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质检作文优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届晋江市语文作文优卷
(选)
1.弃不需,得所求
季延中学邱婉萍
“成功就是剥光所有不需要的东西。”《哈利·波特》作者JK·罗琳如此谈及成功的秘诀。诚然,人生于世,要的不是花红红酒绿,而是真正的生之所求,若被不需之物挤去心灵空间,哪还有角落来盛装生命的最初追求。骄傲的人生应
是弃不需,得所求。
“此行最大的收获,就是发现这个世界上原来有那么多我并并不需要的东西。”如此,我们便能理解不在乎外物的苏格拉底整天衣衫褴褛跑到广场大谈美学的追梦之举,集市的玩意再鲜再奇,终是不需之物,唯有哲学方是苏格拉底的灵魂殿堂。伟大先哲的人生道路不也在告诫世人:弃不需,得所求吗?
生活道路上的奇多外物,若是无需之物,便是立人达人之障,若沉溺于无需之物,如何浮摇至生命追求?鲁国工匠梓庆,造琴前必先斋戒七日,静心三天,让自己忘记非誉巧拙,放弃高官厚禄,终是得其所求爱琴,名噪一时。又观今之名家李敖先生,每天呆在阳明山上的书屋中,不需烟不要酒,弃电视舍社交,只围绕心中所求大事——写书。其等身
著作便来于此。
舍弃不需,“溺水三千,只取一瓢饮便是赞颂,正如星野道夫曾言“人生不是一场物质的盛宴,是一场灵魂的追求,使谢幕之时比开幕之初更为高尚”。翅膀若是挂上沉甸甸的无需之包裹,注定飞不高。弃不需,方能得所求。
著名作家南派三叔正在弃不需,停笔一年,放弃打乱生活的社交圈子。他正在追求精神
充实的道路上。殊不见享尽了可享的物质富贵幸运儿仍在叹息,那是灵魂所求之路被阻而发的慨然空虚。
米兰·昆德拉在《不朽》里描写过一种做减法的人生,那就是一路舍弃,弃不需之物,一路拾得,得灵魂所求,减去累赘的无需之物。人的真正幸福来自于不需之物中所登的精神殿堂。物多即滥,宁缺毋滥。
诚然,生命高楼的建筑少不了砖块瓦墙的支撑,但若多了无需的装饰之物,那更像一座华美却空洞的肉体寓所。生命需要外物装饰吗?需要琐碎之物来填充吗?不,人生是场追求,为得所求,应学苏格拉底——弃不需之物。
2. 在粗砺年代里安守
养正中学李祖明
这是一个狂欢的年代,享乐
主义裹挟的物质欲念放逐安居于灵魂深处的宁静。正如黎戈所说,“渴望自己是一棵树,宁静,守静,向光,每一天都在隐秘生长”。粗砺年代,我们需要的是安守于宁静的心。当拜物主义壅塞了心灵,便阻碍了内心世界的自由伸展,海明威说:“在纷繁年代,人们真正需要的东西是十分微小的。”如同苏格拉底“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我并不需要
的东西“的感叹。在纷繁时代里,我们追寻的不应是豪品加身的奢华而应是内心完整的自我满足,我渴望村上春树的《兰格汉斯岛的午后》的小确幸,也钟情于梭罗《瓦尔登湖》中寂静而安然的广阔,让欲念迷失,让宁静升华,让灵魂在自我满足中清缓饥渴。
让宁静内化成自我意念,让追求宁静之心成为命运使然。曼德拉说,“倘若我不能把痛
苦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仍在狱中。“室外三十年的潮涨潮落,室内三十年的平静等待,曼德拉用生命巨大的尺度向我们彰显了真理——宁静让大事在另外的维度上展开。宁静并非倡导庄子之出世之想,而是在孔子的入世理论上加以具体性修饰。在生活中加以宁静的心灵去掣肘来自命运各方的冲击。
在生活的冲击中我们需要守
住宁静,守住不被侵扰的内心。普鲁斯特用生命最后二十年的光阴,在窗帷隔出的阴暗潮湿中达成与时间的和解。《追忆似水流年》一座开放在灵魂深处的花园,芳香,优雅。他追求的是文学艺术的极致与内心世界的安然。在宁静的内心世界里,普鲁斯特用安然的柔和锻造了艺术极致的坚固,完成生活伟大创造。
用宁静去叩敲心灵,让灵魂
发出本身的强音,使追求本源价值深化于心。我渴望安静的心,也渴望极富于精神价值的内心世界。守得住宁静并不意味着放弃生活中曼妙的色彩,当再回首,你仍发现生活仍闪烁着温煦的光,发出温煦的光泽。她让生活的激烈与晦暗消隐,拔出欲念丛生的心灵痼疾,让内心更加清晰于本真的指向性,于是心无旁骛地奔向生活的康庄大道。
在粗砺年代里安守,守住坚定的宁静世界,也守住阳光指向的美好未来。当生活被时间剥去多余属性,内心便仅余下精神的高远在思想的高空荡漾。
3.论“知足常乐”(64分)
子江中学许培坤
南怀瑾曾说过,一个人总在仰望和羡慕他人的幸福,最后却发现自己正是别人羡慕的
对象。所以不要看你没有什么,而要看你拥有什么。就像苏格拉底逛集市回来后发现这个世界上原来有那么多他并不需要的东西一样。人生本不应执意去追求那些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立足本心,知足常乐,方可“仰天大笑出门去”,走向成功。
林清玄曾说过:人生当以花的姿态来证明自己。林俊德老人便是那绽放在“死亡沙漠”
的罗布泊大沙漠的马兰花。它没有百花争艳的美艳,却是戈壁滩的风景。,大漠、烽烟、马兰,这便是林老一生的写照。他五十年如一日投身到祖国的核事业,栖居戈壁数十载,他却备感幸福。名与利于他而言仅如沙尘,他在科研的过程获得自我的满足,使得他能够笑对滚滚黄沙。这便是知足的力量,他使人淡忘了明(名)与利,使人收获自我的
满足,使人长久幸福不被苦与难所累。
泰戈尔曾说过:你的负担将会变为你的礼物,你的苦难将会照亮你的路。大山、扁担、药箱。这便是“扁担村医”李前锋肩上沉甸甸的担子,他自身甚至患有尿毒症,然而他却坚持每天挑着药箱,行走在大山之间,为乡民送医上门。柔弱的肩膀,沉重的担子,巍峨的高山,就是健硕的年轻人都
难以承受这份辛酸劳苦,然而李前锋一走就是五年。倘若不是守有一颗简单的知足之心,他又怎能挑得起这担沉重的药箱;倘若不是守着一颗简单的自我满足感,他又怎能挑得起全村人的健康;倘若不是守有简单的知足之情,他又怎甘心屈身深山,挑着一个医生的职责与担当。是因为知足,他忘记了自身的病痛。他曾说:“这里的乡民需要我,我能够
帮助到他们已经很知足了,我不觉得苦,我感觉这样做挺幸福的。”
一箪食,一豆羹,这是颜回的幸福;风乎舞雩,咏而归,这是曾点的幸福;流觞曲水,畅叙幽情,这是文人墨客的幸福。然而当今,人们却失去了这种简单的知足感,而使自己深陷痛苦之中。
其实,没有蓝天的深邃,我们同样可以拥有白云的飘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