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麦久《运动训练学》(第2版)配套题库-第五章至第八章【圣才出品】
2000版田麦久《运动训练》复习资料
2000版田麦久《运动训练》复习资料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2.竞技体育构成: 1运动员选材 2运动训练 3运动竞赛 4竞技体育管理3.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1)竞争性:激烈的竞争性成为竞技运动区别于其他体育运动的最本质的特点之一。
(2)规范性:现代竞技运动要求高度完美的技艺,它是以对技术、战术和各种训练规范性要求基础上建立的。
(3)公开性:竞技体育具有比一般社会活动更为明显的公开性和外相性特点。
(4)公平性:没有公平竞争,竞技运动便无法正常进行。
(5)集群性:竞技体育是由若干运动员组成的群体行为,集体项目中,集群性特点更突出。
(6)观赏性:竞技体育以其独特的观赏性赢得官大群众的认可和支持,奠定了自身发展的基础。
4.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5.运动训练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运动训练过程就是其研究对象。
包括:运动员取得优异运动成绩的所有因素,不仅包括运动场上的,还有社会因素、心里因素。
6.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1)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性(每名运动员都从事着特定专项的训练,具有鲜明专一性,但并不排斥有利于专项竞技能力提高的其他项目的训练内容和手段)(2)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各子能力之间的互补性(3)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与组织实施的阶段性(4)不同训练负荷影响下机体的适应性及劣变性(负荷的适度增加能够导致运动竞技水平的显著提高,但当负荷超出运动员最大承受能力时,运动员机体会产生劣变现象)(5)训练调控的必要性及应变性(运动训练过程是一个有组织的社会性行为,需进行有效管理)(6)现代科技支持的全面性及导向性(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有着广泛的多学科联系)7.运动训练学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揭示运动训练活动的普遍规律,指导各专项运动训练实践,使各专项的训练活动建立在科学的训练理论基础之上,努力提高训练的科学化水平.8.运动训练学的主要任务为:(1)从众多专项的训练实践中总结出带有普遍意义的共性规律(2)深入探索未被人们所认识和认识还不十分清楚的运动训练规律(3)进一步健全运动训练理论和内容体系(4)广泛吸取现代科技成果和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运动训练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之中(5)运用一般运动训练学的基本理论指导各专项训练实践.1.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1)生物学因素,人们为了更好地提高自身活动能力而逐步形成竞技体育;(2)个性心理因素,人的"取胜和对抗的本能"及"追求胜过对手"的动机推进了竞技运动的形成;(3)社会学因素,人们逐渐认识到竞技体育在培养,教育及审美等方面的功能,推进竞技体育发展.2.竞技运动的现代社会价值:(1)激励人类的自我奋斗精神(2)满足社会生活的观赏需要(3)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4)显示国家和社会团体的综合实力(5)促进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6)排除社会成员不良心绪1.田麦久——运动项目的类属聚合命名为“项群”,揭示项群训练基本规律的理论命名为“项群训练理论”。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第2版)教材的配套题库(第8章 教练员职责与教练行为)【圣才出品】
第8章教练员职责与教练行为一、选择题1.运动训练是一项()活动。
[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研]A.团队B.实践C.社会D.身体【答案】B【解析】运动训练管理是指训练活动的组织者为实现运动训练的目标,对运动训练系统及训练过程进行计划,并予实施的组织行为。
所以运动训练是一项实践活动。
2.竞技体育包含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运动竞赛和()四个有机组成部分。
[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研]A.运动员思想B.竞技体育管理C.运动竞赛管理D.教练员培训【答案】C【解析】竞技体育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取得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性的体育活动,主要有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运动竞赛和运动竞赛管理这四个部分构成。
二、判断题1.运动训练是实现竞技运动目标的最重要途径。
()[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研]【答案】√【解析】竞技体育主要有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运动竞赛和运动竞赛管理这四个部分构成,运动训练既是竞技体育的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竞技运动目标的最重要途径。
2.通过严格的间歇训练过程,可使运动员的耐受能力得到明显的增强。
()[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研]【答案】√【解析】间歇训练法可使训练者的心脏功能得到较明显地改善,运动员的心脏功能的改善又促进了运动员的耐受能力得到明显的增强。
3.训练过程是一项综合性的、复杂的活动过程。
()[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研]【答案】√【解析】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的主要构件,其过程是在教练团队的指导下,在科研、医务和后勤等人员的协助下,有序组织的一项实践活动。
训练过程是一项综合性的、复杂的活动过程,教练团队对运动员的训练过程具有设计、实施和反馈、改进的作用,运动员的运动能力能否在一定时间里得到提高取决于教练员的训练思路、方法选择和有序积累。
三、名词解释题1.系统训练与周期安排原则[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研]答:①系统训练原则是指持续地、循序渐进地组织运动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
