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基层党建作用努力构建高校异地新校区优秀校园文化
建设美好乡村校园打造学校文化特色
建设美好乡村校园打造学校文化特色建设美好乡村校园,打造学校文化特色,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学校是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建设美好的学校校园,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质量,也能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学校内部环境建设学校内部环境建设是校园美化的重要环节,也是营造良好学风、校风、教风的关键。
首先,学校可以通过美化校园环境,提高师生的学习和生活体验。
加强校园绿化,打造校园花园、草坪、小溪等环境,营造舒适、美丽、安静的校园环境,让师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感受到美好。
其次,学校可以建设多功能教学楼,使其既可以满足教学需要,又可以举办各类文化、艺术等活动。
同时,学校还可以完善食堂、宿舍、卫生保健等配套设施,在增强师生生活质量的同时,也提高学校的综合竞争力。
二、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建设美好乡村校园,还需要探索创新教育教学模式,鼓励师生的创新实践和思辨能力。
学校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如题海战术、解题攻略、学习小组、案例教学、项目实践、游戏化教学等,以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学校可以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如智慧教室、在线课堂等,将教育与科技进行深度融合,以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和水平。
三、打造校本课程和学校文化特色学校文化是学校特色的体现,也是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重要影响因素。
学校可以通过建立校本课程和推行特色教育,让学生在学术、文化、艺术等领域中得到更好发展。
学校可以充分发挥地域、人文、历史、自然等资源优势,依托学校自身的文化内涵和价值理念,打造富有特色的学校文化。
例如,学校可开设农村实践课程、种植课程、农产品加工课程等,让学生了解乡村文化和乡村经济建设,同时也带动当地的农产品产业;或者学校可以成立诗歌、文学、戏曲、美术等社团,让学生在艺术领域得到更好的发展。
四、积极推动校园国际化学校国际化是提高学校吸引力和国际知名度的关键因素之一。
建设美好乡村校园,需要积极推动学校国际化,与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进行深度合作和交流,打造国际化校园。
“高校党建示范点”建设实施方案
温州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高校党建示范点”建设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推进和省委教育工委《关于创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的通知》文件精神,通过给党员搭载体压担子,给党支部建平台出点子,创建党建工作示范点,充分发挥党建的龙头作用,以党建促教风,以党建促学风,推动和谐学院建设。
二、工作目标通过示范点建设达到四大工作目标:一是完善基层党建工作制度;二是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三是打造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四是形成学院党建工作特色品牌。
三、具体措施(一)加强党校建设,发挥党校多元教育功能党校教育是提升党员基本素质和党性修养的重要途径。
学院分党校拟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采取“听、看、讲、体验”四位一体(即听党课、观基地、讲党性、体验社情)的党校教育模式。
通过培训,达到入党积极分子初步形成理想信念、预备党员巩固理想信念、党员坚定理想信念的目标。
1、加强党校师资力量。
在邀请我校教师开设党课的同时,聘请我市各行业中取得突出成绩、有一定社会影响的党员同志(例如感动温州十大人物等),为学生上党课,让党课内容能“看得见,摸得着”,增强党课效果,提升培训对象的政治素质和进取精神。
2、创建党员教育活动基地。
利用温州革命胜迹众多的优势,创建翠微山烈士陵园、江心屿烈士陵园、雁荡山烈士陵园、省一大旧址、红十三军军部旧址等3-5个党员活动基地,为党员教育活动和支部党员组织生活提供平台。
3、开设“微型党课”。
学院分党校要求学员在学习过程中,针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或者当前时事、热点、焦点等,结合自身实际与认识,以小组为单位,每人主讲8分钟的微型党课,以促进党校学员理论素养的提高。
4、开展党员实践锻炼。
学院将实践锻炼作为党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实践锻炼分为吃苦类、奉献类、调查类、技能类等若干类别,要求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选择自己感兴趣或比较缺失的实践类别进行锻炼。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省级样板支部培育创建的实践探索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省级样板支部培育创建的实践探索作者:战叡沨谭伟民吴晓玟来源:《广东教育(职教版)》2024年第02期一、培育背景“双高计划”(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是推进我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旨在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引领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融入区域发展、促进产业升级。
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精神,全面落实职业院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六大工程”为党建抓手,积极参与省级“双高计划”建设工作,坚持在“双高计划”实施过程中全面强化党的领导,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各项工作取得高质量发展。
二、支部成绩与短板基础教育学院教工党支部由34名教师党员组成,占学院教职工总人数的53%,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7人,高级讲师2人,设支部书记、组织委员、宣传委员兼纪检委员共3名支委。
支部对标对表《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高校党组织“对标争先”建设计划的实施意见》文件要求,成功立项广东省第四批新时代高校党建“双创”工作样板支部建设项目。
支部堅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持续保持高凝聚力、高战斗力、高影响力,在省域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和小学教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和战斗堡垒作用。
近三年,在学校党委和学院党委的双重指导下,教工党支部硕果累累。
支部书记在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工作中连续3年获“好”等级;2门党建课题获2022年广东省高校党建研究会立项通过;1人获第九届广东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二等奖;1人获广东省第十届师德主题征文及微视频征集活动二等奖;3项课程思政课题获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立项;指导学生获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个人”、省级“优秀团队”、省级“优秀个人”荣誉称号;指导学生在“立志·修身·博学·报国”主题教育系列活动中获省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等殊荣。
