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勤工俭学在教育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浅谈勤工俭学在教育中的作用2
浅谈勤工俭学在教育中的作用勤工俭学是学校管理工作中的一项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四有新人的重要途径。
但是当前社会上,尤其是一部分小学生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轻视体力劳动、轻视体力劳动者的现象。
有些人不仅不愿意参加社会劳动,甚至连自我服务的劳动也不愿干。
在这种思想的驱使下,试问以后,假如我们的学生在小学、中学毕业以后,不能考取高一级学校,他们肩不能挑,手不能提,怎么在社会上生存呢?因此我认为,学校给学生提供一个场所,让学生参与必要的劳动,让学生参加勤工俭学是非常有必要的。
组织学生参加勤工俭学活动,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种重要途径。
在这里我对勤工俭学的作用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1、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
我校每年都会组织学生开展小型的捡拾采摘活动,如上山采摘树种、摘柿子、秋季到田间或地头捡拾粮食、入冬时拔白菜。
去年秋天刨红薯的时节,我校特意组织学生帮助两户村民去刨红薯。
勾蔓、刨红薯、绑红薯、分出类别、单块入袋、运回家,学生在劳动过程中,不知不觉的接受了劳动技能培训,掌握了几种劳动技能,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锤炼,为今后漫长的人生之旅奠定了基础。
同时,学生也真正认识到劳动成果来之不易,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对劳动者也顿生敬意,从而更加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了。
2、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有利于创造集体合作的机会,培养团队作战的精神。
当今教育培养的人才,必须是合作型的人才,社会也迫切需要合作型的劳动者。
缺乏了合作,所有的现代化工作都得停工,任何先进的工作流程都停滞不前。
“团队作战”的效率是“各自为主”无法比拟的。
小学生的各个方面正处于发育时期,可塑性强,通过“勤工俭学”,参与适度的适动,既能感受到劳动带来的乐趣,又培养了“团队作战”的精神。
每年暑假过后,刚开学时,校园里的杂草长势茂盛。
学校抓住这一有利因素,以班为单位,组织拔草比赛,比比哪个班拔得又多又快。
拔得最多最快的班级会得到各种小奖励。
勤工俭学的现实意义及作用
勤工俭学的现实意义及作用发布时间:2023-01-31T05:02:09.843Z 来源:《中国教师》2022年18期作者:李培洋[导读] 学校开展勤工俭学,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优良传统和特色之一。
李培洋湖南省怀化市新晃侗族自治县扶罗镇李树完全小学 419200学校开展勤工俭学,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优良传统和特色之一。
是广大中小学教职工在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在经济还比较落后的情况下,依靠自力更生改善办学条件的一条成功之路。
它也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特征,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要求,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及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小学勤工俭学所面临的时代背景和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对勤工俭学工作带来了一些影响。
有的人认为,学校开展勤工俭学过时了,有的学校偏离了勤工俭学的宗旨,一味追求经济效益,有的家长担心影响孩子的学习,还有的担心在劳动过程中受到伤害等等。
因此,研究探讨新形势下学校开展勤工俭学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对促进勤工俭学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作用。
第一,要正确处理好育人和创收的关系。
学校开展勤工俭学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目的主要是育人。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党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要求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和社会实践。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中也强调要“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要求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对学生进行劳动技术教育,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浅谈勤工俭学在教育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浅谈勤工俭学在教育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勤工俭学是指在生活和学习之余,利用自己的力量参与社会工作并通过工作获得报酬,以减轻经济负担。
在教育工作中,勤工俭学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减轻经济压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首先,勤工俭学对于缓解学生经济压力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教育的普及和就业市场的竞争加剧,学生们的经济负担越来越重。
勤工俭学提供了一种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报酬,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使得他们能够更加专注于学业,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其次,勤工俭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实践能力。
勤工俭学要求学生主动投入到社会工作中,通过实际操作,学生们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劳动的辛苦和社会的复杂性。
在工作中,学生们需要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承担责任等,这些经历将培养他们的实际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增加了他们的社会经验。
此外,勤工俭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
通过参与社会工作,学生们能够更好地了解社会的现实与问题,认识到自己作为一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通过参与公益活动,学生们可以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培养出关爱社会、关爱他人的情感,同时也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最后,勤工俭学还可以丰富学生的人生经历和社会交往。
很多学生在大学阶段有着丰富的时间和精力,参加勤工俭学可以让他们接触到不同领域的工作,拓宽视野,了解社会的多样性。
