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三网融合新媒体--中国电视新闻竞争报告 频道数量激增 观众分流
三网融合与新媒体发展
三网融合与新媒体发展在当今信息时代,科技的飞速进步推动着各种通信和传媒技术不断创新与融合。
其中,“三网融合”这一概念的出现以及新媒体的蓬勃发展,正深刻地改变着我们获取信息、交流互动和娱乐生活的方式。
所谓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在向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演进过程中,其技术功能趋于一致,业务范围趋于相同,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能为用户提供语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
简单来说,就是以前我们需要通过不同的网络和设备来分别实现打电话、看电视、上网等功能,而三网融合后,一根线、一个终端就能满足多种需求。
三网融合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对于消费者而言,它意味着更多的选择和更便捷的服务。
我们不再需要为了看电视而专门安装有线电视线路,为了上网而单独拉一根网线,只需要一个网络接口,就能轻松享受多种服务。
而且,融合后的网络服务提供商之间的竞争会更加激烈,这将促使服务质量的提升和价格的降低。
同时,三网融合也为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它促进了相关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推动了信息产业的升级和转型,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点。
随着三网融合的推进,新媒体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新媒体是指在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数字化、交互性、个性化、即时性等特点。
新媒体的数字化使得信息的存储、传输和处理更加高效和便捷。
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数字设备随时随地获取和传播信息,信息的形式也更加丰富多样,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
交互性是新媒体的另一个重要特点。
在新媒体平台上,用户不再只是信息的接收者,还可以成为信息的创造者和传播者。
比如,我们可以在社交媒体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和作品,与朋友和陌生人进行交流和互动。
个性化则让新媒体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新媒体平台可以根据用户的兴趣、偏好和行为习惯,为用户推送个性化的内容和服务。
三网融合背景下的广电互动电视发展的年度报告
顶盒已成为运营商 向用户提供 的标配产品 , 具备点播 能力 的双 向互 动 电视 用户 为 1 2 5 0万 户 ,实 际双 向互
动 电视 订 户数 量 达到 1 0 0 0万 户 。2 0 1 2年,具 备点 播 能 力 的双 向互 动 电视 用户 为 2 5 0 0万户 ,实际 双 向互
国有 线 网络运 营 商 为 用 户发 放 双 向机 顶 盒 的 数 量 为
3 3 0 0万户 。如 图 1 所示 。
的迅猛发展使得广播 网 、 互联 网 、 通信 网逐渐成 为传 播 影 音 内容 的新 渠道 。 三 网融合 已经成 为 国家 战略决
策, 且 三屏 互 动 已成 现实 , 物 联 网 时代 即将 来 临 , 新 媒 体 的发展 已经 成 为广播 影 视业 的亮 点 。
新媒体技术
有 线 电视 技 术
融 合 背 景 下 的 广电 互 动 电 视 发 展的 年 度 报 告
0 1 1 l 1 0 1 { 1 1 0 1 1 1 1 1
砌
中国广播 电视协会一 产业研 究专 业委 员会
党 中央 、国务 院高 度重 视 三 网融 合 的推 进丁 作 , 将 三 网融合 作 为重 要任 务纳 入 国家 发展 战 略 。 新 技术
双 向互 动电视订购 用户数量 ( 新增 )
图3 中 国有线双 向互动电视增量用户市场规模趋势( 单位 : 万户 )