校区建设工作总结
校区建设工作总结
近年来,我校校区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提升教学和生活环境,为师
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在校区建设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以师生需求为导向,注重规划和设计,强化管理与服务,不断完善设施和配套,推动校园建设不断向着更加完善的方向发展。
首先,我们在规划和设计上下了不少功夫。
通过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我
们制定了校区建设规划,明确了未来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在建设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规划,注重绿化、环保和节能,打造了一个宜居宜学的校园环境。
同时,我们还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打造了一系列符合学校特色的建筑风格和景观,为校园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其次,我们在管理与服务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我们成立了校区建设管理团队,加强了对建设工程的监督和管理,确保了工程质量和进度。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对校园设施的维护和保养,提高了设施的使用寿命和效益。
此外,我们还加强了校园安全管理,建立了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确保了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
最后,我们不断完善设施和配套,提高了校园的功能性和舒适度。
我们修建了
一批现代化的教学楼和实验室,提升了教学设施的水平和质量。
同时,我们还建设了一批生活设施和文体设施,为师生提供了更好的生活和学习条件。
这些设施的完善,为校园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总的来说,校区建设工作总结,我们在规划和设计、管理与服务、设施和配套
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我们将继续坚持以师生需求为导向,不断完善校园建设,为师生打造一个更加宜居宜学的校园环境。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学校的发展贡献力量。
校地合作下地方应用型高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
校地合作下地方应用型高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地方应用型高校在校地合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地方应用型高校是指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地方服务的高等教育机构。
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是地方应用型高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于提升学校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是地方应用型高校办学理念的体现。
地方应用型高校要秉持关注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办学理念,努力构建与地方产业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特色校园文化。
通过校地合作,高校可以深入了解地方发展的需求,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建设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契合的特色校园文化,培养符合地方经济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是地方应用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地方应用型高校要通过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塑造独特的校园文化氛围,提升学校的美誉度和知名度。
特色校园文化不仅体现在学校的校风校纪、学术氛围等方面,还体现在学校的艺术文化、体育活动、社团组织等方面。
通过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地方应用型高校可以吸引更多的优秀学生和教师,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是地方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地方应用型高校要通过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可以提供丰富多彩的创新实践平台,如科技创新竞赛、社会实践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特色校园文化建设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地方应用型高校可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基层党组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发挥及其实现途径研究开题报告
基层党组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发挥及其
实现途径研究开题报告
基层党组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基层党组织要
引领学生们走好正确的道路,深入宣传阐述党的理论,传播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把正确的思想引入到学生的思想胸怀中,促进学生知行
合一,从而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
首先,基层党组织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做到“知行合一”。
只有“知”和“行”结合起来,才能够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思想,走正
确的道路。
其次,基层党组织要加强精神文明文化建设,在教学实践
中广泛开展一些围绕精神文明文化的主题活动,以激发学生的热情和
责任感,促进学生自觉遵守校园道德准则,树立严格的精神文明风尚。
此外,基层党组织还应加强与学校的沟通和协调,积极发挥党组
织在学生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及时发现学校存在的文化建设中的问题,并积极与学校共同探讨解决方案,以更好地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本课题研究旨在探讨基层党组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发挥及
其实现途径,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1)基层党组织在学生思想
教育方面的作用;2)基层党组织推动精神文明文化建设的具体举措;3)基层党组织的助力下学校文化建设的主体责任机制以及实施路径。
希望本研究能够对加强基层党组织对学校文化建设的作用发挥,推动
校园文化的发展和创新提出有价值的建议,为后续的研究奠定基础。
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 价值意蕴、现实困境和实践理路
