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水资源公报报纸版318

合集下载

水资源公报2003-2010

水资源公报2003-2010

2003年各省级行政区降水量与2002年和常年值比较2003年各省级行政区水资源量单位:亿m32003年各省级行政区供用水量单位:亿m32003年各省级行政区主要用水指标2004年各省级行政区降水量与2003年和常年值比较2004年各省级行政区水资源量单位:亿m32004年各省级行政区供用水量单位:亿m32004年各省级行政区主要用水指标2005年各省级行政区降水量与2004年常年值比较2005年各省级行政区水资源量单位:亿m32005年各省级行政区供用水量单位:亿m32005年各省级行政区主要用水指标2006年各省级行政区降水量与2005年常年值比较2006年各省级行政区水资源量单位:亿m32006年各省级行政区供用水量32006年各省级行政区主要用水指标2007年各省级行政区降水量与2006年常年值比较2007年各省级行政区水资源量单位:亿m32007年各省级行政区供用水量32007年各省级行政区主要用水指标2008省级行政区降水量与2007年和常年值比较2008年各省级行政区主要用水指标2008年各省级行政区水资源量32008年各省级行政区供、用水量32009年各省级行政区降水量与2008年常年值比较2009年各省级行政区水资源量单位:亿m32009年各省级行政区供用水量32009年各省级行政区主要用水指标2010年各省级行政区降水量与2009年常年值比较2010年各省级行政区水资源量单位:亿m32010年各省级行政区供用水量32010年各省级行政区主要用水指标。

中水回用现状分析及展望

中水回用现状分析及展望

1中水系统基本概念中水是指生活废水经过处理后,达到规定的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水。

中水水源为冷却水、沐浴排水、盥洗排水、洗衣排水、厨房排水、厕所排水(前2项为优质杂排水,前5项合并为杂排水,总称为生活污水)。

中水主要用于厕所冲洗、园林灌溉、道路保洁、汽车洗涮以及喷水池、冷却设备补充水、采暖系统补充水等。

按中水的供水范围划分,可以分为城市中水系统(图1),小区中水系统(图2)和建筑中水系统(图3)。

图3建筑中水系统2中水回用的必要性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均水资源十分有限。

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12×1013m 3/d ,占全世界水资源总量的6%。

据统计,1998年我国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221m 3,仅占世界人均的1/4。

随着城市的扩张,经济的发展,水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淡水资源越趋匮乏。

我国2004年7大水系的412个水质监测断面监测结果,超过50%的水质已达Ⅳ~V 类以上,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和石油类,其中生活污水的污染已超过工业污染(图4)[1]。

由于水污染,造成了很多的城市水质型缺水或水量型缺水。

目前,我国年用水总需求量约6000亿m 3,而供水总量5566亿m 3,其中城市和工业用水1300亿m 3,总缺水量360亿m 3。

据专家预测,我国到2010年缺水量将达1140亿m 3,2030年缺水量将达2300亿m 3,2050年缺水量将达3710亿m 3[2]。

在全国600多个建制市中,有近400个城市缺水,其中130多个严重缺水。

由于缺水现象的存在和城市污水的特点,因此中水将成为城市第2水资源。

中水回用现状分析及展望许艳,俞林波,赵洪启(杭州金源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12)摘要:主要介绍了国内外的中水回用现状和处理技术,分析了中水回用的效益及发展障碍。

关键词:中水回用;处理技术;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中图分类号:X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29(2009)S 1-0084-03收稿日期:2009-03-02作者简介:许艳(1981-),女,湖南岳阳人,本科,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污水处理工程工作.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spect of Reclaimed Water ReuseX U Yan ,Y U Lin -bo ,Z HAO Hong -qiAbstract :The paper summarized current situation and treatment technology of the reclaimed water reuse at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and analyzed benefits and development obstacles of the reclaimed water reuse.Key words :Reclaimed water reuse ;Treatment technology ;Economic benefit ;Environmental benefit上水管道城市中水管道下水管道污水处理厂中水处理站排放图1城市中水系统上水管道中水管道中水处理站污水处理厂排放建筑物建筑物建筑物图2小区中水系统上水管道建筑物下水管道排放污水处理站中水处理站第22卷增刊第1期2009年6月环境科技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Vol.22Supp .1Jun .2009第22卷增刊第1期图4中国2004年污染排放情况3国内外中水回用现状日本早在1962年就开始回用污水,70年代已初现规模。

2015年海南省环境质量状况公报

2015年海南省环境质量状况公报

2015年海南省环境质量状况公报综述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新《环境保护法》实施之年。

在党中央、国务院和海南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全省环境保护工作始终以党的十八大以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生态立省,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强力推动“多规合一”,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狠抓“六大专项整治”,扎实推进污染减排,深化行政审批改革,提升环境应急能力,强化机构队伍建设,全省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年度目标任务全面完成,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近岸海域环境质量优良,全省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优良态势。

水环境废水及主要污染物排放2015年,全省废水排放总量为38568.19万吨,比上年减少2.0%,其中工业废水、生活废水、集中式治理设施废水排放量分河流水质类别评价 Ⅱ类59.8%Ⅲ类34.4%Ⅳ类4.6%Ⅴ类1.2%别为6322.77万吨、32205.95万吨、39.47万吨,所占比例分别为16.4%、83.5%、0.1%。

城市(镇)生活污水处理率为80.2%。

废水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18.79万吨,比上年减少4.0%,其中,工业源、农业源、生活源、集中式治理设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为0.88万吨、9.92万吨、7.84万吨、0.15万吨;氨氮排放量为2.10万吨,比上年减少8.7%,其中,工业源、农业源、生活源、集中式治理设施氨氮排放量分别为0.05万吨、0.84万吨、1.20万吨、0.01万吨。

水环境质量河流水质状况2015年,全省主要河流水质总体为优,监测的32条主要河流87个断面中,94.2%的监测断面氨氮排放比例农业源40.0%生活源57.1%工业源2.3%集中式治理设施0.6%化学需氧量排放比例水质达到或优于地表水Ⅲ类标准。

劣于Ⅲ类水质的断面主要分布在部分中小河流的局部河段,主要受农业及农村面源废水、城镇生活污水影响,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和氨氮。

2015 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15 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15年中国水资源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一、水资源量降水量2015年,全国平均降水量660.8mm,比常年值偏多2.8%。

从水资源分区看,松花江区、辽河区、海河区、黄河区、淮河区、西北诸河区6个水资源一级区(以下简称北方6区)平均降水量为322.9mm,比常年值偏少1.6%;长江区(含太湖流域)、东南诸河区、珠江区、西南诸河区4个水资源一级区(以下简称南方4区)平均降水量为1260.3mm,比常年值偏多5.0%。

从行政分区看,降水量比多年平均偏多的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上海、浙江、江西、江苏和广西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偏多20%以上;与多年平均接近的有湖北、宁夏和青海3个省(自治区);比多年平均偏少的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海南、辽宁和山东3个省偏少15%以上。

地表水资源量2015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6900.8亿m3,折合年径流深284.1mm,比常年值偏多0.7%。

从水资源分区看,北方6区地表水资源量为3836.2亿m3,折合年径流深63.3mm,比常年值偏少12.4%;南方4区为23064.6亿m3,折合年径流深675.8mm,比常年值偏多3.3%。

从行政分区看,地表水资源量比多年平均偏多的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上海和江苏分别偏多127.2%和74.8%;与多年平均接近的有黑龙江;比多年平均偏少的有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河北、山东、辽宁和北京4个省(直辖市)偏少40%以上。

2015年,从国境外流入我国境内的水量213.6亿m3,从我国流出国境的水量5139.7亿m3,流入界河的水量1061.2亿m3;全国入海水量17600.9亿m3。

地下水资源量全国矿化度小于等于2g/L地区的地下水资源量7797.0亿m3,比常年值偏少3.3%。

其中,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1711.4亿m3;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6383.5亿m3;平原区与山丘区之间的地下水资源重复计算量297.9亿m3。

水利水电工程规范规程清单(2018最新版)

水利水电工程规范规程清单(2018最新版)

