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民间艺术
闽南七夕节的民间活动
闽南七夕节的民间活动七夕节,也称为“牛郎织女节”或“乞巧节”,是中国的传统民俗节日之一。
在中国,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都会庆祝这个节日。
在中国南方的闽南地区,七夕节也有着独特的庆祝方式,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闽南七夕节的民间活动吧。
一、纸鹤传情在闽南地区,人们会在七夕节当天做出许多精美的纸鹤,然后将纸鹤放进纸笼中,在水泉边或河流中漂流,借助水流传递祝福。
闽南人喜欢用纸鹤来表达爱情和心愿。
此举源于闽南的传统习俗,不仅体现了人们的美好祝愿,也增加了浪漫色彩。
二、台湾烟火大会除了纸鹤,台湾烟火大会也是闽南七夕节不可缺少的民俗活动。
在台湾,每年的七夕节都有各种大型烟火表演,星光闪烁的夜空被炸出了美轮美奂的花火图案。
这些烟花表演的背后,是闽南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以及对七夕节这一美好传统的珍视。
三、赏花灯花灯在闽南七夕节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活动。
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黄昏的时候,闽南人会点亮花灯,花灯里面放置着插着各种礼品的红包、花糕、糖果、花篮等等,富含美意,也是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花灯的种类也很多,有葫芦灯、纸糊灯、竹编灯、花卉灯、龙头灯等多种款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数葫芦灯了。
四、水果售卖闽南人在七夕节这一天还有一个非常特别的习俗,就是在街头巷尾铺设书桌上售卖各种水果。
这些水果不仅新鲜可口,而且还富有别样的文化内涵。
人们会根据不同的寓意和象征意义而挑选不同的水果摆放。
比如龙眼代表着“明眸皓齿”,柚子代表着“平步青云”,西瓜代表着“鲤跃龙门”。
五、歌舞表演在闽南的七夕节里,舞龙舞狮、花灯、歌舞表演等多种民间艺术形式都会进行。
闽南的歌舞表演又称闽南戏,是闽南地区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地方戏剧形式,讲究吉祥、美好的主题。
在闽南七夕节这一天,人们会纷纷参加这些歌舞表演活动,共同庆祝这个美好的节日。
闽南七夕节的民间活动丰富多彩,不仅富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更寓意深刻、极具美感。
这些习俗和传统在闽南地区代代相传,也在不断变革和创新中不断汲取新的活力。
闽南童谣介绍
闽南童谣介绍
闽南童谣是福建省南部地区,特别是泉州、厦门、漳州等地的民间儿童歌谣。
这些歌谣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有反映儿童生活乐趣的歌谣,也有寓教于乐的道德教育歌谣,还有描绘自然风光和表达对家乡热爱的歌谣。
闽南童谣的语言生动活泼,旋律优美动听,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
它们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比喻,富有节奏感的韵律,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
这些歌谣不仅富有娱乐性,而且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精神食粮。
闽南童谣中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它们是研究福建南部地区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
同时,闽南童谣也是闽南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传承了闽南地区的优秀传统文化。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传统的闽南童谣正在逐渐被遗忘。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加大对闽南童谣的研究和推广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到闽南童谣的魅力。
总的来说,闽南童谣是福建南部地区的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它们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深受人们的喜爱和尊重。
闽南的元宵节风俗作文
闽南的元宵节风俗作文元宵节,也叫上元节、元夕,是农历正月十五的传统节日,放在了整个春节期间的尾声,是中国春节的最后一个热闹的节日。
闽南地区作为中国的一个重要文化区域,自然也有着自己独特的元宵节风俗,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闽南的元宵节风俗。
一、元宵灯会元宵节最有特色的当然是元宵灯会了。
