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处理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水处理实验技术实验报告

水处理实验技术实验报告

水处理实验技术实验报告实验课程水处理实验技术开课实验室水处理实验室学生姓名学号开课时间至学年第学期水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水处理实验室制2016年5月说明1、实验报告双面打印、装订。

2、实验全部完成后,此实验报告统一交至实验指导教师处。

3、每次实验完成均需实验指导教师签字确认实验数据。

实验地点:实验日期:年月日课程名称水处理实验技术实验名称混凝沉淀实验实验项目类型课内40 报告60 总成绩验证演示综合设计指导教师成绩评定√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三、使用仪器设备及材料(试剂)名称型号规格备注四、实验步骤五、实验原始记录及分析(数据、图表、计算、分析等) 教师签字:1、实验数据记录:表1-1 混凝实验记录表实验组号混凝剂名称原水浊度原水温度原水pH值Ⅰ硫酸铝水样编号 1 2 3 4 5 6 投药量mg剩余浊度沉淀后pH值备注快速搅拌中速搅拌慢速搅拌沉淀时间Ⅱ混凝剂名称氯化铁水样编号 1 2 3 4 5 6 投药量mg剩余浊度沉淀后pH值备注快速搅拌中速搅拌慢速搅拌沉淀时间表1-2 混凝现象观察记录表实验编号观察记录小结水样编号矾花的形成及沉淀过程的描述Ⅰ1 2 3 4 5 6Ⅱ1 2 3 4 5 6六、实验结果与讨论1.绘制混凝曲线。

2.根据混凝曲线图确定两种药剂的最佳投药量和最佳适应范围。

3.总结分析各种混凝剂的特点、适用条件,主要优缺点。

实验地点:实验日期:年月日课程名称水处理实验技术实验名称硝化实验实验项目类型课内40 报告60 总成绩验证演示综合设计指导教师成绩评定√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三、使用仪器设备及材料(试剂)名称型号规格备注四、实验步骤五、实验原始记录及分析(数据、图表、计算、分析等) 教师签字:1、实验数据记录:表1 活性污泥污泥浓度MLSS编号污泥质量/mgW 1W 2W 2-W 1表2 硝化速率编号取样时间/min 基准实验1# 2#1#2#A C A C A C A C 1 0 2 15 3 30 4 45 5602、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计算:MLSS(g/L)=21(W -W )V= 3、绘制氨氮随时间降解的曲线,并拟合:4、氨氮比降解速率计算:r = d[NH4+-N]/( dt * MLSS )(kg-N/ kg-MLSS.d)=六、实验结果与讨论1、根据实验结果,对该活性污泥硝化性能进行评价?2、活性污泥硝化过程有哪些主要的影响因素,分别的控制范围及其影响途径是什么?3、活性污泥硝化速率和比硝化速率分别代表什么意义,比硝化速率在应用过程中有何优势?实验地点:实验日期:年月日课程名称水处理实验技术实验名称反硝化实验实验项目类型课内40 报告60 总成绩验证演示综合设计指导教师成绩评定√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三、使用仪器设备及材料(试剂)名称型号规格备注四、实验步骤五、实验原始记录及分析(数据、图表、计算、分析等) 教师签字:1、实验数据记录:表1 活性污泥污泥浓度MLSS编号污泥质量/mgW 1W 2W 2-W 1表2 反硝化速率编号取样时间/min 基准实验1# 2#1#2#A C A C A C A C 1 0 2 10 3 20 4 30 5402、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计算:MLSS(g/L)=21(W -W )V= 3、绘制亚氮随时间降解的曲线,并拟合:4、亚氮比降解速率计算:r = d[NO2--N]/( dt * MLSS )(kg-N/ kg-MLSS.d)=六、实验结果与讨论1、根据实验结果,对该活性污泥反硝化性能进行评价?2、活性污泥反硝化过程有哪些主要的影响因素,分别的控制范围及其影响途径是什么?3、从反应的难易程度、细菌活性、细菌生长、运行管理、成本等角度论述和比较硝化过程与反硝化过程存在的重点和难点。

水处理实验报告

水处理实验报告

水处理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常见的水处理技术原理和方法;2.学会使用水处理实验仪器,并掌握实验操作的规范性;3.了解水处理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及其变化规律;4.分析比较不同水处理技术对水质的影响。

二、实验仪器与试剂:1.实验仪器:反渗透膜实验装置、混凝槽、加热器等;2.试剂:CO2、NaOH溶液、FeCl3、聚合氯化铝等。

三、实验原理:本实验主要涉及两种常见的水处理技术:反渗透和混凝沉淀。

反渗透是通过半透膜,将原水中的溶质和部分溶剂分离出来,从而得到更纯净的水;混凝沉淀则是通过混凝剂与水中杂质结合生成比较大的团聚体,使其沉降沉淀,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四、实验步骤:1.反渗透实验(1)将原水倒入反渗透膜实验装置的供水仓,调节压力,使水缓慢通过半透膜;(2)重复以上步骤,加入不同浓度的CO2溶液,观察反渗透膜通水速率的变化;(3)根据测得的结果,分析CO2与半透膜的作用关系,以及不同浓度溶液对反渗透膜的影响。

2.混凝沉淀实验(1)将一定量的原水倒入混凝槽中,调节pH值为最佳值;(2)按比例加入FeCl3和聚合氯化铝混凝剂;(3)加热溶液,控制温度,观察混凝剂与水中杂质的混凝情况;(4)分别采集沉淀的样品,测定其浑浊度,比较不同混凝剂对水质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反渗透实验中,观察加入CO2溶液后,反渗透膜通水速率明显下降,且随着CO2浓度的增加,通水速率降低的程度加大。

这是因为CO2与水中钙、镁等离子反应生成碳酸盐沉淀,导致反渗透膜的孔隙被堵塞,减缓了通水速率。

在混凝沉淀实验中,通过观察不同混凝剂对水质的影响,发现混凝槽加入FeCl3后,水质的浑浊度明显下降,而加入聚合氯化铝后,水质的浑浊度下降更明显。

这是因为FeCl3和聚合氯化铝能够与水中的悬浮颗粒发生氢键、氢键和电荷作用,并将其聚集成较大的团聚体,从而使其沉降沉淀。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我们掌握了反渗透和混凝沉淀两种常见的水处理技术,分析比较了它们对水质的影响。

污水处理实验报告三篇.doc

污水处理实验报告三篇.doc

污水处理实验报告三篇第1条污水处理实验报告水处理实验报告名称沉淀管烘箱平衡曝气充氧装置恒温振荡器722分光光度计过滤和反冲洗装置ZR2-6混凝搅拌器型号规格备注水泵漏斗容量瓶移液管滴定管1/10000分析平衡空气压缩机课堂评分60测试结果实验报告评分40总分,水处理实验报告实验1自由沉降实验1实验目的1初步了解自由沉降颗粒的测试方法2进一步了解和掌握自由沉降的规律,根据测试结果绘制时间-沉降速率(te)-沉降速率(uE)和CT/c0 ~ u关系曲线。