水利水电工程标准精选(最新)G1499.1《热轧光园钢筋》GB1499.1-2008G1499.2《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2007G2938《低热微膨胀水泥》GB2938-2008G3408.1《大坝监测仪器应变计第1部分:差动电阻式应变计》GB/T 3408.1-2008 G3408.2《大坝监测仪器应变计第2部分:振弦式应变计》GB/T 3408.2-2008G3409.1《大坝监测仪器钢筋计第1部分:差动电阻式钢筋计》GB/T 3409.1-2008 G3410.1《大坝监测仪器测缝计第1部分:差动电阻式测缝计》GB/T 3410.1-2008 G3410.2《大坝监测仪器测缝计第2部分:振弦式测缝计》GB/T 3410.2-2008G3411.1《大坝监测仪器孔隙水压力计第1部分:振弦式孔隙水压力计》GB/T 3411.1-2009G3412.1《大坝监测仪器检测仪第1部分:振弦式仪器检测仪》GB/T3412.1-2009 G3413《大坝监测仪器埋入式铜电阻温度计》GB/T 3413-2008G5223《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GB/T 5223-2014G5224《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 5224-2014G10597《卷扬式启闭机》GB/T 10597-2011G11828.1《水位测量仪器:浮子式水位计》GB/T11828.1-2002G11828.2《水位测量仪器:压力式水位计》GB/T11828.2-2005G11828.3《水位测量仪器第3部分:地下水位计》GB/T 11828.3-2012G11828.4《水位测量仪器第4部分:超声波水位计》GB/T 11828.4-2011G11828.5《水位测量仪器第5 部分:电子水尺》GB/T 11828.5-2011G11828.6《水位测量仪器遥测水位计》GB/T 11828.6-2008G11826《转子式流速仪》GB/T 11826-2002G11826.2《流速流量仪器第2部分:声学流速仪》GB/T 11826.2-2012G12897《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G12898《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8-2000待确认G14173《水利水电工程钢闸门制造、安装及验收规范》GB/T 14173-2008G14627《液压式启闭机》GB/T 14627-2011G15659《水电新农村电气化验收规程》GB/T 15659-2014G15772《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GB/T 15772-2008G15773《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验收规范》GB/T 15773-2008G15774《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 15774-2008G16453.1《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坡耕地治理技术》GB/T 16453.1-2008G16453.2《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荒地治理技术》GB/T 16453.2-2008G16453.3《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沟壑治理技术》GB/T 16453.3-2008G16453.4《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小型蓄排引水工程》GB/T 16453.4-2008 G16453.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风沙治理技术》GB/T 16453.5-2008G16453.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崩岗治理技术》GB/T 16453.6-2008G17638《土工合成材料短纤针刺非织造土工布》GB/T17638-2017G20290《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50290-2014G21031《节水灌溉设备现场验收规程》GB/T 21031-2007G21075《水库诱发地震危险性评价》GB 21075-2007G21303《灌溉渠道系统量水规范》GB/T 21303-2007G21440.1《大坝监测仪器沉降仪第1部分:水管式沉降仪》GB/T 21440.1-2008 G21440.2《大坝监测仪器沉降仪第2部分:电磁式沉降仪》GB/T 21440.2-2008 G21440.3《大坝监测仪器沉降仪第3部分:液压式沉降仪》GB/T 21440.3-2008 G22385《大坝安全监测系统验收规范》GB/T 22385-2008G22482《水文情报预报规范》GB/T 22482-2008G22490《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技术规程》GB/T 22490-2008G23598《水资源公报编制规程》GB/T 23598-2009G23872.1《岩土工程仪器土压力计第1部分:振弦式土压力计》GB/T 23872.1-2009 G25173《水域纳污能力计算规程》GB/T 25173-2010G27991《河流泥沙测验及颗粒分析仪器基本技术条件》GB/T 27991-2011G27992.1《水深测量仪器第1部分:水文测杆》GB/T 27992.1-2011G27993《水位测量仪器通用技术条件》GB/T 27993-2011G28418《土壤水分(墒情)监测仪器基本技术条件》GB/T 28418-2012G28714《取水计量技术导则》GB/T 28714-2012G29404《灌溉用水定额编制导则》GB/T 29404-2012G30949《节水灌溉项目后评价规范》GB/T 30949-2014G31077《水库地震监测技术要求》GB/T 31077-2014G50085《喷灌工程技术规范》GB/T 50085-2007G50086《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15G50107《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 50107-2010代替GBJ107-87G50138《水位观测标准》GB/T 50138-2010G50141《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G50164《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G50181《蓄滞洪区建筑工程技术规范》GB50181-1993G50194《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 50194-2014G50199《水利水电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 50199-2013G5020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G50205《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G50207《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12)G50209《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9-2010G50210《建筑装饰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10-2018G50265《泵站设计规范》(GB50265-2010)G50268《给水排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G50286《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 50286-2013G50485《微灌工程技术规范》GB/T 50485-2009G50501《水利水电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 50501-2007G50587《水库调度设计规范》GB/T 50587-2010G50599《灌区改造技术规范》GB 50599-2010G50600《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GB/T 50600-2010G50649《水利水电工程节能设计规范》GB/T 50649-2011G50706《水利水电工程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设计规范》GB 50706-2011 G50755《钢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755-2012G50766《水电水利工程压力钢管制作安装及验收规范》GB 50766-2012 G50927《大中型水电工程建设风险管理规范》GB/T 50927-2013G51018《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GB 51018-2014G51033《水利泵站施工及验收规范》GB/T 51033-2014GB6722《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14)GB9705《文件档案案卷格式》(GB/T9705-2008)由GB175代替GB1344、GB12958SL13《灌溉试验规范》SL 13-2004SL15《水利水电专用混凝土泵技术条件》SL 15-2011SL16《小水电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程》SL 16-2010SL17《疏浚与吹填工程技术规范》SL 17-2014SL18《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SL 18-2004SL19《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编制规程》SL 19-2008 SL23《渠系工程抗冻胀设计规范》SL23-2006SL27《水闸施工规范》SL 27-2014SL25《砌石坝设计规范》SL 25-2006SL31《水利水电工程钻孔压水试验规程》SL 31-2003SL32《水工建筑物滑动模板施工技术规范》SL 32-2014SL35《水工金属结构焊工考试规则》SL 35-2011SL41《水利水电工程启闭机设计规范》SL 41-2011SL44《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L 44-2006SL46《水工预应力锚固施工规范》SL 46-1994SL47《水工建筑物岩石基础开挖工程施工技术规范》SL 47-1994 SL49《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规范》SL 49-2015SL52《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L 52-2015类似SL197SJ56《农村水利技术术语》SL 56-2005SL57《平面链轮闸门技术条件》SL/T 57-1993SL58《水文测量规范》SL 58-2014SL62《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SL 62-2014SL74《水利水电工程钢闸门设计规范》SL74-2013SL75《水闸技术管理规程》SL 75-2014SL77《小型水力发电站水文计算规范》SL 77-2013SL101《水工钢闸门和启闭机安全检测技术规程》SL 101-2014 SL104《水利工程水利计算规范》SL104-2015SL105《水工金属结构防腐蚀规范》SL/T 105-2007SL110《切土环刀校验方法》SL 110-2014SL113《光电式液塑限测定仪校验方法》SL 113-2014SL114《固结仪校验方法》SL 114-2014SL115《渗透仪校验方法》SL 115-2014SL117《应变控制式无侧限压缩仪校验方法》SL 117-2014SL118《应变控制式三轴仪校验方法》SL 118-2014SL120《岩石声波参数测试仪校验方法》SL 120-2012SL126《砂石料试验筛检验方法》SL 126-2011SL138《水工混凝土标准养护室检验方法》SL 138-2011SL155《水工(常规)模型试验规程》SL 155-2012SL159《阀门水力模型试验规程》SL 159-2012SL166《水利水电工程坑探规程》SL 166-2010SL168《小型水电站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 168-2012SL172《小型水电站施工技术规范》SL 172-2012SL174《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规范》SL 174-2014 SL176《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SL 176-2007SL188《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SL 188-2005SL189《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碾压式土石方设计规范》SL 189-2013中水北方SL190《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T 190-2007SL197《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SL 197-2013SL210《土石坝养护修理规程》SL 210-2015SL211《水工建筑物抗冰冻设计规范》SL 211-2006SL212《水工预应力锚固设计规范》SL 212-2012SL214《水闸安全评价导则》SL 214-2015SL221《中小河流水能开发规划导则》SL 221-2009SL223《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 223-2008SL225《水利水电工程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SL/T 225-1998SL228《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规范》SL 228-2013SL230《混凝土坝养护修理规程》SL 230-2015SL235《土工合成材料测试规程》SL/T 235-2012SL237《土工试验规程》SL 237-1999SL239《堤防工程施工质量评定与验收规程(试行)》SL 239-1999SL245水利水电工程地质观测规程》《SL 245-2013SL248《水工钢闸门系列标准--充水阀》SL/T 248-1999SL251《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SL 251-2015SL252《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 252-2000SL258《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导则》SL 258-2017SL260《堤防工程施工技术规范》SL/T 260-2014SL264《水利水电工程岩石试验规程》SL 264-2001SL266《水电站厂房设计规范》(SL266-2014)SL267《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SL 267-2001SL269《水利水电工程沉沙池设计规范》(SL269-2001)SL274《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 274-2001SL275《核子水分-密度仪现场测试规程》SL 275-2001SL278《水利水电工程水文计算规范》SL 278-2002SL279《水工隧洞设计规范》 SL/T279-2016SL280《卷管牵引绞盘式喷灌机使用技术规范》SL 280-2003SL281《水电站压力钢管设计规范》(SL281-2003)SL285《水利水电工程进水口设计规范》SL 285-2003SL288《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监理规范》SL 288-2014SL289《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技术规范》SL 289-2003SL290《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设计规范》SL 