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指出运动员只有长时间、持续地进行训练,才有可能达到训练的目标。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第2版)教材学习辅导书(笔记和课后习题解析) 【圣才出品】
第1章运动训练学导言1.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考点归纳】考点一:运动训练与运动训练学1.竞技体育表1-1竞技体育2.运动训练表1-2运动训练3.运动训练学表1-3运动训练学考点二:不同层级的运动训练理论体系1.一般训练理论一般训练理论是普适性的训练理论,研究与阐释适用于所有运动项目的共同规律以及训练活动的操作行为,为运动训练活动的参与者提供基本的原理性的理论知识。
2.项群训练理论一组具有相似竞技特征及训练要求的竞技项目称为一个项群,项群训练理论是指揭示不同项群竞技规律与训练规律的理论。
(1)竞技运动项目的分类及项群体系的构成①依运动员竞技能力的主导决定因素分类表1-4按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对竞技项目的分类②依运动项目的动作结构分类表1-5按动作结构对运动项目的分类③依运动成绩的评定方法分类表1-6按运动成绩的评定方法对运动项目的分类(2)项群训练理论的研究内容及应用表1-7项群训练理论的研究内容及应用3.专项训练理论表1-8专项训练理论考点三:运动训练构成要素的理论体系1.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1)运动成绩表1-9运动成绩(2)竞技能力①释义竞技能力即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主观条件或自身才能,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心理能力以及知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
②构成因素及其表现表1-10运动员竞技能力构成因素及其在比赛中的主要表现③结构模型表1-11竞技能力结构模型2.运动训练方法(1)释义运动训练方法是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方法。
(2)多维分类体系表1-12运动训练方法的多维分类体系(3)常用运动训练方法及其应用①系统控制性训练方法。
运动训练学各章单选题总汇及答案
运动训练学各章单选题总汇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一竞技体育的构成4、在竞技体育的构成中,哪一部分既是竞技体育的组成部分,又是实现竞技运动目标的最重要途径?A . 运动选材B. 运动训练C. 运动竞赛D. 体育管理5、在竞技体育的构成中,哪一部分是竞技体育与社会发生关联,并作用于社会的A . 运动选材B. 运动训练C. 运动竞赛D. 体育管理6、在竞技体育的构成中,哪一部分是最重要的?A . 运动训练B. 运动选材C. 运动训练D. 运动管理(二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4、在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中,哪一个是竞技体育运动区别于其他体育运动的最本质特点?A. 竞争性B. 公平性C. 规范性D. 公开性5. 竞技体育主要是由哪些人组成的群体行为A. 教练员B. 运动员C. 裁判员D. 球迷和观众6. 下列四种选项中,有一项不属于竞技体育社会功能的选项。
A. 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生理潜力B. 振奋民族精神C. 丰富人们的文化和精神生活D. 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二、运动训练与运动训练学(一运动训练的目的、任务及内容4、在竞技体育的多种构件中,哪一个是最重要的?A. 运动选材B. 运动训练C. 运动竞赛D. 运动管理5.运动员训练的直接目的是什么?A. 提高运动成绩B. 提高竞技能力C. 参加竞赛D. 增强体制6、在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来源的途径中,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是:A. 遗传效应B. 生活效应C. 训练效应D. 社会效应(二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4.构成运动员表现于专项竞技之中的综合竞技能力,除了主导竞技能力,还包括:A . 主要的竞技能力B . 次要的竞技能力C . 一般的竞技能力D . 超常竞技能力5.每名运动员从事运动训练,其目标具有什么特点?A . 专一性B . 多元性C . 整体性D . 连续性6.运动员在训练时,训练负荷在什么情况下使机体产生劣变现象?A . 超负荷B . 适宜负荷C . 最大负荷D . 极限负荷第二章项群训练理论(一项群训练理论的概念、基本内容4.下列哪一项不是项群训练理论的基本内容?A . 各项目的诞生B . 各项群的形成与发展C . 各项群训练竞技能力的分析D . 各项群训练的基本特点5.速度性项目的主要特征是:A . 短时间内有效发挥体能B . 快速发挥力量C . 推迟疲劳出现D . 多用战术6.运动员在体操和羽毛球项目中起决定作用的竞技能力是A . 心理B . 技能C . 体能D . 智能(二各项群训练特点4.对抗性项群除了采用适应法训练法以外,还常采用:A . 分解法B . 完整法C . 重复法D . 模拟训练法5.在体能主导类项目中,要发展运动员的速度、耐力或力量等各种素质,一般不采用那种训练方法?A. 分解法B. 持续法C. 重复法D. 间歇法6、技能主导类同场对抗性项群要求运动员A. 重视心理训练B. 全攻全守,发展特长C. 战术更为重要D. 大胆进攻(三竞技运动项目的主要分类及项群体系的构成4、按竞技运动项目的动作结构分类,属于变异组合的运动项目是A .游泳B. 排球C. 短跑D. 铅球5、足球属于动作结构中的哪一类?A . 固定组合B. 变异组合C. 同属多项组合D. 异属多项组合6、下列哪一个不是单一动作结构的运动项目A . 举重B . 摔跤C . 跳高D . 跳远(四项群训练理论的应用。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一、竞技体育引论1.竞技体育的形成与发展(1)竞技体育的源起①竞技体育的含义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②竞技体育的形成与发展体育运动是在人类发展过程中逐步开展起来的,竞技体育同样如此。
a.原始人类为了能够更好地狩猎,开始采取各种跑、跳、投等多种形式的身体活动,有意识地对自己的运动能力进行培养,逐渐形成了初级的身体练习活动。
b.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各种身体活动形式被人类不断地加以分类、提炼和总结,并相互比较、渐渐演化出了区分胜负的竞技活动。
c.原始公社末期,由于部落间的武装冲突十分频繁,为了增强社会成员的作战能力,加强内部团结,也逐渐在宗教活动中,加入竞技运动的内容。
d.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人们的价值取向逐渐由单纯的生存需要转而为包括娱乐、愉悦在内的多元需要,人们出于强身健体的目的而参加竞技活动的现象越来越普遍,竞技运动的审美观念也逐渐形成。
e.随着价值观的转移,竞技运动逐渐与宗教、军事和生产活动的联系明显地减弱,成为一种更具相对独立性的社会现象。
