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学概论复习

合集下载

地方政府学概论(21世纪公共管理教材)方雷 (6)[72页]

地方政府学概论(21世纪公共管理教材)方雷 (6)[72页]
另一部分是基层政府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对本地的一些 事务进行的直接行政管理,地方政府只能获得有限的行政 自主权。
地方政府学概论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第6章 地方政府的管理方式
关键术语:
地方政府管理方式 政府管理的行政手段 政府管理的经济手段
政府管理的法律手段 政府管理的思想教育手段 目标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
地方管理绩效管理
电子政务
重点问题:
地方政府管理方式的内涵与类型
地方政府管理的基本方式
新兴管理技术及其在地方政府中的应用
地方政府管理方式就是地方政府为履行其行政管理职 能,实现推进本辖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全面协 调发展的行政管理目的,依照国家宪法和相关法律授 予的权限,对本辖区内的公共事务以及本级政府的内 部事务进行管理所采取的措施、方法、手段和技术的 总称。
2.基本特点
(1)地方政府的管理方式具有具体性和针对性 (2)地方政府的管理方式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 (3)地方政府的管理方式具有互动性和回应性 (4)地方政府的管理方式具有从属性和局限性
地方政府学概论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6.2 地方政府管理的基本方式
6.2.1地方政府管理的行政手段 6.2.2地方政府管理的经济手段 6.2.3地方政府管理的法律手段 6.2.4地方政府管理的思想教育手段
地方政府学概论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6.2.1地方政府管理的行政手段
1.行政手段的特点
政府管理的行政手段又叫做行政指令方法。指令 方法,是作为行政主体的政府依靠行政组织的权 威,运用命令、指示、规定、条例及规章制度等 措施,按照行政组织的系统和层次进行行政管理 活动的方法。 行政指令方法的实质是凭借政府作为合法行政主 体的地位,依靠行政主体的强制性行政权力,使 被管理者必须接受其命令或指示的方式实施的管 理。

政治学概论(00003)

政治学概论(00003)

政治学概论复习资料第二讲政治权力3.政治权力:(1)广义:政治权力就是权力现象与权力行为在政治领域的反映。

(2)狭义:政治权力指的是公共权力,即行为者(个人、群体或组织)在公共事务方面控制社会资源、从事社会活动,实现预期目标、影响相关行为者的能力。

4.政治权力的特征(1)政治权力具有公共性;(2)政治权力垄断了暴力的合法实用;(3)政治权力具有广泛性、深入性、弥散性和强制性的特点。

5.政治权力的来源和基础(1)客观要素:在政治权力形成过程中,外在于政治权力主体的促成因素和条件。

主要包括:①生产资料②物质财③暴力④其他要素(2)主观要素:指在政治权力形成过程中,政治权力主体自身的状况和条件。

主要包括:①能力素质②身份资格③理论与策略④组织6.权力与权威的关系(1)权力:影响他人的一种能力,表现为一种奖惩能力,来源于强制力。

(2)权威:影响他人的一种正当性,来源于理性的说服。

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历史传统等都是权威的表现形式。

(3)联系:⑴都要求服从,都有支配的性质;⑵权威构成了权力的基础,权力的实现要依靠对于权威的运用;(4)区别:⑴对权威的服从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对权力的服从是相对的、有条件的⑵权威通常是不可更改的;而权力则要基于具体的具体的情势,不断地进行资源的重新分化组合,以达到最佳的均衡。

⑶权威的服从不要依靠强制和武力威胁,权力则要以武力为后盾。

7.政治权力的合法性⑴外在客观的合法性,如服从的习惯或习俗,以及强制性的法律;⑵内在主观的合法性,如被统治者发自内心的认为统治者有权指挥他们,而自己则有义务服从统治者;8.政治合法性的类型(1)传统型合法性(2)法理型合法性(3)克利斯玛型(个人魅力型)9. 政治权力有效性与合法性的区别(1)有效性是有条件的,合法性是无条件的;(2)有效性是物质上的,合法性是精神上、信仰上的;(3)有效性依靠的是政治权力对资源的垄断能力,合法性则依靠悠久的历史传统第三讲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1.政治文化:指一个国家中的阶级、团体和个人,在长期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下形成的某种特定的政治价值观念、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模式。

地方政府学概论:1—3章

地方政府学概论:1—3章
(四)混合体地方政府的优缺点 (教材P48—49)
第二节
地方政府的层级结构
略 高层地方政府 基层地方政府 (地方政府类型中已析) 第三节
1978年宪法强化了地方各级人大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地位和 职权。但没有摆脱立法机构与行政机构、政社合一的混同状态,也 没有对1954年《宪法》中对于地方政府的界定有所超越。因此仍有 较大缺陷。
●改革开放后我国地方政府制度 在继承和发展1954年宪法基本原则和地方政府法理基础的基础 上,形成了以1982年《宪法》为总纲,以《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民族区域自治法》、《香港特别 行政区基本法》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为主体的地方政府运 行基础。 ○对1954年《宪法》规定的地方政府的法律基础和基本结构进行确 认: 地方权力来源于人民 地方国家机构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地方政府多元化领导体制 地方政府四层级结构,以一般地方政府为主、民族自治地方政 府为补充
○对地方行政区划的设置和变更权限作出了具体规定。
1982年《宪法》规定:
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的设置权,属于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区域划分权属于国务院;乡、民族乡 、镇的建置和区域划分权相应属于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总体评价:这一时期我国地方政府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一系列针对地方的新的法律文本的出台,丰富了地方政府 的法理基础和法律体系。 其次,县级以上地方人大设常委会并授予地方立法权,完善了我 国的宪政结构。
○1954年《宪法》取消了《共同纲领》关于中央应对中央与地方职 权作出法律划分的规定,造成地方政府权力完全由中央意志决定、 地方与中央关系失衡。
●1975年与1978年宪法中地方政府内容 1975年《宪法》对我国地方各级人大和政府的职权进行了大幅度 限制和取消,与1954宪法相关内容相比,倒退之处主要表现在: ○关于地方政府制度的规定极少,在相关条款数目上表现出忽略地 方政府的制度与权力。 ○在内容上,出现政治结构倒退,即政社合一、立法机构与行政机 构混同的状态。 评价:破坏了原有的民主与法治,削弱了地方政府运行的法理基 础,为中央集权与“人治”式管理留下法律空间。

