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大-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组网技术)
计算机网络技术组网.维护与配置课程设计

计算机网络技术组网.维护与配置课程设计计算机网络是现代社会信息通信的重要手段,因此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对于软件工程和信息行业的从业人员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计算机网络技术组网、维护与配置课程设计的相关内容。
1. 课程设计概述计算机网络技术组网、维护与配置课程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实践性课程,其培养项目开发人员加强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实际操作和掌握,提高其在计算机网络技术项目中的独立设计和实现能力,为其后续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
2. 课程设计目标本课程设计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以下技能:1.了解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原理和组成,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本知识;2.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案,能够针对不同的网络问题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3.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配置和维护要点,能够有效地配置和维护计算机网络系统;4.能够通过实践操作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中各种常用的软件工具和网络设备的使用方法,并熟练操作。
3. 课程设计内容本课程设计内容主要涵盖以下方面:1.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网络架构、传输协议等;2.网络设备和软件工具:熟悉各种网络设备的使用方法和各种软件工具的配置和使用;3.网络组建和配置:实践操作网络软件、服务器和网络应用程序的安装与配置;4.网络维护和问题解决:了解网络维护和相关知识,并通过实践操作解决网络故障和问题。
4. 课程设计要求本课程设计要求学生熟悉各种网络设备的使用方法和各种软件工具的配置和使用,能够有效地配置和维护计算机网络系统,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中各种常用的软件工具和网络设备的使用方法,并熟练操作。
同时,学生还需要完成以下任务:1.完成小组或个人课程设计任务;2.将课程设计过程中的经验和心得总结为报告。
5. 课程设计步骤本课程设计的步骤如下:5.1 确定课程设计的题目和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确定课程设计的题目和要求,明确课程设计的目标和内容。
组网技术课程设计

组网技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组网技术的基本概念,包括网络拓扑结构、网络协议和IP 地址分配。
2. 学生能够描述不同类型的网络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网络中的作用。
3. 学生能够解释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过程,并掌握基本的网络故障排除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设计并实现小型局域网的组建,包括网络布线、设备配置等。
2. 学生能够利用网络管理软件进行基本的网络监控和性能分析。
3. 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掌握使用网络设备配置和管理网络的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网络技术对于现代社会的重要性,增强信息时代的社会责任感。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网络组建项目,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体现出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增强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属于信息技术学科,是高中年级的组网技术基础课程。
课程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学生特点分析:高中年级学生对信息技术有一定的了解和兴趣,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但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实践来提高其网络技术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教学要求:1. 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主动探索,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
3. 教学评估应侧重于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确保学习目标的达成。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网络发展历史- 网络拓扑结构- 网络协议(如TCP/IP)- IP地址分配与管理2. 网络设备与工作原理- 交换机的工作原理与应用- 路由器的工作原理与应用- 网络传输介质(双绞线、光纤等)3. 局域网组建与配置- 网络布线技术- 交换机与路由器配置- IP地址规划与分配- 网络设备调试与故障排除4. 网络监控与管理- 网络管理软件的使用- 网络性能分析- 网络安全基础5. 实践操作与项目实施- 设计并组建小型局域网- 网络设备配置与调试- 网络监控与管理操作教学大纲安排:第一周: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学习第二周:网络设备与工作原理学习第三周:局域网组建与配置学习第四周:网络监控与管理学习第五周:实践操作与项目实施教材章节关联:《信息技术》教材第四章:计算机网络技术4.1 计算机网络概述4.2 网络设备与传输介质4.3 局域网组建与配置4.4 网络监控与管理4.5 网络安全与维护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计算机组网技术》教案

《计算机组网技术》教案教案:计算机组网技术一、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机组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计算机组网的常用技术和方法;3.能够进行简单的局域网和广域网的设计和建设。
二、教学内容1.计算机组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a.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分类b.互联网的发展和特点c.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和功能d.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和工作原理2.计算机组网的常用技术和方法a.网络通信协议b.网络设备和拓扑结构c.网络地址和子网划分d.网络安全和管理3.局域网和广域网的设计和建设a.局域网的概念和特点b.局域网的组网方法和常用设备c.广域网的概念和特点d.广域网的组网方法和常用技术三、教学方法1.理论讲解:通过讲解基本概念和原理,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组网技术的基础知识;2.课堂讨论:通过问答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计算机组网技术的实际应用;3.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网络设备和配置网络参数等方式,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组网技术的实际操作。
四、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举例引发学生对计算机组网技术的兴趣,并概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2.理论讲解:a.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分类:介绍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和常见的分类方式。
b.互联网的发展和特点:介绍互联网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以及其特点和应用。
c.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和功能: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包括硬件设备和软件协议,并讲解网络的通信功能。
d.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和工作原理: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常见拓扑结构,包括星型、总线型和环型,以及网络的数据传输方式。
3.课堂讨论:a.讨论各种网络通信协议的特点和应用;b.讨论常用的网络设备和拓扑结构,以及它们在网络组网中的作用;c.讨论如何划分网络地址和子网,以及相关的安全和管理问题。
4.实践操作:a.展示网络设备的设置和配置过程,让学生亲自操作,了解网络设备的功能和使用方法;b.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局域网和广域网的设计和建设,让学生实践组网的过程。
计算机网络实训教程(组网技术)实训大纲+实训内容

