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心理学》期末考试深刻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生理心理学期末总复习

生理心理学期末总复习

《生理心理学》期末考试总复习✧考试时间:2014年6月23日(周一)9:00-11:00 ✧考试地点:新教205✧考试题型及分值一、选择题(20题,20分)二、填空题(20空,20分)三、名词解释(5题,20分)四、简答题(3题,24分)五、论述题(1题,16分)✧各章知识点第一章绪论生理心理学(P16)脑功能定位说(P16)脑功能整体说(P16)脑功能系统说(P16-17)第二章神经元与脑神经冲动的产生及传导(P29-31,P58)神经递质及其类型(P35)受体(P38)第三章生理心理学研究方法与技术生理心理学研究方法与技术的层次与类别(P62)研究人类的生理心理学的方法与技术(课件)第四章感知觉(上)感受器(P91)功能柱及其类别(P107)视觉感受野及分布的特点(P105-106)视觉信息的加工通道(P113)随意眼动的类别(P99)第五章感知觉(下)听觉的传导途径(P139)声源空间定位的神经编码(P123)人类听觉的适宜刺激及敏感刺激的频率范围(P121)第七章注意朝向反射(P182)注意的功能网络(P167)注意的神经生物学理论(P182)ADHD(MBD、ADD)的症状特点(P180)第八章学习和记忆学习的类型(P186)突触的功能可塑性(P195-199)第九章语言和思维脑的言语加工中枢(P218)负责语言加工的脑区域(P237)失语症及其类型(P219-220)脑功能偏侧化与韦达试验、双耳分听试验和速示试验(视野分离技术)(P229-230)第十章睡眠与觉醒睡眠的阶段及其特点(P240-242)生物钟的神经中枢(P248)维持觉醒状态的神经机制((P251))第十二章情绪假怒(P294-295)帕佩茨环路(P296)情绪的脑结构基础:下丘脑、边缘系统、杏仁核(P294-311)。

生理心理学复习要点

生理心理学复习要点

第一章生理心理学的概念生理心理学是通过实验的方法研究外界事物作用于脑而产生心理现象的生理过程,主要解释人类自身心理现象和行为的生理机制的科学。

研究方法1.脑损伤法:横断损伤吸出损伤电解损伤药物损伤扩布性抑制冰冻方法神经化学损伤2.刺激法:电刺激法化学刺激法3.电记录法4.生物化学分析法5.分子遗传学技术6.脑成像技术:CT技术PET技术研究对象:人和高等动物基本行为的胜利基础或神经机制,如随意运动摄食与饮水性行为睡眠与觉醒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意义1.为科学心理学的建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2.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能够用为高新技术的发展提供好的思路3.生理心理学能够为许多时间领域服务,尤其是为了人类的医疗卫生事业服务4.研究生理心理学的巨大动力和这门学科的的生命力,还在于它是对人类自身的心理活动进行寻根究底的生理心理学与心理生理学的关系相同之处:研究对象基本相同不同之处:1.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和范围都比心理生理学广泛2.生理心理学用动物做实验,心理生理学则大多数以人为被试3.生理心理学可以采用多种仪器和方法来记录数据,而心理生理学则采用多道生理记录仪记录数据。

第二章注意的神经网络包括:警觉网络定向网路执行网络上行多巴胺(上行DA系统)的功能:有助于不同形式的行为激活,从而在认知或运动的传出激活中扮演重要角色。

上行5-HT系统的功能:有助于行为抑制即降低无关信息引起的活动丘脑闸门的控制理论:该理论认为,丘脑抑制性网状神经核既接受丘脑-额叶系统的特异兴奋作用,有接受中脑网状结构泛化性的抑制影响,从而对各种感觉冲动进行筛选。

只有能通过站们的神经冲动才能传到到大脑皮层,没有通过闸门的神经冲动则不能到达大脑皮层。

额叶在执行网络中的作用:额叶的一些区域包括扣带回参与注意的执行,人类的前额叶损伤,导致多种多样的注意障碍。

一是前额叶病人注意的调控能力低下,很难把注意力集中到被特别暗示的事情上,过分敏感新异刺激和环境干扰。

生理心理学复习重点

生理心理学复习重点

生理心理学复习重点1、静息膜电位:在静息状态下,由于细胞膜内外离子浓度的不同,存在着电位差,这种电位差就称为……或在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外钠离子浓度较高,细胞膜内钾离子浓度较高,这类带电离子因膜内外的浓度差造成了膜内外大约负70-90毫伏的电位差,称之为静息电位(极化现象)。

2、神经冲动的传导:全或无定律、级量反应All-or-none law:每个神经元都有一个刺激阈值,对阈值以下的刺激不发生反应,即“无”反应;而对阈值以上的刺激,不论其强弱均给出同样高度(幅值)的神经脉冲发放,即“全”反应。

(该定律只适用于单根神经纤维中,只说明兴奋的传导过程,而不是产生过程)级量反应:在神经冲动的产生过程中,首先引起一个局部反应,而局部反应的大小与刺激的大小有关,只有当总和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累加超过了阈值,就会产生一个脉冲。

3、突触类型:轴-轴、轴-胞体、轴-树4、突触传递的特点:(1)单项传递:前膜——〉后膜(2)突触延搁:从感应器接收到刺激到效应器开始出现反射活动所经历的时间。

(3)易化作用:部分去极化后对下一次冲动更容易引起反应。

(4)抑制:前膜释放的递质并不能使后膜产生兴奋,反而是抑制。

(5)总和:微弱刺激反复作用,使后一神经元阈下兴奋产生叠加,足以使其产生神经冲动。

(6)疲劳:当递质的消耗比释放更快的时候,突出产生疲劳。

(7)药物的作用:特异性的阻断或促进突触传递。

5、EPSP:若突触前神经元所释放的神经传递物质与突触后神经元的接受器结合后,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去极化的反应,使更容易达到阈值而产生动作电位,称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IPSP:若突触前神经元所释放的神经传递物质与突触后神经元的接受器结合后,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过极化的反应,使更难达到阈值而产生动作电位,称为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6、神经递质:凡是神经细胞间神经信息传递中介的化学物质,统称神经递质。

7、受体:受体是细胞膜上的特殊蛋白分子,可以识别和选择性地与某些物质发生特异性受体结合反应,产生相应的生物效应。

生理心理学复习提纲

生理心理学复习提纲

生理心理学复习提纲生理心理学重点1.杏仁核、下丘脑在调节着情绪和情感中的作用1)杏仁核1.杏仁核与厌恶情绪、恐惧情绪有关;2.在确定感觉事件的感情意义上起着重要作用,是确定刺激奖惩价值的关键结果。

3.有些凶暴行为病人的脑病变似乎常常在边缘系统的杏仁核。

损毁或刺激杏仁核产生的影响:损毁双侧杏仁核:呆板情绪反应(Kluver-Bucy综合症);切除双侧杏仁核:影响攻击行为和记忆,降低动物的恐惧行为;电刺激杏仁核:引起警惕性和注意力的增加;杏仁核的感觉输入双环路(1)情绪刺激-感觉丘脑-杏仁核-产生先天性粗略的情绪(2)情绪刺激-感觉丘脑-前额叶高级区域(进行信息加工)-杏仁核-产生精细的情绪2)下丘脑:两个基本功能:内环境稳定和情绪表达。

