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处方点评201106

合集下载

中药处方点评PPT课件

中药处方点评PPT课件

中药处方点评
21
• 我们的古人对妊娠用药注意早有认识。
• 欧美国家是在上世纪50-60年代出现 反应停事件后才对药物不良反应引起 重视。
中药处方点评
22
• 因此从临床药学的概念和研究内 容看,我国的传统中医药理论对 临床药学早有认识并形成了较完 备的理论,直至今日仍值得药学 工作者认真加以研究、挖掘。
8
• 中医药学的密切结合,对认识中药、 合理使用中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形成了中医药完整、独特的理论体系。
• 中药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药,这是 中药区别于天然药之所在。
中药处方点评
9
• 中医药理论的选药程序— • 理:明辨发病机理。 • 法:确定治疗原则。 • 方:确定合适方剂。 • 药:选择相应药物。
18
• 《神农本草经》序录中记载:“药性有宜 丸者、宜散者、宜水煎者、宜酒渍者、宜 膏煎者,亦有一物兼宜者,亦有不可入汤 酒者,并随药性,不得违越。”梁代陶弘 景则进一步指出:“……又按病有宜服丸 者、服散者、服汤者、服酒者、服膏煎者, 亦兼参用察病之源以为其制也。”
中药处方点评
19
• 屠呦呦注意到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 备急方》书中有“青蒿一握,以水二 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记载。用 水浸、直接榨汁,她大胆尝试改用乙 醚提取青蒿中的有效成分。
中药处方点评
14
中药毒性理论
• 中医药对药物的毒副作用早有认识, 我国现
存最早的一部本草:《神农本草经》把药物 按其毒性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120种, 能补养,无毒,可以久服。中品120种, 能治 病补虚, 无毒或小毒, 斟酌使用。下品125种, 专主大病,多为有毒,不可多服。该书对中 药的四气五味、有毒无毒、配伍法度、服药 方法及丸、散、膏、丹等多种剂型均有详细 的说明。

中药处方点评ppt课件

中药处方点评ppt课件
中药处方点评的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 •《处方管理办法》 •《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 •《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方点评
不合理处方
不适宜处方
合理处方
不规范处方
不适宜处方
•临床辨证与处方不适宜 •用法用量不适宜 •重复给药 •有配伍禁忌未按要求签字确认 •其他用药不适宜的情况
有毒或小毒限量
白附子3~6g
细辛1~3g
黑顺片3~15g
山豆根3~6g
制川乌1.5~3g
麻黄(蜜麻黄)2~9g
制草乌1.5~3g
天南星3~9g
以上药味超量需签字并署明日期
配伍禁忌
白附子、黑顺片、制川乌、制草乌反半夏 (清水半夏、法水半夏、姜水半夏)、瓜 蒌、天花粉、平贝、浙贝、白芨
海藻反甘草、炙甘草 白参畏五灵脂 丁香畏郁金 芒硝畏三棱 桂枝畏赤石脂
不规范处方
•临床诊断不全 •药物未体现君臣佐使 •药物特殊调剂、煎煮要求未标注 •处方开具天数超过规定 •药味超过规定
处方点评工作的实施细则
•门诊处方点评 •住院部用药处方点评
•门诊中药处方抽取
每月1日~5日选取上月(按盘点月结) 的门诊中药处方进行处方点评,根据不同 医师所开处方数按比例随机抽取。
医师月开处方总数
5张以下(含5张) 20张以下(含20张) 50张以下(含50张) 100张以下(含100张) 200张以下(含200张)
200张以上
抽取比例
100% 40% 25% 15% 10% 5%
住院中药处方抽取
住院中药饮片处方(按出院病历数计)全 部点评
处方点评质控要点
常见限量饮片 常见配伍禁忌 药味、天数限制 处方细节

中医处方点评记录

中医处方点评记录

中医处方点评记录据古籍记载,中医药历史悠久,经过千百年的实践积累,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较为完善的处方药物系统。

任何一份中医处方都有其特定的目的和理论基础,经过医师的临床经验和研究,制定出来的处方有时能取得显著的疗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以下是对一份中医处方进行的点评记录。

处方名称:清热解毒汤处方组成:-黄连:6克-黄芩:12克-黄柏:9克-薄荷:3克-芦根:9克-牛膝:6克处方功效:清热解毒,利咽消肿。

处方用药说明:该处方选用了黄连、黄芩、黄柏等中药,主要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黄连可疏散温热之病邪,具有抗菌、抗病毒的作用。

黄芩能够清热解毒,具有镇静、抗炎的作用。

黄柏能够清热燥湿,具有抗菌、抗病毒的作用。

薄荷具有清热解暑的作用,可缓解口苦舌燥等症状。

芦根可清热利咽,消肿止痛。

牛膝可清热解毒,活血止痛。

处方优点:1.该处方选药匹配合理,黄连、黄芩、黄柏等具有较强的清热解毒作用,对于热毒、痞满等症状有明显疗效。

2.薄荷和芦根的加入,能够缓解口苦、舌燥等症状,提升患者的舒适感。

3.牛膝的加入,可活血化瘀,对于热毒引起的瘀血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处方不足之处:1.该处方注重清热解毒,但对于湿热症状的改善较弱,可能需要配合其他药物来加强湿热的排出。

