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丹韵词音——诗意春风【视频】

合集下载

心中有风景,人生有诗意 [于丹:在现代玩味古典诗意]

心中有风景,人生有诗意 [于丹:在现代玩味古典诗意]

今天再读古诗词到底有没有用?于丹说,也许它不能让你读完一阕而忘忧,但它会让你知道,即便忧愁也可堪玩味。

品味过《论语》后,于丹在2012年春节期间在央视讲授诗词,《丹韵词音》引发了古诗词鉴赏热潮,而讲稿经过十几次修订,最终结集成为《重温最美古诗词》。

相较《论语心得》,这一次的于丹显得更加感性,“诗歌其实是我的一种生活方式,我小的时候很寂寞,父母下放,我这个独生女跟着姥姥生活,姥姥是旗人,辽阳女子师范毕业,她的出身和知识系统使得她热爱诗词几乎是一种本能。

所以在别的孩子都在背‘你拍一我拍一,林彪是个坏东西,你拍二我拍二,全民批判孔老二’这样的‘儿歌’的时候,我跟着姥姥坐在床头背《滕王阁序》。

为什么我一说诗歌就有喷薄欲出的感觉,因为那不是我为了讲座而备下的课,而是一种温暖的童年记忆,念起一首诗我会想起姥姥带我读的时候是朝阳还是晚照,是坐在窗前还是石榴树下”所以于丹讲诗词,不是按照历史断代,也不是按照诗人分门别类,而是按照诗词中的意象。

比如春天,细化至春草、春水、春柳;秋天,落在秋天的蝉鸣、秋天的落叶、萧瑟的秋意“意象活在我们的生活里,从李白的诗到今天方文山的歌词,许多人在做意象的诠释。

我觉得中国人找到一个意象就找到一个载体。

重温古诗词,不仅仅是为了温习前人的句子,更重要的是给自己一种诗意表达的方式,以古人的诗词之美唤醒我们今天的感动。

”“在某种程度上,科学带给我们文明的同时也助长了人类的狂妄,甚至会破坏我们对于童话的信任。

现在我们都知道月亮表面到处都是坑坑洼洼,可难道,就要忽略“天上宫阙”,忽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了吗?什么是理想的生活?一方面我们笃信科学,秉持理性让社会发展,另一方面不放弃对诗意的信任,让中国古典最美的诗意和今天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达到一种平衡。

”而这种平衡到底应该向何处求?不管是在学校的课堂上还是在社会上的讲座中,于丹遇到的最多的问题是,“重温古典诗词,对当下现实到底有何意义”?人们为各种需求焦虑、发愁,难道读一首词就能化解这些愁吗?“不是不愁,而是让人知道愁也可以有诸多表达。

于丹:丹韵词音第四讲千古明月

于丹:丹韵词音第四讲千古明月

于丹:丹韵词音第四讲千古明月于丹:丹韵词音第四讲千古明月如果让我们只想一个最典型的中国诗坛上的意象,我们一定会想起头顶上的那一轮明月。

想想看,我们背的古圣先贤那些诗,从李太白问“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只”顿下这个酒杯,到苏东坡接起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个中间有过多少追问?我们都知道“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在这样的追问中,我们的心在明月的照耀下,不停地在探寻着。

有迷茫、有欢喜、有忧伤,一切都被明月照亮。

李白在月下说:“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所以他的结论是,“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只有在这一轮中国诗坛的明月前,人心中所有的珍惜都能够被明亮地照射出来.我们每天都迎着旭日东升去上班去工作,你看见的这一轮太阳永远是热烈的、是圆满的,它永远给你光、给你一些能量。

可月亮呢?月亮永远给你一些周期性变化,它永远是望朔之间阴晴圆缺变化无定,它给我们的是一种时光悲欢离合里人的平常心。

人向太阳学习了进取,所以在这个世界上可以有发奋、有超越;人向明月学会了平常,这样一种平淡的心情,可以去看轻很多是非坎坷,达到自己生命一种真正的逍遥.明月的这种和谐、宁静、婉约、朦胧、淡泊,所有的这些特质不仅仅是审美的,更重要的,他是你一个心灵的映像。

这就是中国人为什么爱写明月诗。

有一位诗僧说得好“月华澄有象,诗思在无形”。

其实,人的诗往往写出来的时候,需要找到一个寄托,正因为月华有象,所以他就在这个上面寄托了他所有的向往。

人在小的时候看见明月都是会惊呼的,因为他不确定他看见的是什么。

李白说,“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这多像小孩子说的话——天上是个白玉的大盘子吗?哎呀,是不是王母娘娘照的镜子突然挂在天上了?所有的这些想象人长大以后还会给我们惊喜。

苏轼说他留宿在九仙山的时候,深夜里被老僧唤醒:“夜半老僧呼客起,云峰缺处涌冰轮。

于丹:丹韵词音_讲稿——之(三)暖照夕阳

于丹:丹韵词音_讲稿——之(三)暖照夕阳

(三)暖照夕阳朋友们大家好。

一天之中最意味深长的时候莫过于夕阳西下,这个时刻从光影上来讲,它是温暖的,它是朦胧的。

而这个时候人的情绪呢?很多人已经忙了一天。

纷忙的工作,还有一天中未了的遗憾,这个时候是一种思归的时刻。

龚自珍说“吟到夕阳山外山,古今谁免余情绕”,夕阳山外山,到底牵绊着我们多少歌唱呢?中国有着农耕文明的传统,农耕文明遵循的秩序就是日出而作日暮而息。

跟着太阳出门去劳作,跟着太阳回家去休息,太阳回家的时候人也应该回来了。

所以当归不归的时候,这一天的流光和心愿都无法安顿。

为什么暝色起愁呢?就是因为人生易逝。

一天的日子也有它的边界,走到夕阳西下的时候,是一天流光走到边界之上,马上要坠入茫茫黑夜,但是这一瞬间我们还抓得住,这一刻人心百转千回。

其实归来,这是一种永恒的心愿。

我们一次一次地出发就是为了一次一次地归来。

而归来,原来在中国诗歌中的表述,曾经多么朴素。

在《诗经·王风·君子于役》里面,看着茫茫暮景,一个思妇想念她远在徭役中的爱人。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她说我的那个良人啊,他出去服役了。

“不知其期”,走的时候也没有告诉我归期。

“曷至哉”,这个时候你在哪儿呢?接着她说眼前风景,“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鸡全都上了架了,太阳西斜了,你看羊牛全都下来回家了,我家的那个人他到底在哪儿呢?你叫我怎么能不想他呢?这就是一段平白如话,聊天的口语,但是这是日暮晚归最早的歌唱。

