无汗功著。
麻黄配杏仁:善宣肺降气而平喘止咳,治喘咳气逆功著,证属风寒束肺者尤佳。
麻黄配石膏:清肺平喘兼透表热。
治肺热咳喘效佳。
2、桂枝:性能特点:本品辛温发散,甘温助阳,入心、肺、膀胱经,既走表,又走里。
中药药理学 第七章 解表药
扩血管、降血压
葛根总黄酮、葛根素静脉注射后,对外周血管 具有一定的扩张作用。葛根水煎剂、醇浸膏、葛根 总黄酮、葛根素、大豆苷元对高血压模型动物均有
一定的降压效果。
改善血液流变性和抗血栓形成
在体外葛根素能抑制 ADP 诱导的人及动物
血小板聚集。
促进记忆
狭叶柴胡
柴胡
【成分】
主要有效成分为柴胡皂甙,另含挥发 油柴胡醇、甾醇α-菠菜甾醇,多糖、黄
酮类等 。
【药理作用】
1.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解热: 柴胡皂苷、皂苷元A和挥发油。 抗病原微生物、抗炎: 柴胡粗皂苷、柴胡皂苷、 挥发油。
促进免疫功能
柴胡多糖、柴胡热水提取物(高分子组分)等能 促进机体免疫功能。
发汗机制可能与以下环节有关:
阻碍汗腺导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致使水分潴
留于汗腺管腔,引起汗液分泌增加;兴奋汗腺α受
体,使汗腺分泌增加;通过兴奋中枢神经系统有关
部位而产生效应。
麻黄平喘作用机制:
①可直接兴奋支气管平滑肌的β受体,激活腺苷酸环化酶 使平滑肌松弛;
②兴奋支气管黏膜血管平滑肌的α受体,减轻黏膜水肿; ③促进肾上腺素释放;
第七章 解表药
第一节
定义
概述
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功效的药物。
表证分为表寒证和表热证。 解表药分为辛温解表药和辛凉解表药,前者药性
多属辛温,主治风寒表证;后者药性多属辛凉,主治
风热表证。
表证主要是由于外感六淫邪气侵犯人体
肌表部位所致的一类证候。症状与现代医学
中的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流感等)、急性
④阻止5-羟色胺、组胺、白三烯等过敏介质释放。
利尿作用
麻黄的多种成分均具有利尿作用,以D-伪
中药“解表药”的功效及使用注意事项
中药“解表药”功效及使用注意事项凡以发散表邪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表证的药物,称解表药,又称发表药。
根据解表药的药性及功效主治差异,可分为发散风寒药和发散风热药两类,也称辛温解表药与辛凉解表药。
一、解表药的性味功效本类药物大多辛散轻扬,主肺、膀胱经,偏行肌表,能促进肌体发汗,使表邪由汗出而解,从而达到治愈表证,防止疾病传变的目的。
此即《黄帝内经》所谓:“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此外,部分解表药兼能利水消肿、止咳平喘、透疹、止痛、消疮等。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解表药一般具有不同程度的发汗、解热、镇痛、抑菌、抗病毒及祛痰、镇咳、平喘、利尿等作用,部分药物还有降压、改善心脑血液循环等作用。
二、解表药的主要作用解表药主要用治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或有汗不畅、脉浮之外感表证。
部分解表药又可用于水肿、咳喘、麻疹、风疹、风湿痹痛、疮疡初起等兼有表证者。
三、解表药应根据季节和体质不同加减使用解表药时应针对外感风寒、风热表邪不同,相应选择长于发散风寒或风热的药物。
由于冬季多风寒,春季多风热,夏季多夹暑湿,秋季多兼燥邪,故应根据四时气候变化的不同而恰当地配伍祛暑、化湿、润燥药。
若虚人外感,正虚邪实,难以祛散表邪者,又应根据体质不同,分别与益气、助阳、养阴、补血药配伍,以扶正祛邪。
温病初起,邪在卫分,除选用发散风热药物外,应同时配伍清热解毒药。
四、解表药使用注意事项1.使用发汗力较强的解表药时,用量不宜过大,以免发汗太过,耗伤阳气,损及津液,造成“亡阳”“伤阴”的弊端。
2.又“汗为心之液”“汗血同源”“津血同源”,故表虚自汗、阴虚盗汗以及疮疡日久、淋证、失血患者,虽有表证,也应慎用解表药。
3.同时,使用解表药还应注意因时因地而异。
如春夏膜理疏松,容易出汗,解表药用量宜轻;冬季理致密,不易汗出,解表药用量宜重;北方严寒地区用药宜重;南方炎热地区用药宜轻。
4.另外,解表药多为辛散轻扬之品,人汤剂不宜久煎,以免有效成分挥发而降低药效。
8常用药效筛选试验
炎症是表证证候的主要病理过程。抗炎是解表治
疗的主要对症措施。解表药物对炎症的早、中、
晚期均有作用,但考虑表证的特点,解表药的抗
炎作用评价应以渗出、肿胀、白细胞游走或毛细 血管通透性增强等急性炎症过程为主要观察指标 ,观察受试药物的抗炎作用。
观察清热药的抗炎作用
清热药主要用于急性传染、感染性炎性疾病,其
考察解表药发汗作用
汗法是中医治疗表证的重要方法之一,可以利用 :汗液着色法、汗腺上皮组织形态观察法和汗液 定量测定法并结合皮肤电生理技术研究解表药对 汗腺分泌、汗腺活动及汗液分泌量的影响。 发汗机制: 扩张汗腺导管,增加汗液分泌; 兴奋汗腺α受体、M受体,促进汗液分泌; 中枢神经的调节及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发汗。
解热实验(解表药、清热药)
家兔:IV伤寒、副伤寒联合菌苗、内毒素致热
大鼠:鲜酵母液皮下注射致热
方法:随机分组后,先测量各动物给药前正常
体温,给药后30分钟造模,于致热物质注射后
的5、30、60、90、120、240min时间点测量动
