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三语文诗歌鉴赏题材类专项提升专题06咏物诗含解析

合集下载

高考 诗歌鉴赏 咏物诗

高考 诗歌鉴赏  咏物诗
3、自伤迟暮,自叹身世。(表达作者壮志难酬、命途 多舛的悲凉心境。)
❖咏柳
❖ 曾巩
❖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 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 意。请细加揣摩,分析其寓意。
倚东风势便狂-------小人依仗势力,得志便猖狂 飞花蒙日月---------蒙蔽主上,使朝政黑暗(痛恨) 天地有清霜---------不会得意太久,必定没有好下场(警告)
2.结合诗歌具体内容,分析作者在诗中所抒发的思想 感情。
诗人以剑自喻,表明心迹,前两句中的“谁明” 二字则表明“烈士心”无人理解,古剑不能为世所 用;后两句则从被闲置不用的处境展开进一步的描 写,以“龙吟”写剑声,写出诗人跃跃欲试、急于 建功立业的急迫心情。
白鹭图 刘羽 芳草垂杨荫碧流, 雪衣公子立芳洲。 一生清意无人识, 独向斜阳叹白头。 诗人笔下的白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白鹭是一个孤独、寂寞、追求清高而无 人理解的悲剧形象。
❖ ⑴试析“曾逐东风拂舞筵”中“逐”字的精妙之 处。
❖ ⑵试析这首诗对比的表现手法。
❖1、⑶“诗逐中”表字现写柳了枝诗追人逐怎春样风的,思运用想拟感人情手?法,变被
动为主动,写出了柳条的蓬勃生机。 2、前两句写春日之柳追逐东风,在繁花似锦的春日, 在热闹非凡的乐游苑的舞筵上,翩翩起舞;后两句写秋 日之柳,清秋斜阳,秋蝉哀鸣,何等萧条凄凉。春日之 柳的繁盛反衬出秋日之柳的衰落,表现出作者对秋日之 柳的悲叹之情。
•通过对柳树“倚得东风势便狂”“飞花蒙日月”
的描摹,写出了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小人;并用 “天地清霜”警告他们必无好下场,难逃灭亡的 命运。
古剑 高鹗
一条秋水万黄金,千载谁明烈士心。
夜半虚堂雷雨入,壁间惊起老龙吟。

2020高考诗歌鉴赏(三)咏物诗

2020高考诗歌鉴赏(三)咏物诗

答: 在诗中诗人用“作雪”和 “成尘”作喻 ,形成对比,再 以“纵被”和“绝胜”强调了宁 愿为理想献身也不愿同流合污的 悲壮感情。 (或诗人托物言志,以水边的杏 花自况,纵然被春风吹落水上, 仍保持着纯洁,远胜于路边的杏 花,在车水马龙中被碾碎,化为 污浊的尘土。流露出悲壮的情感, 表现出坚持自己的理想情操,不 愿同流合污的精神。)
三、掌握鉴赏咏物诗的思路
鉴赏咏物诗的方法:
1、整体把握 ; (读清全诗,咏的什么物) 2、把握特征; (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形态、 色泽、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 3、知人论世;(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 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为何要咏此物) 4、把握表现手法;(整体:托物言志;具体常用 比兴、象征、反衬、拟人、比喻)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①断肠,销魂②李商隐青年时就考中进士, 朝气蓬勃,充满信心,然而由于党争倾轧,使他长期 沉沦下僚。诗人写此诗时,妻子刚病故,自己又将只 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
春柳繁盛 秋柳枯凋
自伤迟暮 自叹身世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3、表达志向的
早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 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 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 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 先发望春台。
一支先开,幽香素艳
希望他年应时而发, 在京城独占鳌头
4、写政治仕途及个人节操的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①蝉声唱,南冠②客思深。 不堪玄鬓③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依依惜别图
对故居的 依恋难舍
托物言志 比喻、象征 对比、烘托 拟人等

【新版】2020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咏物诗专题复习及参考答案

【新版】2020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咏物诗专题复习及参考答案

教学资料范本【新版】2020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咏物诗专题复习及参考答案编辑: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最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咏物诗专题复习及参考答案(附参考答案)★、知识梳理★、知识积累:★、高考方向略.。

见学案★规律探寻一、读懂咏物诗的方法1、概括事物的特征(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精神品格)2、体会所言之“志”(思想、感情、志向、愿望等)3、分析表达技巧(比喻、象征、拟人、对比、侧面烘托)1、小松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1).对“小松”形象的塑造,第一句的__字显示其蓬勃的生命力,第二句的__字写出其锐不可挡的发展势头.。

(2)二、四句的“凌云”含意各有不同,前者指______,后者指______ .。

(3)这首诗刻画“小松”形象,借以象征出身低微的士人______的精神,同时也批评“时人”的_______1、诗人简介杜荀鹤(846-904),晚唐诗人.。

出身微贱,早年连败文场.。

因适逢黄巢起义,时局危乱,未得官职便隐居庐山十年.。

后以诗取悦朱温,使朱温为其通关节于礼部,大顺二年(891)登进士第,后又经朱温荐其为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遇疾,旬日而卒.。

