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文学论文范文2篇
我知道俄罗斯文学作文
我知道俄罗斯文学作文篇一《我与俄罗斯文学的初遇》俄罗斯文学对我来说,就像一个神秘又充满魅力的宝藏。
回想起来,我第一次真正接触俄罗斯文学是在初中的时候。
那时候的我,对文学的概念还比较模糊,就知道看各种故事书。
有一天,我在学校的图书馆闲逛,想找本不一样的书看。
我的眼睛在书架上来回扫视,突然一本厚厚的书吸引了我,那就是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
我拿起那本书,感觉沉甸甸的,好像里面装着一个巨大的世界。
翻开书页,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就像一群小蚂蚁,但是又似乎有着某种魔力。
当时想,不管了,就它吧。
刚开始看的时候,实在太痛苦了,那些长长的俄国人名就像绕口令,我常常看了后面忘了前面谁是谁。
记得看到娜塔莎参加舞会那一段,我都要被搞晕了。
但慢慢的,我被书里描绘的广阔场景所震撼。
那些宏大的战争场面,士兵们冲锋陷阵时的呐喊,贵族们生活里的种种细枝末节都生动地展现在我眼前。
我仿佛能看到俄罗斯广袤的土地上战火纷飞,同时贵族们在金碧辉煌的大厅里翩翩起舞的场景。
有一次我正看到激烈的战争情节,我家突然有人大声敲门,吓得我一哆嗦,差点以为是敌人打到家门口了呢。
从那之后,我就好像被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开始对俄罗斯文学着迷起来,我也想通过这些文学作品进一步了解俄罗斯这片神奇的土地。
篇二《俄罗斯文学中的“朋友”们》俄罗斯文学在我继续深入了解后,感觉里面的人物就像我的朋友一样。
我后来又读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
这本书啊,可不得了。
主角拉斯柯尔尼科夫的内心挣扎被刻画得入木三分。
我记得我读这本书的时候,正好是一个暑假的午后,外面热得不得了,但是我身边仿佛围绕着西伯利亚冰冷的寒风,因为我沉浸在拉斯柯尔尼科夫的世界里。
他在穷困潦倒和自命不凡之间的辗转,他犯罪后的那种良心的折磨,好像就发生在我身边一样。
我有时候看着书都忘记了时间,坐在那小小的书桌前,感觉自己仿佛就站在圣彼得堡街头,看着他在痛苦与自我救赎之间徘徊。
我还特别喜欢普希金的诗歌,他的文字有一种独特的韵律。
分析俄罗斯文学后来居上的原因的论文
分析俄罗斯文学后来居上的原因的论文引言俄罗斯文学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名,自十九世纪开始,许多俄罗斯作家的作品成为经典,对世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分析俄罗斯文学后来居上的原因,并从文化背景、作家的才华和历史背景等方面探讨其成功的原因。
一、文化背景的影响俄罗斯作为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具有丰富的文化传统。
俄罗斯文学在其民族文化的熏陶下,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风格。
俄罗斯的民间传说、民谣等文化元素渗透在俄罗斯文学中,赋予了作品独特的韵味。
同时,由于俄罗斯地域广阔、人口众多,俄罗斯文学也面临着不同民族、不同地区文化的融合,这为俄罗斯文学的多样化提供了基础。
二、作家的才华及创作力俄罗斯文学的崛起与众多杰出作家的才华密不可分。
波斯托丁诺的作品《战争与和平》、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以及屠格涅夫的《钦差大臣》等作品,都展示了俄罗斯作家的深厚才华和独立创作力。
这些作家通过他们独特的叙事技巧和对人性的深入探索,塑造了许多深刻的人物形象,使读者产生共鸣,从而吸引了全球读者的注意。
三、历史背景的影响俄罗斯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经历了许多动荡和变革。
这些历史事件赋予了俄罗斯文学深厚的社会和历史背景。
例如,十月革命后的苏联时期,俄罗斯文学经历了政治的干预和审查,使得一些优秀作家不得不选择自我审查或沉默。
然而,这种审查并没有扼杀俄罗斯文学的独立思考和艺术创造,反而激发了一些作家对社会不公和人类命运的深思。
四、文学思潮的暴发俄罗斯文学的崛起也与一系列的文学思潮密切相关。
例如,在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的现实主义运动中,俄罗斯作家不仅注重对社会现实的揭示,还注重对人性的思考和感悟。
这种追求真实和深度的文学风潮使得俄罗斯文学脱颖而出。
此外,象征主义和离经叛道的“反面诗人”运动等文学思潮也为俄罗斯文学的多样化和创新提供了土壤。
五、国际交流的推动俄罗斯文学的崛起也得益于国际交流的推动。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化的发展,俄罗斯文学得以迅速传播到全世界。
俄罗斯诗歌论文
俄罗斯经典诗歌鉴赏学院专业姓名学号序号浅谈莱蒙托夫及其诗歌摘要伟大的俄国诗人莱蒙托夫,短暂的一生却给我们留下无尽的知识财富,他本人正直率真,细心而又敏锐,他的诗歌有的阴郁哀伤,有的散发浓浓的爱国情怀。
莱蒙托夫作为19世纪俄国文学黄金时代的杰出作家及诗人,不仅以争取自由,反对农奴制,创作了多余人形象,成为公认普希金的继承者,莱蒙托夫的民族主义思想也己经成为其文学创作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莱蒙托夫是一位出色的民族作家。
关键词阴郁忧伤诗美体验奇异的爱情民族主义“普希金是俄罗斯诗歌的太阳,莱蒙托夫是俄罗斯诗歌的月亮。
脱离行动后的静观对普希金是一种得救,对莱蒙托夫来说却是诗人的死亡,刀刃的生锈。
在普希金笔下,生活渴望成为诗;在莱蒙托夫笔下,诗渴望成为生活。
”这段梅列日科夫斯基说的话给了我们很多启发。
普希金的诗歌散发着阳光一样的热量,给予人力量,莱蒙托夫的诗歌带给我们的是什么呢?说莱蒙托夫是俄罗斯诗歌的月亮,这是从何处得来的呢?皎洁的月,柔和的月光亦如莱蒙托夫的诗歌,我们一起去了解这位值得我们去走近的诗人。
一、莱蒙托夫生平介绍莱蒙托夫(1814-1841),俄国诗人。
出身贵族,不到3岁,母亲去世,由外祖母抚养成人。
1828年人莫斯科贵族寄宿中学,开始写诗。
1830年考入莫斯科大学,中途转至彼得堡近卫军骑兵士官学校。
1834年毕业后在骠骑兵团服役。
1835年发表长诗《哈吉·阿勃列克》和剧本《假面舞会》。
1837年2月普希金遇难,莱蒙托夫写了《诗人之死》一诗,愤怒指出杀害普希金的凶手就是俄国上流社会。