1.下丘脑的一些核团已被认为是许多不同种类的情绪性和动机性行为的主要神经结构。

2.背部下丘脑对产生怒的整合模式是关键的部位。

3.下丘脑、边缘系统及其临近部位存在“奖励”和“惩罚”中枢2.Mirsky.和Posner对注意功能的划分及相关的脑区?p223Mirsky认为,注意功能的划分:集中、执行、维持、稳定、转换和编码。

集中和执行:上颞叶皮质、下顶叶皮质和纹状体维持和稳定:中脑结构,包括脑中线皮质下的网状结构、丘脑核团转换:前额叶皮质和扣带回前部的皮质编码:边缘系统,包括海马和颞叶前部的灰质Posner网络学说,认为注意在脑内是一个网络,并把注意网络分为警觉、定向和执行控制三个独立的子网络。

警觉:与右半球的额叶与顶叶,去甲肾上腺素能系统有关定向:与顶叶、额-顶交界区域和胆碱能系统有关执行控制:与前扣带皮质、前额叶侧面和多巴胺能系统有关3.Papez-Maclean情绪的边缘系统学说该学说认为,大脑边缘皮层、海马、丘脑和下丘脑等结构在情绪体验和情绪表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Papez 认为Papez环路对情绪的产生具有重要作用。

在这个环路中,下丘脑与情绪表达有关,而扣带回与新皮层的联系和情绪的体验更为密切。

生理心理学复习提纲.docx

生理心理学复习提纲.docx

《生理心理学》复习提纲一、《生理心理学》的基础知识细胞学与超显微结构神经组织rti两类细胞组成,即神经元(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两者的数目大体相等。

神经胶质细胞构成神经系统框架,并对神经元发挥组织营养的功能,不直接参与神经信息的传递。

神经元由胞体、轴突和树突组成。

神经元之间发生关系的微细结构,称为突触。

突触由突触前神经末梢一终扣、突触后膜和两者之间大约20-50纳米的突触间隙所组成。

神经解剖将神经系统分为两大部分:即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颅腔里的脑和椎管内的脊髄组成。

颅腔里的脑又可分为大脑、小脑、间脑、中脑、桥脑和延脑六个脑区。

椎管内的脊髓分31节。

外周神经系统是屮枢发出的纤维,由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组成,它们分别传递躯干、头、面部的感觉与运动信息。

植物神经系统在脑、脊神经屮都有支配内脏运动的纤维,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

根据植物神经的中枢部位、形态特点,可将其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在功能上彼此拮抗,共同调节和支配内脏活动。

神经组织学根据脑与脊髓内的细胞聚集和纤维排列将其分为灰质、白质、神经核和纤维束。

灰质和神经核是由神经细胞体和神经细胞树突组成。

片质和纤维束是由神经细胞的轴突(神经纤维)组成。

在大脑中,灰质分布在表层,称为大脑皮层;白质在深部,称为髓质。

在脊髓中正好相反,灰质在内,白质在外。

根据大脑皮层细胞层次不同,可将皮层分为古皮层、旧皮层和新皮层。

根据解剖部位从前向后,又可将大脑皮层分为额叶、顶叶、枕叶和颍叶。

颍叶以听觉功能为主。

枕叶以视觉功能为主,顶叶为躯体感觉的高级中枢,额叶以躯体的运动功能为主。

边缘叶:包括脐砥体下回、扣带回、海马回及其海马回深部的海马结构。

边缘系统:边缘叶及皮层下一些脑结构,如丘脑、乳头体、中脑被盖等,共同构成边缘系统,具有内脏脑之称,是内脏功能和机体内的高级调节控制中枢,也是情绪、情感的调节屮枢。

在大脑髓质(白质)深部有一些神经核团,称基底神经节。

心理生理医学期末考试重点

心理生理医学期末考试重点

心理生理医学期末考试重点第一章、绪论1心身医学:又称心理生理医学,是研究关于心理、生物、社会,诸多因素在人类健康和疾病相关联的一门学科。

发展需要:①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②医疗市场的需要③医疗过程中体现人文精神的需要。

处理疾病坚持原则:心身兼顾,双管齐下。

2研究对象:心身疾病。

研究任务:①心身疾病的病因及心理社会因素致病的中介机制②情绪与躯体功能间的关系③心身疾病心理状态评定量表的制定。

研究方法:①流行病学调查②临床观察③心理测验④动物实验⑤个案分析。

3心理学发展方向:心理动力学、心理生理学1心身疾病的概念:①狭义:指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②广义:指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功能性障碍。

2特点:①以躯体症状为主要表现②发病急,病程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③疾病累积部位多是受自主神经系统支配下的某一器官或系统。

3相关概念:①心身反应:由心理社会因素导致的暂时性的生理反应;②心身障碍:由心理社会因素所引起的无器质性病变的功能异常或自感身体不适;③原发性的心身疾病:有心理社会因素所引起的躯体症状;④继发性心身疾病:躯体疾病所做出的心理反应,也就是机体对疾病处理过程中心理因素的过度反应;⑤身心障碍:对躯体疾病所作出的心理反应,即机体对疾病处理过程中心理因素的过度反应。

4心身疾病病因:①主观内在因素:a体质因素:个体的健康水平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b个性因素:三种人格类型易得心身疾病—应激易感人格(精力旺盛、易激惹、过分敌意即A型人格、易得冠心病高血压),非理性不合逻辑人格(歪曲的认知方式,易产生自扰状态,易得神经症)焦虑反应人格(对应激过度感敏,长期处于应激反应中,易得广泛性焦虑症、疑病症;c 遗传:精神疾病、头痛;d性格因素:性格也是导致疾病发生的一个危险因素,将性格分为ABCD四种;②客观外在因素:a生活事件;b自然和环境因素:剧烈的自然灾害微弱但持续时间长久;c社会因素;③躯体疾病所致的心理障碍:a脑器质性损伤bNS的遗传病和变性病c药物和毒药;④其他因素:肝性脑病等。

生理心理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资料

生理心理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资料

Ch1 导论1.静息电位细胞膜的状态是()。

A.极化B.复极化C.去极化D.反极化2.动作电位上升部分是由膜的()过程而引起的。

A.极化B.去极化C.复极化D.后超极化3.()是神经递质。

A.核糖核酸B.胆碱类C.三磷酸腺苷D.脱氧核糖核酸4.大多数神经元的静息电位(极化)是()。

A .内负外正70-90毫伏B .内正外负70-90毫伏C .内负外正100-110毫伏D .内正外负100-110毫伏5.神经元的兴奋过程,伴随着其单位发放的神经脉冲()。

A .频率不变,幅值增高B .频率加快,幅值不变C .频率加快,幅值增高D .频率加快,幅值降低6.下列属于级量反应的电生理现象是()。

A .后兴奋电位B .动作电位C .峰电位D .神经元单位发放7.突触后电位的特点是()。

A.可以总和B.快电位C.双向传递D.全或无8. ______是基底神经节的组成部分。

A.隔核B.屏状核C.齿状核D.球状核9.______属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