慢, 由于双 向互 动 电视 前 期 网络 改 造 、 二 次 为 配 外 置
户, 实 际 双 向互 动 电视订 户数 量 达 到 4 1 7万户 。2 0 1 1
调制解调器等原 因, 让有线网络运营商不得不考虑一 种既能扩大双向互动数字电视用户规模 , 又能降低终 端设备成本的方式。 当年具备点播能力的双向互动电
中国电视新闻竞争报告
中国电视新闻竞争报告中国电视新闻竞争报告概述中国电视新闻市场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各大电视台争相推出新闻节目,争夺收视率和广告资源。
本报告将对中国电视新闻市场的竞争格局、主要参与者和竞争策略进行分析。
竞争格局目前,中国电视新闻市场的竞争格局主要由中央电视台(CCTV)和各省市电视台构成。
CCTV是中国最大的新闻机构,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较高的市场份额。
各省市电视台在本地区域内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他们通过本地化新闻报道吸引观众。
主要参与者1. 中央电视台(CCTV)CCTV是中国最大的新闻机构,通过多个频道和节目覆盖全国范围内的观众。
CCTV新闻频道是其最受欢迎的频道之一,经常更新热点新闻并提供深入报道。
此外,CCTV还通过其国际频道将中国新闻传播到海外观众。
2. 各省市电视台各省市电视台在本地区域内具有较高的市场份额,他们采取本地化新闻报道的方式来吸引观众。
他们通常在地方新闻、文化传统等方面具有优势,并与地方政府保持紧密联系,获取资源和支持。
竞争策略1. 节目创新为了吸引观众,电视新闻机构需要不断开发新的节目形式和内容。
他们可以尝试多样化的报道方式,如采访、专题报道、辩论等,力求将信息更加生动和有吸引力地呈现给观众。
2. 新技术应用随着新技术的发展,电视台可以利用互联网、移动端和社交媒体等渠道,将新闻内容传播到更广泛的观众群体。
通过在互联网上提供直播、点播等服务,电视新闻机构可以吸引更多年轻受众。
3. 增加舆论导向电视新闻机构在报道上要注重舆论导向,力求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国家政策导向。
这不仅可以提高观众对电视新闻的认可度,还能够得到政府的支持和资源。
4. 加强品牌建设品牌是电视新闻机构竞争的核心,一个强大的品牌可以吸引更多的观众和广告商资源。
电视新闻机构可以通过提高节目质量、打造知名主持人和多元化报道等方式来加强品牌建设。
5. 与政府合作电视新闻机构与政府之间具有紧密的关系,政府通常会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
电视节目收视高涨 大屏活跃率创三年同期最高中国视听大数据2024年6月收视综合分析月报
电视节目收视高涨大屏活跃率创三年同期最高中国视听大数据2024年6月收视综合分析月报作者:来源:《综艺报》2024年第14期中国视听大数据(CVB)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广电总局深化电视“套娃”收费和操作复杂“双治理”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和显著成效,1—6月各月大屏直播用户活跃率始终高于去年同期,全国卫视频道各类型节目收视全面上涨。
其中,100余集电视剧收视率超3%;文艺节目平均收视率同比上涨16.8%,纪录片上涨28.4%,体育类节目上涨15.0%,精品内容接续涌现,助推荧屏收视持续增长。
今年6月,大屏收视表现尤其突出,全国直播频道活跃率达到近三年同期最高,同比上涨8.2%,多档优秀电视节目“新意”与“心意”十足,收视表现亮眼。
多部电视剧佳作接棒热播收视率持续走高《海天雄鹰》(CCTV-1综合频道)收视率超3%,位列上半年黄金时段电视剧收视率第二。
该剧首次将航母舰载机试飞故事和人物搬上荧屏,6月播出前25集,平均收视率3.079%,且各集剧目播出时收视份额均超10%,单集最高达13.819%,收视热度高。
《玫瑰的故事》(CCTV-8电视剧频道、东方卫视、江苏卫视)首播和重播收视出色,回看用户规模位列二季度首播剧第一。
该剧6月8日在CCTV-8电视剧频道黄金档播出,6月16日起在东方卫视、江苏卫视跟播。
在央视首播期间全剧收视率1.522%,在两个地方卫视跟播时共21集进入同时段地方卫视节目收视率前三,多频道排播助力剧目收视热度持续走高,回看用户规模位列二季度第一。
音乐类节目热度走高收视竞争力突出《歌手2024》(湖南卫视)直播竞演热度持续,各期节目稳居同时段地方卫视节目收视率第一。
