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研究

合集下载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的思路与建议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的思路与建议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的思路与建议1.加强国土空间规划和管理:建立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明确空间发展的总体方向和目标,同时加强对国土空间的科学评估、监测和调控,确保各地区发展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

2.提升空间布局的合理性:优化城乡结构,合理布局城市和乡村发展,鼓励城市内部的绿地和公共空间建设,提升居住和工作环境的舒适度和便利性;合理利用农村闲置土地,发展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3.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和生态修复红线,严禁在重要生态功能区进行开发建设,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工作;同时,鼓励发展生态产业和生态农业,推动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4.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加强对土地的整理利用和集约化开发,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效益。

在城市建设中,鼓励新开发区的建设和老旧城区的更新改造,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城市功能。

在农村建设中,推动土地的科学利用和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提高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

5.强化土地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的土地管理体制和监督机制,加强对土地使用权的管理和流转,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同时,加强对违法建设和土地乱占乱用的打击和整治,保护土地资源的合法权益。

6.推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机融合: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中,要充分考虑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注重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确保国土空间的可持续发展。

7.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是一个全球性的挑战,各国应加强合作和交流,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全球性问题。

总之,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强规划管理和监督,企业要推动绿色发展和可持续经营,社会各界要积极参与和支持。

只有通过协同合作,才能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局面。

国土空间规划与土地利用格局的优化调整

国土空间规划与土地利用格局的优化调整

国土空间规划与土地利用格局的优化调整国土空间规划和土地利用格局的优化调整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和谐的重要措施。

在城市化进程加快、资源环境压力不断增大的背景下,科学合理的国土空间规划和土地利用格局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土空间规划的意义和目标国土空间规划是对国土空间的综合管理和优化配置。

它不仅关乎城乡发展的协调性和一体化,还涉及到资源环境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国土空间规划的意义在于:1. 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统一。

通过国土空间规划,可以合理安排经济发展区域和生态保护区域,避免盲目发展和不合理利用资源的问题。

2. 优化城市与乡村发展格局。

通过国土空间规划,可以合理划定城市建设用地和农村建设用地的范围,推动城乡发展的协调和一体化,提高各地区的综合发展水平。

3. 保障国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通过国土空间规划,可以合理规划和保护耕地、水源地、森林资源等重要生态功能区,保障国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推动绿色发展。

二、土地利用格局调整的必要性和原则土地利用格局调整是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

土地利用格局调整的必要性在于:1. 适应城市化进程和经济转型升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土地利用格局需要不断调整以适应新的发展需求。

2. 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通过合理调整土地利用格局,可以划定生态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区等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 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益。

通过优化土地利用格局,可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土地利用格局调整应遵循以下原则:1. 经济性原则。

根据经济发展需求,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实现效益最大化。

2. 生态环境保护原则。

划定生态功能区,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3. 公平公正原则。

在土地利用过程中,要坚持公平公正原则,合理调整土地收益分配和补偿机制,保障农民和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的思路与建议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的思路与建议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的思路与建议十八大以来,中国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结构性矛盾和问题。

“十四五”时期,须加快完善空间治理体系、提升空间治理能力,妥善解决国土空间开发保护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挑战,在深入落实国家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建设战略部署的同时,加快推进国土空间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十八大以来中国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取得的主要成效(一)以主体功能区为基础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战略架构初步搭建。

主体功能区建设是在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缺位的特定历史背景下提出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战略部署,目前作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基础制度初步确立,已基本形成以“两横三纵”为主体的城镇化格局、以“七区二十三带”为主体的农业生产格局、以“两屏三带”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格局等三大空间战略格局,初步搭建起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的总体战略架构,对中国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

目前,不同类型空间的主体功能已开始显现,对优化人口、经济和资源配置,推动形成要素有序自由流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挥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二)多中心、网络化、开放式的区域开发格局逐渐明晰。

十八大以来,随着外向型经济和非公有经济的不断拉动,中国人口、产业向东部沿海和大城市集聚的态势不断增强。

京津、江浙沪、闽粤等主要东部沿海省区经济增长长期处于高值区域。

2018年东部地区人口、GDP分别占比全国29.59%和44.20%,而东部地区内部也分异明显,人口及主要的经济份额向东南大城市地区加速集聚。

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三大世界级城市群作为核心引擎继续发力;与此同时,成渝、武汉、中原、长株潭、山东半岛、海峡西岸等城市群的集聚发展和辐射带动能力持续增强。

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四大核心城市群为战略增长极,以“一带一路”带动下的沿海、沿江、沿边、沿主要交通干线为主要开发轴带,多中心、网络化、开放式的区域开发格局逐渐明晰。

(三)以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农业发展布局不断优化。

从增量到存量的国土空间规划优化策略研究

从增量到存量的国土空间规划优化策略研究

从增量到存量的国土空间规划优化策略研究摘要:现如今资源消耗过度、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已经成为阻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