同时,勤工俭学也是学生们结交朋友、拓展社交圈的机会,通过与他人合作和互动,学生们能够培养出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沟通能力。
总之,勤工俭学在教育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减轻经济压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丰富学生的人生经历和社会交往。
因此,学校应该积极推行勤工俭学,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岗位和机会,让他们在学习的同时也能够锻炼自己,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勤工俭学论文
勤工俭学论文勤工俭学是指通过在校外或校内工作,通过劳动来获取一定的收入以减轻自己的经济负担。
勤工俭学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打工、实习、助教、研究助理等。
勤工俭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锻炼实际工作能力,丰富社会经验,提高综合素质,解决部分经济问题。
勤工俭学在现代大学教育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勤工俭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素质。
其次,勤工俭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通过参与工作,学生可以学会与他人合作、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再次,勤工俭学可以帮助学生解决经济问题。
大学生活中,经济压力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勤工俭学可以通过学习和工作相结合,减轻自己的经济负担,缓解家庭的经济压力。
然而,勤工俭学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勤工俭学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如果学生过度参与工作,可能导致精力分散,无法专心学习。
其次,勤工俭学也可能对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长时间的工作可能会导致学生过度劳累,影响个人的身体健康。
同时,过度的工作压力也可能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校和学生都需要共同努力。
学校可以提供更多的勤工俭学机会,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管理,确保学生能够平衡学习和工作。
学生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能力,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充分利用勤工俭学的机会,同时也要注意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
总的来说,勤工俭学对于大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帮助学生锻炼实际工作能力,提高社会经验,解决经济问题。
然而,学校和学生都需要积极应对勤工俭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确保勤工俭学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
勤工俭学在教育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勤工俭学在教育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勤工俭学是社会主义教育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四有新人的重要途径。
勤工俭学在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一、勤工俭学在教育工作中的地位勤工俭学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
早在六十多年前,一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寻求马克思主义真理,远涉重洋,赴欧勤工俭学。
建国以后,作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一项措施,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开展了勤工俭学活动。
可以说,重视勤工俭学是我国人民教育事业的一个光荣传统。
历史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在深化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还要不要搞勤工俭学,在一部分同志的思想上产生了疑问。
有的同志认为,过去搞勤工俭学,是因为物质条件差,不搞不行,现在物质条件好了,还让学生们搞勤工俭学没有必要。
我们说这种认识显然是不正确的。
邓小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就明确指出:为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在新的条件下,如何更好地贯彻教育方针。
在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之后,是培养理论与实际结合、学用一致、全面发展的新人的根本途径,是逐步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差别的重要措施。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也明确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城乡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在一部分学生、家长中劳动观念和勤工俭学的观念日渐淡薄,轻视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这种情况,必须引起社会的重视。
如果我们培养的学生缺乏劳动技能,不热爱劳动,他们不但难于接好四化建设的班,甚至可能影响到我们民族的素质。
勤工俭学的育人作用就是要进行劳动和劳动技术教育。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是要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提高商品的质量是增强竞争的唯一出路,而商品质量取决于管理水平,最终取决于人的素质,特别是在世界新技术革命迅速发展的历史条件下,决不能单靠拼体力、拼资源去搞现代化,提高人的素质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勤工俭学处助力学生成长,打造全面发展的人才
勤工俭学处助力学生成长,打造全面发展的人才2023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全面发展、具备各种能力的人才越发受到重视。
在此背景下,勤工俭学处成为了助力学生成长、打造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力量。
本文将对此进行深入探讨。
勤工俭学处作为大学的一项重要服务机构,其主要任务是为学生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并为他们提供各种培训、指导和服务,帮助他们在工作中获得实践经验、提升自我素质,从而实现综合发展和成长。
作为大学生,勤工俭学是他们探索职场、锤炼意志、增长才干的绝佳机会,也是他们实现自我价值、获得成就感的一条重要途径。
所以,在未来的发展中,勤工俭学处助力学生成长、打造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勤工俭学处可以帮助学生获得实践经验。
