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文字学读后感
古文字学初阶读后感
古文字学初阶读后感因为对于先秦文字很感兴趣特别是甲骨文,外加历史文化学院王帅老师建议如果我对于先秦文字感兴趣最后先看李学勤先生的这本书,因此才想到读这本书。
由于在网上搜索过学习甲骨文的方法,本来想学甲骨文要先认字,甲骨文和小篆具有一定的联系,想先把小篆学好,于是乎天天抱着许慎的《说文解字》认字,但是效果不太好。
于是乎便开始想老师寻求帮助,老师推荐了这本书,本来在没看之前对于对于这本书不是非常感冒,大概是想急于求成,对于这种比较概念性的东西我一向不是很喜欢。
但是看完之后就觉得受益匪浅,这边我要唠叨一下,上学期学习文献学,学的也是概念,看书感觉很无聊听课也不是很想听,但是学完之后觉得我忽然会辨别宋浙本和蜀本!!好神奇啊,这次看完这本书也有这种感觉。
对于读后感这种东西,我一般看小说,散文之类的比较有感觉,但是看这种学术类的书,读后感这的比较少,唯一的感觉就是获得知识。
所以在这篇读后感里我估计会略跑题,想跟大家介绍一下我在这本书里获得一些与先秦文字有关知识与那些和我一样喜爱先秦文字的小伙伴们分享:1、先秦文字的学习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和多个学科相互联系。
古文字学与考古学,语言学和文献学直接有着密切关系,考古学和古文字学的关系不言而喻,古文字学中的文字大部分都是来源于考古学出土文物上的文字。
古文字学既然是文字和语言学有关系也是必然的。
但是古文字学和文献学的关系也许会让人感到疑惑,古文字学研究下线撑死就到汉武帝以前,而文献学的研究上线就是先秦,这两者差不多算是矛盾的,但是学好文献学对于古文字学的帮助很多,文献学的丰富积累,是研究先发现古文字材料的凭借,知名的古文字学家,无不对文献有深湛的研究,即以孙贻让为例,凡是读过他的《周礼正义》的人,对他能写出《名原》、《契文举例》等名著就不难理解了。
2、古文字的四个分支:夏代以及更早时期的文字、甲骨文、铭文、简牍,帛书的研究。
3、古文字研究应该要遵从整体的原则,从形,音,义三个部分下手。
中国文字学读后感2000字
中国文字学读后感2000字我本次读是《中国通史》。
这本书把中国录史,从盘古开天地直到新中国成全部记载在内。
看完这本书,我颇有感受。
必须说的一点,是我收获了很多很多知识。
把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全部容纳进取的一本书,读完后能不收获知识吗它记述了中国五千年来的发展,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的生活状况,描绘了中国古代各国家的兴起、发展与衰落,记载了各种军事谋略,赞颂了古代各国的英雄好汉,咏唱了自古至今的那些非凡诗人用自己的灵魂所书写的诗歌,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又一个或喜或悲的故事…这本书,无愧称为“人类历史比读经典”。
它把中华上下五千年,写的淋漓尽致。
当然,读完这本书后,我不止是对中国历史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我还发现了,了解中国的历史,对于语文来说,是多么重要的。
先来说平时应用最广泛的成语吧。
中国文学里基本上每一个成语背后,都有一个故事。
而这些故事,都是来自于古代发生的一些事情。
没有这些事情,也就没有现代丰富多彩的中文词汇。
我们要想充分了解一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就必须知道它背后的故事。
而这些故事去哪里找呢不用看别处,就在这本书里。
之后,再来谈谈对于背书的作用。
看完了这本书,了解了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就能够把那些平时背起来能死人的“作家作品”像糖葫芦一样串起来。
其实背作家作品,从某一方面来说,就像吃糖葫芦一样。
零零散散的诗歌作品,就像裹着糖的山楂。
而历史事件发生的顺序,就像中间的那个棍。
单独吃糖裹山楂,的确挺好,但用棍子串起来,吃着就更方便了。
看完这本书,把糖葫芦串起来后,了解了作者写诗写文章的背景,就能够更深刻地体会到他的感情,以及诗歌想表达的思想。
有些诗歌,写的是在那个时代能体会到,而现在我们无法体会到的一些感情,比如说对官场斗争的痛恨,战争中士兵报国的忠心,和家人与外出者相互的思念。
不知道为什么写诗,诗理解起来就会困难许多。
中国的兴衰成败,五千年沧桑流变.自中华文明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勃兴,仡今已有五千年.我们有过沉默,也有过辉煌;当然,也有过上百年的屈辱,沉默使我们奋进,辉煌使我们自信,屈辱使我们清醒。
文字学读后
浅谈汉字音形意三者的关系09汉本(2)班朱燕兰汉字从产生起,发展至今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汉字在记录和传承中华文明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汉字作为中华文明的一个象征而立于世界文明之林.那么,什么是汉字呢?在商务出版社出版的<文字学概要>中对汉字的性质作了如下表述:汉字在象形程度较高的早期阶段,即大体可以说是西周以前,基本是使用意符和音符的一种文字体系,后来随着字形和语音、字义等方面的变化,逐渐演变成使用意符、音符和记号的一种文字体系。
从这个定义中,我们不难发现,汉字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字形、语音、字义这三方面的影响的。
下面我们将从汉字的性质入手来谈谈汉字音、形、义三者的关系。
在汉字形成的婴儿期——象形程度较高的早期阶段,文字各方面的可塑性是很强的,音符和意符这是充当了主角的作用。
我们知道,语言总是要先于文字产生,当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慢慢才有记录的需要,这是文字才开始产生,早期的文字代表了语言中的某些事物,表达特定的含义。
这就是汉字中语音与字形、字义间最天然的关系。
早期的汉字,在造字之初,总是与具体事物的象比较接近,象形程度很高。
人们造字从具体概念扩展至抽象概念,发展的有条不紊。
在这一过程中,字形与字义是紧密相连的,人们不会凭空造字。
同时字形也是语言书本化的形式表达,与语言共同发挥沟通的作用。
这又是汉字音、形、义联系的一个表现。
