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地理大一轮(湘教版)试题:第十一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课时规范练40 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2020版高考新设计地理中图版大一轮复习试题:第十一章区域可持续发展检测含答案

2020版高考新设计地理中图版大一轮复习试题:第十一章区域可持续发展检测含答案

第十一章区域可持续发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为了减轻水土流失,有人建议在黄土高原地区变外环式梯田为内环式梯田。

内环式梯田是把支离破碎的土地封闭成一个个凹地,降雨时雨水汇集到梯田底部形成一个个微型湖泊,泥沙也随雨水淤积于其底部,从而减小了泥沙的入河量,久而久之黄土高原也将趋于平缓。

据此完成第1~2题。

1.与外环式梯田相比,内环式梯田的好处是()A.修建梯田的工程量较小B.可改变当地的气候,增加水资源量C.可使黄河下游地区土壤的肥力提高D.可减轻黄河下游地区的泥沙淤积2.为了缓解黄河下游地区的泥沙淤积状况,从2002年起,黄河水利委员会每年都利用小浪底水利枢纽进行调水调沙,有效地控制了黄河下游河床增高的趋势。

下图中能够正确示意调水调沙前(实线)后(虚线)黄河下游河床变化的是()疏勒河是甘肃省河西走廊内流水系的第二大河,全长540千米,流域面积20 197平方千米。

近年来甘肃省加大了对疏勒河流域的开发力度,成果显著。

下图为疏勒河水利工程示意图。

据此完成第3~5题。

3.图中水利工程修建的主要目的是()A.防洪和发电B.发电和灌溉C.航运和灌溉D.航运和养殖4.关于疏勒河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西北流向东南B.下游的流量剧增C.流量具有日变化D.流量年际变化大5.推测疏勒河流域开发对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A.流域盐碱化程度减轻B.河流下游的草原增加C.流域内的降水量大增D.流域环境承载力增大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北回归线从本区北部穿过。

据此完成第6~7题。

6.在土地利用上,北部海拔200米以上的地区宜种植()A.水土保持林B.亚热带经济作物C.粮食作物和蔬菜D.沿海防护林7.根据该地区的资源状况,符合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A.保护基本农田,建设商品粮基地B.建设临港产业带,发展出口加工业C.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城市化进程D.注意保护海洋环境,防范洪涝灾害(2018北京朝阳期末)粤港澳大湾区是世界第四大湾区。

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湘教版)第十一章检测 区域可持续发展 Word版含答案

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湘教版)第十一章检测 区域可持续发展 Word版含答案

第十一章检测区域可持续进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章末检测卷第40页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绿洲城镇是中国西北地区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核心。

在干旱地区,绿洲城镇化是人类与绿环境相互适应、相互转变的过程。

读绿洲城镇系统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图,完成第1~2题。

1.制约绿洲城镇化进展的主要因素是()A.交通B.风沙C.矿产D.水源2.下列措施中对推动绿洲城镇化作用最小的是()A.荒漠化治理B.水力设施的建设C.人工植被的培育D.光照资源的开发答案:1.D 2.D解析:第1题,从题图和材料中得出信息,绿洲城镇位于干旱地区,制约其进展的主要因素是水源,选D项。

第2题,推动绿洲城镇化的主导作用是人与地理环境相协调,环境问题的治理、水力设施的建设、人工植被的培育是主导作用,选D项。

在荒漠广布地区,过量开采地下水常导致绿洲和荒漠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进一步退化,形成“生态裂谷”。

读民勤北部荒漠草场至县城(绿洲)地下水位变化图,完成第3~5题。

3.“生态裂谷”的位置最可能距县城()A.0~20 kmB.20~40 kmC.40~60 kmD.60~80 km4.“生态裂谷”四周的地带()A.植被掩盖率较高B.风力侵蚀作用较弱C.固定沙丘转为流淌沙丘D.地下水流向荒漠区5.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进展,应当()A.在荒漠区大力进展浇灌农业B.在绿洲区全面植树造林C.在交叉带禁止开采地下水D.合理安排流域内水资源答案:3.A 4.C 5.D解析:第3题,在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叉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

图示中0~20 km的距离,地下水位最低,应当是“生态裂谷”的位置,选A项。

第4题,在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叉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

因此“生态裂谷”四周水资源短缺,气候干旱,植被掩盖率较低,A项错;由于气候干旱,植被较少,生态环境恶化,导致风力加大,风力的侵蚀作用加强,B项错;由于地表植被削减,土质疏松,固定沙丘可能转为流淌沙丘,C项对;“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地下水水位下降,“生态裂谷”四周地下水流向地下水位较低的绿洲区,D 项错。

中图版2020版地理大一轮复习试题:十一区域可持续发展课时规范练31含答案

中图版2020版地理大一轮复习试题:十一区域可持续发展课时规范练31含答案

课时规范练31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2018浙江台州高三期末评估)下图为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1~2题。

1.田纳西河综合治理后,流域内工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这些条件主要包括()A.科技、市场B.能源、交通C.动力、原料D.交通、科技2.按照因地制宜原则,流域内甲、乙、丙三地农业发展的方向分别是()A.种植业、混合农业、林业B.混合农业、渔业、林业C.种植业、渔业、林业D.畜牧业、渔业、混合农业下图为我国某一流域示意图,其下游是重要的灌溉农业区。