千古绝唱,就是那一句著名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不要小看这十个字,“夕阳无限好”讲的是空间,笼罩的这一切景象是温馨的、欢愉的;“只是近黄昏”讲的是时间,时光紧迫,渐渐地临近了黑暗,留下来的是悲伤的、是苍凉的。

所以空间迷茫的温馨和时间冲破的苍凉,组合成了这些荒烟落日、几缕斜阳,组成了中国千古以来日暮情思不舍的歌唱。

人面对着夕阳,有多少文人都留下来他自己的一种祈求——让日子过得再慢一点。

个人整理丹韵词音(八)诗酒流连中古诗词名句

个人整理丹韵词音(八)诗酒流连中古诗词名句

于丹:丹韵词音(八)诗酒流连中古诗词名句
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曹操《短歌行(选篇)》
2.东坡老人翰林公——黄庭坚【宋】《题子瞻画竹石》
3.咸阳游侠多少年——王维《少年行(其一)》
4.醉卧沙场君莫笑——王翰《凉州词》
5.男儿方寸心——李白《赠崔侍郎(郎一作御)》
6.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李白《将进酒》
7.白发三千丈——李白《秋浦歌》
8.停杯投箸不能食——李白《行路难》
9.长绳难系日——李白《拟古十二首(其三)》
10.玉碗盛来琥珀光——李白《客中行》
11.平铺湘水流——李白《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其三)》
12.且就洞庭赊月色——李白《游洞庭》
13.我醉欲眠卿且去——李白《山中与幽人对酌》
14.天若不爱酒——李白《月下独酌(其二)》
15.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破阵子》
16.人生飘忽百年内——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17.人生七十古来稀——杜甫《曲江(其二)》
18.痛饮狂歌空度日——杜甫《赠李白》
19.醉眠秋共被——杜甫《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20.衣带渐宽终不悔——柳永《蝶恋花》
21.老夫聊发少年狂——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22.小舟从此逝——苏轼《临江仙》
23.醉里且贪欢笑——辛弃疾【宋】《西江月遣兴》
24.休对故人思故国——苏轼《望江南》。

百家讲坛《人物篇之于丹》

百家讲坛《人物篇之于丹》

七 尺 清 锋 仰 天 笑
试 问 天 下 谁 英 雄
于丹名言:
每个人都是一个国王,在自己的世界里纵横跋扈,你不要听我的,但你也不要让 我听你的。 一个人总要走陌生的路,看陌生的风景,听陌生的歌,然后在某个不经意的 瞬间,你会发现,原本费尽心机想要忘记的事情真的就这么忘记了。 遗忘 是我们不可更改的宿命 所有的一切都像是没有对齐的图纸从前的一切 回不到过去 就这样慢慢延伸 一点一点的错开来 也许 错开了的东西 我们真的 应该遗忘了
交友之道心语 1、过分的苛责 不如宽容的力量 更恒久 2、结交那些快乐的 能够享受生命 安贫乐道的朋友 3、与其 与他人斗 不如 跟自己的能力斗 人生三大坎: 少年 戒之在色 中年 戒之在斗 老年 戒之在得
于丹认为,这种人生的坐标是有代表性的,但也不是绝对 的。其实人生有生理年龄,有心理年龄,有社会年龄,真正 有效率的生命是让我们也许在二三十岁,就能够提前感悟到 四五十岁的境界。我们不一定要等到七十岁,才能达到一个 生命个体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我们怎么做,才能早日达到人 生的最高境界呢?我们真正能理解这其中的含义吗? 正是因为追求心灵的人少,才会有那么多的烦恼,想一想,烦恼 其实都是追求物欲的产物.于丹告诉我们,人在30岁以后,要学 会用减法生活,减去我们不需要的,轻装前进!
〔三〕处世之道
1、人生有限 把有限的感情 留在最应该 使用的地方 2、最恰当的距离是 彼此互不伤害 又能保持温暖 3、距离和独立是 对人格的尊重 最亲近的人之间 也 应该保持 4、多思 多想 多看 少指责 少抱怨 少后悔 黑 白 纵 横 三 千 里 经 天 纬 地 一 点 通
〔四〕交友 之 道
益者三友:正直的朋友,宽容的朋友,多识的朋友 损者三友:友便僻(过分暴躁的朋友) 友善柔(优柔寡断的 朋友) 友便佞(心怀鬼胎的朋友) 交友三个心理原则: 不要抢话说 不要有话不说 不要闭眼瞎 说

于丹讲座

于丹讲座

中 国 诗歌 与 月
在中国诗歌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意象是哪一种? 擅长精确分析的外国学者,替我们的诗歌作 过一些初步的数理统计,据对《唐诗三百首》中 各种自然物象的统计,发现月出现96次,远超过天 (76次)、日(72次)、草(42次)、木(51次)等出现 的次数。(瓦特逊《中国抒情诗歌》)。“月亮” 这一独特意象,在传统诗歌里,总是放射着思念 的光芒,以“月”寄“思”的作品层出不穷。 诗人中写月最多的当属李白,他经常把斗争的 理想与友人的别情、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在现实 中因政治理想不能实现而产生的苦闷心情等寄托 给明月,所以,后人有李白酒醉入水捉月而死的 传说。
丹韵词音 ——于丹
第二集 千古明月
主要内容:节目中于丹老师通 过对古代圣贤们的明月诗词的赏析 来为大家详细讲解月亮的周期性变 化规律以及诗词歌赋中诗人所赋予 月亮的种种寄托和其现实涵义。
第三集
暖照夕阳
主要内容:本期主题为暖照夕 阳,一天之中最意味深长的时候莫 过于夕阳西下,这个时候是一种思 归的时刻,在本集中于丹老师为大 家观众讲解并欣赏中国的诗歌中对 于夕阳西下的时刻的描述。

读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有感6篇

读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有感6篇

读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有感6篇【篇一】俗话说的好,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象征着万物复苏,象征着无私奉献,正如书品读的那些诗句,春天带给人的感受的确是多变的。

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环境,每个人对于春天的感受都是多样的。

那么在品读了如此多古人诗句后,我对于春天的感受也悄然发生了一些变化。

过去的我说起春天,想法是单一的,不变的——无非就是滋养。

滋养的意思就是犹如诗句“春雨润如酥”,春天似乎就是万物复苏的时节,带来的似乎也只有单一的幸福感。

幸福感又是一个很抽象的词语,简单来说,就是春天代表这一切好的事物:例如万物复苏是好,离人相聚是好,宦途高升是好……但是当我读过了这本书以后,我突然深刻地发现了春天的多变性。