2.处方中未选用具有补气、益肾等作用的药物,对于贫血、肾虚等患者可能不够全面。

3.处方中的用量可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适当调整,以达到最佳疗效。

处方用药时间:每日三次,每次一剂,连续服用七天。

处方点评总结:该处方适用于热毒引起的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等症状。

药物选用合理,具有清热解毒、利咽消肿的功效。

如果患者病情较轻,服用该处方即可缓解症状;如果病情复杂,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配伍调整,以达到更好的疗效。

同时,患者在服用时应注意饮食、生活规律等方面的调整,配合药物治疗,以加速病情的康复。

中医处方在临床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等因素进行针对性的调整。

中药饮片处方点评情况

中药饮片处方点评情况

中药饮片处方点评情况
中药饮片处方点评情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1.处方是否合理:评估处方中所选药物的种类和用量是否符合中医理论,并考虑药物之间的配伍关系。

如果处方符合中医理论,并且药物之间的配伍合理,可以认为处方合理。

2.药物用量是否适当:评估处方中每种药物的用量是否合理。

用量过大或过小可能会影响疗效,因此应尽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来确定药物的用量。

3.药物选用是否准确:评估处方中所选的中药饮片是否适合患者的病情。

中药饮片有很多不同的种类,每种药物都有其独特的药理作用和适应症。

因此,选择适合患者病情的药物非常重要。

4.处方的调理和配伍是否合理:评估处方中药物的调理和配伍是否合理。

中药的调理和配伍是中医药方的重要组成部分,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增强疗效或减少不良反应。

总之,中药饮片处方点评情况需要考虑处方的合理性、药物的用量是否适当、药物选用的准确性以及处方的调理和配伍是否合理等方面,以综合评价处方的质量。

中药处方点评

中药处方点评

中药处方点评中药审方,是指中药师在配方操作之前对中药处方所写的各项内容进行全面认真审阅核准的过程.它是中药调剂工作的首要环节,是提高配方质量,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的关键。

处方点评的思路与处方审核基本相同,只有事前与事后的区别,可能点评人员职称还存在差别.《处方管理办法》规定,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应当对处方用药适宜性进行审核,更加明确了药师的职责和义务。

因此,审方人员必须认真仔细、严格慎重地审核处方,审方时除看清处方的姓名、年龄、性别、婚否、临床诊断等内容外,还必须对药名、用量用法、辨证用药、因人用药、配伍禁忌、妊娠禁忌、有毒中药等内容的适宜性进行审核.《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规定,除单张门急诊处方超过五种药品的;抗菌药与某些特殊管理药品及超常处方等少数不适应外,处方点评的结果大部分内容适应对中药饮片处方点评,关键需要高水平的中药主管药师参与.1、审核药名的适宜性主要是审核药名是否规范,是否有笔误,相近似的药名是否清楚正确,有无重味等问题。

曾遇到一张补阳还五汤加减的处方,其中用了一味“黄芩",用量为60g/剂,根据经验判断应是“黄芪"之误,将患者病历一看果真是“黄芪”,是西医生抄方有误。

中药品种繁多,有些药名十分相近,一字之差,稍有不慎,容易搞错,轻则影响疗效,重则危及病人的生命安全。

如天麻与升麻是两种功能完全不同的药物,天麻具有平肝息风止痉的功效,为治头痛眩晕之良药,而升麻为升阳举陷之要药。

如果肝阳上亢的患者误用了升麻,其后果将不堪设想.其它容易搞错的药名还有桂枝与桔梗,杞子与栀子,茺蔚子与菟丝子,山茱萸与吴茱萸等等,这要求中药师在审方时要认真仔细辨认,发现有疑问的药名一定要与医生联系,决不能想当然,随意配给。

2、审核用量、用法的适宜性中药的剂量大小与疗效和毒性都有密切的联系。

因此,中药师在审查处方时要注意患者的年龄大小,小儿发育尚未健全,老年人气血渐衰,对药物的耐受力均较差,特别是作用峻猛,容易损伤正气的药物,用量应低于青壮年的用药量(小儿约为常用量的1/4至1/3,老年人约为常用量的1/2至2/3) 。

中药处方点评表

中药处方点评表

中药处方点评表(二)用药不适宜处方1.适应症不适宜的;2.遴选的药品不适宜的;3.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的;4.无正当理由不首选国家基本药物的;5.用法、用量不适宜的;6.联合用药不适宜的;7.重复给药的;8.有配伍禁忌或者不良相互作用的;9.其它用药不适宜情况的;备注:存在问题代码:(一)不规范处方1.处方的前记、正文、后记内容缺项,书写不规范或者字迹难以辨认的;2.医师签名、签章不规范或者与签名、签章的留样不一致的;3.药师未对处方进行适宜审核的(处方后记的审核、调配、核对、发药栏目无审核调配药师及核对发药药师签名,或者单人值班调剂未 执行双签名的规定);4.新生儿、婴幼儿处方未写明日、月龄的;5.西药、中成药与中药饮片未分别开具处方的;6.未使用药品规范名称(通用名称)开具处方的;7.药品的剂量、规格、数量、单位等书写不规范或不清楚的;8.用法、用量使用“遵医嘱”、“自用”等含糊不清字迹的;9.处方修改未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或药品超剂量使用未注明原因和再次签名的;10.开具处方未写临床诊断或临床诊断书写不全的;11.无特殊情况下,门诊处方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超过3日用量,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下需要适当延长处方用量未注明理由的;12.开具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等特殊管理药品处方未执行国家有关规定的;13.中药饮片处方未按照“君、臣、佐、使”的顺序排列的;14.中药饮片的调剂与煎煮有特殊要求的,未按要求标注在所列药品之右上方及加括号的;15.中药处方用法用量紧随剂数之后,包括每日剂量、采用剂型、每剂分几次服用、用药方法等内容,未填写齐全的;16.中药注射剂未单独开具处方的;17.处方用纸颜色不符合要求的;18.对规定必须做皮试的药品,处方医师未注明过敏试验及结果判定;(三)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方应当判定为超长处方 1.无适应症用药的; 2.无正当理由开具高价药的; 3.无正当理由超说明书用药的; 4.无正当理由为同一患者同时开具2种以上药理作用相同的药物的。