该河的补给水源主要是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流量具有“天旱年河水不少,天雨年河水不多”的特点。

据此完成第3~4题。

3.有关图示流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居民点位于常年河沿岸B.湖泊提供便利灌溉条件C.流域地势西部高东部低D.气候干旱,气温年、日较差大4.该河流量“天旱年河水不少,天雨年河水不多”说明了()A.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小B.水库起到调节作用C.雨年农田灌溉需水量较少D.旱年气温高,冰雪融水量较多下图为黄河下游花园口站在三个不同时段内年径流量及输沙量的变化范围。

据此完成第5~6题。

5.花园口站年径流量及输沙量总体变化趋势是()A.年径流量和输沙量都减小B.年径流量先减小后增大,输沙量一直减小C.年径流量增大,输沙量减小D.年径流量减小,输沙量增大6.该变化可能导致黄河流域()A.土地盐碱化加剧B.下游淤积减少,河床抬升减缓C.洪涝灾害加重D.三门峡、小浪底库区淤积严重罗讷河发源于阿尔卑斯山,每年注入地中海的水量占注入地中海河水总量的1/6以上,但是全流域性的大洪水并不多见。

从1880年开始,瑞士为了确保电力供应,在上游山地建造了多座高海拔水库,在夏季蓄积高水位。

下图示意罗讷河水系。

据此完成第7~8题。

7.罗讷河全流域性大洪水并不多见的主要原因是()A.上游湖泊和沼泽的调蓄作用B.不同河段汛期时间不同C.水库的修建,调节径流D.流域降水较少,年际变率小8.瑞士建造多座高海拔水库,使罗讷河()A.水力资源更为丰富B.水位季节变化减小C.冬季中、下游径流量增加D.夏季河口三角洲扩展速度加快特威德河是一条重要的区域性河流,它为捕鱼业和商贸业提供了一个避风的港口。

2020版高考地理大一轮(湘教版)试题:第十一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课时规范练41 含解析

2020版高考地理大一轮(湘教版)试题:第十一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课时规范练41 含解析

云杉主要分布区北界的移动,反映了( )甲到丙时期北美气温持续上升乙到丙时期北美气温略有下降甲到丙时期太阳辐射持续增强乙到丙时期北美沿岸暖流加强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得到甲、乙、丙三幅云杉主要分布区图,其研究过程是( )①实验分析并建立云杉主要分布区地理信息数据库 ②运用GPS对野外采样点进行空间定位 ③运用分析和输出云杉主要分布区地理信息数据①②③ B.①③②③②① D.②①③1.B2.D第1题,云杉为亚寒带代表性针叶树种,其分布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据图可知,甲到乙时期 )C.冲积扇D.盆地2所示区域冰川面积变化的情况是( )减少了1 800平方米 B.增加了1 800平方米增加了2 700平方米 D.减少了2 700平方米3.A4.D第3题,读图可知,甲点位于两条山脉所夹的河流中,该地属于山谷,所以选A。

第4题,读图可知,年的冰川方格比1973年少了3个,图中每个方格面积表示900平方米,因此减少了2 700平方米D。

模拟题组(2018辽宁大连模拟)深圳龙岗区自1993年建区以来,始终保持“创新与传统并存”的特色,先后形成了大芬油画村、大运软件小镇和龙岗天安数码城等一批科技型与文化型集聚区。

近年来,在引进天安云谷、天安数码城等高新技术产业落户的同时,仍注重发展甘坑客家小镇等文化创意产业项目,使客家文化得以维护和传承。

据此完成5~6题。

深圳龙岗区发展一批特色小镇的主要目的是(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B.扩大城市规模解决就业问题 D.改善生态环境近年来,在大芬油画村出现装裱、配框、画材和物流等配套服务业及艺术衍生品业,主要原因是( 政策优惠 B.交通便捷相对于苏北、苏中地区,苏南地区经济发展最主要的优势条件是( )土地和水热资源更加充足 B.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受上海经济辐射带动作用大 D.开发较早,政策更加优惠江苏省“十三五”铁路网规划的实施,将带来最主要的影响是( )加强与上海的联系,促进苏南地区快速发展实现南北联动,推动三大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强东西联系,减少东部和西部地区的差别拉动内需,提升铁路沿线的土地和房产7.C 8.B第7题,根据材料,苏南地区纬度低,水热更充足,但城市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土地供应并不充足,A误。

2020版高考新设计地理中图版大一轮复习试题:第十一章区域可持续发展课时规范练30含答案

2020版高考新设计地理中图版大一轮复习试题:第十一章区域可持续发展课时规范练30含答案

课时规范练30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土地流转是指土地的流失及利用类型的转向。

黄土台塬区是陕西省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耕地面积占绝对优势。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人地矛盾加剧,土地流转加快。