春天原来也充满了忧愁。

曾经年轻的我们以为人生一定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曾经的我们,少字当头,无怨无悔,总觉得做什么都是对青春的不负,做什么都是像春天润物无声一般只好不坏。

可后来呢,我们渐渐被现实擦亮了双眼,我们看到了时间的无奈,我们领略了现实的残忍,最后我们才发现了人生是复杂的,也不是我们可以轻松掌握的,正如春天的多变,人生也是多变的。

我们能做的只是掌握当下,活好当下,努力让自己不负人生不负自己。

春天在每个人的生命之都会担任一个导师的角色,她或许不会直接教你要怎么做,但她总会通过这样那样的方式,让你在每一个春天的结尾,总能够得到一些,收获一些,感悟一些。

于是,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也终于相信了,每一个国人心都蛰伏这一种共同点,那是对我们传统文化的认可,是对我们身上共同流淌着的炎黄子孙血液的共鸣,就像从古至今那么多的春天的诗词,我们总可以很轻松地找到符合你当下心境的那一首,然后,跨越时间长河,隔岸相望,颔首微笑。

那么我,授业解惑,作为从古至今许许多多平凡伟大的教育工作者的一员,我想我们都是这条传统文化长河上的一名无名的摆渡者,我们帮助学生渡岸,徜徉在知识瀚洋,我们都光荣无比,好比春天,润物细无声。

但愿每一个教学工作者,都能在自己授业解惑的过程,找到自己人生的春天,找到教学意义的春天,让自己的人生春暖花开,鸟语花香。

对于职业热爱的诗句(4篇)

对于职业热爱的诗句(4篇)

对于职业热爱的诗句(4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对于职业热爱的诗句的资料4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篇一1.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3.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4. 忍泪失声问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5.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6.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7.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8.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9.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10. 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11.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2. 朝晖开众山,遥见居庸关。

13. 如何亡国恨,尽在大江东。

14.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15. 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16. 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17.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18. 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月笑平生。

19. 试看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20. 只有所南心不改,泪泉和墨写《离骚》。

21. 向北望星提剑立,一生长为国家忧。

22. 易水潺湲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

23.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24. 饥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关于春天的成语梅花的诗句描写夏天的句子篇二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卓鑫芸文章评论陈佳雯2010-9-20 18:38:58梅岭三章陈毅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

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

旋围解。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范文(精选)

《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范文(精选)

《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范文(精选)北魏诗人贾思勰在他的《齐民要术·栽树》中写到:“时时灌溉,常令润泽。

”作为中华儿女,应拥有一颗中华之心,这便需要让五千年的经典文化不断润泽自己的心灵,在文化的浇灌下成长。

翻开这本300页的书,第一感觉,就是它很细腻,没有太多刻板的说文解字,仅仅是清风明月,几度春秋。

深夜,窗外繁星点点,在灯下耐心地阅读,于字里行间,寻找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底蕴,给内心深处的那份诗意一抹安宁的气息。

哪个中国人不是听着“床前明月光”,学着“明月何时照我还”长大的呢,“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千古的文学,全都沉淀在这一轮明月之中了。

多少远行的游子,是否都会在中秋之夜遥望远方,吟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属于中华儿女的,有温度也有感情的千年文化。

说到明月,自然就会提到李白,从“小时不识月”到“对影成三人”,李白对明月的感情甚至可以说是友情,自小相识。

身为浪漫主义诗人的他就常常饮酒、赏月、写诗,明月,也是李白的情怀吧。

若明月是夜里浅浅的思念,夕阳就是傍晚深深的眷恋。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一句沧桑的感叹,两行千古的诗句,《小王子》里说,“当一个人悲伤的时候,他会爱上看日落。

”其实这可能就是中外文化的不同之处,因为我们的诗意不仅仅是悲哀,还有许许多度的情感深藏其中,或许有“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可也有“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悠悠的眷恋与情思跃然纸上,夕阳也意味着安宁,那就是苏轼那种“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境界了。

或许又一天黄昏,金色的光辉在我的桌前停留了一瞬,我愿停下手中的事情,凝视这一抹灿然的亮色,让回忆在晚风中纷飞,也找到属于自己的诗意。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细细体会春去秋来,用诗人的目光看山清水秀,何尝不是一种修行。

在不自信的时候想到“天生我材必有用”,在寂寞的时候想到“独坐幽篁里”,在郁郁寡欢的时候想到“月若无恨月长圆”,也就是让自己悄悄沉醉、融入中华的千年文化了呢。

丹韵词音第一集 诗意春风

丹韵词音第一集 诗意春风

无题【唐】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女冠子【宋】蒋捷一片春愁待酒浇。

江上舟摇。

楼上帘招。

秋娘度与泰娘娇。

风又飘飘。

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

银字笙调。

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

红了樱桃。

绿了芭蕉。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虞美人【宋】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魏王堤【唐】白居易花寒懒发鸟慵啼,信马闲行到日西。

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魏王堤。

忆江南(其一)【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绝句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寒食【唐】李山甫柳带东风一向斜,春阴澹澹蔽人家。

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

万井楼台疑绣画,九原珠翠似烟霞。

年年今日谁相问,独卧长安泣岁华。

风烟放荡花披猖,秋千女儿飞短墙。

绣袍驰马拾遗翠,锦袖斗鸡喧广场。

天地气和融霁色,池台日暖烧春光。

自怜尘土无他事,空脱荷衣泥醉乡。

临安春雨初霁【宋】陆游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如梦令【宋】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清平乐【唐】欧阳炯春来阶砌。

春雨如丝细。

春地满飘红杏蒂。

春燕舞随风势。

春幡细镂春缯。

春闺一点春灯。

自是春心缭乱,非干春梦无凭。

于丹 遍尝百味觅清欢

于丹 遍尝百味觅清欢

于丹:遍尝百味觅清欢2015-01-30 00:07:00 来源: 今晚经济周报(天津)名家简介于丹,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工程研究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

于丹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文化视点》等栏目,通过《论语心得》、《庄子心得》、《论语感悟》等系列讲座普及、传播传统文化,在海内外文化界、教育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著有《于丹心得》、《于丹心得》、《于丹·游园惊梦—昆曲艺术审美之旅》、《于丹感悟》、《于丹趣品人生》、《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等。

其中《于丹心得》一书获得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版权金奖,国内累计销量已达600余万册并多次再版,被译为30余种文字在各国发行,国外销量已达40万册。