《计算机网络实训教程(组网技术)》课程实验大纲编制说明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是按照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本科)培养方案要求开设的专业主干课程,主要内容涵盖了计算机网络概述、计算机网络协议与体系结构、物理层基础与应用、数据链路层基础与应用、网络层基础与应用、传输层基础与应用、应用层基础与应用、网络设备应用技术、建立网络基础服务系统、公安计算机网络基础等。
通过本课程,要求学生了解网络相关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网络协议、网络系统的分层体系结构、以太网标准、传输层协议的作用;掌握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局域网的工作原理、TCP/IP网络的核心技术、TCP/IP 网络的应用、网络的主要设备的应用、网络常见的基础服务子系统的实现技术等。
本实训课程是结合课本中所讲知识,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了解和掌握课本中讲到的知识。
一、课程代码:二、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实训教程(组网技术)三、课程类型:专业教育模块课程四、适用对象: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本科)五、课程学时:60六、教学内容:实训项目一网络常用软件介绍目的:掌握CuteFTP、Serv-U、Wireshartk的基本使用方法。
内容:1、利用CuteFTP访问FTP站点。
2、利用Serv-U配置FTP站点。
3、利用Wireshark对网络包进行分析。
条件: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系统、实训场所组织:1、教师讲解;2、学员根据老师讲解,按照试验报告完成试验,教师点评。
作业:学生提交实训小结思考和总结在你的主机上运行Wireshark,然后登陆你的邮箱,查看你的用户ID和密码是如何传送到邮件服务器的。
实训项目二双绞线的制作方法1、了解标准568A和568B网线的线序。
2、掌握直通双绞线、交叉双绞线的制作方法。
3、掌握剥线/压线钳和普通网线测试仪的使用方法。
4、掌握双绞线连通性的测试方法。
内容:1、熟悉网络机房环境。
2、一般双绞线和交叉双绞线的制作方法。
3、测试一般双绞线的连通性。
条件:计算机、双绞线、交换机、实训场所组织:1、学员分组观摩实训场所配置情况;2、教师讲解;3、学员给出网络拓扑结构示意图,教师点评。
《计算机组网技术》课程简介

计算机组网技术
(ComputerNetworkTechno1ogy)
总学时:32学时理论:32学时实验(上机、实习等):0学时
学分:2
课程主要内容:
《计算机组网技术》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和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
该课程的特点是实践性强,有极广泛的实用性。
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课程学习,在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网络操作系统的概念、体系结构及有关协议的基础上,能够掌握网络的组网技术,实现设备选型、分析和组网规划。
通过实验操作,实现综合布线、网络测试与维护,网络安全,以及各种服务器的安装和设置。
本课程学习后,学生能把网络的理论知识真正用到组网、网管和具体的网络使用中。
通过组网的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对网络的设计、实现与维护等方面的实际应用能力。
先修课程:
《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数字电路》、《计算机组成原理》、《汇编语言》、《操作系统》、《微机接口技术》、《计算机网络》等。
适用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教材:
卢加元编著.《计算机组网技术与配置》.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教学参考书:
[1]王相林编著.《组网技术与配置》(第二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王宝智编著.《局域网设计与组网实用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石硕编著.《计算机组网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4]吴功宜编著.《计算机网络教程》(第二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组网》课程设计

《组网技术》课程设计大纲
1、设计目标:
通过本轮课程设计使学生从实践的角度来了解和掌握组网技术的各项基础知识,使学生通过独立完成网络设备的的安装调试工作,使学生掌握园区网网络设备的故障排除工作。
学会组建中小型园区的基本技能,学会搭建各种网络服务器系统。
为以后的网络系统集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2、设计的内容:
本次课程设计工作,主要完成以下几个内容:
(1)组建一个小型校园网络,保证校园网能够访问internet资源。
(2)校园内有教务、财务、后勤、学生科、寝室等5个独立部门,要求划分出5个vlan进行管理
(3)校园网内部采用二层网络拓扑结构设计,核心层和接入层(4)校园网内部要求架设DHCP服务器用于提供TCP/IP参数服务(5)校园内部要求架设email服务器提供电子邮件服务
3、设计步骤
(1)使用cisco R2621路由器作为外网接入设备,在R2621上进行
NAT网络地址转换配置和接口地址配置
(2)使用ciscoS3550-24三层网络交换机作为核心网络设备上联
路由器R2621,在S3550-24上划分出5个vlan,分别对应5 个
接口。
(3)接入层交换使用5台cisco S2950-24交换机,上联到核心交
换机S3550-24上。
(4)在核心交换机上连接DHCP服务器和Email服务器。
并配置这
两个服务器。
(5)拓扑图如下:
4、课程设计报告要求
统一使用学院提供的课程设计报告文档,按要求书写报告内容,完成课程时间、项目内容、项目目的、项目实现过程等内容,以及网络设备基本配置文档资料。
计算机组网技术及实训课程设计

计算机组网技术及实训课程设计计算机组网技术是计算机科学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
它是教授计算机网络基本理论和实践的课程,能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网络拓扑结构、通信协议等相关知识。
本文将介绍计算机组网技术的重要性,并设计一门适合学生实践的课程。
计算机组网技术的重要性计算机网络是现代化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可以将世界上各个角落的人们联系起来,让信息在秒级别内流转,使得人们可以更加高效地协作和交流。
因此,对于学习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计算机组网技术是非常重要的。
计算机组网技术是一种基于通信协议实现的技术,它主要指的是计算机间连接的建立、维护、管理和数据传输等操作。
计算机组网技术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局域网、广域网、无线网等。
学生学习计算机组网技术能够帮助他们深入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为今后从事计算机网络相关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在当今信息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工作还是娱乐都与互联网密不可分。
而计算机组网技术则是支持互联网运行的核心技术。
因此,学生学习计算机组网技术也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互联网的本质,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做出更加积极的贡献。
实训课程设计计算机组网技术这门课程比较抽象,因此需要通过实践课程来加深学生对计算机组网技术的理解。
下面是一门适合学生实践的计算机组网技术实训课程设计。
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网络协议和应用领域,并培养他们在计算机网络领域的实际操作能力。
课程内容本课程内容涵盖计算机组网技术的基本知识、常用网络协议和相关实践技能,如下所示:1.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网络拓扑结构–网络协议–网络安全2.实验环境搭建–开发环境搭建–实验设备连接3.实验项目–网络连接配置–网络互连配置–路由器配置–防火墙配置–VPN配置课程模式本课程采用实践课程的形式进行教学。
学生将在实验室环境中进行计算机网络的配置、调试与测试。
西南交大-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报告组网技术