第二个实验原理沉降指的是通过重力从液体中去除固体颗粒的过程。

根据液体中固体物质的浓度和性质,沉淀过程可分为四类:自由沉淀、絮凝沉淀、分层沉淀和压缩沉淀。

本实验旨在研究和探讨污水中非絮凝固体颗粒的自由沉淀规律。

如图所示,试验是用沉淀管进行的。

如果水深设置为h,颗粒的沉降速度u = h/t u = h/t可以在t 时间内下沉至h深度。

根据给定的时间t0,计算颗粒的沉降速度u0。

所有沉淀速度等于或大于u0的颗粒可在t0时完全去除。

如果原水悬浮物的浓度为c0(毫克/升),则原水悬浮物的沉淀率为c0(毫克/升)。

CT。

经过T时间后,污水中剩余悬浮物的浓度(毫克/升)h采样口高度(厘米)T采样时间(分钟)。

公式中自由沉淀试验装置的三个实验装置和设备1、沉降管、储水箱、水泵和搅拌装置2、秒表、卷尺3、用于测定悬浮物的设备分析天平、称重瓶、烘箱、滤纸、漏斗、漏斗架、量筒、烧杯等。

4、经水和高岭土处理的污水。

四个实验步骤1。

将一定量的高岭土放入配水槽,启动搅拌机,充分搅拌。

2.取200毫升水样(测得的悬浮液浓度为c0),确定取样管中取样口的位置。

3.启动水泵,将混合液打入沉降管至一定高度,停泵,停混合器,记录高度值。

启动秒表并开始记录建立时间。

4.时间为当1 、3 、5 、10 、15 、20 、40 、60分钟时,分别从取样口抽取200毫升水,并测量悬浮物浓度(ct)。

水处理实验报告

水处理实验报告

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指导书环境工程教研室实验一活性污泥形态及生物相的观察一、实验目的1、通过显微镜直接观察活性污泥菌胶团和原生动物,掌握用形态学的方法来判别菌胶团的形态、结构,并据此判别污泥的形态;2、掌握识别原生动物的种属以及用原生动物来间接评定活性污泥质量和污水处理效果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在活性污泥法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由各种微生物组成混合体——菌胶团,细菌是菌胶团的主体,活性污泥的净化能力和菌胶团的组成和结构密切相关。

活性污泥菌胶团的微生物中除细菌外,还有真菌、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等多种微生物群体,当运行条件和环境因素发生变化时,原生动物种类和形态亦随之变化。

若游泳型或固着型的纤毛类大量出现时,说明处理系统运行正常。

因此,原生动物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用来指示活性污泥系统的运行状况和处理效果。

通过菌胶团的形状、颜色、密度以及有无丝状菌存在还可以判断有无污泥膨胀的倾向等。

因此用显微镜观察菌胶团是监测处理系统运行的一项重要手段。

三、实验步骤1、调试显微镜。

2、取活性污泥法曝气池混合液一小滴,放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如混合液中污泥较少,可待其沉淀后.取沉淀的活性污泥一小滴放在载玻片上;如混合液中污泥较多.则应稀释后进行观察)。

3、盖上盖玻片,即制成活性污泥压片标本。

在加盖玻片时,要先使盖玻片的一边接触水滴,然后轻轻放下,否则会形成气泡、影响观察。

4、把载玻片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将标本放在圆孔正中央,转动调节器,对准焦距,进行观察。

5、观察生物相全貌,注意污泥絮粒的大小、结构的松紧程度、菌胶团和丝状菌必立即生长情况,并加以记录和必要的描述,观察微型动物的种类、活动状况。

进一步观察微型动物的结构特征。

如纤毛虫的运动情况、菌胶团细菌的胶原薄厚及色泽、丝状菌菌丝的生长情况等,画出所见原生动物和菌胶团等微生物形态草图。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记录观察所取污泥的形状、结构、有无丝状菌、原生动物的情况。

2、分析环境因素对污泥形态及生物相的影响。

水处理微生物实验报告

水处理微生物实验报告

水处理微生物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研究水处理微生物的作用,了解微生物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实验材料和方法:材料:自来水、废水、细菌培养基、平板、试管、显微镜等。

方法:1. 取自来水和废水样品,分别装入试管中。

2. 对试管中的样品进行稀释,得到不同浓度的样品。

3. 用吸管吸取一定量的稀释后的样品,均匀涂抹在细菌培养基平板上。

4. 将涂抹后的平板放入培养箱中,25培养24小时。

5. 取出培养好的平板,观察菌落的形态和数量。

6. 用显微镜观察菌落中的微生物,记录种类和数量。

实验结果:经过观察,可以发现自来水样品在平板上的菌落数量相对较少,且菌落颜色较浅。

而废水样品在平板上的菌落数量较多,菌落颜色较深。

通过显微镜观察,可以看到菌落中存在大量不同形态的微生物。

实验讨论:1. 自来水中的微生物数量较少,这是因为自来水经过消毒处理,微生物已经被杀灭或大量减少。

2. 废水中的微生物数量较多,这是因为废水中存在大量有机物质,为微生物提供了生存和繁殖的条件。

3. 废水中的微生物种类较多,包括细菌、真菌、藻类等。

这些微生物具有不同的代谢特点,对水中有机物质进行分解和降解,从而净化水体。

4. 废水处理中常使用微生物处理技术,利用微生物的降解能力进行废水处理。

通过培养和筛选适宜的微生物,可以提高废水处理效果,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

实验结论:水处理微生物在废水处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研究微生物的生长和降解特性,可以优化水处理工艺,提高废水的处理效果。

同时,对自来水中的微生物进行研究也有助于了解水质的健康和安全情况。

因此,对水处理微生物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水处理实验报告

水处理实验报告

水处理实验报告水处理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研究水处理技术对水质的影响,并评估不同处理方法的效果。

通过对不同水样进行多种处理方法,包括过滤、沉淀、消毒等,测定处理前后水样的pH值、浑浊度、溶解氧含量等指标,以及对水中悬浮颗粒和微生物的去除效果。

实验结果表明,水处理技术可以显著改善水质,提高水样的透明度和卫生安全性。

引言:水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因此,研究水处理技术对改善水质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模拟实际水处理过程,评估不同处理方法的效果,并为水质改善提供科学依据。

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 不同来源的水样:自来水、河水、污水等;- 滤纸、砂滤器、活性炭等过滤材料;- 消毒剂:次氯酸钠、过氧化氢等;- 检测仪器:pH计、浊度计、溶解氧测定仪等。

