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理想的师生关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建理想的师生关系

相城实验中学215131 储丽

提要:师生关系是人际关系中重要的一类,是一种动态的关系,每一个时期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有着不同的表现。随着素质教育的发

展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我们努力构建理想的师生关系,一种特殊的

对话关系。本文就围绕目前的师生关系情况和怎样构建理想的师生对话关

系而展开阐述。

关键词:师生关系对话平等素质教育

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在传统的观念中,师生关系被定位为传授者与接受者的关系。这样的定位,很容易使师生关系产生两种异化。一种异化为通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关系。教师既然是传授者,就往往会认为自己的地位与要传授的知识具有权威性,来自接受者学生的疑义与挑战就易被视为对权威的侵害而予以压制,这种压制自然会导致师生双方的对立,并进而演化为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关系。这种异化,也就是在反映师生关系的动人故事之外还有许多师生间关系不和谐甚至产生激烈冲突的现象存在的主要原因。

另一种是异化为奉献者与接受者的关系。教师被看作是传授者,学生就只能是接受者。教师所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技能,本是属于教师私人所拥有的,一旦将它们毫无保留的传授给作为接受者的学生,就容易被视为是一种无私的奉献。一方是无私的奉献,则另一方则是可得益终生的接受,师生关系被视作奉献者与接受者的关系就自然而然了。这种关系形成之后,社会当然会习惯于用对无私的奉献者的要求,

作为衡量教师的标准。如果教师中出现稍有游离于奉献者的现象,譬如讲报酬,讲待遇,以及不甘默默无闻等,就会被视为有辱师德师风而招致责难。这也正是前些年社会对教师大唱赞歌而愿做普通教师的人却反而有减无增的主要原因。

那么师生关系究竟该如何来定位呢?近年来,这个问题已经引起国内外教育理论界的关注和探讨,认为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互为主体的“主主”关系或“我你”关系,目前教育界通行将这种师生关系转化为对话关系。所谓师生间的对话,“是以师生只讲得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和平等交往为基础,双方互相倾听和演说,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从而获得精神的交流、意义和价值的分享”。认为师生关系应具有这样的对话属性,这无疑是正确的。

现在要建立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即特殊对话者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呢?如果用一句话来回答这个问题,那就是师生双方建立在平等与真诚基础上的心灵的沟通。

平等,是人与人之间的对话得以顺利进行的根本基础。师生之间的交往,作为一种特殊的对话,理所当然地首先要以平等为其根本的基础。但是“平等”二字,说起来是如此容易,做起来却是何等艰难。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的影响,和教师自身的原因,使得“平等”失去了它本来的色彩。所以,师生之间是否能做到真正的平等,教师的观念和态度如何,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真诚,是师生间进行对话的另一基石。师生间的特殊对话是师生双方的生命活动与心灵活动,因而这样的对话如果缺少了对方的真

诚,那是无法进行的,也是不可想象的。

师生间的真诚交往应该表现为双方的互尊互爱。我们现在常听到的形容师生间关系的词就是“尊师爱生”,但是人们习惯上对这个词的理解是学生尊重老师,老师爱护学生。这种理解是导致的普遍误解是教师有受学生尊重的权利而没有尊重学生的义务,学生有受老师爱护的权利却没有爱护老师的义务。这样的误解的流行,是不利于建立真诚相待的师生关系的。因为师生双方都各有被爱护或被尊重的缺损,而真诚的交往却是由爱与被爱,尊与被尊支撑着的,缺了其中任何一项,真诚的交往就不可能。就当前中国的师生关系而言,教师只强调“爱生”而不那么“尊生”的现象十分普遍。有些老师可以说是全心全意地在“爱”这学生,但是学生却努力的拒绝或摆脱这种“爱”,就是因为他们不能接受这种缺乏尊重的“爱”。因此如果我们还用“尊师爱生”这个词来形容师生关系的话,我们应该把它看作是互文的修辞,即学生尊重老师也爱护老师,老师爱护学生也尊重学生。

师生关系有了平等,有了真诚,并不意味着就会有了作为特殊对话的心灵沟通。平等与真诚只是师生能借此展开特殊对话的基础。师生进行对话的根本目的是学生个性的发展,潜能的挖掘与素质的提高,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得以充分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新课程教育中强调“学生是主体,教师为主导”,虽然在对话中,师生都互为主体,但教师的主导作用却是不能忽视的。师生对话的特殊性,正是体现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上。因此,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教师如何起主导作用。教师作为师生对话关系中的主导者,有

权利和义务将人类社会所积累起来的文化知识中最有意义的部分,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内化为学生的智力品质,使他们在进入社会后既能在生活和工作中自立自强,又能在终生学习中不断超越自我和完善自我;有权利和义务将人类社会所倡导的美好而崇高的思想情感的种子,撒播于学生的心中,并不断用教师自己流自心灵的泉水去灌溉,去滋润,促其生根发芽,最终开出美丽的花朵。

那么,建立在平等与真诚基础上的师生间的教育性对话应该是具备以下四个特点的:

第一:师生的交互性。师生的交互性关系是一种互为主体性关系,这不仅指二者只是两个主体在对话中相互作用,而且指二者形成了互为主体性关系,这样相对于对方,谁也不是主体,谁也不是对象,谁也不能控制谁操纵谁,或者强行把意志加于另一方。师生间的教育性对话只有具备这样的交互性特点,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师生精神上的交流与心灵上的沟通。

第二:问题的探索性。师生间的特殊对话基本上是围绕着一个个特定的问题展开的。而那一个个特定的问题,不但使相对于学生而存在的,而且也是相对于教师而存在的,是师生双方同时所面对的。当然,相对于学生而言,其中有许多问题教师已经有了答案和结论,这些答案和结论或是前人和同时代的其他人提供的,或是教师自己先前的探索中得出的,一般说来,它们应该是可靠的,甚至是科学的,是经得起检验的。但是,不管教师所拥有的问题答案与结论,被认为是如何地确凿无疑,也不能将它作为一个先在的结论带进对话。因为如

果带着先在的结论开展对话,拥有先在结论的一方总会有意无意地将另一方的思维引向那个先在结论,从而导致另一方思维的广阔性和多样性受到限制,影响问题可能会有更好的答案的产生。譬如,面对“雪化了变成什么”这样的一个问题,有学生回答说是“变成了春天”,但是由于教师所带的先在结论是“变成水”,就排斥了学生的回答,因而判定学生的回答为错误答案。其实,雪化了变水是从一般物理变化上得出的答案,而雪化了变春天是将时序变化作“超级链接”后得出的,与前者相比,后者具有前者所没有的想象力和审美价值。所以教师就要好好发挥他们的主导作用,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让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得以体现,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第三:发展的方向性。一个人从童年到少年又进而步入成年的整个过程,是其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更是其心灵发展的关键时期。之所以说这个时期是其心灵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因为其发展的方向决定了他成年后将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人类源于动物界这一事实决定了人永远不能完全摆脱兽性,所以问题永远只能是摆脱得多些或少些,在于兽性和人性的程度上的差异。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的心灵中夹带了与生俱来的兽性,在关键时期如果发展的方向正确,人心灵中的兽性就会摆脱得多一些,就会成为不仅利己且又利人的人;如果发展的方向有偏甚至相反,就会滋长兽性甚至泯灭人性,就会成为不仅害人也要害己的人。那么心灵发展的正确方向是什么呢?那就是人性,就是人类千百年来所共同追求的目标即真善美。而我们所说的师生间的特殊对话,是伴随着人的这个关键发展时期而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