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大伦个方法教你去除体内湿气图文稿

合集下载

罗大伦博士《舌诊》泡脚祛湿一奇方温胆汤

罗大伦博士《舌诊》泡脚祛湿一奇方温胆汤

罗大伦博士《舌诊》泡脚祛湿一奇方温胆汤大补气血,推荐食疗古方玉灵膏“痰湿”的人一般有以下特征1.舌像:舌体胖大,舌苔白腻或黄腻(湿热),舌边有齿痕印,舌体有红点(湿热);2.大便次数多,不成形,粘马桶;小便次数多且尿量多而色清如水(痰湿),容易起夜;或小便深黄(湿热)。

3.面色暗黄无光泽,容易长痘痘特别是脓包型的痘痘,眼泡微浮;4.腹部肥满而松软,或体型虚胖。

5.口中粘腻,痰多;6.口干、口苦、口臭。

7.很少感觉口渴,不想喝水;8.容易出汗,汗味大,汗出后皮肤多凉;9.身体特别是小腿容易沉重无力,容易困倦,怎么睡也睡不够。

10.手足冰凉,胸闷,关节容易酸痛、肌肤麻木;11.肠胃容易不适:容易胃胀,胃痛,腹泻,便秘等。

12.易出现耳鸣13.容易紧张、压抑、焦虑、发怒14.经常性睡眠不好(不是心里藏着事或精神受了刺激的睡不着)好吧,若若我表示中了好几条~~~~(>_这是怎么造成的呢?我们先来看一张图:黄老先生将人体气机运行画了个圈圈,心火在上,肾水在下,脾居中轴,肝随脾升,胆随胃降,这个圈就运转起来了。

正常运转就能水火既济,俩字“和谐”。

脾的两个作用,一个是运化水谷精微(就是我们吃的食物),另一个就是运化水湿。

如体内水液过多、脾气虚,水湿不化,时间一长即成脾湿,湿气淤积体内越来越多,便形成了“痰湿”。

好多人说吃中药不管用,其实是你的脾胃出了问题,脾胃虚弱或者寒湿太重,痰湿堵在里面,不能吸收。

所以从临床效果上看,反倒泡脚比吃药效果更好。

温胆汤泡脚方配方:茯苓30克,陈皮6克,法半夏6克,竹茹6克,枳实6克,炙甘草6克。

(此方来源罗大伦博士《舌诊》一书)用法:上述药材熬水,大火煮开后,小火再煮30分钟,滤出药汁,然后将药汁分成两份,早晚兑入温热水泡脚,水温不要太热,水淹过脚背即可,泡25分钟左右为宜。

罗博士说现在很多痰湿的都化热了(舌质红、有红点、舌苔黄),所以他去掉了温胆汤原方中的生姜,如您寒湿严重(舌体白,舌苔白腻,齿痕明显,容易腹泻),无湿热特征(无黄苔,无舌体红,无大便干燥,小便黄的特征),则可每付加生姜3-4片同煮。

罗大伦:黄元御的圆圈理论

罗大伦:黄元御的圆圈理论

罗大伦:黄元御的圆圈理论(总7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罗大伦:黄元御的圆圈理论黄元御气机升降图?脾土左升,肝气和肾水都随着升,胃气右降,胆气和心火随着下降,这是不是一个左边升,右边降的圆圈呢?在这个圆圈里,脾胃一阴一阳,就是中心的轴,一切都是围绕着它们来转。

话说这人体里面,五脏六腑是上下分布的,中医认为,其功能也有方向,这些脏腑所引导的气机是处于动态中的。

这个图画我给大家描述一下。

首先肾在最下面,属水脏。

中医说肾脏是水中含火,水是肾阴,火是肾阳,火我们就明白了,那一定是向上走的,它生什么啊火生土,也就是说,火性向上走,使得脾土温暖,那么脾是负责什么的呢是负责把胃吸收的营养(中医叫精微物质)发送到全身的。

