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史高德步第三篇78页PPT
经济思想史(第三版)课件第三章
(四)“纯产品” 从价值上看,“纯产品”表现为生产出来的农产品价值减去生产该 产品所耗费的生产费用后的余额。 (五)社会阶级结构 魁奈从农业是唯一能增加财富的生产部门、从事耕种土地的劳动是 唯一的生产劳动这个基本观点出发,一句对“纯产品”的生产、占 有的不同关系,将社会划分为生产阶级、不生产阶级和土地所有者 阶级三个基本阶级。
8
三、杜尔哥对魁奈重农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
安·罗伯特·雅克·杜尔哥(1721—1781)出身于法国 诺曼底的一个贵族家庭。1761—1774年间,他担任 里摩日州的州长,并在此期间从事经济研究和著作 活动。他的主要著作有《古尔内颂》、《关于财富 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关于粮食贸易自由的通 信集》等。他进一步发展了魁奈的理论:
(一)关于社会阶级结构的理论 p61
(二)关于“纯产品”、资本和利息的理论观点
(三)强调了主观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 其效用和稀缺性。
(四)最早提出了报酬递减法则
9
第二节 亚当·斯密的时代、生平和著作及其研究方法 一、时代背景 18世纪后半叶,全球范围同时形成了三场意义深远的革命: 以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为代表的经济自由主义革命思想, 以美国独立和法国大革命为代表的政治革命,以蒸汽机为代 表的工业革命。《国富论》的出版,标志着英国古典政治经 济学理论体系的建立。
第三章 亚当·斯密:自由主义革命
第一节 以魁奈为首的法国重农主义 第二节 亚当斯密的时代、生平和著作及其研究方法 第三节 经济发展理论和自由主义政策 第四节 分工和交换以及货币 第五节 价值理论 第六节 三种收入和三个阶段 第七节 资本理论 第八节 亚当·斯密在经济思想史上的地位 思考题
1
第一节 以魁奈为首的法国重农主义
第7章-《世界经济史》-马工程PPT参考课件
4.3 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
经济周期的衡量指标:GDP、实际收入、就业、消费、投资 、经常项目、央行信贷水平、利率、流通中的货币量、小麦 价格、税单、结婚登记量和出生率等 一国的经济周期通常会通过产业关联度、汇率、利率、金融 恐慌等影响其他国家。1914年以前,英、法、德三国的周期 经常同步,北欧4个经济体整体水平也比较高。
29
30
本章完
在过去的200年里,实现了工业化 的国家人均实际收入增长了10倍 到15倍
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马尔萨斯”词条
3
1.1 经济增长的新含义
4
马尔萨斯陷阱
• 马尔萨斯陷阱:人口增长是按照几何级数增长的,而生存资料仅仅是按 照算术级数增长的,多增加的人口总是要以某种方式被消灭掉,人口不 能超出相应的农业发展水平。
③ 大部分城市没有排水系统, 卫生条件恶化导致瘟疫流行
1855年时事插画描绘科学家麦可·法拉第捏著鼻向泰晤士之 父递上一张白卡纸,让祂亲身了解泰晤士河水质,戏虐他 投稿泰晤士报呼吁市民要正视泰晤士河的恶劣卫生问题。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伦敦大恶臭”词条
13
2.2 城市病及其初步治理
初步治理: ① “模范住宅”运动; ② 整治城市排水系统 ③ 提倡个人卫生保健运动 ④ 革新医疗手段
① 农村生产食物以及原材料, 城市提供服务业。
② 农村生产的初级产品收入弹 性比较低,工业品则具有较 高的收入弹性。
③ 由于农业对收入增长缺乏弹 性,对农产品相对需求下降 。再加上农业部门劳动生产 率上升,农村就业下降,人 口不断向城市涌入。
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威廉·阿瑟·刘易斯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W. Arthur Lewis“词条
世界经济史课件PPT
2、课程体系 除导论外,共分为四编九章 ❖ 第一编 中外的古代经济史 ❖ 第一章 古代的中外经济发展 ❖ 第二章 中国与西欧的封建经济 ❖ 第二编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史 ❖ 第三章 西方资本主义的兴起 ❖ 第四章 工业革命和工业化 ❖ 第三编 中国近代的转型经济 ❖ 第五章 中国近代的经济增长和周期波动 ❖ 第六章 中国近代国民经济的发展 ❖ 第四编 战后世界经济的变迁 ❖ 第七章 中国计划经济的实践与转型 ❖ 第八章 战后西方经济的重建与繁荣 ❖ 第九章 当代世界经济格局的变迁
(2)历史作为实证资料是对经济学原理的检验;
(3)历史作为思想智慧是对现实经济发展的指向。
发展经济学的理论 凯恩斯的理论
五、经济史与经济学
1、什么是经济学? ❖ Lionel Robbins:经济学是一门科学,他把人类行
为的目的与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资源之间的关 系作为研究对象。经济学是研究用具有各种用途 的稀缺手段来满足人们目的的人类行为科学。 ❖ Paul Samuelson: 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如何利用稀 缺的资源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它们分配给不 同的个人。
(三)学习经济史的现实意义
1、作为一个学习经济学的学生,如果连经济史的背景知 识都不了解,还谈什么经济学呢?