物的体温,计算体温升高的百分率。
(三)观察抗炎、抗过敏作用
抗炎作用的主要特点是以抑制早期炎症为强,对 中、晚期炎症作用相对较弱或无,这与其在临床 能较快解除以红、热、肿、痛为特点的“热证”相吻 合,以感染初期的炎性渗出、毛细血管通透性亢 进为主要观察指标,研究清热药的抗炎作用。
抗过敏试验
变态反应临床分为Ⅰ、Ⅱ、Ⅲ、Ⅳ型。其中Ⅰ型
变态反应的发病机制较为清楚,多数试验方法反
推进运动功能。(对胃肠运动的影响)
胃动素、胃泌素的测定(理气药)
对胃肠运动的影响
检测小鼠胃内容物中甲基橙光密度来考察药物对小 鼠胃排空机能的影响; 采用胃肠内标记物葡聚糖蓝-2000在胃内色素相对残 留率及小肠推进比,观察药物对胃排空及肠推进的 影响; 采用胃肠动力障碍模型,观察药物对肠蠕动减缓的 拮抗效应。
14解表药
细辛
△达表入里。 入肺经:散
在表风寒; 入肾经:除 在里寒邪, 尤宜于阳虚 外感。
△止痛作用显著,治疗风湿痹痛,风寒头痛, 牙痛。 △温肺化饮,治寒饮咳喘。 此外,细辛籍其辛温行散,芳香透达之性, 其一通鼻窍,治鼻渊,或鼻塞流涕;其二 吹鼻取嚏,有通关开窍醒神之功,用于治 疗神昏窍闭证。 细辛的用量不宜过多,传统有“辛不过钱” 之说,常用剂量2—5克。
注意:有小毒,过量易致呕吐、腹痛、腹泻。
辛夷
善
通鼻窍, 为治鼻渊头 痛,鼻塞流 涕,不闻香 臭的要药, 证偏寒偏热 皆宜。
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
性味:多辛凉,归肺经为主。
功效:疏散风热,发汗作用较缓和,部分兼
清头目,利咽喉,宣肺止咳透疹。 主治:风热表证。兼治风热咳嗽,咽喉肿痛, 目赤肿痛及麻疹初起有上述风热表证者。
荆芥 防风
共同点: 祛风解表,既散风寒,又疏风热,风寒感 冒及风热感冒皆可用之。两药炒炭均能止 血。 差异: 荆芥:发汗之力较强,荆芥穗发汗作用尤 强。荆芥炭止血作用较优,出血病证多用。 防风:祛风之力较优,为治风通药。
不同: 荆芥:祛风止痒、透疹、消疮——风疹瘙 痒,麻疹透发不畅及疮疡初起兼表证者。 防风:胜湿止痛,祛风解痉——风湿痹痛, 关节疼痛;以及破伤风,抽搐痉挛,角 弓反张,牙关紧闭。
三.注意事项 1.随证配伍 2.已有阴津损伤者,虽有表证,当慎用, 或配合调补气血,养阴生津药 3.因时因地而异 4.辛散轻扬之品,不宜久煎
第一节
性味多属辛温
发散风寒药
以发散风寒为主要作用,发汗之力较强。 主治外感风寒表证,以及咳喘、水肿、麻疹、
疮疡初起而兼风寒表证者。
麻黄
[处方用名] 西麻黄;净 麻黄;炙麻 黄;麻黄绒 生用:发汗 解表,利水 消肿力胜 炙用:辛散 之性缓,偏 于平喘止咳。
中药药理学解表药
3、如用麻黄水浸剂1.0~2.0g(相当生药5~10g)内服,给以温 覆(盖被取暖之意)逐渐全身有温热感,继而出汗故有
“仲
景用麻黄,但取其发汗,故药皆温服,而温覆以取汗”
(伤 寒论今释)如不以温覆,则汗出不多。
4、给猫iv L-麻黄碱2~4mg/kg注射(或口服7mg/kg)测得其后 足放散的水分量增加。 5、大鼠口服水溶液性提取物在75~300mg/kg范围内,其发汗作 用呈量效关系。
[成分]
柴胡皂苷(saiko-side a .b . c .d )甾醇(α菠菜甾醇、豆甾醇) 挥发油(柴胡醇bupleurmol、丁香酚、己酸、酸内 酯等)多糖、黄酮。
[药理作用]
一、与透表泄热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
1、解热降温作用 2、抗炎作用 3、抗菌、抗病毒作用 4、镇静、镇痛、镇咳作用 5、促进免疫功能
一、解热作用
正常小鼠→体温↓ 扩张血管 → 促进散热 机理: 体温↓
呼吸运动↑→水分排出↑
二、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1、血压、心率 降压: 总黄酮5~30mgkg iv犬→BP↓(剂量增加,作用增强) 总黄酮 葛根 煎 剂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BP↓心率↓ 浸 膏 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 机理: BP↓ 降低交感神经功能(葛根素)→血浆CA↓
心率↓ β-R阻滞作用:葛根750mg/kg=0.1mg/kg普萘洛尔 (propranolol)
2、改善脑循环和微循环: 总黄酮:扩张脑血管→犬脑血流量↑ NA→脑血流量↓↑ 葛 根: 乙酰甲胆碱→脑血流量↓↑ 3、扩张冠脉、改善心脏功能: 总黄酮 葛根素 扩张冠脉,对抗垂体后叶素所致心肌缺血 ↓ 临床证实:缓解心绞痛、改善心电图 使脑血管状态恢复
桂皮油或桂皮醛能抑制结核杆菌。
《中药药理学解表药》课件
麻黄常用于治疗感冒、咳嗽、哮喘、 风水浮肿、支气管肺炎等病症,尤其 对于风寒感冒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麻黄含有多种生物碱,如麻黄碱和伪 麻黄碱,这些成分具有显著的解热、 镇痛、抗炎、抗过敏和兴奋中枢神经 系统的作用。
桂枝
桂枝是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嫩枝,具有散寒解表、温通经脉、通阳化气的功效。
桂枝含有挥发油、桂皮醛等成分,具有解热、抗炎、抗过敏、抗菌、抗病毒等作用 。
解表药主治邪实病证,若 与收敛药同用,易导致邪 气内陷,病情加重。
解表药的注意事项与不良反应
孕妇慎用
解表药多辛温发散,对孕妇及胎儿有一定影响, 孕妇应慎用。
过敏反应
部分解表药可能导致过敏反应,如皮疹、瘙痒等 ,应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及时处理。