这脾有个特性,它是向上走的,因为有一部分营养还要到肺脏,与吸入的空气中的精微物质结合,由肺协助向全身输布。

各位可记住了,中医认为,脾脏之气,是从左边向上升的。

肾脏中的水呢,水生木,也就是说,在水的滋养下,木气也开始得到了营养,要发展了,它发展的方向也是上升,跟树一样,这个肝脏之气也是从左边往上升的。

随着脾土之气上升,中医有句话,叫“肝随脾升,胆随胃降”,就是说的这个。

好多人说,这中医的肝怎么在左边啊,解剖可是在右边,中医说的是肝气,是肝的功能,是一个功能系统,不单是那个脏器实质。

所以,左边身体有病,有时要考虑到肝脾之气上升是否正常,尤其是肝气。

肝属木,四季配春季,象征着万物生发。

此时各位看到了,这个气机随着肝脾升到了顶部,这里就是肺和心了。

各位知道,木生火,这火配五脏是心,四季配夏天,心火的特点其实也是要向上的,但是,由于有肺脏的存在,心火被带向下行。

肺是属金的,四季配秋天,主肃降,甭管夏天多热,遇到秋天,气机就开始往下降了。

这心火本来是要上升的,但是因为有肺金在上面,所以就跟着往下降,直降到肾中,使得肾水不至于过寒,温暖肾水。

解决严重湿热的经典名方——清暑益气汤---罗大伦

解决严重湿热的经典名方——清暑益气汤---罗大伦

解决严重湿热的经典名方——清暑益气汤---罗大伦(《脾胃论》·卷中·长夏湿热胃困尤甚用清暑益气汤论)《刺志论》云:气虚身热,得之伤暑,热伤气故也。

《痿论》云:有所远行劳倦,逢大热而渴,渴则阳气内伐,内伐则热舍于肾。

肾者,水脏也,今水不能胜火,则骨枯而髓虚,足不任身,发为骨痿。

故《下经》曰:骨痿者,生于大热也。

此湿热成痿,令人骨乏无力,故治痿独取于阳明。

时当长夏,湿热大胜,蒸蒸而炽,人感之多四肢困倦,精神短少,懒于动作,胸满气促,肢节沉疼;或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心下膨痞,小便黄而数,大便溏而频,或痢出黄如糜,或如泔色;或渴或不渴,不思饮食,自汗体重;或汗少者,血先病而气不病也,其脉中得洪缓。

若血气相搏,必加之以迟。

迟,病虽互换少差,其天暑湿令则一也。

宜以清燥之剂治之。

《内经》曰:阳气者,卫外而为固也。

炅则气泄。

今暑邪干卫,故身热自汗,以黄芪甘温补之为君;人参、橘皮、当归、甘草甘微温,补中益气为臣;苍术、白术、泽泻渗利而除湿;升麻、葛根,甘苦平,善解肌热,又以风胜湿也。

湿胜则食不消而作痞满,故炒曲甘辛,青皮辛温,消食快气。

肾恶燥,急食辛以润之,故以黄柏苦辛寒,借甘味泻热补水,虚者滋其化源,以人参、五味子、麦门冬酸甘微寒,救天暑之伤于庚金为佐,名曰清暑益气汤。

清暑益气汤黄芪(汗少减五分)苍术(泔浸,去皮)升麻(以上各一钱)人参(去芦)泽泻神曲(炒黄)橘皮白术(以上各五分)麦门冬(去心)当归身炙甘草(以上各三分)青皮(去白,二分半)黄柏(酒洗,去皮,二分或三分)葛根(二分)五味子(九枚)上件同㕮咀。

都作一服,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去渣,大温服,食远。

剂之多少,临病斟酌。

此病皆由饮食劳倦,损其脾胃,乘天暑而病作也。

但药中犯泽泻、猪苓、茯苓、灯心、通草、木通淡渗利小便之类,皆从时令之旺气,以泻脾胃之客邪,而补金水之不及也。

此正方已是从权而立之。

若于无时病湿热脾旺之证,或小便已数,肾肝不受邪者误用之,必大泻真阴,竭绝肾水,先损其两目也。

罗大伦老师《中医这样看病》用药经验小集

罗大伦老师《中医这样看病》用药经验小集

罗大伦老师《中医这样看病》用药经验小集最近看罗大伦老师《中医这样看病》,发现罗老师讲了自己许多用药经验,本想自己摘录一下,结果在网上发现有朋友已经辑录,那就不再费力了,转来大家一起参考。