因此,我们也可以说,汉字是字音、字形、字义三方面系统性的结合体,是使用音符、意符和记号的一种文字体系。
但是,汉字的发展要远远比它的性质定义出来的复杂,汉字并不是从产生起固定下来呈一成不变之势。
汉字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假借字和形声字。
汉字在产生的最初多为一些具有简单表意功能的象形字和指事字,即是一些简单的表意字,这些字在生产力发展不高的早期的社会还能满足沟通与交流的需求,但是随着日常生活复杂化,这些简单的表意字是没法满足人们更复杂的表意要求的,这时假借字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帮助人们记字和复杂化字义。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读后感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读后感刚翻开这本书的时候,心里还有点打鼓,毕竟“文字学”这三个字听起来就有点高深莫测。
但是读着读着,就被裘先生的讲解给吸引住了。
裘先生就像是一个超级导游,带着我们在文字的历史长河里畅游。
从古老的甲骨文开始,那些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神秘符号,一下子在裘先生的解读下有了生命力。
我仿佛能看到几千年前的古人,拿着简陋的工具,一笔一划地刻下他们的生活点滴,可能是一次狩猎的收获,也可能是对神灵的祈祷。
甲骨文里那些奇奇怪怪的形状,原来都有着自己的故事,就像每一个都是一个小小的历史胶囊,封存着远古的秘密。
再到金文,那精美的青铜器上的文字,像是穿上了华丽衣服的文字贵族。
裘先生把金文和甲骨文的联系与区别讲得清清楚楚,让我明白了文字是怎么在不同的载体和时代背景下逐渐演变的。
书中说到汉字的结构类型时,就像是在给汉字家族分户口。
什么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每一种类型都有自己的特色。
象形字就像是一幅幅简笔画,比如“日”字,真的就像那个圆圆的太阳。
指事字则更巧妙,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加个小标记,就有了新的意思,像“刃”字,在“刀”上加一点,表示刀刃的位置,感觉古人好聪明,就像在玩文字的创意游戏。
会意字就像是文字的小剧场,两个或者几个字组合在一起,产生新的含义,像“休”字,一个人靠在树上,那就是休息的画面感啊。
形声字就更厉害了,一半表音一半表意,就像给文字安装了一个记忆小助手,方便大家认字。
这本书也不是那种轻松得像看漫画一样的读物。
有些地方还是挺有挑战性的,比如说那些复杂的古文字字形的分析,还有关于文字发展演变过程中的一些理论探讨。
有时候得停下来,反复看几遍才能理解。
但是当你真正理解了之后,就会有一种成就感,就像解开了一道超级难的谜题。
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再看周围的汉字,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
它们不再是简单的符号,而是一个个有血有肉、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精灵。
我开始留意街边招牌上的字,会想这个字以前是什么样子的,是怎么一步步变成现在这个模样的。
变了质的俗“文字学”阅读感悟
变了质的俗“文字学”阅读感悟读了几本关于文字学的书,不免对一些“中国式”问题发表下看法。
中华五千年历史有很多神秘现象存在,如:易经、阴阳八卦等等,这是个见仁见智的话题,没有统一答案;比较大众化且容易被人接受的就属四大文明古国——中国和印度,但却忽略了其他古国。
当然也包括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最高,出现时间相对要短的汉字文化!近代以来,随着西方列强的侵入,外族文化(主要指中华传统文化)影响力越来越大,作为中华儿女自然深感不安与耻辱!所谓东亚病夫也便由此而来。
自从甲午战争之后,民族觉醒意识逐渐加强,特别是近三十年来,在胡适等先辈知识分子的呼吁下,文化反思浪潮席卷全球,有心理原因,更重要的是科技革命和社会转型带给世界的变化,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语言文字作为承载文化信息和维系民族团结的基础工具,成为制约各国综合实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可惜令人遗憾的是许多专家教授在反思中国文化时,往往把目光聚焦在儒释道这些典籍上,这类人物传记上。
而一般公众面对浩瀚的语言文字宝库,除能阅读以供消遣娱乐外,似乎再无什么利用价值了!俗气也好,雅致也罢,都属欣赏层次的东西。
作者或读者若真喜欢某个事物,并非单纯地评判其美丑好坏,既非像明星崇拜那样盲目追捧,亦非像庸俗小报所说的哗众取宠,乃至于为其编造虚假谎言。
若只停留在肤浅的视听享受阶段,仅仅为猎奇刺激而去研究,倒不失为一种积极态度。
因为它总能给你提供丰富的想象空间,促进你对该领域探索兴趣的培养。
即使研究完毕后,又有何益?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曾说过:“掌握了一门外语固然很好,但如果把这门外语只限定在翻译外文资料上,恐怕一生也难得有所创新。
一个人精通数门外语固然值得称赞,但如果囿于一隅,未能融汇贯通,同样不足取。
”如今“学习”已经演变成一种功利性质的词汇,为了应付考试,为了升职加薪,为了金榜题名……人们为了一切而去做任何事情,将“学习”二字彻底异化,让人误解甚至憎恶!诚然,学习确实是件辛苦的差事,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但绝不是痛苦的源泉。
语言文字知识读后感600字初二
语言文字知识读后感600字初二汉字是一种相当古老的文字,在商出现甲骨文时,已为中国文化奠定了基础。
汉字在不断地演变着,中国也在逐渐强大。
如今汉字已经成熟,中国也会变得成熟。
小编在此整理语言文字知识读后感,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语言文字知识读后感1汉字,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以其独特的魅力承载着生生不息的中华文化。
东汉著名经学家、文字学家,被誉为“字学宗师”的许慎,就是我们漯河人。
我所在的许慎小学就是以许慎的名字命名的。