2、开设中外经济史课程,是为了使学生知道中外经济国 情,包括各国经济发展的过程、规律、特点,经济发展已 达到的水平与阶段,它的历史方位,经济工作中的经验教 训,为解决中国经济发展问题而提出过的各种理论和方案。
5.高德步:《经济史与经济学》,《经济学家》1998年第5期。 6.吴承明:《市场·近代化·经济史论》,云南大学出版社1996年6月版。 7.吴承明:《经济学理论与经济史研究》,《经济研究》1995年第3期。 8.吴承明:《经济史:历史观与方法论》,《中国经济史研究》2001年
世界经济史第七章 商业革命
第一节 地理大发现
三、白银流动和价格革命
在新大陆被发现和开发以前,欧洲商品经济的 发展曾因流通硬币的缺乏而陷入窘境。西班牙人 在美洲发现贵金属矿之后,驱使当地的印第安人 进行开采,以后又从非洲贩入黑奴进行开采。
大部分美洲白银先是流向了欧洲,其次是留在 美洲,而吸收美洲白银排名第三位的是以印度和 中国为首的南亚和东亚。
第二节 商业革命的出现
二、贸易路线的转移
后来,海上贸易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横贯大 陆的贸易解体了。
随后,荷兰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新航线的开 辟对荷兰越来越有利,荷兰人开辟了从北海绕过 丹麦的最北端,穿过松德海峡进入波罗的海的航 路。
世界的贸易中心随着新航线的开辟从地中海转 移到了大西洋。
第二节 商业革命的出现
•(一)葡萄牙试图在撒哈拉及以南非洲地区 传播基督教,对抗伊斯兰教,并寻找东方的基 督徒。
•(二)西欧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诱发了封建贵族对 贵金属的渴求,这是地理大发现的原始动机。
•(三)欧洲人想从东方获取金银的欲望由于近 东贸易危机受到极大的阻碍。
第一节 地理大发现
二、地理大发现的动机和条件
欧洲与东方国家的贸易通道基本上有三条: 一条为北路,从地中海北岸东行到君士坦丁 堡,再越过土耳其,沿黑海、里海,经伊朗 、阿富汗,横穿亚洲大陆到达中国;另一条 为中路,从地中海东岸叙利亚一带经两河流 域到波斯湾,再越过阿拉伯海到达印度;再 一条南路,自地中海南岸经埃及下红海,经 印度洋到达印度。
第三章 德国经济史 《外国经济史》PPT课件
● 德意志的封建化过程开始于查理大帝统治时期,但发展缓慢且不平衡。大 体 上 在 1 0 — 11 世 纪 , 日 耳 曼 人 的 农 村 公 社 逐 渐 解 体 。 1 2 世 纪 , 封 建 化 基 本 完成,封建等级制度随之建立。
● 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席卷了全球资本主义国家,联邦德国经济进入中 低速增长时期。国际重化工产品需求疲软,又恰逢石油危机,联邦德国的 工业进入低谷调整期。
● 20世纪70年代之后的联邦德国虽然经济增长率下降,但是产业转型加快 了。
● 1981年联邦德国统一社会党提出以“依靠科学技术、提高经济效益”为内 容的80年代经济发展战略。1989年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
● 经过10多年的产业转型阶段,联邦德国的工业发展在对外贸易持续扩大的 背景下重新开始持续性增长。
● 三、德国统一后的经济发展状况
● 统一之前的民主德国是一个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工业国,但与联邦德国相比经济实力相差较大。