据此完成第1~3题。

不同时期土地流转净值1.1990—1995年,黄土台塬区土地流转主要方向为()A.耕地转化为林地B.林地转化为水域C.草地转化为耕地D.耕地转化为草地2.1995—2000年,黄土台塬区土地流转的整体特征带来的影响是()A.城市化速度加快B.粮食总产量下降快C.生态安全隐患大D.洪涝灾害频率降低3.1985—2010年,黄土台塬区耕地资源补充的主要来源是()A.草地B.林地C.水域D.建设用地(2018北京石景山一模)右图为贵州省石山区威宁县石坎梯高标准基本农田图。

当地政府扶持贫困农民综合治理“山、水、林、田、路”,将山区坡耕地建设为石坎梯高标准农田(石坎梯田就是用石头砌田埂进行农田改造),成为精准扶贫的成功案例。

读图文资料,完成第4~5题。

4.关于建设石坎梯田的区域背景,叙述正确的是()①土层薄,石漠化严重②岩溶地貌为主,多大理岩石料③地表崎岖,降水丰富,易出现山洪④河流水位变化大,有春、夏两个汛期⑤常绿硬叶林植被稀疏,涵养水源差⑥交通等基础设施较落后A.①③⑥B.②③⑤C.②④⑥D.①④⑤5.关于建设石坎梯田的意义,叙述错误的是()A.有效拦截雨水,增加地下径流,缓解旱情B.石坎梯田就地取材,综合治理“山、水、林、田、路”C.石坎梯田扩大了耕地面积,提高了人口容量D.有效滞缓径流,减弱流水侵蚀,减轻水土流失下图是黄土高原某地等高线和黄土底面(基岩表面)等高线图。

据此完成第6~8题。

6.图中乙地黄土层的厚度最可能是()A.83米B.146米C.185米D.234米7.对于图中四地叙述合理的是()A.甲地适宜进行新农村建设B.乙地较丙地更适宜发展林牧业C.丙地适宜开发梯田D.丁地水能资源丰富8.若该地壳稳定,一年后对甲地海拔重新测量,其海拔明显增加,则产生的原因最可能是()A.乙地退耕还林B.丙地森林遭到砍伐C.丁地育林育草D.甲地林地遭到破坏土壤在水和风力等外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的过程,称作土壤侵蚀。

2020版高考地理大一轮(湘教版)课件:第十一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11.3

2020版高考地理大一轮(湘教版)课件:第十一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11.3

考向一 考向二
关键能力学案突破
-12-
考向一 考向二
关键能力学案突破
-13-
(1)分别指出罗讷河上游(瑞士境内)、北部支流(索恩河)和地中 海沿岸支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
(2)下表列出罗讷河整治不同阶段的主要措施。请在下列整治和 开发目标中进行选择,完成表格。请将选出的各整治和开发目标填 写在相应位置。
20—80 年 整理河谷滩地


② 、
、 。
第三 阶段
20 世纪 90 恢复弯曲河道 年代以来 及河道分汊
恢复河流生态
考向一 考向二
关键能力学案突破
-15-
(3)说明法国为整治和开发罗讷河而设立“国立罗讷河公司”的原 因。
(4)说明“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对恢复河流生态的作用。
考向一 考向二
思路分析第(1)题,图解解析:
考向一 考向二
关键能力学案突破
-19-
命题立意 本题以法国罗讷河为背景材料,主要考查流域的开发 与治理。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流域综 合开发与治理的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
关键能力学案突破
-20-
考向一 考向二
答案 (1)上游(瑞士境内):有春汛,夏季径流量大,冬季为枯水期。 北部支流(索恩河):全年径流量比较稳定,无明显枯水期。 地中海沿岸支流:夏季为枯水期,冬季为丰水期。 (2)①改善航运条件 防洪 ②发电 改善航运条件 土地开发(防洪) (3)因为河流跨多个行政区,涉及水资源利用、航运、防洪、发 电、土地利用等多方面的利益,由国家唯一授权机构才能协调各行 政区、各部门的利益,并从河流整体进行综合整治,以实现整治效 益最大化。 (4)恢复河流的自然状态(自然河道、沿岸湿地等),扩展河道宽度, 延长河流长度,降低河流流速和洪水峰值;恢复河流生态系统,增加 生物多样性;增强河流的自然生产力和对污染的净化能力。

新教材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课时练第十一章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新教材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课时练第十一章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第十一章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读某地制糖工业清洁生产流程示意图,完成第1~2题。

1.清洁生产的主要优势是()A.提高了蔗糖的产量B.提高了蔗糖的质量C.减少了废弃物排放D.提高蔗糖生产速度2.该清洁生产模式最可能分布在()A.东北地区B.华南地区C.西北地区D.华北地区(2020广东汕头一模)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

某地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区域差异较小。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耗迅速增加。

下图示意该地甲、乙、丙、丁四个城市多年逐小时PM2.5浓度平均值。

据此完成第3~5题。

3.甲、乙、丁三个城市一天中PM2.5的浓度最低时出现在16时左右的原因不可能是()A.气温升高B.交通高峰已过C.大气扩散D.云量增加4.丙城市PM2.5的浓度曲线异于其他三个城市的原因是()A.地势平坦B.气候温和C.产业结构D.海陆位置5.四城市在6:00—8:00时段PM2.5浓度增大。

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最有可能是()①煤炭燃烧②汽车尾气③逆温现象④阴雨连绵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我国人口众多,生活垃圾产生量巨大,迫切需要对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

