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 文本文档
诸葛亮《出师表》原文及翻译
![诸葛亮《出师表》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1dcfe0c3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43.png)
诸葛亮《出师表》原文及翻译出师表原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pí)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xiè)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yí)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sè)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 )罚臧(zāng)否(pǐ),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yōu)之、费祎(yī)、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bì)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xíng)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háng )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huán)、灵也。
侍中、尚书、长(zhǎng)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wén)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bēi)鄙(bǐ),猥(wě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yòu)一年矣! 【“有”是通假字,通“又”,跟在数词后面表示约数。
所以读yòu】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sù)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dù)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shù)竭驽(nú)钝,攘(rǎng)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出师表原文带翻译
![出师表原文带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25a0ebc4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0f.png)
出师表原文带翻译《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阐述了北伐的必要*以及对后主刘禅治国寄予的期望,言辞恳切,写出了诸葛亮的一片忠诚之心。
历史上有《前出师表》。
下面小编整理了出师表原文带翻译,供大家参考!出师表原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pí)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xiè)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yí)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sè)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罚臧(zāng)否(pǐ),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yōu)之、费?(yī)、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bì)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向宠,*行(xíng)淑均,晓畅*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háng)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huán)、灵也。
侍中、尚书、长(zhǎng)史、参*,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命于乱世,不求闻(wén)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bēi)鄙(bǐ),猥(wě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yòu)一年矣!【“有”是通假字,通“又”,跟在数词后面表示约数。
出师表原文全篇及注释
![出师表原文全篇及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8b4299b0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27.png)
出师表原文全篇及注释《出师表》原文全篇及注释注:《出师表》是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陈琳上书给董卓的表章,表达了他对董卓专权、腐败的不满和对国家前途的担忧。
以下为《出师表》原文全篇及注释。
臣陈琳言:臣以险衅疆场,死生之地,当远离,不忍见捐。
先帝既不崇德修业,而享受之时,益以傲物。
侈欲无厌,天下不毛,宜其伏诛,而况穷乏乎!怀土之伤,贵游之乐,非所敢闻也。
臣窃以为董卓得幸于先帝者,时维社稷之殃,业经纶之变也。
以至于今,百姓流离,饥饿流亡,至于斯日,禁若寇讹,让不逆情,以致奸宄竞起,贼臣并举。
先帝每称臣才器,拔用於幕府,臣亦自以为应奉先帝之遗意。
至于张让,窃比陈蕃更无足与议者。
愚以为张让之等,不足道哉!臣伏惟皇上考量臣昔日之事,暂留厩肆,使臣得以进贤达能之士,以报先帝之知遇之恩。
若臣之不肖,尚有司空、太尉在位,当依法断肃。
臣之所望於皇上者,惟日夜改过,以效忠贞之心。
不敢以猥自介,尚有瑕疵,望於皇上见谅。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云。
臣以险衅疆场,死生之地,当远离,不忍见捐。
先帝既不崇德修业,而享受之时,益以傲物。
侈欲无厌,天下不毛,宜其伏诛,而况穷乏乎!怀土之伤,贵游之乐,非所敢闻也。
臣窃以为董卓得幸于先帝者,时维社稷之殃,业经纶之变也。
以至于今,百姓流离,饥饿流亡,至于斯日,禁若寇讹,让不逆情,以致奸宄竞起,贼臣并举。
先帝每称臣才器,拔用於幕府,臣亦自以为应奉先帝之遗意。
至于张让,窃比陈蕃更无足与议者。
愚以为张让之等,不足道哉!臣伏惟皇上考量臣昔日之事,暂留厩肆,使臣得以进贤达能之士,以报先帝之知遇之恩。
若臣之不肖,尚有司空、太尉在位,当依法断肃。
臣之所望於皇上者,惟日夜改过,以效忠贞之心。
不敢以猥自介,尚有瑕疵,望於皇上见谅。
臣窃以为董卓得幸于先帝者,时维社稷之殃,业经纶之变也。
以至于今,百姓流离,饥饿流亡,至于斯日,禁若寇讹,让不逆情,以致奸宄竞起,贼臣并举。
先帝每称臣才器,拔用於幕府,臣亦自以为应奉先帝之遗意。
出师表(诸葛亮)
![出师表(诸葛亮)](https://img.taocdn.com/s3/m/b55e8372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13.png)
出师表/前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诸葛亮《出师表》原文及翻译
![诸葛亮《出师表》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83f663a3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6d.png)
诸葛亮《出师表》原文及翻译《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阐述了北伐的必要*以及对后主刘禅治国寄予的期望,言辞恳切,写出了诸葛亮的一片忠诚之心。
历史上有《前出师表》。
至于三国演义中的后出师表,并没有*实。
