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国复习教案

合集下载

《依法治国》教案

《依法治国》教案

依法治国教案一、教案背景教学目标: 1. 了解依法治国的含义和重要性; 2. 掌握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和实践; 3. 引导学生自觉遵守法律,增强法治意识。

教学内容: 1. 依法治国的概念和内涵; 2. 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 3. 依法治国的实践。

教学资源: 1. 课本:《法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 PPT素材:依法治国的图表和案例分析。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教师活动: 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如宪法的基本原则; 2. 提出“依法治国”这一概念,问学生是否听说过,了解是什么意思。

学生活动:旧知导入,回答问题或小组讨论。

2. 理论讲解教师活动: 1. 通过图表等形式,向学生介绍依法治国的基本内涵和重要性; 2. 讲解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如依法决策、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裁判等; 3.分析一些实践案例,使学生理解依法治国的具体实际情况。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记录重点知识点。

3. 学习任务教师活动: 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依法治国的案例进行研究; 2.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和实践; 3. 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并进行分享和讨论。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完成案例研究,准备展示材料。

4. 拓展应用教师活动: 1. 提出几个与依法治国相关的问题,由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落实依法治国的原则。

学生活动:思考并积极参与问题讨论。

5. 总结归纳教师活动: 1. 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 2. 强调依法治国的重要性,鼓励学生自觉遵守法律,增强法治意识。

学生活动:记录总结要点。

三、教学评价1. 技能评价教师活动: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组织协调能力、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中的积极参与和展示表现。

2. 知识评价教师活动:设计知识点问答小测验,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学生活动:积极参与小测验,回答问题。

第八课《依法治国》教案

第八课《依法治国》教案

第八课《依法治国》教案湖南新晃杨炳忠第一框从行政诉讼说起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制定和作用;培养学生运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合法权益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查资料、探究、交流明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制定和作用,学会运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合法权益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并学会运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合法权益的能力。

教学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制定和作用,并用它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难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公民有权状告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教学过程一、导入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近年来,在法制建设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但是,在依法治国的道路上,也出现了许多行政违法事件。

当我们遇到行政违法事件时,应该怎样办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从行政诉讼说起》。

二、《中国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制定和作用1、目的:为了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我国制订了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2、赋予权力:依照这一法律,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如果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3、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人民法院依法进行审理和判决的诉讼制度。

为了更好地保障我国这项制度的实行,国家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为我们维权提供了相应的法律依据。

4、作用:保证人民法院正确、及时审理行政案件;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职权。

三、探究交流1、阅读课文内容(P88)2、探究交流:你同意他们的说法吗?为什么?明确:他们的说法都不对。

认为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处于优势、普通公民处于劣势,后者要告前者,无异于拿鸡蛋碰石头,根本告不赢的观点没有正确认识到我国行政诉讼是有着相应的法律依据的。

《道德与法治》人教版坚持依法治国教案

《道德与法治》人教版坚持依法治国教案

《道德与法治》人教版坚持依法治国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依法治国的含义和重要性。

2. 掌握宪法和法律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3. 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

二、教学内容
1. 依法治国的概念和内涵。

2. 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

3. 法治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建设目标。

4. 公民的法治权利和义务。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宪法和法律的地位和作用,法治社会的建设目标。

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观念,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法治思维解决问题。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授依法治国的基本概念和内涵,以及宪法和法律的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法治思维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深入探讨法治社会的重要性和建设目标。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提问导入,询问学生对依法治国的了解情况,引导学生进入本课主题。

2. 讲授新课:首先介绍依法治国的概念和内涵,强调宪法和法律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然后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法治思维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最后讲解法治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建设目标,以及公民的法治权利和义务。

3. 巩固练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深入探讨法治社会的重要性和建设目标,以及公民的法治权利和义务。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法治思维解决问题。

4. 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宪法和法律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及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观念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依法治国》教案(精选3篇)

《依法治国》教案(精选3篇)