名家访谈2015年伊始,著名文化学者、畅销书作家于丹推出了自己的新作《人间有味是清欢》,这是于丹暌违3年后,对于人生、对于文化、对于社会、对于生活的再度思考。

在新作中,她这样写道:“人间有味是清欢,所有含蓄婉转、深沉内敛的事物,都只是为了更好地沉淀,洗尽铅华。

如果有一天,当你踏遍岁月千山万水,尝遍世情风霜百味,依旧可以回到最初的明朗、清白,则为真正的朴素、真正的清欢。

”咖啡与茶的抉择于丹新书的名字《人间有味是清欢》来自苏东坡的《浣溪沙》。

“这句话是苏东坡被贬黄州之后,第4年迁到汝州时写的,(我觉得)人生往往就是这样的。

”谈到味道,于丹举了一个现代女性最熟悉的例子:咖啡与茶。

有人爱咖啡,有人爱茶,但是总体来看,爱喝咖啡的女性较为年轻,而成熟的事业女性往往喜欢淡淡的清茶。

这是为什么呢?于丹回忆起自己还是一名“中文系的女生”的时候,为了熬夜写东西,只好大杯地喝咖啡。

“看着大人们喝绿茶,觉得那么淡的东西有什么味道?那时候,茶入口完全像白水一样。

而且我运动完以后特别喜欢喝可乐、喝气泡感极强的碳酸饮料,觉得那才叫做味道。

”于丹认为,人的味觉也会随着年龄发生变化。

《丹韵词音》:于丹品读诗词全集

《丹韵词音》:于丹品读诗词全集

《丹韵词音》:于丹品读诗词全集《丹韵词音》是著名文化学者于丹推出的诗词讲座,每集的内容含量极高,平均每集都会品23首唐诗宋词元曲。

第一集诗意春风本节目主要内容: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都是很有名的诗句,本期节目于丹为观众讲解和欣赏中国的诗歌。

第二集暮暖清秋本节目主要内容《暮暖清秋》:于丹老师为大家观众讲解和欣赏中国的诗歌中对于秋的描述。

第三集暖照夕阳本节目主要内容:本期主题为暖照夕阳,一天之中最意味深长的时候莫过于夕阳西下,这个时候是一种思归的时刻,于丹老师为大家观众讲解和欣赏中国的诗歌中对于夕阳西下的时刻的描述。

第四集千古明月本节目主题为千古明月。

从李太白问“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到苏东坡“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中间有过多少关于明月的追问和思考。

节目中于丹老师通过对古代圣贤们的明月诗词的赏析来为大家详细讲解月亮的周期性变化规律以及诗词歌赋中诗人所赋予月亮的种种寄托和其现实涵义。

第五集风雅田园本节目主要内容:田园是一个说出来就让人觉得很安静的词,田园诗也是中国诗歌流派里面一个很大的派别,说起中国人跟田园诗派的关系,今天的中国田园文化,有很多都是来自古诗词文化的渲染,从东晋的陶渊明开始,田园的文化被逐渐的完善。

节目中于丹老师通过对古代圣贤们的田园诗词的赏析来为大家详细讲解古田园与今天的田园的关系,田园中属于人生哲理的折射与联系。

第六集登临况味本节目主要内容:“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这是李白眼里的山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这是王维的山水;“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这是杜甫看见的山水;“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这是韩愈看见的山水。

每个人看山见水都留下自己的印象,看山看水里面有一个秘密,那就是视点不同。

以上这些诗虽然个人观感不同,可是有一点是相似的,他们都是登高远眺的时候才有了这样的印象。

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

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

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引言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于丹作为一位知名的文化学者,对古诗词有着深刻的研究和理解。

在她的著作中,常常提及一些最美的古诗词,让人对古代文化产生更深的感悟。

本文将通过重温于丹对最美古诗词的分享,进一步领略古代诗词之美。

正文1.《离骚》- 屈原古代文人多以愁绪写成佳作,这些悲伤的情怀往往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而《离骚》正是古代最具代表性的一首。

这首诗由春秋时期楚国爱国诗人屈原创作,诗中表达了他深沉的爱国情怀和寄托于个人命运的失望。

盖天晓而下彩霞兮,望云暮而雨潇潇。

苍穹之下仰则兴叹兮,览古今之成败。

吾勇夫以青春徂老兮,奋身而贼忠诚。

昨我缘嗟(yé)尔为崇拜兮,今我缘嗟尔为伤痛。

云河萦绕,遥于天门。

对于人生的追求与现实的失望,屈原的这首《离骚》不仅表达了个人的情感,更是一个时代的传世之作。

2.《登鹳雀楼》- 王之涣王之涣是唐代的一位杰出诗人,他的这首《登鹳雀楼》以巧妙的比喻手法,表达了对壮丽景色的赞美,以及对时光流转和人生短暂的思考。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一首诗以描绘大自然的美景开篇,将读者引入一个宏大的视觉空间。

而最后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在描绘美景的同时,蕴含着人生追求不止步的深刻思考。

3.《静夜思》- 李白李白是中国文坛上最为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作品充满了豪情壮志和浪漫主义的色彩。

而《静夜思》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它简短而精炼地表达了作者在寂静夜晚时的思绪。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以极简的语言描述了一幅美丽的夜景,同时蕴含着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李白通过这几句诗,将读者带入到一个思绪万千的境地。

4.《登鹳雀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是王之涣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它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象。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通过以壮观的自然景色为背景,引发读者对人生追求的思考。

丹韵词音《剑啸长虹》于丹

丹韵词音《剑啸长虹》于丹

丹韵词音《剑啸长虹》于丹丹韵词音·剑啸长虹于丹千古以来,文人的心里都有梦,很多人知道文人济世做官的梦,其实还有一个大梦几乎所有文人都做过,而且一直都不肯放弃,那就是千古文人侠客梦。

中国有很多词,比如琴心剑胆、比如书剑飘零,总是离不了这一个“剑”字。

在大家的观念里,剑啸长虹,宝剑宝剑,它本身是带着色彩的,它象征着正义、它象征着扬善惩恶。

这一柄剑上凝聚着多少文人的梦想,很多文人,他们的身上,剑是一直不曾离开的一个配饰,剑在身边,握住剑柄,心就觉得有所寄托,也许剑在生命里是一个最浪漫的配饰,它不同于笔,不同于扇子,不同于文人在吟风赏月时候拿着的那些东西,它让你觉得心里有底。

我们都知道诗人李白,但其实换一个角度再来看,我们也能看见一个剑客李白。

《新唐书》里记载李白这个人,说他“喜纵横,好任侠”,这样一个爱好纵横术、爱好击剑,性情侠义、率真的人,“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我看到这个记载的时候就在想,都说书剑飘零,李白离开他的故乡时候,甚至连书都没有提,直接说的就是带着剑就走远了。