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和实践理路作者:王文杰来源:《北京教育·高教版》2024年第01期摘要:“三全育人”理念为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提供了思想指导和方法遵循。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一站式”学生社区是深化“三全育人”格局的重要实践。
但在具体推进过程中,“一站式”学生社区存在育人主体合力不足、育人内容衔接不顺、育人格局不完善等现实问题。
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的进一步建设发展,高校亟须健全育人主体一体化全员化机制、实现育人内容系统化连贯化、构建全局化长效化的育人格局。
关键词:“一站式”学生社区;三全育人;思想政治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2019年,教育部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工作,旨在将学生社区打造成为集思想政治教育、师生交流、文化活动、生活服务于一体的教育生活园地。
“一站式”学生社区在“三全育人”理念指导下,紧紧围绕学生实际需求,打造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阵地,是落实“三全育人”理念的生动举措,二者在理念指导实践、实践验证和发展理论的过程中,共同促进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校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价值意蕴随着高等教育教学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深入发展,学生对学生社区的依赖和需求不断增强,学生社区在育人体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一站式”学生社区及时响应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顺应新时代人才培养改革的方向,蕴含丰富的育人价值。
1.“一站式”学生社区是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
在高校“学分制”“大类培养”等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下,传统意义上的学生班级功能被削弱,学生社区日益成为学生交流互动的重要场所。
高校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模式逐步从班级过渡到学生社区,思想政治工作育人场域发生重大变化。
发挥党建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四阶作用”,构筑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大厦”
[收稿时间]2019-01-21[基金项目]2018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第九批党建、思想教育与行政管理科研项目一般项目“发挥党建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四层作用’,提升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四个认同’”阶段性研究成果;2018年度全国学校共青团研究课题“‘家文化’视域下新生团员的‘认同感’教育研究与实践(2018LX004)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姚梦竹(1989-),女,上海浦东人,硕士,讲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专职辅导员,曾挂职于团中央学校部全国学校共青团研究中心,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周学智(1984-),男,湖南郴州人,硕士,副教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郭佳(1989-),男,吉林四平人,硕士,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党委组织部干事,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高校校园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平台,应明确大学生意识形态在校园文化建设下的“顺逆境”现状,把握党建工作这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发挥党建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政治保障作用、支撑作用、助推作用和争鸣作用,构筑大学生“意识形态大厦”,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视为“地基”,加强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政治认同;以马克思主义为“顶梁柱”,加强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理想信念认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砖瓦”,加强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认同;让中国梦成为“门窗”,加强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情感认同。
[关键词]主流意识形态;党建育人;校园文化建设;“意识形态大厦”[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20)01-0185-04University Education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1]。
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随着高校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新校区的建设也成为了高校规模扩大的一项重要举措。
新校区的建设给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如何在新校区打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成为了高校面临的重要问题。
首先,新校区的校园文化建设应当以学校的核心价值观为基础。
学校的核心价值观是高校文化的灵魂,是高校办学理念和教育理念的体现。
因此,在新校区的校园文化建设中,需要将学校的核心价值观贯穿始终。
例如,如果学校的核心价值观是创新和实践,那么在新校区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打造创新和实践的平台,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创新和实践活动。
其次,新校区的校园文化建设需要注重环境营造。
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良好的校园环境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培养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因此,在新校区的校园文化建设中,需要注重对校园环境的规划和设计,包括校园建筑和绿化环境的布局,校园设施的配套和运行等。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校园环境的管理和维护,提高学生对校园环境的保护意识,共同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再次,新校区的校园文化建设需要注重师生关系的建立。
师生关系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促进教育教学的有效开展,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
因此,在新校区的校园文化建设中,需要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搭建师生交流的平台,如学术讲座、师生座谈会等。