这首带有强烈政治色彩的诗篇震撼了俄国文坛,奠定了诗人作为普希金继承者的地位,然而却遭到沙皇反动当局的仇视,莱蒙托夫因此被流放高加索。
同年发表《波罗金诺》,歌颂人民在卫国战争中的爱国主义热情和英雄气概。
经外祖母多方奔走,莱蒙托夫于1838年4月从流放地返回彼得堡原部队。
不久,发表民歌体长诗《商人卡拉什尼科夫之歌》,赞扬不畏强暴的精神,《咏怀》一诗谴责贵族青年缺乏思想,对生活采取冷漠态度。
论文资料(俄罗斯文学)
无线网卡的mac地址查看方法:右键单击“网上邻居”—“属性”—右键单击“无线网络连接”—“状态”—“支持”—“详细信息”—“实际地址”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799-1837年)是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是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是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造者,更是19世纪世界诗坛的一座高峰。
普希金是时代的宠儿,也是时代的旗帜。
他作为民族意识的体现者,反映了俄罗斯人民要求民族尊严、国家独立、社会进步的愿望和心声。
普希金对俄罗斯本国作家影响巨大,在这一点上没有任何其他国家的诗人能与之相比。
普希金的青少年时代普希金1799年出生在莫斯科的一个古老的贵族家庭,早年受到农奴出身的保姆阿琳娜·罗季昂诺夫娜的影响。
1811年进彼得堡皇村学校。
1812年战争所激起的爱国热潮给少年普希金极大鼓舞。
在校期间,他与未来的十二月党人丘赫尔伯凯等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这时,他的诗歌才能已经开始显露出来。
1814年,他朗诵的《皇村回忆》一诗,深得在场的老诗人杰尔查文的赞赏。
1817年,普希金毕业后在外交部任职,并先后参加了“阿尔扎玛斯社”与“绿灯社”。
在十二月党人影响下,这时期普希金写下了不少政治抒情诗,抨击专制制度、歌颂自由和同情人民的不幸,如《自由颂》(1817)、《致恰达耶夫》(1817)、《乡村》(1819)等。
他还写了一首叙事诗《卢斯兰与柳德米拉》。
普希金的政治抒情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为此他被沙皇政府政治流放到了南俄。
南方流放时期普希金于1820 年5月来到南俄后,先后在叶卡捷琳诺斯拉夫和基希尼奥夫等地逗留,并曾赴高加索和克里米亚等地。
南俄一带是十二月党人南社的据点,普希金和他们关系密切,在思想上受他们的影响。
流放生活和南方的自然风光也在这一时期普希金的创作中留下了印记。
南方流放时期是普希金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高潮时期。
在这几年里,他写下了四部著名的浪漫主义叙事诗:《高加索的俘虏》、《强盗兄弟》、《巴赫切萨拉伊的泪泉》和《茨冈》。
俄罗斯文化小论文
我的俄罗斯情结我觉得在世界文学中俄罗斯文学可以说是最迷人的。
我从上俄罗斯文化课的时候便接触和迷上了俄国文学。
尽管有世界文学这样一个巨大文学宝库,但俄罗斯文学的分量是无可替代的。
一个人要了解世界文学,阅读世界文学名著,俄罗斯文学最具代表性。
俄罗斯文学非常迷人,我想这主要取决于人种,就是一种民族的特性。
民族的特性是有很大差别的,就像食草动物与食肉动物之差,或像飞翔空中与爬行地上之差。
一个民族的文化、地域性、种族精神,都决定着这个民族的文学。
俄罗斯人好像是世界上最自由奔放的民族,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民族的外表特征给人的感觉是一个不受物欲之累的自由奔放的民族,她的精神境界和气质,超出“物欲”这个人类的共性,他们是一个激情民族和抒情民族。
他们不像西方许多民族受宗教束缚太深,世界上的几大宗教没有一种是诞生在他们的国土上,他们的精神是人性的,不受拘束。
从这块土地上诞生的文学与这个民族是一致的。
普希金的诗,莱蒙托夫的诗,叶赛宁的诗,都是迷人的。
中国的爱情诗里绝不会产生“血液中燃烧着欲望的情焰”这样的诗句。
叶赛宁沿着初雪漫步,想把自己炽热的身体紧贴白桦林袒露的胸脯,想在柳树的枝杈上也嫁接上自己的手臂。
莱蒙托夫“我爱那谷茬焚烧后的袅袅轻烟”……无不让人情动。
他们的小说和诗一样迷人,同样是激情奔放的,高尔基的小说,那大海与草原,那优美的文字和意境,那澎湃的激情,让人真正感受到什么是文学的魅力,太美了!像《安娜·卡列尼娜》那样的作品,让人感到的依然是美。
法国文学同样迷人,每一个热爱世界文学的读者,皆会迷上这两个民族的文学,他们都是世界文学的高峰。
但相比而言,俄罗斯文学更迷人,而且绝对迷人。
法国文学可称为都市文学,更注重社会与现实,而俄罗斯文学更注重人性,更注重大自然,在精神上如没有任何天敌的兽王。
像《静静的顿河》,完全把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哥萨克史就是自由奔放的历史,或战胜一切灾难争取自由的历史。
英国人具有绅士的风度,可以出现萧伯纳那样的作家,法国文学被都市文明圈定在物欲横流的都市里,德国是一个哲学的国度,理性的东西多,他们太务实求真了,他们的文学注定不会像俄罗斯文学那样迷人。
俄罗斯文化论文范文
俄罗斯文化论文范文
其次,俄罗斯的艺术对全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俄罗斯文学作为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深邃的人物形象和复杂的情感感染了世界各地的读者。
其中,阿列克谢·托尔斯泰、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和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等作家的作品被广泛翻译和传播。
此外,俄罗斯音乐也享誉全球。
俄罗斯古典音乐大师柴可夫斯基的作品如《天鹅湖》、《胡桃夹子》和《第五交响曲》等经久不衰地被人们喜爱和演奏。
此外,俄罗斯的美术和建筑同样令人惊叹。
例如,圣彼得堡的冬宫和莫斯科的圣瓦西里大教堂,以其壮观的建筑风格吸引着无数游客。
俄罗斯的宗教也是其独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东正教是俄罗斯最主要的宗教,它深深根植于俄罗斯人的心灵之中。
许多俄罗斯的历史事件和文化传统都与东正教有关。
例如,俄罗斯人庆祝的圣诞节和复活节是基督教的重要节日。
此外,莫斯科的圣瓦西里大教堂和圣彼得堡的耶稣救世主教堂等是俄罗斯最重要的宗教建筑之一
最后,俄罗斯文化中的食物和民间传统也非常有特色。
俄罗斯菜肴以肉类、甜点和蔬菜为主,例如俄式酸菜汤和俄式炖菜。
此外,俄罗斯还有许多民间传统,如俄罗斯套娃、皮切夫以及庆祝马斯克拉节的民俗活动。