A.脑神经B.脊神经C.脊髓D.面神经10.与内脏功能有关的大脑皮层区是____ 。

A.大脑皮层底面与半球内侧缘B.大脑皮层前部C.大脑皮层中部D.大脑皮层顶部11. ______组成纹状体。

A.豆状核与杏仁核B.屏状核与尾状核C.豆状核与尾状核D.杏仁核与屏状核(多选题)12. ____是边缘系统的结构。

A. 胼胝体下回B. 海马结构C.下丘脑乳头体D. 桥脑被盖13 .脑干的结构包括_______ 。

A .桥脑 B.中脑 C. 间脑 D. 延脑14. _________是非条件抑制过程。

A. 外抑制B. 延缓抑制C. 超限抑制D. 分化抑制15. 下列属于可逆损伤法的是_____。

()A.扩布性阻抑B.吸出损伤C.神经化学损伤D.冰冻法16 .下列_______是不可逆损伤法。

()A .冰冻法 B.横断损伤 C.吸出损伤 D.电解损伤单选)17. 把脑神经细胞的生物电活动的电信号放大,并描记下来进行分析的方法,叫_____法。

生理心理学期末复习

生理心理学期末复习

一、名词解释1.机能主义:指理解生物现象(一种行为或一种生理结构)的最佳方式是试图去了解其对机体有用的功能的原则。

2.选择性优势:能使有机体产生的后代多于其物种后代平均数的特征。

3.幼态持续:缓慢的成熟过程,需要花费更长的生长时间,这是大的大脑得以发育的重要因素。

4.精神药理学:研究药物对神经系统和行为的效应。

5.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在体内被吸收、分布、代谢以及排出的这个过程。

6.实验性切除(实验毁损法):移除或破坏实验室动物的某部分大脑,假设该区域以前控制的功能将无法履行。

7.磁共振成像:一种可以对身体内部进行精确成像的技术,包括无线电波和强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

8.功能MRI:一种设备,可以用来揭示活体大脑内放射性示踪剂的位置。

9.感受野:视野中,出现在该处的视觉刺激将导致特异性神经元发放率的改变。

10.细胞色素氧化酶(CO)斑块:初级视皮层模块的中央区域,会被细胞色素氧化酶着色,包含了波长敏感性神经元,属于小细胞系统。

11.中缝大核:含有五羟色胺分泌性神经元的中缝神经核团,发出投射到脊髓背侧灰质,并参与了阿片类导致的镇痛过程。

12.孤束核:延脑神经核,接收来自内脏器官和味觉系统的信息。

13.快速眼动睡眠:在睡眠过程中去同步化的EEG脑电活动阶段,在这一阶段产生梦、快速眼动和肌肉麻痹,所以也被称为异相睡眠。

14.发作性嗜睡症:一种睡眠障碍,其特征是一段时间的不可抗拒的睡眠、猝倒发作、睡眠麻痹以及瞌睡幻觉。

15.(激素的)组织效应(组织化作用):激素对组织分化和发育的影响。

16.(激素的)激活效应(激活作用):激素在发育成熟的机体中所产生的效应,可能取决于机体先前的激素组织效应。

17.条件性情绪反射(反应):当中性刺激后跟随着一个厌恶性刺激时,会发生经典性条件反射,通常包括自主性、行为的和内分泌成分,如心率的改变、惊呆、分泌应激相关激素。

18.韦达测验:一种在实施脑外科手术之前常要做的测验,麻醉患者的一侧大脑半球,考察另一侧大脑半球的功能。

生理心理学复习资料

生理心理学复习资料

生理心理学主要内容导论(学科本质、历史发展、研究方法)人体的神经系统各种心理现象的的生理心理学基础●感觉的生理心理学基础●知觉的生理心理学基础●注意的生理心理学基础●记忆的生理心理学基础●言语、思维的生理心理学基础●本能与动机的生理心理学基础●情绪与情感的生理心理学基础●人格的生理心理学基础第一章导论学科本质、研究意义、历史发展、研究方法生理心理学的学科本质一、定义:生理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即研究外界事物作用于脑而产生心理现象的物质过程的科学。

二、研究对象: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尤其是脑机制。

三、研究任务:研究并揭示心理现象产生过程中有机体的生理活动过程,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和大脑的活动方式。

四、学科特点:基础性;理论性;交叉性的边缘学科。

——生理心理学与生理学、神经解剖学、神经生理学、生物化学、药物学、神经病学、神经心理学、内分泌学以及行为遗传学等都有密切的联系。

五、需具备的知识:1. 心理活动的基本概念心理活动是脑对外界世界的反映过程。

外部刺激→【心理活动】→反应[认识过程一一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过程[情感过程一一对事物的态度体验过程[意志过程一一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一一注意、灵感、激情、心境、信心、犹豫等。

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一一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价值观等[个性心理特征一一能力、气质、性格2. 精神疾病与精神病学的基础知识精神病是一些心理活动发生障碍的各种疾病的总称。

精神障碍是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特征为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改变,可伴有痛苦体验和/或功能损害。

阿尔茨海默病(认知、记忆损害、人格改变)抑郁症(病态抑郁体验)儿童注意缺陷障碍(多动)。

精神病学(精神医学)是研究精神疾病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疾病发展规律以及治疗和预防的一门学科。

研究对象:由重性精神障碍向轻性精神障碍转变服务模式:封闭式管理转向开放式或半开放式管理新的药物出现、重视康复、预防复发精神障碍患者的预后已大为改观。

生理心理学(期末复习)

生理心理学(期末复习)

生理心理学复习资料1、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⑴神经解剖学技术:组织学方法(三个步骤:固定、切片、染色)和追踪神经通路(镀银技术、氨基酸自体放射摄影术、辣根过氧化酶)⑵活脑的研究方法:计算机轴断层摄像术(CA T)、正电子放射层描术(PET)、和磁共振扫描(NMR-S)、ERP⑶脑损毁术:①吸出法:麻醉动物-打开颅骨-切开脑膜-吸出大脑皮质②热烙:40-50 ºC 的烙勺烫坏皮质细胞③点损毁法:电极(一根只有尖端裸露的不锈钢丝)插入确定的脑结构-通以射频电流(一种高频交流电)-电流通过脑组织产生热量,将电极尖端部分的细胞烧伤致死④冷冻法:利用冷冻探头,放在开颅后的硬脑膜下,使温度降至20ºC 时,即可产生大脑皮质局部性短暂功能阻断效应。

拿掉冷冻探头,脑组织温度回升,其功能不仅可以恢复,尚无组织变性的继发性后作用。

可逆性脑损伤。

⑤药物性损毁发:药物是红藻氨酸、6-羟多巴胺。

特异性高、选择性强永久性的脑损伤2、生著作理心理学诞生的年代以及主要:1879年冯特《生物学纲要》3、脑的五叶及功能划分五叶:额叶。

顶叶。

枕叶、颞叶、边叶功能:前中央回(中央沟前面,在额叶上)——运动皮质后中央回(中央沟后面,在顶叶上)——躯体感觉皮质枕极(枕叶的最后部分)——视觉皮质颞横回(颞叶上部最里面)——听觉皮质布洛卡区(前中央回下前方)——语言区4.神经元的构成胞体——含有细胞核,核内有染色体,带有遗传指令,称为基因,是细胞的一切代谢活动的蓝图。