290-2009SL291《水利水电工程钻探规程》SL 291-2003SL292《水利系统通信业务导则》SL 292-2004SL294《农村水电站开发规划选点导则》SL 294-2003SL295《滚移式喷灌机使用技术规范》SL 295-2004SL298《防汛物资储备定额编制规程》SL 298-2004SL299《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技术规范》SL 299-2004SL302《水坠坝技术规范》SL 302-2004SL30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 303-2017SL305《水利系统无线电技术管理规范》SL 305-2004SL309《水利质量检测机构计量认证评审准则》SL 309-2013SL312《水土保持工程运行技术管理规程》SL 312-2005SL31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地质勘察规程》SL 313-2004SL314《碾压混凝土坝设计规范》SL 314-2018SL315《农村水电站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规程》SL 315-2005SL316《泵站安全鉴定规程》SL 316-2015SL317《泵站安装及验收规范》SL 317-2015SL318《水利血防技术导则(试行)》SL/Z 318-2011SL319《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SL 319-2018SL320《水利水电工程钻孔抽水试验规程》SL 320-2005SL326《水利水电工程物探规程》SL 326-2005SL328《水电工程水利设计工作量计算定额》SL 328-2005SL333《水利立法技术规范》SL 333-2005SL341《水土保持信息管理技术规程》SL 341-2006SL344《水利水电工程电缆设计规范》SL 344-2006SL345《水利水电工程注水试验规程》SL 345-2007SL346《水利信息系统项目建议书编制规定》SL 346-2006SL352《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SL 352-2006SL356《小型水电站建设项目建议书编制规程》SL 356-2006SL357《农村水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SL 357-2006SL358《农村水电站施工环境保护导则》SL 358-2006SL359《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概估算编制规程》SL 359-2006SL360《地下水监测站建设技术规范》SL 360-2006SL361《大坝观测仪器位移计》SL 361-2006SL362《大坝观测仪器测斜仪》SL 362-2006SL363《大坝观测仪器锚杆测力计》SL 363-2006SL365《水资源水量监测技术导则》SL 365-2007SL370《土工试验仪器环刀》SL 370-2006SL371《农田水利示范园区建设标准》SL 37l-2006SL373《水利水电工程水文地质勘察规范》SL 373-2007SL376《水利信息化常用术语》SL/Z 376-2007SL377《水利水电工程锚喷支护技术规范》SL 377-2007SL378《水工建筑物地下开挖工程施工规范》SL 378-2007SL379《水工挡土墙设计规范》SL 379-2007SL381《水利水电工程启闭机制造安装及验收规范》SL 381-2007SL382《水利水电工程清污机型式基本参数技术条件》SL 382-2007SL386《水利水电工程边坡设计规范》SL 386-2007SL387《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技术规程》SL 387-2007SL396《水利水电工程水质分析规程》SL 396-2011SL398《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通用安全技术规程》SL 398-2007SL399《水利水电工程土建施工安全技术规程》SL 399-2007SL400《水利水电工程金属结构与机电设备安装安全技术规程》SL 400-2017 SL40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作业人员安全操作规程》SL 401-2007SL432《水利工程压力钢管制造安装及验收规范》SL 432-2008SL436《堤防隐患探测规程》SL 436-2008SL438《水利水电工程二次接线设计规范》SL 438-2008SL439《水利系统通信工程验收规程》SL 439-2009SL454《地下水资源勘察规范》SL 454-2010SL455《水利水电工程继电保护设计规范》SL 455-2010SL456《水利水电工程电气测量设计规范》SL 456-2010SL472《水利工程设备制造监理规范》SL 472-2010SL484《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机械设备选择设计导则》SL 484-2010SL485《水利水电工程厂(站)用电系统设计规范》SL 485-2010SL486《水工建筑物强震动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L 486-2011SL487《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总布置设计规范》SL 487-2010SL489《水利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编制规程》SL 489-2010SL490《水利水电工程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SL 490-2010SL491《螺杆式启闭机系列参数》SL 491-2010SL492《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SL 492-2011SL498《锥形阀参数、型式与技术条件》SL 498-2010SL499《钻孔应变法则量残余应力的标准测试方法》SL 499-2010SL501《土石坝沥青混凝土面板和心墙设计规范》SL 501-2010SL507《卷扬式启闭机系列参数》SL 507-2010SL508《液压式启闭机系列参数》SL 508-2010SL510《灌排泵站机电设备报废标准》SL 510-2011SL511《水利水电工程机电设计技术规范》SL 511-2011SL512《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预冷系统设计规范》SL 512-2011SL514《水工沥青混凝土施工规范》SL 514-2013SL535《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压缩空气及供水供电系统设计规范》SL 535-2011SL539《水工建筑物抗震试验规范》SL 539-2011SL541《水利水电建设用混凝土搅拌机》SL 541-2011SL544《水利工程设备制造监理技术导则》SL 544-2011SL545《铸铁闸门技术条件》SL 545-2011SL548《泵站现场测试与安全检测规程》SL 548-2012SL551《土石坝安全检测技术规范》SL 551-2012SL554《橡胶坝坝袋》SL 554-2011SL557《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规程》SL 557-2012SL564《土坝灌浆技术规范》SL 564-2014SL565《水工金属结构残余应力测试方法--磁弹法》SL 565-2012SL575《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技术规程》SL 575-2012SL576《水工金属结构铸锻件通用技术条件》SL 576-2012SL578《湿磨细水泥浆材试验及应用技术规程》SL 578-2012SL579《洪涝灾情评估标准》SL 579-2012SL580《水工金属结构三维坐标测量技术规程》SL580-2012SL581《水工金属结构T形接头角焊缝和组合焊缝超声检测方法和质量分级》SL 581-2012SL582《水工金属结构制造安装质量检验通则》SL 582-2012SL584《潜水泵站技术规范》SL 584-2012SL585《水利水电工程三相交流系统短路电流计算导则》SL 585-2012SL587《水利水电工程接地设计规范》SL 587-2012SL592《水土保持遥感监测技术规范》SL 592-2012SL599《衬砌与防渗渠道工程技术管理规程》SL 599-2013SL601《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L 601-2013SL622《水文缆道设计规范》SL 622-2014SL631《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土石方工程》SL 631-2012 SL632《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混凝土工程》SL 632-2012 SL633《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地基处理与基础工程》SL 633-2012SL634《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堤防工程》SL 634-2012 SL635《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水工金属结构安装工程》SL 635-2012SL636《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水轮发电机组安装工程》SL 636-2012SL637《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水力机械辅助设备系统安装工程》SL 637-2012SL638《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发电电气设备安装工程》SL 638-2013SL639《水利水电工程单元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升压变电电气设备安装工程》SL 639-2013SL641《水利水电工程照明系统设计规范》SL 641-2014SL642《水利水电地下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 642-2013SL64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总进度设计规范》SL 643-2013SL644《水利水电工程水库库底清理设计规范》SL 644-2014SL645《水利水电工程围堰设计规范》SL 645-2013SL648《土石坝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 648-2013SL649《水文设施工程施工规程》SL 649-2014SL650《水文设施工程验收规程》SL 650-2014SL670《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技术鉴定导则》SL 670-2015SL677《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SL 677-2014SL679《堤防工程安全评价导则》SL/Z 679-2015SL690《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通病防治导则》SL/Z 690-2013SL702《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道技术规范》SL 702-2015SL703《灌溉与排水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规程》SL 703-2015SL704《水闸与泵站工程地质勘察规范》SL 704-2015SL705《水利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导则》SL/Z 705-2015SL713《水工混凝土结构缺陷检测技术规程》SL713-2015SL714《水利工程施工安全防护设施技术规范》SL 714-2015SL718《水土流失危险程度分级标准》SL 718-2015SL722《水工金属闸门及启闭机运行安全规程》SL 722-2015SL757《水工混凝土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757-2017)SL765《水利水电建设工程安全设施验收导则》(SL765-2018)DL269《DL/T 269-2012 钢弦式锚索测力计》DL270《DL/T 270-2012 钢弦式位移计》DL507《DL/T 507-2014 水轮发电机组启动试验规程》DL827《DL/T 827-2014 灯泡贯流式水轮发电机组启动试验规程》DL835《DL/T 835-2003 水工钢闸门和启闭机安全检测技术规程》河海大学DL947《DL/T 947-2005 土石坝监测仪器系列型谱》DL948《DL/T 948-2005 混凝土坝监测仪器系列型谱》DL990《DL/T 990-2005 双吊点弧形闸门后拉式液压启闭机(液压缸)系列参数》DL1014《DL/T 1014-2006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运行维护规程》DL1043《DL/T1043-2007 钢弦式测缝计》DL1044《DL/T1044-2007 钢弦式应变计》DL1045《DL/T1045-2007 钢弦式孔隙水压力计》DL1046《DL/T1046-2007 引张线式水平位移计》DL1047《DL/T1047-2007 水管式沉降仪》DL1061《DL/T1061-2007 光电式(CCD)垂线坐标仪》DL1062《DL/T1062-2007 光电式(CCD)引张线仪》DL1063《DL/T1063-2007 差动电阻式位移计》DL1064《DL/T1064-2007 差动电阻式锚索测力计》DL1065《DL/T1065-2007 差动电阻式锚杆应力计》DL1086《DL/T 1086-2008 光电式(CCD)静力水准仪》DL1133《DL/T 1133-2009 钢弦式仪器测量仪表》DL1134《DL/T 1134-2009 大坝安全监测数据自动采集装置》DL1135《DL/T 1135-2009 电位器式位移计》DL1136《DL/T 1136-2009 钢弦式钢筋应力计》DL1137《DL/T 1137-2009 钢弦式土压力计》DL5006《DL/T5006-2007 水电水利工程岩体观测规程》DL5010《DL/T 5010-2005 水电水利工程物探规程》DL5013《DL/T 5013-2005 水电水利工程钻探规程》DL5015《DL/T5015-1996 水利水电工程动能设计规范》已作废NB/T35061DL5016《DL/T 5016-2011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规范》DL5017《DL/T5017-2007 水电水利工程压力钢管制造安装及验收规范》DL5018《DL/T 5018-2015 水电水利工程钢闸门制造安装及验收规范》DL5019《DL/T 5019-1994 水电水利工程启闭机制造安装及验收规范》已作废NB/T35051DL5020《DL/T5020-2007 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DL5039《DL/T5039-1995 水利水电工程钢闸门设计规范》DL5055《DL/T5055-2007 水工混凝土掺用粉煤灰技术规范》DL5056《DL/T 5056-2007 变电站总布置设计技术规程》DL5057《DL/T 5057-2009 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DL5064《DL/T5064-2007 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设计规范》DL5073《DL 5073-2000 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DL5079《DL/T 5079-2007 水电站引水渠道及前池设计规范》DL5083《DL/T 5083-2010 水电水利工程预应力锚索施工规范》DL5085《DL/T5085-1999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设计规程》DL5086《DL/T5086-1999 水力水电工程混凝土生产系统设计导则》DL5087《DL/T5087-1999 水利水电工程围堰设计导则》DL5088《DL/T5088-1999 水利水电工程量计算规程》DL5089《DL/T5089-1999 水利水电工程泥沙设计规范》DL5090《DL/T5090-1999 