课程设计一:组网技术1.设计目的a)巩固计算机网络知识b)学会将理论知识运用与实际c)掌握局域网组建技术d)加深对网络概念的理解e)掌握网络的运行原理,结构组成2.设计要求a)给出组网技术的硬件方案i.常用的联网设备有哪些?各应用于什么场合?ii.典型的小、中、大型网络联网:联网方案、所需的设备、网络结构图b)给出组网技术的软件方案i.常用的服务器软件及其配置方法c)给出组网技术的网络接入方案i.了解常用的网络接入方案及接入设计ii.分别设计适合于家庭、网吧、单位的网络接入方案3.设计过程a.组网方案-硬件常用的联网设备:中继器、集线器(HUB)、网桥、交换机、路由器、网关中继器: 工作在物理层上的连接设备,主要功能是通过对数据信号的重新发送或者转发来扩大网络传输的距离。
适用于完全相同的两类网络的互联,用于局域网。
集线器(HUB): 工作在物理层上的连接设备。
主要功能是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再生整形放大,以扩大网络的传输距离,同时把所有节点集中在以它为中心的节点上。
主要用于将服务器与工作站连接到网络上。
网桥:工作在数据链路层上的连接设备,网桥包含了中继器的功能和特性,不仅可以连接多种介质,还能连接不同的物理分支,如以太网和令牌网,能将数据包在更大围传送。
网桥的典型应用时将局域网分段成子网,从而降低数据传输的瓶颈,这样的网桥叫“本地”桥,用于广域网上的网桥叫做“远地”桥。
交换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的连接设备。
能基于目标MAC地址转发信号,而不是以广播方式传输,在交换机中存储并且维护着一计算机网卡地址和交换机端口的对应表,它对接收到的所有帧进行检查,读取帧的源MAC地址字段后,根据所传递的数据包的目的地址,按照对应表中的容进行转发,每一个独立的数据包都可以从源端口送到目的端口,以避免和其他端口发生冲突,对应表中如果没有对应的目的地址,则转发给所有端口。
作为局域网的主要连接设备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是互联网络的枢纽,可以在多个网络上交换和路由数据包,路由器通过在相对独立的网络换具体协议的信息来实现这个目标。
计算机组网课程设计报告

《计算机组网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目的:计算机网络是实践性很强的一类课程。
《计算机组网课程设计》是计算机通信网等课程的综合性课程实习,既有严谨的理论基础,又涉及到大量的实践方面的知识。
该课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本课程设计使得学生可以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从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又可以增加学生一定的实践知识。
二、课程设计要求:1、网络硬件设备配置连接(1)网络设备计算机2台,网络交换机或以太网集线器1台,网线若干(3根),网线钳一把,网线测试仪1台(2)基本要求自己制作直通线2根,交叉线1根(用来将两台计算机直接连接练习);做好的网线可以通过网线测试仪来测试网线是否导通。
2、两台计算机的直连练习用交叉线完成两台计算机的连接,设置好计算机的IP地址,然后利用网络邻居来查看连接情况或利用基本网络测试命令(如Ping,Ipconfig,Tracert,NetStat等)来检验。
3、利用直通线构建一个小型局域网要求:(1)练习学习使用基本网络测试命令来测试网络运行状态的方法;(2)将其中一台作为服务器,安装好相应的网络服务器操作系统,一般采用Windows 2000 Server(3) 完成对服务器计算机的相关设置(DNS、DHCP、web等设置),从而使局域网可以实现网页浏览,机器自动配置IP地址和域名,文件下载等功能。
三、设计内容与过程1、用交叉线将两台计算机直接相连,设置其中一台计算机的IP地址为172.29.65.62,另一台计算机的IP地址为172.29.65.63,使用ping命令查看两台计算机是否连通,如下图示表明两台计算机已经连通2、构建小型局域网①使用直通线将四台计算机和以太网集线器连接起来,其中一台安装有windows2000操作系统的计算机作为服务器,另外三台作为客户机如图表示四台计算机已构成一个小型局域网②a、DNS服务器1、安装配置DNS服务器1)安装DNS。
大学计算机网络组网技术教案

大学计算机网络组网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组网技术的基本原理,了解各种常用网络设备的功能和特点,建立面向实际应用的网络设计思路和方法,掌握网络的配置、管理和维护等知识和技能。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计算机网络组网技术的基本原理,各种常用网络设备的功能和特点,网络的配置、管理和维护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1. 计算机网络组网技术的基本原理(1)组网的基本要求(2)网络互连技术(3)协议体系结构(4)数据传输方式2. 各种常用网络设备的功能和特点(1)集线器(2)交换机(3)路由器(4)防火墙等安全设备3. 网络的配置、管理和维护(1)IP地址配置(2)路由配置(3)网络拓扑管理(4)安全管理(5)网络故障排除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在课程设计中,要尽可能多地使用计算机网络组网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来加深对某些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实践与应用的平台。
四、教学评估本课程评估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平时成绩。
包括出勤率、作业成绩、实验成绩等。
2. 期末考试。
主要考查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组网技术的掌握程度。
3. 实验报告。
要求学生完成指定的网络实验,并提交实验报告,评分将考虑实验完成情况和报告质量。
五、教学资源本课程需要使用的教学资源包括:1. 教材。
建议使用《计算机网络》或《计算机网络原理与技术》等教材。
2. 实验室。
需要配备一定数量的计算机和网络设备,以便学生进行实验。
3. 课程网站。
提供课程资料、实验指导、在线测试、论坛等功能,可以方便学生学习和交流。
六、教学进度本课程的教学进度如下:第一周:计算机网络组网技术概述第二周:网络互连技术第三周:协议体系结构与数据传输方式第四周:网络设备的功能和特点第五周:集线器的使用第六周:交换机的使用第七周:路由器的使用第八周:网络安全技术第九周:网络配置和管理第十周:网络故障排除和维护第十一周:复习和总结七、教学保障为保障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应配备满足以下条件的师资和教学资源:1. 师资力量。
计算机网络教案四(西南交大)