近些年,某企业开发了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并在全国很多城市推广。

下图示意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

据此完成第6~7题。

6.厨余垃圾是图示自动处理系统中的()A.废料B.原料C.能源D.产品7.符合图示自动处理系统局部工艺流程的是()A.废渣→生产沼气→沼气发电B.工业油脂→提取生物油脂→有机渣C.有机渣→生产沼气→废渣D.生产沼气→有机渣→提取生物油脂(2020天津河东一模)绿色发展指数,包含资源利用、环境治理、环境质量、生态保护、增长质量、绿色生活六个指数,反映了一个地区的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2020版高考地理第十一章区域可持续发展课时规范练35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中图版

2020版高考地理第十一章区域可持续发展课时规范练35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中图版

课时规范练35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2018浙江嘉兴高三基础测试)VANCL(凡客诚品)是我国最大的自有品牌服装电子商务企业之一,它采用网络直销模式,即无生产厂房、无生产设备、无销售店面,下面为VANCL运营模式图。

据此完成第1~2题。

1.VANCL采用网络直销模式,主要目的是( )A.降低企业成本B.提升产品设计C.完善售后服务D.加强产业协作2.在物流配送过程中,消费者想了解运输车辆所处位置,主要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有( )①RS ②GPS ③GIS ④GPRS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冰塔林(如图所示)是一种罕见的珍稀地貌景观。

由于冰川各部分运动速度的不同,或下垫面的变化,在冰川表面造成一些裂缝和裂隙,近乎直射的太阳光穿过这些裂隙深处,加深这些裂隙,也使得冰塔林变得更高。

冰塔林的变化为全球气候变化提供了有力的佐证,地球某地的冰塔林已经退缩到海拔5 800米的高度。

据此完成第3~4题。

3.下列地区能够看到冰塔林景观的是( )A.斯堪的纳维亚山脉B.南极大陆C.喜马拉雅山脉D.格陵兰岛4.为了监测冰塔林的变化,需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有( )A.GPS、RSB.GPS、GISC.RS、GISD.RS、GIS、GPS下图被称为“雨林联通”,是年轻科学家Topher为保护雨林而设计的手机装置。

它的手机程序能在生机勃勃的雨林喧哗声中,快速检测到不和谐的电锯声,然后把警报发送给警卫。

该装置不但使得数百万的废旧智能手机得以再利用,并且已经保护了600 000公顷森林。

据此完成第5~6题。

5.判断该装置所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及手机四周“叶片”的作用是( )A.RS 声音收纳B.GPS 太阳能接收C.GIS 雷达接收D.GPS 雷达收纳6.Topher创立了“雨林联通”,该组织的创立有利于( )①森林资源的保护②减弱噪声污染③调节气候④提高资源利用率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2018河北衡水中学诊断)麦收时节,农时紧迫。

2020届高考地理大一轮试题:第十一章 课时规范练39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业(湘教版).doc

2020届高考地理大一轮试题:第十一章 课时规范练39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业(湘教版).doc

课时规范练39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高考题组风功率密度等级可以反映风能资源丰富程度,等级数越大风能资源越丰富。

下图为南海全年风功率密度等级图。

读图,完成1~2题。

1.结合南海风功率密度等级冬季高于夏季判断,对该海域风能资源总量形成作用最大的风是()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南风D.西北风2.从资源利用角度考虑,目前在下列四地建大型风力发电站最合理的是()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2.B1题,考查南海地区的风向。

由于南海风功率密度等级冬季高于夏季,故对该海域风能资源总量形成作用最大的风是冬季风,该地冬季风主要为东北风。

故选A项。

第2题,考查区域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

①③两地风功率密度等级较低,风能资源较少;②④两地风功率密度等级最高,风能资源丰富;但②地附近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且常规能源缺乏。

因此②地建大型风力发电站最合理。

故选B项。

3.(2018天津卷,13)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我国的攀枝花市与俄罗斯的新库兹涅茨克市都是本国重要的钢铁工业城市。

(1)两市发展钢铁工业共同的有利条件是靠近煤、铁矿产和水源,不同的有利自然条件有哪些?请各举一例。

(2)新库兹涅茨克市所在地区适宜温带作物生长,攀枝花市所在地区适宜亚热带作物生长。

这种现象体现了地带性规律。

攀枝花市所在地区还能种植热带、温带作物,说明其自然原因。

攀枝花市人口统计图攀枝花市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由乡村发展起来的工业城市。

(3)据上图中信息,概括攀枝花市人口分布的两个特点。

攀枝花市:附近河流水能丰富(靠近钛矿)。

新库兹涅茨克市:地表相对平坦开阔。

(2)纬度地表高差大,海拔较高的地区能种植温带作物;北部山地阻挡冷空气,冬季热量条件优于同纬度地区,山谷地区能种植热带作物。

(3)特点:人口密度差异大(人口分布不均);1965年后迁入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区和西区,其他区域迁入人口少。

(1)题,注意本题考查的是不同的自然条件,攀枝花市位于我国西南地区且靠近河流,水能资源尤为丰富;新库兹涅茨克市地形相对平坦,这是两地最明显的自然条件差异。

2020版高考地理大一轮(湘教版)试题:第十一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十一章 含解析