水力发电厂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设计导则》DL5091《DL/T5091-1999 水力发电厂接地设计导则及条文说明》DL5098《DL/T5098-1999 水电水力工程沙石加工系统设计导则》DL5099《DL/T5099-2011 水工建筑物地下工程开挖施工技术规范》DL5100《DL/T5100-2014 水工混凝土外加剂技术规程》DL5105《DL/T5105-1999 水电工程水利计算规范》DL5107《DL/T5107-1999 水电水利工程沉沙池设计规范》DL5108《DL/T5108-1999 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DL5109《DL/T5109-1999 水电水利工程施工地质规程》DL5110《DL/T5110-2013 水电水利工程模板施工规范》DL5111《DL/T5111-2012 水电水利工程施工监理规范》DL5112《DL/T 5112-2009 水工碾压混凝土施工规范》DL5113.1《DL/T 5113.1-2005 水电水利基本建设工程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标准:土建工程》DL5113.3《DL/T 5113.3-2012 水电水利基本建设工程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标准:水轮发电机组安装工程》DL5113.4《DL/T 5113.4-2012 水电水利基本建设工程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标准:水力机械辅助设备安装工程》DL5113.5《DL/T 5113.5-2012 水电水利基本建设工程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标准:发电电气设备安装工程》DL5113.6《DL/T 5113.6-2012 水电水利基本建设工程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标准:升压变电电气设备安装工程》DL5113.7《DL/T 5113.7-2012 水电水利基本建设工程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标准:碾压式土石坝工程》DL5113.8《DL/T 5113.8-2012 水电水利基本建设工程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标准第8部分:水工碾压混凝土工程》DL5113.10《DL/T 5113.10-2012 水电水利基本建设工程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标准:沥青混凝土工程》DL5113.11《DL/T 5113.11-2005 水电水利基本建设工程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标准:灯泡贯流式水轮发电机组安装工程》DL5114《DL/T5114-2000 水电水利工程施工导流设计导则》DL5115《DL/T 5115-2008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接缝止水技术规范》DL5116《DL/T5116-2000 水电水利工程碾压式土石坝施工组织设计导则》DL5117《DL/T5117-2000 水下不分散混凝土试验规程》DL5123《DL/T5123-2000 水电站基本建设工程验收规程》DL5124《DL/T5124-2001 水电水利工程施工压缩空气,供水.供电系统设计导则》DL5125《DL/T 5125-2009 水电水利岩土工程施工及岩体测试造孔规程》DL5126《DL/T5126-2001 聚合物改性水泥砂浆试验规程》DL5127《DL/T5127-2001 水利发电工程CAD制图技术规定》DL5128《DL/T5128-2009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规范》DL5129《DL/T 5129-2013 碾压式土石坝施工规范》DL5133《DL/T5133-2001 水电水利工程施工机械选择导则》DL5134《DL/T5134-2001 水电水利工程交通设计导则》DL5135《DL/T 5135-2013 水电水利工程爆破施工技术规范》DL5140《DL/T5140-2001 水力发电厂照明设计规范》DL5141《DL/T5141-2001 水电站压力钢管设计规范》DL5144《DL/T5144-2015 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5148《DL/T5148-2012 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DL5150《DL/T5150-2001 水工混凝土试验规范》DL5151《DL/T5151-2014 水工混凝土砂石骨料试验规程》DL5152《DL/T5152-2001 水工混凝土水质分析试验规程》DL5162《DL/T5162-2002 水电水利工程施工安全防护设施技术规范》DL5165《DL/T5165-2002 水力发电厂厂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程》DL5166《DL/T5166-2002 溢洪道设计规范》DL5167《DL/T5167-2002 水利水电工程启闭机设计规范》DL5169《DL/T5169-2013 水工混凝土钢筋施工规范》DL5170《DL/T5170-2002 变电所岩土工程勘测技术规程》DL5171《DL/T5171-2002 电力水文地质钻探技术规程》DL5172《DL/T 5172-2003 抽水蓄能电站选点规划编制规范》DL5173《DL/T 5173-2012 水电水利工程施工测量规范》DL5176《DL/T 5176-2003 水电工程预应力锚固设计规范》DL5178《DL/T 5178-2003 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DL5179《DL/T 5179-2003 水电水利工程混凝土预热系统设计导则》DL5180《DL 5180-2003 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安全标准》DL5181《DL/T 5181-2003 水电水利工程锚喷支护施工规范》DL5185《DL/T5185-2004 水电水利工程地质测绘规程》DL5186《DL/T5186-2004 水力发电厂机电设计规范》DL5192《DL/T5192-2004 水电水利工程施工总布置设计导则》DL5193《DL/T5193-2004 环氧树脂砂浆技术规程》DL5194《DL/T5194-2004 水电水利工程地质勘察水质分析规程》DL5195《DL/T5195-2004 水工隧洞设计规范》DL5198《DL/T 5198-2013 水电水利工程岩壁梁施工规程》DL5199《DL/T 5199-2004 水电水利工程混凝土防渗墙施工规范》DL5200《DL/T 5200-2004 水电水利工程高压喷射灌浆技术规范》DL5201《DL/T 5201-2004 水电水利工程地下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导则》DL5207《DL/T 5207-2005 水工建筑物抗冲磨防空蚀混凝土技术规范》DL5206《DL/T 5206-2005 水电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DL5207《DL/T 5207-2005 水工建筑物抗冲磨防空蚀混凝土技术规范》DL5208《DL/T 5208-2005 抽水蓄能电站设计导则》DL5209《DL/T 5209-2005 混凝土坝安全监测资料整编规程》DL5211《DL/T 5211-2005 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技术规范》DL5212《DL/T 5212-2005 水电工程招标设计报告编制规程》DL5213《DL/T 5213-2005 水电水利工程钻孔抽水试验规程》DL5214《DL/T 5214-2005 水电水利工程振冲法地基处理技术规范》DL5215《DL/T 5215-2005 水工建筑物止水带技术规范》DL5229《DL/T 5229-2005 电力工程竣工图文件编制规定》DL5238《DL/T 5238-2010 土坝灌浆技术规范》DL5243《DL/T 5243-2010 水电水利工程场内施工道路技术规范》DL5255《DL/T 5255-2010 水电水利工程边坡施工技术规范》DL5256《DL/T 5256-2010 土石坝安全监测资料整编规程》DL5258《DL/T 5258-2010 土石坝浇筑式沥青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规范》DL5259《DL/T 5259-2010 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DL5260《DL/T 5260-2010 水电水利工程施工环境保护技术规程》DL5265《DL/T 5265-2011 水电水利工程混凝土搅拌楼安全操作规程》DL5267《DL/T 5267-2012 水电水利工程覆盖层灌浆技术规》DL5268《DL/T 5268-2012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翻模固坡施工技术规程》DL5269《DL/T 5269-2012 水电水利工程砾石土心墙堆石坝施工规范》DL5271《DL/T 5271-2012 水电水利工程砂石加工系统施工技术规程》DL5272《DL/T 5272-2012 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实用化要求及验收规程》DL5274《DL/T 5274-2012 水电水利工程施工重大危险源辨识及评价导则》DL5296《DL/T 5296-2013 水工混凝土掺用氧化镁技术规范》DL5297《DL/T 5297-2013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挤压边墙技术规范》DL5298《DL/T 5298-2013 水工混凝土抑制碱-骨料反应技术规范》DL5299《DL/T 5299-2013 大坝混凝土声波检测技术规程》DL5303《DL/T 5303-2013 水工塑性混凝土试验规程》DL5304《DL/T 5304-2013 水工混凝土掺用石灰石粉技术规范》DL5306《DL/T 5306-2013 水电水利工程清水混凝土施工规范》DL5308《DL/T 5308-2013 水电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监测技术规范》DL5309《DL/T 5309-2013 水电水利工程水下混凝土施工规范》DL5310《DL/T 5310-2013 沥青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及库盆施工规范》DL5315《DL/T 5315-2014 水工混凝土建筑物修补加固技术规程》DL5316《DL/T 5316-2014 水电水利工程软土地基施工监测技术规范》DL5317《DL/T 5317-2014 水电水利工程聚脲涂层施工技术规程》DL5330《DL/T 5330-2015水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DL5331《DL/T 5331-2005 水电水利工程钻孔压水试验规程》DL5332《DL/T 5332-2005 水工混凝土断裂试验规程》DL5333《DL/T 5333-2005 水电水利工程爆破安全监测规程》DL5334《DL 5334-2006 电力工程勘测安全技术规程》DL5335《DL/T 5335-2006 水电水利工程区域构造稳定性勘察技术规程》DL5336《DL/T 5336-2006 水电水利工程水库区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规程》DL5337《DL/T 5337-2006 水电水利工程边坡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规程》DL5338《DL/T 5338-2006 水电水利工程喀斯特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规程》DL5346《DL/T 5346-2006 混凝土拱坝设计规范》DL5345《DL/T 5345-2006 梯级水电厂集中监控工程设计规范》DL5346《DL/T 5346-2006 混凝土拱坝设计规范》DL5347《DL/T 5347-2006 水电水利工程基础制图标准》DL5348《DL/T 5348-2006 水电水利工程水工建筑制图标准》DL5349《DL/T 5349-2006 水电水利工程水力机械制图标准》DL5350《DL/T 5350-2006 水电水利工程电气制图标准》DL5351《DL/T 5351-2006 水电水利工程地质制图标准》DL5353《DL/T 5353-2006 水电水利工程边坡设计规范》DL5354《DL/T5354-2006 水电水利工程钻孔土工试验规程》DL5355《DL/T5355-2006 水电水利工程土工试验规程》DL5356《DL/T5356-2006 水电水利工程粗粒土试验规程》DL5357《DL/T5357-2006 水电水利工程岩土化学分析试验规程》DL5358《DL/T5358-2006 水电水利工程金属结构设备防腐蚀技术规程》DL5359《DL/T5359-2006 水电水利工程水流空化模型试验规程》DL5360《DL/T5360-2006 水电水利工程溃坝洪水模拟技术规程》DL5361《DL/T5361-2006 水电水利工程施工导截流模型试验规程》DL5362《DL/T5362-2006 水工沥青混凝土试验规程》DL5363《DL/T5363-2006 水工碾压式沥青混凝土施工规范》DL5367《DL/T5367-2007 水电水利工程岩体应力测试规程》DL5368《DL/T5368-2007 水电水利工程岩石试验规程》DL5370《DL/T5370-2007 水电水利工程施工通用安全技术规程》DL5371《DL/T5371-2007 水电水利工程土建施工安全技术规程》DL5372《DL/T5372-2007 水电水利工程金属结构与机电设备安装安全技术规程》DL5373《DL/T5373-2007 水电水利工程施工作业人员安全技术操作规程》DL5278《DL 5278-2012 水电水利工程达标投产验收规程》DL5279《DL 5279-2012 输变电工程达标投产验收规程》DL5385《DL/T5385-2007 大坝安全监测系统施工监理规范》DL5386《DL/T5386-2007 水电水利工程混凝土预冷系统设计导则》DL5387《DL/T5387-2007 水工混凝土掺用磷渣粉技术规范》DL5388《DL/T5388-2007 水电水利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DL5389《DL/T5389-2007 水工建筑物岩石基础开挖工程施工技术规范》DL5395《DL/T 5395-2007 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DL5396《DL/T 5396-2007 水力发电厂高压电气设备选择及布置设计规范》DL5397《DL/T 5397-2007 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DL5398《DL/T 5398-2007 水电站进水口设计规范》DL5399《DL/T 5399-2007 水电水利工程垂直升船机设计导则》DL5400《DL/T 5400-2007 水工建筑物滑动模板施工技术规范》DL5401《DL/T 5401-2007 水力发电厂电气试验设备配置导则》DL5402《DL/T 5402-2007 水电水利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DL5406《DL/T 5406-2010 水工建筑物化学灌浆施工规范》DL5407《DL/T 5407-2009 水电水利工程斜井竖井施工规范》DL5410《DL/T 5410-2009 中小型水力发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L5411《DL/T 5411-2009 土石坝沥青混凝土面板和心墙设计规范》DL5412《DL/T 5412-2009 水力发电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DL5413《DL/T 5413-2009 水力发电厂测量装置配置设计规范》DL5414《DL/T 5414-2009 水电水利工程坝址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规程》DL5415《DL/T 5415-2009 水电水利工程地下建筑物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规程》DL5416《DL/T 5416-2009 水工建筑物强震动安全监测技术规范》DL5419《DL/T 5419-2009 水电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