中药处方点评资料

中药处方点评资料

中药处方点评主要内容1、处方点评实施办法2、处方点评中一些常见问题3、处方质量改进得思考背景•2007年5月1日新得《处方管理办法》实施,要求各级医院实行处方点评制度。

•2010年3月5日卫生部文件下发《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

•2010年6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010年10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处方点评定义•处方点评就就是根据相关法规、技术规范,对处方书写得规范性及药物临床使用得适宜性进行评价,发现存在或潜在得问题,制定并实施干预和改进措施,促进临床药物合理应用得过程药物临床使用得适宜性1、用药适应证2、药物选择3、给药途径4、用法用量5、药物相互作用6、配伍禁忌处方点评得目得•通过点评临床处方就就是否合理,发现临床用药中存在得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持续改进,以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提高药物治疗水平,保障医疗安全。

处方点评内容1、就就是否有用药指征2、药物选用就就是否恰当3、用法用量就就是否正确4、联合用药就就是否恰当5、就就是否重复用药6、出现不良反应而未及时处理7、中西药得联用就就是否合理8、就就是否经济(首选国家基本药物)9、与用药相关检查就就是否完善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处方点评工作组成员•处方点评专家组:由医院药学、临床医学、临床微生物学、医疗管理等多学科专家组成。

•负责制定不合理处方点评指南、专项处方点评及技术讨论评定等。

•处方点评工作小组:•具有较丰富得临床用药经验和合理用药知识;•具备相应得专业技术任职资格;二级及以上医院处方点评工作小组成员应当具有中级以上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由药剂科负责处方点评日常工作四查十对”•查处方,对科别、姓名、年龄;•查药品,对药名、剂型、规格、数量;•查配伍禁忌,对药品性状、用法用量;•查用药合理性,对临床诊断。

处方点评得实施•具体抽样方法和抽样率:根据实际情况而定•门诊抽样率:≥总处方量1‰;每月点评处方绝对数≥100张;三甲医院门诊抽样率:≥总处方量5%检查要求:处方合格率≥95%处方点评得依据•依据:中国药典、药品说明书、指南、教科书、循证医学得证据、合理用药得评价指标、国家制定得各项药物使用管理规范等处方点评得结果合理处方不合理处方:1、不规范处方2、用药不适宜处方3、超常处方不规范处方•(一)处方得前记、正文、后记内容缺项,书写不规范或者字迹难以辨认得;•(二)医师签名、签章不规范或者与签名、签章得留样不一致得;•(三)药师未对处方进行适宜性审核得;•(四)新生儿、婴幼儿处方未写明日、月龄得;•(五)西药、中成药与中药饮片未分别开具处方得;•(六)未使用药品规范名称开具处方得;•(七)药品得剂量、规格、数量、单位等书写不规范或不清楚得;•(八)用法、用量使用“遵医嘱”、“自用”等含糊不清字句得;•(九)处方修改未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或药品超剂量使用未注明原因和再次签名得;•(十)开具处方未写临床诊断或临床诊断书写不全得•(十一)单张门急诊处方超过五种药品得;•(十二)无特殊情况下,门诊处方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超过3日用量,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下需要适当延长处方用量未注明理由得;•(十三)开具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等特殊管理药品处方未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得;•(十四)医师未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定开具抗菌药物处方得;•(十五)中药饮片处方药物未按照“君、臣、佐、使”得顺序排列,或未按要求标注药物调剂、煎煮等特殊要求得。

6月份处方点评小结

6月份处方点评小结

6月份处方点评小结
时间:2011年6月30日
参加人员:张静芳周金福悻华英王辉李建生高银艳
金玲宋泽珠李艳杨敏
一、处方(随机抽查处方100张)抽查情况
共使用药品498种,平均每张使用4.98种,使用抗菌素处方31张,抗菌素使用百分率31%,使用注射剂处方45张,注射剂使用百分率45%,使用基药297种,基药品种占总使用药品品种百分率59.6%,处方中使用药品通用名总数498种,药品通用名占处方用药百分率100%,处方总金额3893.1元,平均每张处方金额38.93元,合理处方百分率97%。

二、存在问题
1、个别医生处方书写不规范,字迹潦草,难辨认,特别是输液处方中用法一栏,无法辨清输液滴数。

2、处方涂改现象仍有发生,一张处方多处涂改,特别是剂量涂改较多,并且无医生签名。

3、处方眉头填写不认真,偶有地址栏栏缺,诊断栏缺项或简写
4、部分医生处方用药不合理,特别是抗菌素及激素使用不尽合理。

奖罚情况
一、处方书写不规范,字迹潦草,难辨认、处方涂改现象、处方缺项等按华宁县中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办法中处方管理规定扣款。

二、对于做得好的科室及个人给予口头表扬。

改进措施
一.加强平时检查力度。

二.进一步完善奖惩制度。

三.加强对〈〈处方管理办法〉〉的学习,不断提高处方书写质量。

四.让科主任及时告知各医生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反复出现的同一问题,要及时改正。