在实际工作中,学生可以学到很多专业知识和技能,这些都是在课堂上无法得到的。
学生通过实习、兼职等形式,能够亲身体验到工作内容、行业特点、职场文化、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这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丰富他们的人生经历有着重要意义。
勤工俭学处往往会根据学生的专业方向和兴趣爱好等因素,为他们提供匹配度较高的工作岗位,从而使得学生的实践经验更具针对性、专业性。
其次,勤工俭学处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自我素质。
在工作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学到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能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认识到不同的行业、职业和文化,从而增长见识,拓宽视野。
此外,学生还可以接受各种培训、讲座等活动,学习个人职业规划、沟通技巧、领导力等方面的内容,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勤工俭学处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自己、发现自己的优势,从而更好地定位自己、发掘潜力,增强自信心,实现个人价值。
最后,勤工俭学处也能够为学生提供职业的指导和帮助,帮助他们根据自身的特长和职业发展规划,实现事业的成功。
在勤工俭学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接触到不同的职业、行业,了解到不同的职业发展前景、特点和要求等方面的信息,从而更好地认识和学习不同的职业,提高职业素养。
学校勤工俭学管理与指导
学校勤工俭学管理与指导学校勤工俭学是指学生通过在校内或校外的工作岗位上兼职,以获取一定的经济收入和实践经验,以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并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
学校勤工俭学管理与指导是指学校对学生勤工俭学活动的组织安排、管理监督和教育指导。
本文旨在探讨学校勤工俭学管理与指导的作用和策略,并提出一些建议。
1. 优势与意义学校勤工俭学具有丰富的优势和意义。
首先,通过勤工俭学,学生可以实践所学知识,加强对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提高专业素养。
其次,勤工俭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此外,通过勤工俭学,学生可以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增加家庭收入。
2. 管理机制建设学校应建立完善的学校勤工俭学管理机制。
首先,学校应设立专门的勤工俭学管理部门,负责制定相关政策和规章制度,统筹协调各项工作。
其次,学校应建立勤工俭学岗位信息发布平台,便于学生选择适合自己专业和兴趣的岗位。
同时,学校还应定期进行勤工俭学工作的互动交流,倾听学生的需求和建议,并加以改进和优化。
3. 评价与奖励机制学校应建立科学合理的勤工俭学评价与奖励机制。
首先,学校可以通过考试、演讲、实践报告等方式对学生的勤工俭学成果进行评价,以此激励学生的学习和实践积极性。
其次,学校还可以设立奖学金、荣誉称号等奖励制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勤工俭学活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职业竞争力。
4. 指导和培养学校应加强勤工俭学活动的指导和培养。
首先,学校应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岗位培训,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确保学生能够胜任工作任务。
其次,学校可以组织相关专家和企业导师为学生提供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规划未来发展。
同时,学校还应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和疏导,确保学生在勤工俭学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学业发展。
5. 家校合作家庭是学生勤工俭学活动的重要支持和帮助力量。
学校应与家长进行密切合作,加强家校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勤工俭学进展和问题解决。
学校勤工俭学规定
学校勤工俭学规定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教育观念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通过勤工俭学来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并培养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
为了规范学校勤工俭学活动的进行,许多学校制定了相应的规定。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展开回答,探讨学校勤工俭学规定的意义和影响。
第一,学校勤工俭学规定对于学生的成长和锻炼起到了促进作用。
勤工俭学不仅帮助学生解决一部分经济问题,还能够提高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学校的勤工俭学规定要求学生从参与到实践中,从中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勤工俭学,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为以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学校勤工俭学规定对于学校的管理和服务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勤工俭学可以使学校更好地发挥资源优势,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
学校勤工俭学规定要求学校与社会的单位和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实践机会和实习机会。
同时,通过学校的勤工俭学规定,学校可以更加精确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及时调整和改进教育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满意度和学校的竞争力。
第三,学校勤工俭学规定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勤工俭学是一种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的过程,学生必须在劳动和学习之间取得平衡。
学校的勤工俭学规定要求学生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不影响正常学习和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通过勤工俭学,学生不仅可以培养自律和自信的品质,还可以提高自我管理和时间管理的能力。
第四,学校勤工俭学规定对于学生的就业和创业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
勤工俭学是学生接触社会的一种有效途径,通过勤工俭学,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的需求和就业市场的情况,提前作好职业规划和就业准备。