地方政府学复习资料 整理版2

地方政府学复习资料 整理版2

二、省管县改革的主要模式 ...................................................................第一讲农民工:代际更替与政策选择一、农民工的代际更替与代际差异(一)农民工:潮起潮落二十年1.发生:推力还是拉力“推拉理论”推力包括人口增长、低生活水准、缺乏经济机会等。

拉力包括劳动力的需求、在新居住地改善生活的可能性、获得更多的经济机会、优惠的劳动力政策等。

2.分化:蓝领还是白领农民工的社会分化是指农民工个体或群体之间产生的被社会所认可的区别。

由此带来的结果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将此群体在纵向上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和层次,即内部的社会分层。

划分标准:职业、资本占有、经济收入、社会声望、价值取向等等2.分化:蓝领还是白领“输出——成长——积累——创业”许多农民工已逐渐由“体力型”向“智能型”转化,也有一些技能管理型民工由“打工族”向“老板群”转化。

20多年前,潜江张金镇农村娃周作才,凭一门裁缝的手艺,只身闯深圳,现已成为深圳利维高制衣公司总经理的他,资产过亿、员工4000余人。

3.作用:包袱还是财富(1)从农村的角度看1缓和了人地矛盾,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

2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村发展。

“打工经济”3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带回资金、技术和市场经济观念,直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农村发展空心化。

“386199”部队(2)从城市的角度看1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廉价劳动力2方便了市民生活3促进了城市建设4带来了基础设施等公共资源、5社会治安和就业压力(3)从城乡统筹的角度看1农民工一头在城,一头在乡,是连接城乡的桥梁。

2发挥着“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缩小城乡差距的作用。

总之,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没有农民工,就没有新中国。

”(二)农民工的代际更替与差异1.农民工的代际更替新生代农民工: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年龄在16岁以上,在异地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

地方政府学复习资料

地方政府学复习资料

地方政府学复习资料地方政府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地方政府是由中央政府或联邦成员政府为治理部分地域或部分地域的某些社会事务而依法设置的、由地方议决机关和地方执行机关组成的政府单位。

2.行政体地方政府行政体地方政府一般存在于中央集权制下的传统国家,实质上只是一种在国家部分地域实施治理的、政治统治与行政管理高度统一的地方国家机关。

(如中国古代封建帝制时期的地方政府)3.自治体地方政府近现代社会,随着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地方自治逐渐成为早发展国家地方制度的主要形式,自治体地方政府就是这种发展的产物,而且自治的范围在不断扩大,自治的层次在不断提高。

4.地方政府层级机构的内涵:层级结构是指地方政府单位之间在纵向上按照一定关系而形成的组合方式。

5.地方政府职能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地方政府对社会发展和公民需求所承担的职责和功能。

6.地方政府管理是指地方政府依据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权力,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社会公共事务和对其自身内部事务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实现预期目标而从事的组织和协调活动。

7.地方政府管理方式就是地方政府为履行其行政管理职能,实现推进本辖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行政管理目的,依照国家宪法和相关法律授予的权限,对本辖区内的公共事务以及本级政府的内部事务进行管理所采取的措施、方法、手段和技术的总称。

8.地方治理是治理理论在地方政府对地方公共事务管理中的应用。

其目的在于建设以公民为中心的、面向公民需要的、积极回应外部环境变化的、促进地方富有发展活力的新型社会与公共管理体系。

9.善治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它追求的是在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之间创建一种新颖的合作关系,要求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进行合作管理。

二.简答题1.地方政府研究的理论工具(1)政治系统分析理论(2)结构功能主义理论(3)公共政策分析理论(4)当代治理理论(5)新制度主义理论(6)公共选择理论2.地方政府研究的分析方法(1)规范分析法(2)实证分析法(3)文献分析法(4)比较分析法(5)历史分析法3.地方政府研究的意义从世界范围的变化来看,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政府改革运动成为国际性潮流,随着这一进程的推进,地方政府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地方政府学概论—PPT课件

地方政府学概论—PPT课件

●目标管理与组织管理相互为用:在实施目标的过程中,通过民主 协商和信任下级进行权力下放或具体授权,并提供实施目标所需 的资源条件;由组织成员自主管理和自我控制,通过竞赛达到目 标和争取集体荣誉;上下级之间以信息传递与反馈调整进行整体 过程控制,配以业绩考评与奖惩激励制度,最终提高组织的管理 绩效和产出绩效。
25
第七章 地方选举
第一节 地方选举概述
一.地方选举的对象、特点与意义
“地方选举”是相对于国家选举而言的,主要是选举产生地方 代议机关成员和其他地方公职人员。
与国家层面的选举相比较,地方选举具有以下特点:
◆地方选举的政党色彩相对较弱 ◆地方选举主要采取直接选举的形式 ◆地方选举的规模限于地域行政区域范围 ◆地方选举周期与国家选举周期未必一致,且地方选举周期相
再造、服务理念更新、组织结构优化、管理方式创新等。 ●“电子政务”与“地方政府”的结合理解(教材P200)
24
三.发展电子政务对地方政府管理的意义
●推进地方政府决策的民主化与科学化,提高决策能力与决策水平 ●有效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 ●推动政府管理方式创新,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服务型政府建设。 ●促进政府行政理念的更新,有效提高行政人员的综合素质。 ●扩大社会公众监督和评议政府的渠道,促进“阳光政府”建设。 ●带动其它社会领域信息化的发展。
(2)缺点 效果难以衡量,短期效果或者直接效果往往不明显; 难以单独发挥作用、难以单独解决具体的行政管理问题,更多 地作为辅助性管理手段。
12
第三节 新兴管理技术及其在地方政府中的应用
一.系统工程
基础是系统论和整体论,通过综合利用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 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不断优化管理体系。

