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程总目标

合集下载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总目标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总目标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总目标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知识技能:掌握本册教材中的基本数学知识,包括四则运算、位置与方向、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三角形、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等。

2. 数学思考: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包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数学推理和论证的能力。

3. 问题解决: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猜测和实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态度,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团队协作能力。

此外,总目标还强调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同时,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课程目标及学段目标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课程目标及学段目标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课程目标及学段目标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课程目标及学段目标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课程目标和学段目标课程目标总目标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1.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总目标从以下四个方面具体阐述:知识技能●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经历图形的抽象、分类、性质探讨、运动、位置确定等过程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收集和处理数据、利用数据分析问题、获取信息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积累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等解决简单问题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思考●建立数感、符号意识和空间观念初步形成几何直观和运算能力发展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体会统计方法的意义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感受随机现象●在参与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综合实践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问题解决●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情感态度●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体会数学的特点,了解数学的价值。

●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总目标的这四个方面,不是相互独立和割裂的,而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

数学课程总目标四个方面

数学课程总目标四个方面

数学课程总目标四个方面
1.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是一门思维训练课程,通过数学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敏捷性和准确性。

2. 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数学是一门应用科学,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使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

3. 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数学素养:数学是一门有趣的科学,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使学生能够欣赏数学的美,拓宽数学视野。

4. 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数学是一门富有创造性的科学,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培养学生提出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培养学生的数学发现和证明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研究能力。

高等数学教学设计总目标(最新)

高等数学教学设计总目标(最新)

高等数学教学设计总目标(最新)高等数学教学设计总目标高等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其教学设计总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学生应掌握高等数学的基本概念、定理、方法和技能,包括极限、导数、微积分、积分、级数等。

2.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应学会运用数学思维方法,如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解决实际问题。

3.数学语言和表达能力的提高:学生应掌握数学语言,包括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等,并能够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

4.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学生应能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经济、物理、工程等领域中的问题。

5.数学素养的提高:学生应具备数学素养,包括数学思维、数学语言、数学表达、数学应用等方面的能力。

6.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习惯的养成:学生应具备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并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通过以上总目标的实现,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提高其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学数学必修一教学目标大学数学必修一的教学目标如下:1.理解极限、导数和积分等基本概念以及相关运算方法。

2.掌握数学分析、微积分等基本数学知识,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提高逻辑推理能力。

4.让学生了解数学在经济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工程学等领域的应用。

5.培养学生严谨治学、勇于探索的精神,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和综合素质。

6.为后续数学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同时也为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知识支撑。

大学的数学教学目标怎么写大学的数学教学目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写:1.理解数学基础:在大学阶段,学生需要理解并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如代数、几何、微积分等。

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数学概念、方法和理论,能够运用数学工具分析和解决问题。

2.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数学是一门逻辑严密的学科,学生需要学会分析、综合、推理和抽象等思维方法。

目标是让学生具备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总目标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总目标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总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2、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3、经历提出问题、收集和处理数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数学思考 1、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2、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3、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4、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三)、解决问题 1、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2、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3、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4、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四)、情感与态度 1、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

2、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3、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4、 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学段目标知识技能知识技能1、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分数、百分数的意义,了解负数,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理解估算的意义;掌握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解简单方程的方法。

简单的数量关系、解简单方程的方法。

2 2、探索一些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了解一些几何体和平面、探索一些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了解一些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体验图形的简单运动,了解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掌握测量、识图和画图的基本方法。

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电子稿)

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电子稿)

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电子稿)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总目标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研究,学生能够:1.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以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

2.意识到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研究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研究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总目标从以下四个方面具体阐述:1.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图形与几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经历图形的抽象、分类、性质探讨、运动、位置确定等过程,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收集和处理数据、利用数据分析问题、获取信息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4.数学活动经验。

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积累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等解决简单问题的数学活动经验。

此外,还应该:1.建立数感、符号意识和空间观念,初步形成几何直观和运算能力,发展形象思维与抽象思考。

2.在参与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综合实践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3.体会统计方法的意义,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感受随机现象。

4.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

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5.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

6.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7.在数学研究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体会数学的特点,了解数学的价值。

8.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初中数学教学总目标(最新)

初中数学教学总目标(最新)

初中数学教学总目标(最新)初中数学教学总目标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初中数学教学的总目标是:1.理解学习数学的必要性,了解数学的价值,培养对数学的理解,增长数学能力,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2.学会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技能,掌握数学的表达和交流技能。