为此,我国从以往增量式国土空间规划转变成为存量国土空间规划,以此为新时代国家的发展提供充足的活力空间。

笔者针对增量与存量国土空间规划模式存在的差异进行了对比,然后分析了目前国土空间规划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探究了从增量到存量国土空间规划的具体优化策略,提供了参考建议,有助于国土空间规划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增量;存量;国土空间规划引言: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但以增量为主导的空间规划,很容易出现土地利用不够充分,这种粗放的发展方式导致开发失衡失序、资源约束趋紧等严峻形势,且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空间需求产生了突出的矛盾。

自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采取以往所未有的力度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强调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土地资源集约化利用,从追求快速扩张发展转为高质量发展,为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土地要素保障。

一、增量与存量国土空间规划模式存在的差异增量国土空间规划模式下,在进行城市空间开发与建设时,通常建立的都是将经济发展至上的规划理念,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往往过于重视城市的扩张,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并未综合分析社会群众对城市的需求以及资源环境的承载力,大部分土地都用来城市建设,生态用地逐渐减少,工业用途的土地增多,用于为社会群众提供公共服务的土地逐渐减少,城市空间布局缺乏合理规划和布局,导致土地资源利用不均衡,使得土地利用效率低下。

而存量国土空间规划主张的则是以人民为中心的规划理念,坚持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社会群众需求的满足放在首位,以现有城市建设为基础,对我国的国土空间结构和城市空间的功能进行了优化和调整,强调土地的存量和再利用,这种模式能有效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更好地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空间布局更加适应城市空间的承载力[1]。

二、国土空间规划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一)空间布局不合理城市化进程过快,导致基本农田保护与开发建设发展之间的矛盾突出,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与农业空间缺乏统筹规划,用地混杂,形成交错的布局形态,空间布局不合理,发展空间不足,必要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影响了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面向国土空间优化的三生空间研究进展

面向国土空间优化的三生空间研究进展

面向国土空间优化的三生空间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的日益深入,三生空间(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的优化配置和协调发展已成为当前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议题。

本文旨在综述国内外关于三生空间研究的进展,分析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并提出未来研究的趋势和方向。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评价,本文旨在为国土空间规划和管理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推动三生空间的科学、合理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对三生空间的概念进行界定,明确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的内涵与外延。

从国内外两个层面梳理三生空间研究的现状,分析不同学科领域的研究重点和方法。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探讨三生空间优化配置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模式,分析影响三生空间发展的关键因素和机制。

结合国内外典型案例,本文将对三生空间优化的成效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和发展策略。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国土空间规划和管理提供更加全面、深入和系统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促进三生空间的协调发展,实现国土空间的优化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也希望能够激发更多学者和研究人员关注三生空间研究,推动相关领域的深入发展。

二、三生空间概念及其理论基础三生空间,即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是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中提出的重要概念。

这一概念旨在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三个主要功能区域,以实现国土空间的优化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生产空间主要承担物质生产功能,包括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和服务业生产等;生活空间主要满足人们的居住和生活需求,包括城市、乡村等居住区域;生态空间则主要发挥生态服务功能,包括森林、湿地、自然保护区等。

三生空间的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地理学、生态学和城市规划学等多个学科。

地理学为三生空间的划分提供了空间分异和空间结构的理论基础,通过对国土空间的地理特征和空间关系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三生空间的分布和演变规律。

生态学则为三生空间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导,强调生态保护和生态服务的重要性,提倡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充分考虑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甘肃省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优化思路与对策

甘肃省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优化思路与对策

甘肃省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优化思路与对策作者:滕海峰魏梅莹来源:《发展》2019年第01期对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进行优化,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宏观战略决策上的一个重点。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各种资源和发展要素在空间上的配置比例和效率,提高投资的边际产出。

甘肃省是我国西部的一个资源比较多、发展相对比较慢、结构差异性比较突出的地区之一。

所以,按照中央的一贯指示精神,深入开展对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优化路径研究,有及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甘肃省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优化意义甘肃省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和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寒区、东部季风区三大自然区域的交汇地带,地形复杂,山脉纵横交错,海拔相差悬殊,高山、平川、盆地、沙漠和戈壁兼而有之。

甘肃省东西蜿蜒1655公里,自古以来形成了丝绸之路交通干道,成为今天打造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依托。

可以说,甘肃独特的地理位置、版图形态和地貌特征,加上各个历史时期特定的区域政策与富有成效的实施措施,形成了极富特色的甘肃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这是甘肃各族人民对自然空间的不断利用、改造的结果,也是今后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空间载体。

优化甘肃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是从国家生态安全战略出发,甘肃北部涉及国家北方防沙带建设,西南部是青藏高原生态屏障的组成部分,东部和东南部被纳入青藏高原-川滇生态屏障区域范围,所以甘肃在防风固沙、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方面的工作具有全国意义。

二是从民族团结稳定出发,甘肃自古以来就是回族、藏族、哈萨克族、裕固族、东乡族、保安族等多民族融合的区域,这些民族的人们并不是零散地居住在甘肃境内,而是聚居生活,可以说,甘肃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与民族团结稳定关系到全国的社会稳定。

