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合集下载

思修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思修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思修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一、引言作为一个现代社会公民,我们必须具备基本的法律意识,遵守法律法规,尊重法律权威。

同时,在发展中的中国,法治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我们需要积极参与进入,共同推动法治社会的建设。

思修第七章将以此作为主题,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二、了解法律法规了解法律法规是增强法律意识的基础。

我们需要了解有关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部门颁发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等法规性文件,熟悉常见的案例和实践经验。

同时,要时刻关注最近的新闻事件,了解最新的法律政策和法律变化,加强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遵守法律法规遵守法律法规是树立法治意识的重要手段。

尽管很多人都知道不应该做出不法之举,但有时候社会舆论、经济利益等因素会影响我们的判断。

我们必须自觉抵制各种不合法的诱惑,尤其是那些看起来“小题大做”、“无伤大雅”的事情,比如违停、乱扔垃圾等行为。

此外,我们还应自觉维护社会公序良俗,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不随意诋毁他人的名誉、尊严等。

这些行为都是社会责任和法律义务。

四、维护自身权利维护自身权利是个人增强法律意识的重要方面。

我们应该充分了解自己的权利,包括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知识产权等权利,同时尽可能多地了解自己存在的问题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当然,仅有了解是不够的,我们需要懂得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权利。

如在人身侵害、财产损失等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报警、起诉、申请仲裁等方式,维护自身权益,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五、参与法治建设参与法治建设是弘扬法治精神的重要方面。

我们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参与其中,比如自己学习法律知识,加入志愿者组织参与法律援助、提供法律帮助等服务,或者关注和参与法律改革进程,促进国家法治建设的进步。

在人权、知识产权保护、互联网法治等领域,可以参与讨论或组织活动,倡导法治精神,促进社会发展。

六、结语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不仅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也是建设法治社会的必要条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九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第2节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九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第2节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九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第2节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主题:第九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第2节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学习时间:2015年12月14日-12月20日内容:我们这周主要学习第九章,第2节的相关内容。

希望通过下面内容能使同学们对相关知识有一定了解。

一、学习要求1.掌握法律权利与义务;2.掌握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

二、主要内容(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观念1.民主的概念就其基本含义而言,民主主要是指国家的政治制度。

本意是大多数人的统治。

2.社会主义民主的概念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是符合民主本意的民主,它是以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为基础的、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

3.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的特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由最广大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以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可靠保障的民主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组织原则和活动方式的民主4.社会主义的法治观念(1)法治的基本观念在社会领域,它表现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在法治领域,它表现为“依法立法,依法行政,依法司法,依法监督等”。

(二)法律权利与义务的性质1.权利与权利观念(1)权利的概念权利就是每一个人都具有“自由意志”的自主人格的人,并受到他人的尊重的人格。

(2)权利的分类道德权利法定权利约定权利(3)权利观念每个人、每个公民都享有普遍的平等的“权利”,都应受到尊重,都应成为社会发展的“目的”。

2.义务与法律义务(1)义务的概念与权利相对的观念。

法律义务,是法律上关于义务主体应当做出或不做出的一定行为的约束。

(2)法律义务的分类根据义务主体不同分为:公民的义务、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社会组织的义务、国家机关的义务、国家的义务。

根据义务内容不同分为:积极义务和消极义务。

根据义务适用范围不同分为:一般义务和特殊义务。

3.权利义务的关系(1)权利和义务的对立统一(2)权利和义务之间是社会的权利总量与义务总量的等式(3)权利义务关系是价值的一致性与功能的互补性(4)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权利义务守恒定律(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确认和保护公民在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处于平等的地位,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之上的特权。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九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第1节 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九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第1节 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九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第1节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主题:第九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第1节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学习时间:2015年12月7日—12月13日内容:我们这周主要学习第九章,第1节的相关内容。

希望通过下面内容能使同学们对相关知识有一定了解。

一、学习要求1.掌握法的含义;2.掌握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二、主要内容(一)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1.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法律的一般含义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普遍约束力和严格程序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法律的一般含义包括三点: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法律是统治阶级共同意志的体现;法律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我国社会主义法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的共同意志的体现。