华宁县中医院
医务科
二0一一年六月三十日。

中药处方点评

中药处方点评

中药处方点评符合规范、用药合理、无不良反应;不合理处方:存在问题、需干预改进;严重不合理处方:存在严重问题、需立即停止使用并进行干预和改进。

改进处方质量的思考1、加强医师用药知识培训,提高用药水平;2、建立科学的处方点评制度,加强处方审核和干预;3、加强药学服务,提供专业用药建议;4、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和处理,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反应;5、推广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促进合理用药和降低医疗费用。

内网站上公开曝光;对医生进行警告、罚款、停职等处罚;并向相关部门报告。

处方规范化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和超常处方都是不合理处方的表现。

不规范处方包括书写不规范、药品信息不清晰、用法用量不明确等问题,而用药不适宜则指的是药品选择、剂型、用法等方面不适宜患者情况的问题。

超常处方则是指医生开具药品超过规定用量、使用高价药物或超说明书用药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通过临床与医生讨论用药方案、收集相关信息、进行用药会诊、推行基本用药目录、实施用药指南、进行合理用药教育等方式进行技术干预,也可以通过公示曝光、处罚医生等方式进行行政干预。

文章没有明显的格式错误和有问题的段落。

以下是对每段话的小幅度改写:事前干预包括药师审核处方时发现的不合理用药,并及时要求医生进行改进等。

在我院,89%的不合理处方在调剂时被发现并及时纠正。

事后干预的目的是减少用药安全隐患,防止再次发生。

该过程包括随机抽查门诊处方并对不合理用药进行评价等。

处方点评的工作流程包括:(A)分析不合理用药,(B)填写处方点评相关表格,(C)向处方者反馈意见,(D)提出合理用药建议,(E)总结并提出下阶段工作计划。

根据XXX的规定,中药饮片处方点评制度增加了味数和费用项进行评价。

具体要求包括:(1)每张处方原则控制在20味以内;(2)严格掌握贵细药材的使用指征;(3)对于医保规定病种如恶性肿瘤等,可适当放宽至25味;(4)三级医院帖均费用不超过40元(膏方除外);(5)二级医院及其他所有医疗机构帖均费用不超过30元(膏方除外);(6)原则上每帖费用不超过50元;(7)每月上报中药饮片处方总贴数、中药饮片处方总金额、中药味数超过25味的饮片处方贴数、本月饮片帖均费用、本月与上个月贴均费用增减幅度(±%)。

某院2013年第三季度门诊典型中药处方点评

某院2013年第三季度门诊典型中药处方点评

某院2013年第三季度门诊典型中药处方点评门诊中药处方点评是门诊中药临床药学的一项基础而重要的内容。

“中药处方点评,作为对不合理用药进行干预的一种方法,对于保证中药临床就有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具有重要的作用”[1]。

本文就某院2013年第三季度门诊中药的典型处方进行规范性和适宜性的点评,规范性点评主要分析处方用药相关问题,而不涉及处方前记和后记等相关问题,适宜性点评主要分析门诊常见不适宜问题。

1 处方规范性1.1 处方1姓名:谭×× 性别:男年龄:62岁诊断:便秘;证型:气滞证。

开具日期:2013-9-14处方:大黄9g 瓜蒌子30g 五味子9g 太子参30g 瓜蒌皮30g 胆南星10g 枳壳10g 郁金10g 丹参15g 麦冬15g 芒硝6g 厚朴10g 剂数:3剂。

存在问题:芒硝未按要求标注煎煮特殊要求。

用药分析: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2],(以下简称《药典》)芒硝的用法是:“一般不入煎剂,待汤剂煎得后,溶入汤液中服用。

”实验[3]证明“大承气汤中加入芒硝,总结合蒽醌与总游离蒽醌含量均降低。

”“调胃承气汤中加入芒硝,总游离蒽醌与总结合蒽醌含量均降低。

”芒硝“溶于水后,电离成2个Na+离子和1个SO42-离子,离子在溶液中水化,会使其他成分的溶解度降低,这可能是芒硝在中药组方中与其他药物共煎时使其他成分溶出下降的原因。

”本处方内含承气类方,而《伤寒论》[4]在大承气汤的煎煮方法中记载芒硝的用法:“……去滓,内芒消,更上微火一二沸”;在调胃承气汤和大陷胸汤的用法也一样,仅是用词有别。

因此,药师认为芒硝可遵从仲圣对芒硝的煎煮方法或现今《药典》的用法,而不能与群药同煎,以免影响药效。

1.2 处方2姓名:应×× 性别:女年龄:28岁诊断:紫癜病;证型:肾虚湿热证。

开具日期:2013-7-30处方:女贞子15g 墨旱莲30g 补骨脂15g 板蓝根30g 仙鹤草30g 侧柏叶15g 白茅根30g 藕节30g 大黄炭15g 肿节风30g 郁金15g 三七粉3g 剂数:7剂。

中药房处方点评范例

中药房处方点评范例

中药房处方点评范例
尊敬的医生,
感谢您给出这个中药处方,以下是我对该处方的点评:
1. 草药配方合理: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质,您选择了逍遥丸和桃仁蜜丸来组成该处方。

逍遥丸有舒肝理气、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缓解痛经和经前症状;桃仁蜜丸则具有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的功效,适用于痛经伴有腹痛和腹部胀满感的情况。