有这柄剑在,他就可以有一种不屈己、不甘人那样一种磊磊风骨。

他理想的状态是什么呢?他自己写诗说,“平明佛剑朝天去,薄暮垂鞭醉酒归”。

剑和酒是他生命里面很重要的两种东西,我们光知道他酒入豪肠,可以吐出半个盛唐,写了很多好诗。

但是我们不了解,如果没有这点剑气的话,他的生命也不会活得这么潇洒,而且他有何等的豪迈?他有一个想象,就是有一种诗意纵横的倚天长剑,他说:“白日当天心,照之可以事明主。

壮士愤,雄风生,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

”鲸鱼这个意向,在古人想象中常常代指一些恶人,“跨海斩长鲸”,其实就是想要这样一把倚天长剑,壮士雄风,去平定世间的那些不平事。

他想的是去做一个有梦想的政治家,他想的是做一个有豪情的侠士剑客,写诗这件事,不过是他剑气纵横的一种铺展而已。

他到这个世界上来是怀有使命的,这种使命不是留下他的辞章,而是以诗为证,天地之心,英雄气概,需要做点事情。

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一年之计在于春

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一年之计在于春

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年之计在于春韩愈接着说“草⾊遥看近却⽆”。

这个感受我们每个⼈都有过,只是不知道我们是不是还记得。

远远看,连成⽚的草地似乎已经满是蒙蒙绿⾊,但是近了去看,却⼜好像没有了!在远⽅的淡淡的⼀抹,在眼前却消失了。

这⼀视觉偏差,对于寻春探春的诗⼈,是⼀个“谜”。

“最是⼀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现在真是春天最好的时光了,那种早春⼏近透明的绿,是浅浅,淡淡的,朦朦胧胧的,只可远观不可亵玩,这⼀点娇嫩撩⼈初初萌动的春⾊,还真胜过了满城柳丝的浓春景⾊呢!形容⽔⾯袅袅变化,有⼀个词叫“烟波”;柳丝荡漾,依然如烟。

⼈的⼼思如烟,世事岁⽉的变迁如烟。

⼀个“烟”字⾥⾯,袅袅涌荡的那种⽓息,那种光影斑驳,打动着我们的⼼。

这才是春天真正的意味啊。

再晚⼀些⽇⼦,春光再盛⼀些的时候,绿意分明,柳条飘荡。

我们⼩时候都背过贺知章的《咏柳》:“碧⽟妆成⼀树⾼,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春风似剪⼑。

”在我很⼩很⼩的时候,爸爸就教我背,带着我去看什么叫“细叶谁裁出”。

等到我的孩⼦上幼⼉园,⼜在我⾝边奶声奶⽓地念这⾸诗。

每个⼈的年华都曾经从早春经过,都曾经天真地⽤⼩⼿拈着柳叶,⽤⼩脑⽠去浪漫地想象什么叫“⼆⽉春风似剪⼑” 是春风⼀缕⼀缕地,像我们做⼿⼯剪彩纸那样,把柳枝裁成了婀娜的模样吗?如今,感到疲惫的时候,我还是喜欢对着⼀盏春茶,在氤氲的⾹雾⾥淡淡看见这些⼩时候念熟的景象,在默诵中,⼼渐渐柔软松弛,被春⾬滋润,被烟柳感动,就轻盈起来,如同被春风托举。

还可以闭上眼睛问问内⼼,在如今忙得分不出⼀年四季的⽣活中,我们还有多少春光可以流连?⽇出江花红胜⽕,春来江⽔绿如蓝恍然望见⽩居易信马由缰,迤逦⾏来,西⼦湖畔的春天依旧真切:孤⼭寺北贾亭西,⽔⾯初平云脚低。

⼏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不⾜,绿杨阴⾥⽩沙堤。

“孤⼭寺北贾亭西”,这个地⽅是哪⼉呢?“⽔⾯初平云脚低”,显然这是西湖了。

于丹游园惊梦

于丹游园惊梦

于丹游园惊梦马东:各位观众大家好,欢迎收看《文化访谈录》,连续七天的特别节目《于丹?游园惊梦》,到今天我们已经是第五天了,就像昨天说的我们今天要讲一讲昆曲的诙谐之美,那么对于我这样一个外行来说,人家都说外行看热闹,内行才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对于我来说诙谐其实就是热闹,那么诙谐之美里面也有门道吗, 于丹:其实要是真是能看了昆曲中的热闹啊,也算是很好了,因为看戏每个人看深看浅,这就像是我们看世界上的事一样,都有它自己的缘份,能够看一场热闹,解释一下自己生活里面的好多烦事啊,忘掉了很多心思啊,我觉得也不失为一个目的,何况昆曲里面的诙谐,应该说是占很大比例,很大成份的。

诙谐其实是昆曲里面很多它借戏传递给我们的一种态度。

[画外音]与其它后世的戏曲艺术一样,昆曲中的丑角儿和喜剧情节诙谐、幽默、妙趣横生、引人入胜,许多丑角儿的戏份往往是昆曲全本中最有情趣和最富有艺术弹性的段落,而与其它曲种不同,昆曲的丑角儿在诙谐、幽默中还有俊雅和细腻,在欢笑和捧腹间,你能从昆曲的故事中感受到生活的辛酸,人心的坚强,态度的达观,当然还有文字的美感,【于丹•游园惊梦】诙谐之美。

于丹:比如说大家一旦看见小丑戏,就会觉得这里面小丑人物身上的那种幽默呀,他传递出来的那种小人物在生活里面遇到小细节时候的那种聪明啊,这样东西应该说比比皆是。

有一出很诙谐的戏,就是《孽海记》的《双下山》。

其实我们在前面几天呀,老提到《思凡》这出戏,在小尼姑色空自己终于从山上逃下来之后,她还遇到了一个小和尚本无,那为什么叫双下山呢,就是因为小尼姑跟小和尚有一段有趣的相逢。

[画外音]少女赵氏自幼入仙桃庵为尼,法名色空,不甘空门寂苦,冲破佛门戒律,扯破袈裟,逃下山去,途中巧遇与她有同样心思的小和尚本无,两人情投意合,喜出望外,怀着怕菩萨不容的矛盾心情,约好在夕阳西下时再来相会。