在闽南,元宵节期间的灯会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元宵灯会在闽南的各个地方都有举办,但以福州市的灯会最有名。
福州的元宵灯会始于宋朝,当时的灯会规模就非常宏大,吸引了许多人前来观赏。
元宵节期间,福州的街头巷尾都会挂起灯笼,各种各样的造型和颜色,绚丽多彩的让人眼花缭乱,仿佛置身于一个仙境之中。
灯会当中最有名的要数“鸟笼灯”了,它是福州元宵节的独特灯饰,人们用竹子编织一个巨大的鸟笼,再在鸟笼内放上米粉灯,煞是好看。
此外,福州的元宵节还有猜灯谜的活动,每个灯笼都会挂上一个灯谜,能够猜对的人就能得到奖品,非常有趣。
二、元宵之夜吃汤圆元宵节不仅仅是一个欣赏灯会的节日,还有一个重要的传统习俗,那就是吃汤圆。
在闽南,元宵节当晚的晚餐必定是汤圆,人们将汤圆煮熟后端上桌子,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享用这一美味的传统食品。
汤圆有两种不同的做法,一种是甜汤圆,用糯米粉捏制而成,馅料多样化,有豆沙、芝麻、花生等多种口味;另一种是咸汤圆,与甜汤圆的做法类似,但是馅料是咸的,例如韭菜、猪肉、葱花等。
吃汤圆是元宵节的一个传统习俗,有一种象征着天地之间和谐统一的含义。
三、祭拜灶神元宵节还有一个传统习俗就是祭拜灶神。
在闽南,尊奉灶神是一个很重要的传统,每年农历正月初二至初三的夜晚,家家户户都要在厨房的灶头旁边设置祭拜台,摆上供品,给灶神上香、烧纸钱,然后全家人跪拜灶神,祈求灶神保佑家人平安幸福、事业顺利。
在祭拜过后,家人会用红纸将灶神围起来,再拜别灶神,表示愿望已经告知了灶神,然后家人会共同品尝剩下的供品,并且互相祝福。
四、元宵雕塑除了欣赏灯会,闽南地区的元宵节还有一项独特的民间艺术活动,那就是元宵雕塑。
厦门民间艺术
厦门民间艺术福建厦门歌仔戏又名乡剧, 是闽南地方代表性剧种。
1662年大批闽南人随同民族英雄郑成功移居台湾,带去了“龙溪锦歌”、“安溪采茶”和“同安车鼓”等民间音乐艺术,出现了“歌仔馆”。
明末清初,受梨园戏、高甲戏和京剧等剧种影响,逐渐形成独特的表演艺术“歌仔戏”,先在台湾流行,1928年后传回闽南,经民间艺人的改革创新,再取名“乡剧”。
这种戏曲唱词通俗朴实,唱腔活泼动听,深受群众喜爱。
厦门歌仔戏剧团的名剧《梁山伯与祝英台》被称为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曾由香港长城电影制片厂摄制成影片发行东南亚,其它剧目如《火烧楼》、《五女拜寿》、《杀猪状元》、《哑女告状》、《白蛇传》、《真假太子》等也已制成电视戏曲片.南音又称南音、南乐、南管、弦管,是闽南最流行的一种地方曲艺。
据考证,早在一千多年前的隋唐就有了。
史料记载,公元1713年,清朝康熙皇帝庆祝60寿辰,全国弦歌妙手聚集京都献艺,南曲也进京演奏,受到赏识,被授予“御前清听”的乡匾和彩伞、宫灯,并赐给了演奏二胡的艺人以脚踏金狮的龙遇。
这种古老乐曲用琵琶、洞萧、二胡、三弦等乐器吹奏,乐曲优美抒情,富于地方特色。
其著名代表作有《梅花操》、《八骏马》、《三更人》、《感谢公主》等,均灌成唱片,发行于海内外。
木偶戏是中国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它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是中国乡土艺术的瑰宝。
中国的木偶戏汉朝时期就在民间出现,到了唐宋时代,木偶戏进入全盛时期,出现了多种多样的表演形式。
如今,在中国的广大农村,尤其是逢年过节时,木偶戏仍然是主要的观赏娱乐项目之一。
布袋木偶戏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是中国古老珍稀的优秀艺术,南宋时兴盛于漳州,明末即流传到广东、台湾布袋木偶戏和东南亚一些地区。
清中叶以来漳州各地大量出现专业布袋戏班社,形成若干不同的流派,其中主要有“福春”、“福兴”、“牡丹亭”'三派,各有特色。
近二百年来,至今已传承八代。
现代木偶戏的品种主要有提线木偶戏、杖头木偶戏和布袋木偶戏三种。
厦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厦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厦门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龙船文化:龙船是厦门传统的民间船只,具有悠久的历
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龙船文化包括龙船制作、龙船比赛、龙船节等活动,是厦门市民重要的传统节日和民俗活动。
2. 南音文化:南音是厦门地区传统的音乐表演形式,具有
独特的音调和演唱方式。
南音文化包括南音曲目的传承和
演唱技艺的传统传承,以及南音表演的舞台艺术等方面。
3. 闽南木雕:闽南木雕是厦门地区传统的工艺品制作技艺,以其精湛的雕刻技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
闽南木雕
包括木雕技艺的传承和创新,以及木雕作品的展示和推广
等方面。
4. 厦门戏曲:厦门戏曲是厦门地区传统的戏曲表演形式,
包括闽南梨园戏和闽南本地戏等。
厦门戏曲包括戏曲剧目
的传承和演出,以及戏曲表演技艺的传统传承等方面。
5. 厦门海洋文化:厦门地处海滨,海洋文化在这里有着重
要的地位。
厦门海洋文化包括渔民文化、海洋生态文化、
海洋历史文化等方面,涵盖了渔民生活方式、海洋资源保
护和海洋历史遗迹等内容。