他的诗歌继承了新乐府运动的传统,多以诗歌来反映民生疾苦.。

2、松:树木中的英雄、勇士.。

数九寒天,百草枯萎,万木凋零,而它却苍翠凌云,顶风抗雪,泰然自若.。

然而凌云巨松是由刚出土的小松成长起来的.。

3、主旨分析该诗是典型的咏物言志诗,先要欣赏作者对所咏之物特点的刻画,找到与“志”的契合点,从而掌握主题.。

先抓小松的特征,抓一个炼字“刺”,不仅准确勾勒出外形特点,而且把其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的精神勾画了出来.。

(刺头:指松树苗长满松针,又直有硬)杜荀鹤虽年青时就才华毕露,但由于出身寒微,“帝里无相识”,以至屡试不中,穷困潦倒.。

高考语文复习:咏物诗鉴赏课件

高考语文复习:咏物诗鉴赏课件

6
鉴赏思路
1.所咏之物: 小松
2.特点:小时比草矮小,而今高 出蓬蒿,后又高耸入云。
3.所言之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表达的情感):
表达了诗人虽然才华横溢,但由于 出身贫穷而不受赏识的愤懑以及不满之 情;讽刺时人目光短浅、不识人才。
4.艺术手法:借物喻人,托物讽喻
7
咏物诗
• 咏物诗是借描写客观 的“物”(山川河岳、 草木虫鱼)的特点 (外在形、态、声、 色、环境;内在品格、 精神) 表达诗人理想、 志向、情怀、 爱憎 的一类诗歌。
3.所言之志(表达的情感):
作者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 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 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4.所用手法: 托物言志
3

[唐]李商隐
鉴赏思路
曾逐东风拂舞筵,
1.所咏之物:柳
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
2.特点:春之柳:繁盛 秋之柳:稀疏衰落
已带斜阳又带蝉!
3.所言之志(表达的情感):
常见手法
• 描写方法:正面描
写(绘形绘色)、侧 面烘托
• 修辞手法:比喻、
拟人、对比、双关、 借代
• 表现手法:象征、
对比、衬托
• 抒情方法:托物言
志、借物抒情
常见情感
• 寄寓作者的志向操守, 理想抱负:不慕名利、 不羡富贵、坚贞不屈, 高洁脱俗等,如于谦 之《石灰吟》。
• 寄寓作者身世遭遇的 感慨。如李商隐之 《柳》。
诗人当时处于“一生襟抱未曾开”的境遇,诗人年轻时怀有 远大抱负, 17岁中进士,但之后便在牛李两党争斗的夹缝中求 生存,辗转于各藩镇幕府当幕僚,郁郁不得志,潦倒终身。
5

[唐]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 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 已带斜阳又带蝉!

解读上海语文高考——咏物诗

解读上海语文高考——咏物诗

解读上海语文高考——咏物诗解读上海语文高考——中国古典诗歌分类鉴赏训练一、咏物诗一、1、子美现实诗圣2、相失万重云3、因为孤雁对同伴思念之深,所以它一边飞着,一边寻找它们的踪迹,仿佛真的看到了,而事实并未看到:这样更写出孤雁之孤之哀。

4、C(“迟”是“迟疑”的意思)5、这两首诗题材相同主旨相近:两首诗都借孤雁这一物象来抒发作者的情思。

杜诗抒发了诗人对战乱中颠沛流离的亲人和朋友深深的思念之情,而崔诗也在抒写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浓浓乡愁。

这两首诗都描写了孤雁的神态和心理,都写出了孤雁之孤之哀。

当然,第一首还写了雁的哀鸣,末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而第二首还点出了孤雁离群的原因,末句则通过想象表达了对孤雁的祝愿与担忧。

6、A二月春风似剪刀B乡音无改鬓毛衰C纵使晴明无雨色D天涯共此时二、1、介甫半山唐宋八大家2、比喻点出梅花距离村路之远,暗含其超尘不俗而高洁独芳。

3、A(林逋为宋朝人)4、明知不是雪,而又言“遥知不是雪”,这显然是为了把梅花与白雪联系起来,联想起来,不仅比喻其颜色,而且刻画其品格。

5、A一片孤城万仞山B气蒸云梦泽C往来成古今D万户捣衣声三、1、五绝五律2、清3、C4、这两首诗都借吟咏蝉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且都含自喻,但它们的主旨不同:《蝉》侧重赞颂生活清苦、与世无争的隐士风范,而《在狱咏蝉》则“借蝉喻志,希望别人相信自己的清白无辜,代为表白昭雪。

”5、A千金散尽还复来B安得广厦千万间C语不惊人死不休D笔落惊风雨四、1、义山玉溪生樊南生杜牧小李杜2、D3、《蝉》借蝉自喻,抒发对冷漠世态的愤懑之情,也流露了诗人为了保持清高而生活困难的无奈。