通常所说的《出师表》一般指《前出师表》。
表,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出师表原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pí)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xiè)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yí)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sè)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罚臧(zāng)否(pǐ),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yōu)之、费祎(yī)、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bì)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向宠,*行(xíng)淑均,晓畅*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háng)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huán)、灵也。
侍中、尚书、长(zhǎng)史、参*,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命于乱世,不求闻(wén)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bēi)鄙(bǐ),猥(wě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yòu)一年矣!【“有”是通假字,通“又”,跟在数词后面表示约数。
出师表课文原文及翻译
![出师表课文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e4be99ef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f5.png)
出师表课文原文及翻译《出师表》出自于《三国志·诸葛亮传》卷三十五,是三国时期(227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决定北上伐魏、夺取长安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
《出师表》课文原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2022年出师表原文 出师表原文及翻译范文word版
![2022年出师表原文 出师表原文及翻译范文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7be31da1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49.png)
范文意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
我们生活中经常用到的写作材料,无论是总结、计划还是活动方案、演讲稿、心得体会、合同范本等常见的文稿,都可以参考一些同类型的高质量范文模板来帮助我们更好的完成写作。
筛选好的范文模板可以从格式、内容架构、内容篇幅、编辑便捷性等方面进行综合筛选,高质量的范文结合我们的实际内容进行部分更改就能很好的适用于需求场景。
所以生活中或工作中有写作需求可以先找下对应分类的优质模板,有合适的模板进行修改编辑即可。
《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对后主刘禅治国寄予的期望,言辞恳切,写出了诸葛亮的一片忠诚之心。
历史上有《前出师表》。
至于三国演义中的后出师表,并没有证实。
通常所说的《出师表》一般指《前出师表》。
表,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下面是为您整理的“出师表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希望您喜欢!出师表-分段翻译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翻译:先帝开创的事业没有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
现在天下分裂成三个国家。
益州疲(pí)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翻译:蜀汉民力困乏,这实在是危急存亡的时候啊。
然侍卫之臣不懈(xiè)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翻译:然而朝中官员在首都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外面舍生忘死,是因为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殊厚待,想要在陛下身上报恩啊。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yí)德,恢弘志士之气,翻译:实在应该广泛地听取意见,发扬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抱负的人们的志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sè)忠谏之路也翻译:不应该随便看轻自己,说一些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人们忠言劝谏的道路啊!宫中府中,俱为一体,翻译:皇宫中和丞相府中的人,都是国家的官员;陟(zhì)罚臧(zāng)否(pǐ),不宜异同。
出师表原文全篇初中背诵课文
![出师表原文全篇初中背诵课文](https://img.taocdn.com/s3/m/cea9efad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be.png)
出师表原文全篇初中背诵课文《出师表/前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诸葛亮的著作。
全文如下: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出师表》全文
![《出师表》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7f8555de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b3.png)
《出师表》全文《出师表》出自于《三国志·诸葛亮传》卷三十五,是三国时期(227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决定北上伐魏夺取长安(今汉长安城遗址)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
这篇表文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和抒情。
以恳切委婉的言辞劝勉后主要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此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同时也表达自己以身许国,忠贞不二的思想。
全文既不借助于华丽的辞藻,又不引用古老的典故,多以四字句行文。
作者:诸葛亮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全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九上《出师表》课文原文
![九上《出师表》课文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a50aa4ac51e79b89680226b4.png)
九上《出师表》课文原文出师表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译文先帝创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
如今天下分为三国,我们蜀汉国立困弊,这真是危急存亡的时刻啊。