中毒反应
过量使用解表药可能导致中毒反应,如恶心、呕 吐、头痛等,应严格控制用药剂量。
桂枝常用于治疗感冒、风湿痹痛、心悸、胸痹等病症,尤其对于风寒感冒和寒凝血 瘀引起的疼痛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紫苏叶
紫苏叶是唇形科植物紫苏的干燥叶,具 有解表散寒、行气和胃、安胎、解毒的
功效。
紫苏叶含有挥发油、黄酮类化合物等成 分,具有解热、抗炎、抗过敏、抗菌等
作用。
紫苏叶常用于治疗感冒、咳嗽、恶心呕 吐、胎动不安、鱼蟹中毒等病症,尤其 对于风寒感冒和脾胃气滞引起的症状有
解表药的药理作用机制研究
总结词
深入探讨解表药的药理作用机制,有助于优化药物设计和治疗方案。
详细描述
解表药的药理作用机制是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个环节和靶点。通过深入研究,可以更准确地理解药 物的作用原理,为药物设计和优化提供依据,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解表药的现代临床应用研究
总结词
开展解表药的现代临床应用研究,有助 于拓展药物的应用范围和适应症。
第5章 解表药
临床应用
1.发热:柴胡注射液给小儿滴鼻解热疗 效好。 2.病毒性肝炎:柴胡注射液 3.咳嗽:柴胡注射液、柴胡镇咳片 4.高脂血症
5.流行性腮腺炎
不良反应
1 柴胡煎剂、柴胡皂苷有溶血作用,口 服时此效应不明显。 2 人口服较大剂量可出现嗜睡、工作效 率降低,甚至深睡等现象,有的出现 腹胀、食欲减退等。 3 柴胡注射液注射给药可能引起过敏反 应,严重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
抗炎作用。 (4)促进免疫功能:柴胡多糖、柴胡热水提取物 (高分子组分)等。
指标:1)可增强枯否氏细胞吞噬功能。
2)增强自然杀伤细胞功能及病毒特异抗体滴度。 3)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和皮肤迟发型超敏反应。 4)柴胡皂苷细促进脾细胞DNA合成和IL-2的产生。
(5)镇静、镇痛、镇咳:柴胡煎剂、总皂苷、柴 胡皂苷元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不良反应
人口服过量麻黄碱(治疗量的5~10倍)可 引起中毒,出现头晕、耳鸣、烦躁不安、心悸、 血压升高、瞳孔散大、排尿困难等,甚至心肌 梗死或死亡。 心脏病、精神病患者、孕妇应避免使用麻黄 碱。 麻黄碱不得与咖啡因配伍使用。
桂
枝
性味:性温、味辛、甘 。 归经:归心、肺、膀胱经。
功效:发汗解肌、温通经脉
6.调节免疫作用: 柴胡、葛根、苏叶、麻黄汤、麻杏石甘汤、 桂枝汤等均可提高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综上所述,解表药的发汗、 解热、抗病原微生物、镇痛、抗 炎作用是其解除表证的药理学基 础,而调节免疫系统功能的作用 则对其驱散表邪功效具有积极的 意义。
第二节 常用药物
麻 黄 性味:性温、味辛、微苦。
综上所述,麻黄发汗、解热、抗病 原微生物、抗炎、抗过敏等作用是其发 汗散寒功效的药理学基础; 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减轻黏膜 水肿、抗炎、抗过敏、镇咳、祛痰等作 用是其宣肺平喘的药理学基础; 消除水肿的功效与利尿作用相关。 主要有效成分是生物碱。
详述解表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1.详述解表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1.发汗作用:解表药中以发散风寒药类的发汗作用较强调,其中以麻黄配桂枝的作用尤为显著,如麻黄汤就是一典型发汗方剂。
2.解热作用:以柴胡作用最显著,桂枝、荆芥、防风、葛根、紫苏、浮萍等也有一定的退热效果。
其作用方式,有通过发汗,或促进发汗,以及通过抗炎、抗菌和抗病毒等作用而促使体温下降。
此外,葛根等还有降低正常体温的作用。
3.镇痛作用:柴胡、桂枝、细辛、防风、紫苏等均有一定的镇痛作用。
4.抗菌、抗病毒作用:柴胡、桂枝、紫苏、防风、薄荷、桑叶等对多种细菌,分别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麻黄、桂枝、柴胡、紫苏、菊花等对流感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2.详述麻黄发汗、平喘、利水消肿作用特点和作用机理对心血管作用发汗① 有效成分挥发油、麻黄碱。
② 条件温服、温热条件。
③ 作用机理:•阻碍汗腺导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汗腺分泌↑;•兴奋中枢,外周α受体。
平喘作用.特点为起效较慢、作用温和、持久。
机理:促进交感神经神经递质释放,间接发挥拟肾上腺素的作用;直接兴奋支气管平滑肌β受体;直接兴奋支气管黏膜血管平滑肌α受体;阻止过敏介质释放等。
利尿① 有效成分d-伪麻黄碱。
② 作用尿量增加。
③ 机理扩张肾血管→增加肾血流量。
阻碍肾小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1)心脏:麻黄碱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
