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例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例推荐文章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热度: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集热度:2017年汉语言文学类毕业论文免费热度:汉语言文学本科函授毕业论文热度: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题目热度:汉语言文学专业具有社会行业需求稳定、技术实力雄厚、就业范围广泛的特点,所以一直以来其都是高校中一个重要的基础专业。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一: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策略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各行各业对创新型人才都有非常大的需求。
但当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仍缺少一定的创新能力,需要对其创新能力进行培养。
因此,需要对当前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在创新方面的问题进行改正,从而提升其创新能力。
1当前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基本现状当前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基本状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第一,教学内容缺乏时代性。
当前一些大学不能根据时代发展变化,及时对教材进行调整,致使教学内容老套;第二,缺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意识。
当前一些大学教师仍是上完课就走,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利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增强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意义增强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对于汉语言文学的利用与开发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汉语言文学专业具有较为悠久的历史,但随着时间的推进,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等方面,都呈现出一定的问题,需要对其进行调整和改进。
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无异于为汉语言文学的发展添加了生机,给汉语言的利用与开发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第二,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学生在养成创新意识以后,会有增强其实践的动力,进而在此过程中,使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得到锻炼。
3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措施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教学内容的丰富与完善,对教学环节的改进,以及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关注学生的感受三个方面着手,只有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了自主创新的意识,才能有效推动学生的实际行动,使其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汉语言文学论文6000字【8篇】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汉语言文学论文6000字【8篇】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汉语言文学论文6000字篇1摘要:当前,无论文科专业还是理工科专业,都在提倡要树立培育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力求能够在加强同学对理论学问的把握情况的基础上,提高同学的实践本领和创新本领。
对于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来说,其培育目标也是为了能够培育应用型人才。
但是,由于受到过去传统的重视理论学问学习的观念的影响,在培育应用型人才过程中碰到了很多的困难。
假如这些问题不能够得到有效解决的话,则很难实现培育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本文围绕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育打开分析和讨论,希望能够归纳和总结出当前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解决的看法和建议,以求能够为培育应用型人才供应有力的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应用型人才;教育;创新本领一、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育存在的问题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育不仅对同学个人进展来说具有紧要意义,对于推动整个学科进展也具有特别深远的意义。
从当前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教学现状来看,紧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应用型人才培育的目标不明确;课堂教学中未重视对同学的应用本领的培育;缺乏科学有效的课程评价体系;未建立有效的考试反馈机制。
1.应用型人才培育的目标不明确。
由于受到过去传统教育理念的长时间影响,在短期内变化教育教学理念也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当前很多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在人才培育的过程中并没有明确地确立培育应用型人才这一目标,导致很多同学仍旧陷在只知背书的恶圈里,严重影响了同学本领的发挥和个性的进展。
而且由于培育目标不明确,也使得很多老师在授课过程中缺乏引导性,仍旧沿用过去传统的授课模式。
这些对培育应用型人才均起到了消极作用。
2.课堂教学中未重视对同学的应用本领的培育。
课程教学是培育同学本领的一个紧要环节,只要培育目标一经确立,教学布置和整个教学过程就应当随之做出应对。
汉语言文学的毕业论文范文
汉语言文学的毕业论文范文汉语言文学是一门有关语言的专业,其对语言文字的修养及其能力也是相对较高的。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汉语言文学的毕业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汉语言文学的毕业论文范文篇1浅谈重视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摘要】汉语言文学专业不是应用型较强的专业,为适应当前的就业形式,本文提出从两个角度指导该专业的教学:从实用性的角度,优化课程,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和强化课程应用性,提高学生本专业的应用能力;从创新的角度,突破专业限制,进行教学内容创新,并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构建。
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丰富他们的知识结构,增强其在社会立足的本领。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教学探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特点汉语言文学专业很难和一些实用性较强的专业,如工程、建筑、医学、会计等一样获得准确的职业定位,更是很难直接和应用型人才挂钩。
它作为传统的人文学科,是体现人文精神的最直接的载体,担当着传承与提升全民语言与文化素质的重任[1]。
其主干内容是中外的优秀文学文化遗产,而核心内容则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是对自身、他人、集体、民族、国家,乃至对人类的一种认识与社会责任感。
为此,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特点在于:所培养的学生主要是从事人的工作的,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学不体现在应用性,而是体现在对社会观念与精神取向的影响上;不注意直接创造可以计量的经济效益,而在于创造无法用数字统计出来的社会效益等。
由于社会的进步和当前就业压力的增大,教学实用主义成为了教学的主要目标,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而言,也必须进行一些必要的改革,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之上,积极和社会接轨。