《在狱咏蝉》同样借蝉自喻“借蝉喻志,希望别人相信自己的清白无辜,代为表白昭雪。

”4、A心有灵犀一点通B巴山夜雨涨秋池C 留得枯荷听雨声D芭蕉不展丁香结五、1、清板桥扬州八怪2、竹生荒野外3、B4、A为霞尚满天B要留清白在人间C家书抵万金D不废江河万古流六、1、新乐府2、(1)采菊东篱下(2)还来就菊花(3)且看黄花晚节香3、D4、不言”我花开后百花残“,而说”我花开后百花杀“,这样更能表现作者所赋予菊花的那种能够驱使风刀霜剑寒光冷气摧枯拉朽的威力。

2020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分析诗歌中的事物形象(附练习答案解析)

2020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分析诗歌中的事物形象(附练习答案解析)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分析诗歌中的事物形象(附练习答案解析)【考点解读】诗歌中的事物形象,即咏物诗或杂诗中吟咏的对象。

高考对事物形象的考查主要是针对某些事物形象的象征意义来设题。

通过分析事物形象的特点,来探求象征体和本体之间的联系,进而分析并把握诗歌的思想和情感。

【技巧点拨】1、分析诗歌中所描写的物象的外在特征(形态、色泽、特征)和环境特点。

2、挖掘物象的内在品格,抓物与志的“契合点”。

3、分析诗歌塑造此形象的意义(体现作者的某种情操或情感,表达作者的某种向往或追求(象征或托物言志)。

【经典例题】一、【2019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3~15题。

(共12分)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1】陈与义其一巧画无盐【2】丑不除,此花风韵更清姝。

从教【3】变白能为黑,桃李依然是仆奴。

其四含章【4】檐下春风面,造化功成秋免毫。

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5】。

注释:1五首绝句题咏同一幅墨梅图。

2无盐:战国时齐国丑女钟离春。

3从教:任凭。

4含章:即含章殿,传说南朝时宋武帝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在额头形成美妆。

5九方皋:春秋时相马名手。

问题:13.现实中没有黑色梅花,而宋代出现了墨梅画。

根据上面两首诗,概括陈与义对墨梅画特点的认识,并比较两首诗题咏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6分)【答案】15.认识:不施色彩,只用水墨,重视神韵而不拘泥于形貌(或:重“意足”而轻“颜色”,强调意趣而不求形似)。

不同:①第一首侧重于赞美墨梅的清妹气质。

②第二首侧重于赞美画家高妙的艺术造诣。

【解析】15.本题考查综合比较阅读诗歌的能力。

这道题的综合能力包括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筛选以及把握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

解答本题,先要综合感知两首诗的情感,再根据问题回到诗歌中寻找解决问题的重要依据。

关于墨梅画的特点,“此花风韵更清姝”“桃李依然是仆奴”直接点出“清姝”;“造化功成秋兔毫”“意足不求颜色似”点出艺术技艺的高超。

分析两诗侧重点时不妨从内容、手法、情感上逐一思考,能说出两首诗具体内容,其区别也就体现出来了。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咏物诗专题复习及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咏物诗专题复习及参考答案

【精品】最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咏物诗专题复习及参考答案(附参考答案)★、知识梳理★、知识积累:★、高考方向略.。

见学案★规律探寻一、读懂咏物诗的方法1、概括事物的特征(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精神品格)2、体会所言之“志”(思想、感情、志向、愿望等)3、分析表达技巧(比喻、象征、拟人、对比、侧面烘托)1、小松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1).对“小松”形象的塑造,第一句的__字显示其蓬勃的生命力,第二句的__字写出其锐不可挡的发展势头.。

(2)二、四句的“凌云”含意各有不同,前者指______,后者指______ .。

(3)这首诗刻画“小松”形象,借以象征出身低微的士人______的精神,同时也批评“时人”的_______1、诗人简介杜荀鹤(846-904),晚唐诗人.。

出身微贱,早年连败文场.。

因适逢黄巢起义,时局危乱,未得官职便隐居庐山十年.。

后以诗取悦朱温,使朱温为其通关节于礼部,大顺二年(891)登进士第,后又经朱温荐其为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遇疾,旬日而卒.。

他的诗歌继承了新乐府运动的传统,多以诗歌来反映民生疾苦.。

2、松:树木中的英雄、勇士.。

数九寒天,百草枯萎,万木凋零,而它却苍翠凌云,顶风抗雪,泰然自若.。

然而凌云巨松是由刚出土的小松成长起来的.。

3、主旨分析该诗是典型的咏物言志诗,先要欣赏作者对所咏之物特点的刻画,找到与“志”的契合点,从而掌握主题.。

先抓小松的特征,抓一个炼字“刺”,不仅准确勾勒出外形特点,而且把其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的精神勾画了出来.。

(刺头:指松树苗长满松针,又直有硬)杜荀鹤虽年青时就才华毕露,但由于出身寒微,“帝里无相识”,以至屡试不中,穷困潦倒.。

而世俗之人以身取人,目光短浅,趋炎附势.。

后因设法得到朱温赏识才居要职.。

小松幼时人们对其忽视和长大后人们对其称赞的不同态度的遭遇正是诗人自身的写照.。

该诗以小松喻人,托小松讽喻时俗.。

最新高三语文诗歌鉴赏题材类专项提升专题06咏物诗含解析

最新高三语文诗歌鉴赏题材类专项提升专题06咏物诗含解析

专题06 咏物诗一.咏物诗概说1. 咏物诗定义咏物诗是指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借以抒发思想感情的诗歌作品。