我国社会主义法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的共同意志。

我国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意志的内容归根结底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2)民商法民商法是调整民事和商事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我国目前尚无一部较完整的民法典;而是以《民法通则》为核心法律;辅之以其他单行民事法律。

(3)行政法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与监督行政关系,对行政活动过程,特别是行政权力运行过程加以规范、监督与救济的法律规范和法律原则的总称。

可分为一般行政法与特别行政法。

(4)经济法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在监管与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包括:创造平等竞争环境、维护市场秩序方面的法律。

国家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方面的法律。

(5)社会法社会法是调整有关劳动关系、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6)刑法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

(7)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3.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1)法律制定社会主义法创制的程序是指有关国家机关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或其他法律规范的步骤和方法。

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3、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 点,法律是由社会物质 生活条件决定的。法律 是社会生活的规则,这 种规则不是凭空产生的, 它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它的内容决定于社会的 物质生活条件,即社会 生产关系和社会生产力。
(1)生产关系决定法律的性质和内容。 a、资本主义国家的法律 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私有制,所以作为法国宪法序言 的《人权宣言》第17条规定:“财产是神圣不可侵 犯的权利,除非当合法认定的公共需要所显然必需 时,且在公平而预先赔偿的条件下,任何人的财产 不得受到剥夺。”
3、从法律的社会作用看,我国法律是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的法律保障。这种保 障作用体现在多方面,包括经济建设、政治 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对外方面等。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什 么 是 法 律 体 系 ?
法律体系:以宪法为母法,其它法为子法 。 宪法
行 政 法
民 商 法
经 济 法
(三)民商法:是调整 民事和商事活动的法 律规范的总称。我国 目前尚无一部较完整 的民法典,而是以 《民法通则》为核心 法律, 辅之以其他 单行民事法律 。
1986年4月12日六届人大四 次会议通过的《民法通则》
(四)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在监管与协调经济运行过 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主要包括 两个部分。 1、维护市场竞争与秩序的法律:《反不正当竞争 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 《广告法》。 2、国家宏观调控与经济管理方面的法律:《预算 法》、《会计法》、《中国人民银行法》、《价格 法》、《税收征收管理法》、《个人所得税法》、 《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土地管理法》等。
(二)法治和法制的区别
法制是国家法律和制度的总体,是和政治 制度、经济制度等相对应的概念。 法治是一种治理国家的理论、原则、理念 和方法,是和人治相对立的概念,其核心是 法律至上。

思想道德教育与成才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思想道德教育与成才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思想道德教育与成才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在当今社会,法律意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而对于青少年来说,成长过程中思想道德教育对于他们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中强化法律意识教育,将会对他们的帮助非常大,也是现代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方向与举措。

本文将从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律意识教育两方面来谈谈如何弘扬法治精神,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法律意识。

思想道德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是青少年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为了培养青少年的道德规范、品德修养、思想意识、文化素质以及审美情趣等等而进行的一种教育。

思想道德教育的核心任务是通过对学生有意识的灌输正能量的教育,引导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

在思想道德教育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律意识教育:培养公民意识公民意识是指对于自己在社会中应该承担的责任、行为规范及公民的基本权利等方面所具有的意识。

对于青少年来说,正确的公民意识意味着他们要遵从国家法律,保持对于社会的高度责任感。

通过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公民意识,他们就可以自觉维护社会秩序,同时也可以做出更好的成果,从而更加自信地面对未来。

培养社会责任感青年在成长阶段时往往是比较自我为中心的,而正确的社会责任感就会让青少年对于社会责任的理解有所加强。

通过指导青少年对于社会公共利益的关注,让他们意识到每个人都应该为社会创造价值,同时也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培养良好道德品质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做人做事的基础。

青少年时期,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观念,就可以引导他们在行为方式上保持最高的道德标准。

青少年的道德观念的正确性,可以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法律价值,以及责任与义务等概念。

因此,在培养青少年良好的道德品质时,应该注重对他们法律意识的教育。

成才增强法律意识在青少年成才的过程中,教育对青年法律意识的培养也十分重要。

法律意识教育旨在让青少年了解法律意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并将其内化为正确认识。