节目在6月播出第5至8期,收视表现出色,继续领跑地方卫视文艺节目。
节目播出时,各期均位列同时段地方卫视节目收视率第一,其中单期最高收视率0.619%。
《2024影视音乐盛典》(东方卫视)唱响影视金曲,收视竞争力表现突出。
“三网”融合会给广播电视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三网”融合会给广播电视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用户的快速增长以及三网融合的迅速发展,三网融合为广播电视也带来一定的挑战。
本文主要对三网融合的基本概述、三网融合为广播电视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以及未来发展策略进行探析。
关键词:三网融合;广播电视;挑战;机遇;策略前言:近年来,我国的三网融合已进入推进与发展阶段,尤其针对互联网、广播电视网以及电信网的融合,政府已颁布许多相应的政策。
然而在三网融合的趋势下,如何在融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也成为当前广播电视考虑的重要内容。
因此,对三网融合为广播电视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的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三网融合的基本概述三网融合中的通信网络主要包括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以及计算机网,但其融合的实质并非指从物理层面进行融合,而需进行技术与服务的互通,通过应用统一IP协议中的信息实现业务上的融合。
其融合的意义在于使信息服务过程中,能够以语言、视频、文字等多媒体综合业务取代传统单一的业务,提高网络性能与资源利用水平,同时对于基础建设投入的减少、成本维护的降低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融合的条件下,电信网、互联网以及广播电视网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使资源利用率达到最佳的效果。
现阶段,三网融合过程中所采用的路径主要在于首先将电信业务与广电业务进行试点先行,然后将广播电视网络进行双向化与数字化的网络建设,最后进行网络管理的强化[1]。
二、三网融合为广播电视带来的挑战(一)从技术力量与网络基础角度广播电视网络自身具有网络覆盖面广、宽带资源丰富等特点,而且主要通过宽带电视信号传输进行业务或其他服务的提供。
然而其自身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尚未实现全网全通、网络具有单向性的特点以及不同地区的网络建设标准、质量以及规模不够均衡。
相比之下,电信网则形成了全网全通且双向的信息网络系统,加上专业的科研与技术团队,为网络系统建设提供技术保障。
(二)从市场运作能力角度尽管三网融合所提供的平台具有开放性、公平性与竞争性,但广播电视网络并未完全适应三网融合下的市场竞争,仍将思想观念维持在传统依托于政策的阶段。
2024年电视广播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电视广播市场分析现状一、市场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信息的需求日益增长,电视广播行业近年来蓬勃发展。
电视广播作为重要的传媒形式,已经成为人们获取新闻、娱乐和教育等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
在这个行业中,各种电视广播媒体竞相争夺着用户的注意力和市场份额。
二、市场规模据相关数据统计,当前电视广播市场的规模呈现逐年扩大的趋势。
截至2020年底,中国电视广播市场总规模超过了5000亿元人民币,并且预计在未来几年内还将继续增长。
这一规模庞大的市场吸引了众多企业的参与,并促进了行业的不断竞争和创新。
三、竞争格局目前,电视广播市场的竞争格局较为复杂。
首先,传统电视广播媒体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拥有广泛的用户群体和强大的品牌影响力。
其次,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新媒体平台不断涌现,如网络电视、互联网电台等,它们以多样化的内容和便利的使用方式吸引了一部分年轻用户。