以上是厦门市的一些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这些项目
在保护和传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是厦门市民和游客
了解和体验厦门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简述闽南民俗的基本特征。
简述闽南民俗的基本特征。
普渡、嫁妆、尾牙、车鼓弄、博饼(跋饼)、舞龙等。
1、普渡:普渡从农历七月初一开始至农历七月三十期间,每个村落都有特定的属于自己的“普渡”日。
镇上村民过这个节日比较热闹,不亚于过春节。
一般人家都要事先备好鸡鸭鱼肉等各种吃喝,摆上供桌,举行祭祖仪式,过后再宴请亲朋好友,吃喝一番。
2、嫁妆:闽南人在婚嫁中的嫁妆品种繁多,丰富多彩,其中有吃的,有穿的,也有日常用的,也有祭拜祖先与神明的供品,这些嫁妆都有其特殊的寓意。
在吃的嫁妆礼品中,礼数最重当数“轿前猪脚”,要前后两腿,重量十至二十斤,以显示礼品份量。
3、尾牙:尾牙是商家一年活动的“尾声”,也是普通百姓春节活动的“先声”,在闽南及台湾盛行。
每年月的初一、十五或者初二、十六,是闽南,台湾商人祭拜神明的日子,称为“做牙”。
二月二日为最初的做牙,叫做“头牙”;十二月十六日的做牙是最后一个做牙,所以叫“尾牙”。
4、车鼓弄:又称弄车鼓、车鼓阵,是中国闽南特别是同安地区一种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传统民俗娱乐形式。
它是一种说唱、表演合一的传统歌舞艺术,它以动作朴实简单、易学易演,诙谐幽默的风格受到了广大人民的喜爱。
从前乡村迎神赛会,农闲节目的庆祝活动以及新婚闹洞房等喜庆日子,都很盛行。
几乎每个村落的老人都会说车鼓弄,三步进,三步退,弄过来又扭过去。
5、博饼(跋饼):是起源于厦门的中秋传统活动随之传播至闽南地区,始于清初,是一种独特的月饼文化,也是闽南人对历史的一种传承。
相传,中秋博饼,是郑成功屯兵鼓浪屿时为解士兵的中秋相思之情、激励鼓舞士气而发明的。
于是,一代一代传下来,就成了如今闽南地区独具特色的民间习俗。
6、舞龙:俗称玩龙灯,是一种中国民族传统民俗文化活动。
每逢喜庆节日,人们都会舞龙。
舞龙时,龙跟着绣球做各种动作,穿插,不断地展示扭、挥、仰、跪、跳、摇等多种姿势。
所以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就成为全国各地传统的一种民俗文化。
福建省春节期间的民间舞蹈表演
福建省春节期间的民间舞蹈表演福建省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而春节期间的民间舞蹈表演更是福建人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活动之一。
这些舞蹈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形式,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
下文将重点介绍福建省春节期间的民间舞蹈表演。
一、福建栽茧舞福建栽茧舞源于福建东北部的宁德地区,是一种以蚕茧为表演道具的传统舞蹈形式。
在春节期间,各种婚庆、寿宴或庙会等场合上,舞者们会身穿以蚕茧制作的华美衣装,手持彩绸和扎根等道具,以欢快、轻盈的舞姿展示着这一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
福建栽茧舞不仅仅是一种舞蹈表演,更是表达了福建人民对于生活的热爱和美好祝愿。
二、福州花鼓戏福州花鼓戏是福建省春节期间最具特色的民间舞蹈表演之一。
这种舞蹈形式结合了福建传统音乐、戏曲和舞蹈的元素,通过鼓乐和舞蹈来表演传统故事或神话传说。
舞者们身着传统戏装,手持花鼓,配合鲜明的舞步和音乐节奏,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福州花鼓戏的舞蹈动作精准、节奏感强烈,给观众带来了视觉和听觉上的双重享受,成为福建省春节期间不可错过的节目。
三、闽南踩高跷福建闽南地区流传着一种独特的传统表演艺术形式,即闽南踩高跷。
踩高跷是一种集舞蹈、杂技、戏曲等元素于一体的体育艺术表演形式,表演者利用特制的高跷,在舞台上展示各种技巧和动作。
在春节期间,闽南踩高跷的表演尤为精彩,舞台上的表演者们高高跷起,以独特的姿势和动作,向观众展示着他们的身手和技艺。
这种形式独特的舞蹈表演给观众带来了无限的惊喜和快乐。
四、闽北探秘舞闽北探秘舞是福建省春节期间的另一种特色民间舞蹈表演形式。
这种舞蹈形式源于福建闽北地区的农耕文化,以活泼欢快的舞姿和舞曲,展示着农耕生活和福建乡土文化的魅力。
在闽北地区,人们会在春节期间举行探秘舞比赛和表演活动,舞蹈队伍们穿着传统服饰,手持锄耙、犁和绳索等农耕工具,用鲜明的动作和节奏感,向观众展示着福建乡土文化的深厚底蕴。
综上所述,福建省春节期间的民间舞蹈表演丰富多样,展现了福建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独特之处。
闽南民间艺术融入幼儿园主题区域活动的方法
闽南民间艺术融入幼儿园主题区域活动的方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注重培养孩子们的文化艺术素养。
而在闽南地区,闽南民间艺术因其独特的韵味和浓郁的地方特色而备受关注。
将闽南民间艺术与幼儿园主题区域活动相结合,不仅可以让孩子们感受到地方文化的魅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本文将介绍几种将闽南民间艺术融入幼儿园主题区域活动的具体方法。