③竞技体育形成和发展的基本动因a.生物学因素人们为了更好地提高自身活动能力而创立和发展了竞技体育活动;b.心理学因素人的“取胜和对抗的本能”及“追求胜过对手”的动机推进了竞技运动的形成;c.社会学因素人们全面地认识到竞技体育对推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价值,参与和观赏竞技体育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从而有力地推动了竞技体育的发展。
(2)现代竞技体育发展的百年回顾①竞技体育在世界范围广泛开展19世纪下半叶,现代竞技体育首先在欧美工业发达国家开展起来。
而随着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全球性发展,亚、非、拉众多国家加快了现代化的进程,竞技体育也得到了广泛的开展。
不发达国家的竞技运动水平也得到迅速的提高。
②建立了相对完整的管理体制竞技体育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建立了相对完整的管理体制。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第2版)教材学习辅导书 笔记 课后习题解析 运动训练的辩证协同原则(圣才出品)
第2章运动训练的辩证协同原则2.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考点归纳】考点一:运动员竞技能力构成、变化与表现的基本规律1.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构成规律(1)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构成规律表2-1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构成规律(2)运动员竞技能力的综合展现表2-2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构成因素及其在比赛中的主要表现2.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变化规律表2-3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变化规律3.运动员竞技能力的表现规律表2-4运动员竞技能力的表现规律考点二:基于辩证协同思想的运动训练原则体系1.我国运动训练原则理论体系的演化(1)基于教育学理论的运动训练原则体系表2-5基于教育学理论的运动训练原则体系(2)基于跃进思维和军队练兵实践的运动训练原则体系表2-6基于跃进思维和军队练兵实践的运动训练原则体系2.基于辩证协同思想的运动训练原则体系及其特点(1)基于辩证协同思想的运动训练原则体系的建立表2-7基于辩证协同思想的运动训练原则体系的建立(2)基于辩证协同思想的运动训练原则体系的主要特点①对运动训练要素辩证协同关系的科学认知基于辩证协同思想的运动训练原则体系中的每一项原则都把具有紧密联系而又在一定条件下相互矛盾的两个范畴组合在一起,分别从不同视角提示了在训练活动中具有指导意义的行为准则。
②覆盖运动训练活动的各个主要环节表2-8各训练原则涉及运动训练活动的主要环节考点三:导向激励与健康保障训练原则表2-9导向激励与健康保障训练原则考点四:竞技需要与区别对待训练原则表2-10竞技需要与区别对待训练原则考点五:系统持续与周期安排训练原则表2-11系统持续与周期安排训练原则。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第2版)教材的配套题库(第4章 运动员竞技能力及其训练(下))【圣才出品】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h.比赛日程安排、裁判员情况。 (2)处理好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的关系 ①战略决策是指对参加一次比赛的全局性问题(主要为比赛目的、战略原则)所进行的 决策。 ②竞赛战略决策能力的高低,取决于决策者对竞赛全局的了解。包括竞赛规则的限定及 灵活区域,竞赛双方的现实状况及可能发展的程度,影响比赛过程及比赛结果的错综复杂的 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可能出现的偶然情况的预测和应变措施等。 ③战术决策是指针对比赛中具体情况而进行的决策。相对于战略决策而言,战术决策是 局部的。战略决策是宏观的,而战术决策则是微观的。战略决策只有通过战术决策才能实现。 一般说来,战略决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即竞赛目的、战略原则等不能轻易改变,而且,战 略决策历时较长。而战术决策则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可随竞赛中的具体情况而加以必要的调 整,因此,战术决策往往会表现出快速性的特征。 (3)考虑竞赛环境的影响 竞赛环境(包括竞赛场地器材条件、地理气候、裁判、观众等)是制定战术方案时必须 加以考虑的又一重要因素。 (4)充分利用竞赛规则 严格说来,任何战术的运用都要受到规则的制约。因此在制定战术方案时,必须考虑规 则因素。同时,应充分利用竞赛规则来达到战术目的。 (5)计划性与可变性相结合 战术方案就其实质而言,是一种计划。既然是计划,就必然带有预测性。而比赛中的事 件往往瞬息万变,经常可能出现一些即使再周详的计划也无法考虑到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再按照原有计划进行,便很可能陷入被动。因而,需要迅速改变原定计划,对对抗性项
三、名词解释题 1.制胜规律[华南理工大学 2014 年研] 答:制胜规律是指在竞赛规则的限定内,教练员、运动员在竞赛中战胜对手、争取优异 运动成绩所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运动训练的主要目的是在竞赛中夺取优异运动成绩,“夺 取”的过程即“制胜”的过程。而要制胜,就必须遵循制胜规律。这是战术训练最基本的要 求,也是形成正确战术观、正确制定战术方案、正确实施战术训练、在比赛中正确运用战术 的前提性条件。制胜规律的组成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制胜因素,即对专项运动成绩有决定性 影响的因素;二是制胜因素之间的本质联系。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第2版)教材的配套题库(第3章运动员竞技能力及其训练(上))【圣才出品】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第2版)教材的配套题库(第3章运动员竞技能力及其训练(上))【圣才出品】第3章运动员竞技能力及其训练(上)一、选择题运动员的体能是通过其速度、力量、耐力等()表现出来。
[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研]A.身体活动B.机能活动C.基本素质【答案】C【解析】运动员体能水平的高低,是通过速度、力量、耐力、协调、灵敏和柔韧等运动素质表现出来的。
人体在运动时能量供应是通过三大能量代谢系统的供能和神经、骨骼、肌肉等系统的协调工作来实现的。
训练、比赛所需要的速度、力量、耐力、协调、灵敏和柔韧等素质,是需要通过改善运动员的能量代谢、神经、肌肉、骨骼等系统的功能,并使之符合项目的需求来实现的。
二、判断题1.运动员的技能集中表现在运动技术和运动能力两个方面。
()[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研]【答案】×【解析】运动员的技能集中表现在运动技能和竞技战术两个方面。
运动技术水平的高低通过运动员技术动作质量、技术稳定性两个方面来判定;竞技战术包括自身体能、技能及心理能力的发挥。
2.人体在竞技运动中的运动能力称为训练能力。