共享存储类应用
Tapestry,OceanStore,Pastry
协同工作类应用
Groove Virtual Office
分布式计算类应用
GPU, SETI@home
1.5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方案:
按计算机网络覆盖的地理范围 按网络的交换功能 按所面向的服务对象的公用与专用性质 按所采用的技术 按被传的媒体的性质与提供的服务种类 ……
ARPANET
1957:ARPA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组 建 ; 1969:ARPANET进行联网研究; 1971:ARPANET上连接了15个节点(23台主机); 1973:ARPANET首次进行国际联网;后来发展成为 Internet。 ARPA网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一个重 要的里程碑,为网络技术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Residential Enterprise/ISP Access access, Backbone Modem transmission
DSL Cable modem Satellite T1/T3, DS-1 DS-3 OC-3, OC-12 ATM vs. SONET, vs. WDM
Campus network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s(ISP)
Internet的主要应用
基于P2P的网络应用
文件共享类应用
Napster,BitTorrent,Gnutella,kaZaA,eDonkey/eMule等
流媒体传输类应用
AnySee,PPLive,TvAnts
即时通信类应用
QQ,Skype, MSN Messenger,PoPo,Google Talk
计算机网络教案一(西南交大)

网络现已成为信息社会的命脉和发展知识经济的重要基础。
网络是指“三网”,即电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和计算机网络。 发展最快的并起到核心作用的是计算机网络。
因特网是自印刷术以来人类通信方面最大的变革。
为什么学习计算机网络
网络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与生活方式,现在人们的 生活、工作、学习和交往都已离不开因特网。
Distributed databases
Hale Waihona Puke PBXTELFAX
IP Phone Video Phone
Home
Telemedicine
Hospital
Remote Learning Telemedicine
TEL
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Intranets,VPN)
Digital video/ audio/applications download
设计、制作、讲授:谭献海 设计、制作、讲授 Email:xhtan@
引 言
Why do we need this course?
计算机网络与信息时代
信息与网络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21 世纪的一些 重要特征就是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它是一个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时 代。 信息的收集、生产、存储、传递、检索和使用都离不开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组网技术及实训教学设计

计算机组网技术及实训教学设计1. 概述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越来越成为人们学习、生产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对于计算机科学教学来说,组网技术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介绍计算机组网技术的相关内容,并针对实践教学的需求,提供一些实用的计算机组网技术教学设计思路。
2. 计算机组网技术计算机组网技术指的是将多台计算机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连接,共享资源(包括硬件设备和软件应用程序)的过程。
根据组网范围的不同,计算机组网可以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等多种类型。
2.1 局域网局域网是指在一个有限范围内建立的计算机网络。
常见的局域网包括校园网、公司内部网络等。
局域网可以通过有线和无线方式实现。
2.2 城域网城域网是指在城市范围内建立的计算机网络。
城域网可以通过电话线、光纤、微波等方式实现。
2.3 广域网广域网是指在广大范围内建立的计算机网络。
广域网常常是以多个局域网或城域网为基础,通过异地互连而成。
对于广域网的建设,通常需要考虑数据传输速率、数据传输距离、数据传输安全等方面因素。
3. 实训教学设计思路在计算机组网技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实验教学。
通过组网实验,学生不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计算机网络的架构和工作原理,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将来的实际工作打下基础。
3.1 实训设计思路针对计算机组网技术实验,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实训设计的整体性、系统性、实用性以及可操作性。
可以选用以下的实训设计思路:•确定实际需求。
教师应当针对所教的计算机组网技术与实际需求进行匹配,确定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和技能。
•确定实验装置。
教师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验条件和实验要求,确定适合实验的设备和软件平台。
•确定实验内容。
教师应根据所需求的专业技能,选择相应的实验内容,以便学生能够逐步掌握计算机组网技术。
•编写实验指导书。
为了保证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当编写出精心设计的实验指导书,将实验的过程和步骤详细描述,以帮助学生快速入门。
《组网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组网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三年制专科使用,参考学时64学时)一.课程的地位、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网络工程专业的重要技术课程。
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能够了解局域网组网的主要技术以及组建局域网所需要的各种网络组件。
理解局域网中各种主要网络设备的功能、硬件结构及相互间的联系和作用。
重点是掌握局域网的解决方案,局域网内IP地址的分配,子网的划分技术,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等硬件设备的配置、安装与管理。
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科学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一)教学基本内容第一章:网络基础知识1.基本内容: 1.1 TCP/IP体系结构1.2 局域网技术1.3 Internet接入方式2.教学基本要求:了解接入Internet的几种不同方式,掌握网络模型及TCP/IP协议簇的概念。
3.教学重点难点: TCP/IP体系结构4.教学建议:多方面举例,利用实例比较,使学生更容易接受。
第二章:综合布线系统1.基本内容: 2.1 综合布线系统概述2.2 综合布线系统的等级2.3 网络工程的设计与验收2.教学基本要求:了解综合布线系统的概念、等级及设计与验收。
3.教学重点难点:网络工程的设计与验收4.教学建议:多使用图例说明第三章:网络设备1.基本内容: 3.1 网卡3.2 集线器3.3 交换机3.4 路由器3.5 无线网桥2.教学基本要求:掌握各种硬件设备及其性能工作原理,能对其进行不同比较3.教学重点难点:路由器4.教学建议:在实践操作中教学第四章:网络应用服务器构建1.基本内容: 4.1 网络操作系统4.2 DHCP服务器4.3 DNS服务器4.4 Web服务器4.5 FTP服务器2.教学基本要求:熟练掌握在LAN中的各种服务器配置。
3.教学重点难点: DHCP、DNS、Web、FTP服务器4.教学建议:在实践操作中教学第五章:网络规划、设计与管理1.基本内容: 5.1 网络规划与设计5.2 网络管理2.教学基本要求:了解网络设计过程中的规则及后期的管理。
大学计算机网络组网技术教案