一、闽南剪纸在主题区域活动中的应用1. 剪纸墙贴:在主题区域的墙壁上贴上精美的闽南剪纸作品,可以增加区域的艺术氛围。
可以选择具有地方特色的剪纸图案,例如:闽南戏曲人物、传统建筑物等。
孩子们可以参与其中,一起剪纸,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 剪纸装饰物:将闽南剪纸艺术应用到区域活动的装饰中,如门窗、地板、桌椅等。
这样不仅能为区域增加美观和独特性,还可以让孩子们通过观察和感受,了解和学习闽南剪纸的技巧和风格。
二、闽南面塑在主题区域活动中的应用1. 面塑人物:在主题区域设置一个面塑工作站,供孩子们动手体验。
可以准备一些面塑原料,如棉花、颜料、刷子等。
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制作具有闽南特色的面塑人物。
这样既能培养孩子们的艺术创造力,又能让他们感受到闽南面塑的魅力。
2. 面塑展览:在主题区域设置一个专门展览闽南面塑作品的区域。
可以请来专业的面塑师傅,为孩子们现场示范面塑的技巧,并展示他们的作品。
这样可以让孩子们更加深入地了解闽南面塑的艺术魅力,激发他们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三、闽南民俗游戏在主题区域活动中的应用1. 铜钱抓鱼:在主题区域设置一个仿制的渔池,放入一些用纸张制作的铜钱。
孩子们可以用小渔网来抓这些铜钱,增加乐趣的同时,还可以让他们了解闽南民俗游戏的魅力。
2. 踩高跷:准备一些适合幼儿高度的高跷,并在主题区域开展踩高跷比赛。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增强孩子们的体力,培养他们的协调能力和平衡感,并让他们了解和感受到闽南民俗游戏的乐趣。
综上所述,将闽南民间艺术融入幼儿园主题区域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幼儿的课余生活,还可以促进他们对地方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闽南民间工艺(江煜凯)
剪纸
剪纸,又叫刻纸,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剪纸是一种 镂空艺术,其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剪纸的载体 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等片状材料。在2008 年出现新的纯手工多层彩色剪纸,最具代表性的是北方山西的江萍 剪纸,发展成为多色、套色、花色美,形成了“简中求繁、繁中求 和、和中求殊”的原色、重彩艺术语言。
闽南民间工艺Leabharlann 六年(3)班 江煜凯闽南民间工艺分类
1、提线木偶(线牵木偶)
2、剪纸
提线木偶(线牵木偶)
提线木偶是古老的汉族木 偶戏的一种,表演时,艺 人用线牵引木偶表演动作。 根植于历史文化名城泉州 的提线木偶,又名“丝 戏”,当地汉族民间俗称 嘉礼,乃流行于闽南方言 区的古老珍稀的汉族戏剧 剧种,数百年形成了一套 稳定而完整的演出规制和 700余出传统剧目。
闽南民俗文化
闽南民俗文化民俗文化系指闽南人共同创造、享用和传承的民 间文化事象(事物和现象)的泛称。
其内涵十分广 泛,其中包括生产习俗、生活习俗、生命礼俗、信 仰习俗、文艺风俗、娱乐风俗、社会组织风俗等等, 而这些风俗中除与中华民族传统风俗中大同小异 外,最富地方特色的有文艺风俗中民间文学(民谣、 童谣);娱乐风俗中的民间舞蹈(“拍胸舞”)、“骑竹 马”、舞龙、舞狮、“车鼓弄”、“赛龙舟”(端午节)、 “搏饼”(中秋节)在节庆日中尤为活跃。
1.普渡与祭祖闽南据史料载,历史上泉州于元代开始将所管辖范围划分为东、南、西三“隅”;明代沿元制。
至清代增设城北隅,并在四隅下设三十六“铺”,每铺下又分若干“境”。
这就是今日在泉州常常听到的“铺境”铺” 一语的初始。
据一些后世的文字资料以及 口头讲述,轮流普渡乃起自清朝,因为祭祀行 祭品的需求也集中,七月半市场供求紧张。
人 东西打架。
清乾隆年间,由地方乡绅出面呈请 定城厢三十六铺的轮流普渡日期,而七月半节 祭祀祖先。
从那时起,鲤城区以及相关联的部 以铺境为单位轮流做普渡。
而现在的泉州,在 月里,几乎每一天都会有几个角落轮到做普 何角落的住户在七月十五这天都不做普渡而 无论哪个铺境、角落,普渡的基本结构主要有 —竖旗?竖灯、普渡、重普,此外还有“结尾“三十六 老人们的 为集中、 们常为买 由抽签决 依旧家家 分乡村都 整个旧七 渡,但任 要祭祖先 三部曲一缘”。
第一仪式从旧历六月开始。
最终仪式 的人们还要做“水普”。
泉州郊区有个渔村,旧历 七“普祀?普渡”。
普渡时在门口摆酒菜、点香、烧 海鲜,有则要剥去贝壳再煮菜。
摆好祭品后要卜问, 的各家则是普渡日上午去家庙烧香、供奉酒菜、“烧 闽南城区旧式住房的普渡和乡村类似, 都是在天井则在旧历八月至十月之间。
近水的铺境和住在水边 七月十五“七月半”要去祖厝“敬公妈”,七月二十 金、放鞭炮。
菜肴类里注意不能有带锋利边缘贝壳的 卜问普渡公之后才可以烧金、放炮送普渡公走。
福建闽南文化传统
福建闽南文化传统福建闽南地区是中国南方沿海地区的一个重要文化发源地,其独特的文化传统深受人们喜爱。
闽南文化以其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独特的建筑风格、传统的宗教信仰和美食文化而闻名于世。