三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生态系统脆弱、生态问题突出、适宜开发面积小与国土开发效率低并存等问题,归根结底都是由于国土开发与功能定位不匹配、生态生产与生活空间配置不合理、规划建设与管理各环节衔接不紧密等因素造成的,简单说,就是需要保护的地方在过度开发,出现草原超载、自然保护区矿产开采等问题;而鼓励开发的地方却开发强度、产业层级、产出效率出现“三低”的问题,从而整体上呈现生态破坏与低效率开发并存的双重矛盾。

国土空间规划优化对策

国土空间规划优化对策

国土空间规划优化对策摘要: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自然资源作为人类发展不可或缺的资源,是人们生存的必要条件。

在新的发展环境中,通过对资源环境的约束,提高资源利用率是极为有必要的。

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至今,党中央始终将空间规划体系的构建,作为战略性内容进行部署。

我国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是一个自上而下、上下结合的过程。

规划编制既要体现战略性、科学性,又要加强协调性、提高可操作性。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优化;改进措施1.国土空间规划发展当前,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通过“多规合一”将改革前多种空间类规划融合起来发挥新的作用,同时强调“监督实施”,进一步突显了规划“过程性”特征。

制度环境的变化赋予规划实践许多新的意义。

实践中规划的亲历者更容易体会出国土空间规划实践的4个重大变化。

第一,规划对象拓展到了全域、全要素,技术操作层面的空间分区分类和空间要素更加复杂,规划控制引导的对象和范围产生了很大影响,直接导致规划学科运用和整合各相关学科知识进入到剧烈变化的历史性过程中。

表现在实际工作中,城市规划、土地管理、海洋、生态、矿产等专业纷纷加入规划编制和相关研究,使大量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在规划工作层面有机会建立起“规划编制主体”的自我意识,相互交流相互支持,使规划队伍空前壮大。

第二,规划目标更加综合。

国家对规划目标转向的要求其实由来已久,2000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工作的通知》就将资源环境保护纳入城乡规划的目标,要求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

但与20年前不同,今天国土空间规划作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产物,规划目标要体现“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体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体现资源环境的紧约束,规划工作者普遍强调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以及自然资源的保值增值等的意义,把推动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作为新的追求。

第三,规划过程强调构建正反馈的循环。

首先,规划编制过程与实施管理紧密衔接起来;其次,在学理上,越来越强调形成编制—决策—实施—反馈的流程闭环,将信息平台作为编制过程的重要支撑,增强技术与行政的融合。

“十二五”时期江西优化国土开发格局的战略研究

“十二五”时期江西优化国土开发格局的战略研究
的高速航空时代 。
空间的合理均衡 分布 , 引导产业相对集聚发展 , 引导形 成主体功 能定位清晰 , 口 、 人 经济 、 资源环境相协 调 , 基本公共服务和人 民 生活水平差距逐步缩小 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
2 牢牢把握江 西优化 国土开 发格局 的有 利因素和条件
1经济 全球化和信息化带来 的时空关系变化 , ) 将直接促 使
和禁 止开发 区四类主体功能区以来 ,国家主体功能 区规划及 战 略得到了有效实施并发挥了重要 作用 。2 1 0 0年 6月 1 2日, 国务
院常务会议原则通 过的《 全国主体功能 区规划 》进 一步 明确 了 , 优化开发 、重点开发 、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 四类 区域各 自的范
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 快转 变经济发展方式 ,增强 区域发展协调
度较 高的城市群 , 加速融入 长江三角洲地 区 、 泛珠 三角经济 区、
发展格局。 把设区城市作为带动全省 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 , 继续做大南 昌省会城市 , 加快九江 、 赣州两个省域副 中心城市建
设, 加快 上饶市 、 景德镇市 、 鹰潭市 、 新余市 、 宜春市 、 萍乡市 、 吉
支撑的新型城市群发展格局 , 实现全省范围城市 的联动发展。 4 按照做 强中心城市 的要求 , 动形 成三级 中心城 市联动 ) 推
是统筹城乡发展 , 都需要发展大城市群 。因此 ,十二五 ” “ 时期江 西必须顺应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客观趋势 ,加 快整合区域空间资 源, 积极 培育 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板块 , 特别是 构建外向度 和关联
角、 海峡 西岸 经济 区的对接互 补 , 推进 与武汉城市 圈 、 长株 潭城
5 按照推进 中小城镇建设 的要求 , 动形 成县域经济 域

国土空间总体格局优化评估测度方法研究与实践探索

国土空间总体格局优化评估测度方法研究与实践探索

国土空间总体格局优化评估测度方法研究与实践探索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国土空间总体格局优化的重要性及其评估测度方法。

文章通过构建模拟模型,进行多情景下的国土空间发展模拟,分析不同情景对国土空间格局的影响,为方案选择提供依据。

同时,文章还探讨了实践路径的选择依据及策略,以及政策支持与保障机制在优化过程中的作用。

文章还分析了国内外成功案例,提炼了成功因素及其对城市空间优化的启示意义。

针对不同区域和产业,文章提出了差异化发展策略,旨在实现高效利用国土空间和推动可持续发展。

此外,文章强调了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公平与共享在城市空间优化中的重要性,确保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最后,文章展望了国土空间总体格局优化评估测度方法的未来发展趋势,认为随着技术手段的不断创新和政策导向的明确,评估测度方法将更加精准、智能,应用领域也将不断拓展,为国土空间规划和管理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决策支持。