2用实用性理念指导专业教学《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给出该专业的就业方向为教师、各类编辑职务、文秘、文案策划人员等。
但事实上,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岗位大多集中在政府机关、教育科研、新闻出版、企业公司等中国单位,还有少数人涉足律师、房地产、金融外贸等新兴行业。
汉语言文字毕业论文范文精选3篇(全文)
汉语言文字毕业论文范文精选3篇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一、语文教学论方向1、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研究(可选子题)2、张志公语文教育思想研究(可选子题)3、国正语文教育思想研究(可选子题)4、语文课堂语言艺术初探5、语文课堂调控艺术初探6、语文课堂提问艺术初探7、语文教育与思维能力培养(可选子题)8、论语文学习环境的营造9、学校文化资源与语文教育10、创新意识与语文教育11、论语文学习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2、语文诵读教学的艺术13、论语文自主学习14、语文批判与语文教育的进展15、语文素养教育的内涵及其策略16、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7、论语文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观18、多媒体手段与语文教育19、语文特级教师的研究(可选子题)20、对我国“文选”型语文教材的思考21、语文教科书内容及其价值取向分析22、对语文教育中倡导“人文精神”的思考23、学生亚文化与语文教育24、试论语文探究性学习25、语文教育合作学习初探26、对语文教学中文学教育的思考27、语文新课程与语文教师的进展28、进展性评价理念与语文教育29、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初探30、多样文化与语文教育的关系31、试论阅读多元解读与阅读教学32、说课与说课的艺术33、文言文教学的困惑及其对策34、中学作文教学的困惑及其对策35、新时期的语文教师进展观36、语文新课程改革研究37、传统文化与语文教育二、文艺学方向1.论历史传统与现实生活对文艺创作的双重作用2、论创XX的艺术观赏对其创作活动的意义3、对艺术观赏者的再制造问题的探讨4、论新写实小说之“新”5、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现实主义精神及其艺术表现6、浪漫主义的理想性与艺术性问题7、自然主义文学的真实性:意义及其局限8、自然主义与现实主义关系一议?D?D以左拉的小说创作为例9、“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与接受美学中的相关理论10、中学语文教学与美育问题11、语言教学与审美教育12、日常生活与审美13、论情感在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转换关系中的作用14、论抒情文学中的意象及其意义15、艺术散文中的意象和意境问题16、文学生产特征论17、文学生产与文学消费关系论18、论文学风格与创作个性19、从文艺观赏中的避难就易现象看文艺的娱乐作用20、文艺的审美意义与娱乐作用关系谈21、港台流行歌曲与内地流行歌曲异同论22、港台流行歌曲与内地流行歌曲各自的特点及其趋近现象23、试论90年代以来的ZG大陆流行歌曲的艺术风格24、“戏说”的历史剧与历史剧的虚构性问题25、历史剧的“戏”说与“非戏”说26、在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双重轨道上行走的科幻小说27、科幻小说审美特征论28、“韩风”何以西来??D?D从传统文化与现实文化的双重维度看ZG观众对韩国电视剧的接受29、作为文艺创作的基础的“生活”究竟在何处??D?D兼论“创作要上去,作家要下去”之说的意义及其限度30、艺术积存与生活积存关系谈31、有意积存与无意积存及其意义?D?D艺术积存两面观32、文学阅读中的接受与制造33、文学创作中的主体间性问题34、文学阅读中的主体间性问题35、艺术真实与艺术倾向关系论36、论文艺创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取向的多重性37、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艺创作价值取向的实现及其条件38、现实性的矛盾与历史性的悖论?D?D对当代文学生产活动的文学性与市场性对立统一关系的探讨39、XX络文学审美特征论40、在文学与非文学的接壤处呈现?D?DXX络文学作品生成论41、文学的泛化与泛化的文学?D?DXX络艺术面面观42、XX络的虚拟性与真实性问题?D?D对XX络文化的一种探讨43、从《英雄》到《十面埋伏》?D?D对张艺谋电影创作风格的一种探讨44、从小说到电影:琼瑶凭什么吸引接受者?45、电视娱乐节目的文学意味问题46、对一种非文学对象的文学探讨?D?D以《实话实说》一类的电视节目为例47、中学的文学教育与小学的文学教育异同论48、当代视野中的“雅文学”与“俗文学”及其关系三、古代汉语方向(一)文字理论与中小学识字正字教学1、中学生错别字成因及对策。
有关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有关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在我国的各大高校中都普遍开设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可以说,汉语言文学专业成为了我国高等学校中设立最多、设立时间最长的专业。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有关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有关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一:满足人才需求的汉语言文学论文摘要:总之,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促使我们重新思考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未来走向。
该专业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与变化,以应对各种矛盾与冲击,在保持自身优势的同时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定位一、目前各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1.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不准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与深入,高等教育逐渐向大众化发展,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使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
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很多高校对汉语言文学专业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但是,各高校仍存在着对该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的问题。
很多高校主要是地方高校仍然墨守成规,似乎停留在传统专业教学上,没有及时对该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调整,更没有考虑到市场对该专业学生的实际需求。
这就出现了一对矛盾,即社会的实际需求与专业培养学生目标之间的矛盾。
这一矛盾不解决,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将是一个大问题。
2.专业的课程设置缺乏合理性与科学性因汉语言文学专业特殊的专业特点,该专业的毕业生只有少数继续深造读研究生或在中学任教当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大部分学生都不会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
因此,该专业的学生具有的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只是以一种广阔的文学背景而存在的,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并不大。
3.对学生的评价体系较为单一目前各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育评价体系注重的只是对学生的知识评价,对学生能力的评价并不重视。
高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评价仅仅停留在学生的考试成绩上。
例如:学生奖学金的评定、预备党员的选取、优秀毕业生的评选等基本数据依据就是学生的各科考试成绩,而对于学生的电脑技能、职业规划、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能力并没有给出明确的评价标准。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本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本汉语言文学自身具有独特的魅力。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需要借助良好的语言环境和语言基础,以此实现交流的目的。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一:培养创新能力的汉语言文学论文1汉语言文学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意义一方面,汉语言文学提升学生创新能力有助于汉语言文学的开发和利用。