在闽南地区,民间艺术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闽南地区的木偶戏、布袋戏、歌仔戏等传统戏曲形式在当地广受欢迎。
这些戏曲形式以其富有地方特色的表演风格和剧情内容吸引着观众,传承着闽南地区丰富的文化内涵。
此外,闽南地区还有许多传统手工艺品,如剪纸、泥塑、扎染等,这些手工艺品传承着古老的技艺和文化传统,展现了闽南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闽南地区的建筑风格也是其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的闽南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工艺吸引着众多游客。
闽南地区的传统建筑多为木质结构,屋顶呈弯曲的飞檐形式,建筑内外装饰精美,充满了浓厚的地方特色。
这些传统建筑不仅是闽南地区的文化遗产,更是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传承。
除了艺术和建筑,闽南地区的宗教信仰也是其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闽南地区的宗教信仰多样,包括道教、佛教、儒教等。
这些宗教信仰在当地人民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人们提供了精神寄托和情感慰藉。
许多宗教建筑和庙宇也成为了闽南地区的重要文化景点,吸引着众多信徒和游客前来参观。
最后,闽南地区的美食文化也是其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闽南地区的美食以其独特的口味和丰富的品种而著称。
著名的闽南菜系以其鲜美的味道和精致的烹饪工艺吸引着众多食客,成为了闽南地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总的来说,福建闽南文化传统丰富多彩,其独特的民间艺术、建筑风格、宗教信仰和美食文化都展现了闽南人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这些文化传统不仅丰富了闽南地区的文化内涵,更为当地人民带来了精神上的满足和情感上的寄托。
希望闽南文化传统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为后人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
泉州的闽南文化民俗有哪些独特之处
泉州的闽南文化民俗有哪些独特之处泉州,这座古老而充满魅力的城市,坐落在福建省的东南沿海。
它不仅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还以其独特的闽南文化民俗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
闽南文化民俗在这里生根发芽、传承发展,形成了一道道独特的风景线。
闽南话,作为泉州闽南文化的重要载体,其独特的音韵和词汇,充满了浓厚的地方特色。
泉州人日常交流中所使用的闽南话,声调丰富,抑扬顿挫,就像一首动听的歌曲。
比如“呷饱未”(吃饱了吗)、“利厚”(你好)等常用语,简单却饱含亲切。
这种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情感的纽带,让泉州人在乡音中找到了归属感和认同感。
泉州的闽南建筑也是一大特色。
那红砖红瓦、燕尾屋脊的古厝,展现出独特的建筑风格。
古厝的布局严谨,注重对称和通风采光。
屋脊上的燕尾高高翘起,仿佛要展翅高飞,象征着吉祥如意。
而那精美的木雕、石雕和砖雕,更是工艺精湛,栩栩如生。
每一处细节都展现了工匠们的巧思和精湛技艺,诉说着过去的辉煌。
走在泉州的古街巷弄,古厝错落有致,仿佛穿越回了过去的时光。
闽南的宗教信仰在泉州也表现得十分多元和融合。
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在这里和谐共处。
开元寺、清净寺等宗教场所见证了泉州宗教文化的繁荣。
特别是开元寺,那宏伟的建筑、古老的双塔,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祈福。
而每逢宗教节日,寺庙里香火旺盛,人们虔诚地祈祷,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神灵的敬畏。
这种宗教信仰的多元与融合,体现了泉州人民的包容和开放。
闽南的传统节日在泉州更是热闹非凡。
春节期间,舞龙舞狮、踩高跷等表演精彩纷呈。
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走亲访友,互道新年祝福。
而在元宵节,花灯展是必不可少的。
各种形状、色彩斑斓的花灯挂满街头巷尾,让人目不暇接。
端午节时,赛龙舟则是重头戏。
龙舟在江上飞驰,鼓声震天,选手们齐心协力,奋勇争先。
这些传统节日不仅是欢乐的庆典,更是传承和弘扬闽南文化的重要方式。
闽南的饮食文化在泉州也是独具魅力。
面线糊、肉粽、土笋冻等美食让人垂涎欲滴。
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
俞大猷,字志辅,号虚江,祖籍 福建泉州,是明朝著名的抗倭将领, 与戚继光并称“俞龙戚虎”。
俞家棍特点
棍术理论书籍《剑经》 具有带棒兼枪的技法特色 俞家棍动作朴实、阴阳互动、刚柔兼备、灵活不 滞,威武猛烈,具有很高的健身作用。