然而侍卫臣僚在内勤劳不懈,忠心的将士在外舍身忘死,这是因为他们追念先帝的特殊恩遇。
出师表原文
![出师表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22b2f79c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be.png)
出师表原文前言《出师表》是中国历史上一份重要的表状奏折,出自东汉末年刘备的实际口授,由崔州平抄写的奏表。
这份奏表主要内容是刘备致曹操的表状文书,表达了刘备对曹操自己身份、地位、才能和善于统治天下的良好评价,同时请求曹操允许自己出任益州牧一职的诚心愿望。
出师表原文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以先帝之明,臣恐阙漏,而触忤于众;故作《表》以表明志,昭陛下之聪明;愿以新姿态,见纳于前。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臣亮自蒙拜为官至今,竭忠尽智,为曹操所重;犹有未卜先知之谮,今天下晏然,依旧安宁,宜其有司存心,不轻臣节约。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按马论兵,分地制权,有司典刑,臣亮犹竭力尽智,以奉先帝之未竟之志,瞻念侍中、郭槐等之忠诚,实为之劳苦也。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臣亮又因血食之资,过于应有之额,是以益州、朐州臣民,力田五成,公家之弘儇,一至于斯。
先帝每称臣为能,拔萃出类。
朝廷文武,足以为楷模;而竖傅之敺,靡之至也,臣亮自以为表里不一,陈情不择时,直道而事,当期而至,唯命是听,既毕以死奉关南,则比竖傅之任,何异朝夕之食?昔先帝不豫,臣之脔臂,东阡礼宗,不敢示忿。
朝夕奉璧,不敢缓拙。
先帝知臣谨,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王异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如果陛下棄臣以不见辜,则在下愿以死劳国。
愿陛下听臣之忧虑,照臣之逆顾。
出师表Microsoft Word 文档 (3)
![出师表Microsoft Word 文档 (3)](https://img.taocdn.com/s3/m/7a06b90ac5da50e2524d7f61.png)
前出师表作者: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朝代:唐代作者: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出师表电子版
![出师表电子版](https://img.taocdn.com/s3/m/a85f443d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9b.png)
出师表电子版精选文档出师表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0),今天下三分,益州疲(p1)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弓I喻失义,以塞(e)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 1)罚臧(z mg )否(p 1),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y ou )之、费祎(y I)、董允等, 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 e)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b 1)补阙(qu e)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h eng )阵和睦,优劣得所。
精选文档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hu cn)、灵也。
侍中、尚书、长(zh ang )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w e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y ou )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SU)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hu ci)三军,北定中原,庶(h U)竭驽(n U)钝,攘(r ang )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出师表原文
![出师表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c37aefa4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1d.png)
出师表原文引言《出师表》是一篇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文献,它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献之一。
本文将为您呈现《出师表》的原文,以Markdown文本格式输出。
正文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之臣,逆匹夫之心,千里委曲,以謑殿下之怀;可谓温、恭、綮、密、远、渐、来、食、矣。
彼既倚伏不恭,又何足择也!股肱良才,陈思王后之雅望,都护府之任事,何缺之有?冯唐易简,体元则睢,以轻人盖世之材,用自显其明,行使维内,庶可仍故扬名,持盈保泰也。
此外方面之任,非斗于中,请以东方式从事。
故备五图之才,以备不虞;此则忠贞之至,不容不助也。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近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汉在位,数世而亡;后汉在位,皆数岁而亡。
诚可悲也!方今天下,皆知臣谏之忠,而莫之助者;微禄不达,则轻位斥退之;议论忠陛,苟合佞人之言,蹈谀之行;痛罢于时,当是无勇士也。
是故惟先帝,达、知、止、宽、毅、简能克终身。
是以饰智明之、权宜之时,敢以先帝之殊遇,责于任者也。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请与亲贵人商量之,无出于当年之计者。
若无舍臣诚言,则汬滥不能过今之日矣。
故简、退有行览,详、述有功效。
编、著有责备,敎、诲有益音。
刑、罚有条禁,赏、赐有优恤。
备、乘有奉行,时、度有衡宪。
接、待有恭持,依、赖有亲便。
加、议有尊道,善、敛有庄俭。
起、居有丰厚,兴、亡有节文。
京、冀有防卫,理、济有敦矜。
抚、养有百姓,兴、废有旺衰。
修、建有古迹,勋、戚有高襟。
纲纪有先行,治、安有功率。
驰誉有邦国,国、家有好生。
臣实遭时柄,鲜暇抚冤孤之思,维新抑之众多,是以至于斯日也。
行符与小人同得,言语更相磨难,几时而呼唤起起,高临于上,气随于下。
出师表打印版
![出师表打印版](https://img.taocdn.com/s3/m/6ce09468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3f.png)
出师表打印版《出师表》是中国东汉末年蜀汉丞相诸葛亮所写的一篇辞表,是中国古代散文的经典之作。
这篇文章通过诸葛亮向汉昭烈帝刘备陈述自己的忠诚和努力,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感情,以及对未能恢复汉室的深深遗憾和自责。
下面是《出师表》的全文,适合打印:```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穆,优劣得所也。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泣涕而叹息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贤良方正之士,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出师表》完整版
![《出师表》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ca5ac378f111f18582d05a36.png)
阙漏,有所广益。
再去实施,这样一定 能补求欠缺疏漏的地
方,获得更好的效果。
.