此外,移动智能设备的普及也加剧了市场竞争,用户越来越倾向于通过手机、平板等设备观看电视节目和广播节目。
四、市场特点电视广播市场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电视广播媒体通过提供各种类型的节目,满足了不同用户的需求。
其中包括新闻、娱乐、体育、财经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同时,随着互联网的融入,用户还可以享受到更加个性化的节目和服务。
2. 广告营销的重要性广告是电视广播行业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也是各家媒体竞相争夺的重要资源。
随着广告市场的不断扩大,电视广播媒体通过提供精准的用户定向广告服务,吸引了众多广告主的投资。
3. 多渠道的传播方式电视广播节目不仅可以通过传统电视机收看,还可以通过互联网、移动设备等多种渠道传播。
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观看电视节目和广播节目,这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五、发展趋势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用户需求的变化,电视广播市场将会出现以下发展趋势:1. 个性化定制服务的兴起随着用户需求个性化的增加,电视广播媒体将会提供更加精准、定制化的服务。
广播电视在“三网”融合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研究·融合与发展22三网融合又叫“三网合一”,是电信业、广播电视业和互联网业三者之间的相互渗透、相互兼容、相互服务,通过技术整合和业务融合,打破广电的内容、电信的宽带垄断,通过终端融合、传输融合、内容融合,为用户提供广播电视、通讯、信息和数据等多种服务。
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IP技术的广泛应用,数据、音频、视频的业务融合和技术应用已经逐步展开,广播电视行业应该紧紧把握三网融合的机遇,充分应用广电系统海量音视频素材和节目优势、广电网络带宽优势,继续发挥特有的内容服务优势,并进一步推进广播电视的宽带服务。
经过五年试点,我国的三网融合初露头角,却又问题诸多。
广播电视行业需要通过模式创新、技术创新和跨部门合作,在三网融合的新业态下取得合作共赢。
1.三网融合的历程和融合要点三网融合在广电内容服务、电信的宽带服务和互联网的信息服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各自现有优势,以物理网络融合为基础,以业务应用融合为根本,实现宽带、数据、语音、广播电视等信息多样化的服务为最终目标,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
1.1三网融合的推进历程1.1.1促进阶段2001年3月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其中第二篇“经济结构”的第六章“加速发展信息产业,大力推进信息化”的第二节“建设信息基础设施”中,首次明确提出:“促进电信、电视、计算机三网融合”。
2006年3月审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第三篇“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第十五章“积极推进信息化”的第三节“完善信息基础设施”,明确写明了:积极推进“三网融合”。
建设和完善宽带通信网,加快发展宽带用户接入网,稳步推进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建设。
建设集有线、地面、卫星传输于一体的数字电视网络。
构建下一代互联网,加快商业化应用。
制定和完善网络标准,促进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
1.1.2推进阶段2008年1月1日,在《关于鼓励数字电视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中,提出了“以有线电视数字化为切入点,加快推广和普及数字电视广播,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形成较为完整的数字电视产业链,实现数字电视技术研发、产品制造、传输与接入、用户服务相关产业协调发展”。