这些都展示了俄罗斯人民的创造力和独特性。
总之,俄罗斯文化是一个融合了不同元素的多样文化,它的历史、艺术、宗教和民俗传统都影响着全球。
探索俄罗斯文化的特点对于理解这个古老而神秘的国家的价值观和人民的方式至关重要。
20xx字当代俄罗斯论文
20xx字当代俄罗斯论文篇一:俄罗斯概况论文《俄罗斯的伟大建筑》学院:理学院班级:数学10-2班姓名:刘梦颖学号:101124218【摘要】:俄罗斯是一个具有浓厚宗教传统的国家。
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里,无论是最初的多神教还是后来持续久远的东正教,都在俄罗斯的广袤土地上找到了繁殖的土壤。
它们的传播带给俄罗斯的不仅仅是宗教的信仰,还涉及到政治,经济和文化艺术诸多方面,并以其强势的姿态给社会和生活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建筑艺术在俄罗斯的繁荣和发展亦是见证了这个铁一样的历史演变进程,并以其各个时期的艺术形式和建筑风格昭示出这种演变的真实风貌。
本文正是基于宗教因素介入和指引的思想上,将俄罗斯建筑的辉煌与伟大作一个关联的呈现。
重点论述在20世纪之前的俄罗斯建筑发展史及其所受的宗教影响。
【关键字】:建筑、教堂、宗教、文化俄罗斯横跨欧亚两洲,东西方文化在这里交汇,而俄罗斯的建筑艺术更是伟大的。
其实俄罗斯的建筑我不是很了解。
但看了一些相关的介绍,我想在我看来俄罗斯的建筑它有着与生俱来的古朴风格,人们都说俄罗斯建筑又有一点像小孩子的风格,同时他的建筑又在不断的宗教文化势力的影响下,具有了为宗教服务的浓厚性质。
虽然我没有去过俄罗斯,但相信凡是到过俄罗斯的人,对俄罗斯的教堂的印象是最深刻了。
因为当时的俄罗斯的各种宗教盛行一时,教堂是各类建筑中最具有代表意义的一种。
俄罗斯的建筑主要是学了拜占庭东罗马帝国的建筑风格,有很大的中亚风格,融合了伊斯兰教建筑和东正教建筑的特色,文艺复兴之后又强调人文特点-以人为本。
前边说过很多人说俄罗斯的建筑像小孩子的风格,其实我想俄罗斯建筑不能只是单纯的说像小孩子,而是要说它是有积木风格倾向,这其实是说明在俄罗斯民族人的眼里他们的家园应该像天堂一样美丽,而在他们的眼里天堂就像童话里的王国,所以就建设的比较多彩的积木化,或许这也就从侧面体现了俄罗斯人对他们美好家园的追求。
而这也或许也恰好是很多人喜欢俄罗斯建筑的原因了吧。
我知道俄罗斯文学作文
我知道俄罗斯文学作文《我与俄罗斯文学的奇妙缘分》一开头知道俄罗斯文学的时候呀,我是满心抵触的。
那些长长的人名,复杂的社会背景,光是看着就觉得头疼。
那时候我觉得看俄罗斯文学就跟看天书似的。
就说我第一次翻开《战争与和平》这书的时候吧。
这书老厚了,拿在手里沉甸甸的。
我瞅着那密密麻麻的字,心里就有点儿打鼓。
那里面人物的名字一个比一个长,什么安德烈·保尔康斯基,娜塔莎·罗斯托娃,这些名字在我脑袋里就跟乱麻似的。
我开始看的时候那就是走马观花,看了半天都没搞清楚谁是谁。
可是耐着性子继续看下去,就渐渐被故事本身给吸引了。
看着那些贵族们在舞会上的交际周旋,和平时候的无聊与奢华,战争时候的热血与慌乱,就好像被拉进了那个时代。
皮埃尔这个角色特别吸引我,他一开始就像是个什么都不明白的毛头小子,在社会里瞎晃悠,对于爱情、对于生活、对于战争都没什么明确的概念。
他经历了爱情的失落,被妻子背叛,然后在战争的洗礼下,他慢慢地思考人生的意义,开始探索灵魂的救赎。
有一次啊,我在图书馆里看这书,看着看着入神了。
周围的人都走光了我都不知道。
我就沉浸在那个俄罗斯的世界里,感受着托尔斯泰描绘出来的寒冷的冬天、硝烟弥漫的战场以及那些人物内心深处的挣扎。
等我缓过神来,图书馆都要关门了,我急急忙忙收拾东西,结果不小心把书给掉地下了,砰的一声可响了。
管理员还颇有深意地看了我一眼,估计在想这傻小子看啥书这么着迷。
从那时候起我就开始对俄罗斯文学产生兴趣了,我不再只是看到那些令人头疼的名字和复杂的背景,而是看到了故事背后的东西,那些人的情感、梦想、奋斗和无奈,就像看到身边真实的人一样。
《走进俄罗斯文学的宝藏》既然走进了俄罗斯文学这个世界,那就跟打开了宝盒似的,啥稀奇古怪又精彩绝伦的东西都有。
我开始像个贪婪的寻宝者,一本接一本地看俄罗斯的小说。
我又接触到了《安娜·卡列尼娜》。
这个故事啊,真让我觉着我像是在看一场家庭伦理大戏。
安娜这个人物可复杂了,她渴望爱情,在那个压抑的社会里,她就像一只困兽。
俄罗斯文学论文 论《洛丽塔》的后现代细仿色彩
俄罗斯文学论文--论《洛丽塔》的后现代细仿色彩建设工程学院八班杨柏63110815论《洛丽塔》的后现代细仿色彩经过一段时间对俄罗斯文学的学习,我深感俄罗斯文学的巨大魅力与浓重色彩,还有极其浓厚的现实主义意义,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所写的《洛丽塔》。
虽然读的不是很细致,但是深感其独特的后现代主义色彩和浓厚的现实意义。
根据老师的讲解,我进行了一些讨论与理解。
《洛丽塔》是俄裔美籍作家弗拉迪米尔·纳博科夫的代表作,出版于美国20世纪50年代。
小说出版之后,曾一度引起沸沸扬扬的评论,一度被视为禁书,认为其有太多露骨的性描写,不符合社会伦理道德。
而现在它已成为20世纪的经典之作。
之所以现在如此受欢迎,是因为本书浓厚的后现代主义色彩符合了现代人们的审美观和文化心理。
《洛丽塔)体现了许多后现代的特点,如不确定性、非统一性、边缘性、模糊性等。
本文拟从《洛丽塔》对西方经典童话的戏仿这一特征出发,浅谈本书的后现代色彩。
生于富贵之家的纳博科夫自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博览群书。
童年时受童话的熏陶,对众多的欧洲经典童话极为痴迷。
他曾宜称:“伟大的小说首当其冲应为美丽的童话故事。
”川这一主张在其最心爱的《洛丽塔》中最为明显。
事实上,在阅读《洛丽塔》时,读者不仅折服于该小说措辞之璀璨、文笔之流畅、诗意之醉人,而且不难发现该小说和一些欧洲的经典童话在情节、人物和主题方面存在惊人的相似。
著名评论家阿尔弗雷德·艾佩尔就曾指出:“《洛丽塔》故事的简洁……欺骗,神迷及变异主题均类似于童话故事;其地点、母题的重现及三个主要人物的出场亦令人回想起那些原型童话故事的设计。
”在这些童话中,《白雪公主》与《睡美人》最为明显。
《洛丽塔》中的人物充满了童话色彩,读者阅读时会在这些人物的身上找到众多童话故事人物的影子:嫉妒的母亲、美丽的公主、英俊潇洒的王子、着迷的猎人等等。
以小说中的几个主要人物为分析对象,探讨笼罩在这些人物身上的童话色彩,可以分析出纳博科夫在《洛丽塔》中戏仿了欧洲经典童话故事中的人物,达到了深刻的效果。
俄罗斯苏联文学史研究 论文
俄罗斯的书面文学出现在十世纪末,在进入二十世纪之前,它经历了九个世纪的发展。
这九个世纪的文学历程,又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古代文学,十八世纪文学和十九世纪文学。