同时,还需要注重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信任,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最后,新校区的校园文化建设需要注重文化活动的丰富多样。
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能够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因此,在新校区的校园文化建设中,需要加大对文化活动的支持和推广力度。
可以举办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如音乐会、话剧演出、艺术展览等,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传承和弘扬优秀的校园文化。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引领学校可持续发展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引领学校可持续发展摘要:基层党组织作为党的战斗堡垒,是全党工作和提升组织战斗力的基础。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是提高学校党组织效能的需要,是加快实现区域教育现代化的需要。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施策略:以问题为导向,强化服务理念;创建便捷有效的载体,建立优质服务制度;开展党建课题研究,创新党建工作方法。
在学校进行的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中,起到把握大局、引领方向、凝心聚力的作用,促进学校和谐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基层党组织;学校;可持续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适应新形势,通过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无疑是一个重大而又紧迫的议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这既是党中央对基层党组织提出的新部署、新定位、新目标、新举措,也是今后一段时期内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方向。
我们明确时代和社会赋予学校党建工作的要求,迎接时代和社会对学校党建工作提出的新的挑战,把握时代和社会为学校党建工作创造的机遇,使我们的党建工作做到与时俱进,引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提高学校党组织效能的需要。
党员是学校党组织经营管理、技术和执行的中坚力量。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其要义就是使全体党员充分认识到所处的特殊地位和肩负的重要职责,正确处理好管理与服从的关系,紧密围绕基层党建重点工作,切实增强服务大局、服务发展、服务基层的意识。
基层党组织有效保证党员拥有的民主权利,充分发挥党内民主,拓宽党内民主的渠道,加强各党员对党组织事务的参与和了解,调动党员对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创造性、主动性和积极性,搞活学校基层党组织生活,确保基层党组织决策科学化以及民主化得到不断推进,增强基层党员一心谋事、扎实干事、能够成事的工作激情,促进基层党组织整体效能的充分发挥,推动基层党组织的全面发展。
高校党组织引领文化建设工作总结
高校党组织引领文化建设工作总结引言:随着高校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党组织在文化建设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校党组织作为政治核心,具有明确的领导职责和使命,应当在文化建设中发挥积极的引领作用。
本文将总结高校党组织引领文化建设工作的经验和做法,以期为高校党组织今后的工作提供参考。
主体:一、加强思想引领高校党组织在文化建设中首先应当加强思想引领,引导全体师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在思想引领方面,高校党组织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主题讲座、座谈会和研讨会,邀请专家学者和知名人士来校进行学术交流和思想启发。
同时,利用网络平台和校园宣传栏等媒介,发布有深度、有温度的思政文章和优秀作品,引导广大师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和综合素质。
二、培养良好的学术氛围高校党组织在文化建设中还应当注重培养良好的学术氛围。
学术氛围是高校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是推动科学研究和学术创新的重要保障。
高校党组织可以通过举办学术交流会、学术讲座和学术竞赛等活动,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个展示和交流学术研究成果的平台,激发他们的创新研究热情。
同时,还要加强学术道德教育,引导教师和学生树立正确的学术观念,杜绝学术不端行为的产生。
三、加强党员队伍建设高校党组织在文化建设中应当注重加强党员队伍建设。
党员是高校党组织的骨干力量,他们承担着引领和带动全校师生的责任。
高校党组织可以通过召开党员大会、党课和党员培训等方式,加强党员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党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素养。
同时,还要加强对党员的组织管理,严格按照党章和党纪要求,做好党员的教育、考核和监督工作,确保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和战斗力。
结语:高校党组织引领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
通过加强思想引领、培养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加强党员队伍建设,高校党组织能够更好地发挥引领作用,推动文化建设向更高水平迈进。
在今后的工作中,高校党组织应当继续探索更加有效、切实可行的方法和策略,不断提高自身领导能力和水平,为推进高校文化建设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民办高校学生党员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作用
民办高校学生党员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作用民办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起着重要作用。
民办高校学生党员作为大学生中的优秀群体,在构建和谐校园过程中具有积极的引领作用。
不断推进民办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党的组织工作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的重要保障。
标签:和谐校园;民办高校;学生党员;引领作用;长效机制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是民办高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
民办高校学生党员是大学生中的精英骨干,是党内高素质、高文化的新生力量,在创建和谐校园中具有积极的引领作用。
一、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意义构建和谐校园是高校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和谐校园营造了高品位的文化氛围,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群体意识,以及行为规范,是保证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的重要方面。
首先,构建和谐校园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以价值为核心,以文化为引导,以提高教育质量、师生素质及社会效益为目的,并且突出特有个性。
良好的组织氛围和育人环境,可以激发出师生的潜能,培养师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校的整体素质、竞争力和创新力。