目录第一章国土空间格局现状与问题分析 (1)一、国土空间格局概述 (1)二、现有格局形成机制及影响因素 (2)三、面临问题与挑战 (3)四、优化需求与紧迫性 (4)第二章评估测度方法体系构建 (5)一、评估测度目标与原则 (5)二、指标体系设计思路及框架 (6)三、关键指标筛选与权重分配 (7)四、数据来源与处理方法 (8)第三章定量评估模型建立与应用 (9)一、定量评估模型选择依据 (9)二、模型构建步骤及参数设置 (10)三、实证分析:以某区域为例 (11)四、结果解读与策略建议 (12)第四章优化方案设计与实践路径探索 (13)一、针对性优化方案制定 (13)二、多情景模拟分析与比较 (13)三、实践路径选择依据及策略 (14)四、政策支持与保障机制 (15)第五章案例研究 (16)一、国内外成功案例剖析 (16)二、成功因素提炼及启示意义 (17)三、差异化发展策略提 (18)四、可持续发展视角下思考 (19)第六章结论与展望 (20)一、主要研究成果总结 (20)二、存在问题及改进方向 (21)三、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22)第一章国土空间格局现状与问题分析一、国土空间格局概述国土空间格局,作为一定时期内国家或地区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的战略性展现,呈现出了丰富多彩且高度系统化的结构和发展态势。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体制机制研究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体制机制研究
却 不 能 满 足 现 实 发 展 的迫 切 需 要 , 有 利 于 促 进 如 人 口流 动 的 社 会 保 障 责 任 , 为 没 有 形 成 全 国 统 因

致 土 地 资 源 开 发 利 用 粗 放 与 分 散 , 区 域 未 来 的 对
发 展 带 来 更 新 改 造 的 高 成 本 , 且 占用 了 后 代 人 并 的 资 源 。从 资 源 税 来 看 , 源 税 作 为 共 享 税 , 央 资 中 “ 走 ” 部 分 , 给地县 ( ) 拿 大 只 区 留下 2 % 。 而 在 资 5
构 建 合 理 的 空 间 开 发 格 局 需 要 健 全 的 体 制
供 公 共 服 务 的 积 极 性 。 区 域 协 调 发 展 的 主 要 内 涵 之 一 就 是 要 为 不 同 地 区 间 提 供 均 等 化 的 基 本
机 制 作 为 保 障 , 体 制 机 制 的 创 新 和 改 革 不 可 能 但
源 开 发 过 程 中造 成 的 环 境 污 染 、 地 、 资 源 流 失 土 水
等 问题 , 由地 方 政 府 承 担 。 则
3 .均 衡 性 转 移 支 付 与 基 本 公 共 服 务 均 等 化
要 求 仍 存 在 较 大 差 距 。 从 财 政 转 移 支 付 规 模 来
看 , 然 均 衡 性 转 移 支 付 规 模 有 所 扩 大 , 尚 不 虽 但 能 满 足 地 方 的需 要 。 据 有 关 专 家 研 究 , 衡 性 转 均 移 支 付 X 地 方 标 准 收 支 缺 口 的 满 足 程 度 仅 为 1 ,
的 管 理 机 制 , 接 制 约 了 劳 动 力 的 跨 区 域 流 直
动 , 成 人 口与 产 业 布 局 的 不 匹 配 、 镇 化 滞 后 造 城

关于优化全省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的研究

关于优化全省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的研究

关于优化全省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的研究◆ 赵万梅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统筹谋划“十四五”时期自然资源发展的关键一年。

为全面提升青海省自然资源综合治理能力,完成“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任务提供有力支撑,省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规划局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生态文明思想,贯彻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一优两高”发展战略,加快编制省级国土空间规划,有序推动“五个示范省”建设和“四种经济形态”的空间落地,全面推动构建“两核一轴一高地”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统筹谋划和优化调整全省国土空间开发和保护格局,强化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提高国土开发质量和效率,全面提升全省国土空间现代化治理能力。

一、新时代的国土空间规划要求2014年以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和国务院多部委开展了包括市县多规合一、省级空间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空间规划改革探索,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建立积累了丰富的试点经验。

十九大的召开代表着我国的发展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代,面对“新矛盾”,提出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重要内容。

2017年省级空间规划试点方案的实施为建立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积累经验、提供示范。

机构改革后,统筹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整治的总体部署,建立协调有序的国土开发保护格局,是自然资源管理的工作间规划和用途统筹协调管控制度”。

建立全国统一、权责清晰、科学高效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整体谋划新时代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综合考虑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因素,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是加快形成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是保障国家战略有效实施、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

坚持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46两会特别报道热点话题□ 本刊记者 刘芯邑全国政协委员、环保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所长高吉喜: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今后十几年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的重要时期,也是国土空间结构调整的重要时期。

”全国政协委员、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所长高吉喜接受《民生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

高吉喜分析,近几十年来,由于高强度开发和产业布局不尽合理,部分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规模已经超出了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所以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突出表现在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下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降低等。