大学计算机网络组网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网络组网体系结构2. 了解不同的组网技术3. 能够熟练使用组网技术实现网络连接和数据传输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网络组网体系结构(1) OSI参考模型和TCP/IP参考模型(2) 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的组网技术(3) 网络层和传输层的组网技术2. 不同的组网技术(1) 点对点组网技术(2) CSMA/CD组网技术(3) CSMA/CA组网技术(4) 路由器组网技术3. 实现网络连接和数据传输(1) IP地址和子网掩码的分配方法(2) 使用交换机和路由器实现网络连接(3) TCP/UDP协议的使用及应用(4) WLAN和Wi-Fi的组网技术三、教学方式:1. 讲授课件内容,介绍计算机网络组网体系结构和不同的组网技术。
2. 对于重点难点的内容,进行案例演示和实验演示,让学生实际操作。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课堂参与度。
四、教学工具:1. 讲授课件2. 计算机网络实验平台3. 交换机、路由器、无线网络设备等五、教学过程:1. 讲解计算机网络组网体系结构,介绍OSI参考模型和TCP/IP参考模型。
2. 介绍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的组网技术,如集线器、中继器、网桥等。
3. 介绍网络层和传输层的组网技术,如路由器、网关、TCP/UDP等。
4. 介绍不同的组网技术,如点对点组网技术、CSMA/CD组网技术、CSMA/CA组网技术和路由器组网技术。
5. 讲解IP地址和子网掩码的分配方法,实验演示如何分配IP地址。
6. 介绍使用交换机和路由器实现网络连接的方法,实验演示如何使用交换机和路由器。
7. 介绍TCP/UDP协议的使用及应用,实验演示如何使用TCP/UDP协议。
8. 介绍WLAN和Wi-Fi的组网技术,演示如何使用Wi-Fi建立无线网络。
六、教学评估:1. 实验报告2. 小组讨论记录3. 考试测试。
西南交大计网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一:组网技术1.组网方案-硬件:1)常用的联网设备中继器:中继器(RP repeater)是连接网络线路的一种装置,常用于两个网络节点之间物理信号的双向转发工作。
中继器主要完成物理层的功能,负责在两个节点的物理层上按位传递信息,完成信号的复制、调整和放大功能,以此来延长网络的长度。
由于存在损耗,在线路上传输的信号功率会逐渐衰减,衰减到一定程度时将造成信号失真,因此会导致接收错误。
中继器就是为解决这一问题而设计的。
它完成物理线路的连接,对衰减的信号进行放大,保持与原数据相同。
一般情况下,中继器的两端连接的是相同的媒体,但有的中继器也可以完成不同媒体的转接工作。
交换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的连接设备。
能基于目标MAC地址转发信号,而不是以广播方式传输,在交换机中存储并且维护着一张计算机网卡地址和交换机端口的对应表,它对接收到的所有帧进行检查,读取帧的源MAC地址字段后,根据所传递的数据包的目的地址,按照对应表中的内容进行转发,每一个独立的数据包都可以从源端口送到目的端口,以避免和其他端口发生冲突,对应表中如果没有对应的目的地址,则转发给所有端口。
作为局域网的主要连接设备。
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是互联网络的枢纽,可以在多个网络上交换和路由数据包,路由器通过在相对独立的网络中交换具体协议的信息来实现这个目标。
比起网桥,路由器不但能过滤和分割网络信息流、连接网络分支,还能访问数据包中更多的信息,并且可以提高数据包的传输效率。
路由表包含网络地址、连接信息、路径信息和发送代价等。
路由器比网桥慢,主要用于广域网或广域网与局域网的互联。
集线器(HUB):工作在物理层上的连接设备。
主要功能是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再生整形放大,以扩大网络的传输距离,同时把所有节点集中在以它为中心的节点上。
主要用于将服务器与工作站连接到网络上。
网桥:工作在数据链路层上的连接设备,网桥包含了中继器的功能和特性,不仅可以连接多种介质,还能连接不同的物理分支,如以太网和令牌网,能将数据包在更大范围内传送。
《计算机组网技术》教案