2. 实验方法:- 过滤处理:将不同水样通过滤纸、砂滤器和活性炭等过滤材料进行过滤处理,测定处理前后水样的浑浊度和pH值;- 沉淀处理:将不同水样静置一段时间,观察沉淀物的形成情况,并测定处理前后水样的浑浊度;- 消毒处理:使用不同消毒剂对水样进行消毒处理,测定处理前后水样的溶解氧含量和微生物数量。

结果与讨论:1. 过滤处理:通过滤纸、砂滤器和活性炭等过滤材料对水样进行处理后,水样的浑浊度显著降低,透明度明显提高。

此外,过滤处理还对水样的pH值产生一定影响,不同过滤材料对pH值的影响程度不同。

砂滤器对pH值的影响较小,而活性炭则具有一定的酸碱调节能力。

2. 沉淀处理:通过静置不同水样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水样中出现沉淀物。

沉淀物的生成主要与水样中的悬浮颗粒有关。

此外,沉淀处理也对水样的浑浊度产生一定影响,处理后的水样透明度明显提高。

3. 消毒处理:使用不同消毒剂对水样进行处理后,测定处理前后水样的溶解氧含量和微生物数量。

实验结果显示,消毒处理能够有效降低水样中的微生物数量,提高水样的卫生安全性。

水处理实验报告-混凝实验

水处理实验报告-混凝实验
根据步骤3得出的形成矾花的最小混凝剂投加量取其13作为1号烧杯的混凝剂投加量取其2倍作为6号烧杯的混凝剂投加量用依次增加相等混凝剂投加量的方法求出25号烧杯的混凝剂投加量把混凝剂分别加号烧杯中
降低或降低不多,胶粒不能相互接触,通过高分子链状物吸附胶粒,一般形成絮凝体。消除或降低胶体颗粒稳定因素的过程叫脱稳。脱稳后的胶粒,在一定的水利条件下,才能形成较大的絮凝体,俗称矾花,自投加混凝剂直至形成矾花的过程叫混凝。投加混凝剂的多少,直接影响混凝效果。水质是千变万化的,最佳的投药量各不相同,必须通过实验方可确定。
2.确定最佳PH值实验步骤
(1)用6只1000ml烧杯,分别取1000ml原水,将盛装有水样的烧杯置于搅拌机平台上。
(2)调节原水PH值,用移液管依次向1号2号3号装有原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2.5ml,1.5ml,1.2ml的10% HCL、在向4号5号6号装有原水的烧杯中加入0.2 ml,0.7ml,1.2ml的10% NaOH,用玻璃棒快速搅拌均匀,依次用精密PH仪测各水样PH值,记录在表中。
(5)、启动搅拌机,快速搅拌一分半钟,转速为500r/min 1min,中速搅拌5min,转速约250r/min;慢速搅拌5min,转速约为100r/min。上述搅拌速度可进行适当调整;
(6)、关闭搅拌机,静置沉淀5min,用50mL注射管抽出烧杯中的上清液(共抽3次约100mL)放入200mL烧杯内,立即用浊度仪测定浊度(每杯水样测定2次),并对测定结果进行纪录。
实验
名称
混凝实验
姓名
同组者
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学会求一般天然水体最佳混凝条件(包括投药量、PH、水流速度梯度)的基本方法。
2、加深对混凝机理的理解。
实验原理:
混凝阶段所处理的对象主要是水中悬浮物和胶体杂质,是水处理工艺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水中较大颗粒悬浮物可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沉降,而胶体颗粒不能靠自然沉降得以去除。胶体表面的电荷值常用电动电位ξ表示,又称为Zeta电位。一般天然水中的胶体颗粒的Zeta电位约在-30mV以上,投加混凝剂之后,只要该电位降到-15mV左右即可得到较好的混凝效果。相反,当电位降到零,往往不是最佳混凝状态。因为水中的胶体颗粒主要是带负电的粘土颗粒。胶体间存在着静电斥力,胶粒的布朗运动,胶粒表面的水化作用,使胶粒具有分散稳定性,三者中以静电斥力影响最大,若向水中投加混凝剂能提供大量的正离子,能加速胶体的凝结和沉降。水化膜中的水分子与胶粒有固定联系,具有弹性较高的粘度,把这些水分子排挤出去需克服特殊的阻力,这种阻力阻碍胶粒直接接触。有些水化膜的存在决定于双电层状态。若投加混凝结降低ζ电位,有可能是水化作用减弱,混凝剂水解后形成的高分子物质在胶粒与胶粒之间起着吸附架桥作用。即使ζ电位没有

水厂絮凝沉淀实验报告(3篇)

水厂絮凝沉淀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了解水厂絮凝沉淀工艺的基本原理,掌握絮凝沉淀实验的操作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不同絮凝剂对水中悬浮物去除效果的影响,为实际水厂运行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原理絮凝沉淀是一种常用的水处理方法,通过向水中投加絮凝剂,使悬浮物颗粒相互碰撞、聚集,形成较大的絮体,从而加快沉降速度,达到去除水中悬浮物的目的。

实验中主要研究絮凝剂投加量、pH值、搅拌速度等因素对絮凝沉淀效果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自来水、硫酸铝、硫酸铁、氢氧化钠、pH试纸、搅拌器、烧杯、漏斗、滤纸、电子秤等。

2. 实验仪器:电热恒温水浴锅、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秒表、温度计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用水:取一定量的自来水,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调节pH值至实验所需范围。

2. 确定实验参数:根据实验目的,设置不同的絮凝剂投加量、pH值、搅拌速度等实验参数。

3. 投加絮凝剂:向实验用水中投加适量的絮凝剂,充分搅拌,使絮凝剂与悬浮物充分接触。

4. 沉淀:将搅拌后的混合液静置沉淀,观察沉淀情况。

5. 取样:在沉淀后,取上层清液,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悬浮物浓度。

6. 记录实验数据:记录实验过程中各参数及实验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絮凝剂投加量对絮凝沉淀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絮凝剂投加量的增加,悬浮物去除率逐渐提高,但超过一定范围后,去除率提高幅度逐渐减小。

这是因为絮凝剂投加量过多,会导致絮体过大,沉降速度过快,部分絮体在沉降过程中破碎,降低去除率。

2. pH值对絮凝沉淀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pH值范围内,随着pH值的升高,悬浮物去除率逐渐提高。

这是因为pH值对絮凝剂的水解反应有显著影响,合适的pH值有利于絮凝剂水解,提高絮凝效果。

3. 搅拌速度对絮凝沉淀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搅拌速度的提高,悬浮物去除率逐渐提高。

这是因为搅拌速度越快,絮凝剂与悬浮物接触越充分,有利于絮凝反应进行。

简易水过滤实验报告

简易水过滤实验报告

简易水过滤实验报告引言水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资源之一,保持水源的纯净和安全对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过滤水来去除其中的杂质和有害物质。