麻黄碱引起心律紊乱较肾上腺素少,麻黄挥发油乳剂对蟾蜍心脏表现抑制作用。
(.2.)血管:麻黄碱使冠脉、脑、肌肉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使肾、脾等内脏和皮肤、粘膜血管收缩,血流量降低。
(3.)血压:麻黄碱常引起收缩压和舒张压上升,脉压增大3.简述葛根对心脑血管系统的作用、简述葛根解热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和作用机理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改善血液流变性和抗血栓形成、改善脑循环促进记忆4.主要有效成分:挥发油、柴胡皂甙、皂甙元A;机理:抑制下丘脑cAMP的产生和释放,抑制体温调定点的上移,使体温下降。
解表药
第五章解表药解表药: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解表药。
辛温解表药:麻黄、桂枝、细辛、防风等,辛凉解表药:柴胡、葛根、薄荷等。
解表药主要药理作用:1、发汗作用 2、解热作用 3、镇痛作用 4、抗炎作用 5、抗过敏作用 6、抗菌、抗病毒作用 7、镇咳、祛痰、平喘作用常用药物:麻黄药理作用:1、发汗有效成分:挥发油、麻黄碱。
作用机理阻碍汗腺导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汗腺分泌↑兴奋汗腺α受体兴奋中枢神经系统作用特点口服或注射给药均有效,起效快,作用强,用后半小时起效,持续2小时。
2、平喘有效成分:麻黄碱、伪麻黄碱、挥发油、2,3,5,6-四甲基吡嗪、L-α-萜品烯醇。
机理:(1)直接兴奋支气管平滑肌β2受体,激活腺苷酸环化酶,提高细胞内cAMP,从而松弛平滑肌。
(2)直接兴奋支气管黏膜血管平滑肌上的α-受体,收缩血管,降低血管通透性,减轻黏膜水肿。
(3)促进肾上腺素能神经末稍和肾上腺髓质释放神经递质发挥拟肾上腺素作用,间接平喘。
(4)阻止过敏介质释放。
作用特点:缓慢、温和、持久3、利尿有效成份:D-伪麻黄碱机理:(1)扩张肾血管,使肾血流量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尿量增加。
(2)影响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阻碍肾小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
4、解热、抗炎有效成份:伪麻黄碱机理:(1)降低炎症早期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2)抑制炎症后期肉芽组织形成。
(3)抑制致炎物质引起的炎症反应。
(4)抑制过敏介质的释放。
5、抗病原微生物有效成份:麻黄挥发油6、镇咳、祛痰有效成份:麻黄水提物、麻黄碱、萜品烯醇常用药物:桂枝.化学成分挥发油(桂皮油) 桂皮醛、桂皮酸药理作用 1、促发汗有效成份:桂皮油机理:血液循环增加,血液流向体表2、解热、镇痛有效成份:桂皮醛机理:皮肤血管扩张散热增加,促进发汗提高痛阈3、抗炎、抗过敏4、抗菌、抗病毒5、对心血管系统作用增加冠脉血流量,增加心肌营养性血流6、镇静、抗惊厥有效成分桂皮醛。
7、利尿作用五苓散8、抗肿瘤作用常用药物:柴胡化学成分:柴胡皂苷、α-菠菜甾醇、挥发油,此外尚含有脂肪油、多糖、生物碱、葡萄糖、氨基酸等。
初级中药士考试中药药理学复习讲义:解表药药理解析
解表药
一、解表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1、发汗作用
特点:解表药引起的发汗多属温热性发汗
发汗是蒸发散热的方式之一,也是机体维持正常体温的一种方式。
规律:发汗及促进发汗作用以辛温解表药作用突出
机制:尚不清楚,可能包括:
①直接影响汗腺功能,增加汗液分泌——麻黄
②通过兴奋外周α受体而促进汗液分泌——麻黄
③通过促进或改善血液循环而促进发汗——桂枝生姜
2、解热作用
规律:辛凉解表药的解热作用更加显著,其中以柴胡作用较显著。
部分药物可使正常动物的体温下降(如麻黄挥发油、柴胡皂苷、葛根素等。
机制:可能与抑制发热的多个环节有关
①通过发汗、或促进发汗。
②通过扩张皮肤粘膜血管增加散热。
③通过影响脑内活性物质(如cAMP、PGE进而影响中枢的体温调节功能。
④通过抗炎、抗病原微生物等作用而使体温下降。
3、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4、镇痛镇静作用
5、抗炎作用
其抗炎机理可能与以下作用有关:
①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
②抑制组胺或其他炎性介质生成或释放。
③兴奋肾上腺皮质内分泌轴有关。
④清除自由基。
6、调节免疫作用
[总结]:解表药的发汗、解热、抗病原微生物、镇痛、抗炎作用是其解除表证的药理学基础,而调节免疫系统功能作用则对其驱散表邪功效具有积极意义。
消除病因的作用:抗病原微生物、增强免疫
改善症状的作用:发汗、解热、抗炎、镇痛。
中药药理学解表药
04 现代研究进展与展望
现代药理学研究进展
解表药的药理作用机制
通过现代药理学研究,已初步阐 明了解表药的药理作用机制,包 括发汗、解热、抗炎、镇痛等方 面。
活性成分研究
对解表药中的活性成分进行了深 入研究,发现了一些具有显著药 理作用的化合物,如麻黄碱、桂 枝苷等。
药物代谢与药代动力学
研究了解表药在体内的吸收、分 布、代谢和排泄等药代动力学过 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依据。