进入学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文字大道,我和汉字的故事也就由此开始了。
我在学校开设的特色课程《国学》课堂中学习了汉字的字理知识,领略了汉字的博大精深。
如“辨”“辩”“辫”和“瓣”,通过老师的讲解,我知道了这四个字都是形声字,虽然“辨”“辩”“辫”这三个字读音相同,字义却迥然不同。
老师通俗易懂的讲解,让我知道“辨”为刀字心,用刀把物件剖开就能分辨其内质,我不由想起了夏天我们大汗淋漓吃西瓜解暑时,爸爸用刀切开西瓜,就能分辨它的生熟;“辩”为言字心,辩论当然用语言,我最敬佩辩论大赛中的辩手们个个博学又机智,他们都是我学习的榜样;“辫”为绞丝心,辫子如交织的丝绳。
奶奶为我头上扎的一个个漂亮小辫子,就是这个“辫”。
“瓣”为瓜字心,本指瓜类的籽或瓜果中可切分的片状物,故从瓜,又引申指花瓣。
秋天来了,一片片花瓣随风飘落在地上,美丽极了!字理知识的学习让难以区分的形近字变得通俗易懂,原来在生活中汉字知识和文化无处不在。
而学习了字理知识,帮助我轻松地理解、记忆汉字的音、形、义。
汉字就是这么神奇,它的很多奥秘还等待我去发现。
随着不断探索和学习,相信我和汉字还会有很多故事。
作为许慎故里后人,我要传承和发扬许慎严谨治学的精神,将汉字文化发扬光大,继续谱写我和汉字的故事。
语言文字知识读后感2天昏暗了,灰蒙蒙的颜色,让人感到心慌,令人烦躁。
然而,此时我的眼前却是一个精彩的世界,一个充溢书香的世界。
汉字学学习心得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汉字学学习心得篇一:汉字学导论学习心得《汉字学导论》课程学习心得体会就我自己个人而言,平时喜欢阅读写作,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我接触到了甲骨文。
甲骨文作为中国王朝时代最为古老最为成熟的文字代表,它固然具有其独特的气质和魅力,那一次,我就开始对甲骨文有了兴趣。
奈何学习学业的安排,一直找不到时间去学习、研究。
一次和老师的交流中,老师向我推荐了《汉字学导论》这门课,事实证明,老师的推荐没有错,我的选择也没有错。
余老师授课的风格很平易近人,细心认真,这无形之中更是增添了我对学习课程的乐趣。
偶尔开开玩笑,舒缓疲惫的身心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年轻,有活力。
虽然课程安排在这冬天的大清早,冬天,起床拖延症简直就像流感爆发,一发不可收拾。
但也许是秉着自己选修的课怎么着也要上完的理念,也许是对余老师授课的认同,也许是内心对甲骨文的学习的渴望,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寒风凛冽,我都会准时出现在教室。
很多时候,我会觉得甲骨文的学习其实就像是在玩一个猜字游戏,甲骨文就是一副略微抽象的图画,我们根据甲骨文的结构、字形、笔画等等猜出相对应的汉字。
写对了,心里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猜错了,反而更激发了内心的一股狠劲,大有一种“不写对就誓不罢休”的味道。
当然了,学习了《汉字学》这一门课,不仅仅是只有学习甲骨文的乐趣,更让我了解学习到了有关于汉字的更多的知识,接触到了金文,知道仓颉造字,了解了汉字与女性、与服饰等的文化联系。
此外,余老师还向我们推荐了许多有关汉字研究的书籍,比如以前只是耳闻《说文解字》一书,并没有去翻阅过,而在余老师的指导下,却是真真实实地翻看了一遍,扩宽了视野,丰富了知识,在自己的大学学习生活中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对于余老师安排的小组课题研究与ppT展示,我个人觉得挺好的,作为一名大三的学生,而且还是一名师范生,课题研究和ppT展示都是将来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小组间的合作分工,不仅锻炼了自己,而且能够使得小组间相互学习。
(完整版)文字学读后感
领略汉字魅力——《文字学概要》有感09汉本一班胡剑君汉字之美,庞如海,深如渊,历经千年的发展和演变,汉字已不仅仅作为一种文字,一种记录语言的符号而存在,并因其独特的汉字性质产生了诸如书法,古诗词等汉语独特的艺术形式,这些艺术形式将汉字的美体现得淋漓尽致。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中文之美,美在其音,美在其行,美在其意,而鲁迅先生也说过汉字三美“音美以感耳,行美以感目,意美以感心”,因此,汉字的美我将其分为三个方面:形,音,意。
一、汉字的形与形之美汉字之美,最直观地体现在“形”上面,汉字,是由象形文字发展演变而来的,在文字画阶段,开始使用抽象的图形,但简单的线条并不能表现人类越来越复杂的生活,于是,聪明的人类对它不断进行改造,因而,现今的许多字已经失去了象形意味。
也正是这一变化,使书法艺术产生了可能。
在《文字学概要》中也提到,在字的形式上,汉字很早就在形成了要求每个字大体上能容纳在一个方格里的特点,所以我们初学写字的时候都是用米字格的纸便于把握它的结构,从美学上说也是一种和谐美。
书法作品或飘逸俊朗,或粗犷豪放,或秀润雅正,或空灵明洁,把汉字的“形美”推向极致。
我们耳熟能详的王羲之的《兰亭序》便是书法艺术的典型代表,行文洒脱自如,结构生动多姿,同一字形,绝不重复,能尽字之真态,行笔挥洒自如,一点一画都蕴含着作者的气度和襟怀给人以高雅,清新,华美的艺术感受,表现了晋人特有的超然玄远的深情与风采,为后人称慕与景仰。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书法艺术作品,下面,我就将汉字形体的演变和书法阐述汉字的美。
在《文字学概要》中,汉字字体的演变可以分为古文字和隶楷两个阶段。
古文字时代按时代先后和形体上的特点可以分为商代文字、西周春秋文字、六国文字和秦系文字。
商代文字主要体现在甲骨文上。
个人觉得甲骨文是最高深的,虽然大多是象形,但时代久远,参考文献不多,故而较难理解,若看懂了就觉得是一种智慧美。
西周春秋文字体现在金文上,在一部分春秋中晚期的金文中开始有了明显的美术花倾向,不如笔画故作婉曲的姿态,也出现了许多如加鸟形虫形等的美术字体,在这之后,也慢慢脱离了象形的外在。
实用汉字学感悟(汇总16篇)
实用汉字学感悟(汇总16篇)从经典中我们可以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它们是心灵的良药。
创造经典作品需要不断地积累经验和知识,提升自己的修养。