2020版高考地理大一轮(湘教版)试题:第十一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十一章 含解析

下列区域中,不易出现灌丛沙堆景观的是( )季风区河谷地带 B.绿洲边缘沙漠腹地 D.农牧交错地带灌丛沙堆具有保持生态环境稳定的作用,保护灌丛沙堆的核心是( )维持区域内适量的沙源增加沙堆内的土壤肥力降低区内风速保护沙堆表面植被在灌丛沙堆发育的三个阶段中,风力的变化情况可能是( )—强—强 B.强—弱—弱—弱—强 D.强—强—强1.C2.D3.C第1题,灌丛沙堆的形成,与风沙活动、植被变化、人类活动及环境变化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季风区河谷地带、绿洲边缘、农牧交错地带都有灌丛生长,因此可能有灌丛沙堆发育,A、B、D错误。

沙漠腹地极度干旱,缺少灌丛,不易形成灌丛沙堆,C正确。

第2题,由于灌丛能降低风速,导致沙尘沉积,形成沙最适宜大规模修筑水平沟的地形区是( )在陡坡、雨量大的坡地修筑水平沟时,应使( )减少沟内水的流动 B.增加沟埂的稳定性减少修筑的工程量 D.方便沟谷上下通行4.D5.B6.A第4题,根据材料,修筑水平沟的地区应在“覆盖层较厚、坡度较大的坡地”,东南丘陵和云贵高原地区土层较薄,而黄土高原地区土层较厚,坡度较大,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A、B错误,D正确。

东北平原地势平坦,C错误。

第5题,根据材料,修建水平沟的作用是削减地表径流,通过多个水平沟分散地表径流,从而降低流速和流量,增加下渗,进而减少流水的侵蚀作用,保持水土。

坡度越陡的地区降水后流速越快,从而需要修建更多的水平沟用以削减地表径流,即缩小沟距;水平沟越深蓄水能力越强,坡度越陡水平沟应修建得越深,水平沟越宽越不利于降低流速,削减径流,综上所述,B正确。

第6题,根据材料,沟的作用是减弱地表径流,从而减轻流水的侵蚀作用,水平沟内修建土挡(沟深1/2~1/3)进一步降低了水流的速度,增加水的下渗,从而减少流水侵蚀作用,A正确。

土挡对于沟埂的稳定性影响不大,可以通过在埂上植树种草提高稳定性,B错误。

修建土挡增加了工程量,C错误。

沟谷为沿等高线修建,主要减少水流的上下通行,D错误。

2020版高考地理大一轮(湘教版)课件:第十一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11.4

2020版高考地理大一轮(湘教版)课件:第十一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11.4

必备知识预案自诊
-3-
2.社会经济条件 (1)中央大平原 地广人稀 ,土地租金低,为农业大规模经营提供 了可能。 (2)高度发达的工业,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设备保障,极大提高 了生产效率。 (3)高度发达的农业科技,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4)广阔的全球市场、发达的交通运输条件为美国农业发展提供 了动力。
考向一 考向二
关键能力学案突破
-23-
命题立意 本题以广东省2000—2009年粮食产量和粮食产需差量 的变化图为载体,考查粮食问题及产生的原因,以及从图中获取信 息、解读信息和阐释信息的综合思维能力。
答案 基本特征:粮食产量呈下降趋势,粮食产需差量呈增大趋势。 原因:(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工厂、城镇、道路等大 量占用耕地,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致使粮食种植 面积缩减,粮食产量下降;人口持续增加,粮食消费量持续增加,致使 粮食产需差量增大。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关键能力学案突破
-25-
考向一 考向二
答案(1)C (2)C (3)A 解析第(1)题,水稻从播种至成熟需要的时间较长,A错误。水稻 单产高,但不是只种植一季的原因,B错误。由于水稻喜欢高温多雨 的生长环境,而上海夏季雨热同期,因此上海轮作休耕选择只种植 一季水稻的主要原因是水稻生长期雨热同期,C正确。只种植一季 水稻与水稻生产成本无关,且水稻生产成本不低,D错误。第(2)题, 乳畜饲养周期长,不可能在短时期的休耕期间进行,A错误。深耕晒 垄后,若遇上降水,土壤中的养分容易淋失,B错误。上海地价高,闲 置显然是资源的浪费,这时种植观赏性绿肥不仅可以补充地力,还 可以带来视觉上的享受,是此时上海市耕地最适宜的措施,C正确。 休耕期间,由于表土缺乏植被,区域发展以恢复地力为主,撂荒自然 恢复需要时间长,D错误。

【高考】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 人类与地域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测试卷及答案

【高考】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 人类与地域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测试卷及答案

单元训练金卷·高三·地理卷第十一单元人类与地域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江西省梦港河小流域属典型的南方丘陵地带。