2. 注意服用方法:您在处方中明确指出了逍遥丸和桃仁蜜丸的用法和用量,患者应该按照您的建议每天服用2次,饭前服用,每次2粒。

这样的服用方法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草药的疗效。

3. 注意禁忌症和不良反应:逍遥丸和桃仁蜜丸都是中药配方,虽然副作用较小,但还是要提醒患者在使用草药之前告知医生有无过敏史,以及注意草药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如恶心、腹泻等。

总体来说,这个处方合理、简洁明了。

希望我的点评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疑问或需要进一步解释,请随时告知。

祝您工作顺利!
此致
敬礼
XXX。

中药处方点评201106课件

中药处方点评201106课件

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
处方点评组织管理 药物与治管理规范
处方点评工作组成员 • 处方点评专家组:由医院药学、临床医学、临床
微生物学、医疗管理等多学科专家组成。 • 处方点评工作小组: 具有较丰富的临床用药经验和合理用药知识; 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任职资格;二级及以上医院处
• (四)调剂、煎煮的特殊要求注明在药品右上方,并加 括号,如打碎、先煎、后下等;
• (五)对饮片的产地、炮制有特殊要求的,应当在药品 名称之前写明;
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
处方点评定义
• 根据相关法规、技术规范,对处方书写的 规范性及药物临床使用的适宜性(用药适 应证、药物选择、给药途径、用法用量、 药物相互作用、配伍禁忌等)进行评价, 发现存在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并实施干预 和改进措施,促进临床药物合理应用的过 程。
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
中药处方应当包含以下内容:
• (一)一般项目,包括医疗机构名称、费别、患者姓名、 性别、年龄、门诊或住院病历号、科别或病区和床位号等。 可添列特殊要求的项目。(我院使用的处方增加了一项, 病人联系电话)
• (二)中医诊断,包括病名和证型(病名不明确的可不写 病名),应填写清晰、完整,并与病历记载相一致。
处方管理办法
• 第三十四条 药师应当认真逐项检查处方前记、正 文和后记书写是否清晰、完整,并确认处方的合 法性。
• 第三十五条 药师应当对处方用药适宜性进行审核 • 第三十六条 药师经处方审核后,认为存在用药不
适宜时,应当告知处方医师,请其确认或者重新 开具处方。
处方管理办法
• 第三十七条 药师调剂处方时必须做到“四查十 对”:
中药处方点评
郎玉英
主要内容
处方点评实施办法 处方点评中一些常见问题

中药处方书写规范与中药处方点评

中药处方书写规范与中药处方点评

药指南
• 中医辨证施治、配伍禁忌——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 方剂学
中药处方点评常用 工具书
中药处方点评内容
• 一、处方书写的规范性 • 二、临床诊断与用药的适宜性 • 1、配伍禁忌(十八反、十九畏、妊娠禁 忌) • 2、炮制品与临床诊断适宜性 • 3、处方剂量:“毒性中药”、“麻醉中 药” • 4、联合用药、相互作用,重复给药 • 三、用法、用量:给药剂型、给药途径, 特殊用法
用药不适宜处方 2-2中药饮片或处方的用 法用量不适宜的;
不规范处方 1-5开具处方未写中医诊断或 未写中医证型的 1-8中药饮片或处方的用法用 量等书写不规范或不清楚的
中成药处方举例
合格处方
临床使用中成药时,西 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 合,选用相应的中成药, 但不能仅根据 西医 诊断选用中成药。
此处放一张中成药合理处方照片
中药处方点评结果
合理处方 不合理处方
不规范处方 用药不适宜处方 超常处方
• • • •
门诊处方点评汇总表(西药、中成药) 门诊中药饮片处方点评汇总表 住院中药饮片处方点评汇总表 点评通告
通告方式 • 中医院药学通讯 • 药事管理 • (第十四期)
• 每一季度通报:门诊处方点评通告、病历医嘱点评通告
中药处方书写规范 与中药处方点评
主要内容
• 一、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
• 二、中药处方点评依据及内容
• 三、处方审核是处方点评的基础
• 四、小结
一、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
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
• 第三条 中药处方包括中药饮片处方、 中成药(含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下同) 处方,饮片与中成药应当分别单独开具 处方 • 第七条 医师开具中药处方时,应当以 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体现辨证论治和配 伍原则,并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6月份中成药处方专项点评

6月份中成药处方专项点评

2013年6月份中成药处方专项点评在《中成药处方管理规范》中明确提出,凡开具中成药处方必须有中医病名和证型,辨证施治。

本月抽查6月份4天的全部中成药处方,总计5129 张,不合格处方295张,不合格率为5.75%。

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缺中医病名或病名不规范,共有52张处方,此项存在的问题已占总不合格率的17.6%。

病名在中医医疗实践中具有极重要的意义,它有利于把握疾病的全局和全过程的一般规律,有利于临床施治。

临床医师可参照2013年3月份处方点评后面附的中西医病名对照表,规范书写中医病名。

2.缺中医证型,共有89张处方,占总不合格率的30.2%。

辨证是论治的前提和依据,只有在明确证型的情况下才能合理论治。

该缺项问题皮肤科比较显著,外用中成药也需辨证。

如三黄洗剂的中医诊断为湿疹(热毒壅盛证)。

其次是疼痛科开具丹参注射液和(或)元胡止痛胶囊皆需要辨证。

外科医师开具通迪胶囊或独一味胶囊时也要写明证型。

3.缺中医诊断,共有62张处方,占总不合格率的21%。

缺中医诊断即缺少中医病名和证型。

该问题个别医师较为显著,希望能引起重视,请正确规范书写开具中成药的处方。

4.辨证错误或不合理,使得诊断与用药不符,共有89张处方,占总不合格率的30.2%。

此项问题各科室的临床医生都有发生。

1)检查中发现几个比较典型的辨证错误:A)腰痹病(寒湿瘀滞证)用新癀片,此药的功效是: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用于热证,不用于寒症。