中国广播电视事业中三网融合的应用与发展
一
要在 内容 的编排 与 制作 上 做一 些 文章 ,改版 某些 频道 , 对不 同地 区的 收视 喜好 和 情况 进行 详 尽客 观 的调 查 ,从 而制 作 出符 合 不 同收视 群 体爱 好 的 电视节 目。 以新 闻节 目为 例 ,在 新 闻 内容 、新 闻播 出时 间和播 出形式 上 ,要
会 和 经 济 收 益 , 部 门 内部 工 作 人 员 的 工 作 能 动 性 、积 极 性 与 创 造 性 未 能 发 挥 ,广 播 电视 产 业 也 一 直 未 能 形
具有各 自的竞争优势 ,而广播 电视行业的最大优势在
于 国家 政 策 的支 持 和 扶 植 ,所 以 ,广 电部 门应 该 充 分 利 用 这 一 优 势 ,通 过 与 各 方 的 合 作 来 弥 补 行 业 自身 存 在 的 缺 陷 ,从 而 将 广 电 事 业 发 展 壮 大 。三 网融 合 的过 程 正 为 广 电事 业 的发 展 提 供 了 良好 契 机 ,作 为行 业 本
重 复 建 设 ,最 终 形 成 一 种 相 对 成 本 较 低 、 易 于 统 一 维 护且 适 应性 较 强 的高速 宽带 的基 础 网络 平 台 。
现 阶 段我 国正在广 泛 推广 的移动 电视 C M 业 务 , 需 MB
的与广 电网络连接 的软硬件基础 。而相比之下 ,各地 方广 电部 门曾尝试 的I T 技 术也受到 了各方面 的打压 PV 而未得到应有的 良好发展。 ( 广播 电视 事业 中存在 工作效率差和政 企不分 四)
市场竞争 ,使得 自身长期缺乏应有 的竞争意识 ,而不 像其他两 网,具有较强 的抵抗竞 争的能力 ,缺乏 市场 竞争和营销 经验 ,这就决定 了广 电部门很难在三 网融 合之后 的市 场竞争中取得成功 ,甚 至存在着被 电信商
我国广播电视新媒体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我国广播电视新媒体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我国广播电视新媒体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十分重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广播电视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娱乐和传播的主要渠道之一。
这一领域的发展不仅对个人和家庭具有重要意义,也对社会和国家具有重要影响。
目前,我国广播电视新媒体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广播电视网络覆盖面大大增加。
全国范围内已经建设了大量的广播电视传输网络,包括卫星、有线电视、数字电视等多种形式,覆盖了绝大部分的城市和农村地区。
这为广播电视新媒体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广播电视新媒体的内容呈现方式日趋多样化。
传统的广播电视节目以线性播放为主,而现在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自由选择观看的时间和地点,而且还可以通过点播、直播、互动、社交等方式与其他观众进行交流和互动。
这种多样化的内容呈现方式满足了观众的个性化需求,并且提高了内容的传播效果。
广播电视新媒体在推动信息传播和社会进步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通过广播电视新媒体,人们可以及时了解到各种新闻信息,具有更广阔的信息获取渠道。
广播电视新媒体还为人们提供了大量的娱乐和文化节目,满足了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新媒体还可以促进社会交流和个人成长,通过互动和分享,人们可以更好地沟通和合作,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未来,广播电视新媒体还有许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我国广播电视新媒体的用户数量将进一步增加。
目前我国已经拥有庞大的互联网用户基础,随着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广播电视新媒体。
这将进一步推动广播电视新媒体的发展,为其提供更广阔的市场和用户群体。