2. 咏物诗和写景抒情诗的异同比较咏物诗是以物为描写对象,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抒情,所以与写景抒情诗有相似之处,又有明显的区别。

①.咏物诗和写景抒情诗都是以自然界的景物为描写对象,且都是借景/物以抒情,表达诗人的情感。

②.从描写对象上,咏物诗中只有一个主体描写对象,主要描写此物的特点;而写景抒情诗中多是由多个景物构成一幅整体的画面,没有主次之分。

③.从写作目的上,咏物诗是节描写物的特征来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写景抒情诗是描写一幅画面,渲染一种气氛,从而烘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3. 咏物诗歌咏对象示例①. 菊花:菊花常被赋予高洁、坚强、淡薄等意义,是隐士的代表。

例: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菊花》)②. 梅花:梅花傲雪,坚强、不屈不挠,也是冰清玉洁、不与他人同流合污的代表。

例: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王安石《卜算子·咏梅》)③. 竹:竹挺拔而有节,坚定顽强,不屈不挠,是君子品格的象征。

例: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板桥《竹石》)④. 柳:柳一般作为春天的代表植物,多用来表现春天的美,但也有诗人根据柳的其他特点来表达不同的感情。

例:贺知章《咏柳》&李商隐《柳》&曾巩《咏柳》⑤. 在创作实践及高考习题中,出现过的咏物对象还有各种花卉(海棠、杜鹃等)、鸟类(画眉鸟、杜鹃鸟等)、山泉、雨及动物等,其象征意义也复杂多样,应针对作品做具体分析。

4. 咏物诗的常见情感主旨:①. 表达个人品质、节操与志向(包括政治志向),此类作品占咏物诗的绝大多数。

例:于谦《石灰吟》②. 借物喻己,抒发自身(幽愤、苦闷、伤感)之情。

专题06 古典诗歌鉴赏(素养检测卷)(原卷版)

专题06 古典诗歌鉴赏(素养检测卷)(原卷版)

专题06古典诗歌鉴赏(素养检测卷)(2020·海南高三零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路花①周邦彦金花落烬灯,银砾鸣窗雪。

夜深微漏断,行人绝。

风扉不定,竹圃琅玕②折。

玉人新间阔。

着甚情悰,更当恁地时节。

无言欹枕,帐底流清血。

愁如春后絮,来相接。

知他那里,争信人心切。

除共天公说。

不成也还,似伊无个分别。

(注)①满路花,词牌名。

②琅玕,此处指翠竹。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写灯花落尽,夜雪鸣窗,运用对仗,交代了词作的时间和环境特征。

B.“竹圃琅玕折”用夸张手法写出雪量之大,突出夜晚风雪之势,让人惊恐。

C.“无言”二字兼及外在与内心,言简而义丰;“献枕”则表现主人公难眠的样子。

D.上片前三句写夜雪纷飞的气势和雪夜的静,为后的抒情蓄势,上下片浑然一体。

2.本词是如何表达抒情主人公的思想感情的?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2020·海南高三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鹊①韩偓偏承雨露润毛衣,黑白分明众所知。

高处营巢亲凤阙②,静时闲语上龙墀。

化为金印③新祥瑞,飞向银河旧路岐。

莫怪天涯栖不稳,托身须是万年枝④。

注:①诗人曾任唐朝兵部侍郎,本诗作于后梁乾化二年,当时诗人隐居福建南安。

②凤阙:汉代宫阙名。

③化为金印:《搜神记》卷九:“常山张颢,为梁州牧。

天新雨后,有鸟如山鹊,飞翔入市,忽然坠地,人争取之,化为圆石。

颢椎破之,得一金印,文曰:‘忠孝侯印。

’颢以上闻,藏之秘府。

后议郎汝南樊衡夷上言:‘尧舜时旧有此官,今天降印,宜可复置。

’颢后官至太尉。

”④万年枝:此处指年代久远的大树,喻指唐王朝。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偏承雨露润毛衣”表层意思是鹊经雨承露而羽毛润泽的姿态,暗寓自己受帝王恩泽。

B.“黑白分明众所知”写鹊的羽毛有明显的黑白两种颜色,暗喻自己有爱憎分明的品行。

C.“凤阙”是汉代宫阙名,诗中指皇宫、朝廷。

“高处营巢亲凤阙”暗喻自己曾在朝为官。

2020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附解析)

2020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附解析)

2020年高考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山东模拟)1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8分)吴松道中二首(其二)晁补之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答案】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声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

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

(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

(5分)【答案】孤舟联结者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赏析】《吴松道中》共有两首,是诗人行船在吴淞江上时所写。