● 1990年10月份, 两德正式统一。两德统一之后,德国的经济呈现出空前活跃的状态。但1992年后 的10年间,德国经济发展缓慢,失业人数不断上升。
● 三、资本主义关系的缓慢发展
● 德意志经济在16—17世纪衰落,到17世纪末才有所改变。在18世纪,德意 志的工场手工业有了较大发展,资本主义关系初步成长起来。
● 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发展是在原有的手工业基础上,因商品经济的扩大 而发展起来的。
● 18世纪后半期,普鲁士国王大力推行扶助工商业的政策,进行了一系列政 治经济改革,还从英国进口大批蒸汽机。
● 到18世纪末,德意志的工场手工业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资本主义关系 的扩大还受到封建制度和政治分裂的严重障碍。与正处于工业革命进程 中的英国相比,德意志尚处于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初期阶段。
第8课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 课件-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1)
材料三: 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 界经济。……欧洲通过其资本、工业及军事能力而在19世纪末统治了世界经济。
——摘编自杰克逊·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史》
1.资本主义开放和扩张性是根本推动力; 2.殖民扩张与掠夺是主要途径; 3.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4.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交通、通讯工具的发展为世界市场形成提供了必要的 技术条件。
一、世界市场的形成
(三) 影响
问题探究:有人说:“世界市场对世界经济来说是推动,对欧美来说是利益, 对亚非拉来说是灾难和机遇。”结合所学知识,你是如何评价世界市场的?
• •
新航路开辟
西葡率先走 向殖民扩张
•
荷、法、英等• 加入殖民争夺
工业革命 完成
行列
• 工业革命的
进行
19世纪后期
• 第二次 工业革 命进行
20世纪初
• 第二次 工业革 命结束
区域市场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
葡萄牙 西班牙 荷兰 英国 法国
“工业革命的结束” “世界工厂”
18世纪“三角贸易”示意图
二、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
(一) 贸易中心的转移
2.16—17世纪形成新的亚洲贸易中心
二、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
(一) 贸易中心的转移
2.16—17世纪形成新的亚洲贸易中心
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贸易 (葡萄牙)
白银
世界经济史 高德步 第三篇
第四节 世界市场的形成
一、欧洲的贸易区
15世纪到18世纪欧洲著名的贸易区
地中海
波罗的海
大西洋沿岸
二、世界两大贸易圈
1.
2.