他强调,通过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亦山清水秀,能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

我国国土面积虽很大,但适宜居住和发展的空间并不大,山地多,平原少,适宜工业和城市建设及耕作的土地仅有180多万平方公里。

加之,生态脆弱区域面积广大,中度以上生态脆弱区域占全国国土面积的一半以上,脆弱的生态环境,使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化、城镇化开发只能在有限的国土空间展开。

此外,我国各地经济开发的生产力要素也均存在较大空间差异,造成当前国土空间开发的产业布局和产业构成不尽合理,资源与能源的浪费和低效率现象普遍存在。

高吉喜进一步解释道,2010年12月21日,国务院正式出台了《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将我国国土空间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

四大主体功能区总体上基于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未来发展潜力所划分的,但由于划分尺度大,远不能满足现实需要。

高吉喜认为,既要满足人口增加、人民生活改善、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对国土空间的巨大需求,又要为了保障粮食安全而保护耕地,还需保障生态安全和人民健康。

必须建立与包括资源、环境在内的生态相适宜的产业结构和布局,这是优化我国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关键。

为此,高吉喜建议,根据生态适宜性,进一步划定我国国土开发总体布局。

应根据各地自然资源状况和生态适应性布局产业结构,充分考虑我国国土面积广阔、自然资源种类齐全的优势,以资源禀赋为前提,加大产业结构布局调整,推进形成产业生态适宜性分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布局,逐步实现产业与资源供给和需求相适应的开发格局,形成资源节约、结构合理、环境友好的发展模式。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编辑:admin 时间:2013-7-9 10:56:00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定不移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严格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的主体功能定位,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推进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保障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提高生态服务功能。

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必须珍惜每一寸国土,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理所应当地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

几十年来,省委、省政府在加强生态环境治理方面下了真功夫,特别是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后,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在江西已深入人心,我省的生态环境质量居全国前列,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

进一步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成为江西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全国领先”目标的重要任务。

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从本质上讲,就是根据自然生态属性、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按区域分工和协调发展的原则划定具有某种特定主体功能定位的空间单元,按照空间单元的主体功能定位调整完善区域政策和绩效评价,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形成科学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

2010年底,国务院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确立了未来国土开发的主要目标和战略格局,提出了未来国土空间开发的新理念和新原则,明确了分类管理的区域政策和各有侧重的绩效考核评价办法,这一规划标志着中国第一个国土空间开发规划诞生,也标志着主体功能区战略正式形成。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发展理念进行了深化和细化,以“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为原则,以“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为手段,以“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为目标。

国土空间开发利用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国土空间开发利用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国土空间开发利用面临的挑战与对策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国土空间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国土空间开发利用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需要合理的对策来解决。

本文将就国土空间开发利用面临的挑战和对策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一、挑战1.资源的短缺资源是国土空间开发利用中最基本的要素之一,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突出,土地、水资源以及能源等都面临着日益紧张的局面。

2.生态环境问题国土空间的开发利用往往会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包括水土流失、森林砍伐、湿地开发等问题,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影响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城乡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是国土空间开发利用面临的另一个挑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土地利用率逐渐提高,但农村地区的土地利用率却相对较低,这导致了城乡资源的不平衡分布,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差距日益加大。

4.土地利用规划不合理在国土空间开发利用中,土地利用规划不合理也是一个重要的挑战,一些地方存在着土地利用混乱、过度开发和滥用等现象,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破坏。

5.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国土空间开发利用中,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往往存在着矛盾,如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对策1.加强资源节约利用为了解决资源短缺的问题,国土空间开发利用需要加强资源的节约利用,通过科技进步和管理手段,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推动资源循环利用,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消耗。

2.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为了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国土空间开发利用需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大对水土流失、森林保护、湿地保护等方面的投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3.优化城乡发展格局为了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国土空间开发利用需要优化城乡发展格局,通过推动新型城镇化,促进城市和农村的协调发展,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城乡的互利共赢。

4.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为了解决土地利用规划不合理的问题,国土空间开发利用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合理规划土地利用结构,推动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金寨县国土空间规划布局研究

金寨县国土空间规划布局研究

金寨县国土空间规划布局研究摘要:国土空间开发,正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国土空间开发的基本形势、战略方向、关键问题,探讨国土空间布局优化的技术路径和总体框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设生态、农业和城镇三类空间,实现国土空间的布局优化,从而为政府的规划、空间布局等提供辅助决策支持。

1、县域国土空间布局现状特征(1)总体特征金寨县位于安徽省西部边陲,大别山北麓。

东邻六安、霍山,南连英山、罗田,西接麻城、商城,北界固始、霍邱。

本县处于大别山区腹地,平均海拔500米,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

境内山岭纵横,山势崇隆,海拔千米以上高峰120余座,最高峰天堂寨海拔1729.13米,为大别山第二高峰。

境内河流属淮河水系,有史河、西淠河两大干流,梅山水库、响洪甸水库坐落于中部,是典型山区丘陵国土空间格局。

(2)生态空间的特征金寨县位于皖鄂豫三省交汇处的大别山脉地区,其生态优良、资源条件突出,是长江、淮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