请大家欣赏以下经典总结范文,它们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灵感。
汉字的感悟作文提起文字,大家首先想到的便是汉字。
中国发明的汉字可以追溯到2023年前,从甲骨文一直到现在中国广泛应用的简体字,都有着悠久的文化底蕴,都有着独特的魅力。
有的人认为,英文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文字,所以中国人不必研究汉字,应重点学习英文才是。
如果你也是这个观点,那么你就错了。
哦,是大错特错!英文之所以应用广泛,是因为在_,英国侵略了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广泛的殖民地,无论在何时,都会有太阳照射到英国的国旗,曾号称“日不落帝国”。
因此,英语在全世界受到了强制普及。
而我们华夏的文化博大精深,外来的文化侵略有如隔靴搔痒,无论是蒙古族还是满族的统治,最终只会被我们同化,使得他们的文字渐渐流失在历史长河中。
我爱中国,更爱中国的汉字。
让学生在识字学习中感悟汉字的魅力网友来稿让学生在识字学习中感悟汉字的魅力覃淑琼人生聪明识字始,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起点,也是启蒙教育的开端,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
识字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和信息量的获取。
因此,识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让学生在识字学习中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深切体会汉字丰富的文化内涵,培养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是我们识字教学的最终目标。
一、在识字学习中体会汉字的意象美。
汉字是我国古代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
它浓缩了远古真实的生活画面,保存了中华民族珍贵的悠久历史。
它从简单的图形到今天明朗的线条,虽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但它的最基本的形态依然保留着。
每一个汉字都是一副美丽的画,或田园花草、百兽鱼虫,或高山流水、人物百态,丰富多彩。
在教学中,可以依据字理析解汉字,让学生感受汉字的意象美。
1、通过图字对照,重现象形字的形象,促进学生对汉字的理解。
《文字学学习心得》
《文字学学习心得》中国的汉字和文言文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其价值甚至要远远超过四大发明。
因为中国文字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智慧符号。
它的智慧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
一、表义文字。
字形标义,义著於形。
举最简单的象形文为例。
「水」的小篆就像河水流动不息的样子。
从「鸟」的小篆中,亦可清楚的看出鸟儿的眼睛、尾巴和爪子。
绘画式的字体让人一看就能明白它所代表的含义,既形象、生动又艺术、美观。
美国诗人庞德虽不懂汉字,但他说汉字的形状让人一看起来就情不自禁的想到诗。
所谓「画是有声诗,诗是无声画」。
对比其他文字,以西方拼音文字为例。
同样是水和鸟,用英文表达是water和bird,仅由几个大同小异的字母横列成一条直线,对比立体的汉字就顿显逊色了。
拼音文字是表音文字,以字形标音,形不载义,单从字形上我们无法读懂它的含义,只有通过语音中介才能表义。
音声言出即逝,而意义经久不衰。
故表意文字的优势要远大於表音文字。
二、声与义的关系。
音生於义,声义同源。
汉字的三要素包括字形、字音、字义,此三者本为一体,密不可分。
但是为了教学方便,侧重字形的叫文字学,侧重字音的为声韵学,侧重字义的是训诂学。
这是广义的文字学,包括形、音、义三方面。
狭义的文字学单纯指字形而言。
文字学的学习次第是:形→音→义;而造字的过程恰恰相反:义→音→形。
语言是用来表达意思的,文字是用来记录语言的。
故字之未造,语言先之。
因为语言是用来表达内心的想法,所以音生於义,声与义同源。
譬如,我们在吃酸、辣、咸味之食物时,口型正如说「酸、辣、咸」字音时之声势。
「语根」为语言的发音根源。
不同语根所代表的含义不同。
大的声音代表大的意思,小的声音代表小的意思,圆转的声音代表圆转的意思。
例如发喉音「ㄏ(h)」时,由於不受上颚、唇、齿的阻塞,能发出最大的声音,故喉音多有大义,如「鸿、浩、虎」等字都有大的意象。
而齿音「ㄐ(j),ㄑ(q),ㄒ(x)」,多有小的意思,如「尖、细、小」等字。
中国文字的表义方式是双管齐下的。
汉字学简论读后感
汉字学简论读后感篇一汉字学简论读后感哎呀妈呀,读了《汉字学简论》这本书,我这小心肝儿那叫一个“澎湃”!一开始,我可能觉得这书会特枯燥,毕竟汉字学嘛,听着就挺高深莫测的。
但读着读着,我发现我错得离谱!这书就像一个神奇的宝库,让我越挖越着迷。
书里说汉字的演变历程,那简直就像是一场超级大变身!从甲骨文到金文,再到篆书、隶书、楷书,这一路的变化,我就在想,咱们老祖宗可真牛啊!他们咋就这么有智慧,能创造出这么神奇的东西?也许是他们天天闲着没事干,就琢磨着怎么把字变得更酷?哈哈,开个玩笑啦!说真的,我觉得汉字的美,有时候就像一幅抽象画,你得使劲儿琢磨才能看出点儿门道。
比如说那个“日”字,简简单单几笔,就能让你联想到太阳的光芒。
这难道不是一种超级厉害的魔法吗?但有时候我又在想,汉字这么复杂,学起来可真不容易!像那些多音字、形近字,总是搞得我晕头转向。
我就纳闷了,为啥不能简单点儿呢?不过反过来一想,要是太简单了,是不是又少了点儿乐趣和挑战呢?读完这本书,我觉得自己对汉字的认识还是太肤浅啦。
汉字的世界就像一个深不见底的大海,我才刚刚在岸边沾了沾水。
也许未来我还能在这片海洋里发现更多的宝藏呢!篇二汉字学简论读后感嘿,朋友们!我刚读完《汉字学简论》,这感受啊,真是一言难尽!刚开始读的时候,我心里还犯嘀咕:“这能有意思吗?”结果,一读进去,我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根本停不下来!你知道吗?汉字就像一个个小精灵,有着自己独特的脾气和性格。
比如说“美”字,看着就觉得心里美滋滋的,仿佛能闻到花香,看到美丽的风景。
这难道不是很神奇吗?书中讲到汉字的结构,我觉得那简直是一场智慧的大比拼。