厦金宋江阵
厦金宋江阵由来
宋江阵是民间武术团体演练形式,是 集南少林武术和舞蹈、杂技为一体的广 场表演项目;源于明代抗倭斗争中的军 旅步战武术阵法和乡团训练,随着历史 的发展,演化成为海峡两岸人民喜爱的 一种武舞结合的演艺阵头。
闽南童玩特点
闽南童玩包括童谣童玩、指掌童玩、田野童玩等多 种。 自己亲手做童玩玩具,利用废弃的物品。 边玩边念闽南童谣。
二、闽南传统工艺
内容简介:德化白瓷、珠光青瓷制作技艺凝聚 了闽南艺术家的智慧结晶,成为远销海外的艺术 珍品。蔡氏漆线雕继承和发展了中国艺术中“错 采镂金,雕绘满眼”的美学理念。厦门手工珠绣、 漳州八宝印泥等手工艺品见微知著,细微中见精 艺,铭刻着一代代匠人追求艺术精品的印记。
闽
南
非
物 陈集
质 志美 雄工
文
业 学
化
校 基
遗
础 教
产
学 系
目壹 贰
闽
厦
叁
闽
肆
闽
南
门
南
南
录非 遗
非 遗
非 遗
文 化
概
概
介
保
述
况
绍
护
壹 闽南非遗概述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 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 场所。——《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闽南布袋木偶戏
晋江布袋木偶戏晋江布袋木偶戏又称南派布袋戏,是福建省晋江市一带的汉族传统戏剧。
指泉州地区掌中木偶戏,以泉腔演唱,有别于唱北调的漳州北派布袋戏。
最为一种古老的汉族民间艺术,南派布袋戏流行于闽南地区,其源头可追溯到晋代《拾遗记》及五代《化书》、南宋《巳末元日》中的史料记载。
明中时至清末,是南派布袋戏兴起与发展时期,汉族民间传说和《台湾通志》称,布袋戏兴起于明嘉靖间,创始人为后来被誉为“戏状元”的梁炳麟。
清中叶,晋江等地的布袋戏演出兴盛,并传至台湾,同时出现了李克茶等著名艺人。
清末民初,泉属各县一些著名的布袋戏班社纷纷兴起,如清同治、光绪年间的闽南“五虎班”。
民国时期,安溪、惠安等地的布袋戏班几乎遍及全县。
但至建国前夕,由于经济衰退,泉属诸县的布袋戏班社处境维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南派布袋戏获得了新生。
20世纪50年代,晋江等县组织挖掘记录了200多个布袋戏剧目和音乐曲牌。
新时期以来,南派布袋戏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其主要承载体为晋江市掌中木偶戏剧团。
建团50多年来,多次进京演出。
参加戏剧赛事和国际木偶节,并获得省级、国家级的奖誉。
剧目《白龙公主》、《五里长虹》获得文化部嘉奖和第九届文华奖。
以晋江布袋木偶戏为代表的南派布袋戏,对表演艺术有严谨的规范要求,每个行当的基本功都非常精细,如生角基本动作24步,旦角基本指法40步,同是一把扇,生角玉骨扇11步,丑角鼓扇21步。
一个缝衣程式,就有外手裁衣裳,髻上拔针、针插襟前、抽线、咬线、线尾搓尖、对针穿线、打结、口齿弹线、发上滑线、缝衣抽线等11个动作;表演修书盖章,从取印开始,再看印,去印脏、盖印油、呼印、下印,最后叠手压印,细致入微,一丝不苟。
南派布袋戏演员,人人都要经过严格的训练,全面掌握各种行当表演程式的基本功。
晋江布袋木偶戏的剧目非常丰富,有生旦戏、武打戏、宫廷戏、审案戏、连本戏和折子戏等等,大量是一代一代承袭下来的传统剧目,其中有些剧目如《玉真行》等剧是从梨园戏移植过来的。
闽南语的表演形式
闽南语的表演形式
哪种表演艺术是用闽南语表达的如下:
闽南地区有很多种戏曲,其中一些是用闽南方言演唱的有歌仔戏、梨园戏、潮剧等等。
一、歌仔戏
以闽南歌仔(锦歌)为基础,吸收梨园戏、北管戏、高甲戏、潮剧、京剧等戏曲的营养形成的闽南方言戏曲剧种。
二、梨园戏
是中国福建省的汉族戏曲之一,是闽南语系的传统地方戏剧之一。
三、潮剧
是用潮州方言(漳州南部用闽南方言)演唱的一个古老的地方戏曲剧种,是宋元南戏的一个分支,吸收了弋阳、昆曲、皮黄、梆子戏的特长,结合本地民间艺术,如潮州音乐等,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和风格。
闽南方言戏曲的起源:
闽南方言戏曲起源于福建南部地区,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
当时,福建南部地区的民间艺人就开始表演一些简单的戏剧形式,如歌舞、说唱等。
这些表演形式主要是为了庆祝节日、祈求丰收和驱邪避灾等目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闽南方言戏曲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化艺术形式。
在明清时期,福建南部地区的戏曲艺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当时的戏曲表演形式多样,有单人独角戏、对白戏、杂剧、评话等等。
其中,评话是一种以讲述故事为主的戏曲形式,它的特点是语言生动、形象鲜明、情节曲折、引人入胜。
闽南方言戏曲的发展还受到了其他地区文化的影响。
例如,福建北部地区的潮剧就是由闽南语戏曲发展而来的。
潮剧在表演形式上吸收了京剧、昆曲等多种戏曲艺术的元素,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此外,闽南方言戏曲还受到了台湾、南洋等地文化的影响,使得它具有更加多元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文化内涵。