由于汉语言文学专业设置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时间沉淀下的守旧因素较多,所以其不论是在教学内容上还是在教学方式上,都存在一定的限制因素,使汉语言文学教育与现代教育资源、教学技术脱节严重。
所以,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更新教学观念和丰富教学内容,加之以新时代的教学手段,从而找到优化教学的突破口,这样才能使汉语言文学教育能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所以,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就等于为汉语言文学注入了鲜活的生机。
另一方面,汉语言文学在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时其实也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之所以要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因为希望通过此方法实现学用结合的教学目标,使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得到加强。
在当前社会强烈号召增强学生综合素养的大环境下,教师首先需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兴趣,挖掘学习潜力。
其次,要将过去提升学生文学素养的中心转移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因为知识经济时代对学生创新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语言文学所研究的内容又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新语言、新用法等都是社会发展的标志,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作为教育目标有助于满足学生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2提高汉语言文学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案2.1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提升学生写作能力写作教学是汉语言文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但锻炼学生写作能力的场所不仅仅是在汉语言文学课堂,而应该是整个校园甚至整个社会,因为只有这样学生写作的范围才会更广,思维才会得到释放,作文的深度和广度也能因此而得到增加。
首先,与汉语言文学有关联的课程都可以成为学生构思的素材、学生写作意识的载体,激活学生写作思维,增强学生书面表达能力。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文学在本质上显示着真正的个人自由,文学有了从诗上升到思的机会和条件,为实现文学自身的精神超越提供了可能的契机。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一:汉语言文学教学方式的创新【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汉语言文学教学方式创新的重要性,其次分析了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内容创新、实践强化、德育结合三个方面提出了创新思路。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教学方式;创新;现状;思路汉语作为我国的母语,是人们交流、工作的基础,如今已逐渐走向了世界,被许多外国人民所学习与应用。
汉语言文学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华文明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与代表,同时是传统优秀文化传承与走向世界的重要载体。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方式也应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增强汉语言文学授课的实效性。
一、汉语言文学教学方式创新的重要性经济在发展,时代在进步,社会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呈现出了多样化与复合型的趋势,要求其不仅仅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完善的知识体系,而更多的是要求其能够与时俱进,具有较强的解决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
汉语言文学课程的教学方式应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色,进行不断的改革与创新,在培养学生优秀道德品质、系统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应培养其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将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充分应用到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过程中,将教书与育人的教育功能有机结合。
二、汉语言教学方式现状分析1、教学方式单一汉语言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一门课程,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学习、掌握其它知识的基础与前提。
实践中,如今高校对于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方式呈现出单一、缺乏创新的特点。
汉语言文学的授课主要还是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备课与授课的重点都在课本上,对于课本上的字、词、句讲解的比较清楚与详细。
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各种先进的设备如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的出现,获取知识更加的快捷方便。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共17篇)-学术堂
案例二:唐诗宋词中的意象研究
月亮意象
寄托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离愁别绪, 如李白的《静夜思》中的“举头望明 月,低头思故乡”。
柳树意象
流水意象
表达了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象征着离别和思念,如王之涣的《凉 州词》中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 不度玉门关”。
论文引用规范
引文应以原始文献和第一手资料为原则。所有引用别人的观点或 文字,无论曾否发表,无论是纸质或电子版,都必须注明出处或 加以注释。凡转引文献资料,应如实说明。
对已有学术成果的介绍、评论、引用和注释,应力求客观、公允 、准确。伪注,伪造、篡改文献和数据等,均属学术不端行为。
引用文献的选择,包括引用方式、引用类型等都需要根据所在学 科领域的要求进行规范。
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
对某一文化现象或文化传统的传 承与创新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探讨其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和 价值。
跨学科研究
结合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对汉语言文学领域的某一问题 进行跨学科的研究和探讨。
03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的写作技巧
论文标题的拟定
简明扼要
标题应简洁明了,准确概括论文主题,避免使用冗长 和晦涩的词汇。
案例三:现代汉语中的修辞手法探讨
比喻
通过相似点的比较,将抽象的事 物具体化、形象化,如“她的笑 容像春天的阳光般温暖”。
拟人
将非人的事物赋予人的特征和行 为,以增强表达效果,如“风轻 轻地抚摸着大地”。
排比
通过结构相似的句子或词语的并 列使用,增强语势和节奏感,如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 深,有龙则灵”。