再此向原创网游致谢。

1、小儿盗汗有的是正常的生理反应。

有的是缺钙。

如果只是伴有手足心热。

则由阴虚内热的嫌疑,可以用一些凉性的食物。

如梨汁、西瓜汁,也可用几克桑叶泡水加冰糖。

服用一两次即可。

也可用六味地黄丸化水,服用一两次,药量为成人的四分之一。

如果还在母乳喂养期的,可以给母亲服用六味地黄丸。

通过调治母乳来治疗孩子。

2、治疗小儿食积:焦三仙各10克熬水喝。

3、感冒后长期咳嗽验方:细辛3克。

杏仁9克(捣)。

法半夏9克,陈皮9克,瓜蒌壳9克。

枳壳9克,桔梗9克。

薄荷9克。

沙参9克,射干9克。

五味子6克,黄芩6克。

桑白皮9克。

甘草6克。

药物先泡半个小时。

水开后煮十分钟。

方义:感冒后正气不足,邪伏于内,必须将邪气宣出。

如果没有黄痰等热证。

可以去掉黄芩、桑白皮。

一般四五服即可。

之后用通宣理肺丸或金匮肾气丸善后。

4、雨天淋雨后着凉,可用葱白、生姜煮水喝,另加热水泡脚。

5、小儿咳嗽:橘子皮熬水。

水开后五分钟即可。

如果有热,可以加渗透梨皮、萝卜丝。

如果痰完全是清的,白色的。

可以配合一点姜片或者苏叶。

6、小儿的病重在调理脾胃,如小儿哮喘,可以在未发作期使用八珍糕调理,药房有健脾八珍糕成药。

八珍糕原方:党参10g。

白术10g。

茯苓10g,山药50g。

莲子肉30g,白扁豆20g。

芡实10g,薏苡仁10g。

罗大伦使用方法:太子参20g。

白术30g。

茯苓50g。

山药50g,薏苡仁50g。

芡实20g。

白扁豆20g,莲子肉50g。

生山楂30g,炒麦芽30g。

如果舌质红,去掉太子参、白术。

可以磨粉熬成糊加渗透冰糖。

白扁豆必须煮20分钟以上,否则会出现呕吐症状。

7、六味地黄丸对症:肾阴虚(1)舌像:舌质红。

舌苔薄。

(舌苔厚者,体内有湿,须先除湿)(2)脉象:脉细数。

【中医治疗】体内湿气去除十八法(非常实用的方法)文件.doc

【中医治疗】体内湿气去除十八法(非常实用的方法)文件.doc

【中医治疗】体内湿气去除十八法 (非常实用的方法 )人体的病来源于身体内的湿气一、湿气 --万恶之邪现在人,吃肉吃得太多,吃的食物里有污染,运动量少,身体阴盛阳虚,湿邪内郁,所以大便无法正常。

为什么成型的大便很少呢?中医里讲,脾虚则便溏,中国人本应以五谷杂粮为食,现在以肉食为主了,很多人一天不吃肉就觉得很亏,长期这样,伤害的是脾胃, 脾是运化水湿的,脾受到伤害,水湿不能完全运化,就在身 体内堆积。

所以,大便不成形意味着脾虚,也意味着体内有 湿气。

在致病的风、寒、暑、湿、燥、火这“六淫邪气” 中,中医最怕湿邪。

湿是最容易渗透的。

湿邪从 来不孤军奋战,总是要与别的邪气狼狈为奸。

湿气遇寒则成为寒湿,这就好比冬天的时候, 如果气候干燥, 不管怎么冷, 人都还是能接受的,但如果湿气重,人就很难受了。

南方的冬天比北方的冬天更令人难受,就是因为南方湿气比较重,寒湿袭人。

湿气遇热则成为湿热,这就好比夏天的桑拿天,有热又湿,让人喘不过气来,明显不如烈日当空、气候干燥的时候来得痛快。

湿气遇风则成为风湿,驱风很容易,但一 旦成了风湿,就往往是慢性疾病,一时半会儿治不好了。

湿气在皮下,就形成肥胖,也是不好处理的健康问题⋯ ⋯ 为什么现代人的病那么复杂,那么难治?因为他们体内有湿,体外的邪气总是和体内的湿气里应外合,纠缠不清!以前仅仅盛行于我国西南的川菜,现在风行全国?就是因为川味是辛辣的,以前只有生活在湿邪比较重的西南一带人需要用它来化解体内的湿气,现在,全国人体内都有湿气了,都需要辛辣来化解,于是大家本能地爱上了川菜。

二、判断湿气的方法有病的人体内,是顽固的湿邪;貌似健康的人体内,也有湿邪埋伏在那里伺机行事。

那么,怎么能判断自己体内是不是有湿呢?1、看大便:什么样的大便才是正常的呢?“金黄色的,圆柱体;香蕉形的,很通畅”。

(1)如果大便不成形,长期便溏,必然体内有湿。

(2)如果大便成形,但大便完了之后总会有一些粘在马桶上,很难冲下去,这也是体内有湿的一种表现,因为湿气有黏腻的特点。

罗大伦博士关于治疗感冒咳嗽的方法整理

罗大伦博士关于治疗感冒咳嗽的方法整理

罗大伦博士关于治疗感冒咳嗽的方法整理感冒咳嗽治疗方法大荟萃(一)罗大伦博士关于治疗感冒咳嗽的方法整理感冒咳嗽是常见病,几乎人人会遇到。

现在好多人都采用西医的抗生素、打针、输液来治疗,但是,西医是不能彻底治好感冒的。

顶多把发烧咳嗽等症状用药物强行压制住,让症状消失,就算治好了。

但是,这仅仅是治了标,根本没有去治本——导致感冒的根源还在。

而且,西药还因为它强大的副作用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很多严重的伤害。

而我们老祖宗给我们传下来的中医对感冒那是药到病除,见效神速——当然,前提是吃对了药。

为了让我自己、让大家对中医治疗感冒咳嗽有个清楚详细的了解,我花了五天时间将网上关于这方面的文章做了一些整理。

首先整理的是我最喜欢最崇拜的当今中国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中医博士——罗大伦的文章。

他的博客中,关于这个问题的,就有23篇文章。

随后,我整理了其他一些人的文章。

今天,我就先把整理的罗大伦老师的方法发出来,供大家参考。

因为罗老师的原文23篇内容很多,所以我只发自己整理的内容。

哪位朋友如果想看原文,可以根据我每个方法后面标志的文章发表时间到老师的新浪博客去查询。

2016年4月邸第一部——成人篇一、风寒阶段1、表现:体表发冷,要裹紧衣服,有的时候还流清鼻涕,打喷嚏2、治疗方法:(1页)(1)大葱的白色的根部,切一下,加几片生姜,在水里稍微熬一下,一开锅就好,不要久熬。