《依法治国》教案(精选3篇)《依法治国》教案篇1课题:熟悉依法治国教学目标:1、学问与力量①知道依法治国的含义、本质、根本目的及基本要求②理解并把握法治与德治的关系③理解实施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2、过程与方法情景感悟、案例分析、阅读争论沟通、合作探究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懂得在推动依法治国的同时,必需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②增加守法的意识重点难点:1、重点:依法治国的含义、本质、根本目的、基本要求2、难点:理解实施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媒体预备:多媒体课件课时支配: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老师活动内容形式同学活动内容形式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一、情景感悟,导入新课春秋时期,鲁国国王出巡,遇一羊群失窃案,久查未决。

忽有人来告发,使案胜利告破。

国王下令奖赏告发人。

该人却要求开恩,从轻惩罚窃羊贼,由于那人是他父亲。

“什么?你竟敢告你父亲?”国王怒道。

“我认为你告父即不孝父母,不孝即不忠,不忠自己的父亲,即犯国法,犯法则死!”国王说道。

可怜的告发人被揪出去杀了。

思索:国王的判案是“人治”还是“法治”?过渡:在封建社会里,由于受“家天下”思想的影响,皇帝的话就是金科玉律,那是一个“人治”的社会。

现在文明进入到现代社会,那现代社会又是一个怎样的社会呢?现代社会是一个“法治”的社会。

阅读、争论、沟通,然后全班沟通设置问题情境,激发爱好并导入新课学习学习新课二、学习新课(一)你说我说大家说:用线将下列我们的生活与所对应的的相关法律连起来。

上学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就业劳动法结婚登记婚姻法驾驶车辆道路交通平安法上饭店消费者权益爱护法摸彩票中奖民法、税法立遗嘱继承法老师小结:公民的生活离不开法。

师:生活中能没有法吗?(二)感悟体验1、认真观看文本插图,比较并结合“没有法规,不成方圆”“家有家规,国有国法”等格言,谈自己的感想。

师:这说明白遵守家规、校规、公共场所活动法规的重要性。

2、名言阅读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

——王符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第十课依法治国复习学案

第十课依法治国复习学案

第十课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复习学案)复习目标1、进一步增强宪法意识,积极学习宣传宪法,自觉维护宪法的权威;2、通过巩固练习提高自己利用本课基础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通过整理、识记知识图表巩固第十课基础知识。

复习过程知识梳理与记忆针对性练习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规定了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主要的问题。

下列内容由宪法规定的是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②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③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④我国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2、马克思说“宪法是法律的法律”。

这句话说明了①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②宪法规定国家生活的根本问题③宪法是“母法”,普通法律是“子法”④普通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3、“刑法+民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宪法”的观点是A、正确的,因为普通法律必须依据宪法制定B、错误的,因为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内容不同C、正确的,因为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D、错误的,因为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4、2004年3月14日下午,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对宪法修正案进行投票表决。

经过表决,赞成票超过全国人大全体代表的2/3以上,宪法修正案获得了通过。

这表明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拥有立法权③宪法具有严格的修改程序④宪法的修改要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5、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宪法公布施行20周年大会上强调,要在全社会进一步树立宪法意识和宪法权威,切实保证宪法贯彻实施,这是因为宪法是①我国的根本大法,治国安邦的总章程②一切国家机关、团体组织和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实的法律保障④规定国家生活中一切问题的法律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6、在当选为国家主席后,胡锦涛同志说:“我一定忠诚的履行宪法赋予的职责,恪尽职守,勤勉工作,竭诚为国家和人民服务。

九年级思品复习课----依法治国

九年级思品复习课----依法治国

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复习教案【复习内容】:第八单元考点——依法治国【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复习,进一步引领学生认识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能学法、守法、用法,用实际行动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做贡献。

【教学方法】:归纳法、练习法、案例分析法等。

【教学过程】:〖一〗学生课堂迅速浏览课本:〖二〗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该教材考试范围:〖三〗归纳本教材的知识(第五单元)要点,明确个知识点的能级要求:〖热爱集体〗1、我国实行什么样的治国方略?该方略的含义如何?意义如何?我国实行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的含义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

依法治国的意义:⑴是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⑵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⑶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条件⑷也是国家实现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2、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什么?①有法可依,这是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先决条件。

②有法必依,这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中心环节。

③执法必严,这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条件。

④违法必究,这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保障。

3、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青少年应该怎么做?⑴要做知法、守法、护法的合格公民。