毕业论文的重要性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论文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是促进人类精神文明以及社会发展的有力保证,在当前素质教育时代背景下,汉语言文学教学对于培养综合型人才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论文范文一:汉语言文学中语言的应用和意境无论是在人与人沟通方面,还是文化交流方面,在汉语言文学中,对语言的应用和对意境的分析都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对汉语言文学特点,在文学中对文字的运用,以及意境的揣摩进行研究,继而对提升语言应用方法和意境策略进行分析,希望这些方面的阐述对汉语言文学专业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汉语言文学在语言中的应用和意境分析方面的特点汉语言文学从专业方面考虑是比较广泛的,理论知识不仅复杂,而且涉及的知识量非常多。
实际应用中涉猎字、词、音、句、段落及篇等内容,同时还涉猎逻辑思维、语法技术及修辞方法等内容。
但同时正是这些博大精深的内容,才让很多学生对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产生青睐感。
如果学生明确汉语言文学特点,那么对汉语的应用、意境的分析都有着非常重要的铺垫作用和学习意义。
1.汉语言文学专业有非常明确的目的性。
人们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其涵盖的内容,还有非常精深的知识习得语言知识。
人们在学习流程,或者和人的交流沟通中,进行理性的思维活动,从而增强逻辑思维能力,进而对文学作品进行有效鉴赏和品读。
只有具备以上这些综合的语言学习能力,人们无论是对汉语言的实际应用,还是对作品的语境拿捏,都会更准确和到位,这样在生活中,和人沟通的水平,或者学习语言文学的能力都会得到提高,进而提高综合语文能力。
2.汉语言文学专业具有主体特定性。
汉语言对文科生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虽然汉语言专业在实际生活中对各个人群都有帮助,但最终还是文科生对其情有独钟,文科生对语言有天生的好感,而且会非常深入地对汉语言文学进行钻研。
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教学方面主要针对文科生,但是进入高校之后,有一部分学生会改变专业,从而进入到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习中。
汉语言文学本科论文范文(建议25篇)
汉语言文学本科论文范文(优选25篇)一、加强师范生教育教学技能重要性的认识,将教育教学技能的培养渗入到所有课程的教学之中中国教育历来看重文化成绩,轻视实践能力,这一点在当下高校中也普遍存在。
正因为此,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大都把时间花在各种理论课程的学习上,而对于基本的教育教学技能的掌握却缺乏热情。
据笔者对一个毕业班55名同学的调查,有60%的同学表示在大三之前几乎没有主动练习过三笔字、简笔画,有70%的同学认为中学语文教学法枯燥乏味,几乎百分之百的同学没有主动思考过、练习过怎样上好一堂语文课。
针对这种令人担忧的状况,我认为当务之急是要在思想上加强学生对教育教学技能重要性的认识,务必让学生明白,教育教学技能是师范生素质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层面,也是将来能否顺利就业的一个必要条件。
在端正了思想之后,全体教师也应将教育教学技能的培养因地制宜渗入到所有课程体系的教学之中。
一般而言,学生的“三字一话”有较多的练习时间,但真正的课堂教学却鲜有机会接触。
因此,个人认为可以根据课程和班级的实际情况,适当地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通过亲自实践来培养和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技能。
以笔者所带的《中国当代文学》课程为例,我将所带班级分为四个小组,每月一个小组选4个同学主讲2节课,不讲课的同学也必须参与到找资料、做课件的过程中去。
这样一来,通过一年《中国当代文学》的教学,整个班级的同学大都有了一次上课的经历,即使没有上讲台的同学也充分体会到了备课上课的不易,学会了查找资料和制作课件的一些基本方法。
如果按照这种模式,在不影响教学质量前提下,学生们将有相当多的机会参与到教学实践中去,这必然会大大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技能和教学的自信心。
二、建立健全的培训与考核制度,通过多种途径切实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技能与课程体系改G及思想教育相配套的还有具体的培训与考核制度。
因为只有建立健全而严格的规章制度,才能将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技能这一目标落到实处。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参考(优选4篇)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参考(优选4篇)—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初探09届8班学生:杨霞当前小学生口语交际的现状及分析口语交际是母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在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一直处在被忽视的地位。
现在口语交际作为一种重要的语文素养被提了出来,同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语文综合能力一起在每个学段的目标中都有明确的要求。
尽管如此,由于缺乏必要的教学策略、评价手段和方法,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仍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发展仍处于自发的阶段。
广大教师已经逐渐认识到口语交际能力是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是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对于推行新课程标准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语文教学中明确提出口语交际问题,首先是针对当前我国学生整体上口语交际能力不高的现状提出来的。
我国中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总体上存在一种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相对下降的趋势。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在我国语文教学中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由于长期受“应试”倾向的影响,重知识、轻能力,重书面、轻口头的现象根深蒂固,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我国中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发展较慢。
这些都成为了学生在未来发展中迈向成功的绊脚石。
2﹑培养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1﹑创设情境,激发口语交际的兴趣: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个人无论干什么,只要有兴趣,便有了自觉性。
进行口语交际训练也是如此。
激发他们的兴趣,就等于激发他们的自觉性,这便成功了一半。
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口语交际兴趣的重要途径。
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
首先,老师生动的语言,便可以创设一个引人入胜的情境,使学生的大脑里充满神奇的想象,欲罢不能,丰富的想象使他们想说,争着要说,比如,《倔强的小红军》的教学中,让学生闭上眼睛,那凄凉艰难的声音伴随着老师生动的语言描绘,使行军过草地时勇敢面对困境不畏牺牲的情景再现在学生的脑海,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丰富的想象使学生争着诉说,变“要我说”为“我要说”。
汉语言文学的毕业论文优秀例文
汉语言文学的毕业论文优秀例文汉语言文学作为人文类的传统学科,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汉语言文学的毕业论文优秀例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汉语言文学的毕业论文优秀例文篇1浅谈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历史悠久,是高等院校设置最普遍的基础性文科专业之一。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应用型、复合型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大,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逐步向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大众化过渡,对传统汉语言专业在承担社会人才培养的功能方面,提出了新的挑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的到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的快速发展,正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固有的教育和人才观念,冲击着传统的人文学科的命运。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历史悠久,是高等院校设置最普遍的基础性文科专业之一。