其次,构建和谐校园是培养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的需要。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对于全面提高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教育和熏陶着每位在校学生,并伴随其成长成熟。
此外,文化力量也潜移默化地提升了学生的素质,培养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增强道德责任感和自律能力,进而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二、民办高校学生党员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引领作用随着民办高校规模不断扩大,体制不断完善,民办高校学生党员数量不断增多,学生党建工作已基本形成了规范化的管理模式,不断推进民办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党的组织工作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的重要保障。
(一)思想引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思想保障。
充分发挥高校党建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研究
充分发挥高校党建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研究近年来,高校党建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逐渐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高校党建不仅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更是一项全面深入的文化建设任务。
高校党建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所起的引领作用,不仅体现在思想、政治、文化等方面,也从根本上影响到了青年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高校党建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塑造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
高校党建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的首要作用,是塑造一个健康、向上、积极向善的校园文化氛围。
高校党建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营造深入浸润的校园文化氛围,能引领广大师生走向正确的学术道路,倡导人文情怀,弘扬学术精神,树立真善美的校园文化风尚。
同时,高校党建还注重倡导和推动学生、教师开展志愿服务,创造了“助人为乐,奉献社会”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推动高校文化建设。
文化作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生命之花,是国家软实力的一部分。
高校之中,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增进国际文化交流,对于推动国家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校党建在此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高校党建的权威性和影响力,能够调动广大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推动高校文化建设不断深化,推动高校文化创新,传承历史文化,推广先进文化,大力推动高校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同时,高校党建还鼓励广大教师和学生广泛涉猎世界各国文化,提高自身国际化水平,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三、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
高校党建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的引领作用,也体现在提高学生思想素质上。
高校党建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鼓励、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高校党建还通过引导学生多参加政治、社会、文化等实践活动,锻炼学生吃苦耐劳、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扩大学生的社会视野,强化学生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和担当意识。
四、提高师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高校党建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的引领作用还体现在提高师生思想政治素质上。
“一校一独特”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一校一独特”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一校一独特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1. 方案背景在当今社会,高校文化建设是提高学校整体实力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
每个高校都应该注重推动和塑造校园文化,以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氛围。
本实施方案旨在指导学校进行“一校一独特”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学校的综合竞争力。
2. 实施目标本实施方案的目标是建立独特的校园文化,激发师生的创造力和活力,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具体目标包括:- 建立和传承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和文化基因;- 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核心竞争力;- 增强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 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品牌形象。
3. 实施策略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采取以下实施策略:3.1 建立文化引领机制- 设立文化建设专门机构,负责制定和执行校园文化建设计划;- 成立校园文化建设委员会,由校领导和相关专家组成,定期进行研究和决策。
3.2 弘扬学校核心价值观- 定义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形成共识;- 组织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宣传和弘扬核心价值观;- 将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的各个方面,包括教学、管理和服务等。
3.3 培养学生全面素质- 制定全面素质培养方案,包括学科知识、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等;- 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和创新创业等活动;- 提供多元化的教育资源,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