(2)紫苏叶开水泡一把,六七分钟后,就可以喝(3)用热水袋,放在被窝里,放的位置是在自己后背的肺俞穴附近(4)这个时候如果咳嗽,可以选用中成药通宣理肺丸二、里热阶段▲外寒里热的现象在大多数的时候同时存在1、表现一派热证,咽红,咽痛,发烧,身体骨节酸痛,咳嗽等等,诊断指证是痰黄、鼻涕黄,咽喉疼痛,体温上升2、治疗方法(1页)(1)双黄连口服液(2)双花十克、连翘十五克、白僵蚕十克(捣)、公英十克、地丁十克、射干六克、苏叶六克(苏叶要熬好药闭火时后下,泡十分钟就可以)。

【精选】罗大伦书录方

【精选】罗大伦书录方

治鼻炎方这个方子治疗"肺气郁升,鼻塞涕多者:桔梗元参汤,组成是:桔梗9克、元参9克、杏仁9克、橘皮9克、法半夏9克、茯苓9克、甘草6克、生姜9克。

小孩子的用量减一半就可以了。

另外,对鼻炎也可以使用外用药,去药店买几十克芙蓉叶,让他们给研成粉末,自己用榨汁机磨也可,然后上到鼻子里,或是把这个粉末放到口罩的夹层中,让患者戴,这样疗效也不错。

但是如果是寒邪深入的那种总是打喷嚏的过敏性鼻炎,这个方子力道则显得不够,一般还需要使用麻黄附子细辛汤等方子来治疗。

如果流的是黄鼻涕,说明此时有热,黄元御用的是五味石膏汤:五味子三克、生石膏九克、杏仁九克、法半夏九克、元参九克、茯苓九克、桔梗九克、生姜九克。

里面加了点清热的。

另外一个方子,是苓泽姜苏汤:茯苓9克、泽泻9克、生姜9克、杏仁9克、甘草6克、橘皮9克、苏叶9克,这个方子治疗的是鼻塞的特别的严重,说话声音都不清楚的,这是体内的湿气特别重,再加上寒湿瘀滞,导致的鼻炎,具体的症状还应该有全身的其他表现,比如舌苔白腻,四肢肿胀,胸脘痞闷等有湿邪的症状,方子里的泽泻不可久服。

咽源性咳嗽,有一种咳嗽,西医叫做咽源性咳嗽,就是感冒的同时引起了慢性的咽喉炎症,这个炎症会总是引起咳嗽。

大家可能都关注气管等部位了,忽视了慢性咽炎也会引起咳嗽。

所以我在治疗长期咳嗽的病人的时候,总是在方子里加入薄荷、射干等通利咽喉的药物,通过实际观察,这样效果就好了很多。

细辛3克、五味子5克、薄荷9克、射干9克、法半夏9克、杏仁9克、枳壳9克、桔梗9克、沙参9克、陈皮6克、瓜蒌壳9克、甘草3克,如有黄痰等热证,加入黄芩5克、桑白皮9克。