第七、八章__增强法律意识ppt

第七、八章__增强法律意识ppt

护法结果——《收容遣送办法》废除,国家设立救助站。
D、不知法也能守法? 大量的调查资料表明, 不知法不懂法不仅是大学生违 法犯罪的重要原因,也会导致 大学生的合法权益遭受损害而 得不到追究和补偿。
法律的运行:从创制、实施到实现
法律制定是国家对权利和义务,即 社会利益和负担进行的权威性分配
法律 运行
效力最高
行政法是调整国家行政管理活动中形成的社 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行 政 法
• • •
行政法有一般行政法和特别行政法之分。 一般行政法指有关行政主体、行政行为、行
政程序、行政责任等一般规定的法律规范。 特别行政法是关于各专门行政职能部门管理
活动的法律规范。
我国已有一批行政法律,如《公务员法》、 《行政许可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 法》、《行政监察法》、《行政复议法》、《行
【案例】
赵某是电子研究所的工程师,本职工作是从事电子 设备的机械结构设计与研究。他利用业余时间,自筹资 金,经多次试验,研制成功了一台“自动钓鱼竿”。他 向国家专利局提出了发明专利的申请并获批准,授予了 专利权。 电子研究所知道此事后,非常不满,认为赵某是本 所的职工,他发明的“应归电子研究所所有。赵某拒绝。电子 研究所便向法院起诉,要求确认该发明专利权归研究所 所有。
孙志刚案件
被害人孙志刚,男,
汉族,27岁,湖北省武汉
市人,2001年在武汉科技 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结业。 2003年2月24日受聘 于广州达奇服装有限公司。
孙志刚案件
2003年3月17日晚10时许,孙外出上网,途遇天河区黄村街派出
所民警检查身份证,因未带身份证,被作为“三无人员”带回派出
所询问。孙的同学成先生闻讯后赶到派出所并出示孙的身份证,当 事警官仍拒绝放孙。

思修教案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思修教案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一、教学要点1、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内涵及特征;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3、我国社会主义法律运行机制以及建设法治国家的任务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法、法律的概念,如何理解法的本质;2、法制与法治的区别;3、法律的运行三、教学方法本节主要采取课堂讲授。

针对法理学中具有普遍意义的概念与内容进行简单地分析与介绍,并结合目前法学界就此内容的研究现状予以简单的讲解。

四、教学时数2学时五、教学过程与内容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法律不是从来就存在的,它是伴随着私有制、国家以及阶级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

(一)关于“法”的古体字“灋”与“法律”二字的语义的介绍“灋”为一个会意字。

有三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三点水的偏旁,意为平,无凹凸,引申为“公平”;第二部分:廌,“廌”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独角神兽,据说,它能辨别曲直,在审理案件时,它能用角去触理曲的人,是古代的人们用来判断、明辨是非曲直的一种工具。

第三部分:去,驱逐,放逐之义。

这是一种解释,一种传说。

从文字记载的层面上,据中国最早的文字学著作《说文解字》[1][①]记载:“法”具有“公平、正义、正直”之义。

“律”字具有“整齐、统一、一致”之义。

《说文解字》记载“律”字之含义为:律,均布也。

均布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乐器的调节音律工具。

(二)法的含义法是表现国家意志的、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和国家强制力的一种社会行为规范。

(三)法律的含义1、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有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教材P133页)2、狭义上的法律(我国)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2][②]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由此可见,广义上的法律与法的含义相同。