大别山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是25片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之一,是长江、淮河中下游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

金寨县生态环境优良、自然资源丰富,根据最新三调数据显示:金寨县生态空间面积3046.64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77.74%,其中林地面积占生态空间的比例为93.67%,河流、水库面积占生态空间的比例为5.43%,总体呈现山林西南多东北少的生态空间特征。

(3)农业空间的特征金寨县农业空间占全县国土总面积的比例较小,其中,耕地面积约392.94平方公里,占全域面积10.03%,主要分布在南溪镇、白塔畈镇、汤家汇镇、燕子河镇、吴家店镇等;园地面积约213.95平方公里,占全域面积5.46%,主要分布在白塔畈镇、梅山镇、油坊店乡;农村宅基地面积约72.53平方公里,占全域面积1.85%,主要分布在白塔畈镇、梅山镇、南溪镇。

受地形影响,金寨县大部分为山区和丘陵,根据最新三调数据,金寨县耕地面积392.94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10.03%,耕地布局较为分散,单个图斑面积较小,破碎度高,不利于农业机械化操作。

国土空间格局优化情景分析:理论与方法

国土空间格局优化情景分析:理论与方法

第38卷 第2期2024年2月Vol.38 No.2Feb.,2024中国土地科学China Land Science 收稿日期:2023-11-12;修稿日期:2024-01-25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071254,42101275)。

第一作者:龚健(1977-),男,湖南常德人,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为自然资源评价、国土空间优化与治理。

E-mail:****************.cn 通讯作者:高静(1995-),女,内蒙古鄂尔多斯人,博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建模与分析。

E-mail:*************.cn国土空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和载体,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空间支撑和资源保障。

21世纪以来,我国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资源要素配置结构已发生深刻变化,一方面有力地支撑了社会经济的长期平稳运行;另一方面,国土空间开发失序失衡[1-2]、 资源紧缺与低效利用并存[3]、区域空间资源时空错配、主体功能失调、城乡差距拉大等结构性矛盾逐渐显现[4],土地污染、环境退化、生态破坏、粮食安全风险上升等问题日益严峻[5]。

优化国土空间格局,破解国土空间开发保护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挑战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中共十八大以来,国家出台了系列政策文件强调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

国土空间格局优化已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战略作用[6-8]。

围绕国土空间格局优化,学者从空间功能识别、空间冲突协调[9-12]、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优化[13-15]、空间分区调整优化[16-17]等方面展开了广泛探讨。

然而,国土空间格局作为特定时期下人地关系的集中体现,是生态保护、粮食安全、经济增长、社会保障等多目标协同下的地域空间结构与布局[2],包含了生态、农业和城镇等空间类型在内的具有多维度和递进关系的复杂空间组织[18]。

“双评价”对国土空间格局优化支撑作用分析

“双评价”对国土空间格局优化支撑作用分析

“双评价”对国土空间格局优化支撑作用分析
李宏溪;邓春暖
【期刊名称】《地理科学研究》
【年(卷),期】2022(11)1
【摘要】通过分析“双评价”对国土空间格局优化的支撑作用,为生态保护、农业和城镇发展以及“三区”和“三线”划定提供参考。

采用文献综述法、归纳演绎法和指标分析法,结合《“双评价”指南》(试行)从评价指标分析逐步深入探讨“双评价”在底线约束、生态保护、农业发展、城乡发展和安全等五大格局优化的支撑作用。

基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2个主要方面,从5大空间格局入手,构建国土空间格局优化框架,并提出国土空间格局优化中需重点考虑生态优先原则,重视生态环境保护。

同时基于“双评价”结果,对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和未来国土开发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预判,识别冲突区并分析其原因,进而提出预防措施,为区域国土空间格局和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提供参考。

【总页数】8页(P36-43)
【作者】李宏溪;邓春暖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地理学部昆明; 云南省高原地理过程与环境变化重点实验室昆明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0
【相关文献】
1.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区域政策分析及绩效评价
2.国土空间优化中的关键地质要素分析与“双评价”方法
3."双评价"在国土空间规划中支撑方式研究——以凤凰县为例
4.基于"双评价"的国土空间格局优化
5.基于"双评价"的国土空间格局研究——以新宁县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土空间规划视角下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研究

国土空间规划视角下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研究

国土空间规划视角下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研究发布时间:2023-01-31T06:50:15.728Z 来源:《建筑创作》2022年第16期作者:綦连明周伟[导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綦连明周伟东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垦利分局山东东营257500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部门对自然资源的使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特别是在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开展后,我国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并致力于提高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

这就要求各级政府部门按照相关政策要求尽快完成新的国土空间规划,从而实现自然资源利用、开发、保护、整治等各个环节的提质增效。

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国土空间规划的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方面仍然存在机制不健全、规范性文件较少等问题。

在此背景下,本文围绕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中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作的优化路径展开深入分析。

关键词:生态安全格局;生态功能区;生态敏感区引言国土空间规划是我国对国土进行合理开发的重要手段,其风险可以提高我国对国土的综合利用率还可以进一步实现,对国土的科学治理,提升国家对国土的宏观调控效果。