地方政府学复习笔记

地方政府学复习笔记

地方政府学名词解释:地方政府:地方政府是由中央政府为治理国家一部分地域某些社会事务而设置的政府单位。

自治体地方政府:是一定地域居民,为在其居住区域管理本地方公共事务,而依据国家法律组成的拥有一定自治权的政府。

“相对议行合一”的地方政府体制:凡两种权力归属一个中心的体制成为“议行合一”体制,而在“议行合一”体制下,议决机关行使议决权,执行机关承担行政职责的情况称为“相对议行合一”体制。

“绝对议行合一”的地方政府体制:凡两种权力归属一个中心的体制成为“议行合一”体制,而在“议行合一”体制下,议决机关可以由自己行使议决权和执行权,并同时承担地方行政职责的情况称为“绝对议行合一”体制。

地方政府单位:地方政府单位是国家按地方行政建制设置的治理所辖地域的政府单位,它是由相应的国家机关组成的整体。

地方政府职能:地方政府职能是受中央政府领导的、由法律、法规所规定的、一定行政区域内国家机构、尤其是行政机构统治和管理社会的各项职责的总和。

政府间关系:政府间关系也叫"府际关系",是指政府之间纵向的上下关系、横向的左右关系以及不同地区、不同级别政府之间的关系。

地方政府管理:地方政府管理是指,地方政府中的行政机关依据国家宪法和相关法律对自身事务和对辖区社会公共事务,行使法定权力,履行法定职能,进行控制和协调活动的总称。

地方财政:地方财政是国家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方政府为实现其职能,依法组织财政收入和安排财政支出的活动。

地方财政支出:地方财政支出是地方政权为行使其职能,对筹集的财政资金进行有计划的分配使用的总称。

地方选举:地方选举是相对于国家选举而言的,主要是选举产生地方代议机关成员和其他公职人员。

地方政府自治:地方自治是指国家内部一定地域的人民,由于国家授权或依据国家法令,在国家监督下自行组织法人团体,用地方的人力、财力、物力自行解决自身事务的政治制度。

改错题1.地方政府拥有的权限是全部的;2.行政体地方政府体系,在上下级政府之间不存在行政隶属关系;3.城镇区域地方政府单位有市、街道和镇三种;4.地方政府拥有的权力具有主权性质;5.地方政府体系主要包括行政体、自治体、混合体和议行合一等体系类型;6.国家形式分为国家组织形式和国家机构形式;7.选票计算方法主要包括:多数代表制、少数代表制和混合代表制;8.我国的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为:中央收入和地方收入;9.我国现在实行的税收制度是包干制;10.当代中国地方行政机关的法定名称是地方政府;11.议行分立的地方政府分为绝对议行分立的地方政府和并立的地方政府;12.政府特指各级行政机关的法定说法是执行机关;13.地方政府的横向关系仅指同级的不同地区的地方政府间关系;14.中央与地方关系的主要内容包括权限划分和民主监督;15.我国现在实行的税收制度是统收统支的收支两条线制度;16.乡村即农村;17.地方自治类型主要包括英美法系模式和东亚模式;18.选区划分的方法有地域代表制、小选区制和大选区制;19.地方政府的纵向关系主要包括中央和地方的关系;20.政府职能主要包括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经济管理和公共服务;21、地方政府管理就是地方政府的公共管理;22.美国是最早进行地方自治的单一制国家;23.混合体地方政府的权力一部分来自权力机关,另一部分来自中央和上级政府;24.中央特别行政区政府是一个独立的政治实体,是中央政府领导下的地方政府;25.中国地方自治主要包括特别行政区自治、民族区域自治和职工代表自治;26.地方政府内部管理主要包括行政机关内部管理和公共管理。

政治学概论复习整理

政治学概论复习整理

政治学概论复习整理一、导论第一节政治与政治学(一)古今中外的思想家对政治的定义道德意义上的界定:政治是对理想生活或社会价值的追求(理想主义)事实意义上的界定:政治是围绕权力展开的活动“去阶级化”的界定:政治是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决策式”界定:政治是公共决策及价值的权威性分配(二)马克思主义对政治涵义的论述1.政治是一种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4.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三)政治的定义:政治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社会中心、阶级化表述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一)政治学的研究对象1.不同的政治学者对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有不同的看法1)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国家”或“国家活动”2)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公共权力及其权威性价值分配3)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规律4)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公共事务5)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政府及其公共政策6)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一切政治现象7)政治学狭义的研究对象是国家的活动、形式、关系及其发展规律;广义的研究对象是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公共权力的活动、形式和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一般认为,政治学是研究以国家为核心的各种政治现象、政治关系、政治活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二)政治学的内容结构第一部分为政治主体(体系):国家、政府、政党和政治团体(组织)第二部分为政治行为过程:政治权力、政治治理、政治参与;第三部分政治体系的动态变迁:政治发展第四部分政治思想:政治文化、政治意识形态(自由主义、共产主义、社会主义、保守主义等)第五部分政治行为体间关系:国际政治、地方政府第二节政治学的历史发展古典希腊、罗马时期的政治学说自然政治观是这一阶段的基本政治观,代表人物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西塞罗中世纪时期的政治学说(5-15世纪)基督教神学政治观是这一时期的基本政治观,代表人物有奥古斯丁和阿奎那近代时期的政治学(权利)(文艺复兴至19世纪中期)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众多,有马基亚维利、斯宾诺沙、霍布斯、洛克、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杰斐逊、潘恩等等现代时期的政治学(19世纪末至今)1.一般来说,20世纪30、40年代之前的政治学研究可以统称为传统主义政治学2.现代西方政治学发展的另一个方面是行为主义政治学,其代表人物有拉斯韦尔、杜鲁门、西蒙、阿尔蒙德、派伊等人3.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行为主义政治学逐渐向后行为主义政治学嬗变人们对正式政治制度、法律规范的重视,没有关注到对政治现实和政治行为的研究中去,被视为传统政治学的一个主要缺陷。