3.4 提升学校社会影响力- 加强与社会各界的交流与合作,开展合作研究和技术转化;- 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承担社会责任;- 组织大型学术会议和文化活动,展示学校的学术实力和文化魅力。
3.5 塑造学校品牌形象- 设计和推广学校的品牌标识和口号;- 制定品牌传播计划,利用多种媒体渠道进行品牌宣传;- 建立良好的校友关系,借助校友资源提升学校声誉和影响力。
4. 实施步骤本实施方案的实施步骤如下:1. 成立校园文化建设机构和委员会;2. 开展学校核心价值观的定义和宣传工作;3. 制定全面素质培养方案,并落实到各个教学环节;4. 加强与社会各界的交流合作,提升学校社会影响力;5. 设计学校品牌形象和进行品牌宣传;6. 定期评估和调整校园文化建设工作。
浅谈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融合共促
浅谈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融合共促摘要: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研究新时期如何推进创新校园党建与校园文化建设工作,通过提出一些改革对策来推进当前创新校园党建与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质量。
此次研究选用的是案例分析法,通过对相应案例的分析为文章提供事实依据。
通过对创新校园建设方面进行改革,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创新校园党建与文化建设工作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创新校园;党建工作;校园文化建设前言:新时期对于校园的建设改革要求日渐严格,推动创新校园党建与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成为创新校园改革的重中之重。
因此本文此次研究的内容和提出的对策对提高我创新校园党建与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整体水平具有理论性意义,对指导当前创新校园在党建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改革方式具有现实意义。
一、校园文化建设中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一)党建工作的引领作用并未得到充分的发挥部分教师对于党建工作的态度一般呈现出“口头上重要,行动起来次要”的状态[1]。
使得党建工作的引领作用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部分党员重业务轻党建的思想状态已经根深蒂固,很难使其改变,多数党员并未将党建工作放在正确的位置上,党员缺乏对开展党建工作的热情和责任,使创新校园推动党建工作变得尤为艰难。
(二)党建机制不完善监督不健全创新校园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党建工作并未建立完善的机制体系,对于基层党建工作的奖惩管理模糊不清,使创新校园的号召力和推进力度不够,使校园的党建工作难以顺利开展推进。
若是任其继续发展下去,势必会成为创新校园开展党建工作的阻碍。
创新校园监督机制设置的不健全,导致党员及党员干部对党内监督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使得党内成员接受监督自觉性低,党建工作中存在着党员不愿意接受监督和监督人员不敢进行监督的现象时有发生,这极大的危害了监督的效力,从而使校园文化建设的党建工作推进的十分困难。
(三)党建工作内容不充足创新校园对于校园文化建设中党建工作的开展多是流于形式,缺少创新手段,以至于党建工作的凝聚力不够,部分党组织缺乏对思想教育缺乏具体内容举措的实施。
异地办学条件下高校党建工作研究
异地办学条件下高校党建工作研究作者:池福安李建峰李艳梅来源:《知识文库》2016年第10期高校异地校区的设立进一步拓展了高校发展空间,提升了高校竞争力,但高校异地校区工作面临更为复杂的教育教学和社会环境,也给党建工作带来了挑战。
因此创新党建工作内容、形式和平台、载体,及时推广优秀的党建活动及思路,围绕校园文化形成党建工作特色活动,成为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学校在发展战略和办学体制改革中不断进行探索,多校区办学已成为相当一部分高校的运作方式,异地校区办学被广泛采用。
高校异地校区的设立进一步拓展了高校发展空间,提升了高校竞争力,但与单一校区或近距离校区办学的高校相比,高校异地校区工作面临更为复杂的教育教学和社会环境,也给党建工作带来了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第二十三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中强调指出,“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
所以深入分析异地办学高校党的建设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党建的部署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对进一步响应国家政策、推动党的发展建设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异地校区党建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异地办学是高校在所在城市之外的另一城市以某种形式建立的高等教育机构。
高校异地办学活动是各高校在新形势下对学校发展战略和办学体制改革的自发探索。
山东省内高校异地办学的校区较多,党建工作情况的现状也各不相同。
由此产生多种党建管理方式,如以条为主、以块为主以及条块结合的管理等。
我们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初步了解了省内山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滨州医学院等六所异地校区的党建部门负责人,发现各异地校区党建的管理模式基本是以条为主;党建工作与主校区党建紧密联系,以配合协同为主。
通过调查分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党建工作机构简化,专职人员少,任务重,自身建设等多方面存在不足,影响了党组织作用的发挥对于党务工作机构和队伍设置情况,调查的六所高校中50%的高校组织工作机构被撤并,党务工作人员兼职化;50%的高校设有专门组织工作机构和专职党务工作队伍。
探讨高校党建对校园文化的引领作用
探讨高校党建对校园文化的引领作用摘要:党的十七大以来,高等院校严格按照国家教育部门的总体部署,在深化和促进党建工作方面做出了许多努力。
现如今,党建工作已经成为高校思想领域工作的核心,对校园文化的建设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本文结合当前一段时期高校党建工作的现实状况,首先描述高校党建工作对校园文化的引领,接着探讨怎样发挥党建对校园文化的引领作用。
关键词:高校党建;校园文化;引领作用;思想政治工作;和谐社会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1-0046-02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有着教育人、引导人和塑造人的强大功能。
党建工作给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巨大的作用,同时,党建工作能够繁荣校园文化,确保校园文化各方面建设始终朝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轨道稳步前行,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本文通过分析高等院校的党建工作对校园文化的引领作用,探究发挥党建对校园文化引领作用的策略和方法。
一、高校党建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引领作用(一)保障校园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社会和谐是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本质属性,构建和谐社会就自然成为长期性、战略性和复杂性的任务。
对于高等院校而言,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已经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任务之一。