2015年甘肃水土保持公报

2015年甘肃水土保持公报

2015年度甘肃省水土保持公报甘肃省水利厅第一部分水土流失现状1、水土流失现状我省是全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省份之一,水土流失形式多样,主要有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和冻融侵蚀,同时伴有重力侵蚀。

2013年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公告,土壤侵蚀总面积21.14万km2。

(水力侵蚀7.61万km2,风力侵蚀12.51万km2,冻融侵蚀1.02万km2)西北黄土高原区侵蚀沟道268444条。

水土保持措施面积为6.99万km2,其中:工程措施1.89万km2,植物措施4.68万km2,其他措施0.42万km2。

截止2015年底建成淤地坝1582座,淤地面积38.99km2,其中,库容在50万m3~500万m3的骨干淤地坝552座,总库容3.81亿m3。

水土流失面积统计表2、典型监测点经过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一、二期工程建设和科研机构自建,我省目前有44个水土流失监测点, 其中22个监测点被列入全国典型监测点名录。

典型监测点第二部分水土保持监督管理1、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2015年,审批的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332个,其中省级审批76个,市、县级审批256个,项目设计水土流失防止责任范围316.14km2,设计拦挡弃渣(土)量12732万m3。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情况汇总表2、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2015年甘肃省验收生产建设项目151个,其中水利部验收6个,省级验收76个,市县验收69个。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数量汇总表甘肃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省级验收成果汇总表6783、生产建设项目监督检查及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2015年依法征收水土保持补偿费 1.2亿元,其中收缴省级国库2395万元。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开展水土保持督查2674次,督查生产建设项目2319个。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检查汇总表第三部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1、总体情况2015年全省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057.30km2,占年度计划任务2000km2的103%。

水资源管理法律法规汇编

水资源管理法律法规汇编

水资源法律法规文件汇编目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 (1)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国发〔2012〕3号) (9)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的通知(国办发〔2013〕2号) (15)关于认真做好水资源管理控制指标制定工作的通知办资源〔2011〕420号 (21)关于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管理控制指标分解确认工作的通知办资源〔2012〕35号 (23)关于加强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工作的通知办资源〔2012〕170号 (25)关于做好水量分配工作的通知办资源〔2011〕368号 (28)关于开展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后评估工作的通知办资源〔2011〕329号 (32)关于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回用促进水资源节约与保护的通知办资源〔2009〕289号 (34)关于做好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宣传工作的通知办宣〔2012〕64号 (38)关于印发水利部应对重大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水汛〔2009〕488号 (40)水利部关于印发《水功能区管理办法》的通知水资源〔2003〕233号 (48)关于开展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的通知水资源〔2011〕329号 (51)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环管字〔2009〕201号 (56)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水利部令第22号 (60)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晋发〔2011〕21号 (65)中共临汾市委临汾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临发〔2011〕11号 (74)山西省水利厅、环保局关于印发《山西省地表水功能区划》的通知晋水资〔2006〕283号 (81)关于开展山西省取水许可清理工作的通知晋水资〔2009〕238号 (97)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严格控制地下水超采加强地下水保护的通知晋政办发〔2000〕110号 (99)关于下发山西省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的通知晋水资办〔2008〕3号 (102)关于促进节约用水调整我省水资源费征收标准的通知晋价商字〔2008〕406号 (109)关于明确水资源费分成及缴库等有关问题的通知晋财综〔2008〕89号 (112)山西省泉域水资源保护条例 (11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

自然资源资产平衡表编制研究

自然资源资产平衡表编制研究

自然资源资产平衡表编制研究作者:陈洁李舒文陈亮来源:《会计之友》2024年第13期【摘要】自然资源资产平衡表能够综合反映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情况。