地方政府学复习资料

地方政府学复习资料

地方政府学复习资料地方政府指由中央政府为治理国家一部分地域或部分地域某些社会事务而设置的政府单位。

地方政府权限是指在国家政权和政府系统内,依法对地方政府权力设定的限度和边界,其中包括权力的大小、权力效力的空间范围、时间长度和作用力度,它规定着地方政府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能做到什么程度,不能做到什么程度等。

政府权力的渊源是指政府如何获得公共权力,这是政府履行公共管理职能的必要条件,也是政府具有推动社会发展能力的重要前提。

中国政府的三大结构:科层结构、党政结构、宪政结构地方政府的权力是一种公共权力,是国家行政权的一个组成部分——即地方行政权,地方行政权同样也是“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脱离的力量”。

政府关系即府际关系指政府之间在垂直和水来上的纵横交错关系以及不同地区政府之间的关系。

选举是指享有政治权利的公民,通过投票等方式,选择代议机关或其他国家公职人员的行为。

比例代表制是由参加竞选的各政党根据所得选票的多少,按比例分配议席的选票计算方法。

比例代表制只能适用于大选举区制。

地方自治指国家内部一定地域的人民,由于国家授权或依据国家法令,在国家监督下自行组织法人团体,用地方的人力、财力、物力自行处理自身事务的政治制度。

行政区划就是国家为了实现自己的职能,便于进行管理,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将国家的国土划分为若干区域,并相应建立各级行政机关、分层管理的区域结构。

现代政府理论的四维分析框架职能:“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机构:“由谁做”;体制:“政府机构”之间的关系一旦被确定下来,就是“政府体制”;(政府体制就是通过宪法和法律确定下来的各个政府机构之间的关系,是指立法、行政、司法、军队等不同的政府机构,依据一定的组织原则,通过承担相应的政府职责所形成的具有特定的政治、法律关系的整体。

)过程:一旦以一定的体制组织起来的政府真正发挥作用时,它就成为了“政府过程”。

所谓“政府过程”,就是政府的实际远作活动和工作程序。

政治学概论复习笔记—第六章国家形式

政治学概论复习笔记—第六章国家形式

第六章国家形式注:国家形式是国家本质的表现。

第⼀节国家形式的含义及其基本内容⼀、国家形式的含义:所谓国家形式是指统治阶级为实现本阶级的统治⽽组织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和结构形式。

因此,概括地说,国家形式既包括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包括国家的结构形式。

⼆、国家形式的基本内容1.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即政体,尤其是中央政权的组织形式。

政体主要涉及中央政权机关的设置、权⼒配置和相互关系等,决定了国家机关设置和权⼒配置的原则,体现⼀个国家的横向权⼒结构和权⼒分配的关系。

2.国家的结构形式,主要是指国家的中央权⼒机关与地⽅权⼒机关、整体与局部之间关系的构成⽅式,它是中央权⼒与地⽅权⼒的关系在国家组织结构形式和原则上的体现。

三、国体与政体的关系(⼆)国体与政体是关于国家的⼀对概念1.⽑泽东指出,国体指的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国体所表现的是国家的阶级性质)2.所谓政体是指“政权构成形式”、“⼀定的社会阶级取何种形式去组织那反对敌⼈保护⾃⼰的政权机关”。

这个定义表明:⾸先,政体是⼀个国家的统治阶级所采取的;其次,采⽤⼀定政体的⽬的是要进⾏统治;再次,必须有⼀定的形式来组织统治的机关;3.⼆者是内容与形式的辨证统⼀的关系(三)政体的复杂性和多样性1.影响政体选择的多种因素:即“历史条件、⽂化传统、民族习惯以及国际环境”。

国体对政体的决定作⽤是根本性的,第⼀位的,但并不是的。

2.政体的多样性:美国和英国同样是资本主义国家,美国采⽤了“共和制”;⽽英国保留了“君主制”;政体不是直接地、机械地表现国家的阶级本质。

并不意味着⼀种国体只有⼀种政体,国体相同的国家政体也相同。

<1>相同的国体可以有不同的政体;<2>不同的国体可以有相同的政体;<3>有什么样的国体,必然有什么样的政体;<4>单纯的政体的变化,不会引起国体的变化。

3.政体选择的⾃主性。

4.政体相对于国体的灵活性和变异性。

政治学概论基础(复习)

政治学概论基础(复习)

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之事就是政治—孙中山政治学概论基础政治学是一门研究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公共权力的活动、形式和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

1.权力:权力是指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一种制度化(相对稳定、规范的)的支配性(不对等的)社会关系(第一个特征). 一般以暴力或者说武力作为后盾.(强制性)2.权威:权威就是对权力的一种自愿的服从和支持(心理和道德上的服从和认可),也可以说是极具公众影响力的威望。

比如君主的政治权威、宗教权威.(自由性)“权力的运用需要权威的支撑”3.暴力:暴力是一种激烈而强制性的力量。

暴力是一种人与物的关系,施行暴力者总是要将他人压制在物的状态或者彻底消灭。

暴力往往要依赖于身体、技术、设备、武器等,工具的先进与否决定了暴力的效果。

(暴力是权力的后盾)“权力是为了形成和维护秩序,而暴力是为了打破秩序。

”4.权力的个性论(动机)与资源论(能力)(怎样的人能得到权力?)资源论为主,资源论提及的主要几种资源:人格、财富、组织、武力、象征、知识。

拥有以上资源的人才最可能拥有权力。

5.政治权力:与政治现象有关的权力。

它与一般权力相比,它有三个特性:公共性,广泛性以及政治权力是唯一的垄断了暴力的合法使用的权力。

(唯一可以合法的使用暴力)6.政治权力的构成:意识形态(意义、规范和礼仪习俗)权力、军事权力、法律(立法和司法)权利、行政(组织管理国家事务)权力。

TIPS 三权分立:立法,司法,行政三权7.政权的三大主义:精英主义(寡头统治铁律)、大众主义(主权在民)、多元主义(权力应该掌握在哪些人手里?)大众主义:大众主义认为在民主国家中,尽管实行代议民主制,但权力本质上属于人民,不属于少数统治者,多数人一定要对少数人加以控制,一旦政治权力被少数人垄断,“绝对的权力将导致绝对的腐败”。