同时,高校文化建设离不开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毋庸置疑,当前的校园文化在文化多元化的融合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怎样保证校园文化建设不移根基、不失本色,就自然少不了党建工作的渗透。
现今大学党建工作的核心价值便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经由党建工作的洗礼与熏陶,促使学生们都能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在大是大非面前与党和国家保持高度一致,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坚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共同信念,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争当“四有”新人,使我国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后继有人。
由此表明,党建工作在推动校园文化软实力建设和舆论导向方面具有重大作用,党建工作有助于凸显文化建设的基本规律,突出校园文化的主旋律和总体目标,在保证校园文化发展方向和指导理念正确的前提下,充分保障其余各种文化样式的协调、有序发展。
学校创建基层党建示范点实施方案
学校创建基层党建示范点实施方案创建基层组织建设示范点实施方案为了贯彻精神,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推进学校各项工作更好地发展,我们制定了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及目标要求我们的党建工作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会议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要求,着眼于保持和发挥党的先进性,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力争在今年内把学校党支部建设成为桔山街道办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实现学校教育事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创建标准1、领导班子好。
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要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廉洁勤政,有较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2、党员队伍好。
党员要爱岗敬业,先进性意识强,能够团结凝聚群众,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3、工作机制好。
党组织工作制度要健全,运行规范,党建工作充满生机活力。
4、工作业绩好。
党组织要正常开展活动和充分发挥作用,有效服务和促进中心工作。
5、群众反映好。
工作措施符合群众意愿,工作作风和工作实绩群众满意,得到群众的支持与拥护。
三、具体措施及内容一)、进一步加强学校党支部自身建设1、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工作计划。
学校继续发挥以党支部书记为组长、校长为副组长的党风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作用,加强与工会、团委、教代会、团代会的沟通协调,认真制定并落实好学校支部的党风建设年度工作计划,做到学校党风建设领导到位,责任到人,措施到位。
2、加强教师队伍的管理与教育。
加强党员、教职工的党性意识,创新支部、民主评议;要加强对教师的爱国、法制、廉政的教育工作,提高教师素质,组织教师深入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创先争优”“党性党风党纪教育”活动;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做好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切实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为了扩大支部队伍并发展新党员,学校将首先做好师党组织的转接工作。
学校将以青年骨干教师为发展党员的重点,引导积极分子及团员青年加入党组织,为党组织补充新鲜血液奠定坚实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挥基层党建作用努力构建高校异地新校区优秀校园文化【摘要】我国高校多校区办学已成为普遍现象,新校区为高校拓展发展空间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校园文化营造出现缺损现象。
高校党建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生命线,高校异地新校区基层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之间存在良好的互动关系,以基层党建引领异地新校区的校园文化建设,统领校园文化的发展方向,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
【关键词】异地新校区;基层党建;校园文化
1当代大学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首先是当代经济社会发展深层次矛盾的影响,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都在发生深刻变化,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其次是各种意识形态错误思潮的渗透,当代中国社会的显著特征是文化多样性,高校也始终是国内外敌对势力进行政治、经济、文化渗透的重点,目前高校思想理论领域各种思潮此起彼伏,正确与错误、积极与消极、思想认识问题与现实社会问题相互影响,一些人在思想上产生混乱,甚至在一些重大原则问题上产生动摇,造成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思想意识滋长。
而互联网作为一把“双刃剑”,既为我们开展思想教育工作提供了便捷手段,又为意识形态渗透和促使腐朽思想文化沉渣泛起提供了重要渠道。
2高校异地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和形式
高校异地新校区是指原校区空间有限,学校在别的城市建立的
校区,有的把部分年级放在新校区,有的把新成立的二级学院和部分学院放在新校区,有的交叉混合来划分,办学形态发生的变化必然使校园文化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隐形的大学理念和大学精神,表现为校园文化主观的内在气质,即软环境建设,这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所在。
另一种是显性的校园硬环境建设,是校园文化的载体和形式,一般包括学校建筑、文化设施及校园景观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包括标志性文化载体如校园网络、广播电视等媒体的建设。
而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的重点无疑应放在软环境建设上,包括良好的学术环境,良好的育人环境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形式上,目前众多高校都坚持校园环境建设和内涵建设并重的思路,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同时,开辟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根植于学生课堂专业学习基础上的另一种渠道,开展富于创新活动的自发式的教师论坛,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专长自由参与活动。
3高校异地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校园文化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和方式,是培养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人才的全面依托,具有“润物细无声”的陶冶功能。