诗人写这两首诗,原本无一定题旨,他在吴淞道上一路行来,身与境遇,便随兴而发,随感而咏,或写景或怀古,富有当时当地色彩。

遣词用语,不事雕饰,浅近自然,与诗人随意挥洒的诗情相合。

这里选的是第二首。

吴松,即“吴淞”,江名,太湖最大的支流。

这一首写泊舟后第二天的行程。

诗中的“天寒”、“叶飘”、“雁声急”、“岁晚”、“霜月”诸语,点明季节已是晚秋。

前三联描写了由盘门到枫桥的一路景色,兼及诗人自己的心情。

天刚破晓,船又启航。

头天傍晚下了一场大雨,这一天清晨依旧是秋雨霏霏,兼以风声萧萧,江南水乡便满天飘舞着木叶。

深秋天寒,时时听到空中大雁,鸣声惶急,向着南方飞去而无留意。

诗人不由得又低头思量自己:“大雁急急归去,顷刻使能回到南方,可我自己呢?一年将尽,旅程却还遥远着呢。

”为了排遣乡思,诗人便留心观看船的四周,发现了两个极有意思的景象,其一是“鸟避征帆却”:他所乘坐的这艘远行之船,在湖面上一摇一晃地前进着,水鸟们“啾啾”鸣叫着随在后面,有时船身猛一倒退,鸟儿们便急急地避了开去;其一是“鱼惊荡桨跳”:鱼儿们聚游在船的两侧,船家一起一落地摇动着双桨,偶尔声音响了一些,便惊得鱼儿慌不迭地散了开去。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案《咏物类诗歌鉴赏题】附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案《咏物类诗歌鉴赏题】附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案《咏物类诗歌鉴赏题】学习目标:1、了解咏物类诗歌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2、掌握鉴赏咏物类诗歌的步骤和常用方法。

一、高考真题感知阅读下面这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咏物诗)商调·黄莺儿赠燕[清]张漸花落意难堪,向泥中,着意衔,携归画栋修花口。

珠帘半城,乌衣半掺,最难消王謝堂前憾。

语呢喃,千般诉说,只有老僧谙。

[注]花口:指初开的花。

因花开时如口张状,故称。

(1)作着描写燕子,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3分)(2)散曲中的燕子为何不衔泥而衔花?作者这样写抒发了怎样的情?(4分)参考答案(1)拟人,用典,虚实结合。

(2)怜惜花朵零落,衔花去修补彩绘的房梁上彩绘的花朵。

抒发了惜花伤春、痛惜衰败的感情。

【小结】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

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

——这就产生了咏物类诗歌。

“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

”——刘熙载《艺概》“体物肖形,传神写意”“不沾不脱,不即不离”二、咏物诗特点:内容: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一特征着力描摹。

思想: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或思想感情。

手法:托物言志,借物喻人,比喻、象征、衬托、对比、拟人。

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物:动植物、物品景:自然风景志: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一情:热爱、憎恨、赞美、快乐、悲伤等三、提问方式(1)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形象?(特点、品行)(2)在这首诗中,作者塑造了怎样的形象?突出了哪些特征?【例】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

野菊[宋]杨万里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糗粮:干粮。

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

政:通“正”。

(1)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2分)[答案](1)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

(2)孤芳自赏、率性自然、超凡脱俗(不因无人欣赏而自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

2020高考咏物诗鉴赏

2020高考咏物诗鉴赏

醉落魄·咏鹰 [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无今古。醉 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人间多少闲狐 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 请作简要分析。
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 借用壁立的寒山、 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来衬托鹰的形 象。(把“衬托”答成“烘托”也算对)
鉴赏点拨:
1、一般答题思路:
所咏之物——形象特点(主要形象)——表 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2、重点把握:
⑴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
⑵寄托什么志,寓含什么理。
3、答题模式:
通过什么+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情感 (志趣、道理或哲理)
画 菊 郑思肖(南宋) 1、事物特征:
花开不并百花丛,
不与百花同时开放,孤
• 傲雪、坚强、不屈不挠的 精神
• 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 先、不愿同流合污的高洁 品格
•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 后香 ——宋人陈亮 《梅花》
•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 香来。 ——王安石 《梅花》
•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 留清气满乾坤。—王 冕《墨梅》
•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 有香如故。——陆游 《咏梅》
2、抒发愁情幽愤的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春柳繁盛、秋柳枯凋
自伤迟暮、自叹身世
3、表达志向的
早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 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 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 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 先发望春台。
一支先开,幽香素艳
希望他年应时而发, 在京城独占鳌头
秋寒众色皆变,惟尔霜姿可嘉.
——玄烨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2020高考语文咏物诗鉴赏复习课件(共24张PPT)

2020高考语文咏物诗鉴赏复习课件(共24张PPT)