从国土空间规划的应用来分析,在应用过程中要严格把握国家发展规划的风向标,以我国国土空间的划分为基础,在构建规划体系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不同地区的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将具有地区特色的专项规划作为规划体系的支撑内容。

国土空间规划具有清晰边界、精准定位、可以实现功能互补等特点,是我国空间发展的重要指南,可以帮助我国构建国土空间可持续发展的蓝图。

1国土空间规划背景及意义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速度日益加快,生态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为保证居民宜居环境,维护生态系统平衡,则需要采取有效的改造和整治措施。

而国土空间规划作为一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活动,能够保证各项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避免出现资源浪费等问题。

通过合理设计国土空间规划能够在实施生态改造的过程中,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干扰和破坏,并对污染现象实施整治。

因此开展国土空间规划有利于支撑城市化及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高效保护和利用国土空间资源。

宁波市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与优化研究

宁波市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与优化研究

宁波市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与优化研究刘婉丽;李伟芳;赵宇;薛燕;周悦【期刊名称】《上海国土资源》【年(卷),期】2022(43)1【摘要】国土空间安全与可持续发展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为评估和优化宁波市国土空间格局,分别从生态、农业、建设三方面构建评价体系,探讨该市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和合理承载规模。

研究结果表明:(1)宁波市农建双宜空间面积占全域土地的42.80%,主要位于中心城区;宜农区域占比12.19%,主要位于沿海地区;宜建区域占比5.14%,分布较为分散;适宜于作为生态功能区的区域占比39.88%,主要位于市域内的山地丘陵、湿地以及生态廊道。

(2)宁波市生态用地、农业用地和建设用地的规模分别控制在44.58%-62.96%、22.68%-29.57%和14.36%-25.85%之间较为合理。

(3)宁波市“三类用地”的现状规模均处于合理规模范围内,但其占比均接近临界值,且部分用地的分布不甚合理,故其优化的重点主要在于空间布局的调整。

基于以上评价结果,结合土地利用现状,对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格局进行分区,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

【总页数】6页(P17-22)【作者】刘婉丽;李伟芳;赵宇;薛燕;周悦【作者单位】宁波大学地理与空间信息技术系;宁波大学土木工程系;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93.22;K901【相关文献】1.“反规划”,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利器——聚焦我国全国国土规划制定之路2.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助推西江经济带开放发展——解读《广西西江经济带国土规划(2014~2030年)》3.“反规划”如何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聚焦首部《全国国土规划纲要》4.关于优化全省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的研究5.基于生态安全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实施方案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实施方案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实施方案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开放,加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强化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调动全社会积极性的重大改革开放举措,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国内生产总值突破IOO万亿元。

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工程、超级计算、量子信息、“复兴号”高速列车、大飞机制造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

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5575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

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粮食年产量连续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1亿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目标顺利实现,区域重大战略扎实推进。

污染防治力度加大,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目标超额完成,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金融风险处置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对外开放持续扩大,共建“一带一路”成果丰硕。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教育公平和质量较大提升,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城镇新增就业超过6000万人,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10亿人,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开工超过2300万套。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和水平大幅提高。

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国防和军队建设水平大幅提升,军队组织形态实现重大变革。

国家安全全面加强,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胜利完成,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跃上新的大台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社会主义中国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

二、积极拓展海洋经济发展空间坚持陆海统筹、人海和谐、合作共赢,协同推进海洋生态保护、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权益维护,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研究
发表时间:2019-12-31T09:14:39.750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16期作者:扈常涛
[导读] 国土空间是国家开展文化、经济等活动的物质基础
摘要:国土空间是国家开展文化、经济等活动的物质基础,合理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对于国家的综合发展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

笔者结合自身的相关经验,在分析了我国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基本特征基础上,提出了有利于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引言
国土空间开发的主要内容是人工获取发展以及生存的相关物质资料的过程。

而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定义是某个国家的人民通过较长时间的建设劳动而产生的经济重要元素的分布状态,产业、土地以及矿产资源等是国土空间的重要组分。

一、国土空间开发的内涵
从区域经济学的角度看,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是较长时期的生产生活等经济活动形成的经济要素在一定地理空间里的分布格局。

从其内涵而言,国土空间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城市空间,是指主要提供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为主要功能的国土空间,产业结构主要包括工业和服务业,是现代社会中人们生产生活的主要场所,包括各种大中小型的城市或城市群。

这类区域开放的强度一般比较大;二是农村空间,主要是以提供第一产业作为主要功能的国土空间,该类空间的产业结构主要是农业,具体体现为各类村庄和小镇。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城市空间不断增加,农业空间有所缩小;三是生态空间,主要以提供生态产品为主体功能,具体包括各类森林、河流、湖泊、湿地等自然空间,这类空间开发强度更低。

国土空间开发应该充分考虑不同土地空间的主体功能,统筹安排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协调发展,在对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同时,充分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均衡。

二、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影响因素
2.1承载能力
“承载能力”是生态学的重要概念,原本是指用以衡量特定区域在某一环境条件下可维持某一物种个体的最大数量。