学校的勤工俭学规定要求学生选择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勤工俭学岗位,并通过实践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通过勤工俭学,学生可以积累社会经验,为将来的就业或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学校勤工俭学规定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课改形势下勤工俭学的地位和作用
课改形势下勤工俭学的地位和作用勤工俭学是初中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实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阵地。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近些年来,随着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一部分学生、家长中劳动观念和勤工俭学的观念日渐淡薄,轻视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这种情况必须引起社会的重视。
如果我们培养的初中学生缺乏劳动技能,不热爱劳动,他们不但难于做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接班人,甚至可能影响到我们民族的素质。
随着课程改革的开展,中学勤工俭学所面临的时代背景和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们必须正确、全面地认识其在整个教育发展中的作用。
一、勤工俭学有利于学校德育教育的开展勤工俭学为学生有效地提供生产实习的教育基地,有利于加强学校德育教育,培养学生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有利于贯彻实施教育与生产相结合,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习惯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使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以及社会实践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勤工俭学成为在新形势要求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推动素质教育发展的不可缺少的一个教育内容。
中学生通过参加勤工俭学和社会实践活动可以磨练意志,获取真知,感受快乐,体验成功,同时,提高了动手动脑能力。
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实施。
在开展勤工俭学活动中,积极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和爱家乡教育,让学生了解家乡,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促使们他立志长大建设家乡。
二、勤工俭学有利于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初中必修课程之一,内容包括了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这为勤工俭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机遇。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对教师素质的进一步要求及新课程的要求,开放式的学习以学生主体活动在教学中的地位,将综合实践活动课引入学校教育的“主战场”——课堂教学中,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成为必然。
学校勤工俭学管理机制
学校勤工俭学管理机制一、介绍勤工俭学的背景和概念在高等教育领域,学费日益增加,给学生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
为了帮助学生减轻经济负担,许多学校实施了勤工俭学的管理机制。
勤工俭学是指学生在校内或校外通过工作,以换取一定的薪酬或生活补助,并且与学校学习任务相衔接。
二、勤工俭学的益处和作用勤工俭学机制的实施对学生、学校和社会都有一系列的益处和作用。
首先,它可以帮助学生减轻经济负担,降低家庭的经济压力,提高学习的专注度。
其次,勤工俭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经验,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最后,勤工俭学可以丰富学校的教育资源,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
三、勤工俭学管理机制在国内的发展状况在我国的高等教育领域,勤工俭学管理机制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各个高校根据自身的条件和需要,制定了不同的勤工俭学政策,并且建立了完善的管理体系。
例如,一些学校通过招聘学生工作助理、提供校内兼职岗位以及与企事业单位合作,给予学生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岗位选择。
四、勤工俭学管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完善的勤工俭学管理机制包括以下几个重要组成部分:招聘与分配、薪酬与待遇、监督与评估、培训与发展。
首先,招聘与分配是勤工俭学机制的基础,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专业背景和兴趣爱好,合理安排工作岗位。
其次,薪酬与待遇应该公开透明,合理对待学生的劳动付出。
再次,监督与评估是确保勤工俭学机制有效运行的关键,学校应该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对学生工作进行评估和反馈。
最后,培训与发展是促进学生能力提升的重要手段,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相关培训和发展机会。
五、学校应如何建立有效的勤工俭学管理机制要建立有效的勤工俭学管理机制,学校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学校需要建立健全的政策法规,明确勤工俭学的目标和原则。
其次,学校应该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
再次,学校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培训和指导,提升他们的工作技能和职业素养。
最后,学校应该加强对勤工俭学管理机制的监督和评估,及时修正存在的问题,提高机制的有效性和透明度。
浅谈勤工俭学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
浅谈勤工俭学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学校展开勤工俭学,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优良传统和特色之一,是在教育经费还比较紧缺的情况下,依靠自力更生改善办学条件的一条成功之路。
在农村中小学展开勤工俭学,不但是实践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有效措施,更是当前在教育经费短缺情况下支持农村学校发展的重要补充力量。
勤工俭学是我们党和国家一贯重视和倡导的。
早在二、三十年代,我们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寻求马克思主义真理,远涉重洋,赴欧勤工俭学,用微薄的勤俭收入求知、寻理、办学。
共和国成立后,党和国家把勤工俭学作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一项措施来落实,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勤工俭学活动,对改善学校办学条件,补充办学经费起到了积极的促动作用。
而在当今高科技飞速发展,深化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还要不要展开勤工俭学活动,面对这个问题,部分同志的思想上产生了质疑。