画眉鸟 欧阳修
百转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1、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 前两句描绘了林间画眉自由自在的美好形象: 鸟声宛转,鸟影翩翩,山花绚丽,树阴浓密, 可以自由的飞翔。 2、后两句用什么手法来表现作者的思想? 运用对比手法,将笼中画眉和林间画眉对比, 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歌颂和追求。
5、注意答题规范:明物象—指特点—析手法—知感 情
教 1、世间万“物”都有多面性,而诗人在 师 咏物时往往“只取一瓢饮”,也就是说
只抓住其中的一个特点来加以发挥。
提 2、不同的诗人其处境、性格、思想等的 示 差异,故同咏一“物”,而主题大多各
异。 3、阅读时须认真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 言之志,可借助诗人生平、注解等。
早梅 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步骤1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 步骤2“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 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 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 步骤3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 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问:本诗用什么样的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 情感?
答案:本诗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一只 在梧桐树上鸣叫的蝉,它饮着清露,蝉声 悦耳远传,但并非借助秋风。诗人用蝉自 比,寓意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 种外在的凭藉,自能声名远播。表达出对 高洁自守品格的热情赞颂。
咏物言志诗是指借助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 达诗人思想感情的一类诗歌。其所咏之物可以 是花鸟虫鱼、飞禽走兽、山川日月、风雨雷电、 器物玩好,等等。诗中的“物”或是描写的对 象,或是抒情的对象。
小结:鉴赏咏物诗步骤与方法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题材类专项提升专题06咏物诗(含解析)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题材类专项提升专题06咏物诗(含解析)

专题06 咏物诗一.咏物诗概说1. 咏物诗定义咏物诗是指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借以抒发思想感情的诗歌作品。

2. 咏物诗和写景抒情诗的异同比较咏物诗是以物为描写对象,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抒情,所以与写景抒情诗有相似之处,又有明显的区别。

①.咏物诗和写景抒情诗都是以自然界的景物为描写对象,且都是借景/物以抒情,表达诗人的情感。

②.从描写对象上,咏物诗中只有一个主体描写对象,主要描写此物的特点;而写景抒情诗中多是由多个景物构成一幅整体的画面,没有主次之分。

③.从写作目的上,咏物诗是节描写物的特征来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写景抒情诗是描写一幅画面,渲染一种气氛,从而烘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3. 咏物诗歌咏对象示例①. 菊花:菊花常被赋予高洁、坚强、淡薄等意义,是隐士的代表。

例: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菊花》)②. 梅花:梅花傲雪,坚强、不屈不挠,也是冰清玉洁、不与他人同流合污的代表。

例: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王安石《卜算子·咏梅》)③. 竹:竹挺拔而有节,坚定顽强,不屈不挠,是君子品格的象征。

例: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板桥《竹石》)④. 柳:柳一般作为春天的代表植物,多用来表现春天的美,但也有诗人根据柳的其他特点来表达不同的感情。

例:贺知章《咏柳》&李商隐《柳》&曾巩《咏柳》⑤. 在创作实践及高考习题中,出现过的咏物对象还有各种花卉(海棠、杜鹃等)、鸟类(画眉鸟、杜鹃鸟等)、山泉、雨及动物等,其象征意义也复杂多样,应针对作品做具体分析。

4. 咏物诗的常见情感主旨:①. 表达个人品质、节操与志向(包括政治志向),此类作品占咏物诗的绝大多数。

例:于谦《石灰吟》②. 借物喻己,抒发自身(幽愤、苦闷、伤感)之情。

2019-2020年高考语文 古诗分类鉴赏 咏物抒怀诗

2019-2020年高考语文 古诗分类鉴赏 咏物抒怀诗

2019-2020年高考语文古诗分类鉴赏咏物抒怀诗1.简要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答: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

诗人的这一思想充斥在整篇诗作中。

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表面上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正是诗人内心的独白。

2.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试简要分析。

答:诗人运用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

杨柳枝词白居易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里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①?[注:①阿谁,即“谁”。

]3.诗中柳树有什么特点?简述三四句抒发了什么情感?①特点:繁茂、悦目、柔美、孤寂。

②后两句通过柳树生长之地荒芜冷落,暗示人才生不逢时,只好终日寂寞。

阮ruǎn郎归曾觌dí柳阴庭院占风光,呢喃nán清昼长。

碧波新涨小池塘,双双蹴cù水忙。

萍散漫,絮飘飏yáng,轻盈体态狂。

为怜流去落红香,衔xián将归画梁。

4.全词处处说燕,却始终不着一个燕字,正如邹祗zhī谟mó在《远志斋词衷》所说:“咏物固不可不似,尤忌刻意太似。

取形不如取神,用事不如用意。

”联系全词分析咏物的这一特点。

答:起首二句,不说燕子而仅以“呢喃”二字,从声音上画其特点;三、四句用“蹴水忙”三字,写燕子之神,活画了一幅飞燕闹春图;五、六句写柳絮在风中飞来飞去,正好烘托出燕子在空中飞翔的优美姿态;结尾句中的“街”正是燕子的动作。

全文在似与不似之间,取其神,不取其貌,用烘托、陪衬的手法,写燕子所处的环境、声音、体态等。

咏柳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5.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

请细加揣摩,分析其寓意。

讽刺、揭露得势便猖狂的小人,警告他们必定无好下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06 咏物诗一.咏物诗概说1. 咏物诗定义咏物诗是指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借以抒发思想感情的诗歌作品。

2. 咏物诗和写景抒情诗的异同比较咏物诗是以物为描写对象,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抒情,所以与写景抒情诗有相似之处,又有明显的区别。