缺乏鲜明的特色和实用的技能,是传统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表现为以下方面的发展变化,体现出时代对本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一、传统型模式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为适应计划经济时代对汉语人才的需要而制定的,比较切合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发展、人才配置方式和市场需求的实际。
汉语言文学专业国家人才培养基地开设课程有:文学概论、写作、文学作品导读、现代汉语、古代汉语、逻辑学、语言学概论、现当代文学、古代文学、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美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学术思想通史、西方哲学概论、高等数学、英美文选、科学概论、史学专题、科研论文阅读与写作,共19门。
课程的设置基于培养目标。
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培养目标极不明确的专业,它培养的学生所从事的职业,涉及新闻、广告、出版、广播、影视、戏剧、文秘、教育、行政(文化宣传、各级政府)等部门,专业的设置较为宽泛,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培养对象无法做到精确的定位,课程的安排没有一个明确的导向。
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体系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在课程观念上,重语言文学轻文章。
本科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
本科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推荐文章最新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热度: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热度: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集热度:电大汉语言文学论文优秀范文热度:汉语言文学论文范文目录热度:汉语言文学是研究中国词语、句法和传统的诗词、散文等文学作品的课程,是通过对其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来学习汉语言的主要能力,其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具有中国语言功底和写作能力,更是追求各种文字美的关键。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一: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问题分析一、研究背景汉语言文学专业,也就是早年间人们口中的中文系。
毋庸置疑,汉语言文学专业有着十分源远流长的教学历史,同时在时间的沉淀之下,也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教学传统。
在新中国还没有成立时,也就是我国的民国时期,近代教育刚刚萌芽,中文系应运而生,这也就是现在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雏形。
中文系承载着我国熠熠生辉的传统文化,蕴含着无数先人的人生菁华。
即便是在战乱时期,也没有让一个个的热血青年放弃对中文的热爱。
在不断的积累沉淀后,汉语言文学专业形成了自己稳定的教学模式,其教学内容也逐步固定下来。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高校招生比例非常大,同时就业率也相对较高。
然而近年来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社会上对于经济专业,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增加,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地位受到了来自各个方面的挑战,至今汉语言文学专业仍然处于一个瓶颈时期,如何进行有效的转型成为了众多汉语言文学教育专家首要解决的问题。
按照现代教育学理论来看,应用性是衡量一个学科教育模式是否先进,教学体制是否健全,教学发展水平高低的一个非常关键的标准。
而现在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恰恰缺乏的就是专业的应用性。
显而易见,这是由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历史决定,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足以适应如今社会的发展,就导致了近年来报考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大大减少,就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不少学生都是被调剂的,社会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认识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精选范文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精选范文汉语言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意识的学术载体,学习汉语言文学对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综合文化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一:汉语言文学发展困境探究在当前,汉语言文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实用性和应用性很强。
为此,在新媒体环境下,我们一定要逐步加强对汉语言文学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分析,在不断地实践过程中,完善我国汉语言文学教育体系,积极寻求有效对策,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汉语言文学素养。
一、当前网络环境下汉语言文学发展的瓶颈1.网络流行语的冲击从某种程度上看,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发展遇到全新的挑战和机遇,这是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从网络流行语所达到的目的上看,网络语言的丰富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和丰富现代汉语的词汇量和表现方式,对现阶段我国汉语的发展带来全新的变化。
而另外一方面,网络所流行的语言展现其独特的个性化,方式上也是独具匠心。
网络语言在表现形式相比传统的语言来说,其语言表现形式更加独特,符合人物内心的情绪,极容易受到广大受众的关注,有利于促进现代汉语言文学的发展。
例如,“校内体”和“咆哮体”等诸多的语言表现形式的出现,这就是表现出网络流行语内涵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但是,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不规范的语言形态,在给予受众欢乐的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意识形态造成极大的冲击,尤其是体现在传统的道德观念、历史文化和群体观念等秩序方面造成严重的破坏。
它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一种异化,改变了受众对中国传统汉语的使用习惯,例如“肿么了”、“偶”等此类的流行语,这不仅仅是对汉语用语习惯的改变和颠覆,给中国传统汉语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还是对正确的汉语语序和用语习惯等方面的发展造成不利。
同样的,新媒体环境下,网络流行语的传播具有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独特优势,这通常体现在其具有无边界、超媒体、跨时空和数字化的特点。
为激发受众写作欲望,通过这种“超文本结构”可大大拓展文字创作表现空间和个性化的表达空间。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汉语言文字,是汉语和文字相结合的一种语言形式,它是由这两者的特点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语言文化。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篇一内容摘要:语言作为人类进行交流的主要工具,同时也是人类进行发展所自然产生的社会现象。
汉语言作为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长河中的文化结晶,它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学内涵。