【孽海记•双下山】台词本无:看她在此悄悄睡去,不妨,等她醒来之时,我就说有个老尼姑来了,她若是逃下山来的尼姑,心中必定害怕,对,我就是这个主意。

于丹:丹韵词音_讲稿――之(二)暮暖清秋

于丹:丹韵词音_讲稿――之(二)暮暖清秋

(二)暮暖清秋朋友们大家好,所谓“春华秋实”,秋天也是中国人一个意味深长的季节。

按照农耕文明的传统,到了秋天就该丰收了,所以婚嫁很多人选在秋天,而考生赶考也是在秋天十月左右到达京城。

一个清秋节包含这么多事情,它难免让人在旅途之上有很多的感慨.来来往往,看见一个变化季节的时候,心灵跟着也会有所激荡。

那么秋天在路上可以看见什么呢?所谓的秋色、秋光,是指一年的草木到了它颜色最为丰富、层次跌宕、五彩斑斓,但是马上就要进入寒冬的那个时刻。

秋天可以说从早春鲜嫩的蓬勃经历了整个酷暑一直历练到了秋天,丰厚、鲜艳,这个时候它把最美的状态呈现在天地之间。

如果说春天的花儿是草本的,那么秋天的花儿就是木本的,它把一树的叶子都招摇成为花朵,铺天盖地,这个季节当然让人心有所感。

人生那种匆急之感容易在秋天被激发出来。

屈原说,“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屈原的生命一直在路上,他在奔波动荡的路上,他在迁徙流浪的路上。

他一直都看着春秋代序,时光在他的眼中跑得比谁都要匆急,其实他害怕的就是老之将至、修名不利。

所以草木的摇落对于每一个人来讲感受是不相同的,有人几乎没有所感生命就过去了,有人一片落叶都会怦然心惊。

清代的诗人赵翼说得好,“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这一句诗说得多么鲜明,鲜明中又何等惊心。

就是这点秋风,它染遍了人间的颜色,枫叶被它染红,落叶之后它就会坠地,而人间白头,也是被一度秋风染遍的。

这个时节,人心情摇荡,看着转瞬即逝的年华在眼前越来越美丽、越来越沉郁,但是走得越来越匆急。

李清照有一年深秋重阳,作了那首著名的《醉花阴》寄给在外面做官的丈夫。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她说你看这个日子走到九九重阳,薄薄的秋雾已经起了,浓云再压下来,整个白天都不明朗。

不明朗的是天气吗?其实是我那颗含愁绪的心。

我每天干什么呢?百无聊赖在闺房中点着香,“瑞脑销金兽”,香袅袅而起,笼罩着兽形的香炉,她就在想,心中的忧愁走远了吗?“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到了重阳节的时候,北方就转凉了,无论是枕上还是去看纱窗,其实都透着一番寒意。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于丹:丹韵词音_讲稿——之(四)千古明月(完美整理版)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于丹:丹韵词音_讲稿——之(四)千古明月(完美整理版)

于丹:丹韵词音_讲稿——之(四)千古明月作文素材及指导0215 0847(四)千古明月如果让我们只想一个最典型的中国诗坛上的意象,我们一定会想起头顶上的那一轮明月。

想想看,我们背的古圣先贤那些诗,从李太白问“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只”顿下这个酒杯,到苏东坡接起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个中间有过多少追问?我们都知道“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在这样的追问中,我们的心在明月的照耀下,不停地在探寻着。

有迷茫、有欢喜、有忧伤,一切都被明月照亮。

李白在月下说:“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所以他的结论是,“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只有在这一轮中国诗坛的明月前,人心中所有的珍惜都能够被明亮地照射出来。

我们每天都迎着旭日东升去上班去工作,你看见的这一轮太阳永远是热烈的、是圆满的,它永远给你光、给你一些能量。

可月亮呢?月亮永远给你一些周期性变化,它永远是望朔之间阴晴圆缺变化无定,它给我们的是一种时光悲欢离合里人的平常心。

人向太阳学习了进取,所以在这个世界上可以有发奋、有超越;人向明月学会了平常,这样一种平淡的心情,可以去看轻很多是非坎坷,达到自己生命一种真正的逍遥。

明月的这种和谐、宁静、婉约、朦胧、淡泊,所有的这些特质不仅仅是审美的,更重要的,他是你一个心灵的映像。

这就是中国人为什么爱写明月诗。

有一位诗僧说得好“月华澄有象,诗思在无形”。

其实,人的诗往往写出来的时候,需要找到一个寄托,正因为月华有象,所以他就在这个上面寄托了他所有的向往。

人在小的时候看见明月都是会惊呼的,因为他不确定他看见的是什么。

李白说,“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这多像小孩子说的话——天上是个白玉的大盘子吗?哎呀,是不是王母娘娘照的镜子突然挂在天上了?所有的这些想象人长大以后还会给我们惊喜。

苏轼说他留宿在九仙山的时候,深夜里被老僧唤醒:“夜半老僧呼客起,云峰缺处涌冰轮。

于丹丹韵词音 讲稿——之诗意春风 文化讲坛

于丹丹韵词音 讲稿——之诗意春风 文化讲坛

于丹丹韵词音讲稿——之诗意春风文化讲坛今天我们在这儿讲讲中国的诗歌。

事实上每一个中国人是在诗歌里,不知不觉完成了自己生命的成长。

小的时候,我们谁没有跟着李白看过床前明月光?那个时候不明白什么叫做思乡,然而小孩的眼睛会像月光一样,清清亮亮的。

谁小的时候没跟着孟浩然背过“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也许,我们起起落落背诗的声音就像啼鸟一样。

谁长大以后恋爱中或失恋的时候,没有想起李商隐的那个比喻“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春蚕和蜡炬成了我们内心两个能够寄予的意象。

谁在忙碌苦恼的时候不明白陶渊明呢?都在想着他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吧!能够讲,千古夕阳之下,陶渊明的心,温顺了后世每一丛带霜的菊花。

再长大,我们心事沉沉,有了更深沉的焦虑、更深沉的悲伤。

都明白李后主的“咨询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浩荡的悲伤跟我们自己的一己之悲比起来,是不是我们的心会稍稍放下一点呢?年华再老去,我们都会轻轻地叹一声气,想起蒋捷讲“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那个地点面没有撕心裂肺的悲号,然而那种淡淡面对逝水流光时候的窥探,不是一种深沉的人一辈子吗?所有这一切,里面事实上都有一个核心的传承,那确实是意象。

不管明月、啼鸟、菊花、蜡烛、春蚕、江水依旧樱桃、芭蕉,中国人在时刻中的感悟,从来不是直截了当去讲我或喜、我或悲、我或愁、我或激扬大方,他一定会托付给某一个意象。

走到今天,我们的眼界更开阔了,我们的技术更发达了,我们的物质更繁盛了,每一个人一辈子命中的可能性都在增长。

然而我们的诗情有托付吗?我们总会有某种时刻,突然间诗思上涌,然而吟不出口来。

因为我们不明白去找到一个什么样的载体,而那个载体在诗中确实是意象。

专门多人会讲,时刻走到了今天,诗对我们怎么讲是一种必需品依旧一种奢侈品?可能相比于我们的房贷,小孩的学费,还有我们的医药费,还有每一个人工作中的那些妄图,诗歌确实变得专门奢侈。