()[沈阳师范大学2014年研]【答案】×【解析】人体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称为运动能力,在竞技运动中的运动能力则称为竞技能力。
竞技能力是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
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
3.爆发力是力量的一种表现形式。
()[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研] 【答案】√【解析】爆发力是肌肉力量的表现形式,同时也是力量素质的一部分,力量素质的构成要素中包含了爆发力素质。
4.机体产生和消除疲劳是有一定规律的。
()[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研]【答案】√【解析】适时恢复训练原则的科学基础之一是疲劳消除规律,即机体产生和消除疲劳是有一定的规律的。
其中,负荷训练与恢复训练的统一规律是指在训练的具体的过程中,客观存在着负荷和恢复两类不同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同步过程;负荷刺激与疲劳产生的效应规律是指在大强度或长时间的负荷刺激下,机体必然产生相应程度的疲劳症状;机能下降与机能恢复的异时规律是指在负荷训练和恢复过程中,机体机能的下降或提高过程有异时变化的特点;负荷性质与恢复方法的对应规律是指负荷性质与恢复方法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对应关系。
运动训练学
(二)间歇训练法
(三)持续训练法
(四)变换训练法
(五)循环训练法
(六)比赛训练法
三 运动训练常用手段
(一)周期性单一练习手段
(二)混合性多元练习手段
(三)固定组合练习手段
(四)变异组合练习手段
第五章 运动员体能及其训练
一 运动员体能训练概述
(一)体能训练释义
(三)周期安排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五 适宜负荷原则
(一)适宜负荷原则的概念
(二)适宜负荷原则的理论依据
(三)适宜负荷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四)科学地处理负荷量与负荷强度的关系
(五)科学地根据项目的性质安排负荷
六 区别对待原则
(一)区别对待原则的含义
(二)区别对待原则的理论依据
(三)区别对待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三)竞技体育的基本构成要素
四个方面 一运动员选材:是竞技体育这一社会行为的起始,是挑选具有良好运动天赋及竞技潜力的儿童少年或后备力量参加运动训练的工作。
二运动训练:是位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三运动竞赛:是裁判员主持下,按统一的规则要求,组织与实施的运动员个体或运动队之间的竞技较量,是竞技体育与社会发生关系,并作用于社会的媒介。
(一)直观法与语言法
(二)完整法与分解法
(三)想象法与表象法
(四)减难法与加难法
三 技术训练的基本要求
(一)处理好基本技术与高难度技术的关系
(二)处理好特长与全面技术的关系
(三)处理好规范化与个体差异的关系
(四)处理好循序渐进与难点先行的关系
运动训练学第二版(田麦久)考研题版
运动员选材
运动训练
运动竞赛
运动管理
竞技体育的构成关系图
附加内容: 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和社会价值(12版教材)
▪ 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 ▪ 激烈的竞争性 ▪ 广泛的社会性 ▪ 高度的公平性 ▪ 独特的观赏性 ▪ 巨大的功利性 ▪ 无止境的追求
▪ 竞技体育的社会价值: ▪ 激励人类的自我奋斗精神 ▪ 推进竞争与合作的道德教育 ▪ 提高现代社会的生活品味 ▪ 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 ▪ 展示国家、地区和社会团体的综合实力 ▪ 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
适用 教材
人体旧版本
高教旧版本2006
人体最新版本2012
高教最新版本2017版
教材体系的更迭:2000版体院通用教材
▪ 第一章 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 ▪ 第二章 项群训练理论 ▪ 第三章 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 ▪ 第四章 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9大原则) ▪ 第五章 运动训练方法和手段 ▪ 第六章 运动员体能与训练 ▪ 第七章 运动员技术能力与训练 ▪ 第八章 运动员战术能力与训练 ▪ 第九章 运动员心理能力与运动智能及其训练 ▪ 第十章 运动员多年训练计划与组织 ▪ 第十一章 运动员年度训练计划与组织 ▪ 第十二章 周课训练计划与组织 ▪ 第十三章 运动队伍的管理
内容也有所涉及。
本版教材课件没有发现网络上有相关课
件。希望能和同仁交流,以及能帮助考
研的同学快速理解教材。
适用教材:高教版2017版;新教材网上最新版本,没有之一; 使用群体:供备考研究生的同学、同行教学借鉴使用;供需要快速学习最新版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第2版)配套题库-第一章至第四章【圣才出品】
第1章运动训练学导言一、选择题1.现代竞技体育职业化与()日益明显。
[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研]A.社会化B.大众化C.商业化D.全球化【答案】C【解析】市场经济和社会分工属于社会发展的一个规律,社会诸多行业都是按照这一规律来形成自我独特的专业化道路模式,以便使各自专业能够达到最佳水平,竞技运动商业化与职业化的产生就是按照市场经济和社会分工规律来实现的。
从竞技运动发展的历程来看,竞技运动在市场经济和社会分工规律的运作下,其商业化与职业化呈现出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2.竞技体育能促进社会大众的()。
[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研]A.身体健康B.机能水平C.观赏能力D.体育参与【答案】D【解析】优秀运动员在竞技赛场上表现出力与美的结合,勇与智的对抗,高超的技艺以及顽强的意志,都会被作为学习的榜样和成功的范例,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
围绕奥运会和一些世界级的重大竞技体育比赛,以及全运会的召开,都会出现群众体育活动的高潮。
我国自推行“全民健身计划”和“奥运争光计划”以来,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发展已形成了一种良性的协调机制,竞技体育的发展推动了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反过来群众活动的发展也为竞技体育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从而大大地促进了现代体育的发展。
3.体育是()的基本组成部分。