解表散风,透疹,消疮。用于感冒, 头痛,麻疹,风疹,疮疡初起。炒炭 治便血,崩漏,产后血晕。
用法用量
煎服,4.5~9g。不宜久煎。发 表透疹消疮宜生用;止血宜炒用。
荆芥穗更长于祛风。
防风
01
02
03
药用部位
伞形科植物防风的干燥根。
性味归经
辛、甘,微温。归膀胱、肝、 脾经。
功效主治
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用于感冒头痛,风湿痹痛,风
疹瘙痒,破伤风。
04
用法用量
煎服,4.5~9g。
其他常用解表药
01
02
03
紫苏叶
辛温解表药,具有解表散 寒、行气和胃的功效。
生姜
辛温解表药,具有解表散 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的功效。
香薷
辛温解表药,具有发汗解 表、化湿和中的功效。
其他常用解表药
藁本
辛温解表药,具有祛风散 寒、除湿止痛的功效。
羌活
为臣药。柴胡辛凉解肌透表,川芎行气活血,茯苓健脾渗湿,前胡降气化痰,枳壳行气宽中,桔梗宣肺止咳, 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药性,为使药。
其他方剂中的应用
银翘散
金银花、连翘、薄荷、荆芥穗等 药组成,具有辛凉透表、清热解 毒的功效,主治风热感冒或温病
【优选】中药药理学第二章解表药PPT资料
(3)利尿
• D-伪麻黄碱
★★★3.下列•麻注黄成射分中>,口具有服平喘,作用一的是定( ) 剂量范围
★★★★4.关于麻黄平喘作用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机制(1)扩张肾血管→肾血流量 C.直接兴奋气管平滑肌β受体 D.直接兴奋黏膜α受体
体外:G+、G-球菌及杆菌
间接拟肾上腺素作用
(葛2根)素促(进β或-R改阻善断血剂液)循(环 2)阻碍肾小管对Na+的重吸收
解热
(6)保肝、利胆、降血脂
促进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和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释放递质
(正常体温↓)
多成分、抑制 多种实验性
多制剂
炎症模型动物
抗炎
炎症早、后期 炎症介质(AA) (变态反应)
(5)抗病原微生物 . 挥发油 . 体外:G+、G-球菌及杆菌 . 体、内外:甲型流感病毒 (6)镇咳、祛痰
麻黄碱、 萜品烯醇
(2)平喘
2,3,5,6-四甲基 吡嗪萜品烯醇
有效成分:麻黄碱、伪麻黄碱、挥发油
性质稳定、口服有效、起效较慢、作用温和持久 机制:
•直接兴奋支气管平滑肌的β-R →激活CA,cAMP ↑→松弛 •接兴奋支气管黏膜血管平滑肌的α-R→减轻黏膜水肿 •促进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和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释放递质 间接拟肾上腺素作用 •阻止过敏介质(5-HT、His、LTs)释放
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
HO HO
OH H C C NH2 HH
苯丙胺(amphetamie)
HH C C NH2 H CH3
肾上腺素(adrenaline)
HO HO
OH H C C NHCH3 HH
[药理作用] 1.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解表药简介
解表药一、基本知识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解表药。
①分为辛温解表药和辛凉解表药两类。
②药理作用:与解表功效相关。
1.发汗麻黄、桂枝、生姜。
特点:温热性发汗:①服用后身体有温热感;②周围环境温度高,有助于出汗。
机制:①麻黄→抑制汗腺导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②桂枝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
2.解热①多数解表药→降低发热动物体温;②柴胡作用最显著;③机制:发汗;增加散热;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抗炎、抗病原体等综合作用。
3.抗病原微生物抑制多种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等)、致病性皮肤真菌、某些病毒(如呼吸道病毒)。
4.镇痛、镇静①多数解表药→镇痛(提高痛阈)、镇静(中枢抑制)。
②镇痛作用部位:多数在外周,部分药物(如细辛)→作用于中枢。
5.抗炎抑制实验动物模型的炎症反应。
机制:①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②抑制组胺或其他炎性介质生成或释放;③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④清除自由基。
6.调节免疫①增强免疫:提高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有利于解除表证。
②抗变态反应:麻黄、桂枝、小青龙汤、葛根汤等→过敏性疾病。
总结:以上作用与解表的功效相关。
(1)发汗、解热、镇痛、抗炎→解除表证。
(2)抗病原微生物、调节免疫系统功能→驱散表邪。