近年来积极实施将水保治理与区域经济发展、人居环境整治、农业生产条件和结构改善相结合的措施,即山上种植各类果树、山腰发展生态观光、山下水稻和水塘养殖,使昔日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小流域走上了山清水秀、林茂果丰、稻塘共生的生态良性循环之路,初步实现了富民目标。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该小流域昔日水土流失产生的主要原因( )A.未发展生态农业 B.降水和地形影响C.不合理人类活动 D.人口多且增长快2.为进一步实现富民目标可采取( )①进行农业结构的调整②可大力发展温室农业③修建灌渠塘坝等设施④拓展农产品销售市场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3.当地发展该农业生态模式会( )A.提高当地环境承载力 B.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C.使农业灵活地适应市场 D.增加江西省农民的收入桑基、蔗基、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为以花基、菜基为主。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4.该地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对局地气候的影响是A.大气湿度增高B.大气降水增多C.近地面风速增大D.气温变率增大5.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的直接目的是A.提高土壤质量B.节省劳动力C.促进生态循环D.提高经济收入6.桑基、蔗基鱼塘被保留的很少,反映了该生态循环农业模式A.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B.不具有在其他地区推广的价值C.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相符D.不适应当地水热条件的变化桑沟湾是位于山东半岛最东端的一处海湾,这里是我国最早海带人工养殖的地方。

2025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十一章区域可持续发展单元质检卷湘教版

2025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十一章区域可持续发展单元质检卷湘教版

第十一章区域可持续发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24广东汕头模拟)灌丛沙堆是在植被影响下发育的一种风力沉积地貌,与风沙活动、植被改变、人类活动及环境改变等因素亲密相关。

下图示意灌丛沙堆发育的增长、稳定和衰退三个阶段,读图并结合所学学问完成1~3题。

1.下列区域中,不易出现灌丛沙堆景观的是( )A.季风区河谷地带B.绿洲边缘C.沙漠腹地D.农牧交织地带2.灌丛沙堆具有保持生态环境稳定的作用,爱护灌丛沙堆的核心是( )A.维持区域内适量的沙源B.增加沙堆内的土壤肥力C.降低区内风速D.爱护沙堆表面植被3.在灌丛沙堆发育的三个阶段中,风力的改变状况可能是( )A.弱—强—强B.强—弱—弱C.强—弱—强D.强—强—强答案1.C 2.D 3.C解析第1题,灌丛沙堆的形成,与风沙活动、植被改变、人类活动及环境改变等因素亲密相关。

在季风区河谷地带、绿洲边缘、农牧交织地带都有灌丛生长,因此可能有灌丛沙堆发育,A、B、D错误。

沙漠腹地极度干旱,缺少灌丛,不易形成灌丛沙堆,C正确。

第2题,由于灌丛能降低风速,导致沙尘沉积,形成沙堆,因此爱护灌丛沙堆的核心是爱护沙堆表面植被,D正确。

爱护灌丛沙堆的目的是削减风沙,不须要维持区域内沙源,A错误。

沙漠地区缺水,难以增加植被,土壤肥力难增加,B错误。

爱护灌丛沙堆的目的是降低区内风速,C错误。

第3题,依据图示,对比增长阶段和稳定阶段,增长阶段沙堆体积小,说明此时风力较强,沉积作用弱。

随着灌丛增加,阻风作用增加,风力减弱,沉积作用增加,沙堆体积增大。

衰退阶段,灌丛削减,沙堆体积减小,说明风力增加,侵蚀作用加强。

综上所述,C正确。

(2024四川广安诊断性考试)在覆盖层较厚、坡度较大的坡地,沿等高线修筑水平沟,可以拦截坡地上游降雨径流,防治水土流失。

水平沟的设计和修筑需依据坡面坡度、土层厚度、土质和雨量而定。

下图为某地水平沟景观。

据此完成4~6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规范练40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高考题组(2018全国Ⅱ卷,4~5)澳门半岛以低矮的丘陵为主,现在的部分土地是历年填海而成的。

下图示意澳门半岛山丘分布、街道格局及部分街道名称。

据此完成1~2题。

1.由于填海造地,海岸线向海推移距离最长的地方位于澳门半岛的()A.东北部B.西北部C.东南部D.西南部2.澳门老城区少见自行车,原因可能是老城区街道()A.狭窄B.曲折C.坡大D.路面凹凸2.C1题,考查城市空间的发展。

由材料可知,澳门半岛以低矮的丘陵为主。

从图中可以看出,低矮的丘陵主要集中于半岛的西北部和北部,且澳门半岛西部和东北部距离行政边界较近,拓展空间相对较小。

而东南部行政区域面积大,且东南部道路呈现以方格状为主的道路网,说明地形平坦,主要是填海造陆形成的,该地距离丘陵集中的老城区相对较远,故C项正确。

第2题,考查地形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自行车行驶占用空间较小,老城区街道狭窄不是限制其行驶的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自行车驾驶灵活,不易受到弯曲道路的限制,故B项错误;由于澳门半岛以丘陵地形为主,道路坡度较大,自行车主要依靠人力行驶,行驶不便,故C项正确;澳门老城区发展历史悠久,基础设施完善,路面平坦,故D项错误。