轴突——从胞体出发的一根均匀一致的神经纤维,是神经冲动的起始部位。

一根轴突可以对许多神经细胞施加影响,轴突的主要功能是传导神经冲动。

树突——一至多个,树状,主干,分支。

功能:接受刺激。

5.透出传递中钙离子的作用:神经冲动到达突出中断引起的。

钙离子进入终端膜(其进入量由丐调素控制),钙离子的流量越大,释放的突出跑越多。

如果细胞外的钙离子浓度降低,则只有少量的跑释放递质,突触延迟时间大部分是与钙离子进入轴突终端的过程有关6.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①刺激引起神经纤维膜透性发生变化,Na+大量从膜外流入,从而引起膜电位的逆转,从原来的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这就是动作电位,动作电位的顺序传播即是神经冲动的传导;②纤维内的Na+继续向外渗出,从而使膜恢复了极化状态;③Na+-K+泵的主动运输使膜内的Na+流出,使膜外的K+流入,由于Na+:K+的主动运输量是3:2,即流出的Na+多,流入的K+少,也由于膜内存在着不能渗出的有机物负离子,使膜的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和Na+、K+的正常分布得到恢复。

生理心理学复习参考1234

生理心理学复习参考1234

生理心理学复习要点1、(生理心理学研究方法与技术)p5--P6脑损伤法包括:横断损伤、吸出损伤、电解损伤、药物损伤、扩布性扩抑、冷冻方法、神经化学损伤。

脑损伤法中的横断损伤、吸出损伤、电解损伤、药物损伤,简单易行、效果明显。

但会使神经细胞溃变而无法恢复。

故称为不可逆损伤;扩布性扩抑、冷冻方法、神经化学损伤既不损伤脑细胞,也不易发生继发性的周围组织变性,就能达到暂时性的机能切除;之后皮层丧失的机能还能恢复,故称为可逆损伤。

2、P8像技术分为脑结构成像和脑功能成像两大类。

脑成像技术包括CT(计算机断层显像技术和MRI(核磁共振技术),脑功能成像包括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技术)和fMRI(功能性磁共振技术)3、(视网膜的结构特点)。

视网膜最外一层细胞为色素细胞。

色素细胞层内侧有三级细胞:第一层为光感受细胞,由无数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组成;第二层为双极细胞;第三级细胞为神经节细胞。

视神经:有神经节细胞发出的轴突形成视神经。

外网络层:在第一级细胞和第二级细胞之间有水平细胞层,它从感受器接受信息并反馈输回感受器,同时也输出到双极细胞。

这三层细胞之间形成了复杂的突触联系网络层,称为外网络层。

内网络层:在第二级和第三级细胞之间有无长突细胞层,它从双极细胞接受信息,并反馈输回双极细胞,同时又输出到神经节细胞。

这三层细胞之间形成的复杂突触联系网络称为内网络层。

盲点:在乳头范围内实际上没有视网膜特有的细胞结构,因而落在此处的光线将不被感知,故称为盲点。

4、皮层功能柱:具有相同功能特性的皮层细胞,按照有规则的空间结构排列起来构成柱状,被称为皮层功能柱。

5、视皮层功能柱垂直于皮层表面,排列成片层结构。

包括方位柱、空间频率柱、颜色柱、眼优势柱。

在同一“柱”内的神经元的感受野特性几乎完全相同。

视皮层基本单位——超柱:视皮层的基本功能单位是1mm见方、2mm深的小块。

它包含一组对所有方位有用的方位片层和一组对双眼有用的眼优势片层。

生理心理学复习大纲

生理心理学复习大纲

《生理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提纲1. 生理心理学的定义(研究方向)是什么?答:生理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学科,研究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

即研究外界事物作用于脑而产生心理现象的物质过程的科学。

生理心理学以脑为中心,研究心理的生理机制或行为的生理机制。

2. 生理心理学的实验方法都有哪些?用于人群的研究都有哪些?答:①脑立体定位技术:找到要损毁或研究的脑内部位。

用于:脑内刺激,脑内核团给药,脑内电信号记录,脑内物质(神经递质)的测定等。

②脑损伤法:横断损伤,吸出损伤,电解损伤,扩布性阻抑,冰冻方法,神经化学损伤等。

③刺激法:电刺激法(如恒流刺激),化学刺激法(神经递质的激动剂或拮抗剂)。

④电记录法:自发电活动(脑电图和脑电地形图)和诱发电位;胞内电位,胞外电位。

⑤生物化学分析方法:神经递质的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荧光检测,紫外检测),推-挽灌流,脑内微透析术;mRNA的检测用原位杂交的方法等。

分子遗传学技术:行为遗传学,反向遗传学,用相关基因敲除的动物研究整体动物的行为。

基因芯片(不同行为的动物某个脑区基因表达的差异)。

⑥行为学的方法:(1)基本行为:摄食,饮水行为(进食,饮水的时间和数量,内分泌变化等);防御行为的行为模式:常常采用跳跃行为,跳跃次数和高度;性行为:如爬背行为,雌性动物的脊柱前凸等;睡眠行为:睡眠时间长短和眼动情况以及生化物质变化情况。

(2)经典条件反射。

(3)操作式条件反射。

(4)特殊行为。

⑦形态学的方法:荧光显微镜,行为异常伴随的脑部结构形态的异常,树突棘的稠密。

⑧脑成像技术:CT, PET, fMRI。

其中,刺激法、电记录法、行为学方法和脑成像技术可以用于对人群的研究。

3. 大脑分为哪些部分?大脑皮层分为哪些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功能是什么?答:①大脑分为六部分:端脑、间脑、中脑、脑桥、延髓和小脑。

中脑、脑桥和延髓合称为脑干。

②大脑皮层又可以分为:额叶、顶叶、枕叶和颞叶。

生理心理学复习资料

生理心理学复习资料

⽣理⼼理学复习资料⽣理⼼理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朝向反射:当新异刺激出现时,机体现⾏活动突然中⽌,将感受器(眼、⽿)朝向新异刺激的⽅向,以便更好地感知这⼀刺激,探究其性质对机体的意义的⼀种反射活动。

2.感受野:指视⽹膜上的⼀定区域或范围,当该区域受到刺激时,能激活视觉系统中与该区域有联系的各级神经元的活动。

3.突触: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细胞之间连接的特化结构4.受体:细胞膜上能与神经递质特异结合并诱发⽣物效应的特殊⽣物分⼦5.失认症:是⼀类神经⼼理障碍,患者意识清晰,注意⼒适度,感觉系统与简单感觉功能正常⽆恙,但却不能通过该感觉系统识别或再认物体,对该物体不能形成正常知觉。