二、常用药物麻黄主要成分:①生物碱,L-麻黄碱、D-伪麻黄碱。
②挥发油。
麻黄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尿消肿。
【药理作用】1.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1)发汗麻黄挥发油、生物碱→发汗,促进汗腺分泌。
影响因素:温热环境、配伍桂枝作用明显。
机制:直接作用于汗腺为主。
①阻碍汗腺导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导致汗液分泌增加;②兴奋α受体,汗液分泌增加;③通过兴奋中枢神经的有关部位。
(2)平喘麻黄碱、伪麻黄碱、麻黄挥发油→平喘。
麻黄碱为主,平喘特点:性质稳定,口服有效;起效较慢,作用温和,作用维持时间持久。
机制:多环节。
直接作用:兴奋肾上腺素受体。
解表药的四大作用
解表药的四大作用
解表药的作用有哪些?本文就是关于解表药的四大作用介绍,希望
能帮您更好的认识解表剂中药,请往下看:
1.发汗作用:祖国医学认为本类药物一般都有发汗或促进发汗的作用,通过发汗使表邪从汗而解,解表药中以发散风寒药类的发汗作用较强调,其中以麻黄配桂枝的作用尤为显著,如麻黄汤就是一典型发汗方剂。
麻黄中所含挥发油有发汗作用,近有资料证实麻黄碱和麻黄水溶
性提取物能促使实验动物发汗。
2.解热作用:本类药物大多有不同程度的解热作用,使实验性致热动
物体温降低,以柴胡作用最显著,桂枝、荆芥、防风、葛根、紫苏、
浮萍等也有一定的退热效果。
其作用方式,有通过发汗,或促进发汗,以及通过抗炎、抗菌和抗病毒等作用而促使体温下降。
此外,葛根等
还有降低正常体温的作用。
3.镇痛作用:柴胡、桂枝、细辛、防风、紫苏等对小鼠尾部机械压迫
法或醋酸扭体法等引起的疼痛反应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表明它们均
有一定的镇痛作用。
4.抗菌、抗病毒作用:体外实验证明,柴胡、桂枝、紫苏、防风、薄荷、桑叶等对多种细菌,如金葡菌、溶血链球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结核杆茵以及某些致病性真菌分别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麻黄、桂枝、柴胡、紫苏、菊花等对流感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以上就是关于解表药的四大作用的介绍,相信您可以更好的利用好解
表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详述解表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1.发汗作用:解表药中以发散风寒药类的发汗作用较强调,其中以麻黄配桂枝的作用尤为显著,如麻黄汤就是一典型发汗方剂。
2.解热作用:以柴胡作用最显著,桂枝、荆芥、防风、葛根、紫苏、浮萍等也有一定的退热效果。
其作用方式,有通过发汗,或促进发汗,以及通过抗炎、抗菌和抗病毒等作用而促使体温下降。
此外,葛根等还有降低正常体温的作用。
3.镇痛作用:柴胡、桂枝、细辛、防风、紫苏等均有一定的镇痛作用。
4.抗菌、抗病毒作用:柴胡、桂枝、紫苏、防风、薄荷、桑叶等对多种细菌,分别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麻黄、桂枝、柴胡、紫苏、菊花等对流感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2.详述麻黄发汗、平喘、利水消肿作用特点和作用机理对心血管作用发汗① 有效成分挥发油、麻黄碱。
② 条件温服、温热条件。
③ 作用机理:•阻碍汗腺导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汗腺分泌↑;•兴奋中枢,外周α受体。
平喘作用.特点为起效较慢、作用温和、持久。
机理:促进交感神经神经递质释放,间接发挥拟肾上腺素的作用;直接兴奋支气管平滑肌β受体;直接兴奋支气管黏膜血管平滑肌α受体;阻止过敏介质释放等。
利尿① 有效成分d-伪麻黄碱。
② 作用尿量增加。
③ 机理扩张肾血管→增加肾血流量。
阻碍肾小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1)心脏:麻黄碱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
麻黄碱引起心律紊乱较肾上腺素少,麻黄挥发油乳剂对蟾蜍心脏表现抑制作用。
(.2.)血管:麻黄碱使冠脉、脑、肌肉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使肾、脾等内脏和皮肤、粘膜血管收缩,血流量降低。
(3.)血压:麻黄碱常引起收缩压和舒张压上升,脉压增大3.简述葛根对心脑血管系统的作用、简述葛根解热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和作用机理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改善血液流变性和抗血栓形成、改善脑循环促进记忆4.主要有效成分:挥发油、柴胡皂甙、皂甙元A;机理:抑制下丘脑cAMP的产生和释放,抑制体温调定点的上移,使体温下降。