随着最近这几年网络文化的崛起和发展,一些生造字和生造词语逐渐出现于网络和人们的实际生活中。
在极大的丰富人们的实际生活的同时,网络语言的飞速发展也严重的抑制了我国汉语言文学的发展。
关键词:新时代网络语言;汉语言文学;影响一、网络语言网络语言,实质上就是指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而自然产生的一种区别于过去传统平面媒介中的语言形式。
主要是我国现有的网民们为了可以有效提高网络聊天的效率,或者是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下需求而采取的形式。
它的形式比较简洁、易于交流、便于理解。
简单的说就是指在网络的虚拟空间中一种语言形式。
主要类型包括:数字型78(去吧);谐音型粉丝(fans);字母型MM(妹妹);符号型,"0.0”表示“冷漠”的表情等。
二、新时代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一)有益影响网络语言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以及对社会生活中的各类事件的播报。
网络语言在网络环境中得到了充分的推广,并通过互联网的传播优势得到最大化的普及。
网络语言可以在人们的实际生活中发挥一定的现实作用,充分的表达说话人的具体表达含义和心理真实感受,并受到青年人的热爱,青年人并将网络语言实际的应用到自己生活中。
有诸多的网络语言逐渐被广大的受众群体应用到语言文学中。
这主要展现于语文的作文内容中。
当前阶段,大部分的教师在进行出题的过程中,都会选用网络语言,以此来充分表达自身对网络语言的实际看法。
而且也可以有效的进行传达特定的教育意义,进而全面体现出其设定的社会深意,不断教育当前阶段的学生,使他们可以充分理解网络语言的利与弊。
汉语言文学论文15篇
汉语言文学论文汉语言文学论文 15篇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
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汉语言文学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汉语言文学论文 1就汉语言文学的本质特点看,其更多是一种人文理念和思维精神的传递与表达,尤其是其中包含了丰富而完善的文化元素,所以在文化传递和精神诠释过程中,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有着重要价值。
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在整个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其更多是一种素养上的教育和精神上的引导,所以其实践性和应用性相对较差,因此,在当前该专业建设过程中,必须充分注重融入合适的文化元素,从而提升该专业建设的理想效果。
1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的问题、不足客观地看,目前所实施的汉语言专业教学活动中,其中过多关注的是理论内容的传递与交流,所以整体教学缺乏文化内涵和思维理念的充分诠释,因此,结合当前高等教育机制的完善性和目标性看,理性认知该专业建设的问题及不足,就至关重要。
在当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具体建设过程中,其问题不足可以集中概况为以下三个方面:首先,该专业的名称过大、较空,所以无论是招生活动的开展,还是具体的学生就业活动,都存在较大问题。
汉语言文学专业究竟包含哪些内容?尤其是我国有着几千年文化和汉语应用,所以,该专业中包含了诸多内容元素,因此,这就加大了该专业建设活动的系统化实施。
其次,虽然多数学校都开设了这一专业,但是存在相应盲目性,尤其是专业定位也不成熟,加上特色理念相对不足,从而限制了该专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事实上,高校专业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通过完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机制,从而使得整个专业与学生教育,乃至市场应用形成有效匹配,但是我们看到,目前多数高校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中,存在较大盲目性。
所以,这就限制了该专业的持续性建设。
最后,在当前该专业建设过程中,其中所使用的内容则偏向理论建设,整体缺乏应用性。
有关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优秀范文
有关汉语⾔⽂学毕业论⽂优秀范⽂ 汉语⾔⽂学是通过对其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来学习汉语⾔的主要能⼒,其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具有中国语⾔功底和写作能⼒,更是追求各种⽂字美的关键。
下⽂是店铺为⼤家整理的有关汉语⾔⽂学毕业论⽂优秀范⽂的内容,欢迎⼤家阅读参考! 有关汉语⾔⽂学毕业论⽂优秀范⽂篇1 浅谈“⽹络新新词语” 随着⽹络的普及和深⼊,各⼤BBS上流⾏⼀些古汉字和⽣僻字,就是我所要探究的“⽹络新新词语”。
我选取最具代表性的个别词语加以研究,总结出这⼀类词语⾼频使⽤的原因,进⽽逐步深⼊探索词语背后反映出的⽹民使⽤⼼理,以及词语对现实交际的影响。
⼀、⽹络新新词语的使⽤和特点 我通过“百度搜索引擎”筛选出2个最受欢迎也最具代表性的字,即“囧”、“槑”,按照它们的使⽤频率⾼低依次加以分析。
(⼀)⽹语新词代表字分析。
1、囧。
造字⽅法:象形字。
⾳:jiǒng 古同“冏”,《唐韵》《集韵》《韵会》并俱永切,⾳憬。
部⾸:⼝。
原义:⑴光明。
如:冏冏(光明的样⼦);冏彻(明亮⽽通彻)。
⑵鸟飞的样⼦。
如:冏然(鸟飞的样⼦)。
⽹义:悔恨、⽆奈、⽆⼒回天、被打败了;拜服、钦佩。
“囧”字乍⼀看到它我们⾸先会想到什么?我们第⼀感觉好像是看到⼀张脸,⽅框内⼀对“⼋”字形的眉⽑,眉⽑下⾯有⼀个张开的嘴,像是⼀副哭丧的⾯孔,让⼈⼀看就想到了悲伤和⽆可奈何。
⽹民们尝试着单独使⽤它,于是就给它赋予了“悔恨、⽆奈”等意思,例如:“上学期英语59,差⼀分及格,囧!”、“今天股票⼜跌了,真囧……”这两句话都是⽹民在BBS中使⽤的回复,话⾥的“囧”都表⽰“悔恨、⽆奈、⽆⼒回天、被打败了”等意思。
这是“囧”开始单独使⽤后被赋予的第⼀个义项,直接根据“囧”字的字形恶搞得来。
之后,随着“囧”字使⽤的范围越来越⼴泛,⼀个义项已⽆法满⾜交际的需求,于是它⼜被⽹民们赋予了“拜服、钦佩”的义项,例如:“囧!世界上最⽜的组图!”、“囧!史上最搞笑的魔法图⽚!”这两句话摘⾃⽹民在BBS上发的帖⼦标题,结合帖⼦内容,看帖⼈很容易就会明⽩此处表达的是发帖⼈对所发图⽚的拜服、钦佩之情。
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我们对一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
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书包范文为您分享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通用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小伙伴们。
对一个传统专业进行改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并不是增减几门课程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
专业改造牵涉到观念的转变、教法的改良、课程的改设、实践体系的建构、教师角色的改变和能力的提升等。
笔者认为首先必须改变传统观念,在教育理论指导下实现自觉,否则只能是小打小闹的局部改良而已。
马克思实践观为应用性改造提供了本体论基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方面去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学生需要通过实践,不断积累个人经验,扩大自己的认知范围,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在全部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以内在体验的方式参与教学过程,在过程中理解自己,理解人生,理解社会,使人的精神世界受到启迪,人的生活方式得到建构,有效地促进人的发展,从而实现人的价值。
马克思指出,人的劳动实践使“生产者也改变着,炼出新的品质,通过生产而发展和改造着自身,造成新的力量和新的观念,造成新的交往方式,新的需要和新的语言”。
新知识观为教学实践活动提供了认识论基础;传统的学科理论学习的指导思想是学科知识论,其隐含的假设是:所有的知识都是有用的;职业能力即知识的运用,所以知识的传授要先行,知识要有系统性、完整性,实践课是理论课的演绎和附庸。
人才培养方案一般按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含实习)分别安排在前期、中期和后期讲授。
在学习过程中,先学枯燥、抽象的理论,然后开展具体的实践,对实践的理论思考在前,作为思考对象的实践在后,这脱离了职业活动的过程。