太平洋贸易圈:欧洲和亚洲的贸易 大西洋贸易圈:欧洲、美洲和非洲的贸易
第四节 世界市场的形成
太平洋贸易圈 欧亚贸易的一个普遍特征是,欧洲明显偏爱进口,进口 商品的种类逐渐增多。 18世纪欧亚贸易重要的变化是许多奢侈品成为了普通商 品,欧亚贸易分为两部分:传统的、缓慢的、高回报的 昂贵的商品贸易和直接的、快速的、低回报的廉价的商 品贸易。
第八章 农业革命
重点问题
近代农业革命的历史背景 近代农业革命中英国式道路的特点 近代农业革命中普鲁士式道路的特点 近代农业革命中美国式道路的特点
第八章 农业革命
第一节 近代农业革命的出现 第二节 英国式道路 第三节 普鲁士式道路 第四节 美国式道路
至本章复习
第一节 近代农业革命的出现
第一节 近代农业革命的出现
二、欧洲主要国家近代农业革命 近代农业革命的表现: 农业体制的变革 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促成农业体制变革的原因: 人口变化引起的劳动与土地价值比例的变化(根本因素) 市场的形成和扩大(重要原因)。 农业革命在各国的情况
荷兰 英国 德意 志 法国
第一节 近代农业革命的出现
第二节 商业革命
三、价格革命 价格革命是商业革命最直观的表现。 价格革命产生的原因---大量廉价金银的涌入 价格革命的影响---对欧洲的社会经济结构产生了巨大的 影响,加速了社会分化———新兴农场主和工商业者的 壮大,旧式封建贵族的衰落,城乡劳动者的进一步贫困, 从而有力地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加速了封建社会的 解体。
世界经济史高德步导论、第一篇
第二节 世界经济史的时空结构与逻辑演进
历时性意义上:
经济增长
世界经济史的主题
制度变迁
社会进步
共时性意义上: 世界经济史的主题研究不同时代各民族的经济交往、冲
突与融合以及共同发展的历史。
第二节 世界经济史的时空结构与逻辑演进
世界市场的出现 时间:16世纪以后出现世界市场。 意义:世界市场的出现,把历时意义上的“历史”和共 时意义上的“世界”统一起来,从而开创了世界经济史 的新纪元。事实上,只有当人类历时地创造了资本主义 生产方式和市场经济,世界经济史才成为真正的世界经 济史,才有共时性状态。因此,世界经济史要在历时性 与共时性统一基础上,发现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演进规 律和结构变迁规律。
第二节 世界经济史的时空结构与逻辑演进
从地缘结构上考察
东方经济形态
中国
世界经济史
西方经济形态
古希腊罗马和西欧
西亚经济形态
阿拉伯—伊斯兰国家
日本、印度、拜占庭和俄罗斯等,都属于边缘经济形态。
第二节 世界经济史的时空结构与逻辑演进
四、世界经济史的逻辑演进
亚细亚生产方式是世界经济史研究的起点。 在16世纪以前,世界经济史始终都存在着以不同民族为
经济学的方法主要是实证方法,即用经验和事实说话。 而直接用经验和事实说话,正是经济史的根本特点和根 本优势:一方面,经济史可以为经济学的假设和命题提 供更可靠的经验实证;另一方面,可以为经济理论提供 更符合经验事实的假定。
第一节 经济史学的对象、任务与方法
经济史作为经济学的实证工具,具有多方面的优势:
经济史学与史学 经济史属于经济学而不属于史学,它与史学的共同点仅 仅在于考察对象在一定程度上重叠,叙述方法上有一定 的时序性,以及用史料说话的特点,但在研究者的信念、 观点和方法上,特别是采用的理论模型上,基本上都是 经济学的。
世界经济史 第一章导论PPT课件
第一章 导论
13
第一节 经济史学的对象、任务与方法
(3) 经济史使用经济学提供的分析工具。 经济学为经济史学提供的分析方法有宏 观分析方法和微观分析方法、作为中观 的区域和部门分析方法、均衡分析方法 和非均衡分析方法、边际分析方法以及 计量经济学方法等。
第一章 导论
14
第二节 世界经济史的时空结构
第一章 导论
12
第一节 经济史学的对象、任务与方法
3、经济史研究中的理论工具:经济学
经济学理论对于经济史研究的作用在于: (1)它决定用什么观点考察经济的历史,
用什么方法理解和阐释经济的历史。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2)为经济史研究提供一个理论模型。经 济史可用的经济学理论模型有: 历史主义 模型、创新模型、新古典和制度分析模 型、起飞模型。
2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世界经济史的对象、 任务与方法
第二节 世界经济史的时空 结构
第一章 导论
3
第一章 导论
重点问题
经济史的研究对象 经济史与经济学方法论的关系 经济史研究中的假设方法和理论工具 世界经济史的时空结构