6.神经胶质细胞:遍布于神经元胞体与突起之间,构成神经元⽣长、分化、修复和功能活动的微环境。

具⽀持、营养、保护和绝缘等功能。

⼴泛地分布于胞体和神经纤维之间。

神经胶质细胞终⽣保持分裂能。

7.顺⾏性遗忘:凡不能在储存新近获得的信息8.逆⾏性遗忘症:正常脑功能发⽣障碍之前⼀段时间内记忆内容丧失9.全或⽆定律:“全或⽆”定律:每个神经元都有⼀个刺激阈值,对阈值以下的刺激不发⽣反应,对阈值以上的刺激,不论其强弱均给出同样⾼度(幅值)的神经脉冲发放。

10.神经递质:在化学突触传递中担当信使的特定化学物质,简称递质11.长时程增强:指对神经元的短暂⾼频刺激所引起的某些突触反应增强现象。

12.长时程抑制:指当轴突兴奋的速度较慢时,他们的突触反应强度下降的现象。

13.动作电位:神经元受到刺激时,细胞膜的通透性发⽣变化。

它使Na+⽐K+和Cl-更容易通过。

Na+进⼊细胞内部,使膜内正电荷迅速上升,并⾼于膜外电位。

这⼀电位变化过程叫动作电位。

14.静息电位:细胞处于安静状态时,细胞膜内外存在的电位差(外正内负)第⼀章绪论第⼀节⼀、研究对象:⽣理⼼理学是研究和揭⽰⼈类⼼理和⾏为的⽣理机制,特别是神经机制的学科。

⼆、学科性质:是⼼理学和⽣物学的交叉学科三、⽣理⼼理学与⼼理⽣理学的异同同:⼆者同是探讨⼼脑关系。

《生理心理学》复习提纲-zjg汇总版v1.0

《生理心理学》复习提纲-zjg汇总版v1.0

《⽣理⼼理学》复习提纲-zjg汇总版v1.0简述、论述题⽬很多分析不⽤展开、点到为⽌《⽣理⼼理学》复习提纲第⼀章:绪论第⼀节:⽣理⼼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性质⼀、研究对象与任务1、定义邵郊:⼼理现象的⽣理和⽣物学基础沈政:各种⼼理现象的⽣理机制李新旺:研究⼼理现象的⽣理机制,即研究外界⾷物作⽤于脑⽽产⽣的⼼理现象的物质过程的科学e.g. 感知觉、注意、学习与记忆、情绪、⾔语和思维2、主要任务:研究并揭⽰⼼理现象产⽣过程中有机体的⽣理活动过程,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和⼤脑活动⽅式。

⼼理学、神经科学、信息科学之间的边缘科学1、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各个学科的融合)与⽣理学、神经⽣理学互相促进,互相补充相同点:以动物为实验对象;以⽣理活动的控制为⾃变量,以⼼理和⾏为反应为因变量不同点:研究范围;学科性质:⾃然科学vs边缘科学与普通⼼理学相同点:都涉及⼼理活动的⽣理机制问题不同点:主⼲课程vs分⽀;重社会因素vs局限于⼼理活动和⾏为的⽣理基础与神经⼼理学神经⼼理学:神经⼼理测验、脑损伤病⼈、脑损伤位置及性质;介于⼼理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之间相同点:了解⼼理活动的解剖学和⽣理学基础不同点:采⽤神经⼼理测验⽅法,以脑损伤为⼿段认知神经⼼理学:采⽤认知科学⽅法,以正常⼈为研究对象与认知⽣理⼼理学认知⽣理⼼理学:在⽣理⼼理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理⼼理学:⼀般采⽤损伤性⽅法,以动物为研究对象重视对⾼等灵长类的复杂认知活动的研究○细胞微电技术○微机控制的各种认知实验模式○现代神经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提供的精细⼿段2、⼏个与⽣理⼼理学有关的概念⽣理⼼理学与⼼理⽣理学⽣理⼼理学:⽣理对⼼理的影响,以⽣理为⾃变量,以⼼理和⾏为反应为因变量,以动物为研究对象,研究⽅法较多,研究范围更⼴,发展历史:很早⼼理⽣理学:⼼理活动对⽣理的影响,以⼼理为⾃变量,以⽣理为应变量,以⼈为被试,⼀般采⽤多道⽣理记录仪,发展历史:上世纪50年代※6种主要反应:⼼率、⾎压、⾎容量、脑电、肌电、⽪肤电精神病学:⼀些⼼理活动发⽣障碍或疾病的总称神经病学: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相同点:都与脑或神经系统障碍的问题有关;可以丰富、补充⽣理⼼理学的知识不同点:属于临床医学的两个并列分⽀;退⾏性痴呆病⼈,如帕⾦森第⼆节:⽣理⼼理学的研究历史(⼀般了解)主要是指研究⼼理活动与脑功能关系的历史。

生理心理学知识点及复习材料

生理心理学知识点及复习材料

第一章行为神经科学的起裂脑1.胼胝体是连接大脑两边相应部分的大束神经纤维。

2.癫痫病人一边脑的过度活动,会通过胼胝体传递到大脑的另一半,于是大脑的两边都进行着强烈的活动并彼此刺激,导致泛化的癫痫发作。

3.切断胼胝体的神经外科手术(裂脑手术)可以极大减少癫痫发作的频率。

4.大脑半球会从对侧身体接受感觉信息,也控制对侧身体的运动。

5.感觉信息交叉表征的一个例外是嗅觉系统。

当一个人用左鼻孔嗅一朵花时,只有左半球接收到了这种嗅觉信息。

6.裂脑人人格方面也存在分裂。

研究目标:解释所研究的现象。

采用还原的解释,用简单的术语解释复杂的现象。

如及肌肉细胞膜的变化,特定化学物质的进入、细胞内蛋白质分子间的相互运动解释特定的肌肉运动。

行为神经学的生物学渊源1.笛卡尔被称为现代哲学之父,主张世界是一个纯粹的机械实体。

要理解世界,只有理解它是怎么运作的。

这类反应不需要心理的参与,自动的发生,称这些反应为“反射”。

他是二元论者,每个人都有心灵,不受宇宙规律支配的独特的人类属性。

他第一个提出人类心灵和其纯粹的物理居所——脑的联系。

心灵控制身体的运动,身体通过感官提供环境中的信息给心灵。

2.缪勒:提倡实验技术应用于生理学,而不仅仅是观察。

只有实验的方法移走或隔离动物的器官,检验他们对不同化学物质的反应,才能发现其中的规律。

尽管所有的神经承载着相同的电冲动,但是我们以不同的方式知觉不同的信息。

开始了直接对脑进行实验的阶段。

实验性切除:切掉一块脑,观察动物不能够在做什么。

布洛卡将实验性切除原则应用于人脑,观察中风导致的脑损伤病人的语言功能,发现布洛卡区。

(前额叶制定运动的计划)。

4.赫尔姆霍茨:能量守恒定律,颜色视觉和色盲理论,发明了检眼镜,研究了听觉,音乐。

第一个直接试图测量神经传导速度的科学家,大约每秒27米,神经传导的不只是简单的电信息。

5.达尔文强调有机体的特征,结构、色彩、行为都有功能意义。

有机体的特征都是有功能的,要理解行为的生理基础,必须理解这些行为完成了什么。

生理心理学复习资料

生理心理学复习资料

生理心理学复习资料肾上腺素E 去甲肾上腺素NE 多巴胺DA 5—羟色胺5—HT第一章绪论一、研究途径1实验研究2非实验研究二、具体方法1行为测量方法2神经化学方法一)行为测量方法学1、非条件反射:先天的,由中枢神经系统低级部位在进化过程中被固定下来的神经联系所决定,S-R间有固定的联系,出生后即发挥作用或随个体的生长发育而出现。