3.正确使用数学概念、方法、思想表述清晰地解释有关问题,形成基本运算技能,达到有关精度要求。

4.形成批判性思维,发展创新思维,形成对数学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5.学会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6.学会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7.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积极学习数学的氛围。

8.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人生观。

总的来说,初中数学教学的总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能力,让他们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期中复习教学目标初中数学初中数学期中复习的教学目标可以包括:1.巩固和强化学生已经学过的数学概念、定理、公式和法则。

2.帮助学生系统地整理和复习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如代数、几何、三角、函数等。

3.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数学素养。

5.帮助学生为即将到来的期末考试做好准备,提高考试成绩。

具体的复习内容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计划进行安排,可以包括代数、几何、三角、函数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复习方法可以采取讲解、练习、讨论、归纳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目标通用套话初中数学教学目标通用套话:1.了解初中数学课程的性质和理念,掌握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学习内容。

2.掌握初中数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能,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4.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

数学课程标准

《数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课程性质:《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科学和技术的基础,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使学生在初中数学基础上,学好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继续学习所必须要代数、三角、几何和概率统计的基础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基本计算工具使用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形结合能力、思维能力和简单实际应用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课程任务: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具备必需的相关技能与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数学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九年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高技能人才所必须具备的数学素养,以满足未来职业岗位和个人发展的需要。

1.知识目标: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并掌握职业岗位和生活中所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和数据处理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3. 素质目标: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意识、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

(三)参考学时:192学时(四)课程学分:12学分(五)课程内容和要求(六)教学建议1.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主要途径。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便于学生接受的授课方法,如学生讨论,多媒体图形演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型,同时注意激活学生的思维,采用形式多样课堂以外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将实际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进行思考、讨论、解决,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评价方法本课程是基础课,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

在关注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的同时,也关注他们情感、态度的形成和发展。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数学课标程解读总目标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数学课标程解读总目标
2、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3、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1、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
5、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过Hale Waihona Puke 程与方法
1、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3、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4、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郑州xx小学数学学科细化课程解读目标表
郑州xx小学数学学科细化课程解读目标表六年级第一学期知识与能力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六年级第一学期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数学课程目标的具体目标和四个方面的内涵是什么

数学课程目标的具体目标和四个方面的内涵是什么
• 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掌 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 经历图形的抽象、分类、性质探讨、运动、位 置确定等过程,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础知识和 基本技能。
(1)知识技能方面
• 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收集和处理数据、利用数据分 析问题、获取信息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 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过程”。
学段目标关于“数与式”的表述
• 第一学段为“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初步认识 分数和小数”;
• 第二学段为“认识万以上的数;理解分数、小 数、百分数的意义,了解负数”;
• 第三学段为“理解有理数、实数、代数式、方 程、不等式、函数”。
学段目标关于“数学运算”的表述
• 第一学段为“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 能,能准确进行运算;在具体情境中,能选择适当的单 位进行简单的估算”;
五、“课程目标”的“学段目标”表述是 如何层层深入的
1. 学段目标“层层深入”的两个含义 2. 以具体目标的四个方面各举一例
1. 学段目标“层层深入”的两个含义
(1)体现循序渐进:每后一个学段的要求应该比前 一个学段更加深入,这样才体现循序渐
进。 (2)不要欲速不达:不应把过高的要求放在较低的
学段,那样会欲速不达。
手指头与所数若干物体“一一对应”。
讨论“个数”时,“一一对应”是关键
• 一个集合中元素的个数。 • 两个集合中元素的个数是否相等。
(“点名”数空座;大足石刻的千手观音有 多少只手,贴金箔,1007) • 推广到无限集合时,仍然用“一一对应”的观点。
大足石刻千手观音
讨论“个数”时,“一一对应”是关键
合作探索与独立思考的关系
对于数学创新而言,与人交流和 独立思考都是需要的,但是独立思考更加基本, 是创新的基础。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既要 表扬那些经过合作探索取得成功的学生,也要表 扬那些经过独立思考取得成功的学生。

初中数学课程目标(草案)

初中数学课程目标(草案)

初中数学课程目标(草案)一、数学课程总目标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1. 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2.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各学期课程目标七年级上期课程目标1. 掌握有理数的相关概念和运算,整式的相关概念及加减运算;初步体会转化、化归,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由特殊到一般等思想方法,发展数感,建立符号意识。

2.理解方程的含义,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初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渗透模型思想。

3.经历观察与想象、展开与折叠、切截及从不同方向看等操作活动,掌握常见几何体的相关知识,发展空间观念;认识线段、射线、直线、角及多边形、正多边形、圆、扇形等平面图形,了解其含义及相关性质,培养识图能力和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能力。