第一章 导论
4
第一节 经济史学的对象、任务与方法
一、经济史的研究对象
1、对象
具体来说经济史学是按照历史发展的 纵向线索研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或 者是专门研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在历 史上某一时段的状态,并从中探索经 济的规律性的科学。
经济史学的最大特点,是将时间概念 引入经济分析。
第一章 导论
6
第一节 经济史学的对象、任务与方法
2、经济史与经济学的关系
经济史是经济学的一部分。但 经济史与经济学并非相互包含或 融为一体,而是相互独立并平行 的两个分支学科。
第一次世界大战ppt课件
1918年10月奥匈帝国土崩瓦解。1918年11月11日法 国时间凌晨5时,福煦(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的协约国 联军总司令)代表协约国与德国代表在法国东北部贡
比涅森林雷道车站的福煦车厢里签订了停战协定)历
时四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宣告结束。
德国在福煦车厢签署停战协定
1918年11月3日奥匈帝国投降 德国在福煦车厢签署停战协定
主义国英德家矛盾要进行求说重明。新瓜分世界
一战参战国的目的: 答:说明:从19世纪中后期开始,德国经济飞速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的工业
生产水平超过英国,但它占有的殖民地却很少。为了得到进一步发展,德国需要从海外获
得大量原争材夺料和殖市场民,这地严和重损世害了界英国霸的权利益,英德矛盾日益激化。
德皇 威廉二世
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7月30日:俄国开始全国总动员。 7月31日:德国向俄国提出最后通牒,要求其12小时内取 消总动员。 8月1日: 德国对俄国宣战;法国总动员。 8月3日: 德国对法国宣战,按照“施里芬计划”,德军侵 入比利时。 8月4日: 英国对德国宣战。
——(美国)罗伯特·帕克斯顿《西洋现代史》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直接应用于战争。人类用聪明智慧在杀死同类……
(叶文洁) “在疯狂面前,理智是软弱无力的。”、“文明会一直进化,但
人性却始终不变。”
(叶文洁给三体人发送的信息)“到这里来吧,我将帮助你们获得这个世
界,我的文明已无力解决自己的问题,需要你们的力量来介入。”
德军首次使用烈焰喷火器
德国科学家在试验各种毒气
界。为了夺取更多的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欧洲列强展开激烈争夺。
十九世纪末期,是一个让人们 充满激情和幻想的世纪转折。第 二次科技革命的一系列理论和技 术创新,向人类展示着美好的发 展前景。... ..…当时的人们也把人 类最善良的愿望都寄托给了新的 世纪。但是,人类文明如此巨大 的进步却并不能消灭战争。
世界经济史(第三版)课件 第二十一章 繁荣与滞胀
了经济恢复,在此基础上,整个世界迎来了20年左右的 高度繁荣。 这个高速增长过程中,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占有重要地 位,这一时期被称为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黄金时代”。 收入的增长导致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的变化和消 费观念的更新,引发了一场“消费革命”,主要表现在 住宅、耐用消费品和服务性消费的增加上。 计划经济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也获得迅速的发展。
第二十二章 繁荣与滞胀
第一节 五六十年代的经济繁荣
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特里芬在1960年发
“特里芬难题” 表的《黄金与美元的危机》中提到,美
国迟早会处于一种困难的境地:如果它
满足美元储备需求的增长,其美元对外负债必然增加,
然而黄金储备增加有限,从而美元对黄金的比例不能维
持固定,再加上美国的赤字,最终会影响到对美元的信
第二十二章 繁荣与滞胀
第一节 五六十年代的经济繁荣
二、政府干预 背景: (1)自由市场经济在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和两次世界大