《计算机组网技术》教案(2016~ 2017 学年第一学期)学院电信学院系(专业)物联网技术专业教研室物联网技术专业教师竺士蒙一、教案头(1)单元标题:组建对等网络-计算机网络基础之协议授课对象:物联网3151 学时:2 上课地点:网络管理与安全实验室教学目标能力(技能)目标知识目标⏹会使用Cisco Packet Tracer⏹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拓扑结构,常用介质⏹了解OSI七层参考模型的功能和作用⏹了解TCP/IP参考模型的功能和作用能力训练任务及案例见教案教学组织按学号顺序6人一组,课堂操作和课外练习相结合教学材料教材名称:中小企业网络运营和维护管理,编(著)者:施吉鸣,张选波,沈德孟,陈俞强,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版本:2012-11参考教材:1、网络设备互连学习指南,编(著)者:高峡,陈智罡,袁宗福,出版社:科学出版社,版本:2009-42、网络设备互连实验指南,编(著)者:高峡钟啸剑李永俊,出版社:科学出版社,版本:2009-4作业网络平台形式二、教案(1)步骤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生活动时间分配告知(教学内容、目的)第一次课,告知课程特点,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考试方法。
本次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组建对等网络-计算机网络基础之协议⏹引入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拓扑结构,常用介质讲授设问课件演示20分钟引入(任务项目)OSI七层参考模型的功能和作用演示课件演示10分钟操练(掌握初步或基本能力)TCP/IP参考模型的功能和作用重点的网络协议教师重点讲解和示范课件演示学生模仿10分钟深化(加深对基本能力的体会)任务Cisco Packet Tracer下载安装重点讲解示范课件演示学生实际操作15分钟归纳(知识和能力)重点⏹TCP/IP参考模型的功能和作用难点:⏹重点的网络协议讲授课件演示5分钟训练巩固拓展检验训练项目:使用Cisco Packet Tracer重点讲解个别指导课件演示个人操作15分钟总结能力、知识、技巧重点、注意事项教师讲授或提问课件演示3分钟作业作业题、要求、完成时间课件演示2分钟后记一、教案头(2)单元标题:组建对等网络-计算机网络基础之IP地址授课对象:物联网3151 学时:2 上课地点:网络管理与安全实验室教学目标能力(技能)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能够:⏹会识别IP地址的分类⏹会划分子网使学生了解:⏹I P协议实现的功能⏹理解IP报文的格式⏹理解VLSM的概念能力训练任务及案例见教案教学组织按学号顺序6人一组,课堂操作和课外练习相结合教学材料教材名称:中小企业网络运营和维护管理,编(著)者:施吉鸣,张选波,沈德孟,陈俞强,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版本:2012-11参考教材:1、网络设备互连学习指南,编(著)者:高峡,陈智罡,袁宗福,出版社:科学出版社,版本:2009-42、网络设备互连实验指南,编(著)者:高峡钟啸剑李永俊,出版社:科学出版社,版本:2009-4作业网络平台形式二、教案(2)步骤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生活动时间分配告知(教学内容、目的)本次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组建对等网络-计算机网络基础之IP地址讲授设问课件演示5分钟引入(任务项目)任务1、认识IP地址和掩码演示提问课件演示讨论代表发言互相点评20分钟操练(掌握初步或基本能力)任务2、子网划分将IP地址中网络位和主机位固定下来后,IP地址被分成了不同的几类:A类、B类、C类、D类和E类重点讲解示范课件演示学生实际操作20分钟深化(加深对基本能力的体会)任务3:子网掩码练习求下列地址的网络编号和广播地址172.16.10.255 /16192.168.1.47 /27重点讲解示范课件演示学生实际操作15分钟归纳(知识和能力)重点⏹IP地址的分类难点:⏹子网划分的方法解决方法重点讲解、演示实验讲授课件演示5分钟训练巩固拓展检验训练项目:1、请问下列地址是否可以分配给主机192.168.10.31 /28,172.16.10.255 /192、请问下列地址中哪些地址分配给主机后可以直接通信(无需路由)192.168.10.34 /28,192.168.10.53 /28192.168.10.31 /28,192.168.10.61 /28重点讲解个别指导课件演示个人操作25分钟总结能力、知识、技巧重点、注意事项教师讲授或提问课件演示5分钟作业作业题、要求、完成时间后记一、教案头(3)单元标题:组建对等网络-计算机网络基础之网线授课对象:物联网3151 学时:2 上课地点:网络管理与安全实验室综合布线实训室教学目标能力(技能)目标知识目标1、会制作交叉和直通网线2、会打线信息模块3、会使用网络能手等工具测试网线1、了解双绞线特点2、了解EIA/TIA-568A和EIA/TIA-568B标准3、了解网卡和网卡的物理地址能力训练任务及案例见教案教学组织按学号顺序6人一组,课堂操作和课外练习相结合教学材料教材名称:中小企业网络运营和维护管理,编(著)者:施吉鸣,张选波,沈德孟,陈俞强,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版本:2012-11参考教材:1、网络设备互连学习指南,编(著)者:高峡,陈智罡,袁宗福,出版社:科学出版社,版本:2009-42、网络设备互连实验指南,编(著)者:高峡钟啸剑李永俊,出版社:科学出版社,版本:2009-4作业网络平台形式二、教案(3)步骤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生活动时间分配告知(教学内容、目的)本次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组建对等网络-计算机网络基础之网线讲授设问课件演示5分钟引入(任务项目)任务1:认识网线和EIA/TIA-568A和EIA/TIA-568B标准演示课件演示5分钟操练(掌握初步或基本能力)任务2:制作交叉和直通网线教师重点讲解和示范课件演示学生模仿30分钟深化(加深对基本能力的体会)任务3:会打线信息模块重点讲解示范课件演示学生实际操作15分钟归纳(知识和能力)双绞线特点EIA/TIA-568A和EIA/TIA-568B标准网卡的物理地址讲授课件演示5分钟训练巩固拓展检验训练项目:使用网络能手等工具测试网线重点讲解个别指导课件演示学生实际操作15分钟总结能力、知识、技巧重点、注意事项教师讲授或提问课件演示3分钟作业作业题、要求、完成时间课件演示2分钟后记一、教案头(4)单元标题:组建对等网络-计算机网络基础之软件和服务授课对象:物联网3151 学时:2 上课地点:网络管理与安全实验室教学目标能力(技能)目标知识目标1、会安装使用WINDOWS网络操作系统2、会使用PING、IPCONFIG等命令测试网络3、会配置共享文件夹4、会使用ICS联接INTERNET1、了解WINDOWS网络操作系统特点;2、了解INTERNET3、了解网络文件的共享方法能力训练任务及案例见教案教学组织按学号顺序6人一组,课堂操作和课外练习相结合教学材料教材名称:中小企业网络运营和维护管理,编(著)者:施吉鸣,张选波,沈德孟,陈俞强,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版本:2012-11参考教材:1、网络设备互连学习指南,编(著)者:高峡,陈智罡,袁宗福,出版社:科学出版社,版本:2009-42、网络设备互连实验指南,编(著)者:高峡钟啸剑李永俊,出版社:科学出版社,版本:2009-4作业网络平台形式二、教案(4)步骤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生活动时间分配告知(教学内容、目的)本次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组建对等网络-计算机网络基础之软件和服务讲授设问课件演示5分钟引入(任务项目)任务1:安装使用WINDOWS网络操作系统演示课件演示25分钟操练(掌握初步或基本能力)任务2:使用PING、IPCONFIG等命令测试网络教师示范课件演示学生模仿10分钟深化(加深对基本能力的体会)任务3:配置共享文件夹重点讲解示范课件演示学生实际操作10分钟归纳(知识和能力)WINDOWS网络操作系统特点;INTERNET网络文件上传和下载方法讲授课件演示5分钟训练巩固拓展检验训练项目:使用ICS联接INTERNET重点讲解个别指导课件演示学生实际操作20分钟总结能力、知识、技巧重点、注意事项教师讲授课件演示3分钟作业作业题、要求、完成时间课件演示2分钟后记一、教案头(5)单元标题:组建办公网络授课对象:物联网3151 学时:4 上课地点:网络管理与安全实验室教学目标能力(技能)目标知识目标1、会用交换机组建办公网络。
《计算机组网技术》教案