2、条件反射:后天形成,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

种类第一信号系统/第二信号系统具体刺激----第一信号;语言词语----第二信号经典性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经典性—巴甫洛夫:食物性条件反射,防御性条件反射操作性—斯金纳(二)神经化学方法1、神经解剖学技术2、活脑的研究方法3、脑损伤法4、脑刺激法5、脑电记录6、生物化学技术1、神经解剖学技术1 组织学的方法---脑组织的细微的解剖知识2 追踪神经通路2、活脑的研究方法/脑成像术1计算机断层扫描术CT2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术PET 3核磁共振技术MRI3、脑损伤法1不可逆损伤:横断损伤或切除术;吸出损伤;电解损伤2可逆损伤:扩散性阻抑;冰冻法4、脑电刺激法弱电流或化学物质作用于脑个别部位。

5、脑电记录1脑电图EEG:头皮表面或头皮下电极针记录的电位2 皮层电图ECOG:皮层表皮或皮层内记录的电位6、生物化学技术1微离子透入法2 免疫学技术3 药物作用4 其它化学物质第二章心理与行为的神经解剖学基础一、神经解剖的术语关系平面(上下)水平面/横切面(左右)正中平面,矢状面(前后)冠状面二、神经系统概貌一基本结构1、神经元2、神经结构胞体→灰质1中枢:神经核;皮层/皮质2周围:神经节突起→白质1神经纤维;神经束;神经2网状结构第二节中枢神经系统一、脑(一)大脑(二)间脑(三)脑干:中脑、脑桥、延脑(四)小脑二、脊髓一、脑(一)大脑1、大脑皮层/皮质外部结构:1 沟、裂、回2叶3区----组织学上52个;按机能分3类(感觉运动联络)内部结构:六层从外到内(1分子层2外颗粒层3外锥体细胞层4内颗粒层5内锥体细胞层6多形细胞层)2、基底神经节1尾状核、壳核和苍白球统称纹状体系统2杏仁核3屏状核3、边缘系统(二)间脑1、丘脑2、上丘脑3、下丘脑4、底丘脑(三)脑干1、中脑(1)顶盖:上丘(视),下丘(听)(2)被盖2、脑桥:大小脑联系3、延脑(四)小脑第三节周围神经系统一、脑神经12对二、脊神经31对三、自主神经: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神经系统的组成神经系统包括1 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2周围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1按照解剖分脑神经脊神经3按照功能分运动神经感觉神经(躯体运动神经植物神经|自主神经)第三章神经系统的活动机制第一节神经元类型按突起分单极细胞双极细胞多极细胞功能分形态大小分大神经元小神经元第二节静息电位:神经细胞在静息状态下,由于膜内外离子的种类和浓度不同,而存在着内负外正的电位差.这个电位差称作静息电位.静息电位是神经细胞没有受到刺激,内反外正,为极化状态。

生理心理学期末总结

生理心理学期末总结

生理心理学期末重点第一章、导论1、填空:生理心理学是心理学、神经科学和信息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2、低层次心理过程障碍仅在发病初期较为明显,或从始至终基本上表现不突出。

神经病人以低层次感觉运动障碍为突出特点。

(注意区别)3、边缘系统有内脏脑之称,是内脏功能和集体内环境的高级调节中枢,也是情绪、情感调节中枢。

4、尾状核和豆状核组成纹状体5、追踪神经通路:溃变轴突;氨基酸自由放射射影术;辣根过氧化酶研究。

6、活脑研究方法:CT.l;正电子发射层描技术;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

7、脑损毁术:吸出法;热烙法;电损毁法;药物损毁。

第二章8、眼内折光装置及其反射活动:(1)瞳孔反射(2)瞳孔-皮肤反射(3)调节反射:视轴、晶体曲率和瞳孔同时变化的反射活动就是反射调节。

(注意1、2区别)9、随意性眼动:(1)两眼视轴发生同方向性运动,称为共轭运动。

(2)两眼视轴总是反方向运动称为辐运动。

10、视网膜内的信息传递:(1)从外向内依次为视感受细胞(视感细胞、视锥细胞)、水平细胞、双极细胞、无足细胞和神经节细胞。

(2)视感细胞、视锥细胞双极细胞和神经节细胞是纵向分布,水平细胞和无足细胞是横向分布。

11、选择题:神经节细胞和外侧膝状体神经元的感受野的形状和特点即同心圆的感受野。

视皮层神经元则有可能有简单型、复杂型和超复杂型等3种不同那个形式的平行线或长方形式的感受野。

12、填空:视觉信息提取的功能柱理论(1)特征提取功能柱(2)空间频率柱13、填空:信息传送到颞叶的初级听皮层和次级听皮层。

14、音高的神经编码与听觉理论:共振假说、位置理论、频率理论、行波学说。

15、声源空间定位的神经编码最基本方式:锁相-时差编码16、痛觉特点:痛觉不仅包括感觉成分,还包含情感成分、植物性成分和运动成分;闸门控制学说认为痛觉制约于中枢控制系统与闸门控制系统的作用。

从周围神经接受感觉信息的脊髓细胞起着闸门作用,控制着高一级的痛觉传递细胞。

接受较粗纤维的传入冲动时,闸门细胞快速兴奋,继而对传递细胞产生抑制效应,相当于关闭闸门不能产生痛觉。

期末复习大纲—生理心理学

期末复习大纲—生理心理学

期末复习大纲—生理心理学期末复习大纲—生理心理学第一章绪论●心理生理学研究方法和技术:1、脑立体定位技术2、脑损伤法:不可逆损伤(横断损伤、吸出损伤、电解损伤、药物损伤)简单易行、效果明显,但无法恢复,可能引起组织病变,影响结果可逆损伤(扩步性阻抑、冰冻方法、神经化学损伤)暂时性的机能切除,不易发生继发性的周围组织病变,常用来研究皮层机能3、刺激法:电刺激法、化学刺激法4、电记录法5、生物化学分析法6、分子遗传学技术7、脑成像技术:PET技术、CT技术第二章注意的神经过程●注意的主要功能使有机体选择一定的事物作为心理活动的对象并维持下去,它对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过程的顺利进行起着保障作用。

第一节注意的神经解剖学基础●注意是通过一些脑区的神经网络活动来实现的。

●既不是某一脑区的特性,也不是全部脑区的功能。

●不同脑区在注意过程中发挥着特定的作用。

●注意的神经网络包括:警觉网络、定向网络和执行网络一、警觉网络(一)警觉和注意的关系●实验结果:警觉的提高可以改善对注意目标的觉察速度。

(二)注意(警觉状态)主要靠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的持续作用来调节●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为单胺能和胆碱能细胞存在的部位。

●投射到不同部位。

1.上行去甲肾上腺素(NA)系统的功能●DNAB损伤鼠模型在脑内注射6-羟多巴胺(6-OHDA)到蓝斑皮层通路(DNAB ),导致DA严重耗竭,使其含量少于对照组的10%。