古代俄罗斯文学,即中世纪的俄罗斯文学,指十一至十七世纪的俄罗斯文学。
在这一时期的开始,俄罗斯文学是与乌克兰文学、白俄罗斯文学共存于一体的,都以古斯拉夫文为写作语言。
十三至十五世纪,统一的东斯拉夫民族逐渐分化为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兄弟民族,古代斯拉夫文也逐渐演变为俄文、乌克兰文、白俄罗斯文等不同语种,俄罗斯文学也因而独立存在了。
俄罗斯文学起源于民间的口头创作,后来受到希腊文化、拜占廷文化和保加利亚文化的强大影响。
公元988年,古罗斯受洗,正式将基督教定为国教,从而加强了俄罗斯与欧洲文化间的联系。
古代俄罗斯文学最初的杰作,往往都是集历史、宗教、政治、文学等多种性质为一体的综合性著作,而不单纯是一部文学作品。
当时最为流行的体裁有圣徒传记、历史故事、编年史、伪经等等。
其中以编年史的价值为最高,它不仅是珍贵的历史记载,同时也是无价的文学文献。
十二世纪末出现的史诗《伊戈尔远征记》,是古代俄罗斯文学的最高成就,它标志着独立的古俄罗斯文学的最终形成,它如一尊纪念碑,屹立在俄罗斯文学的发端处。
1240年,蒙古人攻进俄罗斯,在东欧平原上建立了金帐汗国的统治,历时两个半世纪之久。
在蒙古人统治时期,罗斯文化受到破坏,文学的发展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虽然也出现过一些所谓的“战事文学”,虽然俄罗斯文学中也因蒙古的人主而染上了些许东方文化色彩。
蒙古统治之后,莫斯科公国迅速崛起逐渐取代基辅成为东斯拉夫的文化中心。
从这一时期开始,文学开始走向相对的统一,内容大多为关于国家、民族统一的政论。
从十七世纪开始,俄罗斯多次遭到来自波兰和瑞典的异族入侵,王朝更是不断更迭,出现了史家所谓的“混乱时期”。
在这一政治上的“混乱时期’中,文学却开始走向正常,文学在形式和内容上都逐渐突破了封建的、宗教的束缚,表现了一种民主化、世俗化的倾向。
精选优秀的俄罗斯文学论文范例指南(共7篇)
精选优秀的俄罗斯文学论文范例指南(共7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浅析19世纪俄罗斯文学中彼得堡的现代神话诗学研究一、引言俄罗斯文学体系中的彼得堡现代神话是在俄罗斯浪漫主义的创作原则上形成的,现在研究俄罗斯彼得堡神话是有深远意义的。
自从普希金的作品问世以后,很多作家就与彼得堡结下了不解之缘。
例如,普希金的《青铜骑士》中体现的是彼得堡衰亡的主题;果戈里的《彼得堡故事》体现的是作者对彼得堡的认识以及对社会现象的评判。
二、普希金作品《青铜骑士》中所蕴含的神话特点的文化内涵普希金的《青铜骑士》作品是关于彼得创世纪时的一个古老的英雄神话,他以彼得堡时期为创作背景,彰显出黑暗与光明、混乱与秩序的神话因子。
普希金所描绘的彼得大帝的神话展现出这个伟大的俄罗斯民族的心理状态和民族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历史事件,这也是诗人通过神话色彩来叙述周围发生的新事件。
在该作品当中,海、森林、沼泽和浓雾一一地体现出了神话文化底蕴。
这里的海指的是世界海,它在整个彼得创世纪的神话中起到重要作用——世界海在神话色彩中体现的是混乱。
森林同样指的是自然原始状态的混乱、无秩序。
浓雾一般与魔鬼的世界相关联。
由于彼得堡所处的地理位置特殊,因此浓雾是这个城市的一种自然现象,这也是能够体现出神话诗学的一种文化特征。
三、果戈里作品《彼得堡故事》中所蕴含的神话故事特点的文化内涵果戈里创作和生活的重要城市就是彼得堡。
《彼得堡故事》包括《罗马》《狂人日记》《外套》《肖像》《鼻子》和《涅瓦大街》等作品,具备现代神话文化内涵。
果戈里用神话诗学的手法描绘出了神话般的故事,鲜明、形象地表现出对彼得堡这个城市的重新认识和对现实社会的评论和批判。
例如,《狂人日记》中的主人公是一个患有迫害狂恐惧症的“疯子—狂人”,这个被塑造的小人物身体和精神遭到双重迫害,每天都说着疯话,做着各种荒唐古怪的事情。
语文教材中俄罗斯文学作品论文
语文教材中俄罗斯文学作品论文摘要:新中国刚成立时,随着政治上的一边倒策略,中学课本中俄罗斯文学的作品占据了统治地位,但是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全面展开,国家在文章的选择上也更加的理性,俄国文学的统治地位受到了挑战,同时优秀的西方文学作品不断进入到中学课本,丰富了中学的文学教育。
关键词:改革开放,一边倒,文学经典一.占据绝对统治地位―俄罗斯文学外国文学在整个中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不大,最多不会超过20%。
俄罗斯作品是外国文学选篇中的一部分,但是他却占据着绝大多数的篇幅,上世纪50年代初期语文教材选入的外国文学选篇大多数是反映苏联现代生活的作品,既有苏联作家的、也有中国作家的。
其中有一些文学作品,但更多的是政治性浓厚,文学色彩相比较弱的作品。
当时的语文教学课一没有语言的因素,二没有文学的因素,主要就是政治说教。
而当时的语文课本选择的俄罗斯文学名篇则说明了他的地位。
1950年初级中学语文课本给朱德总司令画像(费诺根诺夫),从这家到那家(别则民斯基),美妙的小提琴(苏联民间故事),辽尼亚和他的祖母(格洛斯基),最幸福的人(拉维娜改编),第一次胜利(安格林娜),缺席者的故事(卡西尔)。
1956年中学语文课本,信(安东诺夫),党和列宁(马雅科夫斯基),二六七号牢房(伏契克),保尔・柯察金(奥斯特洛夫斯基),论新人(高尔基)。
1962年中学语文课本在克里姆林宫招待高级学校工作人员时的演说(斯大林),天气陛下(伊林),寄西伯利亚(普希金),生命的意义(奥斯特洛夫斯基),俄罗斯(涅克拉索夫),铁流(绥拉菲摩维支)。
[1]并且该时期的文学作品以说教为主,用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精神风貌来鼓舞青少年,缺少的是文学性。
二.统治地位丧失,多国文学并列发展从教材变迁角度来看,俄罗斯作品在中学课本中的比重从最初占据选篇的大部分篇目回归到如今其中一员的身份上;从审美的角度来看,俄罗斯选篇的变化则体现了从一元走向多元的价值取向。
俄罗斯文学 结业论文
浅析《我曾经爱过你》---------普希金电子信息与工程学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51110136张嘉欢爱情也许在我的心里还没有完全消亡,但愿它不会再打扰你;我也不想再使你难过悲伤。
我曾经默默无语地,毫无指望地爱过你,我既忍受着羞怯,又忍受着嫉妒的折磨;我曾经那样真诚,那样温柔地爱过你,但愿上帝保佑你,另一个人也会像我爱你一样。
浅析:这首诗是普希金写给安娜·阿列克谢耶夫娜·奥列尼娜的。
这位姑娘是美术学院院长、彼得堡公共图书馆馆长、考古学家奥列宁的千金小姐。