广播电视新媒体的技术创新将会加速发展。
随着5G技术的逐渐商用,网络传输速度将大大提升,为广播电视新媒体的高清视频、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应用提供了更好的支持。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也将为广播电视新媒体提供更多创新的可能性。
广播电视新媒体还面临一些挑战。
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可信度和正面性问题需要得到更好的解决。
浅谈广播电视新媒体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广播业务课程论文题目浅谈广播电视新媒体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学生姓名XXXX学号202031406指导教师XXXXXX院系新闻传播学院专业新闻与传播年级2020 级教务处制2020年5月(摘要)新媒体的出现给广播电视带来很大的冲击。
进入21世纪以来,多种形式的广电媒体不断诞生并获得了受众广泛的支持,这给我国传统的传媒行业带来了巨大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怎样在新媒体的冲击下获得新的机会,是传媒行业对于广播电视未来发展的重要思考。
本文在我国广播电视新媒体的发展现状的基拙上,浅析新媒体对广播电视行业的影响,以及广播电视行业在新媒体的影响下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广播电视、新媒体、趋势目录绪言 (4)第一章广播电视新媒体的现状 (5)1.1 网络广电媒体的发展现状 (5)1.1.1 网络视频 (5)1.1.2 网络广播 (5)1.2 手机广电媒体的发展现状 (6)1.2.1 手机电视 (6)1.2.2 手机广播 (6)1.3 电视新媒体的发展现状 (7)1.3.1 数字电视 (7)1.3.2 IPTV (7)第二章新媒体对广播电视的影响及发展趋势 (9)2.1 新媒体对广播电视的影响 (9)2.2 广电新媒体的未来发展趋势 (9)2.3 广电新媒体的未来发展策略 (10)参考文献 (12)绪言21世纪以来,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促进了新媒体这种新的媒体形态的出现。
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媒体的形态经历了一场重大的变革。
一些不符合时代发展趋势的、未能跟上技术发展的媒体形式逐渐被淘汰出人们的视野。
而一些吸收了先进理念和科学技术的媒体形式因其具有独特的优点而获得了大众的支持(例如今日头条)。
在媒体行业,升级更新是主流,未能跟上主流趋势的媒体形式就会逐渐被淘汰,广播电视媒体也不例外。
为了在技术变革中获得优势,广播电视媒体纷纷开始升级系统,进行技术变革。
在这个过程中,新的媒介形态不断产生,传统的媒介形式逐渐得到完善,使得广播电视行业呈现出新的的局面。
广播电视网在“三网融合”中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 1 8 5 ・
广播 电视 网在“ 三网 融合” 中的问题 与解决措施
董春红
( 大庆 新 闻传 媒 集 团 大庆 电视 台技 术播 出部 , 黑龙江 大 断发展 , 人们 的生活也在发生着不同的改变。这些改 变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 同时也极 大 的节约 了资源 , 提 高 了效率。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人们 的生活标 准在 不断的提 高 , 在 解决 了温饱之后 , / , AT 更 注重 了日常娱 乐与 身体健 康 。广播与 电视就是人们 日常 离不开的娱 乐活动_ 1 ] 。 关键词 : 广播 电视 网; 三网融合 ; 解决措施 广播与 电视为人们传递人们想要 的信息 , 同时也是一个 很好 的 实中 , 这种公 正合理并没有实现。 相 比与电信 网的有所保 留, 广播 电 娱乐方式 。 现在随着无线 电的发展 , 广播 电视网也在不断的改革 中。 视网已经全面的向 电信网开放 了。 于是这种不平等的开放就导致 了 传统 的模拟技术越来越不能适应现在的社会与技术 , 于是广播 电视 问题 的出现 , 电信 网可 以通过广播 电视 网获取利益 。