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及译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弟子规》原文及译文
概述:
《弟子规》是人性德智的根,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分为五个部份加以演述,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是启蒙养正,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弟子规》约1000字,是一套系统的“儿童行为守则”。《弟子规》教育小朋友从小懂礼貌、讲信用、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兄弟姐妹,和别人平等相处等,而这些正是一个人与社会接轨的通行证,奠定孩子人生成功幸福的基础。
营造幸福人生,构建和谐社会,是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族群,每一个家庭,乃至每一个世人,所致力谋求的理想境界,然往往事与愿违。尤其是在当今社会,西风日盛,功利炽然,诚信脆薄,道德沦丧,以致灾祸频繁,世局混乱,家庭不和,人心惶惑无依。究其根源,实由废弃圣贤教育,无有智慧,不明因果报应之理,不能敦伦尽分所致。
所谓是“人不学,不知道”,故《礼记·学记》曰:“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而教学首重德行的教育,《弟子规》便是落实德行教育,做人根本的理想教材,也是入佛道之基础,成圣作贤之根本。
孝顺与行善,上可慰亲心,下可免灾殃,人生无常,行孝行善不能等,须速从当下。实践落实《弟子规》,对于净化社会人心、实现人与人、人与天地自然和谐相处的真实利益,深受四众同修及社会大众的喜爱,印证了“道不远人,人自远”的真理,诚为济世病之良药,化浊世之清风,明人心之慧日,确乃幸福人生必修的一堂课。
孔子是一位伟大的老师与教育学家,对中国的文化有很深广的影响。他的思想一直流传和远及到全世界的今天。他深信道德教育,品德和纪律是儿童基础教育,从小就该落实在孩童日常生活中。古时候父母认为孩童必须先把自己的品行道德奠定好基础,才能更进一步学习其它科目。没有好的品行道德做基础,学习其它的科目也是枉然。古人上学的目的在作圣作贤,为人民服务,不是为名闻利养。
千百年来这本小册子曾是做学生应有的标准,也是一个幸福人生的指导。依现代的标准似乎很严格,但是古人觉得孩童从小就该有纪律及品德修养,那是很重要的。如果没有纪律和品德修养,孩子长大後不会有成就。希望这本小册子,能供给大家做参考,作为我们的指导方针,帮助带领下一代走向一个和平的社会与世界。
【原文】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译文】
《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
◎入则孝出则悌
【原文】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父母叫你的时候,要立刻答应,不要慢吞吞地很久才应答;父母亲让你做事的时候,要马上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对父母的教诲,要恭敬地聆听;做错了事,对父母的责备,要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亲生气、伤心。
【原文】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译文】
照料父母要用心体贴,冬天要让他们温暖,夏天要让他们清爽凉快。早晨起床之后,应该先向父母请安,晚上要替他们铺好被子,侍候父母安眠。出门要告诉父母一声,回来要通报一声,让父母安心。平时居住的地方要固定,选定的职业或立定的志向要努力去完成,不要轻易改变。
【原文】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译文】
纵然是小事,也不要任性,擅自作主,而不向父母禀告。如果任性而为,容易出错,就有损为人子女的本分,因此让父母担心,是不孝的行为。东西即使很小,也不可以偷偷私藏起来。否则,一旦被发现,父母一定会非常伤心生气。
【原文】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译文】
凡是父母亲喜欢的东西,应该尽力去准备;凡是父母亲所厌恶的事物,一定要小心地处理掉。要爱护自己的身体,不要使身体轻易受到伤害,让父母亲忧虑。要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不可以做出伤风败德的事,使父母感到丢脸。父母亲喜爱我,孝顺是很容易的事;父母亲不喜欢我,我还能用心尽孝,那才是难能可贵的。
【原文】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译文】
如果父母亲有过错,儿女应当耐心地劝说使其改正,劝说时,态度一定要和颜悦色,声音一定要柔和。如果父母不听规劝,就等父母心情好时再劝。如果父母仍然不接受,甚至生气,此时我们虽难过得痛哭流涕,也要恳求父母改过,纵然遭遇到责打,也无怨无悔。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译文】
父母亲病了,吃的药自己要先尝一尝,看看是不是太苦、太烫,并且应日夜侍奉在他们的身边,不能离开一步。父母亲去世后,要守丧三年。常常哀思父母的养育之恩,提起父母时会难过哭泣。居处要力求简朴,禁绝酒肉等。丧事礼仪要周到,祭拜时应诚心诚意,对待已经去世的父母,要如同生前一样恭敬。
【原文】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译文】
当哥哥姐姐的要友爱弟妹,作弟妹的要懂得尊敬兄姐,兄弟姐妹能和睦相处,一家人和乐融融,父母自然欢喜,孝道就在其中了。与人相处不斤斤计较财物,怨恨就无从生起。言语能够包容忍让,多说好话,不说坏话,忍住气话,不必要的冲突、怨恨的事情自然消失。
【原文】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译文】
不论用餐、就座或行走,都应该谦虚礼让、长幼有序,让年长者优先,年幼者在后。长辈有事叫人,应立即替他去叫,如果被叫的人不在,自己应该主动去询问是什么事,看看有什么事情可以帮忙。
【原文】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现能
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
【译文】
称呼长辈,不可以叫他们的名字。在长辈面前,要谦虚有礼,不可以炫耀自己的才能;路上遇见长辈,应快步迎上前问好,长辈没有事时,即恭敬退后站立一旁,等待长辈指示。遇到长辈时,骑马时要下马,乘车时要下车。要等长辈走过百步以外后,自己才能上马或上车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