有人认为,过去搞勤工俭学,是由于物质条件差,经济状况薄弱,不搞不行,而当今物质条件足够了,经济基础好了,再搞勤工俭学没有必要了。
我认为当今社会当前状况下,更应该展开勤工俭学,作为学校是培养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也明确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而培养祖国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是综合素质高,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根本途径就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理论与应用结合,学了就要会用。
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人成才的过程中,不但只学习理论,更应该是理论与劳动实践结合,让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生活实践,从中得到体会和收获,也就是勤工俭学,另外,我们国家经过近三十年的飞速发展,科技进步之快,经济发展之速是人们有目共睹的;城乡人民的生活水平快速提高,人均收入大幅度增长,使得部分学生、家长劳动观点和实践观点淡薄,甚至轻视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这种现象,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浅谈在农村小学开展勤工俭学工作
浅谈在农村小学开展勤工俭学工作摘要:在农村小学开展勤工俭学工作有利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促进智力水平的提高;有利于资助贫困学生,巩固和发展“普九”成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条件。
关键词:农村小学学生勤工俭学勤工俭学是国家教育体制的改革、素质教育的全面铺开和市场经济的大潮产物。
它是社会主义教育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四有新人的重要途径。
勤工俭学活动有利地促进了社会主义一代新人的健康成长。
所以,勤工俭学在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徐特立先生也说过“勤工俭学的意义还在于它能够培养和发挥青年的创造性和才能。
如果我们给青年安排一条轻便的道路,他们只须饭来张嘴,上课就念书,什么也不管,这样我们就会害了青年,会使聪明人也变成傻瓜”。
因此,在农村小学开展勤工俭学工作势在必行,这项工作有利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促进智力水平的提高;有利于资助贫困学生,遏制辍学势头,巩固和发展“普九”成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条件。
一、勤工俭学活动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勤工俭学的育人作用就是要进行劳动和劳动技术教育。
勤工俭学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智能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勤工俭学对于提高教育质量,接着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农村的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党对农村政策的不断完善的结果,同时农村从贫穷逐渐走向富裕。
经过一系列的城市化过程,会有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进入社区生活,他们与土地的联系会越来越少,他们的经济来源不再指望土地。
饱受知识贫乏痛苦的农村人期盼后代人不再是时代的落伍者,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掌握了基础知识后能成为掌握中初级技能的技术人才。
勤工俭学在教育学生中的作用
勤工俭学在教育学生中的作用洪江市第六中学: 杨源春【摘要】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造就特殊人才,学生的动手能力如何,不仅是评估学校教育质量高低和办学成败的客观标准,而且还关系到今后学生步入社会后,能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培育经济建设人才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劳动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感恩教育勤工俭学活动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保障。
对学生优良品德和心理健康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1.通过开展勤工俭学活动,不但可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劳动者,对学生还能进行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的教育,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获得相关知识。
例如:每年春天,我们学校都要开展植树造林活动,2009年二月,我带学生在学校池塘边上插了许多柳枝,等到五月再带他们的时,已是一片葱绿。
同学们看了自己的“杰作”,感受了柳树极强的生命力特点,真正体会了“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含义。
2.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造就特殊人才。
学生的动手能力如何,不仅是评估学校教育质量高低和办学成败的客观标准,而且还关系到今后学生步入社会后,能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开展勤工俭学,学生就有较多的实践机会,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有利于培养既有文化,又有一技之长的适应当代的劳动者和技术人才。
例如:学校成立了一个电脑兴趣小组,他们非常喜欢电脑,不仅喜欢玩电脑,而且喜欢探索电脑内部的秘密。
而学校电脑经常会因各种原因不能正常使用,我们便在这方面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把他们组织起来,集体对电脑进行“诊断”,这样,既调动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又为学校维修了电脑,保证了学校工作的正常的开展,培养了他们在电脑方面的技能。
3.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需要老师正确的引导和培养。
例如,对班级垃圾的处理,我们就开展了对废品的收集和再利用的活动。
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学生知道了生活中的垃圾可进行分类处理,采用掩埋、回收再利用等方式。
当前教育体制下如何开展勤工俭学工作
当前教育体制下如何开展勤工俭学工作在当前教育背景下,勤工俭学工作是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勤工俭学并不是对教育的分类,而是一种指导思想、一种教育理念,是教育规律和教育科学。
他培养的是一种基础、一种素养,一种做人与做事的功底。
勤工俭学以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培养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协调发展为根本目的,承担着服务教育和服务社会的双重职能,当前勤工俭学工作在各个学校深入人心,如火如荼,已经成为高校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项工作不仅仅是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更是起到了丰富校园生活、培养学生优秀品格的重要作用。