B)急性根尖周炎(风热证)用肿痛安胶囊,此药功效是祛风化痰,行瘀散结,消肿。

含白附子,性辛温,不宜用于“风热证”。

C)白睛溢血(血热妄行证)用痛血康,次要功效是止血镇痛,活血化瘀。

含草乌,性辛温,不能用于血热妄行。

D)暴盲病(血热妄行证)用复方血栓通胶囊,此药功效是活血化瘀,益气养阴,属温热药,可用于眼底出血,如果是血热妄行,应选用清热凉血类药物为佳。

2)有2个中成药常常发生阴阳辨证错误:A)金匮肾气丸(应为肾阳亏虚);B)喘可治注射液(应为肾阳亏虚)。

中药处方点评ppt课件

中药处方点评ppt课件
通过对中药处方的综合评估,优化治疗方案,提高药物治疗效果。
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及时发现并纠正中药处方中的潜在风险,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2024/1/24
26
06
中药处方点评挑战与展望
2024/1/24
27
当前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中药处方复杂性
中药处方常涉及多种药 物和复杂配伍,点评时 需要考虑药性、功效、 剂量等多个因素,增加 了点评的难度。
演示点评过程
展示处方的点评过程,包括收集信息、初步分析、深入点评和总结 归纳等步骤。
操作指导
对点评过程中涉及的操作进行指导和讲解,如药物配伍分析、用量用 法核对等。
2024/1/24
21
05
中药处方点评实践与应用
2024/1/24
22
门诊中药处方点评实践
处方规范性点评
包括处方格式、书写规范、用药合理性等方面的 点评。
02
案例二
患者因慢性胃炎就诊,医生开具了中药处方。经过分析,发现处方中药
量过小,无法达到治疗目的。经过增加药量,患者症状得到改善。
2024/1/24
03
案例三
患者因高血压就诊,医生开具了包含中药和西药的处方。经过分析,发
现中药与西药存在相互作用的风险。经过调整药物搭配和用量,患者血
压得到有效控制。
16
副作用相对较少
相比西药治疗,中药治疗副作 用相对较少,但仍需注意用药
安全和合理用药问题。
6
02
中药处方组成与结构
2024/1/24
7
处方前记
2024/1/24
患者信息
01
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就诊科室等。
临床诊断
02

中药处方点评探讨ppt课件

中药处方点评探讨ppt课件

9
临床诊断:咳嗽 咳嗽/风寒袭肺
咳嗽/阴虚肺燥
临床诊断书写不全 疏散风寒,宣肺止咳
通通宣宣理理肺肺丸丸 滋阴润肺,化痰止咳
养阴润肺膏
10
临床诊断:心悸 心悸/心血不足
心悸/瘀阻心脉
临床诊断书写不全 补血养心,益气安神
柏通子宣养理心肺丸丸 活血化瘀,理气通络 脑心通
11
临床诊断:不寐 不寐/肝郁伤神
25
中药注射液的溶媒 5%GS
0.9%NS
参麦注射液 红花注射液 丹红注射液…
灯盏细辛注射液
(PH5.5~7.5)
复方苦参注射液…
26
三、联合用药
热毒宁与阿奇霉素
沉淀
香丹注射液与左氧氟沙星
沉淀
黄酮类化合物易与金属离子 络合物
丹参川芎嗪与灯盏花素
丹参川芎嗪PH3.0~3.5,灯盏花素水溶液PH值呈弱碱性,丹参 川芎嗪不宜与碱性注射液配伍,而灯盏花素与PH值偏低的溶液使 用时,可使其酚酸类成分析出,故不得与ph值低于4.2的输液或药 物合用。

5
中药处方点评 常见问题
6
一、临床诊断不规范,证型与用药不符 中医诊断,包括病名和证型(病名不明确的可不写 病名),应填写清晰、完整,并与病历记载相一致。 1、相关概念 病,即疾病,是致病邪气作用于人体,人体正气与之 抗争而引起的机体阴阳失调、脏腑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障 碍的一个完整的生命过程。反映了某一种疾病全过程的总 体属性、特征和规律。 证,即证候,是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 病理概括,一般由一组相对固定的、有内在联系的、能揭 示疾病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病变本质的症状和体征构成。 症,即症状和体征的总称。
15
(5)中药注射剂 清热解毒剂:喜炎平、热毒宁、痰热清。。。 外伤感染。。 蜂窝组织炎。。 预防术后感染。。

中药处方点评

中药处方点评

中药处方点评中药处方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核心。

通过合理的搭配和运用中药,可以有效地调理身体,恢复健康。

然而,有时候一些中药处方可能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得到更加细致的点评和改进。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中药处方做出一些评价和建议。

希望对读者了解中药处方有所帮助。

首先,中药处方在搭配上需要注重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

有些中药在一起使用可能会产生不良的反应,甚至会对身体造成危害。

因此,医师在开具中药处方时应当对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有清晰的认识,避免不当的搭配。