主要有效成分:黄酮类物质(葛根素);机理:阻断中枢部位β受体而使cAMP 生成减少,产生解热效应;使皮肤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增加散热4.简述柴胡解热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和作用机理主要有效成分:挥发油、柴胡皂甙、皂甙元A;机理:抑制下丘脑cAMP的产生和释放,抑制体温调定点的上移,使体温下降。
1.详述清热药的主要药理作用?清热药的主要药理作用有:抗病原体(抗菌谱、有效成分、机理)、抗毒素、解热、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抗肿瘤等作用,A、清热药抗菌作用弱无论单味药还是其有效成分的抗菌作用强度,一般均不及抗生素。
B、清热药抗感染作用机制复杂不同于抗生素(单纯的杀灭或抑制病原微生物来产生作用。
)C、清热药作用广泛,不仅有抗感染作用,还有其他药理作用。
如黄连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金银花有保肝、降血脂、兴奋子宫等作用。
D、清热药毒副作用小2.黄连:黄连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
(1)抗病原体:黄连及小檗碱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多种细菌、结核杆菌及真菌等有抑制或杀灭作用。
抗菌作用环节可能是:①破坏细菌结构。
②抑制细菌糖代谢,黄连能抑制酵母菌及细菌糖代谢的中间环节丙酮酸的氧化脱羧过程。
③抑制核酸、蛋白质合成。
(2)抗细菌毒素、抗腹泻黄连和小檗碱能对抗多种病原微生物的毒素,提高机体对细菌内毒素的耐受能力。
(3)抗炎、解热小檗碱对急、慢性炎症均有抑制作用。
(4)镇静催眠黄连具有中枢抑制作用。
(5)降血糖黄连煎剂和小檗碱灌服能使正常或高血糖动物的血糖降低,并且有一定量效关系。
3.试述黄芩抗炎作用、作用机理及有效成分。
黄芩免疫抑制作用的环节包括哪些方面。
黄芩对多种动物实验性炎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抗炎机理:主要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生成和释放而抗炎;抗炎作用有效成分为黄芩黄酮类(如黄芩苷)。
黄芩的免疫抑制作用环节为:(1)稳定肥大细胞,减少炎性介质(SRS-A 组胺等)释放;(2)影响花生四烯酸代谢,抑制炎性介质(PGE2)的生成。
4.试述牡丹皮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牡丹皮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主要表现为:(1)镇静、催眠、抗惊厥;(2)镇痛;(3)解热与降温5.与金银花清热解毒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有哪些。
具有广谱抗菌作用;抗病毒;抗内毒素;抗炎;解热;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
6.试述知母解热作用的特点和作用机理。
解热作用特点:缓慢而持久。
解热机理:抑制与产热有关的细胞膜上Na+, K+—ATP酶活性,使产热减少。
7.试述小檗碱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和临床应用。
(1)正性肌力作用;(2)负性频率作用;(3)对心肌电生理的影响:降低自律性、减慢传导、延长不硬气、消除折返冲动等;(4)抗心律失常;(5)降压;(6)抗心肌缺血。
临床应用:感染性疾病、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动脉硬化性脑梗塞、糖尿病、烧伤、消化性溃疡及萎缩性胃炎等。
1.大黄泻下作用的特点、有效成分及作用机理是什么?试述大黄对血液系统的作用和作用机理?大黄泻下作用部位主要在大肠,口服6-8小时产生泻下作用,主要成分为结合性蒽苷。
作用机理:(1)使肠平滑肌M受体兴奋;(2)刺激肠壁神经丛;(3)抑制肠平滑肌Na+, K+—ATP酶。
(1)止血:机理是促进血小板黏附和聚集,增强纤维蛋白原含量和血小板数,降低抗凝血酶Ⅲ,收缩损伤的局部血管。
(2)改善血液流变性:降低血液黏度,使血液稀释,改善微循环障碍。
2..试述泻下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泻下作用:(1)大黄、番泻叶、芦荟:泻下成分是结合性蒽苷,为刺激性泻药。
(2)芒硝:泻下成分是硫酸钠,为容积性泻(3)火麻仁、郁李仁:泻下成分为牵牛子苷,为肠黏膜强刺激性泻药。
利尿作用:芫花、大戟和大黄均有一定的利尿作用。
利胆作用:大黄有清化湿热,退黄疽的功能。
实验证明,大黄能促进胆汁分泌,以复方作用最突出,如茵陈蒿汤、胆道排石汤等。
抗感染作用:甘遂、芫花、大戟和大黄对革兰氏阴性、阳性菌中的多种细菌有效,且对某些病毒、真菌以及有些致病性原虫均有抑制作用。
1.常用祛风湿药抗炎作用表现有哪些?举例说明主要作用环节?(1)抗炎作用表现为抑制急性炎症模型和慢性增生性炎症模型。
(2)作用环节:①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秦艽、五加皮、雷公藤);②兴奋下丘脑、垂体,使ACTH分泌增多,产生ACTH样作用(秦艽);③直接抑制炎性物质释放(雷公藤甲素、粉防己碱)。
2.举例说明祛风湿药对机体免疫功能有何影响?大多数祛风湿药(如雷公藤、五加皮、独活、豨莶草、青风藤等)抑制机体免疫功能,少数对机体免疫功能有促进作用(如细柱五加皮总皂甙和多糖)。