1.勤工俭学工作教育中的地位勤工俭学工作是我们一向倡导的,它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优秀的社会合格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早在上个世纪,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留学东洋,开展勤工俭学。
而今,勤工俭学工作在中学尤其是大学生的教育实践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许多贫困生靠着勤工俭学活动筹措学费、生活费,很多高校乃至中小学校也会为学生提供勤工俭学工作岗位。
据了解,秦皇岛市7所高校共有56个勤工勤学岗位可供学生实践,因此,勤工俭学工作是当前教育实践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对在校学生的学习、生活起着十分深远的影响。
2.勤工俭学工作存在的主要难题尽管勤工俭学工作已被许多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组织作为常规工作纳入教育体系,并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但当前阶段勤工俭学工作也存在许多难题和不被社会理解的地方。
一是影响学校的主要教学活动。
在当前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许多文体活动、课外活动、实践活动都或多或少的占用学生学习时间,这就需要在校领导的支持与重视,勤工俭学工作要积极与学校沟通,处理好学习和劳动之间的关系,在不影响正常教育教学的基础上开展活动。
二是许多勤工俭学工作人员一味追求经济效益。
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难免一些工作人员会将勤工俭学性质的活动变成完全的经济活动,重视利益、轻视教育。
勤工俭学的实践和意义
勤工俭学的实践和意义勤工俭学,是我国高等院校的一项重要制度,指学生通过自己劳动获得报酬,以减轻家庭和贫困学生的经济负担,同时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社会实践能力。
勤工俭学制度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等教育负担,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实现了以经济脱贫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勤工俭学可以弘扬劳动精神。
劳动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而勤工俭学侧重于推崇劳动,每个学生都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完成自己分配的工作任务。
这种从小学生开始接受劳动教育的方式,会让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具有自觉性、奉献精神和主人翁意识,更容易迎接未来的挑战。
其次,勤工俭学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
在勤工俭学中,每个学生都需要独立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有时还要参与到团队合作中,这促进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人际沟通能力。
另外,勤工俭学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职业技能,让他们有实际操作中获取知识和经验的机会,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第三,勤工俭学可以促进家庭和学生的经济状况。
我们不得不承认,随着我国教育的普及,许多贫困家庭的孩子也获得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家庭经济负担会因此减轻。
勤工俭学可以让学生通过劳动获得一定的经济回报,减轻家庭负担,有利于学生家庭的经济稳定和发展,也使得一些人因经济问题而放弃上学的情况得以改善。
最后,勤工俭学通过学生的劳动时间和收入的规定,要求学生在保证学业的同时参与到社区和社会服务中。
这使得学生能够在大学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引领下,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及意识,并形成一种奉献精神。
在这样的推动下,勤工俭学真正成为大学培养人的桥梁,学生在学会关注社会、服务社会中,也通过学习掌握对于个人事业和社会事业有意义的知识和技能。
总之,勤工俭学作为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仅对于改善贫困学生的经济状况、提高其职业能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使得学生在劳动中增强了自己的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勤工俭学对于那些有志于成为对社会和家庭有益的人士是非常有意义的,因此,我们应当进一步完善勤工俭学制度,优化实施方案,使得更多贫困学子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得到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勤工俭学在教育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地 位 和 作用
、
。
本 文 试 就 这 一 问题 作 一 探 讨
一
勤 工 俭学 在 培 育 经 济建 设 人 才 中 的 地位
,
勤工 俭 学
是 我们 党 一贯倡 导 的
,
。
0 多年 前 早在6
。
,
一 批 老 一 辈 的 无 产 阶 级 革 命家 为 了 寻
,
求 马 克 思 主 义 的真 理
一 项措 施
。
必 须 大 力 提高 思 想 道 德 素
。 。
建 设 以 马 克 思 主 义为 指 导 的精 神 文 明 都 离 不 开 教育 事 业 这个基 础
, ,
实 现 现 代 化 不 可缺 少 的条件
。 ,
这 一切
而 勤 工 俭 学 则 是 教 育 事 业 的 一 个 重 要 的组成 部 分 因此
它
为 培 养 学 生 手 脑并 用 的 能力 教 育 质量
,
,
经 济效 益 有 了较 大 幅度 提高 所以
,
机
构 和 队 伍 得 到充 实 和 加 强
深 化 教育 改 革
,
有 力 地 促 进 了社会 主 义 一 代 新人 的健 康成 长
勤 工俭 学在
培 养社 会 主 义 建 设 各 项 事 业 实 际 需要 的德 才兼 备 的合格 人 才 中
。
,
具 有 重要 的
最 根 本 的任 务是 发 展 生 产力
。
实现现 代 生
化
而 人 是 生 产力 诸要 素 中 最 重 要 因 素
。
不 培 养 足 够 数 量 的素质 优 良
结 构 台 理 的人 才
产力 的 巨 大 发 展就 没 有基 础
勤工俭学的意义
勤工俭学的意义勤工俭学是社会主义教育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四有新人的重要途径。
近几年来,学校的勤工俭学活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经济效益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机构和队伍得到充实和加强,有利地促进了社会主义一代新人的健康成长。
所以,勤工俭学在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一、勤工俭学在教育工作中的地位勤工俭学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
早在六十多年前,一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寻求马克思主义真理,远涉重洋,赴欧勤工俭学。