此外,对于患有慢性病的患者,中药处方中应当考虑到药物的积累效应,避免过量使用导致中毒。

其次,中药处方在药物的用量上也需要谨慎。

有些药物在用量过大时可能会引起药物中毒,而用量过小则难以发挥治疗作用。

因此,医师在开具中药处方时应当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合适的用量,避免出现过度或不足的情况。

此外,一些患者可能对某些中药成分过敏,医师应当根据患者的过敏史来调整处方,避免产生过敏反应。

另外,中药处方中药材的品质也至关重要。

有些中药材存在着劣质伪劣产品,使用这些药材可能会影响疗效甚至对身体造成危害。

因此,医师在配药时应当选择正规的药材供应商,确保药材的品质符合标准。

此外,医师也应当对药材的来源和生产过程有清晰的了解,杜绝使用有问题的药材。

综上所述,中药处方在搭配、用量和药材品质等方面都需要医师有深入的认识和把握。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点评和调整,才能确保中药处方的疗效和安全性。

希望医师们在开具中药处方时能够谨慎用药,加强对中药的认识,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处方应当判定为超常处方:
1-1.无适应症用药; 1-2.无正当理由开具高价药的;
1-3.无正当理由超说明书用药的;
中药处方点评中一些常见问题
(1)1—10 开具处方未写临床诊断 或临床诊断书写不全的
(3)1-3. 无正当理由超 说明书用药的
(2)1-1 适应证不适宜的
超常处方
• 1、无适应证用药; • 2、无正当理由开具高价药的; • 3、无正当理由超说明书用药的;
(超说明书用药,医生必须双签字,否则药师有权拒绝调剂。)
• 4、无正当理由为同一患者同时开具2种以上药理 作用相同药物的。
处方点评的工作方式
1、工作基础 临床、药学工作,两者相互促进。 2、不合理用药的干预方式 • 按方法 技术干预和行政干预 • 按时效 事前干预和事后干预
续上表
(2)用药不适宜处方: 1-1.适应症不适宜的; 1-2.遴选的药品不适宜的; 1-3.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的; 1-4.无正当理由不首选国家基本药物的; 1-5.用法、用量不适宜的; 1-6.联合用药不适宜的; 1-7.重复给药的;
1-8.有配伍禁忌或者不良相互作用的; 1-9.其他用药不适宜情况的;
1
2
3 4 5 6 7 ................ 总计 平均 % A= B= H= J= G= I= K= L= O= P=