杜威强调“知行统一”和“行”的重要性,认为“如果实验科学的进步有所表明,那就是除非作为‘做’的产物,否则就没有所谓真正的知识和有效的理解”。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本全版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本在我国的各大高校中都普遍开设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可以说,汉语言文学专业成为了我国高等学校中设立最多、设立时间最长的专业。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一: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局部地方本科高校应以就业为导向、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以来,着力于人才的操作应用性能力的培养,逐渐为地方本科高校所重视。
因而,各高校、各专业突出强调实践教学势在必然。
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传统师范教育专业的汉语言文学该如何适应时代开展的要求?如何冲破招生就业方面的“失语〞地位,成为时代的“弄潮儿〞呢?经调研,我们提出汉语言文学专业应注重学生“听说读写教〞能力的培养,注重应用性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
一、构建博客辅助?写作?的教学平台,锻炼与提升学生写作水平北京大学温儒敏教授说:“中文系的学生培养有什么特点?和其他文科专业比较有什么更‘强项’的地方?我看就是‘语言文学’的能力,包括文学感受力和评判力,而这一切还要落实到写作的综合能力训练上。
〞[1]温教授的这段话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起着指导性的作用。
从当今就职岗位看来,文化、教育、出版、传媒机构以及政府机关等企事业部门都需要从事与汉语言文字运用相关的人才。
因此,为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就业率与创业能力,大局部高等院校都认识到加强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然而,学生写作水平整体不高,甚至有不少篇章是摘抄他人的,缺乏独创性、新颖性。
究其原因,主要是课程设置的不合理、师资力量的薄弱、学生心态的急躁与无所谓、教学方法单一等。
随着电子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正成为现代社会的细胞。
网络以其“交流超时空〞、“互动无限制〞等优点,成为人们交流沟通、发表言论的重要平台,成为展示自我的舞台。
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为教学注入新的血液、新的内涵。
构建博客写作教学平台,利用博客辅助写作教学,是加强学生写作训练、创新?写作?课程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电大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2篇
电大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2篇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一:汉语言文学中应用性教学探索汉语言文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 同时也是东方文化的精髓。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我国大部分高等教育院校中的主流专业。
又因为现在越来越多的工作均对从事人员的文学素养和文字功底具有一定的要求, 汉语言文学教学也随着社会的需求量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改变汉语言教学应自身因素而导致的应用性不强, 专业就业率低的现状, 该文通过对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的分析, 就应用性教学方向, 结合汉语言文学教学的现状提出了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方案:采用应用性教学的措施, 进一步提高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质量, 通过归纳并总结了一些在汉语言文学中有关应用性教学的研究。
通过该文接下来的介绍和阐述, 希望能够为汉语言教学的改革尽一份绵薄之力。
1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研究随着新课改深入实施, 汉语言文学对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精神文明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然而汉语言文学作为一门传统的人文科学, 它体现着人类历史人文精神, 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代表着着中国传统文化在不断进步和发展。
因此在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 不仅让学生深刻了解文学里的理论知识, 还需要对其深究, 了解其蕴含的精神以及文化, 在拓宽学生知识面的同时有助于塑造健全的人格。
新课改背景下, 引入应用性教学, 这种教学方式对于汉语言文学在实际教学中有着一定的推动意义。
当前, 社会在不断进步, 为了培养更多的综合型人才, 解决现代企业用人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 对汉语言文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教学体系中, 不仅要保持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本质和特征, 并且还要为社会培养出新型综合性人才, 因此这就提出了应用性教学途径, 为汉语言文学培养针对性人才。
2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的方向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内容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因此, 在教学改革研究中, 该文针对汉语言文学教学内容进行了科学有效的整合和分析, 特别是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以及当代文学这些方面, 并依此提出了采用应用性教学的策略, 在保全该学科特色的同时加强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联, 整个教学过程中, 重点采用应用性教学, 注重对学生技能的培养, 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 增强对学生就业观的指导和分析, 提高教学的实用性和实效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方言与语言习得的关系摘要:语言是用声音来表现人们相互之间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动作的。
人类语言既有其共同的规律,又根据民族、地区、国家的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
但是,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方言繁杂,有着自己的特征,人们在交际中用不规范语言交谈极不方便。
而普通话是我国规范的现代民族共同语,是全国通用的语言。
普通话作为人类思维、交际的工具,具有基础作用。
所以要大力推广和普及普通话,推进语言的规范化、标准化,这是是保证社会协调运转的必要条件。
方言不仅是承载信息的工具,而且还是负载情感文化的纽带。
方言是一种交际功能受到地区限制、其发展未达到标准化的语言变体。
它通常与地域密切相关。
文章首先对我国语言学界关于语言习得”理论的争议予以解析,然后分析了方言对于语言习得的影响,并提出几点建议。
笔者认为,只有重视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才能实现真正的跨际文化交流。
关键词:语言方言语言习得意义语言是用声音来表现人们相互之间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动作的。
人类语言既有其共同的规律,又根据民族、地区、国家的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
语言的亲缘性极其强烈,任何民族、地区、国家的语言对自身而言可称为主体语言或母语;反之,则称为客体语言或外语。
一般情况下,人类对母语的掌握是习得而来的,也就是说在母语的自然环境中无意识地学成的,而对外语来说则是学来的,即在特定的学习环境中有意识地学成的。
方言是一种交际功能受到地区限制、其发展未达到标准化的语言变体。
它通常与地域密切相关,例如居住在中国东南部的人们操着南方方言,而北部人则操着带有儿化音的北方口音。
但大多数情况下,相邻地区的地域方言较为相近。
方言对语言习得到底会产生哪些影响呢?鉴于语言学界对语言习得”理论的争论颇多,所以笔者认为深入解析语言习得对研究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解析语言习得按照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词典》(2000年版)的定义,语言习得(language acquisition)是一个人语言的学习和发展。
母语或第一语言的学习称为第一语言习得”第二语言或外语的学习称为第二语言习得”。
习得”这一术语通常比学习更为可取,因为后一术语有时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连在一起。
语言学家、心理学家和应用语言学家研究语言习得,是为了了解语言学习所运用的方法,指出发展过程中的阶段并更好地了解语言的本质。