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它是指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自然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护符合其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下所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承载能力主要包括一定地区的资源承载能力和环境承载能力。

一个区域在一定时期内,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等承载能力是有一定的限度的。

进行国土空间开发,首先要考虑的就是一定区域的承载能力。

不同地区承载能力不同。

2.2政策环境
政策环境是政策生成、运行、发生作用过程中一切条件的总和,是影响国土空间开发的又一重要因素。

具体来说,主要包括发展战略、经济发展模式及体制等。

发展战略对国土开发格局的影响最为明显,比如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实施的是对东南沿海率先开放开发的发展战略,这一地区的国土空间开发明显加速。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后,中西部地区开发提速,逐步扭转区域发展差距拉大的趋势,形成东中西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格局;经济发展模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实现模式,它可分为粗放型和集约型两种模式。

粗放型发展方式是指产出的增长主要依靠扩大资本和劳动等生产要素的投入来实现的发展方式。

由于不依赖技术进步,表现在投入产出比上的效益指标没有明显的提高。

而集约型发展方式指的是产出的增长主要依靠技术进步,提高要素生产率实现的发展方式,表现为投入产出指标的不断提高。

粗放型的发展方式下,各种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纷纷上马,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土地资源大量被破坏,大量的土地资源未能产生应有的效益,影响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在集约型发展模式下,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得到重视,国土空间开发的格局也更加科学。

2.3发展阶段
区域空间和发展阶段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

1965年,威廉姆森发表《区域不平衡与国家发展过程》一文,通过对经济增长的实证资料数据进行横向分析和以时间为序的纵向分析,提出了区域经济差距的倒U型曲线理论,认为均衡与增长之间的替代关系依时间的推移而呈非线性变化,其变动的轨迹是“先拉大,后改进”。

按照这一理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发展初期,区位条件好、资源禀赋高的地区和城市得到优先发展,成为区域经济的增长极。

随着增长极的发展,区域的空间资源会趋于紧张,土地、劳动力等要素价格趋于上升,进而需要引导经济活动从增长极向周边土地和劳动力价格较低的区域及城市扩散,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协调均衡发展。

显然,发展阶段是国土空间开发的重要影响因素。

三、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作用机制
3.1组织协同机制
当前我国不同行政区之间的组织协调机制仍然不够健全,处理区域间关系的协调机构停留在区域高层联席会议、区域发展论坛、城市协作论坛等较浅层面,虽然一定形式上这些协作论坛或联席会议对推动区域合作起到一定作用,地区之间的经济合作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这些组织形式还较为松散、制度化程度不高,停留在地方领导人的个人层面,一旦地方领导职位晋升或变动,这种制度化程度不高的协作机制就极易被架空或流于形式。

因此,必须构建深度的组织协同机制。

这种协同机制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在政府机构内部,在不同层级政府以及同一层级政府的不同区域地方政府之间,都应该有一系列的关系冲突、激励约束、财政资金、监督检查等各个层面都有明文制度规定;二是在地方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之间,同样需要构建协同机制,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形成多元主体参与的协同治理机制。

这方面我们应该向发达国家学习。

3.2利益补偿机制
从区域经济的角度看,生产要素的配置涉及不同的行政单元,不同的行政主体围绕要素必然地会展开竞争和博弈,无序竞争和博弈必然不利于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优化。

以水资源为例,如果在河流上游的A省建水库,让其使用更多的水资源,下游的B省利益势必受到伤害;如果要上游的A省限制工业发展进行生态保护,避免水土流失和河道淤积,有利于B省发展,而A省往往又不愿意。

要解决行政区之间的矛盾,需要建立利益补偿机制。

利益补偿机制的核心是博弈各方的双赢或多赢,即利益的平衡而非简单的帕累托改进。

在当前,利益补偿机制最核心的是生态补偿机制。

要通过制度化的财政补助、转移支付等方式平衡流域上下游之间、不同主体功能区之间的利益。

3.3绩效评估机制
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的核心是将国土空间开发重点从占用土地的外延扩张转向调整优化空间结构的内涵提升,需要落实主体功能区
规划,区分不同区域的承载能力、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谋划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

但长期以来,我国的绩效考评模式过于关注经济增长的绩效,而对区域发展的经济基础、自然生态条件和主体功能定位关注不够,因而造成了目前国土空间开发一定程度的不合理局面。

2016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

随后,国家统计局、中央组织部等四部门发布了《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和《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

“一个办法、两个体系”正式形成,目前针对不同区域、不同内容的政绩考评机制建设的基本框架已经具备,今后需要在配套实施机制等方面继续完善。

四、结束语
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对于国家而言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工作具有长期性与复杂性的特点,因此,有关部门应当做好充足准备,积极借鉴相关经验,履行好应尽的职责,力求最大程度地促使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趋向合理化,为我国的经济高速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文春波,郝民杰,李双权.濮阳市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研究[J].河南科学,2016,34(12):2063-2067.
[2]黄征学,滕飞.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新格局谋划区域发展新棋局[J].中国经贸导刊,2016(07):53-5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