⑵要认真学法,对法律提倡做的事情积极去做,法律规定做的事情一定去做,法律不允许做的事情坚决不做。

⑶增强守法意识,树立法制观念,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

4、我国法律监督的主要内容有那些?包括:立法监督、执法监督、司法监督、公民个人的监督。

5、我国公民可以依法行使那些监督权?如何行使?行使这些权利有何意义?应注意哪些问题?公民的监督权:批评权、建议权、申诉权、控告权、检举权。

行使方式:公民可以通过打电话、写信、发电子邮件、新闻报刊、向人大代表等提出批评建议来行使这项权利。

意义:⑴、有利于国家机关加强廉政建设,督促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格依法办事,防止违法乱纪现象。

依法治国教案

依法治国教案

依法治国教案教案标题:依法治国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依法治国的概念和重要性;2. 理解法律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保障公民权益的作用;3. 掌握相关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和法治素养;4. 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和法治行为能力。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或案例等引起学生对依法治国的兴趣和思考,激发他们对法治的好奇心。

2. 概念解释(10分钟)通过讲解依法治国的概念和内涵,引导学生理解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并与学生探讨依法治国对于社会和个人的意义。

3. 法律的作用(15分钟)介绍法律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保障公民权益的作用,通过案例分析法律的实际应用,引导学生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并让他们深入思考法律对于社会的意义。

4. 相关法律知识学习(20分钟)选择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进行讲解,如交通法规、消防法等。

通过讲解法律知识,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素养。

5. 案例分析与讨论(15分钟)提供一些涉及依法治国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6. 法治行为培养(15分钟)结合学生的日常行为和生活场景,引导学生探讨如何在生活中遵守法律、尊重他人权益,并提出具体的行为准则。

通过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法治行为能力。

7. 总结与反思(10分钟)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法治意识和法治行为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

鼓励学生表达对法治的认识和感悟。

教学资源:1. 图片、视频或案例等引起学生兴趣和思考的素材;2. 与依法治国相关的法律案例;3. 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法律知识资料。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的参与度和质量;2. 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掌握程度;3. 学生对依法治国的理解和认识程度;4. 学生对法治思维和法治行为的培养情况。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与法律知识竞赛、模拟法庭等活动,加深对法律的理解和认识;2. 组织学生参观法院、公安局等相关机构,亲身感受法治的实践;3. 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提高法治行为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初中思品第六课第一框人民当家做主的法治国家复习教案

初中思品第六课第一框人民当家做主的法治国家复习教案

初中思品第六课第一框人民当家做主的法治国家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人民当家作主的含义,掌握法治国家的特征,明确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提高法治观念和自觉遵守法律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人民当家作主的含义,掌握法治国家的特征,明确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2.难点:如何将法治观念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人民当家作主是什么意思吗?(2)学生回答:人民当家作主就是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享有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

2.自主学习①人民当家作主的含义是什么?②法治国家的特征有哪些?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什么?①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享有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

②法治国家的特征:法律是治国之重器,国家一切权力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都必须依法行使职权,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案例分析(1)展示案例:某地政府违规征用土地,引发群众不满,政府依法纠正错误,赔偿损失。

(2)提问: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哪些法治国家的特征?(3)学生回答:法律是治国之重器,国家工作人员必须依法行使职权,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4.小组讨论①如何将法治观念融入到日常生活中?②作为青少年,我们应该如何提高法治素养?①将法治观念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提高自己的法治意识。

②提高法治素养: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治观念,自觉遵守法律,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2)学生反馈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6.课后作业(1)熟记人民当家作主的含义、法治国家的特征、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2)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关于如何提高法治素养的短文。