(四)法律的本质特征事物的特征根源于其本质,是其内在本质的外化及表现特征,是与其他事物相比较而存在的不同之处。

1、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课件

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课件

3 前景
加强法治建设对于国家 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 要意义。
如何增强法律意识
1
参与法治实践
2
积极参与法治活动,亲身体验和感受
法律的力量。
3
学习法律知识
通过学习法律知识,了解法律法规, 提高法律素养。
培养自觉守法习惯
自觉遵守法律,规范行为,树立正确 的法律价值观。
学习法律知识的渠道
法律课程
通过学校、培训机构等渠 道学习法律知识。
1
庭审
2
法院组织庭审,听取双方当事人的陈
述和证据。
3
起诉
原告向法院提起诉讼,提交起诉状, 并向被告送达传票。
判决
法院依法作出判决,确定双方的权利、 义务和责任。
法治精神的含义
法治精神是指尊重法律、遵守法律、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核心理念和道德准则。
法治精神的作用
法治精神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推动社会进步,加强治理能力,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
国家法制建设的现状
1 进展
我国法制建设取得长足 进步,法律体系日益完 善。
2 挑战
仍然存在法律实施不规 范、效果不彰等问题, 仍需努力提升。
法律咨询
咨询法律专业人士,获取 专业解答和建议。
社会组织
参加法律知识普及活动, 与法律爱好者交流。
守法的意义
守法意味着遵守社会公德、法律规定,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违法的后果
违法行为将承担法律责任,并可能导致个人利益受损、社会声誉受损、人际 关系破裂等严重后果。
遵守法律的道德责任
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 神
法律意识和法治精神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我们将探讨其含义、作用以及 如何增强法律意识的重要性。

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任务
1.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2.提高党依法执政的水平
3. 建立社会主义法治政府 4. 健全司法体制与制度 5. 完善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 6. 培植社会主义新型法律文化
第二节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观念 二、法律权利与义务观念 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
(依据《宪法》和《立法法》的规定)
3.立法程序
提出
审议
表决
公布
(二)法律遵守———守法
1.守法的含义:是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 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权力和权利以及履行职责和义务的活动。 2.守法的两个方面: 依法行使权利、依法履行义务 3.守法的主体: 一切组织和个人。 《宪法》第5条明确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 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 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六)社会公共安全法律制度
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我们每个人都必须遵守 国家安全法律,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义务。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了公民维护国家安全的基本义 务,《国家安全法》、《保守国家秘密法》、《国防法》、 《兵役法》等法律明确规定了公民维护国家安全的各项具 体的法律义务。
(一)宪法 (二)行政法 (三)民商法 (四)经济法 (五)刑法 (六)程序法
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法律制定——立法 四个环节 法律遵守——守法 法律执行——执法 法律适用——司法
(一)法律制定——立法
1.定义 法律制定就是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 权和程序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是法律运行 的起始性和关键性环节。 2.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

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制精神

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制精神

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制精神引言法律意识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公民应有的基本素质和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法制精神是体现法律意识的一种形式,是指公民在日常生活中遵守法律法规、尊重法律的精神状态。

加强法律意识教育,增强法制意识,是全社会推动法治建设的必要手段。

本文将介绍如何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制精神。

入门篇:如何增强法律意识了解法律法规了解法律法规是增强法律意识的基础。

法律法规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用于规范社会、约束公民、保障公民权利和维护社会秩序的规则。

了解法律法规,可以让我们知道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提高我们的法律素养和法律认知能力。

学习法律知识学习法律知识可以深入了解法律法规,并能够正确地运用法律知识进行自我保护。

可以通过学习法律课程、阅读有关法律报道或者法律相关书籍来加强学习。

关注法律新闻法律新闻是指与法律相关的新闻,例如一些重要的法律案件、法规改革等。

关注法律新闻可以及时了解社会法律状况,可以使我们对法律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避免违法行为。

建立法律意识建立法律意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时刻铭记法律法规,融入法律的精神和理念,把这种精神和理念贯穿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们应当遵纪守法,不拿小便宜,不偷不抢,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不侵犯他人权益。

鼓励自己,身边的人和周围的人都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

进阶篇:如何弘扬法制精神尊重法律尊重法律是一种法制精神。

我们都应该守法、遵纪守规。

一旦发现有人的行为违反了法律法规,我们应该及时向有关部门进行举报或者向有关部门进行投诉。

同时,我们应该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不随意放弃自己的合法权利。

正义之心正义之心是另一种法制精神。

正义之心是理性、公正、客观的,不仅涵盖了对自己的权利的保护,更涵盖了对他人权利的关注、维护和保护。

我们应该支持所有正义的行为,向着公平和正义的方向前进。

促进法治促进法治是一种深层次的法制精神。

我们应该为推动法治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付出实际行动。

社会主义法制

社会主义法制

“社会主义法制”教学讲义一、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精神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保护、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是实现阶级专政的重要工具。