但是大众主义也存在弊端:第一是社会中的民众政治参与的热情在消减,多数人都有搭便车的心理而不会积极的参与到其中,再其次是大众主义倡导的多数原则,容易导致多数暴政,引起政局不稳。

00312《政治学概论》最全复习资料+历年真题

00312《政治学概论》最全复习资料+历年真题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一、政治的含义1.“政治”最初的含义:是指古希腊成邦,即城市国家,我国古代“政治”的含义是:统治的意思,也即“治国平天下”的含义。

2.历史上剥削阶级思想家和当代西方政治学者的政治观。

(1)从道德的角度,用道德观点解释政治,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

认为政治的最高目的为了使人类社会达到道德至善的境界;代表人物:(1)中国的“孔子”;(2)古希腊的思想家柏拉图及亚里士多德;(3)德国的康德和黑格尔。

(2)从法律的角度,将政治说成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代表人物:凯尔逊。

(3)从权力的角度,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力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即认为政治就是统治者对法、势、术的掌握和运用。

典型代表:①《韩非子。

定法》;②意大利思想家马基雅维里,他的代表作《君主论》又称为《霸术》,主张政治就是用力量来统治人,用权术来欺骗人;③德意志首相卑斯麦,把政治说成是当政者的统治艺术;④美国“拉斯韦尔”,认为研究政治就是研究权力的形成和分享;⑤)德国社会学家“韦伯”,认为政治意指力求分享权力或力求影响权力的分配。

(4)从管理的角度,将政治看作是《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代表人物:①孙中山,他认为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之事便是政治,有管理众人之事的力量,便是政权,标志着我国近代政治观的一种发展和进步。

②英国政治学家麦肯齐认为政治是“参与一个社会的全面的管理进程”。

(5)从政策的角度,把政治解释为围绕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

代表人物:美国政治学者戴维。

伊斯顿提出了“权威性分配说”,在《政治体系》书中提出,政治“是为社会作出执行权威性分配(具有约束力的决策)的行为或相互交往”。

3.马克思把政治解释以下四个方面:(1)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政治的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

(2)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

即包括①统治阶级与被统级的关系;②领导阶级与同盟者的关系;③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

地方政府学概论

地方政府学概论

政府的分支机构。因
▪ 因此,地方政府包括 除全国政府以外的所 有层次的政府。
此,联邦国家的成员
政府(如美国的州)
不属于地方政府的范 围。
2021/6/16
5
▪ 《拉鲁斯百科全书》
▪ 领土行政单位,既适 用于单一制国家的地 方行政单位,也适用 于联邦制国家内拥有 主权的州。

▪ 《辞海》
▪ 地方政府是中央政府 的对称。设置在地方 各级行政区域内负责 行政工作的国家机关。
2021/6/16
3
第二节 地方政府的界定
▪ 一、对地方政府的不同理解《国际社会百科全 书》:
▪ “地方政府”大致可定义为:在全国政府或地区 政府的一小块领土上,拥有决定和管理有限范围 公共政策的一种公共组织。在金字塔式的政府结 构中,地方政府处于最低层,顶端是全国政府, 中间政府(州、地区、省)占据中间一层。
2021/6/16
16
▪ 二、国家本质与国家形式
▪ 马克思主义国家说:国家不是从来就有 的。国家的本质就是一个阶级统治其他 阶级的工具。也就是说阶级性。
▪ 国家本质与国家形式相结合构成国家的 职能。(政治职能与社会职能;国家对 外职能与对内职能)
▪ 国家形式内容上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国 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即政体;国家政权的 整合形式,即国家结构。
▪ 尝观政治史,可知国家起源说有共同体说、契约 说、统治说、要素说、暴力说\神权说等。
2021/6/16
15
▪ 在国家出现之前,人类社会处于原始社会状态。恩格斯指 出国家的出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人类社会始终 存在着两种生产,即物质资料的生产(衣、食、住及生 产工具的生产)和人类自身的生产(人种的繁衍及婚姻 家庭形式的发展)。社会制度受这两种生产的制约。恩格 斯曾强调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指出原始社会 制度瓦解是个逐渐的过程,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家庭私 有制的出现和奴隶阶级的形成是国家产生的前提。

地方政府学复习资料整理版

地方政府学复习资料整理版

地方政府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地方政府: 是由中央政府管辖为治理国家一部分地域某些社会事务而设置的政府单位。

2、地方选举制度:是选举地方各级代议机关组成人员和地方其他公职人员的原则和制度的总称。

它是国家选举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P199 (这题没有划)3、政府职能:是指作为国家行政机关的“政府”在实现国家职能所承担的职责与功能。

政府职能包括两个层面:基本职能和具体职能。

P106 (这题没有划)4、自治体地方政府:自治体地方政府的基本特征是:国家对纯属地方的事务,不由自己任命行政长官来管理,而由当地公民选举产生的自治体地方政府来管理。

P48 ppt5、议行合一体制:议行合一体制的地方政府单位,立法和执行权由同一机关掌握,选民选出的议会直接行使执行权,同时承担当地社会事务公共管理职责。

(这题没有划)6、美国的议会经理制:美国市县议会制的主要特征是议决权与执行权都掌握在市或县议会手中,市或县议会将行政权委托给一位经理,由经理担任首席行政官,具体领导市或县各行政部门。