依法治国专题复习课件

依法治国专题复习课件
信赖保护原则
行政机关应当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 行政机关的信赖利益,非因法定事由并经法 定程序,不得撤销、变更已经生效的行政决 定。
行政行为与行政救济
行政行为分类
行政行为包括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前者如制定行政法规、规章等规范性文件的行为, 后者如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针对特定对象的行为。
总章程。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02
其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都必须以宪法为依据,不得与宪
法相抵触。
宪法是依法治国的基础和前提
03
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维护宪法的尊严和权威是依法治国
的根本保障。
宪法的基本原则与制度
宪法的基本原则
人民主权原则、基本人权原则、法治 原则和权力制约原则。
宪法的基本制度
包括国体、政体、国家结构形式、经 济制度、文化制度等,这些制度构成 了国家的基本框架和运行规则。
依法治国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依法治国经历了一个从提出到不断深化的过程。党的 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战略任务,第一次把依法治国确 立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党的十六大提 出依法执政,进一步丰富了依法治国的内涵。党的十 七大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落实依法治 国基本方略作出了全面部署。党的十八大强调,要更 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保证人民依法享 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与制度
合法性原则
行政机关必须依法设立,依法行使职 权,遵守法定程序,不得超越法律授 权范围。
程序正当原则
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行为时,必须遵 循法定程序,保障当事人的知情权、 申辩权和救济权。
合理性原则
行政机关在行使自由裁量权时,必须 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不得 滥用职权或显失公正。

大学依法治国教案

大学依法治国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依法治国的含义、意义和重要性;2. 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权威的意识和能力;3. 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其成为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教学重点:1. 依法治国的含义和意义;2. 如何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权威。

教学难点:1.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2. 如何提高自己的法律素养。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依法治国的背景和意义;2. 提问:同学们对依法治国有什么了解?二、讲授新课1. 依法治国的含义- 依法治国是指国家、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公民、法人等,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行使权力、履行义务,实现国家治理的现代化。

2. 依法治国的意义- 保障国家长治久安;-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提高国家治理能力;- 增强国家竞争力。

三、案例分析1. 教师选取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依法治国的重要性;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2. 强调依法治国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依法治国的含义和意义,那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权威呢?二、讲授新课1. 如何遵守法律- 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他人权利;- 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传播法治精神;- 遇到法律问题,及时寻求法律帮助。

2. 如何维护法律权威- 坚决拥护党的领导,维护国家利益;- 依法行使监督权,敢于同违法行为作斗争;- 提高自己的法律素养,成为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三、实践活动1. 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法庭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依法治国的过程;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2. 强调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权威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依法治国的含义、意义和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权威,旨在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其成为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大学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教案

大学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教案

教案标题:大学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的意义与实践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概念和意义;2. 让学生理解全面依法治国对大学生的要求和影响;3. 培养学生树立法治意识,提高法治素养;4.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法治建设,成为法治中国建设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教学内容:1. 全面依法治国的概念和意义;2. 全面依法治国对大学生的要求和影响;3. 大学生如何树立法治意识,提高法治素养;4. 大学生如何参与法治建设,成为法治中国建设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政治,了解国家政策导向;2. 提问:“你们认为,我国为什么要全面依法治国?”二、讲解全面依法治国的概念和意义(15分钟)1. 讲解全面依法治国的定义;2. 阐述全面依法治国对国家发展、社会稳定、人民幸福的重要意义;3. 强调全面依法治国对大学生的要求和影响。

三、大学生如何树立法治意识,提高法治素养(20分钟)1. 讲解大学生应具备的法治意识,如尊重法律、遵守法律、运用法律等;2. 分析大学生如何提高法治素养,如学习法律知识、参与法治活动、践行法治精神等;3. 分享一些大学生参与法治建设的成功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信心。

四、大学生如何参与法治建设,成为法治中国建设的参与者和推动者(20分钟)1. 讲解大学生参与法治建设的途径,如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学术研究等;2. 分析大学生如何发挥自身优势,为法治建设贡献力量;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法治实践中,实现个人价值和国家发展的有机结合。

五、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总结全面依法治国的概念、意义和对大学生的要求;2. 引导学生反思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法治精神,成为法治中国建设的参与者和推动者;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法治建设,为构建法治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全面依法治国的概念、意义和大学生要求的掌握程度;2. 学生对大学生如何树立法治意识、提高法治素养的认知程度;3. 学生对大学生如何参与法治建设、成为法治中国建设的参与者和推动者的理解程度。

依法治国 复习课件 教案

依法治国 复习课件 教案

湖南师大附中星城实验中学生•活课堂研究阶段性成果总结(一)学科复习课指导原则和经典范例__九年级______ 年级_政治_______ 学科___欧志宇______ 执笔课型及原则教学环节适应课型名称概述实施原则理论支持复习导入复习课时政视频导入法:把教学相关内容与时事热点问题联系起来,不仅可以加深学生的认知印象,而且通过学生的讨论,可以启迪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探求新知识的主动性。