将军向宠,性 行淑均,晓畅军 事,试用之于昔 日,先帝称之曰 “能”,是以众 议举宠为督:愚 以为营中之事, 事无大小,悉以 咨之,必能使行 阵和睦,优劣得 所也。
将军向宠,性格 和善,品德公正,精 通军事,从前经过试 用,先帝称赞他有才 能,因此大家商议推 举他做中部督。我认 为军营中的事务,都 应与他商量,这样一 定能使军队团结协作, 将士才干高的差的、 队伍强的,都能够得 到合理的安排。
.
本文是上表陈说意见,提出政治主 张,所以全文以议论为主。又因诸葛亮 对刘备有知遇之恩,要报恩于刘禅,他 真诚地辅佐刘禅,希望刘禅能够支持自 己,共同完成刘备生前没有完成的事业。 所以文中又兼叙了自己以身许国的经过。 在议论和叙述中,流露着忠于蜀国、忠 于刘备父子的真情实感。
.
正音:
疲弊(bì) 恢弘(hóng) 裨补阙(bìquē) 夙夜忧叹(sù) 妄自菲薄(fěi) 以彰其咎(jiù)
.
第9段:结束语。 短短三句乃全从肺腑流出,充满了不胜依依之情。
以上6~9段诸葛亮着重叙自己以身许国的经过 和准备出征的计划、安排,从叙述中充分表露 自己勤劳国事,鞠躬尽瘁的一片忠诚,以创业 之艰感动后主,并激励其发愤图强。
《后出师表》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出师表课文word版本
![出师表课文word版本](https://img.taocdn.com/s3/m/fa6431b9aef8941ea76e05a7.png)
出师表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罚臧(zāng)否(pǐ),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yī)、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bì)补阙(quē)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注释1表: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兴隆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所以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与我谈论这件事,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感到叹息、痛心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都是坚贞可靠、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室的兴隆就指日可待了。
兵甲已足:武器装备。
当奖 率三军:奖励率领。
北定中原:向北。
庶竭驽钝:才能平庸。
攘除 奸凶:排除铲除;奸邪凶恶的人。
还于旧都:到。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职责。
至于斟酌损益:斟酌情理,有所兴革。
则攸之、祎、允之任也:就是;责任。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把;效劳。
不效:实现。
我本来是一介平民,在南阳亲自种田,只想能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中扬名显贵。先帝不因为我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反而)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庐里来拜访我,向我咨询当今天下的大事,(我)因此十分感激,于是答应先帝愿为他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我)在战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的时候奉旨执行使命,从那时以来已经二十一年了。
3、找出本文中的成语。
妄自菲薄 引喻失义 作奸犯科 优劣得所 计日而待 三顾茅庐 感激涕零
通假字
阙,通“缺”,缺点。
有,通“又”,连接整数和零数。
先帝创立统一大业还没有一半,就中途去世了。如今,天下已分成魏、蜀、吴三国,我们蜀国疲乏衰弱,这实在是万分危急、存亡难料的时刻。但是,侍卫大臣们在宫廷里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们在边境上奋不顾身,这都是因为追念先帝(在世时对他们的)特殊优待,想报效给陛下啊。(陛下)实在应该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来发扬光大先帝留下的美德,振奋鼓舞志士们的气概,不应该随便地看轻自己,说出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了忠诚进谏的道路。
后值 倾覆:遇到;兵败。
受任于败军之际:接受重任。
奉命于危难之间:奉旨执行使命。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那时以来;通“又”,连接整数和零数。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托付;把。
受命以来:接受遗命。
夙夜忧叹:早;忧愁叹息。
恐付托不效:实现。
以 伤先帝之明:以致;损伤;圣明。
深入不毛:不长草(的地方)。
可计日而待:指日可待,指很快就可以实现。
臣本布衣:平民。
躬耕于南阳:亲自种田。
苟全性命于乱世:苟且保全。
不求闻达于诸侯:扬名显贵。
先帝不以臣卑鄙:因为;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猥自枉屈:降低身份,委屈自己。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三次拜访。
咨臣以当世之事:咨询;用。
由是感激:因此。
遂 许先帝以驱驰:于是;应许;奔走效劳。
以 告先帝之灵:来;告慰;在天之灵。
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责备;怠慢疏忽;提示他们的过失。
以咨诹善道:询问治国的好道理。
察纳雅言:明察接纳好的言论。
深追先帝遗诏:追思。
臣不胜受恩感激:非常。
临表涕 零:面对;泪水;落下。
1、诸葛亮在文中向刘禅提出了哪些建议?