战中证明有缺陷。 (2)科学技术革命对整个社会生产的发展,提出了一系
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的影响
下,在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取得成功的鼓舞下,各国通过 经济计划、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以及福利政 策等手段,干预经济,使过大的经济波动得以避免,政 府干预具有“熨平周期”的作用。
第二十一章 繁荣与滞胀
重点问题
20世纪世界经济普遍繁荣的原因和表现 滞胀以及针对滞胀的改革 滞胀造成的凯恩斯经济学危机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第二十二章 繁荣与滞胀
第二十一章 繁荣与滞胀
世界经济史大纲(高德步教材)
《经济史》(中外)课程教学大纲绪 论一、经济学大师谈经济史二、经济史的研究对象、范畴三、经济史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四、经济史的研究动态及研究方法五、课程安排与参考书第一篇 古代东西方经济生活的类型及发展特征第一章 古代东方的社会经济生活类型、特征第一节 农业革命-------四大文明发源地与农业(历史学与地理学的方法)“经济之源”-------农业-------粮一、农业革命的发生及在经济发展史中的重要地位教材P251、第一次农业革命的内涵,从“采集、狩猎经济”“种植、畜牧业经济”这个转变是“质变”,因此称之是“农业革命” 教材P26 2、农业革命的发祥地——四大文明古国① 西亚两河流域 ② 埃及尼罗河流域 ③ 中国黄河流域④ 印度和流域3、农业革命产生的重要影响①财产制度产生需求 供给 研究经济史的意义也在于我们可以通过它了解各国经济发展的路径的状况a 、 产权与所有权的关系②农业本身的发展促进了人类能力的进步——技巧(技术)③农业发展促进了人类的思想进步⑤ 为其他经济形式(村、营、乡、镇)第二节 东方型奴隶制经济(自学)主要掌握“东方普遍奴隶制”问题第三节专制主义国家制度(教材P34)问题:为什么在东方的国家类型及制度特征方面表现为专制主义呢? 有哪些直接、间接原因?特别是在经济史领域有哪些因素成为了专制主义国家制度的基础(经济基础)?一、东方专制主义的经济基础1、 国王为土地的最高所有者(统治方式)解析:教材P342、 灌溉系统发达(组织方式)解析:教材P34-35无论埃及、还是中国,由于地域辽阔,河流漫长,通过像西方(意大利)那样的有商人、企业主自愿联合“治水”的方式是行不通的,所以在东方迫切需要中央集权的政府来干预。
因此“亚洲的一切政府都不能不执行一种经济职能,即举办公共工程的职能……”教材P35中国的“大禹治水”二、以埃及为代表的专制主义国家制度的特征1、 特征:以法老为核心统治者的金字塔式的专制主义国家制度法老——贵族——奴隶主——农民——奴隶2、 评价:① 积极方面:制度的催生② 消极方面:等级制度森严,对土地实行国有三、巴比伦的专制主义国家制度1、《汉穆拉比法典》 P382、巴比伦专制主义国家的特征① 国王拥有对土地支配权b 、财产制度诞生 组织结构 制度的变革与变迁②私有制开始出现③父权制家庭发达四、印度五、中国第四节城市和工商业▲城市经济起源▲城市化问题一、城邦国家和城市1、城市出现的四个标准及三个条件①四个标准——四个方面:分工;城防、围墙;人口;房屋建筑、道路交通②三个条件——周边有发达的农业;有发达的交通运输;有较发达的贸易2、城邦文明的诞生 [意味着工商业发展]①苏美尔城邦——美索不达米亚文化时期②帝国城邦——巴比伦文化时期③商业城邦——腓尼基人④古代印度、中国关于城、城邦文明的记载二、古代工商业的起源1、手工业——制造物品①古埃及:P42 石材加工、建筑、金属加工、造船、织物②古中国:P43 商代手工业制品大量诞生于手工业作坊手工制品种类多,做工细腻2、商业——交换物品(从物物交换到出现具有货币职能的物品的出现)①古埃及的“进出口贸易”往来增大——物物交换为主②中国货币关系大发展(海贝——骨币——铜币)第五节亚细亚生产方式一、亚细亚生产方式之谜1、“亚细亚生产方式之谜”的由来——马克思提出 P432、“亚细亚生产方式”引发的论争 P44①普列汉诺夫与列宁针对P44第三段②马扎亚尔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论断引发争议二、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1、土地所有制为公有制(国有:国王,皇帝一人所有)2、自给自足的农村公社为左基本的生产单位 P45(这种自然经济的特征:农业与手工业结合,导致生产目的成为自给自足,导致农村公社独立并得以长期存在)三、中国的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1、研究误区(或对前人的概括)2、马克思的观点3、中国的社会经济形态与西方之间的差别(重要!)P46第二章古代西方社会经济生活的类型及发展特征▲关于“东西方经济形态起源”的论证实际上是对“东西方经济形态的历史路径”的考察,提出“历史路径”这个概念,列举相关实例,解释它在解决经济问题上的重要性,这是用“历史学”解决“经济学”的具有实效的方法。