提高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分析解决社会问题获生活中身边事情的能力2.创设情景法。

在教学中,教师创造一定的教学情景,从而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鸣,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大有裨益。

1.1.紧密性原则(要求导入内容紧扣当堂要讲的内容2.趣味性与启发性原则3.科学性原则4.生活化原则(学生身边的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5.时间性原则,要导入的内容所用时间不宜太长6.时效性原则1教学成功的艺术使学生对你所教的感到有趣。

2良好的开端是成一半3.生动感人的情景加学生的内心体验,发学生的愉快情绪学生进入情境就会思想共鸣问题提炼复习课问题的提炼常常根据考标要求,进行考点细化,第一轮复习课问题的设置注重基础知识,专题课的问题提炼注意知识的整合,点面结合1.问题设计必须依据《考试说明》,它是设计问题的方向、依据,也是问题的价值所在。

如果问题设计过于随意,偏离考纲,就会使教学无效或低效。

2.课堂问题设计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所设计的问题要难易适度,能触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用,认识到理想的重要性3.问题设计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和实际能力来确定问题的难易程度,不偏难或偏易。

1.设问语言要准确2.提问要有目的1、针对性。

要具体,从创设的情境中引出问题。

(消费)2、层次性。

问题要由浅入深,层层深入。

(发展)3、启发性。

要让达到跳一跳摘桃子的效果(按怎样次序接水花时间最短3)4、目的性。

要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把问题放在认知弱点和价值观转变上(生命健康权)5、适度性。

依法治国 教案

依法治国 教案

依法治国教案教案标题:依法治国教学目标:1. 了解依法治国的概念和重要性;2. 掌握我国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和实践;3. 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

教学重点:1. 依法治国的概念和重要性;2. 我国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3. 我国依法治国的实践。

教学难点:1. 理解依法治国的概念和重要性;2. 分析我国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3. 探究我国依法治国的实践。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2. 教学PPT;3. 相关法律法规的复印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依法治国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考,并简要介绍依法治国的概念。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依法治国的概念和重要性:a. 讲解依法治国的定义和内涵;b. 引导学生思考依法治国对于国家和个人的重要性。

2. 我国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a. 讲解我国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无禁止即可行等;b.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这些原则在实践中的具体意义。

三、案例分析(20分钟)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案例,结合相关法律法规,让学生分析案例中是否依法治国,以及违法行为的后果和对社会的影响。

四、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依法治国对于社会稳定和个人权益保障的重要性,并就如何提高法治意识提出建议。

五、总结(5分钟)总结依法治国的概念、重要性和我国的实践,强调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依法治国的小议论文,表达自己对依法治国的认识和看法。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法院、公安局等相关机构,加深对依法治国实践的了解;2. 鼓励学生参与模拟法庭、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提高法律素养。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讨论质量;2. 收集学生的小议论文,评估他们对依法治国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资源:1. 多媒体设备和相关PPT;2. 相关法律法规的复印件;3. 相关案例材料。

高三复习教案.§第39讲 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高三复习教案.§第39讲 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高三复习教案第39讲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1. 介绍在新时代,中国正积极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将法治建设作为国家治理的基本方略。

作为高三学生,我们需要了解“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并深入思考其背后的重要意义。

2. 什么是“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是指国家管理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方略,旨在通过依法规范国家行为、组织和个人行为,建立公平、公正、公开、有序的社会秩序。

3. “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法治原则:依法治国要坚持法治原则,即国家行为必须以法律规定为依据,依法行政、依法裁判、依法执法。

•全面依法:国家整体上要实现依法治国,各方面、各领域都要依法行事。

•公平正义:法律应当保护每个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公平和持续发展。

4. 实施“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维护社会稳定:法律的实施能够建立公平公正的社会秩序,维护社会稳定。

•保障人民权益:法律的保护能够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保障人民的权利和利益。

•推动经济发展:依法治国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公平竞争的环境,促进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增强国家软实力:建设法治国家能够增强国家的软实力,提升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5. 实现“依法治国”的实际举措•完善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的制定、修订和完善,提高法律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切实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加强对全体公民的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素养。