P737、地方政府职能:是受中央政府领导的、由法律法规所规定的、一定行政区域内国家机构、尤其是行政机构统治和管理社会的各项职责的总和。

P107 b卷8、地方自治:是指国家内部一定地域的人民,由于国家授权或依据国家法令,在国家监督下自行组织法人团体,用地方的人力、物力、财力自行处理自身事务的政治制度。

(b卷)P214判断对错:1、中国的地方政府单位是按地方行政建制设置的治理所辖地域的政府单位,因此“地方政权”和“地方政府”的两个术语的内涵是相同的。

(×)2、行政体地方政府的权力惟有一个来源,即来自于中央政府并隶属于中央政府。

(√)3、现代国家的职能日益增多,呈现出社会国家化的趋势,因此要逐步实现从“大政府、小社会”向“小政府、大社会”的转型。

(√)4、恩格斯指出:国家为了维持公共权力,就需要公民缴纳费用——捐税,因此对于财政和国家(政府)之间的紧密关系,熊彼特认为可以把现代国家直接称为“税务国家”。

地方政府学概论:9—11章

地方政府学概论:9—11章

6.地方国有资产收益
地方国有资产收益是我国地方财政所特有的收入来源。
实现形式:
地方国有企业上缴地方财政的利润 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有股应得股利 国有企业产权转让收入 „„
第三节
地方财政支出
地方财政支出——地方政府在履行各项法定职能、满足地方公共需 求过程中所支付的各种费用的总和,也是政府依法对财政收入进行 社会再分配的活动。
3.马斯格雷夫的利益空间理论
由于规模经济的限制,公共产品受益范围有限、非排他性有限 ,因此“谁受益、谁付费”。 不同级次的公共产品应由不同级次的政府提供,地方居民要为 其公共需求付费,于是产生公共财政的地区性问题。
三.地方财政的内容
两个方面:财政体制;财政运行机制
1.财政体制
中央与地方财政管理权的划分—划分财政上的责任、权力、利益 财政体制的分类: ●财政集权制 ●财政分权制
4.地方政府贷款
限定用途——长期性投资、款额大的特定项目 中央控制,中央批准。
5.地方费收入
地方政府及所属部门收取的费用,区别于税收;
根本目的不是为了增加财政收入,而是对收费事项进行规范化 管理。 ◆行政性收费
◆事业性收费
◆经营性收费
◆行政性收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授权单位,在行使管理职 能中,对特定的管理对象依法收取的费用,具有非营利性。 管理费(各种证照费) 惩罚性收费(行政罚款) 资源性收费(如土地使用费、矿产资源补偿费等) ◆事业性收费——国家事业单位及相关机构,向社会收取的用于 部分补偿其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时所用成本的费用,具有非营 利性。 例:医疗收费,教育收费,基础设施使用费,科技服务费, 建设性收费 „„ ◆经营性收费——营利性单位向社会提供服务时,在公共机构的 规制下所取得的费用,其实质是对服务性劳动的全额补偿。 (一些事业单位企业化经营,以盈利为目的,自收自支)

政治学概论每一章的简答题

政治学概论每一章的简答题

政治学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章1.简述马克思关于政治的实质和含义。

答:①政治的根源是经济。

②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

③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利。

④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

第一章2.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

(为什么说共产党宣言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体系的基础,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原理作了比较系统的阐述?)答:①提出了国家是阶级组织的观点。

②提出了阶级斗争的核心是政权问题。

③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

④强调指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目的是实现真正的民主。

⑤系统地阐述了无产阶级的政党学说。

第二章1.简述原始氏族制度的主要特点。

答:①氏族内部禁止通婚是氏族制度的根本原则。

②设议事会,实行原始民主制。

③所有社会成员平等,有相互帮助和保护的义务。

第二章2.简述国家与氏族组织的区别。

答:(1)国家是按地区划分居民,氏族组织是以血缘关系划分居民。

(2)公共权力的设立,也就是国家强制机关的出现。

第二章3.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定义及其含义。

答:(1)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统治的机器;(2)含义:①国家是阶级社会的组织;②国家是阶级统治;③国家是个机器,有特殊权力。

第二章4.简述恩格斯关于国家的著名论断。

答:①国家是个历史现象,它不是从来就有的,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②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③国家的作用是缓和冲突,把冲突控制在秩序的范围内。

第二章5.简述国家权力与社会相分离的具体表现。

答:①管理者的常任化和管理机构的专门化。

②职业性常备军的建立。

③赋税制度的确立。

第二章6.马克思关于国家本质理论的分析,说明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的联系与区别?答:(1)联系①都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②都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工具。

(2)区别①建立的经济基础不同;②专政的对象不同;③国家权力和人民大众是否对立和分离不同。

第二章7.论述国家的基本职能分类及其相互关系。

答:(1)分为内部职能和外部职能。

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关系,内部职能是外部职能的保障,外部职能使内部职能更好的巩固和发挥。