2021年自然资源部在全国开展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平衡表试点编制工作。

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平衡表由“报表体系+账户体系”两个层次组成,报表体系采用“2张主表+3张附表”的结构,账户体系由7类自然资源构成,反映自然资源资产数量、价格和金额情况,责任义务履行情况,收入支出情况,中央及各级政府权益数量和金额的变动情况,资源配置数量和配置收入情况。

文章以A 市为例,在核实7类自然资源实物数据的基础上,明确资源的计价方法,确定各类资源的价值量,录入账户数据,最后生成自然资源平衡表的主表和附表数据。

试点编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文章试探性地提出了完善自然资源资产平衡表编制的建议。

【关键词】自然资源资产平衡表;自然资源资产;自然资源所有者权益;实物量核算;价值量核算【中图分类号】 F2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24)13-0085-07一、引言依据《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和《关于统筹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在全国开展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价值确权核算,编制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平衡表,摸清自然资源资产“家底”(实物量和价值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根据自然资源部工作部署,从2021年起,在全国开展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平衡表编制的试点工作。

开展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平衡表试点工作的目的是通过编制自然资源资产平衡表,从数量、质量、分布、权属、用途、价格、使用权、收益等方面反映各省市自然资源资产有哪些种类,每类资源有多少实物量、多少价值量,起到摸清自然资源资产家底的作用。

同时,明确自然资源的权益主体是谁,自然资源开发造成的环境破坏等修复义务由谁履行,起到明确自然资源权利、环境保护和修复责任的作用。

《北京市水资源公报》(2015年度)

《北京市水资源公报》(2015年度)

北京市水资源公报
目 录
一、概述.................................................................................... 1 二、水资源................................................................................ 2
北京市水资源公报
Beijing Water Resources Bulletin
(2015)
北京市水务局
北京市水资源公报
《北京市水资源公报》 编委会
主办单位:北京市水务局 编制单位:北京市水文总站 审 审 审 定:张世清 核:戴育华 查:杨忠山
技术负责:黄振芳 公报编制:周 参加人员:戴 铸 岚 李民诗 赵 茜 刘文光 白国营 杜龙刚 焦忠志 周 杨 东 卓 孙 峰

平原区地下水动态 2015 年末地下水平均埋深为 25.75m ,与 2014 年末比较,地下水位下降
0.09m, 地下水储量相应减少 0.5 亿 m3; 与 1998 年末比较, 地下水位下降 13.87m, 储量相应减少 71.1 亿 m3;与 1980 年末比较,地下水位下降 18.51m,储量相应 减少 94.8 亿 m3 ;与 1960 年比较,地下水位下降 22.56m,储量相应减少 115.6 亿 m3。详见图 2-7。 2015 年末,全市平原区地下水位与 2014 年相比,下降区(水位下降幅度大 于 0.5m)占 39%,相对稳定区(水位变幅在-0.5m 至 0.5m)占 33%,上升区(水 位上升幅度大于 0.5m)占 28%。2015 年各行政区平原区地下水埋深详见图 2-8。 2015 年地下水埋深大于 10m 的面积为 5472km2,较 2014 年增加 2km2;地 下水降落漏斗(最高闭合等水位线)面积 1056km2,比 2014 年减少 2km2,漏斗 主要分布在朝阳区的黄港、长店~顺义区的米各庄、赵全营一带。

2015南京市水资源公报

2015南京市水资源公报

2015 年南京市各区水资源量表
年降 地表水 地下水 水量 资源量 资源量 3 3 (亿 m ) (亿 m ) (亿 m3) 11.89 25.15 13.73 19.13 11.27 14.43 95.07 5.330 11.02 4.872 7.651 4.052 6.402 39.33 0.929 1.885 1.225 2.469 0.711 1.144 8.364 地表水 与地下 水资 水重复 源量 计算量 (亿 m3) 3 (亿 m ) 0.115 0.232 0.145 0.241 0.679 0.133 1.546 6.145 12.68 5.952 9.879 4.084 7.413 46.15 产水 系数
单位:mm
多年均值 1061.3 1062.1 1066.1 1023.8 1174.8 1114.3
图 1-1 南京市各区近五年与多年平均降水量比较图

南京市水资源公报
全市降水特点:
降水量地区分配不均。 面降水量江宁区最大,为 1594.3mm;六合区最少,为 1300.4mm。实测最大年降水量为 1774.9mm(江宁区前垾村站);实测最小年降水量 为 1102.4mm(六合区六合站),前者为后者的 1.6 倍。 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2015 年降水主要集中在 6、7、8 三个月份,累计平均降水 量 754.1mm,占全年降水量的 52.2%。其中 6 月份降水量最大,全市平均降水量达到 475.3mm;12 月份降水量最小,全市平均降水量仅有 21.2mm。 前垾村站短历时降水量超历史记录, 其中最大 9 小时降水量 157.5mm (6 月 27 日) , 历史最大为 154.4mm(2007 年 7 月 8 日) ;最大 12 小时降水量 199.0mm(6 月 27 日), 历史最大为 169.6mm(2007 年 7 月 7 日) ;最大三日降水量 380.0mm(6 月 26-28 日), 历史最大为 362.3mm(2007 年 7 月 7 日 -9 日)。 2015 年汛期(5~9 月)平均降水量累计 978.9mm,占全年降水量的 67.8%,南京 市各区代表站月降水量比较详见表 1-2 及图 1-2。

201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

201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

201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水资源公报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厅广西壮族自治区水资源公报2015年(总第19期)发布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厅《广西水资源公报》编委会主任:刘中奇编委:伍伟星蒋晓军刘子沛李桂新甘幸刘炀黄华爱梁才贵宁春鹏莫义斌农卫红凌贤宗编辑单位:《广西水资源公报》编辑部主编:刘子沛副主编:宁春鹏顾森何素明主要编辑人员:陈锦云黄绍坚李乔臻何素萍廖春明黄惠佳苏灵彭斌李传科张龙辉刘松陈雅琼邹静彭卓南蒙成袁小琴林家丽刘冬冬目录综述 (1)一、水资源量 (4)(一)降水量 (4)(二)地表水资源量 (9)(三)出入境及入海水量 (12)(四)浅层地下水资源量 (12)(五)水资源总量 (13)二、蓄水动态 (15)三、供用耗排水量 (20)(一)供水量 (20)(二)用水量 (20)(三)耗水量 (22)(四)废污水排放量 (23)四、用水指标 (25)五、江河水库水质 (26)(一)主要水系水质状况 (26)(二)水库水质状况 (28)(三)主要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状况 (28)(四)水功能区水质状况 (28)(五)跨设区市界河流交接断面水质水量达标率考核状况 (30)(六)重点入河排污口水质状况 (30)(七)主要水污染事件 (30)六、三条红线控制指标 (31)(一)用水总量 (31)(二)用水效率 (31)(三)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31)i七、重要水事 (33)(一)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 (33)(二)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和节水教育基地建设 (33)(三)调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 (33)(四)地下水超采区治理取得明显成效 (34)(五)两大水利项目开工 (34)(六)全面完成我区江河水量分配工作 (35)ii综述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华南地区珠江流域上游,国土面积236661km2,四周环山、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山地多、平原少,山丘区总面积234476km2,平原区为北海一般平原区面积2185km2。

2015南京市水资源公报

2015南京市水资源公报

单位:亿 m3
水资源量 15.06 22.35 7.389 0.303 1.044 46.15

NANJING CITY WATER RESOURCES BULLETIN
2015
产水模数 ( 万 m3/km2)
表 1-5
行政 分区 计算 面积 (km2) 774 1578 910 1471 790 1064 6587
2015 年南京市各区水资源量表
年降 地表水 地下水 水量 资源量 资源量 3 3 (亿 m ) (亿 m ) (亿 m3) 11.89 25.15 13.73 19.13 11.27 14.43 95.07 5.330 11.02 4.872 7.651 4.052 6.402 39.33 0.929 1.885 1.225 2.469 0.711 1.144 8.364 地表水 与地下 水资 水重复 源量 计算量 (亿 m3) 3 (亿 m ) 0.115 0.232 0.145 0.241 0.679 0.133 1.546 6.145 12.68 5.952 9.879 4.084 7.413 46.15 产水 系数
2015
图 1-2 2015 年南京市各区代表站月降水量比较图
梅雨期与多年平均相比偏短,以过程性降水为主,且时空分布不均。2015 年 6 月 24 日入梅(多年平均入梅 6 月 18 日),7 月 13 日出梅(多年平均出梅 7 月 10 日), 梅雨期 20 天(常年 23 天),今年入梅时间与多年平均相比推迟了 6 天,出梅时间 比多年平均相比推迟了 3 天,梅雨期时间与多年平均相比偏短。全市面平均梅雨量 282.1mm,单站梅雨量在 165.5mm(明觉站)~ 494.5mm(土桥站)之间。梅雨期最 大日降水量为 191.5mm( 前垾村站 )。 2015 年南京市各区代表站梅雨量统计详见表 1-3,2015 年南京市降水量等值线图 详见图 1-3。