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意志的共同意志;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广大人民的共同意志;是由我国的物质条件决定的广大人民的共同意志。

(二)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1.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观念2.法律权利与义务观念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三)增强国家安全意识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支柱和核心经济安全、科技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社会公共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国家安全法律主要有:1.国家安全一般法律:《国家安全法》《刑法》2.国防安全法律:《国防法》《反分裂国家法》《兵役法》《军事设施保护法》《出入境边防检查条例》等3.经济藩权法律:《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外商投资企业法》《人民银行法》《证券法》《保险法》《矿产资源法》《节约能源法》4.网络安全法律:《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5.生态安全法律:《环境保护法》、《可再生能源法》等6.社会公共安全法律:《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消防法》《食品卫生法》等(四)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培养法律思维方式:讲法律、讲证据、讲程序、讲法理自觉维护法律权威:努力树立法律信仰、积极宣传法律知识、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二、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一)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1.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其特征:1)在内容上,规定的是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2)在效力上,效力最高,任何其他法律法规不得与之相违背3)在制定和修改上,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要有2/3多数通过2.我国的国家制度1)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国体)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体)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5)基本经济制度: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6)基本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非配方是并存的分配制度3.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公民——指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自然人。

2024年尊崇宪法,弘扬法治精神演讲稿(精选4篇)

2024年尊崇宪法,弘扬法治精神演讲稿(精选4篇)

2024年尊崇宪法,弘扬法治精神演讲稿(精选4篇)演讲稿一:珍视宪法,建设法治社会各位领导,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有幸站在这个讲台上,向大家作一次演讲。

我想与大家分享的主题是:珍视宪法,建设法治社会。

宪法是人们共同的规则,是社会的基石。

宪法确立了我们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为我们提供了保障和指引。

而要珍视宪法,就意味着要尊重法律、遵守法律。

只有全社会都能够牢记宪法精神,遵守法律法规,我们才能构建一个公平、正义、和谐的社会。

2024年,我们应当弘扬法治精神,努力建设法治社会。

首先,我们要发扬宪法精神,要对法律充满敬畏之心。

法律是为人民服务的,它保护的是每一个人的权益。

我们要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遵守法律法规,不做法律的“罪人”。

其次,我们要加强法治宣传教育。

法治意识的培养需要从小做起,我们要在学校,家庭,社会各个方面加强对法治的宣传和教育。

只有让每个人都了解法律的重要性和意义,才能够让法治的触角深入人心。

再次,我们要加强法治建设。

法律的实施需要有法律的依据和有效的执行,我们要不断完善法治体系,提高执法水平。

同时,我们也要倡导公正、透明、高效的司法,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

最后,我们要加强国际合作,借鉴先进经验,推进法治进程。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法治已经成为各国共同面对的重要问题。

我们应该与其他国家共同分享法治经验,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推进法治发展。

亲爱的同学们,建设法治社会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让我们共同努力,珍视宪法,弘扬法治精神,共同创造一个公正、文明、和谐的社会!谢谢大家!演讲稿二:宪法精神引领法治建设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有幸能够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个重要的主题:宪法精神引领法治建设。

2024年,我们的社会将更加注重法治的重要性,弘扬法治精神,全面加强法治建设。

首先,宪法精神是法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核心价值观,是我们行动的准则。

宪法规定了我们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我们共同的规则,也是社会的基石。

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商法,是调整公民、法人之间商事关系和
商事行为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目前我国商法主要有:《公司法》、《保 险法》、《票据法》、《证券法》等。
(三)行政法
行政法,是调整行政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又 分为一般行政法和特别行政法两个部分。 一般行政法,是指有关行政主体、行政行为、行 政程序、行政责任等一般规定的法律法规。如: 《公务员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 法》。 特别行政法,是指适用于各专门行政职能部门管 理活动的法律法规。包括国防、外交、公安、人 事、国家安全、民族、教育、体育、医药卫生、 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等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