采用的方法包括对语言学习者的纵贯研究及实验方法,并着重研究音位、语法、词汇及交际能力的发展。
从以上的定义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语言习得的概念实际上就是学习和掌握语言。
换句话说,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实际上可以视为同义语。
那么,为什么我国语言学界,尤其是中小学外语教学界,关于这个问题却要区分习得”和学习”并为此而争论呢?笔者以为,这主要是由于我国中小学关于语言习得的讨论,几乎全部集中在Krashen关于习得”与学习”的理论上。
那么我们就先从Krashen的理论谈起。
可以说,Krashen的理论主要是建立在区分习得”与学习”之上。
Krashen认为:习得是无意识的过程,如同第一语言掌握的过程。
当习得发生时,习得者不一定总能意识到这个过程,他/她也不一定能意识到这个过程的结果。
他同时认为,学习是掌握有意识的知识,是知道这种语言”(know about the Ianguage) 需要澄清的是,Krashen并没有认为课堂教学只是学习,而没有习得。
由此可见Krashen自己的主张是习得”加学习”。
在这里还需要指出的是Krashen认为,仅靠学习不能使得学习者达到实际使用语言的能力。
所以在他看来,只有习得”而不存在学得”。
换句话说,按照他的观点,仅靠知识的传授和记忆,而没有听与读的语言实践过程,人们无法达到运用语言的程度。
因为按照他的观点,仅依靠学”是学不得”的。
正如我们前面提到的,作为一个通用的概念,在国外的文献中,语言习得与语言学习基本上是可以置换的。
关于习得”与学习”的区分, 只是Krashen的一家之言。
比如,有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之父”美誉的Ellis,就曾明确地在关于语言习得的专著中提到,他使用的语言习得的概念等同于语言学习(learning)。
至此,我希望说明的问题是:习得与学习的概念,对国外大多数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者来说,是不加以区分的,除非涉及到Krashen的理论, 才会特别讨论这个问题。
因此,当我们看到国际上有关研究文章中提到语言习得”这个用语时,我们知道,一般情况下实际上是指一个人学习和掌握语言。
而本文所指的语言习得正是指语言的学习和掌握。
二、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前面已提到语言包括主体语言或母语,以及客体语言或外语,方言对这两种语言的习得都有一定影响,现分析如下:(一)方言对母语习得的影响诚然,语言不仅是承载信息的工具,而且还是负载情感文化的纽带。
人对故土的依恋之情常通过对方言的喜爱表现出来。
乡音作为个人归属的最明显的标志,带有浓重感情色彩,标志某人是某一群体的成员。
从文化历史的层面上看,方言作为当地民俗文化的载体,承载着较为丰富的地方历史文化财富,方言是保存这些历史文化财富的重要途径。
人们往往通过方言来反映本民族本地区的历史文化,反过来又通过体现本民族、本地区历史文化的一些文艺作品来显示自己的方言的魅力,树立自己语言或方言的威信。
人自出生,来到这个世界开口说的第一句话必定是自己的方言,母语的习得从方言开始。
但是,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方言繁杂,有着自己的特征,人们在交际中用不规范语言交谈极不方便。
而普通话是我国规范的现代民族共同语,是全国通用的语言。
普通话作为人类思维、交际的工具,具有基础作用。
所以要大力推广和普及普通话,推进语言的规范化、标准化,这是是保证社会协调运转的必要条件。
方言对于人们学习普通话大致有三大影响:1、普通话辨音与发音能力受到影响方言区人的听觉器官、发音器官已在掌握方言母语的过程中形成了某种定势,儿童时代所具有的语音感知能力、发音能力已经朝着方言的方向发挥了。
他们成年后对方言母语的语音知觉就很敏感,对标准普通话的语音知觉就很不敏感,往往感知不到普通话的正确发音,普通话辨音能力受到影响。
成熟后的发音器官的活动也已经形成了习惯性定势,有时即使感知到普通话的正确发音,也难以改变方言母语发音的习惯性定势,普通话语音发出能力也受到了影响。
2、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受到影响方言区人的普通话如果存在发音错误或缺陷,往往给人口齿不清、说话含混的感觉,影响语言表达和交际。
普通话有而方言没有的词语和句型方言区人往往不熟悉,只能听懂却不能积极地表达出来,方言有而普通话没有的词语和句型又不便翻译,只好放弃不用,只能使用普通话和方言共有的词语和句型,以致词汇贫乏、句型单调,语言表达能力大受影响。
以方言为内部语言的人往往缺乏普通话的语感,运用普通话交际时,还要经过一个内外部语言的转换过程。
由于多了一道翻译的手续,他们理解和表达普通话的敏捷度必然会受到某种程度的影响,运用普通话交际时就没有运用方言交际那样流利自如,因而显得有些笨嘴拙舌。
3、心理上受到影响方言区人对于方言母语有着难以割舍的认同心理,学习普通话. 专业word可编辑时,心理上会发生碰撞,暂时不适应时,会对学习普通话产生抵触情绪,对普通话缺乏归附动机。
另外,从语言学习心理角度来看,成年人已过了最佳语言学习年龄,学习标准普通话会遇到更多的困难,容易产生畏难心理。
由于这些潜在的心理障碍,使得很多人只满足于勉强应付低水平交际的地方普通话,不愿意努力学习标准的普通话。
(二)方言对外语习得的影响1、缓解学习者的文化紧张心理人们总是对陌生的事务产生一种莫名的恐惧,学习者初次接触一种语言,产生文化紧张心理是很正常的。
而方言能够尽快帮助学生熟悉并了解自己当前所处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以及当地的历史、地理和风土人情,对缓解学习者的文化紧张心理是十分有益的。
2、缩短学习者的文化适应过程文化具有排他性。
一个从自己所熟悉的文化环境中突然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文化环境中的人,其对新文化的适应往往需要一个过程,而方言能够帮助他们缩短这种文化适应的过程。
3、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每一种方言都有其特定的文化源流、特定的地域范围和特定的使用人群。
而方言能够使学习者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这个最有利于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最终提高他们外语习得的速度和成效。
4、容易对标准外语的学习产生误导方言可以缓解外语学习者的文化紧张心理,缩短其适应过程,激发他们学习兴趣。
但是,方言对外语习得的弊”还是显然易见的,例如刚开始若是跟着方言学会了不标准的发音,那么以后很难改正。
学习外语的目的是便于各种文化的交流,不可否认,载承着一方水土风情的方言对这种文化的交流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如何利用及应对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研究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或是为了利用好的影响,或是克服坏的影响,但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更好的习得语言,加强各际的文化交流。
那么,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利用或克服方言对学研习得的影响呢?我提出如下几点意见,以供学者或语言教学者参考:(一)重视及加强普通话的学习我国宪法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犬力推广和积极普及普通话”是我国长期以来坚持的基本语言政策,推广普通话、讲好普通话是一个公民的责任。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语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
有不少人错误地认为:普通话二方言+声调。
其实不然,因为方言在声母、韵母、声调等诸方面与普通话都有很多不同的地方。
不同区域的语言有着自身的特点,即或是同为北方方言,或在同一区域,也有各自的特征,这就是我国语言的特点。
因此各方言区的人要讲好普通话,必须了解其方言与普通话在声、韵、调、词汇、语法等方面的不同点,然后进行改正,这样才能讲好普通话。
(二)建立一种方言+标准语”的互补式语言习得模式笔者认为,在促使学生选择学习外语的众多因素之中,语言背后所隐藏的文化内涵才是其学习的根本原因。
可从目前我们对语言习得环境的综合利用上来看,重课上学习而轻语言实践习得的现象大量存在,这是对语言习得资源的严重浪费。
对于那些性格内向、不善交际或跨文化交际意识不强、只喜欢跟自己统一语种的人扎堆”的语言学习者来说,良好有利的语言习得环境实际上仅限于课上环境,课外环境根本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和利用,这不能不让人感到可惜。
因此,我们有必要在今后一段时间内重点研究课方言开发和利用, 并努力建立一种方言+标准语”的互补式语言习得模式。
标准语仅是语言交流、沟通的工具,而真正促进更深入的文化交流的是方言,我们必须重视方言的文化交流作用。
四、结论美国人类学家霍尔曾将世界文化分为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认为东方文化属于高语境文化,其特点是在交际过程中注重依赖语境。
汉文化无疑属于典型的高语境”文化,留学生在汉语习得或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过程中必须熟悉他所处的文化语境才能顺利进行交际,否则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交际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