很多的 电信公 数字技术逐渐取代 了模拟技术 。 现在 比较 流行 的“ 三网融合 ” 就是广 司通 过向广播 电视 网植入广 告 ,视频等来实现 自身业务 的不 断发 播 电视数字技术 的一个改革与完善 , 而现 阶段 的“ 三 网融合” 并不是 展 。甚至于电信公司可以直接入侵 网络 电视 网参 与其建设与设计 。 指物理意义上的三网合一 , 而是指业务上的合并 。 但是 , 电信 网却 只是在一些方面对广播 电视 网实 行 了开放 , 很多 重 1有关“ 三网融合” 要 的增值 部分都没有开放 , 这样 的话对 于广播 电视 网来说 , 其增值 1 . 1“ 三网融合” 的概念 将会受到电信网的严重 限制 。同时 , 现在 我国的电信 网络是一个很 “ 三 网融合 ” 是现在兴起 的一 个词语 , 随着数字化 的不断发 展 , 大 的整体 , 而广播 电视 网则被分成 了很多 的部分 , 这 些部分各 自 行 人 们逐 渐的将广播 电视 网与无线 电网络等结合在 一起 , 这样人们就 驶着 自己的作用 。 但是 , 从整体来说 , 广播 电视 网这种分散的结构是 可以将 信息通过 不同的方式传播 , 而这些信息到达人们面前 的方式 很难跟形成一个整体 的电信网相抗衡 的。 因为 电信 网具有强 大的优 也是不一样 的。这些信息有可能 以音频方式 , 视频方式或者文本方 势 , 其竞 争能力也要远远大 于广播电视 网, 于是这就使得 广播电视 式 等等的不 同方式呈现在人们 的眼前 。满足 了人们 的不 同需要 也 网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 让人们有 了更多 的选择 。 而“ 三网融合 ” 还有一个概念是指将人们的 2 . 3广播 电视网在 “ 三 网融合” 中的问题的解决措施 网络 , 电话 , 电视等等 的融合成为一体 , 这样 人们就可以通过一个终 要像提 高广播 电视 网的竞 争能力 , 也为 了使得广 播电视网能够 端来实现不 同的用途 。 而现在阶段的“ 三 网融合” 就是主要指将电信 更好 的发展 , 必须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 当前 的难题。 首先 , 我们 网与广 播电视 网融合 在一起 , 人 们打 电话 , 昕广播 和看电视都 可以 知道广播 电视网结构 组织 虽然 呈分块模式 , 但是广播电视也拥有 自 同时 操 纵 日 。 t 身 的优势和特点 。 广播 电视的内容丰 富多彩 , 形式多种多样 , 这可以 1 . 2“ 三 网融合 ” 在 我国的发展 引起消费者的兴趣 ,使得更多 的消 费者倾 向性 的选择广播 电视 网。 虽然“ 三网融合 ” 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多 的好处与便利 , 然 因此广播电视要及时 的扩 张业务 , 发展更 多的特色节 目, 发挥 自身 而它在我国的发展却 较为曲折 。首 先一开始是因为技术的问题 , 技 所特有 的优 势 , 这样 才能提高 自身 的竞争力 , 也才 能吸引更多 的消 术 的不成熟 , 使得 三 网在融合过 程中 出现很多 的问题 , 而这些 问题 费者 。 其次 , 为 了面对 电信网所带来 的冲击 , 广播 电视 网必须要扩大 则危害了很 多人们 的相关利益 , 也 给人们 的生活带去 了不便。 同时 , 规模 , 增强凝聚力 , 逐渐积 累资金 , 资金是为了接 下来 的发展 打下 良 还 有的商家 为了牟取暴利 , 在融合过程 中严重损坏 了其他集体和人 好的基 础。现在 的广播 电视网一般是单 向传输 , 这样不仅使得信息 的利益。于是更是让 “ 三 网融合” 在我 国举步 维艰 , 之后随着人们在 的传播 效率 大大 降低 , 同时也是一种对信息 资源 的严重浪 费。广播 实 践 中的不 断探 索 , 技 术问题得到 了很好 的解决 , 而严格 的法 律与 电视网要想更好更快的发展就必须要联合在 一起 , 将原本单 向的信 规 章制度也让 “ 三网融合” 的发展保驾护航。 息传递 变为 多向的传递 ,这样信息在广播电视网里得 到了共享 , 信 1 . 3“ 三网融合 ” 的核心 息的传播速度也会极大的加快 ,还节约 了很 多的人力 物力 与财力 。 从“ 三 网融合” 这个词上人们似乎会 以为是将无线 电网络 , 电信 无 论是无线 网络 , 广播 电视 网络 还是电信 网络 , 集成将会是 未来发 网络与广播 电视 网络三个 网络融合在一起 ,形成一个共 同的网络 。 展 的一个重要趋势 ,只有集成 才能让资源得 到最 大限度 的利用 , 也 其 实并 不是这样 的 , “ 三 网融合 ” 是指业务 上的一个融合 , 也就 是说 才能更快 的形成资金 优势 , 为下一步 的发展打下基础 。广播 电视 网