(2018全国Ⅲ卷,3~5)大别山区某国家级贫困县农民可分为跨村种田大户农民、种植自家承包地农民、本地务工务农兼业农民和常年外出务工农民等类型。

该县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在县城活力较弱,但在中心集镇活力较强。

下图示意该县居民点的等级结构。

据此完成3~5题。

3.与县城相比,中心集镇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活力较强的主要原因是()A.基础设施较完善B.更接近消费市场C.资金供应较充裕D.更易招募劳动力4.面向某类型农民的需求,有专家建议在该县推进“村—中心集镇双栖”居住模式。

这种模式旨在方便该类型农民()A.从事商业活动B.留守子女上学C.兼顾务工务农D.扩大种田规模5.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领农民脱贫致富,该国家级贫困县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①推广大规模机械化种植②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③引导传统农民多种经营④推进中心集镇房地产开发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C5.B3题,考查以资源为原料加工工业的区位条件。

当地为大别山区,优势资源主要是农产品,易腐烂变质不适宜远距离运输,该类加工工业多为原料导向型,主要考虑资源的品质、产量及劳动力。

与县城相比,集镇基础设施、资金及消费市场较弱,而丰富廉价的劳动力则更有优势。

第4题,考查城市的服务功能。

据材料信息,该县的农民有多种类型。

针对本地务工务农兼业农民,可采取“村——中心集镇双栖”居住模式。

从事商业活动的农民住在集镇,种田农民住在村,留守子女可安排集中住校。

第5题,考查区域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措施。

该县为大别山区,地形崎岖,不适宜推广大规模机械化种植业;应因地制宜开展多种经营,农林牧渔全面发展。

鼓励外出务工农民把学到的技术及经验应用到家乡,回乡创业,发展农村经济。

该县属国家级贫困县,且大部分农民需依靠土地,不适宜中心集镇的房地产开发。

故②③正确,选B项。

模拟题组(2018吉林延边模拟)夕张市大致位于北海道的中部地区,面积763.2平方千米,四面环山,距都会札幌市60千米以上。

夕张市从明治时期就开始开采优质煤矿,是日本煤矿、煤矿机械以及相关产业的重要基地。

煤炭是该市唯一的支柱产业,因此也以“煤都”闻名日本。

自20世纪60年代能源变革起,夕张市经济开始衰退,煤矿企业相继破产。

为此,夕张市试图通过开发观光旅游、打造密瓜农产品品牌等措施进行产业转型。

但一直没有收到明显成效。

夕张市的人口数量已由最鼎盛时期的116 908人(1960年4月30日)锐减至8 316人(2018年2月28日),而该市年龄65岁及以上的老人数量已超过总人口的50%。

下图示意夕张市位置。

据此完成6~7题。

6.夕张市经济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走向衰退的根本原因是()A.煤炭地位下降和开采成本增加B.矿灾事故频发和产业结构单一C.新能源兴起,传统煤炭市场萎缩D.纬度高,受低温、寒潮等自然灾害影响大7.夕张市产业转型尝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地形闭塞,交通不便B.人口数量急剧减少C.人口老龄化十分严重D.产业调整方向失误7.D6题,据材料可知,夕张市从明治时期就开始开采优质煤矿,是日本煤矿、煤矿机械以及相关产业的重要基地,从20世纪中后期开始,随着资源量的减少,开采成本逐渐提高。

再加上石油等新的能源被逐渐使用,煤炭地位开始下降,故夕张市开始走向衰退,A正确。

随着社会的发展,采煤技术的进步,矿灾事故越来越少,B错误。

随着石油、天然气广泛利用,煤炭市场萎缩。

石油、天然气不属于新能源,C错误。

该地纬度高,受低温、寒潮影响大,但并不是自60年代以来才发生,D错误。

第7题,夕张市从明治时期就开始开采优质煤矿,煤炭外运,交通便利,A错误。

是因为夕张产业转型失败导致人口急剧减少,而不是人口减少导致转型失败,B错误。

人口老龄化现象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无直接关系,C 错误。

该市为海洋性的季风气候,降水多,不适合种植蜜瓜,实施打造蜜瓜农产品品牌等措施是方向性错误,D正确。

摩洛哥有“磷酸王国”之称,其磷酸盐矿和磷肥大量出口。

据此完成8~9题。

8.摩洛哥的经济重心分布在()A.磷矿资源丰富的中部B.土地资源多的东南部C.自然条件好的西北部D.光热条件好的西南部9.甲城市为传统的磷酸盐加工地,近期该国计划在乙地新建加工厂。

与甲城市相比,乙地发展磷酸盐加工的限制性条件是()①交通不便②水资源少③地租水平低④生态脆弱A.①②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9.B8题,图示摩洛哥的主要交通线分布在西部的大西洋和北部的地中海沿岸,这里应是其经济发达的地区。

沿海平原地区地形平坦,气候温和湿润,对外交通便利。

第9题,摩洛哥地处非洲西北部,大部分地方气候干旱。

甲城市在沿海地区,气候相对湿润,对外交通便利;乙城市在内陆地区,水资源不足,靠近原料产地,但生态环境脆弱。

与甲城市相比,乙城市发展加工业的不利条件是水资源少、生态脆弱。

(2018黑龙江牡丹江联考)下图为德国煤炭巨头鲁尔集团将某煤矿地下采空区改造成抽水蓄能设施的示意图。

该煤矿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被用作储能设施的废弃煤矿。

完成10~11题。

10.图示抽水蓄能站建设的主要目的是()A.提高矿产开采效率B.恢复地表生态环境C.提高能源利用效率D.促进矿产开发利用11.我国西北矿区如果借鉴该模式,则需要调整的是()A.封闭露天水库B.降低发电功率C.废除太阳能和风力发电D.缩小水库和蓄水池容量11.A10题,抽水蓄能站就是利用多余的能源,抽水抬高落差,在需要时再发电。