建国以后,作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一项措施,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开展了勤工俭学活动。
可以说,重视勤工俭学是我国人民教育事业的一个光荣传统。
历史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在深化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还要不要搞勤工俭学,在一部分同志的思想上产生了疑问。
有的同志认为,过去搞勤工俭学,是因为物质条件差,不搞不行,现在物质条件好了,还让学生们搞勤工俭学没有必要。
我们说这种认识显然是不正确的。
邓小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就明确指出:为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在新的条件下,如何更好地贯彻教育方针。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同志都非常重视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是改造社会的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
在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之后,是培养理论与实际结合、学用一致、全面发展的新人的根本途径,是逐步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差别的重要措施。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也明确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城乡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在一部分学生、家长中劳动观念和勤工俭学的观念日渐淡薄,轻视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这种情况,必须引起社会的重视。
如果我们培养的学生缺乏劳动技能,不热爱劳动,他们不但难于接好四化建设的班,甚至可能影响到我们民族的素质。
勤工俭学的育人作用就是要进行劳动和劳动技术教育。
勤工俭学
用勤劳双手创造美好幸福生活——论勤工俭学在教育当中不可替代的作用[摘要] 勤工俭学是社会主义教育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四有新人的重要途径。
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有利于培养既有文化、又有一技之长的适应当地经济发展需要的新一代劳动者和技术人才;有利于改善办学条件和师生生活,促进教书育人的积极性。
勤工俭学为学校积累了资金,获得育人、聚财双丰收。
在勤工俭学收益中,一部分资金用于扩大再生产,一部分用于维修校舍、添置教学设备、图书,改善办学条件,补充教育经费不足,一部分用于教师、学生福利待遇,改善他们的生活。
总之,勤工俭学在当代学生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 教育小学勤工俭学党的教育方针明确提出:教育要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对学生要从小就进行劳动教育。
我想,在深化教育改革的今天,有无必要搞勤工俭学,已成为一个新的课题。
有人认为,过去搞勤工俭学,是因为物质条件差,形势逼人,现在物质条件很优越,学生们搞勤工俭学没有必要。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家长的劳动观念和勤工俭学观念日益淡薄,出现轻视体力劳动和蔑视体力劳动者的现象。
由于我们所面临的学生独生子女多,家庭过分溺爱,滋长了学生的‚娇、骄‛二气,劳动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加强劳动观点和劳动技能的教育,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和内容。
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把劳动教育引入教学计划,逐步做到制度化、系列化。
‛《国家基础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还明确指出,‚从小学至高中设臵综合实践活动为必修课‛。
这是我国教育改革,培养高素质人才,尤其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大举措。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要改变以‘学科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的弊端,加强教育与社会生活、儿童生活的联系。
‛因此,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成为当前小学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
勤工俭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勤工俭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作者:周俊肖来源:《读书文摘(下半月)》2017年第05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的改革和完善,我国的经济社会迅速发展,教育改革也在不断深入,中小学勤工俭学工作所面临的时代背景和内外部环境都发了深刻的变化。
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正确认识勤工俭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积极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学生健康成长服务,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任务。
当前,素质教育是我们教育的主要内容,也是最终目标。
勤工俭学作为教育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有效形式,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有效手段。
一、转变观念,明确宗旨,将勤工俭学作为学校后勤的一项基本任务学校开展勤工俭学,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要求,也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特征。
但是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中小学勤工俭学的内涵和发展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这些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对勤工俭学工作带来了一些影响,产生了一些认识上的误区:一是过时论。
这种观点认为现在经济发展了,基础教育所需经费主要靠国家投入,教育部门和学校没有必要再抓勤工俭学了,把这项工作放在了可有可无的位置。
二是环境论。
这种观点认为现在的勤工俭学缺乏政策的支持,没有宽松的发展环境,加上工作的难度大,产生了悲观失望的情绪。
三是唯创收论。
少数地方层层下达创收任务,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搞行政命令,强买强卖,忽略了育人和服务,违背了勤工俭学的宗旨。
首先,我们要确定的是勤工俭学没有过时。
勤工俭学是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与教育投入不足的矛盾长期存在。
它对素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促进,特别是在农村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没有过时,我们还要大力推进,加快发展。