世界经济史绪论.PPT
东方世界
尔
黑 格
希腊世界
罗马世界
日耳曼世界
亚细亚生产方式
马克
思
古代生产方式
日耳曼生产方式
20
第二节 世界经济史的时空结构
1500年以后的人类社会历史是现代化的历史, 因而现代化成为世界经济史的主线。
它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1. 16世纪到19世纪
对于西欧国家来说,这是封建经济向资本主义 经济过渡的历史过程,也是人类生存基础由农 业向工业转移的过程,亦即工业化或现代化的 过程。 特点:世界市场的建立和工业革命的展开。
感知的现实经济世界要可靠得多。 3、经济学家可以利用经济史提供的经验事
件,对经济学的假设和命题进行“试错” 式研究。
12
第一节 经济史学的对象、任务与方法
2、证实方法与证伪方法
经济学的研究离不开假设,然而这种 研究方法的最大危险性,在于前提假设的 错误,即前提假设与经验事实不符。尽管 经济学的假设不可能凭空产生,总有一定 的事实依据,但从经验事实中提出来的理 论假设还要进一步接受经验事实的检验, 而这种检验的结果,既可能是证实的,也 可能是证伪的。
10
第一节 经济史学的对象、任务与方法
三、经济史的方法
1、经济学与经济史的实证方法 经济学的方法主要是实证方
法,即用经验和事实说话,这也 是经济史的根本特点和根本优势.
11
第一节 经济史学的对象、任务与方法
经济史作为经济学的实证工具,具有多 方面的优势:
1、经济史所提供的经验或事实是大量的。 2、经济史所提供的经验事实比经济学家所
制度变迁
社会进步
共时性意义上: 世界经济史的主题研究不同时代各民族的经济交往、冲
世界经济史高德步第三篇78页PPT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1、不要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世界经济史高德步第三篇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世界经济史(第三版)课件 第五章 西欧封建经济
第一节 西欧的封建化
一、日尔曼所有制 西欧封建经济的两个源头:
日尔曼所有制(日尔曼氏族公社所有制) 衰落的或变态的罗马奴隶制 日尔曼制度起源于日尔曼氏族公社所有制,这个制度 的最重要的特点是农民表现为土地的实际所有者和占 有者。 比较日尔曼所有制形式与亚细亚所有制和古代所有制 形式的区别
第四 出现原因:
商品经济发展
封建主 农民
各种政治力量
实现形式:
个别合同(11世纪 ) 集体合同(12、13世纪)
第五章 西欧封建经济
第四节 封建农业的发展与停滞
四、早期圈地运动
产生原因
早期的圈地发生在13—14世纪的英国,它是在拓殖运动 的尾声中开始的。事实上,圈占公地的行为与拓殖运动 并无本质区别。
欧洲的工业水平,大约从14—15世纪开始,逐渐超过 东方。
作坊:
作坊
师傅
帮工
学徒
第五章 西欧封建经济
第五节 工业、贸易与行会
二、商业与贸易 在中世纪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商业非常落后。 当中世纪生活开始变得安定和文明的时候,交换变得越
来越频繁,商业的组织也开始有所改进。出现了固定的 市场和集市。 到12世纪和13世纪,随着商业和工业的勃兴,各地集 市大大增加起来。 中世纪最著名的集市是法国的香槟集市。香槟集市具有 国际贸易市场的性质。 早期的商人与商业公司。
第五章 西欧封建经济
重点问题
西欧各国的封建化进程 西欧的封建土地关系 庄园经济的形成和组织特征 西欧封建工商业的发展以及工商业组织的变迁 西欧的城市复兴与发展
第五章 西欧封建经济
第五章 西欧封建经济
第一节 西欧的封建化 第二节 封建土地关系演变 第三节 庄园经济的兴起与衰落 第四节 封建农业的发展与停滞 第五节 工业、贸易与行会 第六节 城市的复兴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