这个方子是江西著名老中医林鹤和老先生所创立。

此方我应用多年,治好久咳患者无数,许多都是咳了两三个月甚至更久,医院毫无办法者,一般在四服到五服之间痊愈,不用多服。

之后可以用通宣理肺丸或者金匮肾气丸善后。

淋症的治疗方法;身体每遇到生气、着急或着凉就会犯尿道炎,轻则小肚子憋憋堵堵,重者排小便时感觉不适,更严重的觉得疼,这种病在中医里称为"淋证"。

古朴学医笔记:罗大伦《古代的中医》之缪希雍

古朴学医笔记:罗大伦《古代的中医》之缪希雍

古朴学医笔记:罗大伦《古代的中医》之缪希雍古朴学医笔记:罗大伦《古代的中医》之缪希雍这位缪大侠,走上学医道路,和朱丹溪差不多。

朱丹溪是母亲病,逼着自己学医。

缪希雍是因为自己疟疾,逼着学医。

他们的启蒙读物都是《黄帝内经》。

一、暑湿内侵杭州督学,陈赤石。

痢疾,腹中绞痛,想大便便不出,后下脓血。

“医皆难治”。

外地请来缪希雍,诊脉,暑湿内侵。

方“人参五钱、升麻七分、炙甘草一钱五分、乌梅二枚、红曲一钱五分、川黄连三钱、白芍药二钱、莲肉四十粒、滑石五钱。

两付药,痊愈。

二、疟疾缪希雍,小时候体质不好。

十七岁那年又患了疟疾。

找遍了医生,吃遍了中药,近一年未愈。

后来找来《黄帝内经》自己研读。

从“夏伤于署,,秋必痎疟”。

斗胆自己开方,十多日,痊愈。

从此坚定了缪希雍学医的决心。

三、梅毒缪希雍老师,无锡名医马铭鞠医案,缪希雍如实记录。

梅毒,前医用水银,结果三天以后,舌烂,牙掉,咽喉溃烂,满屋秽气,吐出腐烂肉如猪肝。

不饮食。

大小便不通。

水银中毒,肚子虽胀,但未坚硬,还有救。

黑铅,用大量甘草、桔梗、金银花熬水。

喝一些。

剩下洗手足。

第二天,患者泻下黑水,病情稳定。

再用药物吹进嗓子里,口服解毒药。

痊愈。

四、喉癣马铭鞠医案。

患者,喉癣。

多医治疗无效。

喉咙溃烂。

不能进食。

马铭鞠,非外感风火毒。

曾患梅毒否?否?父母?然,三年愈,生己。

毒性遗传。

方:甘草、桔梗、山豆根、草龙胆、射干,土茯苓半斤,加牛黄。

半月而愈。

马铭鞠,可能是中医历史第一个发现梅毒的遗传性,而且可以治愈!五、身痛缪希雍朋友,父亲去世,办完丧事,患病。

眼睛痛,眼珠痛如掉出,胸胁、后背如被敲打,昼夜咳嗽,无法睡觉,不饮食。

这位朋友,自认为不行了,与亲朋好友告别。

缪希雍,诊查之后,认为没事。

每天用三岁男孩小便,趁热服用,每天三大碗,连服七日。

七日下黑血无数,身痛止,尚咳嗽。

天冬、麦冬、贝母、苏子、橘红、白芍、鳖甲、青蒿子、桑白皮、五味子、百部、枇杷叶,熬好,兑入竹沥、童便。

如何从舌苔分析身体的健康状态-舌诊知识系列---罗大伦

如何从舌苔分析身体的健康状态-舌诊知识系列---罗大伦

如何从舌苔分析身体的健康状态—舌诊知识系列——-罗大伦我们该如何从舌苔分析身体的健康状今天,我们聊聊如何看舌苔。

正常人的舌苔是薄白苔,舌苔比较很薄,不是那种厚腻的,薄薄的一层,同时是白色的,均匀地铺在舌体的表面中间部分,但是不会盖满舌体,通常舌边上要露出舌质来.那么,舌苔是由什么构成的呢?首先我们来讲一下舌头的结构,舌头的构造是很有趣、很复杂的。

在一个舌体上,舌苔铺在舌体的中间,正常是薄白苔,边上的叫舌质。

舌质上是半透明的黏膜。

在舌根的位置,有几个大的突起,这叫轮廓乳头,这个我们好多人可能都没观察过,所以有的人学舌诊的时候,一看这里面有东西就问我,天哪,我舌头上长东西了,怎么办?我说,这个每个人都有,只不过有的人舌头伸得够长,能看到,有的人嘴张得够大,有的人张得小点,看不到,我们一般没观察过.因为它是突起,医学就命名为乳头,这个叫轮廓乳头,它是舌头的分界轮廓,前面是整个舌体。

在舌体上,我们还可以看到很多小红点,这叫什么呢?它实际上跟味觉相关,这里面有着丰富的毛细血管,所以它呈红色。

每个人的舌头上都有一些小红点,我们叫蕈状乳头,蕈是当蘑菇讲,蕈状乳头的意思是蘑菇状的凸起。

那么,舌苔是什么呢?舌苔是白色的,如果在显微镜下观察舌苔,会发现它的主要构成物质是一丝一丝的,我们叫丝状乳头。

但是,这个舌苔的形成不光是丝状乳头,它没有那么简单,里面有什么呢?这里面特别复杂,比如说这里面有食物的残渣,有一些微生物,有坏死的细胞,就是舌体脱落的细胞。

所以人的舌头是一个微环境,它里面很复杂.这也说明人是和大自然共存的一个生物体。

有人读到这里会想:舌头里面很脏,把它搞干净多好?这是不可以的.如果真的给它搞干净了,微环境遭到破坏,食物的消化就会出现问题。

有人说我把舌头搞干净多好看.其实舌头搞得光光的,完全没必要,因为它参与了食物的搅拌以及你的消化过程,尤其是它的微环境,对我们来说很可能也是很重要的,甚至可能是人消化食物的第一个阶段. 当我们正气不足脾胃弱的时候,舌体上的微环境就会改变,舌苔的形态会变化,这,就是我们观察舌苔的理论基础。