《计算机组网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计算机组网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2.了解不同类型的计算机网络和网络设备;3.学习网络连接和拓扑结构的设计和实现;4.掌握网络管理及网络安全的相关知识。
二、教学内容1.计算机组网技术概述(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及特点;(3)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发展方向。
2.网络设备及其功能(1)网卡的作用及特点;(2)交换机的工作原理及特点;(3)路由器的工作原理及特点;(4)防火墙的作用及特点。
3.网络连接和拓扑结构(1)点对点连接和广播连接;(2)星形网络、总线网络和环形网络等常见拓扑结构的特点及实现;(3)以太网、令牌环等常见网络连接方式的特点及实现。
4.网络管理(1)网络地址的分配和管理;(2)网络资源的管理和优化;(3)网络性能的监控和调优;(4)网络故障的诊断和修复。
5.网络安全(1)网络攻击与防范;(2)网络安全的策略和措施;(3)网络安全监控与管理。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课件内容,将计算机组网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传达给学生。
2.案例分析:引用实际案例,讲解不同类型的计算机网络和网络设备的应用和实现过程,让学生了解实际应用情况。
3.实践操作:利用计算机实验室资源,让学生进行网络连接和拓扑结构的实验操作,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计算机组网技术概述1.引入话题:介绍计算机组网技术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2.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3.分类计算机网络: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等。
4.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发展方向。
第二课时:网络设备及其功能1.介绍网卡的作用和特点。
2.讲解交换机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3.探讨路由器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4.讲解防火墙的作用和特点。
第三课时:网络连接和拓扑结构1.介绍点对点连接和广播连接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2.讲解星形网络、总线网络和环形网络等常见拓扑结构的特点及实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设计一:组网技术1.设计目的a)巩固计算机网络知识b)学会将理论知识运用与实际c)掌握局域网组建技术d)加深对网络概念的理解e)掌握网络的运行原理,结构组成2.设计要求a)给出组网技术的硬件方案i.常用的联网设备有哪些?各应用于什么场合?ii.典型的小、中、大型网络联网:联网方案、所需的设备、网络结构图b)给出组网技术的软件方案i.常用的服务器软件及其配置方法c)给出组网技术的网络接入方案i.了解常用的网络接入方案及接入设计ii.分别设计适合于家庭、网吧、单位的网络接入方案3.设计过程a.组网方案-硬件常用的联网设备:中继器、集线器(HUB)、网桥、交换机、路由器、网关中继器: 工作在物理层上的连接设备,主要功能是通过对数据信号的重新发送或者转发来扩大网络传输的距离。
适用于完全相同的两类网络的互联,用于局域网。
集线器(HUB): 工作在物理层上的连接设备。
主要功能是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再生整形放大,以扩大网络的传输距离,同时把所有节点集中在以它为中心的节点上。
主要用于将服务器与工作站连接到网络上。
网桥:工作在数据链路层上的连接设备,网桥包含了中继器的功能和特性,不仅可以连接多种介质,还能连接不同的物理分支,如以太网和令牌网,能将数据包在更大范围内传送。
网桥的典型应用时将局域网分段成子网,从而降低数据传输的瓶颈,这样的网桥叫“本地”桥,用于广域网上的网桥叫做“远地”桥。
交换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的连接设备。
能基于目标MAC地址转发信号,而不是以广播方式传输,在交换机中存储并且维护着一张计算机网卡地址和交换机端口的对应表,它对接收到的所有帧进行检查,读取帧的源MAC地址字段后,根据所传递的数据包的目的地址,按照对应表中的内容进行转发,每一个独立的数据包都可以从源端口送到目的端口,以避免和其他端口发生冲突,对应表中如果没有对应的目的地址,则转发给所有端口。
作为局域网的主要连接设备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是互联网络的枢纽,可以在多个网络上交换和路由数据包,路由器通过在相对独立的网络中交换具体协议的信息来实现这个目标。
比起网桥,路由器不但能过滤和分割网络信息流、连接网络分支,还能访问数据包中更多的信息,并且可以提高数据包的传输效率。
路由表包含网络地址、连接信息、路径信息和发送代价等。
路由器比网桥慢,主要用于广域网或广域网与局域网的互联网关:从一个房间走到另外一个房间,必然要经过一扇门。
同样,从一个网络向另外一个网络发送信息,也必须经过一道“关口”,这道关口就是网关。
顾名思义,网关就是一个网络连接到另外一个网络的关口。
网关能互连异类的网络,它从一个环境中读取数据,剥去数据中的老协议,然后用目标网络的协议进行重新包装。