本实验旨在设计和构建一个简易的水过滤装置,并通过实验验证其过滤效果。

实验材料- 水龙头- 塑料瓶- 滤网纸- 洗净的沙子- 洗净的活性炭- 洗净的鹅卵石实验步骤1. 取一个塑料瓶作为过滤器的底部,先在底部切出一个小孔作为出水口。

2. 在底部出水口的上方,将滤网纸固定在瓶壁上,以充当最初的过滤层。

3. 在滤网纸上方约1/3的高度处放入一层洗净的沙子,可选择细砂子或粗沙子。

4. 在沙子层上方约1/3的高度处放入一层洗净的活性炭。

5. 在活性炭层上方约1/3的高度处放入一层洗净的鹅卵石。

6. 将水龙头接入底部出水口,保证装置的密封性。

7. 打开水龙头,观察通过过滤器后的水质情况。

实验结果在实验时,我们使用了含有较多杂质的自来水,然后运行水龙头,观察通过过滤器后的水质情况。

经过一段时间的过滤,我们发现过滤器有效去除了水中的浑浊物质和颗粒物,使水变得更清澈透明。

实验分析1. 滤网纸的作用是阻挡较大颗粒的杂质,如沙子和泥土颗粒,起到了初步的过滤作用。

2. 洗净的沙子对水质的改善起到了重要作用。

沙子可以吸附水中的有机物和微生物,起到了初步杀菌和除臭的作用。

3. 活性炭是过滤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有效去除水中的异味、氯气和有机污染物,提高水质的口感。

4. 鹅卵石的作用是增加过滤层的稳定性和储水能力,并能进一步去除水中的杂质和颗粒物。

实验总结通过这个简易水过滤实验,我们验证了过滤器的过滤效果。

使用滤网纸、沙子、活性炭和鹅卵石构建的过滤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微生物和污染物,提高水质的净化效果。

然而,这个简易过滤器仍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它无法去除水中的溶解物、重金属和一些有机污染物,无法达到专业水处理设备的净化水准。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仍然需要依靠正规的水处理设备和水源检测机构,以确保饮用水安全和水源的持续供应。

水处理实习实践报告

水处理实习实践报告

水处理实习实践报告引言水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资源,而水处理则是确保水资源的质量达到安全可用的关键过程。

本次实习旨在深入了解水处理的原理、技术和实践操作,提升自己的水处理能力。

实习目标1. 了解水的来源、污染与处理的基本知识;2. 掌握不同水质问题的检测和分析方法;3. 学习常见的水处理工艺和设备;4. 实践操作各种水处理工艺;5. 总结和评估实习期间的实践效果。

实习内容水质检测与分析在实习开始之前,我们首先学习了水质检测与分析的基本知识。

通过学习水质检测仪器的使用方法,我们掌握了pH值、溶解氧、浊度、电导率等指标的测试原理和操作技巧。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使用了各种设备和仪器进行了水样的采集、处理和检测。

常见水处理工艺在了解了水的基本情况之后,我们学习了常见的水处理工艺和设备。

包括自然沉淀、混凝、絮凝、膜分离、消毒等多种工艺。

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我们了解了不同工艺的原理、优缺点以及适用场景。

实践操作在实习期间,我们参观了多家水处理厂,并有机会参与实际操作。

我们学习了各种操作过程,包括原水的引入、预处理、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

通过实践操作,我们深入了解了水处理工艺的实际应用情况,同时也加深了对水处理设备的理解。

总结与评估在实习结束之后,我们进行了总结与评估。

通过实习的学习和实践,我们对水处理原理和工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提升了水处理能力。

同时,我们也发现实习期间的一些不足和改进的地方,这将成为我们未来学习和工作的方向。

结论通过这次实习实践,我对水处理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包括水质检测与分析、常见的水处理工艺和设备以及实践操作等方面。

通过实际操作,我能够独立完成一些水处理工艺,并且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水处理工艺。

整个实习过程丰富了我的水处理知识,提高了我的综合实践能力,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有着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水质检测与分析技术手册- 水处理工艺与设备选型指南- 《水处理实习手册》。

小学生简单水过滤实验报告

小学生简单水过滤实验报告

小学生简单水过滤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简单的方法过滤水源,使水变得更加清洁。

通过实验,让小学生们了解到水的重要性,并增强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实验材料- 自来水或井水- 水杯- 隔网- 洗漱用细筛实验步骤1. 收集水样我们收集了一些自来水作为实验中的水样,并将其装入水杯中。

如果你家有井水,也可以使用井水进行实验。

2. 第一次过滤我们首先使用了一个隔网进行第一次过滤。

将隔网放在水杯上方,并将水倒入隔网中。

我们注意观察水经过隔网后是否变得干净一些。

3. 第二次过滤为了进一步净化水质,我们进行了第二次过滤。

这次我们使用了洗漱用的细筛。

将细筛放在另一个干净的杯子上方,并将过滤好的水从隔网中倒入细筛中。

再次观察水经过细筛后是否变得更加清澈。

4. 结果观察我们将第二次过滤后的水与未经过滤的水进行比较,发现经过过滤的水变得更加清澈透明。

通过过滤,水中的杂质被有效去除,使水变得更加干净。

实验原理这个简单的水过滤实验利用了筛子的过滤原理。

隔网和细筛都是筛子的一种,它们的网孔可以过滤掉水中的固体杂质,如泥沙、悬浮物等。

通过过滤,我们可以将水中的不纯物质去除,使水变得更加清洁。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看到经过过滤后的水变得更加清澈透明。

这说明我们通过简单的过滤方法,可以去除水中的不纯物质。

尽管这种方法不能完全去除水中的微生物和化学污染物,但对于一般家庭的水源,这种简单的过滤方法已经能够起到一定的净化作用。

实验的意义水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资源之一,保护水资源对于我们来说非常重要。

通过这个简单的水过滤实验,我们可以让小学生们了解到水的重要性,增强他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同时,通过实践操作,学生们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过滤的原理,并培养他们的实验观察和分析能力。

实验小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学到了通过简单的过滤方法可以使水变得更加清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使用这种方法在自来水或井水中去除一些不纯物质。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方法不能去除微生物和化学污染物,对于一些水质较差的地区,我们还需要使用更专业的水处理技术。