•建立健全法律执行机制:健全法律执行机制,确保法律的有效实施。

6. 我们应当怎样做?•加强法治意识:作为高三学生,我们应当加强法治意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不做违法行为。

•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维护自己的权益和社会的稳定。

•学好法律知识:了解基本的法律知识,提高自己的法律素养。

7. 总结“依法治国”是中国国家治理的基本方略,实施“依法治国”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权益、推动经济发展和增强国家软实力。

作为高三学生,我们应当加强法治意识,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学好法律知识,为建设法治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考复习《依法治国》教案

中考复习《依法治国》教案

中考复习《依法治国》教案宜宾县观音片政治兼职教研员杨吉华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识记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认识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重要作用,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能力目标:培养守法观念,自觉承担起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重任;尊重规则,尊重权利,尊重法律,追求公正,在实践中努力做到与法同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自觉树立法制观念,增强守法意识;养成依法正确行使权利,认真履行公民义务的习惯,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二、【教学重点与难点】复习重点:依法治国的含义和基本要求;复习难点:依法治国的含义和基本要求。

三、【教学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

2.搜集我们在学习、生活、工作、国家建设中依法治理的音像材料、漫画、图片等,以便在课堂上进行交流。

3.布置学生查阅我国立法方面取得的成绩、大案要案的审理以及监督的方法等有关信息,准备在课堂上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分享。

四、【教学方法】分组讨论、举例、讲授等。

五、【教学活动】环节一:聚焦治国方略——依法治国,师生互动知识梳理。

)什么是依法冶国?P83最后一段)我们党领导人民冶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什么?P83)依法冶国有什么意义?(或我国为什么要依法治国?)P84)实施依法冶国方略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P84—86)要贯彻实施依法治国这一方略,我国必须做好哪些工作?P84——86)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什么?: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人民群众。

依法法国方略的实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

)在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过程中,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做?:我们青少年必须学法、知法、懂法,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积极宣传,提高周围群众的法律观念;严格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发现违法犯罪现象,要积极举报,敢于和善于斗争。

师生归纳后,教师总结,学生识记5分钟。

教师拓展多媒体展示:(1)谁治理国家?——党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群众——依法治国的主体(2)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依据什么治理国家?——宪法和各项法律法规——依法治国的基本依据(3)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依据宪法和法律法规治理国家哪些事务?——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依法治国的客体(4)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依据宪法和法律法规治理国家要达到什么目的?——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依法治国的目的(5)依法治国的地位如何?——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的重要地位环节二:分组讨论理解并运用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这样有利于加强理解记忆教师结合学生的发言进行归纳:一个现代化的社会,必然是一个法制完备的社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复习《崇尚法治精神,建设法治中国》
一、复习目标
1.知识素养目标:理解宪法在法治中国的地位,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不同主体在
厉行法治中的职责,理解公平正义、自由平等是法治基本精神,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能力素养目标:让学生学会对知识点进行梳理,构建知识体系,提升学生解题能力
与方法。

3.情感态度素养目标:让学生崇尚法治精神和法治中国,树立宪法意识,让学生在法
治中国建设中去参与,去践行。

二、教学重难点
对考点的梳理和构建体系,解题能力的提升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扫黑除恶
2、新授
第一环节研读考点,明确目标
考点17:知道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治国安邦总章程(a)八下p2-1
考点18:理解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b)八下
p18-23
考点19:了解增强宪法意识的途径,自觉学习、认同、践行宪(c)八下p25-29
考点24:知道自由内涵,理解自由与法治的关系(b)八下p90-92
考点25:理解公平正义的重要性,坚守公平正义(c)八下p100-111
考点26:了解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a)九上p47-50
考点27:举例说明不同社会主体在厉行法治中的职责(b)九上p53-56
第二环节知识梳理,构建体系
法治精神自由
平等
公平
正义
法治总目标
法治中国全面依法治国
要求厉行法治践行
依宪治国宪法作用
宪法地位
宪法意识
第三环节真题演练,提升能力
非选择题解题方法指导
模拟试题31题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回扣目标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你有什么收获?
3、课堂练习(学习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