由于她从小就生活在这样一个文学艺术气氛浓厚的环境中,她有着较高的文化素质,这在当时的女孩子中是很少见的。
加之奥列尼娜极大的个人魅力,使得她十分惹人喜爱。
而普希金又是那样的多才,两人一见倾心。
奥列尼娜曾表白说过:“普希金是她见过的最有意思的人!”1828年夏天,普希金很想和奥列尼娜结为夫妻,但却遭到了她的父亲的拒绝。
这之后,伤心欲绝的普希金很快就离开了彼得堡。
也是在这之后,他渐渐与奥列尼娜的家人疏远起来。
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这时奥列尼娜的父亲正在渐渐向沙皇靠拢,这是这位伟大的民族诗人所极度厌恶的。
这首抒情诗作于他抒情诗创作的的探索和过渡阶段,在这个阶段他的世界观正在发生变化,他始终在思考并尝试如何将皇村学校所受的启蒙思想和从小耳濡目染的宗教内容合并并且运用到诗歌当中。
虽然这首诗并未看出多么浓厚的宗教色彩,但是普希金用这样平静的语言来纪念曾经的那样一份炙热的感情,这份豁达,以这样一颗平常心来面对那份逝去的感情让我感觉到他已经在世界观上达到了一定成熟的境界,已经超脱了世俗的因素。
普希金一生多情又痴情,他写的爱情诗占抒情诗的四分之一还要多。
从诗中可以看出,普希金对女性的态度非常友好,即使是在这样一份揪心的感情面前,他都保持着那份绅士的彬彬有礼。
这不是因为他生性好色,而是因为女性是他纯美的精神追求与理想境界的替代品。
假象如果当时奥列尼娜的父亲没有逐渐向沙皇靠拢,那么或许普希金和奥列尼娜的爱情就不会这样没有下文。
俄罗斯经典诗歌鉴赏论文
俄罗斯经典诗歌鉴赏(2011-2012第二学期)学院_____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序号_________莱蒙托夫的抒情短诗莱蒙托夫14岁开始写诗,从1828年诗人至1841年,保留下来的抒情诗共四百多首。
1840年诗人生前出版第一部诗集时,仅收1836年后写的抒情诗26首,足见选择之严。
我读了诗人的传记的一部分,知道莱蒙托夫是在十二月党人起义失败后极其反动的黑暗年代进行创作的。
比如在1829年,诗人在《土耳其人的哀怨》中,通过暗喻的形式,指出人们呻吟在“奴役和锁链之下”,这个“野蛮的地方”,就是自己的祖国:在那里人们因为奴隶生活和锁链而呻吟……朋友!这个地方……就是我的祖国!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专制政治的义愤,对社会不公正的感慨,倾诉出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对人民的热爱。
一八一二年,莱蒙托夫卸了《独白》一诗。
之中居然不用任何的暗喻,直接抒发了《土耳其人的哀怨》的同一情怀:在祖国仿佛是窒息的,心坎里沉重,精神也苦闷……赫尔岑说过:“我们太小了,没有赶上参加12月14号事件,被这伟大的日子惊醒后,我们见到的只有死刑和放逐,我们只好忍泪吞声,在缄默中孕育自己的思想——不同寻常的思想啊!这已经不是开明自由主义的思想,不是维新思想,而是怀疑,否定,是充满愤恨的思想,莱蒙托夫既带着这种感情,自无法跟普希金一样,在一般的抒情式作品里找到寄托…勇敢而又悲哀的思想总是萦绕在他的脑际,渗透在他笔下所有的诗篇里。
”时代决定了他作品的特征,比之先行者普希金,他的抒情诗显得更为尖锐和犀利,发出的抗议更为激烈,但同时又带着浓厚的阴郁色彩和失望的悲叹,充满惊心动魄的问题,在他的诗里,毫无普希金笔下那种乐观的调子,此中秘密,皆在时代。
但莱蒙托夫也向普希金学习了很多的东西,但是独具一格。
如果说普希金的诗意广阔,像浩瀚的大海,那么莱蒙托夫的诗歌却像一泄千丈的瀑布,奔腾呼啸。
俄罗斯文化论文
俄罗斯文化论文引言俄罗斯文化以其独特性和多样性而闻名于世。
作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俄罗斯的文化与其广袤的土地、悠久的历史和多民族的融合有着密切的联系。
本论文将探讨俄罗斯文化的各个方面,包括艺术、音乐、文学和宗教等,以及它们在俄罗斯社会中的重要性。
俄罗斯艺术与文学俄罗斯的艺术和文学传统源远流长,受到西方和东方文化的影响。
诸如杜勃罗留波夫、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托尔斯泰等作家创作的小说以其深刻的思想和复杂的人物塑造而闻名。
俄罗斯的画家、音乐家和舞蹈家也为世界所瞩目,包括维塞里科夫、柴可夫斯基和巴莎罗夫等。
俄罗斯音乐传统俄罗斯音乐以其独特的旋律和表演风格而闻名于世。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东正教教堂音乐。
俄罗斯民歌和舞蹈则反映了农民和工人的生活和传统。
19世纪的俄罗斯音乐家们在西方古典音乐的基础上创造了充满热情和戏剧性的作品。
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和《胡桃夹子》等作品至今仍为世界各大剧院演奏。
俄罗斯文化的宗教影响东正教是俄罗斯最主要和广泛信仰的宗教。
俄罗斯人对宗教的虔诚和信仰是俄罗斯文化的核心。
虽然苏联时期对宗教进行了压制,但其影响仍深深地植根于俄罗斯社会和文化中。
东正教的仪式和乐器音乐为俄罗斯的文化尤为重要,它们被广泛应用于婚礼、葬礼和其他重要的社交场合。
俄罗斯美食和民俗文化俄罗斯美食以其丰富多样的特点而闻名。
俄罗斯传统菜肴如鲜美的红鱼酱、炖牛肉和俄式糕点等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食客。
俄罗斯的民俗文化也是俄罗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复活节彩蛋装饰和毛皮帽等传统服饰。
俄罗斯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俄罗斯文化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俄罗斯电影产业、舞蹈团体和艺术家们都为俄罗斯文化在国际上的推广做出了贡献。
俄罗斯文化的独特性吸引了许多外国游客,并对俄罗斯的经济和旅游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结论俄罗斯文化以其多样性、独特性和影响力而备受世界瞩目。
本论文仅涵盖了俄罗斯文化的一部分,更多的方面还有待深入研究和探讨。
通过对俄罗斯文化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尊重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有助于推动文化多样性和交流的发展。
论俄罗斯文学
论俄罗斯文学摘要:俄罗斯文学突出表现了俄罗斯所特有的民族风情、社会风情、民族习俗与社会习俗以及俄罗斯其深厚的文学传统,这些特征表现与俄罗斯独特的社会发展历史轨迹息息相关。