女性90%的病是憋出来的:罗博士教你不憋屈,不上火,不生病

女性90%的病是憋出来的:罗博士教你不憋屈,不上火,不生病

读书笔记
情绪和身体要想呼应,大道理并不能只能暂时改变自己的观点,却无法深入潜意识,很多行为都是人们无意 识的行为,所以而改变潜意识却很难,所以改变情绪也有点难,但是不是不可能,关键在于改变自己的观点,对 事物的看法,书中提到,正念,树洞,是很好的办法。
百分之八十的疾病属于心身疾病,割裂开来治标不治本。 人有七情六欲,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要时时刻刻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不生气,就不生病。 喜欢罗大伦老师,讲的通俗易懂。 开头挺吸引人的,把经常影响女人情绪总结为四种:比较病、应该病、委屈病;让我们自己明白情绪怎么来, 怎么影响我们的身体和健康、之前中医讲究调理,不知道调理什么,如何调理,书中给我们科普了答案。 说情绪病根源是要改变认知,大篇幅都是在写药方,压根没写怎么去改变认知,怎么不憋屈。 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生病是被自己生生憋出来的。特别是女人,不能委屈自己。
5 5.家庭氛围不
对,人容易得 怪病
1.一个方子,为什么 能治好近百种疾病
2.没有排出去的压力, 容易变成乳腺结节和
肿瘤
3.乳腺增生了,我该 怎么办
4.乳房胀痛、乳腺增 生,艾灸可以帮你忙
5.生气导致的月经不 调,可以这样调理
6.女性想美丽,先要 疏通肝气
7.憋屈出来的甲状腺 结节,该如何化掉
8.颠簸的更年期,可 以这样平稳度过
9.肝气郁结导致的失 眠,泡脚就能解决
10.肝气郁结导致的 疑难杂症,该如何调

11.很多人的累是心 累,很多人的病是情 绪病
12.知道生气不好, 但就是忍不住,怎么 办
1.气不顺,血就郁
2.如何诊断自己是不 是气滞血瘀
3.大病专门欺负气滞 血瘀的女人
4.把瘀血逐出去,让 身体好起来

罗大伦用土方法帮你清除身体的寒湿和湿热,土方法很实用

罗大伦用土方法帮你清除身体的寒湿和湿热,土方法很实用

罗大伦用土方法帮你清除身体的寒湿和湿热,土方法很实用罗大伦CCTV《百家讲坛》中医专家。

1968年生,辽宁沈阳人,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博士,原任北疾病是一种状态,要么寒,要么热。

这个寒热又可以与湿相结合,使身体出现寒湿和湿热的状态,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寒湿感冒和湿热感冒。

要弄清寒湿和湿热感冒,我们应该先来了解湿邪。

疾病是一种状态,要么寒,要么热。

这个寒热又可以与湿相结合,使身体出现寒湿和湿热的状态,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寒湿感冒和湿热感冒。

要弄清寒湿和湿热感冒,我们应该先来了解湿邪。

湿气从哪里来?它来自大自然,来自我们的体内。

大自然湿气重了,比如桑拿天、比如江南水乡,整个大环境湿气都重,就会使人体出现相应的变化。

我们体内的湿气来源也很多,无度地饮茶、吃得太肥腻了,导致脾胃不能运化,都会产生湿气;有时阳气不足,也会导致湿气无法化去——本来喝的水就不多,代谢得更少。

但是,湿气本身并不是感冒的病原体。

我们称湿气为邪气,可湿气本身并不直接导致感冒,湿气的最大危害是让身体的运转异常,身体运转一异常,感冒病毒就会乘虚而入,最终使得你感冒。

各位要了解:湿是六邪中唯一的有形之邪,其他都可以和湿结合,比如暑湿、寒湿、湿热、风湿,只有燥和湿相反,所以没有结合。

本来是“湿为阴邪,非温不化”,但是这么一结合,湿也就出来寒热了。

所以,在治疗湿气引起的感冒时,也要分清阴阳。

分阴阳的思路大家要记住,这是中医的原则。

如果寒气和湿气结合,导致人体功能紊乱,那么人体就会出现舌苔白厚、身体发冷、头晕头重、胸闷。

最明显的是脾胃往往出现问题,比如腹痛、欲呕、腹泻,等等,此时感冒病毒乘虚而入,就会形成我们通常说的寒湿感冒(如果脾胃症状严重,我们也称为胃肠型感冒)。

其实中医对湿气的祛除有严密的逻辑和方法,早在东汉《伤寒论》中就有详细的论述,金代更是出现了《脾胃论》这样的经典书籍。

正确的祛湿的方法一定会遵循这样的原则:1,辨证施治,将湿气分为寒湿和湿热。

去除水湿神奇方——经方五苓散的故事(罗大伦博士)

去除水湿神奇方——经方五苓散的故事(罗大伦博士)

去除水湿神奇方——经方五苓散的故事(罗大伦博士)去除水湿——经方五苓散的故事每个学习中医的人,都会有开错方子的时候,我自己也有过,这样的经历让人难以忘记。

在我还在读书学习中医的时候,那是很多年前了,有一次在一个中医门诊,遇到一个农村妇女,患了一个奇怪的病,就是口渴,想喝水,据她丈夫说,她每天要拿着暖瓶,不断地喝,要喝好多的水,但是仍然口渴,这个病她找了很多医院检查,并且吃了很多药,都没有效果。

当时我和大家一起给她诊了脉,然后看舌头,是厚厚的一层白苔,非常厚,但是当时我对舌诊还毫不精通(现在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儿了,当时理解不深),心中感觉奇怪后,还是从症状开始分析了,就很自信地对大家分析:当然,口渴就是津液大亏了,一定是阴虚,要滋阴!结果,和大家商量,就以我为主开了三副滋阴的方子。