地方政府学复习资料

地方政府学复习资料

地方政府学复习资料第一章1、地方政府的定义地方政府是由中央政府为治理国家一部分地域或部分地域某些社会事务而设置的政府单位★对定义的解释:第一,地方政府是由中央政府设置的;第二,地方政府是治理国家一部分地域或部分地域某些社会事务的政府单位;第三,地方政府是指一个政府单位2、地方政府的基本特征(一)地域的特定性一方面:这种地域是指一国内的部分地区;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作为特定区域内公共管理的主体,其治理权力仅限于它所管辖的地域范围及其居民(二)地位的双重性---(既是执行者又是领导者)一方面,从国家政治系统职能的纵向关系来说,地方政府必须服从和执行中央政府的法令;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又要对所辖区域进行管理和领导(三)权力的有限性一是权力的非主权性,一是职权的局部性(四)职能的社会性国家的两大职能: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中央政府一般较多地承担其政治职能,地方政府较多地承担了其社会职能(五)结构的差异性一是外部结构的差异,即地方政府纵向的层级结构和横向的类型结构二是内部结构的差异,即每一地方政府都是由一些大小不等,类型不同的政府部门和机构组成第二章1、影响行政区划的因素1)自然环境对行政区划的影响一是国家的大小是行政区划的基本依据二是许多自然地理物常常成为划分行政区域的边界线2)政治因素对行政区划的影响首先,一国国家政权的性质决定着行政区划的性质;其次,国家结构形式决定着各国选择不同的行政区划模式;最后,政府职能转变程度也直接决定着行政区划3)经济因素对行政区划的影响首先,经济体制对行政区划的影响其次,经济技术尤其是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发展对行政区划的影响4)社会因素对行政区划的影响(人口、民族因素、宗教历史)第三章1、按地方制度分类的地方政府(地方政府的体制结构)地方政府的体制结构是一个国家制度的体现形式,也是国家行政管理体制在地域上的安排,它是指维持地方政府运行的各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规范和组织的构成机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1、地方政府地方政府是由中央政府或联邦成员政府为治理部分地域或部分地域的某些社会事务而依法设置的、由地方议决机关和地方执行机关组成的政府单位。

2、地级市:指行政地位相当于地区的市,属于地级行政区,为地方政权;因其行政地位和地区(地区行政专署)相当,故被称为“地级市”。

3、地方自治:地方政府的组织和地方事务的管理由地方人民和地方政府自己规定,不由州和中央政府规定。

4、自治体地方政府是由当地居民依法选举产生出来的,具有独立的法律地位和法人资格的,依据宪法赋予的权限,为在其居住区域管理本地地方公共事务,依照国家法律组成的地方自治社团的政府。

自治体地方政府同中央及上级政府之间不存在直接的上下隶属与服从关系,但必须接受后者的法律监督。

5、政务公开:政务公开是指政府部门通过各种方式公开其政府信息和活动,允许公众通过查询、阅览、复制、下载、摘录、收听、观看等形式依法利用各级政府部门所控制的信息。

6、区域行政7、地方保护主义:由于对地方政府间关系协调不力,导致地方政府行为企业化,而地方经济行为又行政化,分割了统一的大市场,阻碍了生产要素的流动,最终使得资源无法实现合理配置而损害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政治学与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则将其归为“地方保护主义”。

8、议行合一:凡议决权和执行权归属一个中心的地方政府权力结构,称之为“议行合一”的地方政府。

其权力中心就是权力机关,或称为议诀机关。

在议行合一的地方政府中,议行机关可以同时行使议诀权和执行权,也可以由其另外产生一个对其负责的机关承担执行职责,我们把前者称为“绝对议行合一”,后者称为“相对议行合一”。

9、民族乡: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建立的乡级行政区域。

少数民族人口占全乡总人口百分之三十以上的乡,可以按照规定申请设立民族乡;特殊情况的,可以略低于这个比例。

10、地方保护主义:是指政权的地方机构及其成员,以违背中央/国家的政策/法规的方式去滥用或消极行使手中权力、以维护或扩大该地方局部利益的倾向。

二、简答题1、中外学者们对“地方政府”这一术语所指范围大致有哪几种见解(1)一种是英美学者的见解,他们多认为地方政府的本意即地方自治,二者在语意上是相通的,地方政府的变体文字即为地方自治,地方政府是以地方自治为目的的。

但是,一般而言,地方政府代表一种组织,地方自治代表一种制度。

而地方政府的存在,未必都是以实行地方自治为目的的,地方政府也不完全是实行地方自治的政府,或属于地方自己的政府。

(2)一种是法德学者的见解,他们常用地方行政而不用地方政府。

大陆法系国家的地方自治源与团体自治的理论和实践,承认独立于国家的自治团体的存在,并尽量排除国家机关的干预。

一种是日本学者的见解,他们一般用地方公共团体表述地方政府。

日本设立地方政府依据的理论基础是地方自治原则和分权原则,同时强调居民自治和团体自治两个方面。

(3)一种是中国学者的见解,长期以来,我们经常用地方国家机构和地方政权机关代替地方政府。

中国地方国家机构的设立以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为基础。

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并根据分工原则,在地方各级行政区域内设立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各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各种国家机构的职能及其广泛,其中经济职能居主导地位。

虽然有一定形式的地方自治,但地方党委和人民代表大会是权力中心。

2、地方政府的特征1.地域的特定性高层级地方政府管辖的面积比低层级要大,同一层级之间管辖面积大小不一。

地方政府的治理权利仅限于它所管辖的地域范围及居民。

2.地位的双重性。

执行性与领导性职能——执行中央政府的政策指令;对所管辖地区内的政务进行领导与管理。

双重利益(中央利益与地方利益)的代表者,存在着角色重合与角色冲突。

3.职权的有限性。

职权的局部性:地方政府的治理职责是有限的。

4.权力的非主权性:地方政府的权力无论大小来源,在对内对外关系上都不具有国家主权的性质。

5.职能的社会性: 具体承担社会治理、社会服务职能。

3、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容(1)职能重心的转变。

在不同时期,地方政府关注的重点不同,随着内外形势的变化,地方政府会发生重心的转变,以适应变化了的社会。

1.由注重政治统治向社会管理职能转变;2.由注重阶级斗争向经济建设转变;(2)职能范围的转变。

地方政府职能范围的转变,指重新划分政府发挥作用的职责范围,把握好该管,有能力管好的领域,退出不能管,管不好的地方,正确地处理政府社会市场三者的关系。

实质就是建立有限政府,实现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的转变。

将政府职能限定在社会管理的公共领域,不直接参与和控制经济活动,大力培养社会力量,缩小政府管理空间。

(3)职能方式的转变。

实现从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实现从权力政府向责任政府的转变,实现从低效政府向高效政府转变,实现从传统政府向电子政府的转变。