[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研]A.社会实践B.社会活动C.社会组织【答案】B【解析】体育,又称体育运动,是指人们遵循人体的生长发育规律和身体的活动规律,通过身体锻炼、训练、竞技比赛等方式达到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丰富文化生活等目的的社会活动,所以体育是一种社会活动。
4.人们是为了更好地提高自身()而逐步形成了竞技体育。
[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研]A.机能水平B.技能能力C.活动能力【答案】C【解析】竞技体育形成和发展的基本动因是多元的:①生物学因素,即人们为了更好地提高自身活动能力而创立和发展了竞技体育活动;②心理学因素,人的“取胜和对抗的本能”及“追求胜过对手”的动机推进了竞技运动的形成;③社会学因素,人们全面地认识到竞技体育对推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价值,参与和观赏竞技体育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从而有力地推动了竞技体育的发展。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 重点提炼
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第一章: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2.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一是生物学因素,二是个性心理因素,三是社会学因素. 3.现代竞技体育发展的百年回顾1竞技体育在世界范围广泛开展2建立相对完善的管理体制3运动竞赛活动日益活跃④现代奥运会百年盛世⑤运动竞技水平及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⑥竞技体育发展的职业化与商业化趋势 4.竞技体育构成:1运动员选材2运动训练3运动竞赛④竞技体育管理.5.竞技体育的特点:1竞争性2规范性3公开性④公平性⑤集群性⑥观赏性6.竞技运动的现代社会价值:1激励人类的自我奋斗精神2满足社会生活的观赏需要3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④显示国家和社会团体的综合实力⑤促进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⑥排除社会成员的不良心绪7.运动训练学是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8.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1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性2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各子能力之间的互补性3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与组织实施的阶段性④不同训练负荷影响下机体的适应性及劣变性⑤训练调控的必要性及应变性⑥现代科技支持的全面性及导向性9.运动训练学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揭示运动训练活动的普遍规律,指导各专项运动训练实践,使各专项的训练活动建立在科学的训练理论基础之上,努力提高训练的科学化水平. 10.运动训练学的主要任务为:1从众多专项的训练实践中总结出带有普遍意义的共性规律2深入探索未被人们所认识和认识还不十分清楚的运动训练规律3进一步健全运动训练理论和内容体系④广泛吸取现代科技成果和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运动训练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之中⑤运用一般运动训练学的基本理论指导各专项训练实践.第二章:11.项群训练理论的基本内容:a各项群的形成和发展b各项群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c各项群运动成绩的系统分析d各项群训练的基本特点(负荷内容与量度,训练组织与控制)12.项群训练理论的科学意义:A鲜明地概括了同一项群不同项目的共同规律。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第2版)教材学习辅导书 笔记 课后习题解析 运动员竞技能力及其训练(上)(圣才
第3章运动员竞技能力及其训练(上)
3.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考点归纳】
考点一:运动员体能及其训练
1.体能训练概述
(1)体能释义
体能是以人体三大供能系统的能量代谢活动为基础,通过骨骼肌系统表现出来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因素。
(2)体能训练
表3-1体能训练
2.力量素质及其训练
(1)力量素质
①释义
力量素质是指人体肌肉工作时克服阻力的能力。
②类型
a.最大力量;
b.快速力量;
c.力量耐力。
③影响因素
表3-2力量素质的影响因素
(2)最大力量
①概念
表3-3最大力量的概念
②负荷特征
表3-4发展最大力量的不同肌肉收缩方式的负荷特征
(3)快速力量
表3-5快速力量
(4)力量耐力
表3-6力量耐力
(5)力量训练的基本要求
表3-7力量训练的基本要求
3.速度素质
(1)释义
速度素质是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也指人体或人体某一部分快速移动、快速完成动作和对外界信号快速做出运动反应的能力。
(2)类型
表3-8速度素质的类型
(3)作用、特征及其任务
表3-9速度素质在不同项群中的作用、特征及其任务
(4)影响因素
①反应速度的影响因素
a.人的感受器(视觉、听觉);
b.其他分析器的特征;。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第2版)教材学习辅导书 笔记 课后习题解析 教练员职责与教练行为(圣才出品)
表 8-8 教练员执教相关能力
考点四:教练员的领导行为 1.教练员领导行为特点
表 8-9 教练员领导行为特点
2.教练员领导行为对运动员的影响 表 8-10 教练员领导行为对运动员的影响
8 / 17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11 / 17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2.为什么要根据执教对象的情况对教练员进行分类,并提出不同的职务等级要求? 答:(1)根据执教对象的情况对教练员进行分类的原因 因为运动人口的性质、目的、需求、年龄、性别等有着巨大的差异,所以依据执教对象 的不同情况,可以将教练团体分为运动参与型人群教练和运动竞技型人群教练。 ①运动参与型人群 运动参与型人群指那些以自我为参照,通过参与运动获得乐趣、技能、健康生活方式的 人群,可进一步分为儿童、青少年、成年人。 ②运动竞技型人群 运动竞技型人群指那些以规范标准为参照,通过参与运动发展技能,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进行竞争、超越,并进入竞技赛场,在比赛中取得优异运动成绩的人群,可进一步分为青少 年运动员、优秀运动员、精英运动员。 (2)因教练员管理的人群不同,个人能力不同等,主要依据依据教练员的能力和责任 划分等级。我国主要分为: ①三级教练岗位职责。 ②二级教练岗位职责。 ③一级教练岗位职责。 ④高级教练岗位职责。 ⑤国家级教练岗位职责。