然后,这位妇女抓了药,就走了。

几天后回来,说基本没有什么效果,还是这样口渴,每天喝几暖瓶的水。

当时我们觉得可能是药力不够,于是,又开了三副滋阴的方子。

结果,还是没有效果。

我傻眼了,觉得此病没有那么简单,束手无策,后来听说她要去北京看望孩子,就告诉她,到北京找名医吧。

这件事,在我的头脑中一直放了这么多年,这是一直非常愧疚的地方,自己还没有什么把握,就开出了方子,这是自己学问不深,并因此而耽误人,有的时候,想起来,觉得如果要再次遇到这位农村妇女,我一定要向人家鞠躬道歉。

后来,自己读书多了,知道这样的情况,并不是阴虚,而是体内的水湿太重了,水湿蓄积在膀胱,导致气化不利,这会导致整个疏布水液的系统出了问题,所以身体还是处于缺水的状态,此时是局部水很多,但是另外的部分缺水,所以会口渴,但是喝的水会很快尿出。

这个时候,要用张仲景的利水的方剂来调理,比如著名的五苓散。

这样的患者,后来我遇到了几例,让我觉得安慰的是,我后来都正确的处理了这个问题。

比如,有位中年妇女,口渴,不断喝水,小便多,自己形容如同直肠子,喝了就尿,每天要两暖瓶的水,但是还是口渴。

罗大伦谈人体中的湿气及对症治疗方法

罗大伦谈人体中的湿气及对症治疗方法

罗大伦谈人体中的湿气及对症治疗方法我们的老祖宗非常的聪明,他们从大自然中找出很多和人体对应的地方,他们给我们建立了一个天人相应的思考体系,这个思路让我们处处受益。

那么,我们身体中的阳气和湿气是什么关系呢?这是一个相互影响的关系,就和我们看到的天气一样,当雾气重的时候,遮住了太阳光,我们看不到太阳,因此温度降低了,据说,当年火山喷发,烟雾布满天空,地面很久都见不到太阳光,温度变得很低,结果,恐龙倒霉了,似乎恐龙的消失与此有关,否则现在动物园里关的不应该是老虎而是恐龙。

那么,当太阳光充足的时候,也会把雾气给散去,比如到了中午的时候,一般雾气就散了,到了傍晚的时候又出来。

我们的体内也是这样,水湿和阳气是互相影响的。

在我们的体内,阳气就像是太阳,湿气就像是雾气。

有很多患者问我:“我到底是湿气重引起的阳虚呢?还是阳虚引起了湿气重呢?”如果明白了大自然的状态,我们就明白我们体内的情况了,就是这两者是互相影响的,有的人,先伤了阳气,阳气不足,就像太阳下山了一样,会引起湿气泛滥的;同样,如果湿气重了,就如同大雾天一样,也是遮蔽住阳光的,所以阳气也不足了。

我们的体内,和大自然是对应的,我们的心属火,就像自然界的太阳一样,如果湿气重,那么会严重地影响心阳。

脾属土,也就像大自然中的大地一样,如果湿气泛滥,那么脾阳也会被困住,这和发了洪水的大地一样,土到处都会是湿的,没有办法耕种。

还有就是肾了,这也像大自然一样,我们土地的下面,有地下水,再往下,还有一个火,我们都知道了,如果这个火喷发出来就是火山爆发了,这个火是要藏在地下的,因此,肾也是和大自然对应的,它在土的下面,属水,但是,在水中,还有火,因此中医说,肾是两水夹一火,两边是水,中间是一点火,这个火叫命门之火,水和火在一起,达到平衡,这是古代哲学追求的最佳状态,就是阴阳平衡,这叫水火既济。

这样,肾中火不至于过热,水也不至于过寒。

如果体内水湿重了,那么,肾阳也会受影响,肾阳被抑制住以后,则肾中阴阳失去了平衡,阴气就重了。

罗大伦如何做一个健康好妈妈

罗大伦如何做一个健康好妈妈

罗博士:做健康好妈妈编者按:罗大伦,也名罗大中,1968年生,辽宁沈阳人,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博士,原任北京电视台《养生堂》节目主编。

罗大伦博士一直致力于将古代的中医文化介绍给现代人,曾出版了《百家讲坛大国医》、《古代的中医--七大名医传奇》等八十多万字的中医科普著作,在《健康时报》等报刊长期撰写专栏文章,被评为"健康中国2012十大风尚人物"。