水处理实验技术3-过滤和反冲洗

水处理实验技术3-过滤和反冲洗

水处理实验技术实验报告学校名称河海大学准考证号033109275026 姓名王宝佳课程代号60057 实验名称过滤和反冲洗实验日期2010.11 批报告日期成绩教师签名一、实验目的1.熟悉普通快滤池过滤、冲洗的工作过程;2.加深对滤速、冲洗强度、滤层膨胀率、初滤水浊度的变化、冲洗强度与滤层膨胀率关系以及滤速与清洁滤层水头损失的关系的理解;3.验证水反洗理论,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4.了解并掌握气、水反冲洗方法,以及由实验确定最佳气、水反冲洗强度与反冲洗时间的方法;5.通过水反洗及气、水联合反冲洗加深对气、水反冲洗效果的认识;6.观察反冲洗全过程,加深感性认识。

二、实验原理1.水的过滤是在滤池(过滤柱)中进行的,滤池净化的主要作用是接触絮凝作用,其次为筛滤作用和沉淀作用。

原水经过絮凝作用,水中的杂质截留在滤池之中,或者有接触絮凝作用的滤料表面粘附水中的杂质,从而使出水的浊度降低,达到过滤的效果。

滤层去除水中杂质的效果主要取决于滤料的总表面积。

随着过滤时间的增加,滤层截留的杂质增加,滤层的水头损失也随之增长,其增长速度随滤速大小,滤料颗粒的大小和形状,过滤进水中悬浮含量及截留杂质在垂直方向的分布而定,当滤速大,滤料颗粒粗,滤料层较薄时,滤过水水质将很快变差,过滤水质的周期变短,如滤速大,滤料颗粒细,滤池中的水头损失增加很快,这样很快达到过滤压力周期,所以在处理一定性质的水时,正确确定滤速,滤料颗粒的大小,滤料及厚度之间的关系,有重要的意义。

2.当过滤水头损失达到最大允许水头损失或水质恶化时,滤池需进行反冲洗。

滤料层在反冲洗时,当膨胀率一定,滤料颗粒越大,所需冲洗强度便越大;水温越高(即水的粘浸系数越大),所需冲洗强度也越大。

对于不同的滤料来说,同样大小颗粒的滤料,当密度大的与密度小的滤料膨胀相同时,其所需冲洗强度就越大。

3.反冲洗的方式很多,其原理是一致的,反冲洗开始时,承托层,滤料层未完全膨胀,相当于滤池处于反向过滤状态,这时滤层水头损失的计算公式为:式中:l —砂层膨胀后的厚度,cml0—砂层膨胀前的厚度,cm当反冲洗强度增大后,滤料层完全膨胀,处于流态化状态。

sustech水处理工程混凝实验实验报告

sustech水处理工程混凝实验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了解混凝的现象及过程,观察矾花的形成; 2.了解混凝的净水作用及主要影响因素; 3.了解助凝剂对混凝效果的影响; 4.探求水样最佳混凝条件(包括投药种类、投药量、pH 值、水流速度梯度 等)。
实验原理:
天然水体中存在大量的胶体颗粒是水产生浑浊现象的原因之一,胶体的布朗 运动、胶体表面的水化作用以及胶体之间的静电斥力,其中胶体间的静电斥力起
.
z.
-
梅特勒 pH 计;温度计;哈希 2100 浊度仪; 1000ml 量筒 2 个;100ml 烧杯 6 个;10mL 移液管 2 个; 2mL 移液管 1 个;医用 50~100mL 注射器一个,取样用;洗耳球 1 个。 硅藻土,配制浊度在 100-200 度左右悬浊液开展混凝实验; 精制硫酸铝 Al2(SO4)3·18H2O 溶液, 10 g/L; 氯化铁 FeCl3·6H2O 溶液, 10 g/L; 聚合氯化铝[Al2(OH)mCl6-m]n 溶液(PAC), 10 g/L; 聚丙烯酰胺 PAM 溶液, 1g/L (助凝剂); HCl 溶液(化学纯) :浓度 10%; NaOH 溶液(化学纯) :浓度 10%。
实验一
原水浊度:原水温度:原水 PH 值:
编号
1
2
3
4
5
6
.
z.
诲与同 中 校师在研组 校师在研织 校师在研实 生全校师在研
节奉 在研 究研
中 诲与共青 诲与统 诲与同 中 校师在研组 校师在研织 校师在研实 生全校师在研
式中 G 值可以直接由搅拌器显示板读出。粒径越大的矾花在水流的作用下抗 剪强度较低,因此随着实验过程中矾花不断长大,G 值应逐渐较小。
混凝剂的种类以及投加量的多少将直接影响混凝效果。处理不同水质,不同 种类的混凝剂的投加量也不同,需经过相关实验进行确定。

循环用水实验报告总结(3篇)

循环用水实验报告总结(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浪费,循环用水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模拟循环用水系统,验证其运行效果,为实际工程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目的1. 研究循环用水系统的运行原理和工艺流程。

2. 评估循环用水系统在处理水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等方面的效果。

3. 分析循环用水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三、实验原理循环用水系统主要包括预处理、主体处理、深度处理和回用水系统等环节。

实验过程中,通过向循环用水系统中加入一定量的原水,经过预处理、主体处理和深度处理后,将净化后的水回用到生产或生活领域,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四、实验方法1. 实验装置:循环用水实验装置包括预处理系统、主体处理系统、深度处理系统和回用水系统。

2. 实验步骤:(1)将原水加入预处理系统,去除悬浮物、泥沙等杂质;(2)将预处理后的水进入主体处理系统,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进一步净化水质;(3)将主体处理后的水送入深度处理系统,去除微污染物、重金属离子等;(4)将深度处理后的水送回回用水系统,用于生产或生活领域。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预处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预处理系统可有效去除原水中的悬浮物、泥沙等杂质,保证后续处理环节的正常进行。

2. 主体处理效果:主体处理系统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使水质得到进一步净化。

实验结果显示,主体处理后的水质达到国家相关标准。

3. 深度处理效果:深度处理系统可有效去除微污染物、重金属离子等,保证回用水水质满足生产或生活领域的需求。

4. 回用水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回用水系统运行稳定,回用水水质达到预期目标,有效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六、实验结论1. 循环用水系统具有处理效果好、运行稳定、水资源利用率高等优点,可有效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

2. 实验结果表明,循环用水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推广价值。

水处理实验报告范文

水处理实验报告范文

水处理实验报告范文一、实验目的1.了解水处理的基本原理;2.掌握水处理的常用方法;3.分析比较不同水处理方法的效果。

二、实验原理水处理是指对自然水源进行净化处理,使其符合人们生活、生产和环境保护的需要。

常用的水处理方法包括:1.沉淀法:利用化学试剂与水中的悬浮物反应生成不溶性沉淀物,通过沉淀物与水的分离来除去悬浮物;2.过滤法:利用过滤器将水中的悬浮物和杂质通过滤网截留下来;3.消毒法:通过添加消毒剂杀灭水中的细菌和病原体,确保水的卫生安全;4.软化法:利用离子交换剂去除水中的硬度,减少对设备和管道的腐蚀。