然而我想,如果我们确实情愿相信,诗意是中国人一辈子命中的必需品,我们也许确实就能够过得诗意盎然。

唤醒心中的诗意

唤醒心中的诗意

唤醒心中的诗意
于丹
【期刊名称】《国学》
【年(卷),期】2014(000)004
【摘要】每个中国人,都是在诗歌里不知不觉中完成了自己生命的成长。

小的时候,谁没有跟着李白看过“床前明月光”?虽然不懂得什么叫思乡,但孩子的眼睛却像月光一样清清亮亮。

谁没有跟着孟浩然背过“春眠不觉晓”?背诗的声音起起落落,一如初春的纷纷啼鸟。

【总页数】4页(P38-41)
【作者】于丹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42
【相关文献】
1.初中语文文本解读的教法和学法--唤醒心中的诗意:“古诗词”吟诵教学
2.初中语文文本解读的教法和学法——唤醒心中的诗意:“古诗词”吟诵教学
3.初中语文文本解读的教法和学法——唤醒心中的诗意:“古诗词”吟诵教学
4.唤醒心中的诗意
5.唤醒学生心中最美的古典诗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于丹:丹韵词音——诗意春风【视频】于丹:丹韵词音——诗意春风/special/wenhuajiangtan/classpage/video/20120 123/100744.shtml今天我们在这儿说说中国的诗歌。

其实每一个中国人是在诗歌里,不知不觉完成了自己生命的成长。

小的时候,我们谁没有跟着李白看过床前明月光?那个时候不知道什么叫做思乡,但是孩子的眼睛会像月光一样,清清亮亮的。

谁小的时候没跟着孟浩然背过“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也许,我们起起落落背诗的声音就像啼鸟一样。

谁长大以后恋爱中或失恋的时候,没有想起李商隐的那个比喻“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春蚕和蜡炬成了我们心里两个可以寄托的意象。

谁在忙碌烦恼的时候不知道陶渊明呢?都在想着他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吧!可以说,千古夕阳之下,陶渊明的心,温暖了后世每一丛带霜的菊花。

再长大,我们心事沉沉,有了更深沉的焦虑、更深沉的忧伤。

都知道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浩荡的悲伤跟我们自己的一己之悲比起来,是不是我们的心会稍稍放下一点呢?年华再老去,我们都会轻轻地叹一声气,想起蒋捷说“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这里面没有撕心裂肺的悲号,但是那种淡淡面对逝水流光时候的窥探,不是一种深沉的人生吗?所有这一切,里面其实都有一个核心的传承,那就是意象。

不管明月、啼鸟、菊花、蜡烛、春蚕、江水还是樱桃、芭蕉,中国人在时光中的感悟,从来不是直接去说我或喜、我或悲、我或愁、我或激扬慷慨,他一定会托付给某一个意象。

走到今天,我们的眼界更开阔了,我们的技术更发达了,我们的物质更繁盛了,每一个人生命中的可能性都在增长。

但是我们的诗情有托付吗?我们总会有某种时刻,忽然间诗思上涌,但是吟不出口来。

因为我们不知道去找到一个什么样的载体,而这个载体在诗中就是意象。

很多人会说,时光走到了今天,诗对我们究竟是一种必需品还是一种奢侈品?可能相比于我们的房贷,孩子的学费,还有我们的医药费,还有每一个人工作中的那些梦想,诗歌真的变得很奢侈。

但是我想,如果我们真的愿意相信,诗意是中国人生命中的必需品,我们也许真的就可以过得诗意盎然。

什么是春天呢?春天其实是人心中朦胧的一种憧憬,是对生命所有的寄予和希望。

中国人爱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也就是说,春光之中一切还都来得及。

一点一点地,把梦想种在现实的土地上,看它开花,看它抽穗,看它结果。

这个过程你还可以企望,所以春天来得总是格外细腻。

中国人为什么诗情老是围绕着早春呢?因为春天写的总有一些美丽的发现。

一个早春冉冉升起,直到年华渐远,一个新的岁月开始了,在这个早春中,人心中一切的舒展,如此从容。

小学课本里就有韩愈写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这寥寥四句,一首七绝,读起来每一个字那么耐人寻味。

天街小雨润如酥,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想一想,那种酥软酥麻的感觉是什么样子的。

我们今天会觉得雨打下来是潮的是湿的,你说它润,我们能理解,你能感觉到什么叫小雨如酥吗?他的这一句诗,总是让我想起来汤显祖写《牡丹亭》杜丽娘在游园之前看春天,二八芳华少女对春天的那种形容。

她说“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她说你看袅袅的晴光,它是摇漾着吹来了我闲闲的院落。

我眼前的春天是什么呢?春天如同细细的彩丝彩线一样,到我的眼前,一痕一痕地抽开。

春天要有什么样的心才能去发现润如酥的小雨,春光如线袅袅袭来呢?韩韩愈接着说,草色遥看近却无。

这个感受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过,不知道我们是不是还曾记得,远远看去,连成片的草地似乎已经朦朦绿色了,但是你近了去看,不管地上的草还是眼前的柳枝,分明还没有绿意,只有离得很远的时候,淡淡的一抹,这就叫“遥看近却无”。

柳丝已经摇漾了,什么样的柳呢?他用了一个字,叫做“烟”柳。

“最是一年春好处”,最好的春天是摇漾的烟柳满皇都。

我们知道,形容水上含烟袅袅升起的时候,有一个词,叫做“烟波”。

烟波浩渺那也是如烟,柳丝荡漾依然如烟,人心事如烟,看世事岁月也如烟。

有些往事不如烟,它还缭绕在心,我们能够知道烟字里面,袅袅荡涌的那种气息、那种光影,对我们的心是一种什么样的打动。

只有早春才是如此,春光再盛、再晚的时候,都不是这番景色。

我们小的时候,都背过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个诗词我还记得,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我爸爸就开始教我背,而且带着我去看什么叫做细叶新裁出,等到我的孩子上了幼儿园回来,又是奶声奶气地在念这首诗,所有人的年华都曾经从早春经过,我们都曾经天真地用小手拈着柳叶,去用孩子一样浪漫的幻想去想什么叫做二月春风似剪刀。