校园文化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方面也具有重要的塑造功能。
大学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要面对对人生、真理、
价值和现实生活的思考,高校通过组织贴近社会生活实际的校园活动,弘扬主流思潮和价值观,引导大学生塑造健康的灵魂。
同时,又具有强大的激励和传播功能,有助于形成共同的理想和信念,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对异地办学的新校区的发展有着无形的推动力,久而久之将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学习。
新建校区必须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除移植主校区已有的校园文化外,同时也要充分挖掘新校区的特色,开拓创新,打造特色鲜明,健康高雅,与主校区校园精神一脉相承的新校园文化。
4高校异地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4.1新建的校区远离市区,虽建设规划上科学合理,设计上也考虑到人文氛围的营造,但新的校区建成时间短,缺乏老校区深厚的文化沉淀和传承。
4.2学术氛围缺失,新校区由于远离老校区,一般采取“走教式”的教学方式,教师与学生学术交流的机会较少,工作、科研大部分与学生脱离,导致新建校区的学术氛围缺失。
4.3校园文化活动的特点不够突出,层次性不高。
高校分校区开展的校园文化活动数量多,但层次性不高,切合实际的不多。
虽形式热闹,但是收效甚微,学生也渐渐淡化了参与的积极性。
4.4制度文化缺损,高校的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异地新建校区在办学中将会面临新的情况和问题,制度的完善也是较为紧迫的任务。
5校园文化建设与基层党建之间的互动关系
5.1校园文化建设是基层党建工作的载体和重要途径,对高校发挥育人功能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高校校园文化代表先进文化的前沿,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主要有两个渠道:一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师生指导作用,离开党的基本路线,就无从谈社会主义的教学方向;二是通过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等表现出来的文化导向,先进文化的影响和力量,对当代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导向作用。
5.2基层党建的文化建设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内涵,对高校异地新校区的校园文化建设具有正确的导向功能、凝聚功能以及学习功能,体现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这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方向,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行动纲领。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是行政领导。
”优秀的文化是现代大学的生机和活力所在,高校要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
坚持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以优良的党风带动教风促进学风,努力形成风清气正、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6以基层党建为龙头,引领校园文化建设
6.1首先高校异地新校区基层党组织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校园文化的重要性。
在对某高校新校区发出的200份调查问卷(有效问卷200份)中,有56.5%的学生认为“校园文化对自身的影响大”,有43.5%认为“影响不大”,基层党组织要坚持“学生为本”
的理念,倡导科学精神,重视学术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价值取向。
6.2合理有效地组织各项校园文化活动
要继承发扬老校区优秀的校园文化,充分发挥校史、校训、校徽的作用,在这200份调查问卷(有效问卷200份)中,有55%的学生对本校的校训“不了解”,可见,这方面的宣传教育要加强。
此外,学生在校园内的自主活动以社团为主,基层党组织要引导学生社团的规范化和经常性,对社团活动的过程和内容也要根据社团的类型和特点加以正确引导。
6.3利用各种创新形式,丰富校园文化的内容
高校异地新校区的基层党组织可以利用好各种主题活动的机会,创新形式开展一系列活动,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的内涵。
例如现在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就可以借此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基层党组织要形成生动的宣传和教育载体,要把包括党校、两课教学、大学生社团组织、社区服务、心理咨询、校园节日、各类宣传媒体、党员服务队等等行之有效的活动抓好,形成丰富多彩的群体性多元文化体系;同时,面对大学生的党性教育要思想性、理论性、学术性并行,教育的知识面要广要深,理论要有份量,形式要生动活泼、利于大学生参与。
党建在形式上的改革创新是现代大学不断前进的动力。
党员教育要研究前瞻性的教育,要结合时代的教育。
开展有助于学生提高理论水平、确立理想信念、提升爱国精神和创新精神、提升道德情操的校园文化活动,例如时事讲坛、科
普活动与科技竞赛以及入党入团宣誓、升旗降旗等活动,潜移默化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到校园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
6.4创新基层党建的工作方法,规范制度管理,提高构建校园文化的工作水平。
在信息化、网络化时代,基层党委应充分占领这块阵地。
积极创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如网上党校、网上团校、党建讨论、辅导员班主任在线、网上支部生活,提供理论学习、时政论坛、心理咨询和学生生活服务等服务。
良好的高校制度能为大学生提供合理、有序、公平的教育环境,基层党组织要紧贴实际,规范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形成符合校区特点的制度文化。
6.5创新丰富基层党组织生活内容
党的组织生活主要指以上党课、学习党内文件、思想汇报、讨论党支部的工作、发展新党员等为主要内容的党内活动或会议,组织生活的政治性很强,但并不意味着形式的呆板,在形式上要大胆创新,增强党员参与的积极性和普遍性。
除了发扬传统的集中学习、开会讨论、观看电影、参观访问、争创最佳支部等形式,还要将党支部的组织生活延伸到学校服务和社区服务中,可以组织学生党员帮助党外同学提高学习成绩、扭转学生宿舍较差的生活秩序,改善班级的学习风气、组织党员到校外开展融入当地的社区服务活动等等。
6.6以优良党风加强师德师风、学风建设
师德师风、学风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高校异地新校区师风、学风建设的好坏是由这个学校的党风建设决定的,好的
党风才能带动优良的师德师风的形成。
首先基层党组织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创造和谐的校园氛围。
在校区范围内可以开展“发挥党员先进作用、争当师德师风、学风表率”的活动,把党的活动和师德师风、学风建设活动结合起来,这样可以凭借党组织的号召作用和广大党员的示范作用扩大建设师德师风、学风建设活动的影响,同时,通过这些活动,也将形成一种“树先进,力争上游”的良好的校园氛围。
【参考文献】
[1]袁毓玲.多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缺损与构建[j].医学教育探索,2009,6,8(6).
[2]纪宗安,马秋枫.先进文化与大学文化创新[j].中国高等教育,2006(11):15-16.
[3]张玉明,张爱森.做好高等学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8,2,10(2).
[责任编辑: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