4 / 17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2.教练职业分类 表 8-4 教练职业分类
3.教练员的职务等级及其要求
5 / 17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表 8-5 教练员的职务等级及其要求
6 / 17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第2版)教材学习辅导书 笔记 课后习题解析 运动训练方法及其应用(圣才出品)
第5章运动训练方法及其应用
5.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考点归纳】
考点一:运动训练方法
1.意义
表5-1运动训练方法的意义
2.基本分类
表5-2训练方法的基本分类
3.基本依据
表5-3训练方法的基本依据
4.基本要素与功能
表5-4训练方法的基本要素与功能
考点二:运动训练控制方法
1.模式训练法
(1)释义
模式训练法是一种依靠训练信息指标从宏观上控制运动训练过程的训练方法,亦即根据信息理论,运用数学方法,将各种影响专项运动成绩的主因素指标参数与不同运动成绩之间构成具有定量关系的训练模式和评定标准,并据此对训练过程实施控制的方法。
(2)基本结构
表5-5模式训练法的基本结构
(3)基本特点
表5-6模式训练法的基本特点
(4)应用方式
应用的三个步骤:
①按照检测项目要求测验,并对照评分标准找出与检测成绩对应的标准分数,同时按照“综合性、均衡性、适应性”的计算方法评出等级,确诊运动员现实状况。
②根据训练模式确定下一阶段发展目标和训练重点,选择训练手段,实施模式训练。
③在预定的时间按照检测项目的要求进行测验,以检查模式训练的结果,并对照评分标准找出问题(重复第一步骤)。
2.程序训练法
表5-7程序训练法。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第2版)教材的配套题库(第3章 运动员竞技能力及其训练(上))【圣才出品】
第3章运动员竞技能力及其训练(上)一、选择题运动员的体能是通过其速度、力量、耐力等()表现出来。
[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研]A.身体活动B.机能活动C.基本素质【答案】C【解析】运动员体能水平的高低,是通过速度、力量、耐力、协调、灵敏和柔韧等运动素质表现出来的。
人体在运动时能量供应是通过三大能量代谢系统的供能和神经、骨骼、肌肉等系统的协调工作来实现的。
训练、比赛所需要的速度、力量、耐力、协调、灵敏和柔韧等素质,是需要通过改善运动员的能量代谢、神经、肌肉、骨骼等系统的功能,并使之符合项目的需求来实现的。
二、判断题1.运动员的技能集中表现在运动技术和运动能力两个方面。
()[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研]【答案】×【解析】运动员的技能集中表现在运动技能和竞技战术两个方面。
运动技术水平的高低通过运动员技术动作质量、技术稳定性两个方面来判定;竞技战术包括自身体能、技能及心理能力的发挥。
2.人体在竞技运动中的运动能力称为训练能力。
()[沈阳师范大学2014年研]【答案】×【解析】人体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称为运动能力,在竞技运动中的运动能力则称为竞技能力。
竞技能力是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
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
3.爆发力是力量的一种表现形式。
()[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研]【答案】√【解析】爆发力是肌肉力量的表现形式,同时也是力量素质的一部分,力量素质的构成要素中包含了爆发力素质。
4.机体产生和消除疲劳是有一定规律的。
()[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研]【答案】√【解析】适时恢复训练原则的科学基础之一是疲劳消除规律,即机体产生和消除疲劳是有一定的规律的。
其中,负荷训练与恢复训练的统一规律是指在训练的具体的过程中,客观存在着负荷和恢复两类不同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同步过程;负荷刺激与疲劳产生的效应规律是指在大强度或长时间的负荷刺激下,机体必然产生相应程度的疲劳症状;机能下降与机能恢复的异时规律是指在负荷训练和恢复过程中,机体机能的下降或提高过程有异时变化的特点;负荷性质与恢复方法的对应规律是指负荷性质与恢复方法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对应关系。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第2版)教材的配套题库(第2章 运动训练的辩证协同原则)【圣才出品】
第2章运动训练的辩证协同原则一、判断题间歇训练法的基本类型主要分为两种。
()[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研]【答案】×【解析】间歇训练法是指对动作结构和负荷强度、间歇时间提出严格的要求,以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间歇训练法的基本类型主要分为三种:①高强性间歇训练方法;②强化性间歇训练方法;③发展性间歇训练方法。
二、名词解释题1.训练原则[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研]答:训练原则是依据运动训练活动的客观规律而确定的组织运动训练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运动训练活动客观规律的反映,对运动训练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运动训练原则为训练者和被训练者之间的训练活动作出了相应的原则性的规范。
它与“训练内容”“训练负荷”“训练方法”“训练安排”共同构成运动训练的五大板块。
2.运动技术的动力学评价[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研]答:运动技术的动力学评价是包括对人体惯性、动力特征以及运动能量特征的评价。
常用的动力学评价参数包括:惯性特征有质量(人体平动时惯量的量度)、转动惯量(转动时人体或转动环节惯量);动力特征包括力、力矩、力的冲量(力对时间的积分)、动量与动量矩(平动与转动中运动状态的量度);运动能量特征则包含功、功率、动能、势能等。
三、论述题1.简述运动训练的原则有哪些。
[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研]答:运动训练原则是依据运动训练活动的客观规律而确定的组织运动训练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运动训练活动客观规律的反映,对运动训练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运动训练主要有以下的原则:(1)竞技需要与定向发展原则竞技需要与定向发展原则是指根据项目比赛的特点和运动员在比赛中获取满意运动成绩的需要,从实战出发,定向地科学安排训练过程的阶段划分及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和负荷等因素的训练原则。
贯彻这一原则可使训练更好地结合专项的特点和专项竞技比赛的需要,提高运动训练的专项针对性、实战性和实效性,争取获得满意的竞技比赛成绩。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第2版)教材学习辅导书 笔记 课后习题解析 运动训练过程与训练计划(圣才出品)