狼是俄罗斯文学中一个持久徘徊的幽灵,也是俄罗斯文学观照和透视历史与人性的一面艺术之境。
狼在俄罗斯文学中不仅表现了俄罗斯与欧洲剪不断、理还乱的文化关系,也呈现了俄罗斯人沉重、复杂充满冲突的文化心理。
19世纪的俄罗斯文学异军突起,名列欧洲乃至世界的前列,产生了世界瞩目的文学巨匠。
俄罗斯民族中蕴藏着的身后的文学潜能收到激发,俄罗斯民族深沉的情感以及强大的文学批判力量的支持,是俄罗斯文学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文学有自己的发展逻辑和规律。
在19-20世纪,俄罗斯文学出现了再辉煌的“白银时代”。
十月革命后,在“白银时代”多元美学思想的推动下,出现了20年代的文学复兴。
斯大林体质占统治地位后,苏联文学经历了曲折发展的道路,波澜壮阔的文学大潮被分裂为三个支流。
斯大林去世后,文学家掀起“解冻”运动,三流汇合,俄罗斯文学又登上了世界高峰。
俄罗斯文学的高度发展是国家存在的历史条件同独立的文学家队伍相结合的结果。
关键词:欧洲文学俄罗斯文学影响特点狼决斗情绪俄罗斯文学的特征及形成原因通过上俄罗斯概况这门课,老师给我们介绍了有关俄罗斯的风土人情、地理位置、发展历史以及几代著名的领导人。
我发现俄罗斯民族性格粗犷、豪放,18-19世纪是俄罗斯文学群星璀璨的社会,同时也是俄罗斯从农奴制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各种社会矛盾交织冲突,各种社会群体都在维护自己的群体利益,寻找解决办法。
俄罗斯特有的民族习俗及社会习俗,不同于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工人对资本家的欺凌、压榨表现出自己的愤怒和无奈,对贵族、地主的欺凌和压榨则是逆来顺受、曲意逢迎,一味的顺从,这在世界文学对社会人物关系的表现描写中是比较少见的;同时俄罗斯社会等级观念十分强烈,上下层社会几乎不来往,表现出农奴社会的层级特点。
走近俄罗斯论文
【走近俄罗斯】课程论文俄罗斯的讽刺文学19世纪的俄罗斯作为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庞大帝国,作为东欧与东亚文化交流的一个纽带, 在艺术上呈现出一种多姿多彩的风貌。
同样不可忽视的是俄罗斯的文学辉煌。
几乎和音乐在同一时间段,在艺术的另一个方面爆发出巨大的能量。
而文学中又以讽刺文学最为让人惊叹。
19世纪的俄罗斯文学 ,是世界文学史上的奇观。
继法国、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潮之后,一个在政治、经济上远远落后于西欧先进国家的俄国,文学上却出现了空前的繁荣。
过去 ,我们常常用政治、经济和文学发展的不平衡性原理来阐释这种文学现象 ,当然是必要的,但这种阐释只能说明文学和外部环境的依存关系。
文学繁荣的根本原因是它的内在机制,即文学自身的要求。
19世纪俄罗斯文学的主潮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下面从分别从三位文学巨匠的文学世界来看看俄国那一段辉煌的文学史。
一、果戈理: 含泪的微笑果戈理的创作 ,对讽刺艺术在俄国文学中的推进 ,具有开创性的贡献。
果戈理以“笑”为正面主人公 ,多从宏观角度去嘲讽社会的黑暗。
他的代表作《死魂灵》 ,塑造了地主阶级的群像 ,通过新式资产者乞乞科夫和旧式农奴主在买卖死魂灵的肮脏交易中联系起来这一独特视角 ,揭露了农奴制度的腐朽。
在他的另一部代表作《钦差大臣》中 ,塑造了官僚阶级的群像 ,通过大小官僚之间的“误会” ,这一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视角 ,挖苦了大狗与小狗、饱狗与饿狗之间的角逐。
果戈理的创作擅长于夸张手法 ,常用人物离奇、可笑的性格之丑去嘲讽人物。
如写泼留希金的吝啬 ,吝啬本身并不可笑 ,但当作者夸张地描写他把捡来的绷带或女人的长筒袜子当作围巾时 ,便产生了喜剧性。
因为它超出了吝啬的一般理性范畴 , 超出了人们对吝啬认识的底线 ,人们从笑中领略了这一艺术的魅力。
这种亦庄亦谐的喜剧性 ,本来应像马克思所说的 ,是“人们和过去愉快地告别” ,但果戈理式的讽刺 ,则始终和感伤情调结合在一起。
作者一方面用喜剧场面把现实生活中的阴暗面夸张或丑化 ,另一方面则又用感伤的因素去冲淡、去中和这种夸张或丑化 ;作者一方面痛砭时弊 ,另一方面又对造成时弊的阶级脉脉含情 ,从而形成所谓的“含泪的微笑”。
论俄罗斯文学中悲悯色彩的必然性
论俄罗斯文学中悲悯色彩的必然性俄罗斯文学自古以来就以其悲壮、悲悯的色彩而闻名于世。
从普希金、托尔斯泰到陀思妥耶夫斯基,俄罗斯文学作品中无一不洋溢着悲剧色彩。
这种悲悯的必然性在俄罗斯文学中扎根深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也给予人们深深的思考与启示。
俄罗斯文学中悲悯色彩的必然性源于俄罗斯民族的历史遭遇。
俄罗斯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经历过种种战争、动荡和灾难。
在几个世纪以来,俄罗斯人民历经了蒙古入侵、拿破仑入侵、十月革命、斯大林的大清洗等一系列震撼世界的历史事件。
这些历史的创伤深深地影响了俄罗斯文学家的思想与创作,使他们无法回避国家、民族遭遇的悲惨命运。
悲剧、苦难成为了俄罗斯文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贯穿于每一部作品之中。
俄罗斯文学中悲悯色彩的必然性也源于俄罗斯文学家们对人性、社会的深刻思考。
俄罗斯文学家继承了西欧文学的传统,但是他们对人性、社会的观察更为深刻、更加直白。
在他们的作品中,人性的复杂、社会的不公、道德的沦丧无一不在呼喊着对世界的拷问与关注。
在他们笔下,众多悲剧性的人物形象如著名的《战争与和平》中的娜塔莎、《罪与罚》中的罗德热斯托夫斯基、《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安娜等,都成为了对人性、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与揭示。
俄罗斯文学中悲悯色彩的必然性还源于东正教文化的熏陶。
东正教是俄罗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东正教对俄罗斯文化的影响也是深刻而广泛的。
东正教对人性、命运、苦难等议题的思考与关注,在一定程度上也促成了俄罗斯文学中悲剧色彩的突出。
俄罗斯文学家们在作品中往往以一种宗教的眼光审视世界,对世界的苦难、人类的幸福、生命的意义都进行了深刻的探讨与反思。
而东正教所强调的对生命、对人性、对苦难的尊重与关怀也贯穿于俄罗斯文学的方方面面。