三、实验步骤1.沉淀法实验:(1)取一定量的污水,加入适量的石灰,搅拌均匀;(2)静置一段时间,观察石灰与污水产生的沉淀物;(3)利用漏斗和滤纸将沉淀物与水分离,称量沉淀物的质量。

(1)取一定量的污水,倒入滤纸漏斗中过滤;(2)观察滤纸上的悬浮固体物;(3)称量滤纸上的悬浮固体物的质量。

3.消毒法实验:(1)取一定量的自来水,加入适量的漂白粉,搅拌均匀;(2)放置一段时间,观察水体是否发生变化。

4.软化法实验:(1)取一定量的硬水,加入适量的离子交换剂,搅拌均匀;(2)过滤处理后,对处理前后的水样进行化学分析,比较两者的硬度差异。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沉淀法实验:通过观察沉淀物的形态和质量,可以判断沉淀法对于去除悬浮物的效果。

根据实验结果,沉淀物的质量可以反映水中悬浮物的含量,质量越大,悬浮物含量越高,说明沉淀法的效果越好。

2.过滤法实验:通过观察滤纸上悬浮固体物的质量,可以判断过滤法对于去除固体物的效果。

实验结果显示,滤纸上的悬浮固体物的质量越大,说明过滤法的效果越好。

观察水体是否发生变化,可初步判断消毒法对于水中病原体的杀灭效果。

实验结果表明,在漂白粉的作用下,水体变得清澈透明,说明消毒法的效果良好。

4.软化法实验:比较处理前后水样的硬度差异,可以判断软化法对于去除水中硬度的效果。

实验数据显示,处理后的水样硬度明显降低,说明软化法对于去除硬度有一定效果。

水处理过滤实验报告

水处理过滤实验报告

过滤实验一、实验目的(1)观察过滤及反冲洗现象,进一步掌握过滤及反冲洗原理。

(2)了解过滤及反冲洗实验设备的组成与构造。

(3)掌握光电浊度仪测定浊度的操作方法。

(4)加深对滤速、冲洗强度、滤层膨胀率、初滤水浊度的变化以及冲洗强度与滤层膨胀率关系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过滤是为了去除那些靠混凝沉淀还不能除去的细小颗粒,过滤效果主要取决于筛滤作用、沉淀作用、吸附(接触絮凝)作用,其中主导因素是接触絮凝作用,因此滤料的粗细对去除效率有直接的影响。

三、实验设备与试剂(1)过滤装置1套,如图1所示。

(2)光电式浊度仪l台。

(3)200 ml烧杯2个,取水样测浊度用。

(4)20ml量筒1个,秒表1块。

(5)2m钢卷尺1个,温度计1个。

(6)1%硫酸铝或氯化铁试剂。

四、实验步骤及记录(1)反冲洗强度与滤层膨胀率关系实验量取滤层厚度,开启反冲洗节门,调节冲洗流量为350 L/h、300 L/h、250 L/h、200 L/h、150 L/h、100 L/h,记录膨胀高度,测原水水温,关闭节门,将数据记入表1。

(2)过滤(不加药)开启出水节门,将水位降至距砂面10cm-20cm,并关闭出水节门,开启进水节门,放入原水,接近溢流口,测原水浊度,调节进水,流量为45L/h,运行10min (调节出水节门保持水面不变),之后每5min测出水浊度,运行30min,关闭出水节门,进水节门,将数据记入表2。

(3)过滤(加药)步骤同(3),将数据记入表3。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整理1、实验数据记录滤池模型尺寸内径cm,高度m。

表1反冲洗强度与滤层膨胀率关系实验数据,浊度NTU,混凝剂。

表2 不加药过滤实验数据表3 加药过滤实验数据2、结果分析(1)作出不加药和加药过滤两种情况下的出水浊度与工作时间关系曲线。

(2)以冲洗强度为横坐标,滤层膨胀率为纵坐标,绘冲洗强度与滤层膨胀率关系曲线。

六、思考题(1)试分析原水加药过滤与不加药过滤对出水浊度的影响?(2)对反冲洗强度与膨胀率关系曲线进行理论分析?。

水处理实验报告

水处理实验报告

水处理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对水进行处理的方式,了解不同水处理方法的工作原理及效果,验证不同处理方法对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2. 实验原理水处理是一种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去除水中污染物的过程。

常见的水处理方法包括澄清、过滤、消毒等。

本实验选取了以下三种常见的水处理方法进行研究:•沉淀法:通过添加化学试剂,使悬浮在水中的固体颗粒沉淀下来,达到澄清水质的目的。

•过滤法:通过过滤器将水中的固体颗粒去除,使水变得更清澈。

•活性炭吸附法:通过将水通过活性炭过滤,去除水中的有机物质和异味。

3. 实验步骤3.1 沉淀法实验步骤1.准备三个测试杯,分别注入等量的污水样品。

2.在第一个测试杯中加入适量的铁(Ⅲ)氯化物溶液。

3.在第二个测试杯中加入适量的铝(Ⅲ)硫酸盐溶液。

4.在第三个测试杯中不加任何试剂作为对照组。

5.分别观察三个测试杯中的变化,记录下沉淀的情况。

3.2 过滤法实验步骤1.准备两个试管,其中一个放置一个滤纸作为滤料。

2.将污水样品分别倒入两个试管中。

3.将有滤纸的试管倒置,观察试管中的变化。

4.记录下通过滤纸后的水质。

3.3 活性炭吸附法实验步骤1.准备两个玻璃容器,其中一个放置一层活性炭。

2.将污水样品分别注入两个玻璃容器中。

3.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两个容器中的水质变化。

4.记录下经过活性炭过滤后的水质。

4. 实验结果根据对实验步骤的观察和记录,得到以下实验结果:4.1 沉淀法实验结果•第一个测试杯中加入铁(Ⅲ)氯化物溶液后,观察到污水样品中的固体颗粒迅速沉淀,水质明显改善。

•第二个测试杯中加入铝(Ⅲ)硫酸盐溶液后,观察到污水样品中的固体颗粒逐渐沉淀,水质有所改善。

•对照组中的污水样品未见明显的沉淀现象。

4.2 过滤法实验结果•通过滤纸的试管中,观察到试管中的固体颗粒被滤纸阻留,水质明显改善。

•对比试管中,水中的固体颗粒未被滤除,水质无显著改善。

4.3 活性炭吸附法实验结果•经过活性炭过滤后,观察到水质明显改善,异味减少。

水处理实验报告

水处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水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掌握水处理实验的操作技能;3. 分析水处理效果,评估不同处理方法的优缺点;4. 培养实验数据的记录、整理和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水处理是指通过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将污染水中的有害物质去除或转化为无害物质,使其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的过程。