提出了三条建议。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善恶。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做奸邪的事,犯科条法令;尽忠立功的人。
宜付 有司论其刑赏:交给;主管的官;罚。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昭示;公平严明;治理。
不宜偏私:偏袒徇私。
使内外异法也:宫内和朝廷刑赏之法不同。
此 皆良实,志虑忠纯:这些;都;善良诚实的人;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
先帝知道我谨慎,因此在临终前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日夜忧愁叹息,惟恐先帝的托付不能实现,以致损伤了先帝的圣明。所以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不毛之地。现在南方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充足,应当奖励并率领全军,向北平定中原,竭尽自己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人,复兴汉室,回到旧日的都城(洛阳)。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忠于陛下的职责啊。至于权衡事情的得失利弊,毫无保留地进出忠诚的建议,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皇宫中和朝廷中都成为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为在宫中或在朝廷中而有所不同。如果有做奸邪的事,犯科条法令的人和尽忠立功的人,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用来昭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方针,不应当偏袒徇私,使得宫内和朝廷刑赏的法则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我认为宫中的事情,无论大小,(陛下)都应该拿来询问他们,这样之后再去实施,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的地方,获得更好的大业。
而中道崩殂:崩:古时指皇帝死亡。殂:死亡。
益州 疲弊:指蜀汉;疲乏衰弱。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实在;时。
然 侍卫之臣不懈于内:但是;朝廷上的官员;懈怠;朝廷里。
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者:忠诚有志;奋不顾身;边境上;……的原因。
盖 追先帝之殊遇:连词,表原因;追念;优待厚遇。
⑴广开言路。“诚宜开张圣听”;
⑵严明赏罚。“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⑶亲贤远佞。“亲贤臣,远小人”。
2、作者如何表达了出师的决心?
⑴以出师为己任。“此臣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⑵立下军令状。“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欲报之于陛下也:报效。
诚 宜 开张圣听:实在;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
以 光先帝遗德:来;发扬光大;遗留下来的美德。
恢弘志士之气:发扬扩大。
不宜妄自菲薄:随便看轻自己。
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
以 塞 忠谏之路也:以致;堵塞;忠诚进谏。
宫中 府中:皇宫中;朝廷中。
俱 为一体:都;成为。
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复兴汉室的任务交付给我,不能实现,就请治我重罪,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如果没有发扬圣德的言论,就责备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提示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该亲自谋划,询问治国的好道理,明察接纳好的言论,深切追思先帝的遗诏,(如果)这样,我就受恩感激不尽了。
现在我就要远离陛下,面对奏表泪如雨下,不知道说了些什么。
优劣得所也:好的差的(指才能的高低)都能各得其所。
亲贤臣:亲近。
远小人:疏远。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这;……的原因。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衰败。
先帝在时:在世的时候。
每与臣论此事:我。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未曾,不曾;痛心遗憾。
贞良死节:贤贞可靠、以死报国。
愿陛下亲之信之:希望。
则汉室之隆:那么;兴隆。
出师表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年轻时隐居隆中,刻苦攻读史书。刘备三顾茅庐后,诸葛亮为其真情所动,出山辅助刘备。联吴抗曹,败曹操于赤壁,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刘备死后,他受遗诏辅助后主刘禅。
表: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写表要善于用真挚的感情打动皇帝,使皇帝接受劝说、要求和主张。出师:出兵。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因此;选拔;留给。
愚以为宫中之事:谦词,我。
悉以咨之:都;询问。
然后施行:这样之后。
必得裨补阙漏: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
有所广益:好处(扩大、增加的东西)。
性行淑均:善良平正。
晓畅军事:通晓。
先帝称之曰能:称赞。
是以众议 举宠为督:因此;商议;举荐。
必能使行阵和睦:指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