2015年海南省海洋环境状况公报

2015年海南省海洋环境状况公报

2015年海南省海洋环境状况公报2011年~2015年不同类型入海排污口达标排放次数比率2013年~2015年三亚湾海域海洋垃圾数量2015年南海巨浪日数分布表2015年南海各月巨浪日数统计图2015年进入南海的热带气旋受“彩虹”影响海口湾潮水上涌龙湾港南侧海岸段儋州近岸海域球形棕囊藻赤潮4.4滨海旅游度假区环境状况2015年,我省继续开展滨海旅游度假区环境状况监测,并发布水质指数、海面状况指数和专项休闲活动指数等环境监测和休闲活动条件状况信息。

2015年,亚龙湾滨海旅游度假区水质指数为5.0,全年水质极佳;海面状况指数为4.7,海面状况极佳、优良、较差的比例分别为90.5%、1.8%、7.7%,影响海面状况的因素主要是降雨导致的天气不佳。

年平均休闲(观光)活动指数为4.6,非常适宜开展海底观光、海滨观光和沙滩娱乐等多种休闲(观光)活动。

需要注意的是监测时段中,紫外线辐射强度较强,年平均防晒指数为3.4,进行户外活动需注意防护。

2011年~2015年,亚龙湾滨海旅游度假区各项监测指标变化较小,水质状况和海面状况保持为极佳。

4.5海洋倾倒区环境状况2015年,我省对海口、马村、三亚、洋浦和清澜5个海洋倾倒区开展监测,其中进行倾倒活动的海洋倾倒区3个,为海口、洋浦和三亚海洋倾倒区。

2015年总倾倒量为138.2万立方米,倾倒物质均为清洁疏浚物,全年签发废弃物海洋倾倒许可证7份,批准倾倒量约340万立方米。

结果表明,各倾倒区海域水深变化情况均未超出倾倒区选划或增量论证预测的变化范围,满足倾倒使用要求。

各倾倒区海域水质、沉积物质量状况良好,均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和沉积物质量标准,满足海洋功能区环境保护要求;大部分倾倒区底栖生物种类和生物量较2014年有所增加,仅个别倾倒区底栖生物种类和生物量略有下降。

总体上,倾倒活动未对周边海域生态环境和邻近海域海上活动造成明显影响,倾倒区功能发挥基本正常。

2011年~2015年,监测倾倒区海水水质和沉积物质量、水深及其周边海域生态环境质量均基本保持稳定。

淮河2021水资源公报

淮河2021水资源公报

淮河2021水资源公报目录综述 (1)一、水资源量 ............................................. 4 (一)降水量 ........................................... 4 (二)地表水资源量 ..................................... 5 (三)地下水资源量 ..................................... 5 (四)水资源总量 ....................................... 7 (五)入海、入江及引江、引黄水量 ....................... 7 二、蓄水动态 ............................................. 9 (一)大中型水库(湖泊)蓄水动态 ....................... 9 (二)平原区地下水动态及地下水位降落漏斗 .............. 10 三、供用水量 ............................................11 (一)供水量 .......................................... 11 (二)用水量 .......................................... 12 (三)用水消耗量 ...................................... 14 (四)城市建成区供用水情况 ............................ 15 四、水资源利用简析 ...................................... 16 (一)水资源利用程度分析 .............................. 16 (二)用水指标 ........................................ 16 (三)水量平衡分析 .................................... 17 五、水质概况 ............................................ 18 (一)河流水质 ........................................ 18 (二)水库水质 ........................................ 19 (三)湖泊水质 ........................................ 20 (四)省界水质 ........................................ 21 (五)水功能区水质状况 ................................ 22 (六)饮用水源保护区水质状况 .......................... 24 (七)废污水排放量 .................................... 24 (八)主要城镇实测入河排放量 .......................... 24 六、重要水事 (27)淮淮河河片片水水资资源源公公报报22001100综述淮河片包括淮河流域和山东半岛沿海诸河,总面积约33万km2。

郑州市水资源公报(2011年度)

郑州市水资源公报(2011年度)

郑州市水资源公报ZHENGZHOU WATER RESOURCES BULLETIN2011年度郑州市水务局目录一、综述1二、水资源量1(一)降水量1(1)降水量的年内分配2(2)降水量的地区分布2(二)地表水资源5(1)地表水资源的分布5(2)实测和天然径流量及其变化5(3)水库蓄水动态6(三)地下水资源6(1)地下水资源量与补给量6(2)地下水动态变化9(3)郑州市区地下水漏斗分布情况14(四)水资源总量14三、供用水量16(一)供水量16(二)用水量及用水指标18(1)用水总量18(2)用水指标分析20(三)耗水量估算23(四)城市的供水和用水23四、水污染概况26(一)废污水排放量26(二)河流水质26五、水事概况28(一)水旱灾害28(二)水资源管理29六、问题与建议32(一)存在问题32(二)建议32一、综述2011年郑州全市平均降水量721.2mm,比2010年的630.7mm增加90.5mm,增加幅度14.4%,比多年平均降水量635.6mm多13.5%,属偏丰水年份。

2011年全市总水资源量14.0274×108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6.5469×108m3,地下水资源量11.2819×108m3,地表水与地下水重复计算量3.8014×108m3。

2011年郑州市各种供水工程供水总量16.2453×108m3,其中农业灌溉用水3.3866×108m3,林牧渔用水0.8148×108m3,工业用水5.6276×108m3,城镇公共用水 0.7206×108m3,居民生活用水3.7743×108m3,生态环境用水1.9214×108m3。

全市人均用水量183.4m3,万元GDP用水量32.6m3。

2011年郑州市城镇污水排放总量6.8731×108t,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4.1160×108t,占排放总量的59.9%,生活污水排放量2.7571×108t,占排放总量的40.1%。

《浙江省用水定额》 (2015年)

《浙江省用水定额》 (2015年)

浙江省用(取)水定额(2015年)浙江省水利厅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二○一六年三月浙江省水利厅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文件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浙水保〔2016〕14号浙江省水利厅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发布实施《浙江省用(取)水定额(2015年)》的通知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有关单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浙江省水资源管理条例》、《浙江省节约用水办法》等规定,省水利厅、省质监局、省经信委、省建设厅等部门组织开展了浙江省用(取)水定额修订工作。

经省政府同意,现将《浙江省用(取)水定额(2015年)》(以下简称《定额》)印发给你们,并提出贯彻执行意见如下:一、充分认识定额的重要性。

本《定额》共涵盖了农林牧渔、工业、城乡居民生活和城镇公共用水等58个行业、841个定额,是我省开展涉水规划编制、涉水项目前期研究和设计、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审批、取(用)水计划下达、收取超定额(计划)加价水资源费(水费)、节约用水监督管理等工作的依据。

二、严格定额的执行。

各级人民政府及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应做好本辖区、本行业内《定额》的贯彻实施,督促各用(取)水单位和个人严格执行本《定额》。

对于超定额(计划)用水,由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实行加价收费。

要加大节水技术改造力度,逐步降低单位产品用水量,提高用水效率。

要定期开展非居民用水户水平衡测试或节水评估,跟踪用水变化情况,为再次修订用(取)水定额积累基础资料。

三、设区市人民政府可结合本地实际,制订严于本《定额》以及本《定额》未作规定的产品的地方用(取)水定额,并报省水利厅和省质监局备案。

四、本《定额》自发布之日起实施,2004年发布的《浙江省用水定额(试行)》同时废止。

附件:《浙江省用(取)水定额(2015年)》浙江省水利厅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6年3月9日抄送:水利部,国家质检总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省委办公厅,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各市、县(市、区)水利(水电、水务局)、质监局、经信委(局)、建委(建设局),杭州市城管委、宁波市城管局、温州市城管与执法局。

中国水资源公报2015

中国水资源公报2015

2015年中国水资源公报中华人民共与国水利部一、水资源量降水量2015年,全国平均降水量660、8mm,比常年值偏多2、8%。

从水资源分区瞧,松花江区、辽河区、海河区、黄河区、淮河区、西北诸河区6个水资源一级区(以下简称北方6区)平均降水量为322、9mm,比常年值偏少1、6%;长江区(含太湖流域)、东南诸河区、珠江区、西南诸河区4个水资源一级区(以下简称南方4区)平均降水量为1260、3mm,比常年值偏多5、0%。

从行政分区瞧,降水量比多年平均偏多的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上海、浙江、江西、江苏与广西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偏多20%以上;与多年平均接近的有湖北、宁夏与青海3个省(自治区);比多年平均偏少的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海南、辽宁与山东3个省偏少15%以上。

地表水资源量2015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6900、8亿m3,折合年径流深284、1mm,比常年值偏多0、7%。

从水资源分区瞧,北方6区地表水资源量为3836、2亿m3,折合年径流深63、3mm,比常年值偏少12、4%;南方4区为23064、6亿m3,折合年径流深675、8mm,比常年值偏多3、3%。

从行政分区瞧,地表水资源量比多年平均偏多的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上海与江苏分别偏多127、2%与74、8%;与多年平均接近的有黑龙江;比多年平均偏少的有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河北、山东、辽宁与北京4个省(直辖市)偏少40%以上。

2015年,从国境外流入我国境内的水量213、6亿m3,从我国流出国境的水量5139、7亿m3,流入界河的水量1061、2亿m3;全国入海水量17600、9亿m3。