本实验主要采用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进行水处理。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仪器:沉淀池、曝气装置、活性炭吸附柱、过滤装置、pH计、浊度仪、COD测定仪、BOD测定仪等;2. 材料:原水、絮凝剂、活性炭、生物膜培养液、微生物菌种等。

四、实验步骤1. 颗粒自由沉淀实验(1)将原水样品加入沉淀池,调节pH值至7.0;(2)观察沉淀池中颗粒的沉淀情况,记录沉淀时间、沉淀速度等数据;(3)计算沉淀率、沉降比等指标。

2. 曝气充氧实验(1)将原水样品加入曝气装置,调节曝气时间;(2)观察水中溶解氧的变化,记录溶解氧浓度;(3)分析曝气充氧对水质的影响。

3. 活性炭静态吸附实验(1)将原水样品加入活性炭吸附柱,调节吸附时间;(2)观察活性炭吸附柱中水质的变化,记录吸附前后水质指标;(3)分析活性炭吸附对水质的影响。

4. 过滤及反冲洗实验(1)将原水样品加入过滤装置,调节过滤时间;(2)观察过滤装置的过滤效果,记录过滤前后水质指标;(3)进行反冲洗实验,观察反冲洗效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颗粒自由沉淀实验(1)沉淀时间:30分钟;(2)沉淀速度:0.5m/h;(3)沉淀率:85%。

2. 曝气充氧实验(1)溶解氧浓度:8mg/L;(2)处理效果:水中溶解氧浓度提高,水质得到改善。

3. 活性炭静态吸附实验(1)吸附前COD:200mg/L;(2)吸附后COD:100mg/L;(3)处理效果:COD去除率50%,水质得到改善。

4. 过滤及反冲洗实验(1)过滤前浊度:10NTU;(2)过滤后浊度:1NTU;(3)反冲洗后浊度:3NTU;(4)处理效果:浊度去除率90%,水质得到改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水处理实训报告班级给排水131运行装置生物接触氧化目录第一章实验方案 (3)第一节处理对象 (3)处理的对象为含氮及含有部分有机物的污水 (3)第二节处理工艺 (4)第三节监测项目及方法 (6)3.1 NH3-N的监测 (6)3.2 MLSS的监测 (9)3.3 SV(污泥沉降比)的监测 (9)3.4 SVI(污泥容积指数)的监测 (9)3.5 PH的监测 (10)第二章实验结果及与讨论 (11)第一节监测数据汇总 (11)第二节各个因素对于处理效果的影响 (13)1.运行工况 (13)2.最佳工况 (14)3.处理工艺的可行性 (15)4.存在问题及完善措施 (15)第三章实训操作规程 (15)1.总则 (15)1.1 (15)1.2 (15)2.一般要求 (16)2.1运行管理要求 (16)2.2安全操作要求 (16)2.3维护保养要求 (16)第四章个人总结 (17)第一章实验方案第一节处理对象处理的对象为含氮及含有部分有机物的污水ZnSO4/g0.6251.25 0.9 0.83 0.75FeSO4/g0.06250.1250.10.0830.075 CaSO4/g0.06250.1250.10.0830.075第二节处理工艺生物接触氧化法是以附着在载体(俗称填料)上的生物膜为主,净化有机废水的一种高效水处理工艺。

具有活性污泥法特点的生物膜法,兼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的优点。

在可生化条件下,不论应用于工业废水还是养殖污水、生活污水的处理,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该工艺因具有高效节能、占地面积小、耐冲击负荷、运行管理方便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的污水处理系统。

生物处理是经过物化处理后的环节,也是整个循环流程中的重要环节,在这里氨氮、亚硝酸、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都将得到去除,对以后流程中水质的进一步处理将起到关键作用。

如果能配合JBM新型组合式生物填料使用,可加速生物分解过程,具有运行管理简便、投资省、处理效果高、最大限度地减少占地等优点。

[1]生物接触氧化法的处理构筑物是浸没曝气式生物滤池,也称生物接触氧化池。

图所示其基本流程。

生物接触氧化池内设置填料,填料淹没在废水中,填料上长满生物膜,废水与生物膜接触过程中,水中的有机物被微生物吸附、氧化分解和转化为新的生物膜。

从填料上脱落的生物膜,随水流到二沉池后被去除,废水得到净化。

在接触氧化池中,微生物所需要的氧气来自水中,而废水则自鼓人的空气不断补充失去的溶解氧。

空气是通过设在池底的穿孔布气管进入水流,当气泡上升时向废水供应氧气,有时并借以回流池水。

参见图2。

图2 集中布气式浸没曝气生物滤池生物接触氧化法的特点:(1)由于填料的比表面积大,池内的充氧条件良好。

生物接触氧化池内单位容积的生物固体量高于活性污泥法曝气池及生物滤池,因此,生物接触氧化池具有较高的容积负荷;(2)生物接触氧化法不需要污泥回流,也就不存在污泥膨胀问题,运行管理简便;(3)由于生物固体量多,水流又属完全混合型,因此生物接触氧化池对水质水量的骤变有较强的适应能力;(4)生物接触氧化池有机容积负荷较高时,其F/M保持在较低水平,污泥产量较少。

第三节监测项目及方法3.1 NH3-N的监测主要采用分光光度法定量方法(标准曲线法)。

根据光的吸收定律,如果液层厚度、入射光波长保持不变,则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所测的吸光度与溶液中待测物质的浓度成正比。

先配制一系列已知准确浓度的标准溶液,在选定波长(420nm)处分别测其吸光度A,然后以标准溶液的浓度c为横坐标,以相应的吸光度A为纵坐标,绘制A-c关系图,得到一条通过坐标原点的直线,称为标准曲线。

在相同条件下测出试样溶液的吸光度,可从标准曲线上查出试样溶液的浓度。

(一)、实验目的学会分光光度法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学会标准曲线的绘制。

(二)、原理对于无色、透明、含氨氮量较高的清洁水样常采用直接比色法;测定有色、浑浊、含干扰物质较多、氨氮含量较少的水样,如一般的污水和工业废水,将氨氮自水样中蒸馏出后,再用比色法测定,称为蒸馏比色法。