俄罗斯文学中悲悯色彩的必然性也与作家们个人的生活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
普希金、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等著名作家都经历了种种苦难,这些个人的生活经历也无疑为他们的作品注入了鲜活的悲悯色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俄罗斯文学论文范文2篇俄罗斯文学论文范文一:“奇异的爱情”------读《祖国》米哈伊尔·尤里耶维奇·莱蒙托夫(1814~1841),俄国19世纪重要诗人。
1837年初,伟大的俄罗斯文学奠基人普希金在决斗中惨遭杀害,沙皇政府和上流社会的狰狞面目震惊、震怒了莱蒙托夫。
他奋笔疾书,写下了“俄国诗歌中最有力的诗(高尔基语)”《诗人之死》这一不朽名篇。
诗人把自己公开摆在沙皇政府和上流社会的敌对位置上。
因而一方面遭到沙皇政府的逮捕和放逐,而另一方面却赢得了人民的爱戴,当时整个俄国文坛公认他为普希金的继承人,认为他是继承和发展普希金的积极浪漫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杰出代表。
1840年,他再度被流放,次年在决斗中被阴谋杀害,年仅27岁。
也就在他死时的这一年,他写的《祖国》发表于《祖国纪事》杂志上。
他在诗歌里十分诚挚而热情地抒发了对祖国“奇异的爱情”,明确否定了沙皇统治集团宣扬的那种虚伪的、甚至反动的爱国主义。
通过令人感动也令人信服的形象描写,指明真正的爱国主义是同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分不开的。
诗歌发表后,别林斯基称赞它是“一篇最好的普希金式的诗”,杜勃罗留波夫也认为诗人达到了“真实地、神圣地、理智地理解对祖国的爱”《祖国》创作的具体动机是1839年诗人霍米亚克夫发表了一首《祖国》的诗,他认为俄罗斯的伟大就在于俄罗斯人民的温顺和对东正教的虔诚。
而诗人借对俄国大地上最普通的,像草原、森林、河流、白桦、夜色,像灯火、马队、打谷场、草房、舞蹈等风土人情的赞美,表达了自己对祖国崇高的、纯洁的、非功利的、发自内心的、最本质的、“不知为什么”的热爱。
由此可见莱蒙托夫的爱国主义与沙皇政府宣传、称榜的“正统”的爱国主义是格格不入的,是截然相反的。
这是一种真爱。
诗中诗人把两种爱国主义的观点对照得十分鲜明,一种是真实的、有血有肉的、深入人心的,一种是虚伪的、华而不实的、脱离人民的。
诗人说,“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奇异”就表现为不同于统治阶级的传统说教;诗人的爱国热情是经过自己的心灵对祖国的感受,又经过自己的头脑对祖国的思考而形成的。
这种感情是任何力量都压制不了的,也不是任何别的感情所能代替的:沙皇统治集团镇压国内外人民起义得来的“胜利”,那用鲜血换来的“光荣”,不能使诗人的心得到任何安慰;农奴主对农奴制度坚固长存的信念和对东正教的迷信,他们所谓的“高傲的虔信的宁静”,也不能在诗人的心上激起任何希望的幻影;还有贵族民族主义者的复古倾向,他们虚构自己祖先的英雄业绩,用远古时代的神圣传说来炫耀自己,诗人全都漠然置之,无动于衷。
总之,诸如此类的虚假爱国主义都无法代替诗人对祖国的“奇艺的爱情“诗人在抒发自己的爱国之情时,既没有用豪言壮语去赞扬祖国的光荣历史和赫赫战功,也没有用华丽词藻去称颂俄罗斯的名山大川、宝藏资源。
始终描绘的是俄罗斯最普通的自然景色,用的是“但我爱……,我爱……,我爱……”这朴素而纯洁的话语,把自己炽热的爱国感情融化在俄罗斯生活的动人画卷之中。
冷漠沉静的草原,随风晃动的森林,奔腾的激流,村间的小路,苍黄的田野,闪光的白桦,苍茫的夜色,颤抖的灯光,一幅幅俄罗斯自然风景的画面,像电影镜头一样,或远或近、流动变幻地映现在人们眼前,使人感到美不胜收。
时代的阴影透过诗人灵敏的感觉与灵巧的诗笔,折光反射在自然景物之上,使之着上迷蒙、阴郁的色彩。
随着人的主观情感的外物化,客观自然也就更加接近了人的感情和人的生活而显得更加亲切了。
俄罗斯山河景物,是俄罗斯人民生活的环境,是同他们的生活不可分割的。
诗人把它作为俄罗斯人民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来加以讴歌,因此我们处处可以看到诗人及其人民活动于其间,看到诗人乘着马车奔走在村间小路上,透过苍茫的夜色寻找着宿地,看到大队的车马在草原上过夜,周围燃起了野火,冒起了轻烟······诗人热爱俄罗斯人民的生活,他以少有的喜悦和快乐来加以歌唱,表达他对祖国俄罗斯的热爱。
他画出了俄罗斯人民生活的风俗画。
打谷场上堆满了丰收的谷物,农家的茅舍覆盖着稻草,还有小窗上的浮雕窗板,诗人无不感到亲切和愉快;更有节日的夜晚,农人醉酒笑谈,尽情舞蹈的场面,诗人“可以直看到夜半更深”,满怀兴致,不知疲倦。
诗人热爱祖国人民,热爱祖国人民的生活,包括他们的生活环境在内,这就是实实在在的爱国主义,即诗人所说的“奇异的爱情“而这“爱情“,远比那些空洞的“爱国主义“来的深沉,厚重,真切得多。
诗人爱祖国,但他爱的不是爱沙皇的俄罗斯,不是爱污浊不堪的上流社会的俄罗斯,而是爱清新美丽的自然界和乡村的俄罗斯,是爱人民的俄罗斯。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连我的理智也不能把它制胜。
”这是莱蒙托夫用语言在《祖国》中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莱蒙托夫把在对祖国的热爱比喻成爱情,至高无尚的爱情,这是奇异的,因为没有那一对爱情比这更伟大。
莱蒙托夫热爱祖国,祖国的一点一滴都能深深的吸引着他,无论是壮美的,还是平凡的。
他那草原上凄冷的沉静;它那随风晃动的无尽的森林;他那汹涌的河水的奔腾,无论是轻烟还是草房,都是坐着的挚爱。
想一想我们的祖国。
我们对祖国的爱有多深呢?“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只要是中华儿女,炎黄子孙,都深深的懂得这个简单的道理。
爱恋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与祖国,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的共同感情。
这种感情赋予我们祖先巨大的精神力量,使他们创造了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
就是我们强大的精神支柱,是中华儿女建设祖国,保卫祖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源泉。
历史证明,一切爱国者都把祖国的利益看的高于一切,因为他们知道,个人的理想,前途与祖国的命运是休戚相关的,一位伟人层说过“若果你失去祖国,你便也失去了自己。