1.由运用行政手段为主转变为运用经济手段为主,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相结合;2.由微观管理、直接管理转变为宏观管理、间接管理3.由注重计划、排斥市场转变为把计划与市场有机结合起来;(4)职能关系的转变。

纵向上,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职能划分和配置,应按照必要的集中和适当的分散相结合的原则,合理划分职能范围,明确各自的职权。

横向上,地方政府部门之间,应按照相同或相近的职能由同一部门承担,形成协调配合、完整统一的部门职能体系。

4、混合体地方政府优点一是有利于发挥中央和地方两方面的积极性,能够使国家的整体利益和地区的局部利益得以协调发展。

二是行政上分权和政治上集权有机结合,从而保证政府整体效益得到较好的发挥。

三是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国家通过在各级行政机关之间建立起上下隶属的领导关系,保证了全国行政的基本统一。

四是有利于发扬政治民主,国家承认地区居民对处理当地事务拥有的权力,有当地居民选举产生的政府进行治理,推进了政治民主在地方的发展。

5、自治型地方政府最主要的功能自治型地方政府最主要的功能是从事本地域范围内的社会管理,而不是帮助中央和上级政府实施政治统治,维持统治秩序。

一是能代表民意吸引当地居民参与本地事务的管理,有效地监督政府行为;二是能促进地方民主政治建设,提高民众的民主意识和民主技能;三是能发挥地方的积极性,提高政府工作的效率,促进地方各项事业的发展。

6、地方立法权的构成要素1) 主体:有立法权的地方国家机关(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和地方国家行政机关);2)法律依据: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特别授权;3)适用范围(或空间效力):不超出本行政区域所辖空间范围(领地、领空、领海;4)内容:制定、修改、废止权力;5)行使结果:表现为五种规范性法律文本(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四个经济特区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特别行政区的法律和其它规范性法律文件);6)调整对象:三大领域7、地方政府主导的公民参与方式①参加定期性的政治活动。

包括选举活动以及政治性很强的社团活动,目前我国的社团主要包括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

②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参与公共决策。

通过政务公开系统让公众了解政策措施等,还可以通过电子邮箱等征集公民的意见和要求,方便公民影响公共政策制定。

③参加地方政府部门举办的听证会。

公民可以通过参加听证会向政策制定者反映自己的要求,从而影响政策的制定。

④通过特定的信访制度表达利益诉求。

通过信访制度密切政府和人民的联系,群众可以表达自己的心声。

8、地方政府职能的制约因素有哪些(1)基本制度因素。

包括国家的结构形式和基本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的。

(2)历史传统因素,历史传统对地方政府的职能配置存在着重要影响,主要包括历史因素和文化因素等。

(3)自然环境因素,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制约地方政府管理活动的客观因素,不同的自然环境影响着地方政府不同部门的设置和职能的发挥。

(4)政党因素。

政党是现代国家中有着特定政治理念的社会团体,有特定的政治目标和意识形态,针对国家和社会问题有各自的主张。

9、中国地方政府发展的障碍有哪些1.人的旧观念意识。

任何政府职能最终都是通过人的行动体现的,地方政府职能转变最明显的障碍就是人的因素,包括领导的推动决心,公务员的素质和服务意识以及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因素。

政府职能转变当然意味着政府的改革,而改革从根本上说是利益的调整,改革的未来预期是存在不确定性的。

一般人都习惯于既定的方式生活,对不确定性会产生畏惧心理而不愿意尝试,这就成为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一大障碍。

其次是政府职能由管制型转向服务型,由经济建设型转向公共治理型转变要落实在政府工作人员的行为与心态意识上,长期以来的管制型思维路径要改变是一件难事,习惯于高高在上的“官本位”意识阻碍了服务意识的形成。

服务型政府的构建还需要行政管理相对人的配合,而中国多数老百姓长期受传统文化的影响。

对公权力是以服从为主的,权利意识比较缺乏,这也是地方构建服务型政府的障碍。

要通过完善政府公务员的管理制度,加强培训来提高公务员的服务意识,加强对服务型政府的宣传,提升市民的民主权利意识等。

2.原有的制度与体制的因素。

另一大障碍就是传统的制度与体制因素,地方服务型政府构建要有配套制度与体制,而我国地方政府制度与体制按照计划经济时代管制政府的职能建构的,近年来,尽管进行了转变职能、精简机构的改革,但总体上没有实质性的变化。

从授权上地方政府体制安排是对上负责而不是对下负责,在政府机构设置上,也是从上到下的对口,导致了真正符合地方需要的部门难以出现,这是促成地方政府服务职能出现的制度体制障碍。

10、以发达国家为代表的地方政府职能出现的新的发展趋势表现在哪些方面?(1)更重视居民的日常生活(2)服务对象越来越多元化(3)第三部门影响日趋扩大(4)公民参与日益广泛(5)信息化对地方政府职能实现有重要影响三、论述题1、试述研究地方政府学的目的和意义1.有利于推进地方政府管理水平、推动地方管理的现代化。

2.有利于发展地方政府的管理理论与管理制度,从规律上对地方政府的发展进行制度性探索。

3.有利于将国际经验本土化,探索适合中国地方政府实际情况的改革思路、策略与方案。

2、试述我国地方政府的竞争力的含义及其要素构成(1)地方政府竞争力含义:指一个国家内部各行政区域地方政府,根据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和法定授权,基于区位、政府能力、政府效率、政府政策选择与执行等优势因素,对人才、资本、技术等可流动性要素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从而为本地居民提供更优质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能力。

(2)政府竞争力的要素:A.制度竞争力:①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力,即地方政府根据宪法和法律以及上级的政策,制定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具体制度的能力;②地方政府制度执行力,是执行力在政府制度执行中的具体体现,并从中发现问题,进而推动制度创新的能力;③地方政府制度争取力,采取多种策略和博弈手段,和中央政府进行讨价还价,以获得中央政府的优惠政策和特殊照顾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