像“休”字,一个人靠着一棵树,就是休息,这得多聪明才能想出来啊!我就在想,古代的人是不是比我们现代人还聪明呢?也许是他们的生活更简单,所以更有心思琢磨这些。
不过,有时候我也挺头疼汉字的。
比如说那些笔画超多的字,写起来手都要抽筋了。
我就忍不住问:“为啥不能简化简化再简化呢?” 可回头一想,要是都简化了,那汉字的韵味和文化内涵不就大打折扣了吗?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时而兴奋,时而困惑,心情就像坐过山车一样。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读后感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读后感篇一裘锡圭文字学概要读后感咱就说,读了裘锡圭先生的《文字学概要》,那感觉真是不一般!这书吧,一开始我还真有点犯怵,心想:这得是多高深的学问啊!可真正读进去了,嘿,还挺有意思。
书里讲的那些关于文字的起源、发展啥的,让我好像穿越了时空,看到了古人一笔一划创造文字的场景。
也许你会问,这有啥稀奇的?但我觉得吧,文字的演变就像是一场漫长的旅行,从最初简单的象形符号,到后来复杂多样的字体,这一路走得可不容易。
比如说,“日”字最初就是画个圆圈,中间加个点,代表太阳。
这多形象啊!可后来经过不断变化,才成了现在咱们熟悉的样子。
这难道不让人惊叹吗?我就在想,古人咋这么聪明呢?不过,读的过程中我也有点迷糊。
有些概念太专业,我可能得反复琢磨好几遍。
比如讲到文字的分类,什么表意文字、表音文字的,我就有点晕乎。
我觉得吧,这些东西是不是可以讲得再通俗点呢?但不管咋说,读完这本书,我对文字的认识那是上了一个台阶。
以前觉得文字不就是写字嘛,现在才知道,这里面的学问大了去了!也许以后我看字的时候,不再是简单地看它的形状,而是会想到它背后的历史和故事。
你们说,这是不是一种很棒的收获?篇二裘锡圭文字学概要读后感哎呀妈呀,读完裘锡圭的《文字学概要》,我这小心肝儿可是被震撼得不要不要的!一开始,我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翻开这本书的,心里还嘀咕着:能有多厉害?结果,一读就陷进去了!这书里讲的文字学知识,就像是一个神秘的宝藏,越挖越有惊喜。
比如说文字的构造,原来每个字的组成都有它的道理和规律,可不是随便瞎搞的。
这让我想起小时候写错别字被老师批评,当时还觉得委屈,现在才明白,那是自己没搞懂文字的构造啊!还有文字的演变过程,简直就像一部精彩的大片。
从古老的甲骨文到如今的简体字,这一路走来,文字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啊!我不禁在想,要是没有这些变化,我们现在的生活会是啥样呢?可能交流都成问题啦!不过,读这本书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有时候,那些复杂的理论和术语,让我脑袋都大了。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读后感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读后感篇一裘锡圭文字学概要读后感最近读了裘锡圭先生的《文字学概要》,哎呀,真的是让我感触颇深啊!一开始,我可能觉得这书会很枯燥,毕竟文字学嘛,听起来就挺高深莫测的。
但翻开之后,我发现自己大错特错啦!裘锡圭先生的讲解那叫一个清晰明了,就像一位亲切的老师在你耳边细细道来。
书中对汉字的起源、发展和演变的阐述,让我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古代人们是如何一点点创造和改进文字的。
也许你会问,这有啥意思?我跟你说,这可太有意思啦!比如说,汉字从最初的象形字,慢慢变得越来越抽象和复杂,这不就像我们人一样,从天真无邪的小孩慢慢长成心思缜密的大人嘛!而且,书里还提到了很多关于文字的争议和不同的观点。
这让我觉得,原来学术研究也不是一板一眼的,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可能有人觉得某个观点很对,但我却觉得“也许”还有别的可能呢!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时而兴奋,时而困惑,心情就像坐过山车一样。
有时候我会想,要是古代人知道我们现在对他们创造的文字研究得这么深入,会不会感到惊讶呢?哈哈,这谁知道呢!总之,《文字学概要》这本书让我对汉字有了全新的认识,真的是太棒啦!篇二裘锡圭文字学概要读后感《裘锡圭文字学概要》,这书可真不简单!当我第一次捧起这本书的时候,心里还嘀咕着:“能有多厉害?”结果一读起来,我就被深深吸引住了。
裘锡圭先生的论述,就像是给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文字神秘世界的大门。
我在里面看到了汉字的前世今生,那种感觉,咋形容呢?也许就像一个迷失在沙漠里的人突然找到了绿洲!比如说汉字的结构,以前我觉得不就是横竖撇捺嘛,能有啥讲究?可看了这本书我才知道,这里面的学问大了去了!什么形声、会意、象形,每一种都有它独特的魅力。
我就在想,老祖宗们可真是聪明绝顶啊,怎么就能想出这么巧妙的办法来记录和表达呢?书中还探讨了一些关于文字演变的争议话题。
哎呀,这可让我纠结了!有时候觉得这个观点有道理,可转头又觉得那个说法也不错。
这感觉就像站在十字路口,不知道该往哪边走。
《语言文字学》读后感范文
《语言文字学》读后感范文今天阅读了中国人民大学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语言文字学》这本书,学了不少语言文字这方面的知识,写了这篇读后感,算是个读书笔记吧。
全书共分为四大模块,这四大模块分别是“语言学”、“汉语言文学”、“应用语言学”、“翻译学”。
“语言学”板块讲述了《广义之网的词汇知识架构与语意表达》、《疑问句的结构类型与反问句的转化关系研究》;“汉语言文字学”部分介绍了汉语中古音、天津话源流、上古汉语动结式的发展、协同动词带宾语及其语义后果。
易混淆词辨析词典的研编要则等内容;“应用语言学”模块讲了关于语言的输入、输出和汉-日双语者在日语短语理解中对中国量词的通达的知识;“翻译学”部分则介绍了关于TS等效翻译的语用变通和口译方向性对译语非流利产生的影响的知识。
下面就谈谈我从中学到的语言文字学知识吧。