然后进行习得条件辨别任务:刺激为a,反应为b;刺激为X,反应为Y;--DNAB损伤鼠在完成习得条件辨别任务中有缺陷;同时,鼠的巴浦洛夫条件抑制也受影响。

--表明:蓝斑-皮层投射系统的正常功能是保持在高度唤醒水平下注意的选择。

2.上行多巴胺(DA)系统●中脑-边缘DA系统能够将动机转化为动作。

该系统的主要功能在于激活行为反应,以便获得强化物。

如精神运动兴奋药物苯丙胺的强化效应,部分通过该系统发挥作用。

●中脑—纹状体DA系统具有唤醒作用。

《生理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知识点总结

《生理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知识点总结

《生理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知识点总结教学法名词:1.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各种活动方式、手段和程序的总称。

2.教学氛围:是对教学活动产生直接影响的课堂内外部气氛、场景等。

3.教学模式:指开展教学活动的一整套方法论体系,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观念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的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4.讲授法:指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信息的方法。

5.讨论法:指根据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疑点,师生共设问题情境,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成员相互交流个人的新看法,进而互相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

6.读书指导法: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阅读课本或课外读物,以获取知识、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一种方法。

7.演示法:指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进行示范性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掌握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8.参观法:指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组织学生到社会场所如工厂农村展览馆等进行观察和研究,以获得新知识或巩固和验证已学知识的教学方法。

9.练习法;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一种教学方法。

10.实验法: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实验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培养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

11.谈话法(问答法):指教师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概括已有的知识、经验、积极思考,从而使学生得出结论获得新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12.读书学习法(阅读学习法):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习者自己独立阅读材料和其他参考书或读物获得知识的一种方法。

13.研究性学习: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14.调研学习法:调查研究学习法的简称,指学习者亲自去熟悉和了解学习对象的一种学习方法。

15.教学媒体:指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传递以教学为目的的信息所使用的媒介工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理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提纲1. 生理心理学的定义(研究方向)是什么?答:生理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学科,研究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

即研究外界事物作用于脑而产生心理现象的物质过程的科学。

生理心理学以脑为中心,研究心理的生理机制或行为的生理机制。

2. 生理心理学的实验方法都有哪些?用于人群的研究都有哪些?答:①脑立体定位技术:找到要损毁或研究的脑内部位。

用于:脑内刺激,脑内核团给药,脑内电信号记录,脑内物质(神经递质)的测定等。

②脑损伤法:横断损伤,吸出损伤,电解损伤,扩布性阻抑,冰冻方法,神经化学损伤等。

③刺激法:电刺激法(如恒流刺激),化学刺激法(神经递质的激动剂或拮抗剂)。

④电记录法:自发电活动(脑电图和脑电地形图)和诱发电位;胞内电位,胞外电位。

⑤生物化学分析方法:神经递质的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荧光检测,紫外检测),推-挽灌流,脑内微透析术;mRNA的检测用原位杂交的方法等。

分子遗传学技术:行为遗传学,反向遗传学,用相关基因敲除的动物研究整体动物的行为。

基因芯片(不同行为的动物某个脑区基因表达的差异)。

⑥行为学的方法:(1)基本行为:摄食,饮水行为(进食,饮水的时间和数量,内分泌变化等);防御行为的行为模式:常常采用跳跃行为,跳跃次数和高度;性行为:如爬背行为,雌性动物的脊柱前凸等;睡眠行为:睡眠时间长短和眼动情况以及生化物质变化情况。

(2)经典条件反射。

(3)操作式条件反射。

(4)特殊行为。

⑦形态学的方法:荧光显微镜,行为异常伴随的脑部结构形态的异常,树突棘的稠密。

⑧脑成像技术:CT, PET, fMRI。

其中,刺激法、电记录法、行为学方法和脑成像技术可以用于对人群的研究。

3. 大脑分为哪些部分?大脑皮层分为哪些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功能是什么?答:①大脑分为六部分:端脑、间脑、中脑、脑桥、延髓和小脑。

中脑、脑桥和延髓合称为脑干。

②大脑皮层又可以分为:额叶、顶叶、枕叶和颞叶。

③颞叶:听觉功能,和记忆有关。

枕叶:视觉功能。

顶叶:躯体感觉功能。

额叶:躯体的运动功能。

前额叶皮层和颞叶、顶叶、枕叶皮层之间的联络区与复杂知觉、注意和思维过程有关。

4. 边缘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答:①边缘系统:大脑的底面与大脑半球内侧缘的皮层-边缘叶(包括胼胝体下回、扣带回、海马回及其海马回深部的海马结构),及皮层下一些脑结构,如丘脑、乳头体、中脑被盖等,共同构成边缘系统。

②功能:内脏功能和机体内环境的高级调控功能。

情感、情绪的调节中枢。

5. 上行网状激活(激动)系统的功能?答:上行网状激动系统:包括向脑干网状结构的感觉传入,自脑干网状结构向间脑的上行投射,以及从间脑向大脑皮质的广泛投射。

上行网状激动系统携带的上行冲动是“非特异性”的,对于维持睡眠一觉醒状态,即入睡、唤醒、警觉和注意,起决定性作用。

该系统使大脑皮质保持适度的意识和清醒,对各种传入信息有良好的感知能力。

6. 树突棘的概念和功能?答:①树突棘: 神经元树突表面发出多种形状的细小突起。

②功能:(1)专供接纳突触。

(2)与信息传递有关。

膜上有许多种受体和离子通道,胞浆内含有多种第二信息和效应系统。

(3)在海马和皮层细胞,树突棘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钙室,颈部又是一个可调节的机械屏障,使钙不弥散于主干树突内,保护神经元免受兴奋性氨基酸的毒性。

(4)树突棘的密度形状可以随神经元不断活动而变化,与学习记忆及神经可塑性有关。

7. 什么是突触?组成是怎样的?答:突触是实现神经元间或者神经元与效应器间信息传递的特异功能接触部位。

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8. 突触电位包括什么?概念是什么?答:突触电位包括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由突触释放的兴奋性神经递质所产生,突触后膜的去极化。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由抑制性神经递质所产生,突触后膜的超极化。

9. 什么是神经递质?答:神经递质:由突触前神经末梢释放,经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导致离子通道开放。

不同的递质打开不同的离子通道,从而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或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10. 按照神经递质的化学结构分类,可以分为哪几类?答:①胆碱类,有乙酰胆碱。

②单胺类,(1)儿茶酚胺类:包括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和肾上腺素。

(2)吲哚类:包括5-羟色胺。

③氨基酸类,(1)有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甘氨酸;(2)抑制性氨基酸:GABA,天冬氨酸。