其建设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C正确。

据图可知,该地区为地下采空区,没有矿产可开采可利用,A、D错误。

抽水蓄能站在地下,不会恢复地表生态环境,B错误。

第11题,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如果借鉴该模式,应封闭露天水库,减少水库水分的蒸发,A正确。

降低发电功率,与建设抽水蓄能电站的宗旨不符,B错误。

我国西北地区太阳能和风能资源丰富,不需废除太阳能和风力发电、降低发电率和缩小水库和蓄水池容量,C、D错误。

国家能源局发布的《2016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到2020年争取使非化石能源的比重达到15%左右,为此我国将大力开发清洁能源。

河西走廊近年来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开发力度日益加大。

据此完成12~13题。

12.玉门地区被称为“世界风口”。

从该地卫星图信息可推知,玉门地区成为“世界风口”的重要原因是()A.位于冬季风源地,风力强劲B.处于干旱地区,多大风天气C.地形狭长,形成峡谷效应D.沙漠广布,风力受阻力小13.玉门是我国最老的石油产区,已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新能源产业已经成为玉门市转型的支柱产业。

当前新能源开发利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A.利用技术不成熟B.产业转型起步晚C.生态环境限制大D.远离市场输电难13.D12题,从该地卫星图信息可推知,玉门地区成为“世界风口”的重要原因是地形狭长,形成峡谷效应,所以C项正确。

第13题,玉门市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当前新能源开发利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远离市场,输电难,所以D项正确。

棕地是指废弃或半废弃的前工业和商业用地与设施。

德国东北部的卢萨蒂亚地区,19—20世纪采矿业发展迅速,20世纪90年代矿区纷纷关闭,形成一系列棕地。

2000年起,德国对该地区进行棕地整治——回填矿坑,恢复森林,建设人工湖,开发新型居住区,发展工业旅游。

据此完成14~16题。

14.卢萨蒂亚棕地的形成原因主要是()A.人口锐减B.资源耗竭C.产业升级D.生态恶化15.德国整治卢萨蒂亚棕地的首要任务是()A.改善生态环境B.优化交通布局C.发展旅游产业D.促进商业发展16.下列城市中,最适合推广卢萨蒂亚棕地整治模式的是()A.甘肃玉门B.福建厦门C.辽宁鞍山D.湖北武汉15.A16.C14题,结合材料“棕地是指废弃或半废弃的前工业和商业用地与设施。

卢萨蒂亚地区19—20世纪采矿业发展迅速,20世纪90年代矿区纷纷关闭,形成一系列棕地”,因此该地是由于矿产资源枯竭最终导致该地区工业设施废弃或半废弃,C正确。

第15题,结合材料“2000年起,德国对该地区进行棕地整治——回填矿坑,恢复森林,建设人工湖”,德国整治卢萨蒂亚棕地的首要任务是恢复生态环境,A 正确。

优化交通布局,生态环境得不到改善,其他产业仍不愿入驻,B、D错误。

同样,生态环境不改善,旅游业也难以得到发展,C错误。

第16题,甘肃玉门多石油资源,辽宁鞍山多铁矿资源,结合材料德国对该地区进行整治的措施有回填矿坑等,石油开采不会形成矿坑,A错误、C正确。

厦门和武汉不是在矿业开采基础上形成的城市,没有矿区关闭形成的棕地,B、D错误。

(2018广东惠州调研)联合湖位于美国西雅图市,19世纪中叶以前湖岸森林绵延,景色优美。

1872年,运河修成,联合湖与海湾相通。

此后,湖岸成为了工业发展重地。

20世纪初,在湖北岸岬角建立了西雅图煤气厂。

1956年,因天然气的全面推广,该煤气厂停产。

后当地政府收购该厂区,改造与保留了部分工业遗迹并不断修复周边生态,建成了一个环境优美的都市景观公园,成为成功利用工业遗迹的范例。

下图为联合湖位置示意图及煤气厂公园景观鸟瞰图。

据此完成17~19题。

17.19世纪70年代,联合湖湖岸成为工业发展重地的原因是()A.自然环境优美B.水运条件改善C.能源资源丰富D.土地价格低廉18.推测西雅图煤气厂公园生态修复中最难以治理的是()A.大气与矿渣污染B.生物种类单一C.土壤与地下水体污染D.地表植被农药残留19.西雅图煤气厂的废弃工业用地重塑,其体现的意义是()A.追求人与环境和谐共处B.追求土地价值最大利用C.追求历史遗迹最佳保护D.追求生态环境自我修复18.C19.A17题,读材料可知,联合湖在与海湾相通之后,湖岸就成为工业发展重地,说明该地工业发展的重要原因为水运条件的改善,故选B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