福建国家级非遗项目
福建国家级非遗项目:
1.福州软木画:一种软木雕刻手工技艺,是传统民间雕刻工艺
品中的一朵奇葩。
2.闽派鼓乐:包括“鼓乐”和“吹打乐”,流行于福建各地,
是当地民间重要的音乐形式。
3.福州评话:一种流行于福州地区的曲艺形式,用福州方言表
演,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4.福州伬艺:是福州地方曲艺之一,用福州方言表演,被誉为
“中国曲艺的活化石”。
5.莆田漆器制作技艺:以雕刻、彩绘等工艺手法制作的传统漆
器,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地方特色。
6.客家土楼营造技艺:福建客家人创造的大型民居建筑,是世
界民居中璀璨的明珠。
7.漳浦剪纸:以“写实、传神、突出人物”而著称,具有浓厚
的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
8.泉州木偶戏:又称提线木偶戏,是一种独特的民间表演艺术
形式,被誉为“东方艺术珍品”。
9.闽南皮影戏:又称“皮猴戏”,是闽南地区传统戏剧形式之
一,具有浓厚的民间特色和地方风格。
10.福州高楼米线:一种传统的福州小吃,以米粉为主料,配以
各种蔬菜、肉类等食材,口感鲜美,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闽南木偶艺术美与传承的思考
闽南木偶艺术美与传承的思考闽南木偶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闽南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木偶艺术以其独特的形式和精湛的表演技艺,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目光,成为了闽南地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随着时代变迁和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闽南木偶艺术面临着传承和发展的挑战。
如何让闽南木偶艺术焕发新的生机,成为了关乎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命题。
第一,闽南木偶艺术展现了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俗文化。
闽南木偶艺术起源于潮汕地区,经过数百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表演形式和风格。
木偶戏的表演角色多为民间故事和寓言人物,如《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关羽、张飞,以及《水浒传》中的宋江、林冲等等。
木偶艺术的表演形式多样,既有皮影戏的灵动,也有木偶戏的生动,形成了闽南地区特有的艺术风格。
在表演形式上,闽南木偶艺术通过操纵木偶的动作和表情,将故事场景展现得淋漓尽致,使得观众可以身临其境,感受到戏剧带来的美与快乐。
第二,闽南木偶艺术融合了丰富的文化元素和传统技艺。
木偶制作是木偶艺术的重要环节,它需要木雕艺人经过数月乃至数年的精心雕刻和细致装饰,才能完成一件精美的木偶。
这些木偶不仅在外形上栩栩如生,而且通过操纵和表演,能够展现出丰富的情感和表情,这离不开木雕艺人的精湛技艺和丰富想象力的体现。
木偶戏在表演过程中也融合了音乐、舞蹈和唱腔等元素,形成了综合的木偶艺术表演形式。
这些丰富的文化元素和传统技艺的融合,使得木偶艺术成为文化传承和创造的重要载体,也为闽南地区的文化传统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闽南木偶艺术面临着传承和发展的挑战。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文化的碰撞,闽南木偶艺术在传承和发展方面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由于社会经济的变化和现代生活方式的影响,木偶艺术在年轻人中的传承和发展面临严峻的考验。
年轻一代更倾向于接触现代化的娱乐方式,对于传统的木偶艺术缺乏兴趣和理解,这也使得木偶艺术的传承面临着很大的难题。
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和传媒的影响,木偶戏的传统表演形式和演出场所也受到一定的冲击。
闽南春节民俗
闽南春节民俗
春节是闽南地区最重要的节日,也是一年中家庭团聚、祭祖、互访亲朋好友的时刻。
此时,闽南人民会进行一系列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传统民俗活动。
一、年夜饭:年夜饭是家庭成员团聚的重要场合,在桌上,家人们会品尝各式各样的传统美食,比如鱼、鸡、虾、螺、蟹等等,寓意着团圆和丰裕。
二、贴年画:贴年画是闽南地区春节的传统习俗之一。
家人们会选择吉祥图案的年画,例如神仙、山水、福禄寿等等,贴在门神或其他显眼的地方,以祈求新年里的平安和吉祥。
三、拜年:拜年是春节期间的重要活动,亲朋好友相互拜年表达问候和祝福。
闽南地区有独特的拜年方式,先年长者,然后晚辈,贴切地展示了尊老敬贤的传统美德。
四、放鞭炮:放鞭炮是迎接新年的重要环节,据说能驱邪辟邪、迎接新一年的好运。
闽南人会在半夜时分燃放鞭炮,声响阵阵,烟火弥漫,营造出热闹喜庆的氛围。