网关的用途是在局域网的微型和小型机或大型机之间作翻译小型网络联网联网方案:1.若干台PC连接到一台普通交换机上2.该交换机连接到一台路由器上3.路由器再将WAN接口通过网线与Modem相连4.Modem通过分离器、电话线接入Internet5.可以设置宽带路由拨号上网,PC不用拨号所需设备:若干台PC、一台普通交换机、一台路由器、一个Modem网络结构图:InternetModem分离器普通交换机路由器PC1PC2PC3PC4中型网络联网联网方案:1.将若干PC分组,每组的PC连接到一个二层交换机2.多个二层交换机连接到三层核心交换机3.核心交换机再与路由器连接4.通过路由器接入Internet所需设备:若干PC,若干二层交换机,一台三层核心交换机,一台路由器网络结构图:三层核心交换机PC1PCnPC2大型网络联网联网方案:1.将若干PC分组,每组的PC连接到一个千兆交换机2.多个千兆交换机连接到小万兆核心交换机上3.核心交换机再与某个路由器连接4.该局域网通过该路由器接入Internet5.将上述分布式局域网通过Internet相连所需设备:若干PC,若干千兆交换机,若干小万兆核心交换机,若干路由器网络结构图:组网方案-软件常用的服务器软件包括:1. 文件服务器(File Server ) - 如Novell 的NetWare2. 数据库服务器(Database Server ) - 如Oracle 数据库服务器,MySQL ,PostgreSQL ,Microsoft SQL Server 等3. 邮件服务器(Mail Server ) - Sendmail ,Postfix ,Qmail ,Microsoft Exchange ,Lotus Domino 等4. 网页服务器(Web Server ) - 如Apache ,thttpd ,微软的IIS 等5. FTP 服务器(FTP Server ) - Pureftpd ,Proftpd ,WU-ftpd ,Serv-U 等 域名服务器(DNS Server ) - 如Bind9等6. 应用程序服务器(AP Server ) - 如Bea 公司的WebLogic ,JBoss ,Sun 的GlassFish7. 代理服务器(Proxy Server ) - 如Squid cache8. 电脑名称转换服务器 - 如微软的WINS 服务器组网方案-网络接入了解常用的网络接入方案及接入设计常用的网络接入方案:PSTN 、DDN 、ISDN 、ADSL 和 HFC1.ADSLADSL (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 ,非对称数字用户环路)是一种新的数据传输方式。
它因为上行和下行带宽不对称,因此称为非对称数字用户线环路。
它采用频分复用技术把普通的电话线分成了电话、上行和下行三个相对独立的信道,从而避免了相互之间的干扰。
即使边打电话边上网,也不会发生上网速率和通话质量下降的情况。
通常ADSL 在不影响正常电话通信的情况下可以提供最高3.5Mbps 的上行速度和最高24Mbps 的下行速度。
相关设备ADSL 是一种异步传输模式(ATM )。
在电信服务提供商端,需要将每条开通ADSL 业务的电话线路连接在数字用户线路访问多路复用器(DSLAM )上。
而在用户端,用户需要使用一个ADSL 终端(因为和传统的调制解调器(Modem )类似,所以也被称为“猫”)来连接电路由器小万兆核心交换机PCn千兆交换机Internet路由器小万兆核心交换机PCn 千兆交换机话线路。
由于ADSL使用高频信号,所以在两端还都要使用ADSL信号分离器将ADSL数据信号和普通音频电话信号分离出来,避免打电话的时候出现噪音干扰。
通常的ADSL终端有一个电话Line-In,一个以太网口,有些终端集成了ADSL信号分离器,还提供一个连接的Phone接口。
某些ADSL调制解调器使用USB接口与电脑相连,需要在电脑上安装指定的软件以添加虚拟网卡来进行通信。
2.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是一种信息通信网络。
它提供端到端的数字连接,支持一系列的语音和非语音业务,可以用于计算机网络互联和用户网络接入。
数字化的发展趋势使得ISDN业务有了发展的空间。
用户只需要在现有的一对电话线上加上ISDN终端设备就可获取ISDN基本速率BRI(2B+D),从而使日常的使用业务从单一的语音通信拓展到文学、语音、数据和图象等多种综合业务。
速度可达64~384Kbps。
家庭用户可以利用ISDN开通可视电话,而且一条ISDN线路最多可以连接8台设备,其中3台设备可以同时工作。
可以同时和连接Internet网络!相关设备ISDN设备指ISDN网为用户提供ISDN业务所需要的各类设备,包括ISDN交换机、ISDN 用户交换机、网络终端、接入单元和各类ISDN终端及终端适配器。
基本接口是把现有电话网的普通用户线作为ISDN用户线而规定的接口,它是ISDN最常用、最基本的用户-网络接口。
它由两个B通路和一个D通路(2B+D)构成。
B通路的速率为64kbit/s,D通路的速率为16kbit/s。
所以用户可以利用的最高信息传递速率是64×2+16=144kbit/s。
这种接口是为最广大的用户使用ISDN而设计的。
它与用户线二线双向传输系统相配合,可以满足千家万户对ISDN业务的需求。
使用这种接口,用户可以获得各种ISDN的基本业务和补充业务。
3. PSTN ( 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 ):公共交换电话网络,一种常用旧式电话系统。
即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电话网。
PSTN是一种以模拟技术为基础的电路交换网络。
在众多的广域网互连技术中,通过PSTN进行互连所要求的通信费用最低,但其数据传输质量及传输速度也最差,同时PSTN的网络资源利用率也比较低。
如今,除了使用者和本地电话总机之间的最后连接部分,公共交换电话网络在技术上已经实现了完全的数字化。
在和因特网的关系上,PSTN提供了因特网相当一部分的长距离基础设施。
因特网服务供应商(ISP)为了使用PSTN的长距离基础设施,以及在众多使用者之间通过信息交换来共享电路,需要付给设备拥有者费用。
这样因特网的用户就只需要对因特网服务供应商付费。
公共交换电话网是基于标准电话线路的电路交换服务,用来做为连接远程端点的连接方法。
典型的应用有远程端点和本地LAN之间的连接和远程用户拨号上网。
4. DDN(Digital Data Network,数字数据网,即平时所说的专线上网方式)就是适合这些业务发展的一种传输网络。
它是将数万、数十万条以光缆为主体的数字电路,通过数字电路管理设备,构成一个传输速率高、质量好,网络延时小,全透明、高流量的数据传输基础网络。
5. HFC:Hybrid Fiber-Coaxial的缩写,即混合光纤同轴电缆网。
是一种经济实用的综合数字服务宽带网接入技术。
HFC通常由光纤干线、同轴电缆支线和用户配线网络三部分组成,从有线电视台出来的节目信号先变成光信号在干线上传输;到用户区域后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经分配器分配后通过同轴电缆送到用户。
它与早期CATV同轴电缆网络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在干线上用光纤传输光信号,在前端需完成电—光转换,进入用户区后要完成光—电转换。
分别设计适合于家庭、网吧、单位的网络接入方案家庭:PSTN:家庭用户接入互联网的普遍的窄带接入方式。
即通过电话线,利用当地运营商提供的接入号码,拨号接入互联网,速率不超过56Kbps。
特点是使用方便,只需有效的电话线及自带调制解调器(MODEM)的PC就可完成接入。
运用在一些低速率的网络应用(如网页浏览查询,聊天,EMAIL等),主要适合于临时性接入或无其他宽带接入场所的使用。
缺点是速率低,无法实现一些高速率要求的网络服务,其次是费用较高(接入费用由电话通信费和网络使用费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