我了解了不少关于关于广义知网的知识:广义知网是一个事物和语意关联的架构,以二元关系架构来表达词汇的语意,它是以知网的架构为基础演化而来的,我们想利用这个语意表达的模型达到可以自动化理解自然语言的目的;知网是一个以常识为基础,从中英文的词汇里整理出基本概念,并将基本概念依据之间的关系建立索引架构的在线系统,每个概念都可以依据自己的定义和其他概念的关联来定位。
我们用来表达词汇语意的`广义知网,其建构目标是想要达到自然语言理解的目的。
广义知网在定义语意时,有以下几大原则:第一,语意概念应该由上位义原以及本身的显着特色来定义;第二,以义原或已完整定义的概念和关联,来共同定义新的概念;第三,多层次、高层级的表达,可以展开或全部以义原为定义的表达式。
我们需要设立规则,希望能够将粗略的句法成功地对应到细致的语意关联上。
我学习了许多关于疑问句和反问句的知识。
疑问句按照结构类型可以分为:是非句、特指句、选择句,按功能类型分为反诘句、附加句、回声句、假设问。
疑而询问、是疑问句;无疑而问,是反问句;疑而不问,是猜测句。
《说文解字》读后感(精选多篇)
《说文解字》读后感(精选多篇)第一篇:《说文解字》读后感因为多年教低段语文学科,所以更多的时间要去研究怎样教孩子识字,前段时间我去书店我专门购买了《说文解字》一书,细细品读起来。
《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分析字形、考究字源的文字学专著,是我国语文学史上的一部辉煌巨著,也是世界第一部大字典。
据说在1926年,只有郭沫若一人能看懂甲骨文,因为他读了《说文解字》。
曾在书中看到这样一句话“如果说秦始皇用武力统一了中国,那么许慎则用一部书统一了中国的文字,规范了汉字的形、音、义,也规范了一种文化的框架。
”作为小学的语文老师更应该去研读。
据统计,汉字共有约十万个,可谓浩如烟海。
要想对其进行全面的解析,既无可能。
所以《线装经典》编委会编写的这本《说文解字》一书以独特的视角,选取了约三百个有代表性的汉字,分三章进行了详细而深入的分析:第一章为“最让人惊讶的汉字”,解析了一百多个典型的本义和今义全然不同的汉字;第二章为“最‘汉’的汉字,通过对每个字的解析,系统阐释阴阳五行、八卦、干支、十二生肖以及五常这些最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体系的概念;第三章中解析的是“生”、“老”、| “病” 、“死”等最具代表性与人生关系最为密切的汉字。
每个字的解析有分四个版块:第一个版块中主要阐述该字的字音和基本义。
第二个版块为“汉字溯源”从原始字形入手,对汉字进行寻根探源。
此版块让我知道很多汉字的字源,并知道我们的祖先在创造汉字这一伟大业绩中所表现出来的惊人智慧,认识中华文明古国五千多年来的灿烂文化;懂得字源,有助于我们探索每个字的演变过程,认识中国古代的社会结构、工农生产、军事交通、宗教信仰、文化艺术等历史面貌。
第三个版块为“字形演变” 。
此版块让我知道“甲骨文”又称“契文”、“龟甲文”或“龟甲兽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
由于甲骨文主要是用尖刀刻写在龟甲兽骨文上的,而龟甲兽骨文非常坚硬,所以笔画以直折为主,很少圆转,写法上没有定型,大小不一,随意性大,但线条细而均匀。
汉字读后感300字五篇范文
汉字读后感300字五篇范文第一篇:汉字读后感300字汉字读后感300字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
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汉字读后感300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汉字读后感300字1字典公公贴出了一个公告,邀请所有的汉字进入页面。
第2天,汉字们纷纷来到字典公公家里,于是字典公公说:“孩子们,你们好!你们当中谁愿意第1个进入页面的?”“我要!”“我要!”所有的汉字都争先恐后抢着回答。
只有“爱”静静的坐在那儿,字典公公问爱说:“爱,你怎么独自坐在那儿?”“字典公公,我觉得做为一个字,应该谦让、无私。
这样才能让汉字王国充满和平、快乐!”“爱”平静的回答道。
字典公公听了“爱”的回答,激动地说:“这才是我要的回答!作为奖励,你就到第3面吧!”那可是字典公公最好的位置,其他的字羡慕的要命,“做”字说:“爱”是故意装懂事的!不就是想第1个到最好的位子上去吗!”字典公公听了很生气,把它放到了最后一面,又对汉字们说:“孩子们,我们应该像”爱“所说的,让汉字王国里充满和平、快乐!”汉字们听了,个个都涨红了脸,听了字典公公的安排,谦虚平和的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现在,你知道汉字们所在位置的原因了吧!汉字读后感300字2读了《汉字奇兵》这本书,我认识到了友情的坚固和重要性。
这本书主要讲了毕业生——桑南在大学四年做了同一个梦。
他梦到了一个阅览室,在阅览室里有棕色的实木的阅读桌和阅读椅。
梦中还有一个非常美丽的女孩。
桑南为了找到这个女孩,来到了这个名叫“千雯图书馆”的地方工作。
有一天,桑南变小了,来到了字的世界,他帮助“爽”打败了“谋”,见到了“雯”,救出了老馆长。
“雯”和老馆长还有桑南回到了人类世界,“雯”不认识桑南的故事。
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故事是“真假双失”。
“雯”用她的慧眼发现了“失”不是《危情时刻》里的“失”,她找到了被打伤的“失”,医治好了他,并让他去找桑南伸冤。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读后感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读后感刚开始翻开这本书的时候,心里还有点打鼓呢,毕竟文字学听起来就很“高深莫测”。
可是啊,裘先生就像是一个特别耐心的导游,带着我在文字的迷宫里穿梭。
这本书讲的文字知识那叫一个丰富。
从古老的甲骨文说起,就感觉像是打开了一个神秘的宝盒,那些歪歪扭扭的甲骨文符号,一下子变得鲜活起来。
裘先生把甲骨文的构造、意义和演变都讲得头头是道。
比如说一个简单的“日”字,在甲骨文里就是一个圆圈中间加个点,多形象啊,就像古代人抬头看到的太阳一样。
这让我不禁感叹,咱们的老祖宗可真是充满了智慧,他们用这么简单又直观的方式来记录事物。
然后呢,讲到文字的演变过程,就像看一部超级长的历史纪录片。
从甲骨文到金文,再到篆书、隶书、楷书,每个阶段的文字都像是一个时代的“代言人”。
篆书就像是一位穿着古装、举止优雅的古人,笔画圆润规整;隶书就像是刚从篆书那里解放出来,变得更加舒展和自由;楷书就像是一个纪律严明的士兵,方方正正的。