五、舞龙舞狮:舞龙舞狮是闽南春节庆祝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们身穿五彩斑斓的龙狮服饰,伴随着锣鼓的声音舞龙、舞狮,以祈求来年的平安和好运。
六、打年糕:打年糕是闽南春节民俗中的一项有趣的活动。
家人们会用年糕、糖果、蔬菜等制作的木板做成各种形状的模具,
然后用力敲打在米糕上,寓意着岁岁平安、吉祥如意。
七、逛庙会:春节期间,闽南地区会举办丰富多彩的庙会活动,吸引着众多游客和当地居民。
人们可以在庙会上品尝各种特色美食,欣赏各类民间艺术表演,感受浓厚的节日氛围。
这些闽南春节的传统民俗活动不仅丰富了节日氛围,也传承和弘扬了地方文化。
让我们一起感受这份浓厚的年味,享受春节带来的喜悦与团聚吧!。
彩扎红花——闽台民间艺术的活化石
彩扎 红 花
闽 台 民 间 艺 术 的 活 化 石
■ 吴艺 丁
闽 台之 间 文 化 历 史 源 远 流 长 .台 湾 自古 是 中 国 的一 部 分 . 化 源 头也 在 中 国大 陆 , 别 是 闽 南 文 化 的 影 响 。 文 特 闽 台 民 间 艺 术 是 由 中 原 的 汉 文 化 与 闽 越 文 化 互 相 融 合 而
民俗 文 化 的 一种 体 现
闽 台 扎 花 技 艺
2 特征 、
彩 扎 红 花 是 一 项 极 需 耐 心 与 细 心 的 手 工 技 艺 .它 造 型 生 动 逼 真 、 式 多 样 . 作 材 料 却 极 其 简 单 、 利 。 色 形 制 便 以 彩 鲜 艳 的 绣 线 为 主要 材 料 . 以 纸 模 。 手 拿 着 绣 线 . 辅 一 一 手 拿 着 剪 好 的 纸 模 . 手 配 合 、 错 缠 绕 , 法 是 先 以 卡 双 交 作
丰满生动。
3、 型 类
过 缠 、 、 等 技 法 制 作 而 成 的仿 真 花 饰 — — 称 为 春 花 , 绕 捏 闽南 语 中“ ” “ ” 音 。 征 五谷 丰 登 、 足 有 余 。 春 与 剩 谐 象 富 它 不 是 单 一 地 区 自身 孤 立 发 展 的 产 物 . 是 历 史 文 化 体 系 、 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导老师:杨永顾 课题组长:陈凌菲
组员:杨劲怀.苏培进.杨华锋.吴思怡. 吴莉莉.柯婉君.王雅蓉.林伟攀
Nothing is difficult, If you set your mind In it~
调查闽南民间艺术种 类及情况:杨劲怀.林伟 樊.柯婉君 调查政府出台的有关于 保护闽南民间艺术的措 施:苏培进.杨华峰
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几
千年的传承记载了民间
文化的魄力诗篇,然而在当今时代,一些 一 流传的民间艺术却濒临失传,我们想通过此 次研究来呼吁人们关注民间文化,拯救闽南 民间艺术
•back
• • •
•
•
术了地的艺老间便此力吁社
解处调术人艺于问度关会
,闽查了会术我题加注及
甚南 解中的们得大闽政
至, 较的思向到 南府
网址:
/esite/zgmjysw
/newfo lkart/index.htm
你携我的手,我牵他的心,我们共同走进闽南民间艺术 的殿堂,共同品味非物质文明的美丽……
用双眸见证,用心灵领悟,用行动传承……
为闽南非物质文化的渊远流长 尽我们的绵薄之力……
谁来拯救面临消亡危机的闽南民间艺术? 虽然“上帝”奉献给人类的大自然和人类自 身所创造的古代文化有一些正在濒临灭绝, 但是,已经得到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们越来越 多的关注,并采取了抢救行动。那么,正在 濒临消亡的一些闽南民间艺术将由哪个“救 世主”来拯救呢?说白了,闽南人自己创造 的文化遗产,如果闽南人自己都不乐意去拯 救那还有谁来拯救呢?万能的“上帝”在百 忙之中肯定是“爱莫能助”了……
间艺术,使其得以传承
相 信 在 我 们 一的 定共 能同 取努 得力 令下 人 欣 慰 的 成 效
, ~
闽南民间艺术是我们的精神财富`` 代代传承使其永久辉煌```
back
有关闽南民间艺术书籍: 《闽南(民间)艺术曲调索引 》 ——福建省群众艺术馆 《地工开物-追踪中国民间传统手艺》 ——蔡成 《中国民间艺术大辞典》 ——刘波
学有 多老想群社 民呼
习利 ,人 众会 间
闽于 有对 传的 艺
南我 利闽 输广 术
民们 于南 保泛 ,
间深 我民 护关 宣
艺入 们间 民注 传
back
,
• ①部分群众不配合调查。 • ②当今年轻人对闽南民间艺术了解甚
少,且不感兴趣,不利于我们宣传 • ③部分民间艺术难度大,不利于传承
back
• 使更多的人走进且了解 闽南民间艺术,通过宣传 学习使闽南民间艺术成为 闽南人生活的一部分,使民 间艺术源远流长
• back
• ①通过上网浏览查阅图书等了解闽南民间艺术 的种类
• ②查找闽南民间艺术具体情况
• ③了解政府对民间艺术有何保护措施 • ④到老人会进行实地调查和采访 • ⑤进行问卷调查 • ⑥亲自实践学习闽南民间艺术 • ⑦总结报告. Nhomakorabeaback
• 让更多人对民难民间艺
术有较深刻的解,并有
部分群众能学习民难民
实地采访:陈凌菲.王雅蓉 设计问卷调查:吴莉莉.吴思怡 分发问卷:林伟樊.柯婉君.苏培进. 杨华峰.吴思怡 PPT:杨劲怀.陈凌菲 撰写报告:吴莉莉.王雅蓉
选择这个课题的原因 完成课题有利条件
完成课题可能遇到的困难 希望通过学习达到的目的
研究课题的计划 课题预期成果
闽南民间艺术是一种非
物质文化遗产,是闽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