是春风一缕一缕的,像我们做手工剪彩纸那样,把柳丝裁成了这等婀娜的模样。

其实在累了的时候,我喜欢对着一盏春茶,淡淡地在心里去回忆这些小时候念熟的句子,心渐渐地就柔软了,就松弛了,被春雨滋润了,被烟柳感动了,心渐渐地就轻盈了,被春风托举了。

我们还有多少春光可以流连?我们现在忙得已经分不出一年四季了。

我们试一试跟着白居易走一走钱塘湖边。

“孤山寺北贾亭西”,这个地方是哪儿呢?“水面初平云脚低”,显然这是西湖了。

只有春天的水面渐渐渐渐地涨起来,可以用“初平”,因为它从冬天的低落已经春水上涨。

而远处天边的春云渐渐垂下来,水和天渐渐要相连了。

再看近处,“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对得如此之工,但是新鲜、玲珑、活泼、流利。

他用的是“几处”,用的是“谁家”,想想看如果我们换一个字,说,处处早莺,那就用不着争暖树了,因为已经到处莺歌,显然春已盛;我们再换一个字,用家家新燕,那就不用小心翼翼地啄春泥了,因为那已经到暮春了,莺歌燕舞都已经多出来的时候,哪有这点“几处”和“早春”的时候,人心里蓦然相逢的惊喜呢?渐渐地,春真的深了。

“乱花渐欲迷人眼”,花逐渐开得纷盛了,纷纷扰扰乱红之间,人眼开始变得迷离了、沉醉了。

“浅草才能没马蹄”,花绽放的时候草跟着长,但是草还未深,在这一条笔直大道的白堤上,多少人踏马游春,你想过吗?马蹄下的小草刚刚长出来,将将没了马蹄,这是早春气象。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这一条白堤,是白居易的政绩,白居易在杭州任上,看着如此风景,内心那样的一种感动。

其实我们对比一下,他从洛阳来的时候写过洛阳的春天,洛阳的春天什么样呢?他写的《魏王堤》写得也很好,他说,“花寒懒发鸟慵啼”,北方的花比南方的花要懒,它没那么勤快,太早的时候寒气尚重,起不来。

所以,“花寒懒发”。

你看北方有的时候,很冷的早晨,人伸个懒腰,都不愿出热乎乎的被窝。

所以花也随人,在北方的寒冷中,懒懒的、渐渐的,要晚晚的再出来。

你再看鸟,“鸟慵啼”,也是一份慵懒。

寒气还重,哪有那么多生命的欢欣?那人要去寻春了,“信马闲行到日西”,一直找到沉沉落日都西斜了,“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魏王堤”,终于我找到这个地方,在魏王堤上,还算是未春先有思。

春意还没萌动,这儿有柳树,我在这个地方托付一点我的思情吧。

看见这点柳条,还是柳条无力的魏王堤,白居易这种刻画,今天看起来真是让我们动心动情。

南北方的春天,我们曾经这么深地感受过吗?大概在穆宗长庆三年的七月到长庆四年的五月,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所以他在他的白堤之上去这样咏春。

后来又转任苏州刺史,到55岁的时候回到了洛阳,那么再看洛阳北方那一片慵懒沉重的春色,他的心中对江南有什么样的牵绊呢?如果说在钱塘湖边,他看着西湖咏一个早春,那个时候还有从容细腻的发现,那么人远归之后,在轮转十多年,他对江南的那种思念就已经不是这么纤弱精细了,那是一种蓬勃热烈、魂牵梦萦。

我们都熟悉白居易在67岁暮年时光写出的《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江南有多好?江南的花儿、江南的水,居然如此明艳。

日出江花红,红得比火还艳;江水绿,绿得比蓝还要浓。

过去大家知道,杜甫写诗是特别善用色彩的,杜甫写“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说江有多么绿呢?鸟倏地一下过去,碧江更衬出鸟的洁白,而山又有多么青呢?朵朵的鲜花像燃烧一样。

这个色彩很明丽。

再比如我们更熟悉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鹂、翠柳、白鹭、青天都很显眼。

但是你看,白居易在回到北方之后,那种诗情欲燃的时候写出来照样是鲜亮的色彩,这样的诗写出来的,其实就是随物赋形,充满所在。

到处都是蓬勃,到处都是新鲜。

其实我们今天想起来,每个人大概都曾经看过白居易也曾见到的春色,但是我们既没有那样一种细腻婉约的笔触去点染早春,也没有远离之后魂牵梦系那种蓬勃热烈去忆江南。

我们曾经相逢过的春天,在这些古人的诗句里面。

让我们一点一点的,去唤醒回忆吧。

李山甫在《寒食》这首诗里说“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这就像刚才我说,“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这写的也是“有时”而不是“时时”,“到处”——不同的地方——有的都是“三点两点雨”、“十枝五枝花”。

这点生动就在于它的蓬勃刚刚透出一点消息,还没有到烂漫,还没有满眼满目都是春意。

陆游说得更好,“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一夜枕上无眠,听着沥沥淅淅的春雨,然后诗人就想,到明天早晨,应该早早的就有卖杏花的人了。

这一夜春雨吹开了多少早春的花?今天读一读这样的诗,我们去感受一下已经久违的春天,我们还有多少人能够细细地在春光里去看它的变化,从早春到暮春有什么变化?苏东坡写他看见的春景,“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你知道那个杏子树上,原来开的可以卖的那些杏花,逐渐逐渐就花瓣凋落了,这叫花褪残红,然后你渐渐就看到花蕊里面包裹着的那个小果子渐渐长大了,看出来那是青杏了,但是很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一个“飞”一个“绕”,你会觉得眼前一切风景是流动的,绝不僵死。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柳老不吹绵,你会知道柳絮吹着吹着就少了,那说明柳条已经很密了。

在这一个时刻,放眼四望已经芳草萋萋,“天涯何处无芳草”。

写春天,有许多的玲珑与烂漫。

我们对春天的描述,要说最细腻,那我们还是来看一位女词人。

李清照在她少女时光写的《如梦令》,眼中是什么样的春天呢?一首小词,几句问答而已。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说的是一个贵族少女,她听着昨天晚上雨疏风骤,按照周汝昌先生的解释,这里的疏,不是疏朗之疏,而是雨很狂,哗哗夹杂着风,密集地打过来。

她说那样的风和雨打下来,人听着听着,因为她带酒,所以她入睡了。

睡醒的时候,心事还没有放下,还惦着昨天夜里的风雨,所以一撑起来就赶紧去问自己的丫鬟,说你去看看外头的海棠树怎么样。

这个粗心的小丫鬟一边卷帘一边在那儿说,还好还好,虽然说下了一夜的雨,但是海棠花没怎么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