本实验为直接比色法。

氨与碘化汞钾在碱性溶液中生成黄色配合物,其颜色深度与氨氮含量成正比,在0~2.0mg/L的氨氮范围内近于直线。

(三)、仪器和试剂分光光度计,50mL比色管。

(1)不含氨蒸馏水试验中所用蒸馏水为不含氨蒸馏水。

每升蒸馏水中加入2mL浓硫酸和少量高锰酸钾(KMnO4)蒸馏,集取蒸馏液。

(2)纳氏试剂称取50g分析纯碘化钾(KI)溶于35mL不含氨蒸馏水中,加入饱和二氯化汞(HgCI2)溶液并不停搅拌,直到产生朱红色沉淀不再溶解为止。

另取140g氢氧化钠,溶于不含氨蒸馏水中,稀释至400mL,加入上述溶液。

最后用不含氨蒸馏水稀释至1L,静置24h,倾出上层澄清液,弃去沉淀物,将澄清液贮于试剂瓶内(用橡皮塞塞紧)。

纳氏试剂放置过久,可能又生成沉淀物,使用时不要搅浑沉淀。

(3)氯化铵标准溶液称取3.8190g干燥的保证试剂氯化铵(NH4CI)溶于不含氨蒸馏水中,稀释至1L。

混合均匀后,吸取10.0mL于1L容量瓶中,用不含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

1.00mL=0.0100mg氨氮(N),即1.00mL=0.0122mg氨(NH3)=0.0129mg铵离子(NH4+)。

(4)酒石酸钾钠溶液称取50g酒石酸钾钠(KNaC4H4O5.4H2O)溶于100 mL蒸馏水中,煮沸,使约减少20 Ml(赶去NH3)。

冷却后,稀释至100 mL。

(四)、操作步骤(1)配制氯化铵标准比色列吸取1.00 mL=0.0100mg氨氮(N)标准溶液1 mL、2 mL、3mL、 5 mL、7 mL、10 mL于50 mL 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各加1 mL纳氏试剂。

混匀,放置10min后,用分光光度计以420nm波长测定吸光度。

以吸光度对浓度绘制工作曲线。

(2)吸取50.0 mL或一定量澄清水样于50 mL比色管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加0.5 mL酒石酸钾钠溶液混匀,再加1 mL纳氏试剂,混匀,放置10min,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度,由工作曲线查出量。

(五)、结果计算与数据处理1.计算氨氮(N,mg/L)= NH4Cl标准溶液的用量(mL)*0.010*1000/V水样(mL)2.结果记录mL50mL溶液中NH3-N含量/(mg/L)0 0.2 0.4 0.6 1.0 1.4 2.0A吸光度值00.0750.1270.2130.3120.4680.655NH3-N吸光度标准曲线图(六)、注意事项(1)水样中若含有干扰性物质或浑浊,可用下述方法除去杂质后,再进行比色测定。

①试剂硫酸锌溶液:称取10gZnSO4.7H2O,溶于少量蒸馏水中,稀释至100mL。

氢氧化钠溶液:称取25gNaOH,溶于少量蒸馏水中,稀释至50mL。

②方法取100mL水样,加入1mLZnSO4溶液,混合均匀后加入0.5mLNaOH溶液,再加以混合,此时生成白色沉淀。

如水样中悬浮性固体、色度、浑浊度及干扰物质都被除去,用上部澄清液进行比色测定。

(2)水样中如含有余氯时,与氨生成氨氯,不能与纳氏试剂生成显色化合物,干扰测定。

如果这样,可在含有余氯的水样中加入适量还原剂(如0.35%Na2S2O3溶液)消除干扰后测定。

3.2 MLSS的监测悬浮性固体的测定,悬浮物是指残留在滤材上并在103-105℃烘培至恒重的固体,再此及指活性污泥的重量。

测定方法是将污水通过滤材后,烘干活性污泥及滤材,将所称总量减去滤材重量,即为水中活性污泥的总重量。

3.3 SV(污泥沉降比)的监测指混合在量筒中静止沉淀30min后所形成沉淀污泥容积占原混合液容积的百分率,以%表示。

污泥沉降比反应污泥的沉淀性能,能及时发现污泥膨胀现象,防止污泥流失,是评定污泥数量和质量的指标。

3.4 SVI(污泥容积指数)的监测本项指标的物理意义是从曝气池出口处取出的混合液,经过30min静沉后,每克干污泥形成的沉淀污泥所占有的容积,以mL计。

污泥容积指数与污泥沉降比两项指标均表示污泥的沉降性能。

从定义可知,二者关系如下:SVI=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一般认为SVI<100~200时,污泥沉降性能良好。

SVI>200时,污泥沉降较差,污泥膨胀。

3.5 PH的监测PH值是最常用的水质指标之一,天然水的PH值多在6-9范围内;饮用水PH值要求在6.5-8.5之间;某些工业用水的PH值应保证在7.0-8.5之间,否则将对金属设备和管道有腐蚀作用。

PH值和酸度、碱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PH值表示的水的酸碱性的强弱,而酸度或碱度是水中所含酸或碱物质的含量。

水质中的PH值的变化预示了水污染的程度。

水的PH值测定方法有比色法和玻璃电极法。

一、比色法PH试纸法是一种简单的粗略测定方法。

常用的PH试纸有两种,一种是广泛PH试纸,可以测定的PH范围为1-14;另一种是精密PH试纸,可以比较精确的测定一定范围的PH值。

测定步骤:(1)取一条试纸剪成4-5块,放在干净干燥的玻璃板上,(2)用干净的玻璃棒分别沾少许待测水样于PH试纸上,(3)片刻后,观察试纸颜色,并与标准色卡对照,确定水样的PH值。

二、玻璃电极法1、测定原理玻璃电极法测定水样的PH值是以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以玻璃电极为指示电极,与被测水样组成工作电池,再用PH计测量工作电动势,由PH计直接读取PH值。

玻璃电极法测PH准确、快速,受水体色度、浊度、胶体物质、氧化剂、还原剂及盐度等因素的干扰少。

2、仪器、试剂(1)仪器a、酸度计或离子计。

b、玻璃电极、饱和甘汞电极(2)试剂a、标准缓冲溶液的配制① PH标准缓冲溶液甲(PH4.008,25℃):称取先在110-130℃干燥2-3h 的邻苯二甲酸氢钾(KHC8H4O4)10.12g,溶于水并在容量瓶中稀释至1L。

② PH标准缓冲溶液乙(PH6.865,25℃):分别称取先在110-130℃干燥2-3h的磷酸二氢钾(KH2PO4)3.388g和磷酸氢二钠(Na2HPO4)3.533g,溶于水并在容量瓶中稀释至1L。

3、操作步骤(1)采样按采样要求,采取具有代表性的水样。

(2)仪器校准操作程序按仪器使用说明书进行。

(3)测定水样PH 先用蒸馏水冲洗电极,在用水样冲洗,然后将电极浸入样品中,小心摇动试杯或进行搅拌,以加速电极平衡,静置,待读数稳定时记下PH值。

三、注意事项1、测量结果的准确度,首先决定于标准缓冲溶液PH标准值的准确度。

因此,应按GB11076-89《PH测量用缓冲溶液制备方法》制备、保存缓冲溶液。

2、应按规范选择、处理和安装玻璃电极和甘贡电极。

3、测定水样的PH值最好在现场进行,否则,应在采样后把样品保持在0-4℃,并在采样后6h之内进行测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