4. 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根据具体问题情景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有效地展示数据,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5.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习惯。

七年级下期课程目标1.掌握用代数式进行表述的方法,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感受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和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会进行简单的整式乘、除运算。

2.探索并掌握相交线、平行线、三角形的基本性质与判定;探索并理解生活中轴对称现象,经历借助图形思考问题的过程,初步建立几何直观,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

3.通过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了解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法;结合对函数关系的分析,能对变量的变化情况进行初步讨论。

4.理解事件的有关概念,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感受随机事件发生频率的稳定性。

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新课标

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新课标

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新课标《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新课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课程性质:初中数学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抽象思维、逻辑推理、创新精神等具有重要作用。

2. 课程理念:初中数学课程应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注重数学实践与应用,促进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3. 课程目标:初中数学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通过数学学习,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提高抽象思维、推理能力、创新意识等数学素养,具有初步的创新能力、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4. 课程内容:初中数学课程内容包括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概率与统计等几个主要部分。

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应注重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同时要符合数学本身的规律和特点。

5. 课程实施:教师在教学中应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6. 课程评价:课程评价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的有机结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书面测试、口头表达、实践操作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进步情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其全面发展。

7. 课程资源:课程资源包括教材、教具、学具、图书、网络资源等。

教师应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总之,《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新课标》对于指导初中数学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师在教学中应认真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实质,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数学课程总目标

数学课程总目标

数学课程总目标数学,作为一门基础且重要的学科,其课程总目标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数学课程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对数学的积极态度和价值观。

首先,数学课程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这包括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领域的基础知识。

学生需要理解数的概念、运算规则,掌握方程、函数等代数工具;熟悉各种图形的性质和度量,能够进行空间想象和几何推理;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方法,能够运用概率和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这些基础知识和技能是进一步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基石。

数学思维的发展是数学课程总目标的核心之一。

数学思维包括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创新思维等。

通过数学学习,学生应当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能够从具体的现象中抽象出数学模型,运用逻辑推理来解决问题。

例如,在解决数学证明题时,学生需要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来得出结论,这不仅锻炼了逻辑思维能力,也培养了严谨的治学态度。

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

数学知识和思维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当学会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验证。

比如,在规划购物预算、计算房屋面积、设计行程安排等方面,都需要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这种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有助于学生在数学学科中取得好成绩,更能够在生活和未来的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培养对数学的积极态度和价值观也是不容忽视的目标。

数学往往给人一种枯燥、困难的印象,但通过合理的教学和引导,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价值,能够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数学是一门精确、严谨的学科,培养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追求精确、严谨的态度,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同时,数学在推动科技进步、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让学生了解这一点,能够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为了实现这些数学课程总目标,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总目标与学段目标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总目标与学段目标

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总目标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1、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总目标从以下四个方面具体阐述:知识技能●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经历图形的抽象、分类、性质探讨、运动、位置确定等过程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收集和处理数据、利用数据分析问题、获取信息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积累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等解决简单问题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思考●建立数感、符号意识和空间观念初步形成几何直观和运算能力发展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体会统计方法的意义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感受随机现象●在参与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综合实践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问题解决●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情感态度●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体会数学的特点,了解数学的价值、●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总目标的这四个方面,不是相互独立和割裂的,而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组织中,应同时兼顾这四个方面的目标,这些目标的整体实现,是学生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标志,它对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技能的学习知识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三个目标的实现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学段目标第一学段( 1-3 年级)知识技能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理解常见的量;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在具体情境中能进行简单的估算、2、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3、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数学思考1、在运用数及适当的度量单位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以及对运算结果进行估计的过程中,发展数感;在从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想象图形的运动和位置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2、能对调查过程中获得的简单数据进行归类,体验数据中蕴涵着信息、3、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能提出一些简单的猜想、4、会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问题解决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2、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4、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情感态度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

小学数学课程目标

小学数学课程目标
第一章 小学数学课程目标
第一节 数学课程目标概述

课程:是按照一定的社会需要,根据特定的文化
和社会取向,考虑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为 培养下一代所制定的一套有目的、可执行的方案。

教学计划: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
制定的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文件。它决定着教 学内容总的方向和总的结构。

