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我国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改革开放几十年以来,我们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生产力空前发展。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但是,这几十年来,我们对环境的破坏,也是前所未有。我们的环境恶化程度已经触目惊心。建设生态文明,就要求我们的建设尽可能少一点破坏,要求我们的决策尽可能科学、客观,要求我们在进行经济建设时应该将保护环境放在首要的位置,要求我们的建设尽可能符合自然规律,要求我们的破坏控制在地球能够容忍的范围内。本文首先介绍了从改革开放经济全球化以来我国生态环境的变化,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最后针对性地对我国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提出几个发展思路。

关键词: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强度不断加大,加之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比较落后,大量初级产品的出口,对于我国生态环境的保护产生不利的影响。从全国总的情况来看,我们的各类污染物的排放量都高居世界前列,我们消耗的各类非再生资源——煤炭、石油、金属矿产等也高居世界前列。我国环境污染仍在加剧,生态恶化积重难返,环境形势不容乐观。

具体说来,沙尘暴、雾霾天气越来越频繁;台风、暴雨、干旱等极端天气越来越多;泥石流、地震、地陷等自然灾害频繁出现。空气质量越来越差,北京、中国东部比较大范围出现的雾霾天气,人民群众出门都戴着厚厚的口罩;河流污染严重,鱼类在品种和数量上急剧减少;淡水资源总量不断减少,河流枯水期延长,部分湖泊面积锐减;土壤污染严重,全国有毒土壤面积不断增加,东北黑土地的厚度迅速变薄,土地沙化情况严重。

这一切都是我们在主观上对地球进行改造的结果,是我们的建设、贪婪、过度消费引起的灾难。这些问题不仅威胁到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威胁到子孙后代的未来,也直接威胁到我们自己的生命安全。地球对我们发出了严重警告,我们用沉重的代价明白了一件事:地球并不是一个没有生命的物体,并不会被动的任由我们掠夺,它会将我们对它的破坏变成对我们的灾难。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生态文明建设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集中体现了当前发展模式中的主要矛盾。一方面,是GDP数据的快速增长,另一方面,则是大气、江河海洋、土壤土质的大面积恶化。这种趋势发展下去,不仅GDP增长的成果都将被吞噬,而且将影响到当下和未来公众的基本生存权。建立生态文明制度,既意味着对此前就已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的继承,也意味着一系列新的制度优化的开始。

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要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必须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共同发展。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基础。建设生态文明

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战略目标的统领下是辩证统一、有机统一的。

首先,建设生态文明,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导航仪。生态文明代表着人类文明发展的方向,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具有导向和引领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环境生态等方面的沉重代价。实践证明,那种以追求GDP为目标、以资源消耗为依托、以环境污染为代价、以廉价劳动力为优势的粗放发展模式难以为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朝着建设生态文明的方向转变。生态文明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了理念、评判标准和目标方向。新的发展方式必须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有利于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关系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其次,建设生态文明,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和途径。传统经济理论认为,严格的环境保护必然会增加生产成本、降低企业竞争力。然而长期实践证明,环境保护能够刺激技术创新,减少费用,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优势。建设生态文明为推动技术创新步伐、加快产业和产品结构转型升级提供了新动力。建设生态文明蕴藏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了以环境保护和治理为主的环保产业,以资源回收再利用为特点的循环经济,以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为基础的低碳经济,以有机无公害产品为主打产品的绿色产业,以高新技术、知识经济、总部经济为特征的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这些既能拉动当前经济增长,又能增强可持续发展后劲,无论对眼前还是长远,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政府近年来的工作内容

幸运的是,党和国家对生态问题足够重视。

在十八大报告中党的十八大强调,要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并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形成五体一位的总体布局,将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期待,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下决心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大气、水、土壤等突出环境污染问题,改善环境质量,维护人民健康,用实际行动和成效让人民看到希望。要做好气象、地质、地震等方面工作,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2013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中外记者会上答记者问时指出,发展中要让人民呼吸洁净的空气,饮用安全的水,食用放心食品。对于北京、中国东部比较大范围出现的雾霾天气,要下更大的决心,以更大的作为进行治理。

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了十条35项具体措施,包括减少污染物排放、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企业技术改造、调整能源结构、严格节能环保准入、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健全环境法律法规体系等要求,掀起了以防治大气污染为目标的全社会行动。与此同时,重点湖泊水环境综合整治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美丽乡村建设在全国范围有序推进。

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这是实际上就是从资源管理、环境管理、生态管理的视角创新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现在,将建设生态文明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是对国家、民族负责的态度,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必须遵守自然规律、地球规律的必然要求,这是功在千秋的决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