这个演变过程里充满了故事,比如隶书的产生是为了书写方便,是人们在实际使用文字过程中的一种创新。
这让我明白,文字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随着人们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化的。
裘先生在书里还讲到了很多文字学的理论知识,像六书之类的。
以前我对六书的理解就是停留在课本上干巴巴的概念,什么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但是读完这本书,就像是给这些概念注入了灵魂。
比如说形声字,这可是汉字里的大家族啊。
像“河”这个字,左边的“氵”表示水的意思,是形旁,右边的“可”表示读音,是声旁。
这种组合方式既体现了汉字表意的特点,又巧妙地解决了记录语言的问题。
这就好像是汉字给自己找到了一个超级棒的“发展模式”,既能让人看到字的大概意义,又能方便人们去读。
不过呢,这本书也不是那么好读的,就像攀登一座高峰。
有些地方需要我反复琢磨,那些复杂的论证和分析就像是山路的崎岖路段。
但是当我好不容易理解了之后,那种成就感就像登上山顶看到美景一样。
《文字学概要》读书笔记
《文字学概要》读书笔记这部文字学著作总结了旧小学和二十世纪以来文字学研究的重要成果,其中也涵盖了裘先生三十年来古文字研究和汉字学研究的体会,确实是一部关于汉字的通论性的重要著作,同时也是一部非常适用的教材。
它全面讨论了有关汉字的性质、形成、发展、演变、结构、假借、分化、合并、形音义关系、整理和简化等问题。
内容充实,资料丰富,分析深入,论证严谨见解深刻,方法科学,对汉字学的研究和教学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一关于汉字的性质关于汉字的性质问题,历来存在诸多学说。
从最初简单地将汉字归为表意文字,到20世纪40年代“过渡文字”说,再到之后的“表词—音节文字”说、“音节—表意文字”说,对汉字性质的讨论从未停止过。
在本书中,裘先生第一次明确指出,所谓文字“符号”实质上有两类不同层次的概念:一是把文字看作记录语言的符号,就这点而言,任何文字都具有表音表意记词的功能;一是指文字本身所由构成的符号,亦即字符。
《概要》指出,文字体系的性质是由字符即构字符号来决定的。
字符可分为表意的念符、炎音的音符和既不表意也不表音的记号三大类。
有些表意符号随着汉字的演变而丧失其表意作用,音符也可能随语音的演变而丧失其表音作用,都转化为记号。
从字符所能表示的语言结构的层次看,汉字不应该简单地成为语素文字,而应该称为“语素一音节文字”。
语素一音节文字跟意符音符文字或意符音符记号文字,是从不同的角度给汉字起的两种名称。
意符和记号都是属于语素这个层次的字符,因而上面两种名称是不可以并存的,相较之下,语素一音节文字这个名字对早期和晚期的汉字都适用。
二关于汉字的形成和起源汉字作为完全或者基本独立创造的文字体系,其形成必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而像“汉字起源于何时”这样的问题都是极不严谨的。
探究汉字的起源,追溯的应该是一个时间段而不是一个时间点,应该寻求汉字如何从原始的图画文字演变为成熟的文字体系的。
裘先生强调“文字体系”,这是十分重要的,我们不能因为两种符号“偶然同形,就断定它们之间有传承关系”。
关于汉字读后感作文
关于汉字读后感作文我一直以来都对汉字有一种特殊的感觉,它们不仅仅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文字工具,更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
每当我仔细观察汉字的构造和意义时,都会被它们丰富而深邃的内涵所震撼。
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这意味着它们的形状和含义之间有一定的联系。
例如,“山”字就像是一座小山的模样,而“木”字则像是一颗树。
这些象形字给人们提供了一种直观的方式来记忆和理解汉字的意义。
同时,汉字也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
例如,“心”字代表着内心的感受,而“爱”字则象征着深情的表达,这些汉字通过形态上的变化和组合,能够传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而当我学习汉字的时候,我发现每个字背后都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例如,“日”字的上面是一道光线,下面是一口口井,意味着太阳升起后水井的形状。
这个造字故事很形象地表达了太阳升起时的景象。
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例子是“好”字,它由两个“女”字组成,传达了一个美好的意思。
这些造字故事使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汉字所代表的意义,也让我对汉字的学习更加有趣和有意义。
除了汉字的形状和意义,汉字的书写方式也有其独特之处。
毛笔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以其流畅而独特的笔画方式而闻名。
每一个笔画的起始和结束都有一定的规则,这使得汉字的书写既具有美感,又具有严谨性。
当我学习毛笔书法时,我发现汉字的书写需要耐心和集中力,而每一次的默默练习都能带给我一种内心的平静。
除了形状和书写方式外,汉字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例如,中国的历史和哲学思想都深深地融入到汉字中。
比如,“礼”字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道德、仪式和社会规范的重要概念。
这个字的构造和意义让人们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价值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另外,“道”字代表了中国哲学中关于和谐、道德和自然之道的重要思想。
这些汉字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媒介,也是我们理解和传承这些文化的重要工具。
从个人角度来说,汉字的学习对我有着积极的影响。
