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基层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着国家对文化建设力度的加大,近几年的文化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由于受客观因素的影响,基层文化建设与城市相比进展缓慢,与全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不相适应,同时也严重制约了建设小康社会、建设新农村新牧区工作。因此,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事业建设已刻不容缓。“让文化流动起来”这一新型的文化服务手段,就是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文化资源配置不合理和群众文化需求之间矛盾的一剂“良药”。

一、国家撤乡镇和减轻农牧民负担相关政策的出台,对基层文化工作产生的现实影响

机构改革、撤乡并镇政策的出台,目的是精兵简政,节约财政开支,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但这样的改革对基层文化工作在人、财、物以及文化工作的开展上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基层文化的发展,具体表现为:

1、人员精简,致使基层文化队伍力量薄弱,人才匮乏。一些乡镇(苏木)在机构改革中取消了文化专干,改专职为兼职。造成闲时难得有人问,忙时无人管的局面。文化管理和专业人员下岗改行,农村牧区文化队伍专业骨干力量大量流失。随之而来的后果是:农村牧区文化队伍人才匮乏,素质较低,后备力量明显不足,文化工作质量下降,无法满足农村牧区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文化站(室、户)的职能也就名存实亡,常年不开展活动,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牧区文化事业的发展。

2、财政的重新定位影响了基层文化建设经费的投入,不少乡镇(苏木)的党政领导干部对农村牧区文化建设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认为只要搞好经济就行了,农村牧区文化建设根本不重要,投入也相对减少了,导致相当部分的乡镇常年没有或很少有文化活动经费。特别在撤乡并镇后,取消了财政供养,乡镇(苏木)财政由旗(区)统管,给予乡镇(苏木)的可支配资金还不足以分配给其他项目,文化建设就更列不在预算范围内了。致使乡村牧区文化管理基本处于真空状态,文化设备简陋,人员走失严重,无法起到辅导、娱乐和活动中心的作用。

3、财产流失严重。撤乡并镇后,财产管理缺乏必要的规范和制度监管,造成被撤乡镇(苏木)文化站、村(嘎查)文化室图书、乐器、体育器材、文物等多有流失,无法保证基层文化建设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4、文化活动场地紧缺。撤乡并镇后,一些重新规划的乡镇(苏木),由于办公场地紧张,给予文化活动的场所就更是纸上谈兵了,致使一些乡镇(苏木)的文化活动处于瘫痪状态。

关于基层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图书馆乔礼郭瑞宏

[摘要]在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中,基层文化建设也显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受客观因素的影响,基层文化建设与城市相比进展缓慢,与全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不相适应,同时也严重制约了建设小康社会、建设新农村新牧区工作。本文从国家政策出台对基层文化工作产生的影响、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对基层文化工作的要求、如何发挥流动文化在基层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三个方面对基层文化建设进行了浅论,更进一步说明了流动文化这一新型的文化服务手段在基层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基层文化流动文化新农村新牧区

!!!!!!!!!!!!

二、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对基层文化工作的要求

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基本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洗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其中对基层文化这种“软实力”的要求是:以政府为主导,以乡镇(苏木)为依托,以村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发展县、乡、苏木、镇、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形成较为完备的农村牧区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的新的建设发展目标。

面对新局面,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针对解决农牧民“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等突出问题做出了全面部署,但由于体制、投入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农村牧区文化建设的整体水平还不高,离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现代化建设的要求还有一大截差距。“流动文化”作为“流动着的“精神食粮”,是解决农牧民群众看书难、看电影难、看戏难等问题的一种有效措施。

三、如何发挥流动文化在基层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针对以上问题,如何发挥流动文化的作用,使农牧民群众真正受益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一浅谈。

1、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

打破现存的管理体制,换一种模式,如“分馆制”运作模式。就是由政府出面主持,文化专家参加制定规划,根据本地区基层文化的现状,农村牧区的人口居住分散情况、年龄结构、知识结构等因素,配合地区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科学制定总体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布局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如乡镇(苏木)、村(嘎查)委会投资馆舍并享有房屋产权,对所辖旗(区)站(室)的资金、人员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调配,人员由各旗(区)文化局直派,并且是成熟的专业人员。

打破乡镇(苏木)文化站之间各自为政、旗(区)馆与乡镇(苏木)站工作分割的格局。在旗(区)文化馆、图书馆的高度指导下,与乡镇(苏木)文化站集结成强有力的群文队伍,集思广益、取长补短,研究探索乡村农牧民文化需求新动态。在宣传、科普教育、职业培训、艺术辅导、文艺创作、文艺演出、挖掘整理民间文化依存等方面有所创新,有所突破。馆站的连线,有利于群众文化“三级网络”的建设,为各级政府构建农村牧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奠定基础与平台。馆站联盟,能为农牧民群众创造较高层次、品位的精神文化产品,以集中体现公益性文化在新农村牧区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2、积极倡导“民办公助”的文化发展模式

只有民办文化发展了,农村牧区文化才能真正繁荣,充满活力。因此,政府要出台有关政策,利用政策引导,充分调动和保护民营资本投资农村文化事业和产业的积极性,同时对有文化素质、其自身又热爱文化事业的有识之士,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门应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和一定的物质奖励,如他们组织基层文化活动所需的图书、乐器、电视、电脑等装备,还有必要的专业辅导和业务培训等,并注意降低门槛,提供便利,大力扶持农牧民自办文化,使之成为地方“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一道靓丽风景线。例如准格尔旗的周玉莲、鄂托克旗的那音太、乌审旗的王秀英等一批农牧民优秀人物,他们口袋里有钱,脑袋里有大智慧,胸中有穷乡亲,多年来他们自掏腰包建房舍、买图书、买乐器、办学校(兴办实用种养技术、能源、普法、健康卫生等短期培训班),娱乐农牧民,带动农牧民致富,倡导了社会正气。还有像乌审旗的任俊祥,有写诗的天赋,但由于经济不富裕,已定好的诗集都出版不了,政府和有关部门是不是可以对这些有文化特长的农牧民给予扶持,让他们发展壮大起来,成为公益文化的补充甚至是充当社会文化的“主角”

3、加强乡镇(苏木)文化资源的联合采购

同地域各站、室资源配置,实行统一组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