下文为罗博士最受欢迎的讲座的文字摘录。

罗博士认为真正的健康从妈妈开始。

母子是一体的,父母的身体不好,为此发愁,这个信息会传给孩子,孩子身体也不好,家里人的健康是相关的。

家人在同一个环境里,同样的饮食,同样的生活习惯,互相影响。

身体健康是指气血充沛,经络通畅。

心灵健康是指塑造一个非常好的家庭氛围,心胸宽广,有好的人生观,能够把好的人生观传递给孩子,给孩子一个积极乐观向上的性格。

现在许多妇女身体不健康,主要因为血虚。

中医认为,血虚是指体内的血液量不足,与西医的贫血有范围交叉的地方,我们说血虚,去检查可能还未必贫血,但是,如果血虚严重的人,去检查则一定贫血的。

血虚的原因,首先是脾胃虚弱。

中医认为,是脾胃吸收了食物的营养物质,将其转化为血液,所以中医说“脾胃为后天生化之源”。

可是,现代人减肥不吃东西,把脾饿着没有营养来源。

血液没有,就会闭经,卵巢萎缩,丧失生育能力。

另一种,吃多了,脾胃运化不掉。

暴饮暴食,导致脾胃受伤的太多了,很多人整日山珍海味,可是越是这么吃,脾胃越受伤,反而营养状态最差,这样的人,脾胃受伤,往往血虚。

第二个原因,消耗心血过度。

现代人思虑过度,中医认为思考问题,心血暗耗,导致血虚。

一个单位的人,一个工作模式,消耗脑力特别大,脉象特别像。

“我有一次去一个单位讲课,他们的经理是位老大姐,她听我说完,觉得太对了,她说我就是心思重,昨晚一夜没睡好,在思考问题。

我问她,思考什么呢?她回答:现在我的女儿在读大学,我昨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想的就是,她万一将来谈恋爱了,将来结婚了,婚后生了孩子,这个孩子长大了,将来住房问题怎么解决呢?!我当时目瞪口呆,不知如何回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大伦个方法教你去除
体内湿气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罗大伦5个方法教你去除体内湿气当前位置:长生树养生网-养生频道-中医养生- 罗大伦:5个方法教你去除体内湿气
来源:|责编:养生湖南卫视大型养生节目百科全说在2011年11月请到了中医养生专家罗大伦老师为我们分享中医养生之道,让长生树养生网带你了解一下罗大伦的养生之道吧!体内湿气过重,会让人觉得困倦、身体四肢沉重、没有食欲、手脚冰冷、皮肤起疹、脸上黏腻不舒服,甚至出现肠胃炎。

人体对于外界温度、湿度变化有自然调节能力,但有些人因体质、疾病或生活习惯等因素,造成体内水分调控失衡,湿留体内,影响身体健康。

此外,现代人少动、多吃、熬夜、压力大,也会造成肠胃消化功能受阻,水分代谢失调。

那么,怎样去除体内的湿气呢?还得从改善生活习惯入手。

(摘自《大众健康》) 第1招:越懒越要运动体内湿气重的人大多数都是饮食油腻、缺乏运动的人。

这些人常常会感觉身体沉重、四肢无力而不愿活动,但越是不爱运动,体内淤积的湿气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会导致湿气攻入脾脏,引发一系列的病症。

运动可以缓解压力,促进身体器官运作,加速湿气排出体外。

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极等运动,有助活化气血循环,增加水分代谢。

第2招:饮食清淡适量肠胃系统关系到营养及水分代谢,最好的方式就是适量、均衡饮食。

酒、牛奶、肥甘厚味等油腻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肠胃闷胀、发炎。

甜食油炸品会让身体产生过氧化物,加重发炎反应。

生冷食物、冰品或凉性蔬果,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不宜经常食用,如生菜、沙拉、西
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调时加入葱、姜,降低蔬菜的寒凉性质。

第3招:避环境的湿气我们人体内产生湿气,除了自身代谢的问题以外,有很大一部分和环境有关。

经常在潮湿、阴冷的环境中,就容易导致湿气入侵体内。

日常生活中应留心下列事项:1.不要直接睡地板。

地板湿气重,容易入侵体内,造成四肢酸痛。

2.潮湿下雨天减少外出。

3.不要穿潮湿未干的衣服,不要盖潮湿的被子,洗完澡后要充分擦干身体,吹干头发。

4.房间内的湿气如果很重,建议多开窗透气。

如果外界湿气也很重,还可以打开风扇、空调,借助这些电器保持空气的对流。

第4招:薏米煮粥,淮山煲汤祛除体内的湿气,其实有很多我们常吃的食物可以起作用。

比如薏米,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红豆性平,味甘酸,有健脾止泻、利水消肿的功效,将薏米和红豆加水煮熟后食用,可以利尿、除湿,甚至还可以起到美容的效用。

此外,还可以选择红豆、茯苓、淮山、党参等,放到煲汤材料中,或者煲成粥、煮水喝,都可以利尿、除湿,对水肿的人尤其有效。

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种方法都有利尿的作用,不适宜尿多的人食用。

第5招:妙用葱、姜、蒜葱、姜、蒜不仅是家里常用的调味料,还具有不可替代的药用价值。

例如我们可以尝试在家里煮一碗热辣辣的姜汤,用姜汤的绝妙效用将体内的湿气逼散出来,待到全身发过汗以后,病症就会有所缓解,这个办法同样适用于淋雨后预防感冒。

自我检查如果你在阴湿天气时出现下列变化,说明你身体内的湿气太重了:肠胃不佳、精神不振、四肢沉重、皮肤起疹子、雀斑加重。

推荐阅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