其次,它的发展需要优惠政策的扶持和良好的发展环境。
但是我们只能去争取,却不能完全依赖和依靠政策。
任何优惠政策都是特定时期的产物,是暂时的,适合某一时代的东西并不一定永远行得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勤工俭学在教育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党马乡初级中学章玉乾
勤工俭学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不可缺少的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培养四有新人的重要途径。
近几年来,学校的勤工俭学活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经济效益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机构和队伍得到充实和加强,有利地促进了社会主义一代新人的健康成长。
所以,勤工俭学在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勤工俭学的意义有三:第一,在劳动中体验生活,感受艰辛、培养勤俭朴实、热爱劳动的好习惯,从而达到理解父母、尊敬父母、孝敬父母的道德品质。
第二参加社会实践,掌握一种技能。
第三,在市场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今天,付出了劳动,创造了财富,就应有一定的报酬。
所以目的是有一定的经济收入。
一、勤工俭学在教育工作中的地位
勤工俭学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一项育人措施。
早在六十多年前,一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寻求马克思主义真理,远涉重洋,赴欧勤工俭学。
建国以后,作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一项措施,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开展了勤工俭学活动。
可以说,重视勤工俭学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个光荣传统。
历史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在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还要不要搞勤工俭学,这在一部分同志的思想上产生了疑问。
有的同志认为,过去搞勤工俭学,是因为物质条件差,不搞不行,现在物质条件好了,还让学生们搞勤工俭学没有必要。
这种认识显然是不正确的。
邓小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
就明确指出:为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在新的条件下,如何更好地贯彻教育方针。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非常重视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认为在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之后,开展勤工俭学是培养理论与实际结合、学用一致、全面发展的新人的根本途径,是逐步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差别的重要措施。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也明确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城乡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在一部分学生、家长中劳动观念和勤工俭学的观念日渐淡薄,轻视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这种情况,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如果我们培养的学生缺乏劳动技能,不热爱劳动,他们不但难于接好四化建设的班,甚至会影响到我们民族的素质。
勤工俭学的育人作用就是要进行劳动和劳动技术教育。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是要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提高商品的质量是增强市场竞争的唯一出路,而商品质量取决于管理水平,最终取决于人的素质,特别是在世界新技术革命迅速发展的历史条件下,决不能单靠拼体力、拼资源去搞现代化,提高人的素质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我们要搞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在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的同时,必须大力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精神文明,这是发展生产力、实现现代化不可缺少的条件。
勤工俭学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智能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勤工俭学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勤工俭学在教育学生中的作用
学生参加勤工俭学活动,在培养人才方面与课堂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
1、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
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是实现上述目的的有效途径。
在勤工俭学活动中学生能学到某些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2、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学生的动手能力如何,不仅仅是评估学校教育质量高低和办学成败的客观标准,而且关系到学生毕业后能否受欢迎、是否有出路的问题。
开展勤工俭学,学生就有较多的社会实践机会,有利于提高他们适应社会的动手能力。
3、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在开展勤工俭学活动中学生能体验生活,感受艰辛、培养勤俭朴实、热爱劳动的好习惯,从而达到理解父母、尊敬父母、孝敬父母的道德品质。
学生还广泛地接触社会,接触实际,丰富了思想教育的内容,培养了热爱劳动、热爱科学、爱护公物、遵守纪律、艰苦奋斗的良好品德。
4、开展勤工俭学有利于培养既有文化、又有一技之长的适应当地经济发展需要的新一代劳动者和技术人才。
随着农村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农村经济体制和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要求教育提供大量的多门类的中初级技术人才与之相适应。
5、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有利于改善办学条件和师生生活,提高教
书育人的积极性。
开展勤工俭学为学校积累了资金,获得育人、聚财双丰收。
在勤工俭学收益中,一部分资金用于扩大再生产,一部分用于维修校舍、添置教学设备、图书,改善办学条件,补充教育经费不足,一部分用于教师、学生福利待遇,改善了他们的生活。
总之,勤工俭学在培育经济建设人才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因此,要充分利用当地条件,采取多种形式,把勤工俭学活动开展起来,坚持下去,并将它推向新的阶段,为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