3.分析秦艽升血糖作用的特点和作用机理?给药后30分钟血糖显著升高,同时肝糖原下降作用维持3小时。
秦艽碱甲兴奋肾上腺髓质,促进肾上腺素的释放而产生升血糖作用。
1.试述与芳香化湿药疏畅气机、选化湿浊、健脾醒胃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调整胃肠运动功能,促进消化液分泌,抗溃疡,保肝,抗病原微生物,抗炎,镇痛等作用。
2.简述芳香化湿药的主要药理作用?(1)调整胃肠运动功能(2)促进消化液分泌;(3)抗溃疡(增强胃黏膜保护作用、抑制胃酸分泌过多)(4)抗病原微生物。
利水渗湿药:1.简述利水渗湿药的主要药理作用?(1)利尿作用及作用机理;(2)抗病原微生物;(3)利胆、保肝;(4)抗肿瘤、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
1. 简述理气药对胃肠运动的影响。
简述理气药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详述理气的主要药理作用?抑制胃肠运动大多数理气药有抑制胃肠运动作用。
如:青皮、陈皮。
兴奋胃肠运动部分理气药有兴奋胃肠运动作用。
如:枳实、枳壳。
双向调节作用对心血管系统作用枳壳、枳实、青皮、陈皮均含对羟福林,枳实,枳壳尚含N-甲基酪胺,这些理气药静脉给药,对心血管系统有显著的药理活性。
枳实、枳壳、青皮、陈皮尚能兴奋心脏,使心脏收缩力加强,心输出量及冠脉流量增加。
(1)对胃肠平滑肌的作用:①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
本类药物中的大多数有抑制胃肠平滑肌的作用②增强胃肠运动。
已证明部分理气药能兴奋胃肠平滑肌,增强肠管蠕动(2)对消化液分泌的影响:陈皮具有理气健脾的作用,木香健胃消食,厚朴治宿食不消。
(3)利胆作用:实验证明,不少理气药如沉香、香附、陈皮、青皮、枳壳有不同程度提高大鼠分泌胆汁的能力,使胆汁流量明显增加。
(4)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木香、青皮还具有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5)其他作用:①升压,抗休克。
枳实、枳壳对麻醉动物均可产生明显的升压效应。
②有调节子宫的作用。
枳实、枳壳能兴奋子宫。
2.简述香附调经止痛的药理学依据?对子宫的抑制,雌激素样作用,抗炎、镇痛。
3. 根据香附丸行气疏肝、祛寒止痛功效和主治肝气或客寒犯胃,试设计起药理实验方案?抗急性胃黏膜损伤实验(用盐酸、乙醇、阿司匹林、消炎痛等造成胃黏膜损伤模型);抗溃疡作用实验(用幽门结扎、醋酸等方法造成溃疡模型);在体胃肠运动、离体胃肠运动、对肠推进运动的影响、抗炎、镇痛、止吐等实验。
4.止血药的止血作用环节(机理)?(1)作用于局部血管(收缩局部小血管,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毛细血管对损伤的抵抗性)(2)促凝血因子生成(促进凝血酶原激活物生成,促进凝血酶原生成,增加凝血酶含量)(3)增加血小板数和增强血小板功能(4)抗纤维蛋白溶解而止血等。
1.简述丹参的功效、主治及相关的现代药理作用、应用?丹参功效为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相关的药理作用为抗心肌缺血、抗脑缺血、抗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促进组织的修复与再生、镇静镇痛。
丹参主治经闭通经,胸腹刺痛,胸痹,症瘕积聚,热痹疼痛,疮疡肿痛;现代应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肺心病、脑缺血、慢性肝炎和早期肝硬化。
2.详述活血化瘀药改善微循环的药理作用?改善微血流;改善微血管形态;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微血管周围渗血。
3.比较活血化瘀药与药理学中作用于血液与造血系统的药物的异同?分类不同,一为中药药理分类,一为现代药理分类;作用系统不同,活血化瘀作用系统远远超过血液和造血系统的范围;临床应用的范围不同。
4.详述活血化瘀药的主要药理作用?1.改善血液流变学、抗血栓形成活血化瘀药及其复方一般均能改善血瘀病人血液的浓、黏、凝、聚状态。
①抑制血小板聚集。
②增加纤溶酶活性。
某些活血化瘀药可通过增加纤溶酶活性,促进已形成的纤维蛋白溶解而发挥其抗血栓形成作用。
2.改善微循环许多活血化瘀药都具有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活血化瘀药改善微循环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改善微血流。
②改善微血管形态③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微血管周围渗血医3.改善血流动力学多种活血化瘀药物都可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具有改善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的作用。
4.对子宫平滑肌的影响具有活血调经功能的活血化瘀药常具有加强子宫收缩的作用 5.镇痛:疼痛是血瘀的重要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