④多肽类: 有内源性阿片样肽、P物质、脑利钠多肽、胆囊收缩素等。

⑤其他类:有NO、前列腺素、组氨、嘌呤核苷酸等。

11. 神经递质的受体及分类?答:神经递质受体通常按其所识别的神经递质而命名,并进行分类,如乙酰胆碱受体、去甲肾上腺素受体等等。

以下3种分类方法:①根据受体所在突触的位置,神经递质又可分为突触后膜受体和突触前膜受体。

通常突触前膜的受体远比突触后膜的受体少。

②离子通道型受体和非离子通道型受体③兴奋型受体和抑制型受体。

12. 突触前膜受体的概念?答:突触前膜受体,又称自身受体。

作用:(1)调节自身递质的合成,尤其是自身递质的释放。

(2)摄取和灭活神经递质,防止突触间隙中递质过多。

(3)协调共存递质的释放。

13. 受体激活后的效应有哪些?答:①通过门控离子通道,使神经元产生快速电信号反应,通常历时几个毫秒。

②通过第二信使介导的慢反应,时程较长,几秒到几分钟,主要调节神经元的兴奋性的代谢。

③通过第三信使影响基因表达,历时更长,达几小时甚至更长。

这种长时程效应(LTP)参与神经元的生长和长时程的记忆。

如CREB为第三信使。

14. 乙酰胆碱的功能?答:乙酰胆碱是最早被鉴定的神经递质,主要功能是:作为神经传导的化学递质。

局部激素的作用。

某些细菌、霉菌或植物的代谢产物之一。

毒物作用:如黄蜂刺及刺草中均含有大量乙酰胆碱。

其中作为神经传导的化学递质,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增进学习记忆,感觉,运动功能,在维持觉醒-睡眠中的功能等。

具体的:①感觉。

感觉特异投射系统有三级神经元。

其中,第二、第三级很可能是乙酰胆碱能神经元,它参与多种感觉的传入。

还参与针刺镇痛及拟胆碱药的镇痛作用有关。

②与运动功能有关,锥体外系运动的高级中枢在纹状体,内含M型胆碱能中间神经元。

③海马胆碱能系统的兴奋是学习、记忆和意识的基础。

已知隔区-海马-边缘叶M型突触与短期或近期记忆有关,被称为“记忆突触”。

乙酰胆碱是直接执行学习行为的神经递质,它能使神经元持久兴奋,成串放电,并有利于记忆的储存。

故胆碱疗法可以改善老年人的学习记忆能力。

④大脑皮质感觉区M1与清醒-睡眠周期活动有关;乙酰胆碱对行为、脑电及摄食、饮水、体温、血压调节等均起一定作用。

15. 多巴胺受体的亚型和中枢多巴胺的功能?答:①5种多巴胺受体亚型D1、D2、D3、D4、D5。

D1受体大家族:D1、D5受体;D2受体大家族:D2、D3、D4受体。

②功能:(1)调节躯体运动:锥体外系多巴胺障碍与帕金森氏病、亨廷顿舞蹈病、迟发性运动障碍、锰中毒等多种神经精神及疾病有关。

(2)参与精神情绪活动:主要通过中脑边缘系统及中脑皮层通路发挥作用。

(3)调节神经内分泌的功能:对生长激素释放因子和催乳素的分泌起抑制作用。

(4)可以使中枢神经元的电活动增加并调节心血管中枢的活动,DA还影响内源性阿片肽的释放从而拮抗针刺镇痛的效果。

16. 兴奋性氨基酸和抑制性氨基酸都包括什么?答: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天冬氨酸,NMDA(N-甲基-D天冬氨酸)。

抑制性氨基酸:GABA(γ-氨基丁酸),甘氨酸,丙氨酸,牛磺酸。

17. 注意的神经网络包括什么?解剖学的基础是什么?答:注意的神经网络包括警觉网络、定向网络和执行网络。

①警觉网络中,蓝斑-皮层NA系统有维持紧张或唤醒的情景下辨别能力的保护功能,因而参与了选择性注意的加工;中脑-边缘DA系统和中脑-纹状体DA系统有助于不同形式的行为激活,从而在认知或运动的传出激活中扮演重要角色;皮层胆碱能系统促进刺激在皮层水平的加工,在注意和记忆信息的功能是对立的。

在许多情况下,这些上行网状激活系统在不同程度上同时活动,以优化加工能力,易化反应传出。

②定向网络的组成部分为顶叶、中脑的上丘和丘脑。

定义是与注意相关的主要部位。

右侧顶叶同时主管对身体左右两侧及其外部空间事物的注意力,而左侧顶叶主管对身体右边的注意。

上丘及其周围区域与视觉定向有关,对有效线索引导行为起定向的作用。

丘脑损伤患者及丘脑枕核被化学损伤的猴子在隐蔽定向上表现出困难。

③执行网络:位于额叶的一些区域包括扣带回参与注意的执行。

前额叶损伤,导致多种多样的注意障碍。

表现为分心,前额叶病人注意的控制能力低下,很难把注意力集中到特别暗示的事情上,过分敏感新异刺激和环境干扰。

18. 什么是对侧忽视综合症?答:顶叶的损伤后引起对侧忽视综合征,主要表现是病人不能对出现在脑损伤对侧空间的刺激作出适应的反应。

原因是对损伤同侧线索的过度注意或者注意脑损伤对侧的目标出现了困难。

19. 什么是朝向反射(定向反射),它的生理反应是怎样的?答:①朝向反应就是由这种新异性强刺激引起机体的一种反射活动,表现为机体现行活动的突然中止,头面部甚至整个机体转向新异刺激发出的方向。

通过眼、耳的感知过程探究新异刺激的性质及其对机体的意义。

朝向反应是非随意注意的生理基础。

②生理活动主要有以下的变化:(1)植物性神经功能变化,如瞳孔放大、皮肤导电增强、躯体血管收缩、头部血管舒张和心率变慢。

(2)脑功能变化,如脑电图出现去同步化快波,皮层兴奋性提高。

(3)运动功能变化,如头颈肌和眼外肌收缩,使感觉器官朝向刺激源。

20. 匹配理论如何解释朝向反射?答:索科洛夫在朝向反应的研究中发现,它是一个包括许多脑结构在内的复杂功能系统。

这一功能系统的最显著特点是它在新刺激作用下形成的新异刺激模式与神经系统的活动模式之间的不匹配,是这种反应的生理基础。

这种机制发生在对刺激信息反应的传出神经元中,在这里将感觉神经元传入的信息模式和中间神经元保存的以前刺激痕迹的模式加以匹配,如果两个模式完全匹配,传出神经元不再发生反应。

两种模式不匹配就会导致传出神经元从不反应状态转变为反应状态。

21. 什么是负启动?答:负启动是一种抑制效应,它是指前一次的干扰刺激如果作为目标再次出现时,对这个目标的反应的抑制。

22. 持续行为的概念?答:持续行为:前额叶病人不能根据暗示信号调整自己的行为,注意力很难在不同的事物或行为间进行转移。

病人很难抑制已经建立起来的行为模式,额叶损伤导致了行为的选择性和组织性受到破坏。

23. 什么是惊反射?答:惊反射是哺乳动物的一种最强的全身性反射活动,常规的惊反射能激活全身上百个肌肉,是人与动物对于威胁刺激的一种迅速反应,对适应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24. 什么是前脉冲抑制?答:前脉冲抑制(PPI)的含义是:由出现在强的惊反射刺激之前一定时间内的弱感觉刺激对惊反射所产生的抑制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