通过学习汉字,我不仅提高了中文语言的能力,还培养了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领略汉字魅力
——《文字学概要》有感
09汉本一班胡剑君
汉字之美,庞如海,深如渊,历经千年的发展和演变,汉字已不仅仅作为一种文字,一种记录语言的符号而存在,并因其独特的汉字性质产生了诸如书法,古诗词等汉语独特的艺术形式,这些艺术形式将汉字的美体现得淋漓尽致。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中文之美,美在其音,美在其行,美在其意,而鲁迅先生也说过汉字三美“音美以感耳,行美以感目,意美以感心”,因此,汉字的美我将其分为三个方面:形,音,意。
一、汉字的形与形之美
汉字之美,最直观地体现在“形”上面,汉字,是由象形文字发展演变而来的,在文字画阶段,开始使用抽象的图形,但简单的线条并不能表现人类越来越复杂的生活,于是,聪明的人类对它不断进行改造,因而,现今的许多字已经失去了象形意味。
也正是这一变化,使书法艺术产生了可能。
在《文字学概要》中也提到,在字的形式上,汉字很早就在形成了要求每个字大体上能容纳在一个方格里的特点,所以我们初学写字的时候都是用米字格的纸便于把握它的结构,从美学上说也是一种和谐美。
书法作品或飘逸俊朗,或粗犷豪放,或秀润雅正,或空灵明洁,把汉字的“形美”推向极致。
我们耳熟能详的王羲之的《兰亭序》便是书法艺术的典型代表,行文洒脱自如,结构生动多姿,同一字形,绝不重复,能尽字之真态,行笔挥洒自如,一点一画都蕴含着作者的气度和襟怀给人以高雅,清新,华美的艺术感受,表现了晋人特有的超然玄远的深情与风采,为后人称慕与景仰。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书法艺术作品,下面,我就将汉字形体的演变和书法阐述汉字的美。
在《文字学概要》中,汉字字体的演变可以分为古文字和隶楷两个阶段。
古文字时代按时代先后和形体上的特点可以分为商代文字、西周春秋文字、六国文字和秦系文字。
商代文字主要体现在甲骨文上。
个人觉得甲骨文是最高深的,虽然大多是象形,但时代久远,参考文献不多,故而较难理解,若看懂了就觉得是一种智慧美。
西周春秋文字体现在金文上,在一部分春秋中晚期的金文中开始有了明显的美术花倾向,不如笔画故作婉曲的姿态,也出现了许多如加鸟形虫形等的美术字体,在这之后,也慢慢脱离了象形的外在。
六国文字中,最显著的特点是俗体的流行这有点像建国期的化繁为简,可见,几千年前,中国人便有了简化字的意识,在艺术方面,主要说一下简帛文字,现在很多书法展中都可以看见这种文字,很特别,有一种古朴美。
秦系文字发展了小篆,特别是秦统一六国后,“书同文”大大发展了小篆,即使后面隶书的逐渐取代了它,因其字体优美,笔法奇古,随意性较强,仍然被书法家所青睐,代表有《会稽刻石》等,这个时候,中国文字开始逐渐定型。
在古文字阶段快结束时开始形成隶书。
隶书和六国时期的简帛文字相像,郭沫若说:“体式简略,形态扁平,接近于后世的隶书”,隶书的形成,也是俗体发展的必要结果。
隶楷阶段主要说一说汉代隶书、汉代草书,楷书,行书的演变。
1、隶书因其方便,在西汉以取代小篆成文主体文字。
它的字形也自然是由繁到简,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隶书起源于秦朝,由程邈形理而成,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
之称。
东汉时期的《乙瑛碑》和《曹全碑》是代表。
东汉中期出现一种新体隶书叫“八分”,字形方正,有规整的波势、挑法,横划起笔顿抑,终端上扬。
2、草书是在俗体演变为隶书过程中出现一些草率写法的基础上形成的。
《说文解字》中说:“汉兴有草书”。
草书始于汉初,其特点是: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创之意,谓之草书。
在书法作品中,唐代的张旭和怀素最具代表。
3楷书。
进入南北朝后,楷书成为了主要字体。
楷书四大家,欧阳询,法度严谨,颜真卿端庄雄伟,柳公权清键遒劲,赵孟頫圆润清秀。
除此之外,还有魏晋南北朝是的《元苌墓志》《张玄墓志》等。
4、行书,早期行书是有独特风格的新字体。
行书是介于楷、草间的一种书体。
写的比较放纵流动,近于草书的称行草;写的比较端正平稳,近于楷书的称行楷。
体验汉字的行美,是学习书法的重要途径。
二、汉字的音之美
有一个朋友和我说起泰戈尔的“生如夏花之静美,死如秋叶之寂寥”,他说对这句话有印象不是因为它的意思,而是这句话的音律使他产生了共鸣。
我相信很多人听音乐也是,首先听的是音乐的旋律,然后才慢慢体味它的歌词。
所以说汉字具有音韵美,这是英语等气其他语言所无法比拟的,英语也有结构,读上读下,十四行诗等这些,但是我觉得远没有汉语文字具有表现力。
汉语有平上去入,抑扬顿挫,平平仄仄,对偶工仗等,比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首尾两节,利用双声,叠韵,摹声等形式;辅以骈散相错,长短相间手段,再配上平仄相对的声调造成了独特的音韵美。
杜甫是真正的语言大师,他的《登高》字字皆律,句句皆律,堪称千古佳句,无人能及。
我在家看书时常常会挨骂,为什么呢?因为我家人说我不把书读出来,有些文章不仅是用来看的,也是用来读的。
比如诗歌,散文,讲稿。
不仅仅因为可以深入记忆,更关键在于只有读出来才能感受他的音律美。
所以,看到喜欢的诗歌散文,不防大胆的读出来,允许的话还可以配乐朗诵。
三、汉字的意之美
每一个汉字可以说都是一个故事,需要我们认真去体味。
汉字的意美和形美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的。
各种不同的书法作品有作者不同的思想感情蕴藏在里面。
观字知其人,我们看王羲之,可以知道他是一个洒脱自如的人,我们看毛泽东的字,可以知道他是一个豪放的人。
汉字的意美也是英语没法比的。
现代社会高速发展,每当出来一件新事物时,英语便要造出一个新词。
比如说电脑出现,英语便出现了computer,而中国呢,则是根据它的特性,将电和脑组合在一起形成新的意义。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现在考四级需要被几千上万的单词,而中文认识一千个就足以应付日常生活了。
同时,汉语的表达具有随意性,自由性。
还是拿泰戈尔的举例。
“夏花”可以翻译成很多种,:夏天的花;夏日的花都是一样的,而为什么冰心偏偏译成“夏花”?除了一种音美,还是因为在意上它更具表现力。
汉字有如此魅力,只要用心去发现,用心去感悟,都会被她迷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