①.咏物诗和写景抒情诗都是以自然界的景物为描写对象,且都是借景/物以抒情,表达诗人的情感。

②.从描写对象上,咏物诗中只有一个主体描写对象,主要描写此物的特点;而写景抒情诗中多是由多个景物构成一幅整体的画面,没有主次之分。

③.从写作目的上,咏物诗是节描写物的特征来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写景抒情诗是描写一幅画面,渲染一种气氛,从而烘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3. 咏物诗歌咏对象示例①. 菊花:菊花常被赋予高洁、坚强、淡薄等意义,是隐士的代表。

例: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菊花》)②. 梅花:梅花傲雪,坚强、不屈不挠,也是冰清玉洁、不与他人同流合污的代表。

例: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王安石《卜算子·咏梅》)③. 竹:竹挺拔而有节,坚定顽强,不屈不挠,是君子品格的象征。

例: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板桥《竹石》)④. 柳:柳一般作为春天的代表植物,多用来表现春天的美,但也有诗人根据柳的其他特点来表达不同的感情。

例:贺知章《咏柳》&李商隐《柳》&曾巩《咏柳》⑤. 在创作实践及高考习题中,出现过的咏物对象还有各种花卉(海棠、杜鹃等)、鸟类(画眉鸟、杜鹃鸟等)、山泉、雨及动物等,其象征意义也复杂多样,应针对作品做具体分析。

4. 咏物诗的常见情感主旨:①. 表达个人品质、节操与志向(包括政治志向),此类作品占咏物诗的绝大多数。

例:于谦《石灰吟》②. 借物喻己,抒发自身(幽愤、苦闷、伤感)之情。

例: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③. 借物讽喻现实社会中的一些小人、贪婪的统治者等。

例:曾巩《咏柳》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④. 表达对物的喜爱与赞美。

例: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⑤. 托物言理,借物表明一个道理(哲理诗)。

例:苏轼《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5. 咏物诗的常见艺术手法①.托物言志:是咏物诗最常采用的手法,即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使物带上了人格化的色彩。

例:虞世南《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②. 对比:通过他物与此物的对比,更加反衬出歌咏对象的品质。

例: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王冕《白梅》)③. 拟人:物带上了人的感情或动作。

例:露湿秋香满池岸, 由来不羡瓦松高。

(郑谷《菊》)④.象征:借助于某一具体事物的外在特征,寄寓艺术家某种深邃的思想,或表达某种富有特殊意义的事理。

例:白居易《白云泉》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其中,以泉水的自然风浪来象征社会风浪。

6. 托物言志与象征的异同比较①.两种手法都是把抽象的事理(精神)通过具体的事物表现出来,使表达形象、鲜明、深刻、含义深远。

②.托物言志的重点在于“志”,因此其借助物所要表达的是胸怀心志,而且往往是诗人自己的志向;而象征则意在表现食物的客观意义和精神实质,故其往往不针对诗人自身,而是指向外部事物,且可指代不好的事物(如小人等)。

③.象征的表达往往比较含蓄,只出现具体的物,而指代的精神或客观意义(如小人等)则不会出现;而托物言志则容易把“志”表达得更加显豁。

如于谦《石灰吟》中就直接说道: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④.当象征手法用于通篇时,它实际上就成了托物言志,即采用了托物言志的作品都有象征,而有象征的则不一定有托物言志。

【专项提升】1. 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诗后各题。

早梅齐己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中,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对这两篇咏梅作品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早梅》一诗在“炼字”上卓有成效:正是“昨夜一枝开”中的一个“一”字,方显“早梅”之“早”,如换为“数”字,则远不及此言为妙。

B.“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诗人使用极其朴素的语词进行直接描写,写出了“早梅”味香色泽的特点,同时还寄寓了诗人的生活感受。

C.“驿外断桥边”,交代了梅花生长的地点环境。

因处在“驿外”和“断桥边”,虽花开而无人欣赏更无人栽培,故因“无主”而深感“寂寞”。

D.在表现梅花顽强的生命力时,两篇作品都用环境作衬托:《早梅》借助的是万木冻折和深雪夜色,《卜算子》则借助了驿外断桥和风雨黄昏。

【答案】B【解析】B项“直接描写”应该是间接描写。

(2)《卜算子》被公认为陆游的自喻之作,请结合你对陆游的了解,谈谈《卜算子》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梅花朴实无华,不慕虚荣,不与百花争春,在寒冬就孤傲挺立开放。

它与世无争,胸怀坦荡,志节高尚,操守如故,就算沦落到化泥作尘的地步,还香气依旧。

诗人以“群花”喻当时官场中卑下的小人,而以梅花自喻,表达了虽历尽艰辛,也不会趋炎附势,而只会坚守节操的决心。

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诗后各题。

早雁①杜牧金河②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③月明孤影过,长门④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注释】①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年)八月,北方回鹘族乌介可汗率兵南侵,引起边民纷纷逃亡。

杜牧时任黄州(今湖北黄冈)刺史,闻此而忧之。

因写下此诗。

②金河,在今内蒙呼和浩特市南。

③仙掌:指长安建章宫内铜铸仙人举掌托起承露盘。

长门,汉宫名。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每到秋天,北方的严寒气候不再适合大雁生存,大雁便会飞往温暖的南方。