法律制定的权限划分:
国家立法权
行政法规
部门规章 地方性法规 政府规章
立法活动必须遵循法定程序:
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程序而言,大 体包括以下四个环节: 法律案的提出;法律案的审议; 法律案的表决;法律的公布。
(二)法律遵守
法律遵守,是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
民个人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权力和权利以及 履行法律义务的活动。 守法意味着一切组织和个人严格依法办事 的活动和状态。 依法办事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依法享有并 行使权利;二是依法承担并履行义务。 因此,不能将守法仅仅理解为履行义务, 它还包含着正确行使权利。
(四)法律适用
法律适用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
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适用法律处理案件的 专门活动。 在我国,司法机关是指国家检察机关和审 判机关。 人民检查院代表国家行使法律监督权,人 民法院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 其他任何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不 得行使国家司法权。

法律适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法律适用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 员、社会团体和公民实现法律规范的活动。 这种意义上的法律适用一般被称为法的实 施。 狭义的法律适用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 员依照其职权范围把法律规范应用于具体 事项的活动,特指拥有司法权的机关及司 法人员依照法定方式把法律规范应用于具 体案件的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依法治国的必要性:只有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才能够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保障我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纲领的实现;只有坚持依法治国方略,才能够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障我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纲领的实现;只有坚持依法治国方略,才能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保障国泰民安;只有坚持依法治国方略,才能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保障我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纲领的实现;只有坚持依法治国方略,才能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顺利发展。
2、社会主义法的作用
①社会主义法促进和保障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
②社会主义法促进和保障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③社会主义法促进和保障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④社会主义法促进和保障对外经济、政治、文化关系的发展。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涵义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是由最广大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
③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是以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可靠保障的民主。人民民主专政,一方面要求在人民内部实行最广泛的民主,尊重和保障人权,保证国家权力掌握在人民手中,为人民服务;另一方面要求对破坏社会主义制度、危害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贪污贿赂和渎职等各种犯罪行为,依法使用专政手段予以制裁,以保障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法治就是指与民主相联系的治国的原则和方略,或者说就是一切国家机关、公职人员、公民、社会组织和团体必须普遍守法的原则,亦即依法办事的原则。
②法制与法治的关系
法制和法治尽管是两个概念,但它们毕竟是密切联系的。法制也好,法治也好,它们都要以法律为核心内容和因素;它们都属于社会上层建筑的范畴,都受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的制约;它们都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都为统治阶级服务。法制和法治尽管存在着上述联系和共同点,但它们毕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法制是国家的法律和制度的简称,是整个法律上层建筑系统,更多的是就静态意义上讲的。而法治包括治国的原则和方略,普遍的守法原则,依法办事的原则,是同政治民主相联系的;法制是与国家政权相伴而生,有国家政权就有法制,而法治则是与民主政治相伴而生,一个国家可以有健全的法制但不等于实行了法治,有了民主政治才可能实行法治;它们各自在语言表述上,无论中文还是外文也是有区别的。总之,法制和法治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既不能割裂开来,也不能混淆起来。
②我国法律制定的基本原则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维护法律的严肃性、稳定性和连续性;坚持群众路线,坚持领导与群众相结合;有选择的汲取和借鉴我国历史上的和外国的立法经验。
3、法律制定的程序
①法律的制定程序又叫立法程序,是指国家机关在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和其他规范性文件的活动中必须履行的法定步骤或阶段。
2、法制与法治的关系
①各自的含义:
所谓法制,从广义上说,就是指国家的法律和制度,或者说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法律上层建筑的整个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核心因素是现行法系统(即法的体系),同时还包括与现行法相适应的法律意识(即统治阶级的法律意识)和一系列的法律实践(包括法律制定、法律实施和法律解释的活动)。
教学难点
法律的本质与特点;法律体系与法律部门、法律渊源;社会主义法律运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
学情分析
学生对学习法律有一定的兴趣。但本章重点不是灌输法律的基本知识,而是使学生能够了解法律的基本精神、基本理念与基本价值,懂的法律的一般原理与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因此较为抽象,掌握起来稍有难度。
教学效果
①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
②依法治国的对象,是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社会事务。
③依法治国的依据,是宪法和法律;
④依法治国的目标,是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实现国家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法治化,杜绝以言废法、以权凌法、因人改制的现象。
④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是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组织原则和活动方式的民主。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国家政权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原则。