课程目标:是对某一阶段学生所应达到的规格
小学数学教师应形成时时以数学课程标准 来规范自己的教学活动的意识。







1、《课程标准》在于引导教师树立“用教材教, 而不是教教材”的观念,唤起教学活动的“目标” 意识。 2、体现了将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课程作为一个 整体来规划设计的整体思想。 小学:1—3年级为第一学段 4—6年级为第二学段 初中:7—9年级为第三学段 3、 《 课程标准》的框架结构:
数 学 ●体会统计方法的意义,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思 感受随机现象。 考 ●在参与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综合实践 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 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 方式。
●建立数感、符号意识和空间观念,初步形成 几何直观和运算能力,发展形象思维与抽象思 维。
Hale Waihona Puke 基础知识指的是:狭义知识观下的数学基础知 识——数学事实,是指一些在头脑记忆中留下 的数学正确结论,包含一切的数学基本概念、 基本法则、公式和定理等。
基本技能指的是:通过练习获得的自动化的动 作方式或操作系统。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 和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基本思想指的是:人们对数学理论与内容的本 质认识,是从某些具体数学认识过程中提炼出 的一些观点,它揭示了数学发展中普遍的规律, 它直接支配着数学的实践活动,这是对数学规 律的理性认识。

数学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

数学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目录第一部分前言一、基本理念二、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二、学段目标第三部分内容标准第一学段(1~3年级)一、数与代数二、空间与图形三、统计与概率四、实践活动第二学段(4~6年级)一、数与代数二、空间与图形三、统计与概率四、综合应用第三学段(7~9年级)一、数与代数二、空间与图形三、统计与概率四、课题学习第四部分课程实施建议第一学段(1~3年级)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第二学段(4~6年级)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第三学段(7~9年级)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第一部分前言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自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与计算机的结合,使得数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

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

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一、基本理念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中数学课程总目标

高中数学课程总目标
高中数学课程总目标
• 四基 • 基础知识 • 基本技能 • 基本思想 • 基本活动经验
高中数学课程总目标
• 四能 • 发现问题 • 提出问题 • 分析问题 • 解决问题
高中数学课程总目标
• 三值 • 科学价值 • 应用价值 • 人文价值
高中数学课程总目标
• 三用 • 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数学世界 • ——数学抽象、直观想象素养 • 用数学的思维分析世界 • ——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素养 • 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 • ——数学建模、数据分析素养
的直观模型。
素养名称 数据分析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
内涵
具体表现
数据分析是指从数 据中获得有用信息,1.数据获取; 形成知识。主要包 2.数据分析; 括收集数据提取信 3.知识构建。 息,利用图表展示 数据,构建模型分 析数据,解释数据 获取知识。
素养名称
内涵
具体表现
直观想象
直观想象是指借助空间想象 1.利用图形描述 感知事物的形态与变化,利 数学问题; 用几何图形理解和解决数学 2.利用图形理解 问题。主要包括利用图形描 数学问题; 述数学问题,建立形与数的 3.利用图形探索 联系,构建数学问题的直观 和解决数学问题; 模型,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 4.构建数学问题
1、发现和提出命题; 2、掌握推理的基本 形式和规则; 3、探索和表述论证 的过程; 4、构建命题体系; 5、表达与交流。
素养名称 数学建模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
内涵
具体表现
数学建模是对现实问题 进行抽象,用数学语言 1.发现和提出问 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题; 具体表现为:在实际情 2.建立模型; 境中,从数学的视角提 3.求解模型; 出问题、分析问题、表 4.检验结果和完 达问题、构建模型、求 善模型。 解结论、验证结果、改 进模型,最终得到符合 实际的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课程总目标
1. 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

总目标从以下四个方面阐述:
知识技能
·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经历图形的抽象、分类、性质探讨、运动、位置确定等过程,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收集和处理数据、利用数据分析问题、获取信息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积累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等解决简单问题的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思考
·建立数感、符号意识和空间观念,初步形成几何直观和运算能力,发展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

·体会统计方法的意义,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感受随机现象。

·在参与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综合实践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合理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

问题解决
·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张创新意识。

·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情感态度·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客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体会数学的特点,了解数学的价值。

·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

·形成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学段目标
第一学段(1--3)年级
知识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理解常见的量;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能准确进行运算;在具体情境中,能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的估算。

2.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

3.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数学思考
1.在运用数及适当的度量单位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以及对运算结果进行估计的过程中,发展数感;在从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想象图形的运动和位置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2.能对调查过程中获得的简单数据进行归类,体验数据中蕴涵着的信息。

3.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能提出一些简单的猜想。

4.会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

问题解决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2.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
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

2.在他人帮助下,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能尝试克服困难。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4.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尝试对别人的想法提出建议,知道应该尊重客观事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