八月是大雁开始南飞的季节,诗人目送征雁,感怀时事,因以“早雁”为题。

B.“惊飞四散哀”五个字,从情态、动作到声音,写出连续发生的情景,层次分明而又贯串一气,是非常真切凝练的动态描写。

C.长门宫中,灯光黯淡,本就充满悲愁凄冷的气氛,衬托出逃难的早雁孤飞时的悲凉情怀,加上“数声”悲啼,更显出境界之凄凉。

D.尾联描写潇湘人烟稀少,以此来展现战争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是告诫流离失所、欲归不得的征雁此处并非可以安身立命之处。

【答案】D【解析】D项,“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诗人表示此处虽然人烟稀少,但有菰米莓苔可食,不妨暂居。

“莫厌”直接点明了态度。

(2)这首诗歌与张养浩的散曲《山坡羊·潼关怀古》所表达的情感有何相似之处?两首诗歌又分别是如何表达这种情感的?(6分)【答案】情感上:都表达了对老百姓疾苦深切同情与关怀。

(2分)抒情方式上:杜诗托物言志,借雁喻民,通篇表达含蓄委婉。

(2分)张曲怀古伤今,结尾直抒胸臆。

(2分)3.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9分)感遇张九龄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②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注】①开元末,玄宗耽于政事,贬斥贤臣,本诗是作者被贬荆州时借丹橘言志的作品;②孔子曾有“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语,故后世常用“岁寒”借指砥砺节操。

(1)下列对本诗的解说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二句写丹橘区别于一般树木,能够经受住严冬的摧残,“犹”字的运用包含着作者对丹橘的赞颂之意。

B、三、四句先以反诘语“岂伊地气暖”一“纵”,又以肯定语“自有岁寒心”一“收”,赞美丹橘具有耐寒的节操。

C、五、六句的意思是,丹橘作为上好的水果可以用来款待嘉宾,可是从中原到江南却有山水阻隔,嘉宾难以到来。

D、七、八句承接前面的诗句,意为丹橘的命运难测,只能听其自然,如同寒暑变更四季交替让人无法追寻。

【答案】C【解析】C项这两句是说丹橘虽好,无奈山高水深,重重阻隔,难以把它运出去,进献给嘉宾。

(2)诗歌最后一联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6分)4.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各题。

杜鹃花真山民①愁锁巴云往事空,只将遗恨寄芳丛。

归心千古终难白,啼血万山都是红。

枝带翠烟深夜月,魂飞锦水②旧东风。

至今染出怀乡恨,长挂行人望眼中。

[注]①真山民,宋朝遗民,真名不详。

宋亡后隐姓埋名,好题咏,自称山民。

②锦水:即锦江,在四川成都。

(1)下列对这首诗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 首联出句直写巴蜀之地愁云密布之景,暗点蜀国望帝失国后魂化杜鹃的传说,故国成空的浓重愁绪寓于眼前的愁云形象地托出,妙合无垠,且定下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B. 颔联承上而来,杜鹃鸟声声叫曰“不如归去”,然而千年思归的苦心无处表白,竟啼叫出血,染红了万山的杜鹃花,眷恋、怨恨之情表达至此,堪称惊心动魄。

C. 颈联动静结合,前句写枝的静,深夜月色中杜鹃花的枝条在青雾笼罩下显得朦胧静美;后句写花的动,锦水之滨的杜鹃花在徐徐的东风中婀娜招摇,动人心魄。

D. 尾联明写“行人”直言诗意,一个“染”字,使诗意由鸟到花再到行人自然贯穿,层层相扣。

卒章表明诗意“怀乡恨”,此恨化为满山杜鹃,长挂望眼,永无绝期。

【答案】C【解析】动静结合不当,应为虚实结合,且后句的意思是杜鹃的精魂早已乘着东风飞回到朝思暮想的锦水之滨。

(2)本诗和白居易的《琵琶行》(“杜鹃啼血猿哀鸣”)都写到杜鹃鸟,它们在诗歌情感表达上有什么不同作用?请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6分)5.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完成题目。

咏钱[唐]罗隐志士不敢道,储之成祸胎。

小人无事艺,假尔作梯媒①。

解释愁肠结,能分睡眼开。

朱门虎狼性,一半逐君回。

咏钱[唐]徐寅多蓄多藏岂足论,有谁还议济王孙。

能于祸处翻为福,解向仇家买得恩。

几怪邓通②难免饿,须知夷甫③不曾言。

朝争暮竞归何处,尽入权门与幸门。

[注]①梯媒:媒介。

②邓通:蜀郡南安人,汉文帝男宠;凭借与汉文帝的亲密关系,依靠铸钱业,广开铜矿,富甲天下。

景帝即位,邓通被革职,其家产被没收,饿死街头。

③夷甫:《世说新语》载王夷甫清高,“雅尚玄远,常嫉其妇贪浊,口未尝言钱字。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罗诗第一联,深刻分析了金钱的危险性的一面,颇具警示意味。

B.徐诗第二联,揭示了金钱在社会生活中翻云覆雨的巨大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