第7章运动训练过程与训练计划7.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考点归纳】考点一:运动训练过程的基本构架1.运动训练过程的层级体系(1)运动训练过程的序列层级①多年训练。
②年度训练。
③大周期训练。
④周训练。
⑤课训练。
(2)不同层级的训练过程表7-1运动训练过程层级表2.多年训练过程的序列安排(1)阶段划分表7-2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的阶段划分(2)目标设定运动员竞技发展全过程的终极目标是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全部训练活动都是围绕着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持续发展而展开的。
表7-3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的规划3.多年训练过程中的链接模式(1)运动训练过程中的衔接问题①相邻的两节训练课、两个训练日乃至两个训练小周期。
②相邻两个训练大周期和两个训练年度。
③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
(2)链接模式①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中的“链接区间”释义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中的“链接区间”,是指相邻两个区间性多年训练过程之间互相交叉重叠、兼具前后两个阶段特点的训练时期,承载着实现训练目标转换、提高训练效率的任务,包括链接一区、链接二区和链接三区。
②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中的链接区间表表7-4运动员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中的链接区间表③三个链接区间的训练的意义a.三个链接区间的训练,同时具有相邻两个阶段的训练特点,是相邻两个区间性多年训练过程之间有效沟通的桥梁和紧密联系的纽带。
b.在给运动员施加训练刺激、发展竞技能力的基础上,链接区间的训练关键在于实现训练的流畅转换,保持训练的连续性,提高训练的组织效益。
这对于保证运动员全程训练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4.运动训练的基本流程表7-5运动训练的基本流程考点二:运动训练计划的制订与实施1.训练计划的制订表7-6训练计划的制订。
《田麦久 运动训练学 笔记和课后习题 含考研真题 详解》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田麦久 运动训练学 笔 记和课后习题 含考研真
题 详解》
思维导图PPT模板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名校
思路
习题
训练
训练学
知识点
教材
真题
复习
运动 运动员
考生
笔记
书 田麦久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知识
精华
第章
能力
目录
01 第1章 竞技体育与运 动训练
02
第2章 运动训练的科 学管理
03 第3章 运动员选材
04
第4章 运动训练的基 本原则
05
第5章 运动训练方法 与手段
06
第6章 运动员体能及 其训练
目录
07 第7章 运动员技术能 力及训练 第9章 运动员心理能
09 力与运动智能及其训 练
08
第8章 运动员战术能 力及其训练
010
第10章 多年训练过 程的计划与组织
目录
011 第11章 运动员年度 训练过程的计划与组 织
4.1 复习笔记
4.3 名校考研真题 详解
第5章 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
5.2 课后习题详解
5.1 复习笔记
5.3 名校考研真题 详解
第6章 运动员体能及其训练
6.2 课后习题详解
6.1 复习笔记
6.3 名校考研真题 详解
第7章 运动员技术能力及训练
7.2 课后习题详解
7.1 复习笔记
7.3 名校考研真题 详解
第8章 运动员战术能力及其训练
8.2 课后习题详解
8.1 复习笔记
8.3 名校考研真题 详解
第9章 运动员心理能力与运动智 能及其训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章运动训练方法及其应用一、判断题重复训练法的类型分为短时间重复、中时间重复和长时间重复三种方法。
()[沈阳师范大学2014年研]【答案】√【解析】重复训练法是指多次重复同一练习,两次(组)练习之间安排相对充分休息的练习方法。
通过同一动作或同组动作的多次重复,不断强化运动条件反射的过程,有利于运动员掌握和巩固技术动作。
通过相对稳定的负荷强度的多次刺激,可使机体尽快产生较高的适应性机制,有利于运动员发展和提高身体素质。
依据单次练习时间的长短,重复训练法可分为短时间重复训练方法、中时间重复训练方法和长时间重复训练法方法。
二、名词解释题1.运动训练方法[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研;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研]答:运动训练方法是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办法。
在运动训练过程中,运动训练方法是教练员进行训练工作、完成训练任务、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应用工具。
构成运动训练方法的主要因素是练习动作及其组合方式、运动负荷及其变化方式、过程安排及其变化方式、信息媒体及其传递方式、外部条件及其变化方式等要素。
2.专项训练理论[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研]答:专项训练理论是运动训练理论的三个层次之一。
依理论研究所涵盖的领域,可把运动训练理论分为一般训练理论、项群训练理论和专项训练理论。
从理论学习的角度,运动训练学通常是指超专项范围的,阐明运动训练基础理论和训练过程中带有共性的、普遍性问题的理论体系,即一般训练理论。
阐明具有相似的竞技特点与训练要求的一组运动项目的共性的理论体系,即项群训练理论。
一般运动训练理论、项群训练理论与专项训练理论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一般运动训练学源于专项训练理论,是以专项训练理论为基础,从各专项训练理论中总结出带有广泛适用性的共性规律,并使其上升为对不同项目的运动训练活动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理论。
3.运动训练手段[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研]答:运动训练手段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以提高某一竞技运动能力、完成某一具体的训练任务所采用的身体练习。
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教练员、运动员通过采用具体的训练手段去完成具体的训练任务,提高某一竞技能力水平。
正确选择与合理运用运动训练手段,以及创造应用新训练手段,都有助于预定的训练任务完成,有助于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4.归因训练[山东大学2015年研]答:归因训练是指通过一定的训练程序,使个体掌握某种归因技能,形成比较积极的归因风格。