(1)不规范处方
月份不合理处方汇总表
中成药
例数 比例
不合理处方存在问题代码
中药饮片
例数 比例
1-1.处方的前记、正文、后记内容缺项,书写不规范或者字迹难以辨认的; 1-2.医师签名、签章不规范或者与签名、签章的留样不一致的; 1-3.药师未对处方进行适宜性审核的(处方后记的审核、调配、核对、发药栏 目无审核调配药师及核对发药药师签名,或者单人值班调剂未执行双签名规 定); 1-4.新生儿、婴幼儿处方为写明日、月龄的; 1-5.西药、中成药与中药饮片未分别开具处方的; 1-6.未使用药品规范名称开具处方的; 1-7.药品的剂量、规格、数量、单位等书写不规范或不清楚的; 1-8.用法、用量使用“遵医嘱”、“自用”等含糊不清字句的; 1-9.处方修改未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或药品超剂量使用未注明原因和再次签 名的; 1-10.开具处方未写临床诊断或临床诊断书写不全的; 1-11.单张门急诊处方超过五种药品的; 1-12.无特殊情况下,门诊处方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超过3日用量,慢性病、
--+++++++++
(1)1-12 无特殊情况下,门诊处方超过7日用量, 急诊处方超过3日用量,慢性病、老年病 或特殊情况下需要适当延长处方用量 未注明理由的;
(3)1-4 无正当理由为同一患者同时开 具2种以上药理作用相同药物的。
医院必须重视处方点评
医务科
医师教育、培训
药师教育、培训
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 中成药的处方是根据中医理论,针对某种病证或 症状制定的,因此使用时要依据中医理论辨证选 药,或辨病辨证结合选药 • 辨病用药是针对中医的疾病或西医诊断明确的疾 病,根据疾病特点选用相应的中成药 • 临床使用中成药时,可将中医辨证与中医辨病相 结合、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选用相应的 中成药,但不能仅根据西医诊断选用中成药
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
中药处方应当包含以下内容: • (一)一般项目,包括医疗机构名称、费别、患者姓名、 性别、年龄、门诊或住院病历号、科别或病区和床位号等。 可添列特殊要求的项目。(我院使用的处方增加了一项, 病人联系电话) • (二)中医诊断,包括病名和证型(病名不明确的可不写 病名),应填写清晰、完整,并与病历记载相一致。 • (三)药品名称、数量、用量、用法,中成药还应当标明 剂型、规格。 • (四)医师签名和/或加盖专用签章、处方日期。 • (五)药品金额,审核、调配、核对、发药药师签名和/ 或加盖专用签章。
处方点评的依据 • 依据:中国药典、药品说明书、指南、教 科书、合理用药的评价指标、国家制定的 各项药物使用管理规范等
处方点评的结果 合理处方 不规范处方 不合理处方
用药不适宜处方
超常处方
不规范处方
• (一)处方的前记、正文、后记内容缺项,书写不规范 或者字迹难以辨认的;
• (二)医师签名、签章不规范或者与签名、签章的留样 不一致的; • (三)药师未对处方进行适宜性审核的; • (四)新生儿、婴幼儿处方未写明日、月龄的; • (五)西药、中成药与中药饮片未分别开具处方的; • (六)未使用药品规范名称开具处方的;
用药不适宜处方
• • • • • • • • • (一)适应证不适宜; (二)遴选的药品不适宜; (三)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 (四)无正当理由不首选国家基本药物的; (五)用法、用量不适宜的; (六)联合用药不适宜的; (七)重复给药的; (八)有配伍禁忌或者不良相互作用的; (九)其他用药不适宜情况的。
处方点评组织管理
药物与治疗学委员会
处方点评专家组
处方点评工作小组
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
处方点评工作组成员 • 处方点评专家组:由医院药学、临床医学、临床 微生物学、医疗管理等多学科专家组成。 • 处方点评工作小组: 具有较丰富的临床用药经验和合理用药知识; 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任职资格;二级及以上医院处 方点评工作小组成员应当具有中级以上药学专业 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规范处方行为
处方调剂规范
审 核 处 方
调 剂 药 品
用 药 交 代
进对 行不 有合 效理 干处 预方
处方质量的改进思路
• 第一手段:计算机控制,没有人为因素 • 第二手段:教育、培训 公告、警告 暂停或取消处方权剂量应来自偏小值5.合理选择给药途径
能口服给药的,不采用注射给药;能肌内注射 给药的,不选用静脉注射或滴注给药。
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6.使用中药注射剂还应做到:
(1)用药前应仔细询问过敏史,对过敏体质者应慎用。 (2)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功能主治使用,辨证施 药,禁止超功能主治用药。 (3)中药注射剂应按照药品说明书推荐的剂量、调配要 求、给药速度和疗程使用药品,不超剂量、过快滴注和长 期连续用药。 (4)中药注射剂应单独使用,严禁混合配伍,谨慎联合 用药。对长期使用的,在每疗程间要有一定的时间间隔。 (5)加强用药监护。
不合理用药的干预方式
• 技术干预 如下临床与医生讨论用药方案;收集与 合理用药的相关信息;接受用药会诊;推行基本 用药目录;实施用药指南;进行合理用药教育等。 • 行政干预 包括将严重或重复出现或有代表性的 不合理用药在公示栏或院内网进行全院通报等等。
不合理用药的干预方式
• 事前干预 • 在于纠正正在发生或可能将要发生的不合理用药。 包括以管床医生为单位抽查在院病历;药师处方 审核时发现的不合理用药,及时要求医生进行改 进等。 • 事后干预 • 在于减少存在的用药安全隐患,预防再次发生, 包括随机抽查一定数量的出院病历或门诊处方, 对出现的不合理用药进行评价等。
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 联合用药原则 (一)中成药的联合使用 (二)中成药与西药的联合使用 • 孕妇使用中成药的原则 • 儿童使用中成药的原则
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
• 第三条 中药处方包括中药饮片处方、中成药 (含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下同)处方,饮片与中 成药应当分别单独开具处方 • 第七条 医师开具中药处方时,应当以中医药理 论为指导,体现辨证论治和配伍原则,并遵循安全、 有效、经济的原则
处方点评工作流程
A 不合理用药 分析 E 总结并提出 下阶段工作 计划
B 填写处方点评 相关表格
C 向处方者 反馈意见 D 合理用药 建议
序号
处方 日期
年龄 诊断
药品 品种
国家 基本 药物 品种 数
药品 通用 名数
处方 金额
处方 审核 医师 调配 药师
核对 发药 药师
是否 合理 (0/ 1)
存在 问题 (代 码)
处方点评的实施
• 具体抽样方法和抽样率 • 门急诊抽样率:≥总处方量 1‰;每月点评处方 绝对数≥100张; 三甲医院门诊抽样率:≥总处方量5% 检查要求:处方合格率≥95%
处方点评内容
• • • • • • • • • 是否有用药指征 药物选用是否恰当 用法用量是否正确 联合用药是否恰当 是否重复用药(药理作用相似,不符合医保要求) 出现不良反应而未及时处理 中西药的联用是否合理 是否经济 与用药相关检查是否完善
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
• 第九条 中药饮片处方的书写,应当遵循以下要求: • (一)应当体现“君、臣、佐、使”的特点要求 • (二)名称应当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准确使 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没有规定的,应当按照本 省(区、市)或本单位中药饮片处方用名与调剂给付的 规定书写;(专门制订一本中药饮片处方应付列表,每 位中医师人手一本,参照使用) • (三)剂量使用法定剂量单位,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原 则上应当以克(g)为单位,“g”(单位名称)紧随数值 后 • (四)调剂、煎煮的特殊要求注明在药品右上方,并加 括号,如打碎、先煎、后下等; • (五)对饮片的产地、炮制有特殊要求的,应当在药品 名称之前写明;
不规范处方
• (十二)无特殊情况下,门诊处方超过7日用量,急 诊处方超过3日用量,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下 需要适当延长处方用量未注明理由的; • (十三)开具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 放射性药品等特殊管理药品处方未执行国家有关规定 的; • (十四)医师未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定开具 抗菌药物处方的; • (十五)中药饮片处方药物未按照“君、臣、佐、使” 的顺序排列,或未按要求标注药物调剂、煎煮等特殊 要求的。
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 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 1.辨证用药 依据中医理论,辨认、分析疾病的证候 2.辨病辨证结合用药 中医辨证与中医辨病相结合、西医辨病与中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