”唇寒而齿亡,做了亡国奴连人格,自由都的不到,更谈不上什么幸福与个人利益了。
前任尚志“位卑未敢忘忧国”。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更何况我们新时代的青年呢?诚然,我们的祖国现在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很落后。
然而,爱国是不以祖国富裕为前提的。
祖国的贫穷,人民的困苦正是对我们每个人的考验,正需要我们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改变祖国落后面貌而兴奋。
读了《祖国》这篇文章不禁使我想到我们的祖国过去哺育了灿若群星的杰出人物。
今天,她将造就无数社会的爱国英才。
因为我们相信“江山代有才人出。
”俄罗斯文学论文范文二:《俄罗斯文学史》浅谈———俄罗斯文学史课有感俄罗斯文学是世界文坛上最伟大的文学遗产之一,她的每一个阶段都反映了俄罗斯充满悲壮的、喜剧的和光荣的历史。
俄罗斯的文坛上,有五位作家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他们是:伊万布宁、米哈伊尔肖洛霍夫、鲍利斯帕斯捷尔纳克(迫于苏联政府的压力而拒绝接受)、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和约瑟夫布洛兹基。
古代俄罗斯人民留下了丰富的民间口头创作。
勇士歌、童话、歌谣、谚语等反映了古代人民的生活和期望,是书面文学的重要源泉。
俄罗斯古代文学发轫于基辅罗斯988年定基督教为国教后的10世纪与11世纪之交。
自此直到17世纪初,俄罗斯外患内乱不断,影响了文学的发展,曾经出现过一些作品,多为融宗教、历史于一体之作。
只有12世纪末佚名作者的《伊戈尔远征记》,以史诗般雄浑生动的文笔叙述1185年诺夫哥罗德-谢维尔斯基大公伊戈尔孤军出征南方波洛夫人兵败被俘及最后回国的经历,贯穿团结御侮的思想,在内容和技巧上堪与法国的《罗兰之歌》和德国的《尼伯龙根之歌》媲美。
从17世纪中叶开始俄罗斯文学渐渐丰富起来。
司祭长阿瓦库姆的《行传》和宫廷诗人西密翁·波洛茨基的创作,显示了宗教文学的新发展。
还出现了《戈列-兹洛恰斯基传奇》、《萨瓦·格鲁岑传奇》和《弗罗尔·斯科别耶夫传奇》,及《谢米亚克法庭的故事》和《棘鲈的故事》等反映社会生活、具有民主倾向的世俗传奇故事作品。
到了18世纪,以沙皇彼得一世的社会改革为契机,反对守旧和愚昧、宣传开明君主和启蒙思想的古典主义占了俄罗斯文学的主导地位。
其主要代表人物,有科学家兼诗人罗蒙诺索夫、悲剧作家苏马罗科夫、讽刺杂志的编辑出版家诺维科夫、在颂诗中包含讽喻的宫廷诗人杰尔查文以及著名讽刺剧《纨礌少年》的作者冯维辛等。
18世纪末更有贵族作家卡拉姆津和革命家拉季舍夫,他们打破古典主义美学禁忌,将卑贱者的形象引入文学。
前者的小说描写普通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后者以自己从彼得堡到莫斯科的“旅行记”表现农民的苦难和愤慨。
他们的格调大不相同,却均以渲染主人公哀婉的内心感受为特点,标志着俄国感伤主义文学的兴起。
19世纪的俄国文学史必将成为俄罗斯文学篇章的最高音。
列宁说:“俄国解放运动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这与曾给该运动以深刻影响的俄国社会的三个主要阶段是相适应的,这三个主要阶段就是:(1)贵族时期,大约从1825年到1861年;(2)平民知识分子或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时期,大致上从1861年到1895年;(3)无产阶级时期,从1895年到现在。
”这段话也是十九世纪俄国历史和文学史分期的依据,即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产生、发展和衰落的三个时期。
贵族革命时期农奴制的残酷;十八世纪讽刺作家拉季谢夫对现实的批判,感伤主义在心理描写方面的成就,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中反压迫求理想的精神,都在不同程度上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产生提供了助力。
19世纪二三十年代,克雷洛夫的寓言,格里鲍耶多夫的戏剧,普希金的后期作品,已初步具有批判现实主义的特点,尤以普希金在多方面的成就而成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先驱。
莱蒙托夫和果戈理在三十年代亦由浪漫主义转向批判现实主义。
平民知识分子时期农奴制改革之前资产阶级自由派与革命民主主义派之间“两种历史倾向,两种历史力量”之间的斗争。
自由派赞美改革,民主派则揭露改革的骗局,“宣传农民革命的思想”,因此遭到当局的残酷镇压。
各派都通过文艺来宣传自己的主张,创作空前活跃。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在五六十年代进入空前繁荣的时期,代表作家和作品有:屠格涅夫《前夜》(1860)《父与子》(1862)《猎人笔记》(1847-1852) 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1866 )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1863-1869)奥斯特罗夫斯基《大雷雨》(1860)涅克拉索夫《谁在俄罗斯能过好日子?》(1863-1877)这个时期的文学主人公渐由多余人而转向新人,新人即平民知识分子。
新人的特点有:出身平民,热爱科学,唯物务实,勇于实践,品德高尚。
奥斯特罗夫斯基的《大雷雨》,揭露了封建专制家庭对儿媳卡杰琳娜的迫害,表现了她的反抗。
杜勃罗留波夫称她的反抗是“黑暗王国的一线光明”。
《安娜·卡列尼娜》对迫害安娜的贵族上流社会的控诉,《复活》对整个俄国专制社会的控诉,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成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
无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文学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衰落阶段批判现实主义代表人物:托尔斯泰,契诃夫,柯罗连科此时,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内容仍是批判旧俄国,揭露资本主义的罪恶和沙皇政府的残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