归因训练的基本思想是,个体在对自己行为的因果知觉中,存在各种归因偏差,通过归因训练,个体可以获得各种形式的归因反馈信息,从而消除归因偏差。
在体育运动中,归因训练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或运动员在未来体育学习与运动竞赛中的成就动机。
三、简答题1.进行有氧耐力训练的方法及训练要素有哪些?[杭州师范大学2015年研]答:有氧耐力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有氧工作(糖、脂肪等氧化供能)的能力。
有氧耐力是建立在运动所需要的氧、机体摄取氧的能力以及机体运动后的恢复能力的动态平衡之中。
训练的强度、时间和频度是有氧耐力训练的条件。
科学组合三个条件进行训练是提高有氧耐力训练的重要手段。
有氧耐力训练就是建立在不同训练方法对机体产生不同的生理效应的基础之上。
发展有氧能力的训练方法主要有持续训练法、乳酸阈训练法、间歇训练法和高原训练法。
(1)持续训练法持续训练法是指强度较低、持续时间较长且没有间歇地进行训练的方法,主要用于提高心肺功能和发展有氧代谢能力。
练习时间要在5分钟以上,甚至可持续20~30分钟以上。
长时间持续运动对人体生理机能产生诸多良好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能提高大脑皮质神经过程的均衡性和机能稳定性,改善参与运动有关中枢间的协调关系,并能提高心肺功能及最大摄氧量,引起慢肌纤维出现选择性肥大,肌红蛋白也有所增加。
发育期的少年运动员及训练水平低者,尤其要以低强度的匀速持续训练为主。
(2)间歇训练法间歇训练法是指在两次练习之间有适当的间歇,并在间歇期进行强度较低的练习,而不是完全休息。
由于间歇训练对练习的距离、强度及每次练习的间歇时间有严格的规定,往往不等身体机能完全恢复就开始下一次练习。
此种训练方法对机体机能要求较高,能引起机体结构、机能及生物化学等方面较深刻的变化。
从生理学角度分析,间歇训练主要有以下特点:完成的总工作量大,对心肺机能的影响大。
在间歇期内,运动器官(肌肉)能得到休息,而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活动仍处于较高水平,能使心血管系统得到明显的锻炼,特别是心脏工作能力以及最大摄氧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此方法运用时需要根据不同年龄、不同训练水平及不同项目的特点,科学合理地安排每次练习的距离、强度及间歇时间。
(3)高原训练法在高原训练时,人们要经受高原缺氧和运动缺氧两种负荷,这对身体造成的缺氧刺激比在平原上更为明显,它可以大大调动身体的机能潜力,使机体产生复杂的生理效应和训练效应。
研究表明,高原训练能使血红蛋白数量及总血容量增加,并使呼吸和循环系统的工作能力增强,从而使有氧能力得到提高。
(4)乳酸阈强度训练法个体乳酸阈强度是发展有氧耐力训练的最佳强度。
以此强度进行耐力训练,能显著提高有氧工作能力。
由于个体乳酸阈的可训练性较大,有氧耐力提高后,其训练强度应根据新的个体乳酸阈强度来确定。
在具体应用乳酸阈指导训练时,常采用乳酸阈心率来控制运动强度。
2.采用间歇训练法进行100米跑训练时表现出哪些训练学特点?[成都体育学院2013年研]答:间歇训练法是指对动作结构和负荷强度、间歇时间提出严格的要求,以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100米跑训练属于短距离间歇训练,其训练学的特点表现如下:(1)这种训练方法的主要作用是发展中长跑运动员的速度和速度耐力:持续时间为15s~2min,用85%以上的强度,心率控制在170~190次m/in,训练距离在150~600m之间,根据不同的距离每组练习次数一般在4~15次之间,安排2~5组,组间歇为15~20min,发展运动员的速度能力时,次间歇时间为1~3min,发展速度耐力时的次间歇时间为3~7min(可以用等时间间歇3~5min,也可以用逐渐缩短的间歇时间7、5、3、1min间歇,后一种的间歇方法训练效果更好),休息方式采用慢跑式的积极性休息。
(2)在发展运动员的速度能力时,其训练方法为:一般采用100~250m的训练距离跑12~18次,强度在85~95%,心率为180~190k/min,间歇1~3min,组间歇15~20min。
这种训练方法的应用应以短距离项目为主,如400m跑运动员。
(3)在发展运动员的速度耐力和乳酸供能能力时,其训练方法为:最大乳酸训练:训练足够的距离为300~500m,4~5次,强度为90~98%,心率在190次/min以上。
次间歇一般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训练基础较好的运动员,采用逐渐缩短的间歇时间;另一种是一般水平的运动员采用等时间间歇,时间为3~5min,心率恢复到140次/min左右,组间歇时间20min。
我国的生化专家冯炜权先生曾建议用60~90s 的训练距离进行超极量强度跑5次,次间歇为4min,训练后的血乳酸可达31mmol/L,是提高人最大乳酸能力的训练方法。
这种训练方法是发展中长跑运动员速度耐力最好的方法。
(4)乳酸耐受力训练:提高乳酸耐受力对400m、800m跑取得优异成绩尤为重要。
其训练方法为:采用1min 左右的用力跑4~5次,使血乳酸达到12mmol/L水平,然后采用4~5min的休息间歇、使乳酸从骨骼肌转运至血液,在休息期中又可消除一部分乳酸,从而使骨骼肌能持续工作,如休息时间不足,就会因乳酸堆积而导致运动能力下降。
(5)同定时间“间歇训练”:多数训练专家认为发展中跑运动员的速度耐力及乳酸供能能力、最佳的训练距离是300~500m快速跑,运动时间在60~90s之间,对于400、800、1500m运动员来说,采用85~95%强度进行90s跑3~5次、安排3~8组,用等时间内运动员所跑完的距离来衡量其运动水平的高低。
这种训练方法也是发展中长跑运动员速度耐力和乳酸供能能力的较好的一种方法。
3.简述运动训练方法及作用?答:(1)运动训练方法释义运动训练方法是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办法。
关于运动训练方法的理论是对运动训练过程中各种训练方式和办法的概括,是对各种具体训练方法的集中表述。
(2)运动训练方法的作用在运动训练过程中,运动训练方法是教练员进行训练工作、完成训练任务、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应用工具。
现代竞技运动的发展历史表明:运动训练方法的不断创新和科学运用对推动竞技运动整体发展水平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
一种科学训练方法的诞生既是科学训练原理的具体体现,也是科学训练实践的高度总结。
因此,正确地认识和掌握不同训练方法的功能和特点,有助于顺利地完成运动训练过程不同时期的训练任务;有助于有效地控制各种竞技能力的发展进程;有助于科学地提高不同项目运动员的整体竞技能力。
4.简述运动训练手段及作用?答:(1)运动训练方法概述科学方法被广泛地运用于人们的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之中,科学方法是科学精神的重要构成要素和集中体现,它洋溢着科学的证实精神、理性精神和审美精神,充盈着科学的怀疑、批判和发展意识。
人们在运动训练活动中,为了达到预期的结果与目的,选用有效的运动训练方法与运动训练手段,是至关重要的。
(2)运动训练手段释义运动训练手段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为提高某一竞技运动能力、完成某一训练任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