2、法治的基本观念
法治观念虽然是一个老话题,但在今天显得非常重要。它不仅仅是法律领域的事情,而是一个对全社会的要求。在社会领域,它表现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在法治领域,它就表现为依法立法、依法行政(依法执法)、依法司法、依法监督等等。
3、法治与人治的关系
法治和人治是两种不同的治国原则和方略。人治一般是提倡圣君贤人的道德教化,主张因人而异,对人的行为作具体指引,推崇个人权威;而法治一般同民主政治相联系,强调统治者通过法律来治理,提倡一般性规则的作用,树立法律的权威。古今中外的历史经验已经证明,法治优于人治,法治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所以我们要实行法治,要依法治国,不搞人治。
第 页
课题
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课型
新授课
授课班级
授课时数
2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法律的内涵与本质,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体系和基本精神以及我国社会主义法律运行的机制,明确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性和基本任务。
教学重点
法律的本质与特点;法律体系与法律部门、法律渊源;社会主义法律运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
(一)法律制定
1、含义
法律制定,又称立法,通常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法律制定泛指有关国家机关在其法定的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修改、补充、废止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狭义的法律制定专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或称国会、国家立法机关等)制定、修改、补充、废止基本法律(或法典)和法律的活动。
2、特点
④法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⑤法具有普遍约束力和严格程序。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
1、我国社会主义法历史发展
2、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和特征
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
①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共同意志的体现;
②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共同意志的体现;
③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共同意志的内容归根到底由我国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二)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根本保证
(三)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二、法律权利与义务观念
(一)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性质
法律权利,是规定或隐含在法律规范中、实现于法律关系中的、主体以相对自由的作为或不作为的方式获得利益的一种手段。法律权利的特点表现为:权利享有者依法有权自己作出一定的行为。权利享有者依法有权要求他人作出或抑制一定的行为。权利享有者的权利受到不法侵害时,依法有权要求有关国家机关予以保护。
(四)法律适用
法律适用有广狭两种涵义。从广义上说,法律适用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和国家授权的社会组织依照法定的职权和程序,运用国家权力,把法律规范的规定运用于具体的主体或场合,解决具体问题的专门活动,包括一切司法和执法活动。从狭义上说,法律适用专指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照法定的职权和程序,运用法律规范处理具体案件的活动;也称司法或司法适用。
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各国的民主是由内部生成的,而不是由外力强加的。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是符合民主本意的民主,它是以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为基础的、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
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的特征
①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就没有人民民主,这是被历史证明了的客观事实。中国人民当家作主,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实现的。
⑤依法治国的方式,是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治理国家,确保依法治国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
2、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①依法治国的重要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提出,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从制度和法律上保证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贯彻实施,能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法律制定是国家的专有活动,是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进行活动的法律形式之一;法律制定是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进行的活动;法律制定是制定、修改、补充、废止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
3、法律制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①法律制定的指导思想
我国《立法法》第3条规定:“立法应当遵循宪法的基本原则,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坚持改革开放。”
刑法的味道是苦的,因为它的主要作用是“打”和威慑;民法的味道是酸的,因为它的主要的目的在于恢复原状;而宪法的味道却是甜的,因为它的主要目的在于保护公民免受违宪的法律、法规、规章或规定的处罚。
——王磊《宪法的司法化》
1、宪法——核心
2、行政法
3、民商法
4、经济法
5、刑法
6、程序法
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教后记
第一节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
(一)法律的一般含义
1、法律的概念
法是指由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普遍约束力和严格程序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2、法律的特征
①法是调整行为关系的规范;
②法由专门机关制定和解释;
③法以权利义务双向规定为调整机制;
社会主义法的主要特征:
①阶级性和人民性的统一;
②规范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③科学性和公正性的统一;
④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⑤国家强制力和人们自觉遵守相结合的统一;
⑥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三)社会主义法的作用
1、法的作用:法的作用是指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是法的本质在社会中运行的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