地下水资源量全国矿化度小于等于2g/L地区的地下水资源量7797、0亿m3,比常年值偏少3、3%。

其中,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1711、4亿m3;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6383、5亿m3;平原区与山丘区之间的地下水资源重复计算量297、9亿m3。

安徽2015年水资源公报

安徽2015年水资源公报

2015 年安徽省水资源公报安徽省水利厅一、水资源量降水量:2015年全省年降水量1362.8毫米,比2014年多6.6%,较多年平均值多16.2%,属于降水偏丰年。

年内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1~4月、5~9月、10~12月全省降水量分别为328.4毫米、835.4毫米、199.0毫米,分别占全年降水量的24.1%、61.3%、14.6%。

三个流域降水情况分别是:淮河流域年平均降水量999.3毫米,较多年平均值多5.9%;长江流域1627.4毫米,较多年平均值多21.1%;新安江流域2395.8毫米,较多年平均值多34.0%。

地表水资源量:2015年全省地表水资源量850.19亿立方米,折合面平均径流深609.6毫米,较2014年多19.3 %,较多年平均值多30.4%。

按行政分区统计,与2014年相比,合肥、蚌埠、安庆市地表水资源量基本持平,淮北、亳州、宿州、阜阳市减少,其他各市增多;与多年平均值相比,淮北、亳州、宿州、阜阳市减少,其他各市均多于多年平均值。

全省入境水量9038.02亿立方米,出境水量9797.12亿立方米。

地下水资源量:2015年全省地下水资源量193.71亿立方米,比2014年多8.3%,比多年平均值多1.2%。

其中:淮河流域86.07亿立方米,长江流域92.58亿立方米,新安江流域15.06亿立方米。

水资源总量:2015年全省水资源总量914.12亿立方米,比2014年多17.4%,较多年平均值多27.7%。

其中地表水资源量850.19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193.71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与地表水资源量不重复量63.93亿立方米。

全省人均水资源量为1495.31立方米。

全省水资源总量占降水总量48.1%,平均单位面积产水量为65.5万立方米/每平方公里。

二、蓄水动态大中型水库蓄水动态:全省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量为82.48亿立方米,较年初增加0.87亿立方米。

其中大型水库年末蓄水量为69.38亿立方米,较年初增加1.11亿立方米;中型水库年末蓄水量为13.10亿立方米,较年初减少0.24亿立方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宁波市水资源公报
一、概述
2015年宁波市面平均降水量2078.0毫米,为有水文资料记载以来的第二大值,仅次于2012年的2104.0毫米,比多年平均多37.0%,属丰水年份。

地表水资源量115.98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多58.1%,水资源总量118.67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多57.6%。

全市32座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总量9.968亿立方米,比年初增加3.092亿立方米。

全市总供水量22.97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22.57亿立方米,地下水源供水量0.05亿立方米,污水处理回用量及雨水利用量0.35亿立方米。

全市总用水量22.97亿立方米,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生活用水量4.90亿立方米,生产用水量15.50亿立方米,生态环境用水量0.26亿立方米,环境配水量2.31亿立方米。

全市主要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良好,与上年相比,总体情况进一步提升,其中水质为Ⅱ类及以上的占参评总数的81.5%,水质为Ⅲ类的占参评总数的14.8%。

主要江河及平原河网水质有所改善。

二、降水量与水资源量
降水量。

2015年全市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状况十分显著,汛后降水量明显偏多,比多年平均偏多2.3倍。

从各月降水量来看,4月、5月和10月降水量比历史同期偏少,其中4月偏少34%,5月和10月偏少20%左右;1月、3月、6月和8月降水量与历史同期基本持平;其他各月均比历史同期偏多,其中11月偏多近3倍,7月和12月偏多近2倍,2月和9月偏多40%左右。

2015年全市行政分区年降水量与2014年及多年平均比较
地表水资源量。

2015年全市地表水资源量115.98亿立方米,折合径流深1312.6毫米。

地下水资源量。

2015年全市地下水资源量2.70亿立方米。

水资源总量。

2015年全市水资源总量118.68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75.31亿立方米)多57.6%,比2014年水资源总量(80.41亿立方米)多47.6%。

产水系数为0.65,产水模数为134.31万立方米/平方公里。

2015年全市行政分区水资源总量与2014年及多年平均比较
三、大中型水库蓄水动态
宁波市6座大型水库和26座中型水库2015年末(以下简称当年末)蓄水总量为9.968亿立方米,年末蓄水总量比年初增加3.092亿立方米。

其中,大型水库当年末蓄水总量为5.238亿立方米,比年初增加1.863亿立方米;中型水库当年末蓄水总量为4.730亿立方米,比年初增加1.229亿立方米。

四、供水量与用水量
供水量。

2015年宁波市总供水量为22.97亿立方米。

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为22.57亿立方米,占总供水量的98.3%;浅层地下水源供水量为0.05亿立方米,占总供水量的0.2%;污水处理回用量及雨水利用量为0.35亿立方米,占总供水量的1.5%。

在地表水源供水中,蓄水工程供水量为15.87亿立方米,引水工程供水量为0.95亿立方米,提水工程供水量为4.72亿立方米。

跨区域供水中,宁波从境外引水1.42亿立方米;宁波向舟山供水0.39亿立方米。

各行政区域供水量分别为:市区8.51亿立方米,余姚3.22亿立方米,慈溪1.70亿立方米,奉化2.65亿立方米,宁海4.17亿立方米,象山1.69亿立方米。

用水量。

用水量是指各部门用户取得的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水量。

用水量组成包括生产用水、生活用水、环境用水。

2015年宁波市总用水量为22.97亿立方米,与上年基本持平。

居民生活用水量为4.90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0.8%,其中城镇居民生活用水量为3.46亿立方米,农村居民生活用水量为1.44亿立方米;生产用水量为15.50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1.6%,其中第一产业用水(包括农田灌溉用水、林牧渔用水和牲畜用水)7.92亿立方米,第二产业用水(包括工业用水和建筑业用水)5.93亿立方米,第三产业用水(包括商品贸易、餐饮住宿、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讯、文教卫生、机关团体等各种服务行业)1.65亿立方米;生态环境用水量0.26亿立方米,环境配水量2.31亿立方米。

各行政区域用水量分别为:市区11.23亿立方米,余姚3.36亿立方米,慈溪3.05亿立方米,奉化1.77亿立方米,宁海1.81亿立方米,象山1.71亿立方米。

耗水量。

耗水量是指在输水、用水过程中,通过蒸腾蒸发、土壤吸收、产品带走、居民和牲畜饮用等各种形式消耗掉,而不能回归到地表水体或地下含水层的水量。

2015年宁波市总耗水量为11.88亿立方米,总耗水量占总用水量的51.7%。

其中生活用水耗水量为2.24亿立方米,生产用水耗水量为9.34亿立方米,环境用水耗水量为0.30亿立方米。

五、各项用水指标
2015年人均综合用水量为392立方米(按户籍人口计算),单位GDP (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为29立方米/万元,农田(包括水田、水浇地和菜地)灌溉亩均用水量为248立方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16.6立方米/万元,城镇人均生活用水量为230升/人•日,农村人均生活用水量为124升/人•日。

2011~2015年宁波市各项用水量指标
注:GDP 、工业增加值采用统计快报数据(当年价)。

2011~2015年人均综合用水量和城镇、农村人均生活用水量变化图
2011~2015年单位GDP 、万元工业增加值及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变化图
节水量。

节约用水包括农业节水、工业节水和城市生活节水等方面。

2015年,全市通过增加农业节水灌溉面积、建设节水工程等,新增农业节水0.04亿立方米;通过建设中水回用项目、开展水平衡测试和节水评估等措施,全市重点工业企业节水0.25亿立方米,宁波市区城市节水(包括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和城镇公共用水)0.15亿立方米。

六、水质状况
主要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状况(采用《宁波市重要水功能区水资源质量通报》2015年数据,下同)。

2015年度水资源质量总体平稳,参与评价的饮用水水源地共27个,其中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Ⅱ类标准的有22个,占参评总数的81.5%;达到Ⅲ类标准的有4个,占参评总数的14.8%;劣于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的有1个,占参评总数的3.7%,超标项目为总磷。

向市区供水的5座大型水库水质基本保持在Ⅱ类。

主要江河水质状况。

甬江流域的奉化江水系上游水质较好,公棠、溪口、萧镇及鄞江河段为Ⅱ类水,奉化江干流为Ⅳ类水;姚江水系为Ⅳ~Ⅴ类水;甬江干流为Ⅴ类水,超标项目为氨氮、总磷、溶解氧、五日生化需氧量等。

独流入海水系水质较好,其中宁海清溪的辽车河段、西溪的范家桥河段、白溪的水车河段以及凫溪的杨梅岭河段为Ⅱ类水,凫溪的洪家塔河段为Ⅲ类水。

平原河网水质状况。

35个平原河网水质监测断面,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Ⅱ类标准的有2个,占参评总数的5.7%;符合Ⅲ类标准的有3个,占参评总数的8.6%;符合Ⅳ类标准的有8个,占参评总数的22.9%;其余均为Ⅴ~劣Ⅴ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