省级卫视市场份额竞争原因及现状分析
省级卫视市场份额竞争原因及现状分析话题:教育学习传统文化卫视2007年,由央视卫星频道和31家省级卫视组成的国内卫视频道产业群加速了市场化运作和产业化进程,对受众、节目供应渠道的争夺日趋激烈,卫视间的竞争进入以争夺市场份额为目标的覆盖、收视、品牌、资源全方位比拼阶段。
一、省级卫视进入市场份额竞争时代的主要因素导致省级卫视进入市场份额竞争时代的原因并不是惟一的,这其中既有各个省级卫视自身的原因,也有来自用户、新媒体、省级卫视全国战略的多方面原因。
1.有线用户接近饱和,进一步拓展空间有限,城乡家庭平均每户可收看频道数量持续增加。
全国电视观众抽样调查分析报告显示,全国有60%以上的观众是通过有线电视网络收看电视节目的。
在城市,有80%的家庭接入省市有线网,有线接收方式是城市观众收看电视的主要方式。
而我国有线电视用户数一直在持续攀涨。
2.新媒体的迅速崛起,进一步与电视媒体争夺受众的收视时间。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互联网、数字电视、IPTV为代表的新媒体的迅速崛起,对传统电视构成了威胁和冲击。
从时间竞争的角度看,在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这四大媒体中,互联网已成为电视最主要的竞争对手。
从收入增长角度来看,过去几年国内各电视台自身15%~20%左右的年收入增长率,远低于优质互联网企业50%~100%的增长速度。
数字付费电视正在全国各城市勃兴,在国家广电总局政策扶持和民营资本的大力推动下,我国数字付费电视的城市用户量不断上升,在青岛、深圳、南京、杭州、上海等城市数字付费电视已经并正在影响观众收视的习惯。
不远的将来,将会是数字电视统治的时代。
3.频道数量激增,观众总量增长有限,观众分流加快。
由于长期的四级办电视政策的影响,中国出现了大大小小级别的电视台,根据《中国广播电视年鉴2006》的统计,2005年初,我国共有368座电视台,2124套电视节目。
频道数量激增,造成观众分流,引发媒体竞争的加剧,调查结果显示,从1997年到2002年5年时间内,中国观众家中平均能够接收到频道的数量增加了一倍,央视每5年进行一次的全国观众抽样调查结果显示:1997年全国有10.94亿人能够看到电视;到2002年9月,全国4岁以上电视观众总数为11.15亿人,比5年前仅仅增长了0.21亿人,电视观众总量增长已接近极限。
“三网融合”下的广播电视新闻发展探析
伴随互联网技术创新速度、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信息传播速度也随之不断提高,并从本质上对民众生活加以改变。
实际上,即便互联网技术所处发展环境较为积极,但互联网技术尚需不断发展、创新,将电信网、互联网、电视网三者资源予以有效整合,实现信息技术高效共享。
借此也可促使广播电视新闻在三网融合背景下,可创造出更为优质且多样化电视节目,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一、三网融合概述(一)三网融合内涵三网融合通常指广播电视网、互联网、电信网三者相融合,借助科学技术逐渐转变为数字电视网及宽带通信网,推动新一代互联网转型演变,促使三者间业务范围相同,借此实现三者间资源共享,为用户提供更为优质的电视播放及语音播放等诸多服务。
三网融合背景的形成并未仅为单一的基础设施网络建设,而是指借助数字技术促进网络融合上下游间的集中扩散发展。
如三网融合视角下的即时通信服务,以往仅有电脑用户方可享受此服务,而目前于三网融合趋势推动下,移动智能终端的移动QQ业务也可向用户提供即时通信业务。
此背景下,除用户可获取更多便利外,所开展业务的市场竞争力也随之加大。
(二)三网融合现状与发展趋势目前三网融合现已获得一定发展,通信网于大趋势推动下已创建有线、无线两大网络类型,并已覆盖全国网络。
而借助科学技术将传统模拟逐渐转变至数字化技术,除可为实时信息传播提供有效渠道外,也可加快通信网络的迅速崛起,推动三网融合进程。
目前以互联网为主的电子信息技术现已发展为较为成熟的网络,并可同三网融合所提出需求予以良好融合,多借助IP协议,或TCP协议将互联网引入至日常生活中。
电视新闻传播为中国早期的主流媒介方式,发展至今已积累众多成熟经验,目前已在国内各地区形成不同层级间互相覆盖的块状结构形式。
伴随三网融合发展,现已逐渐具备互联网的部分特征,传播速度也得以提升。
二、“三网融合”下的广播电视新闻发展途径(一)健全广播电视新闻传播制度为推动广播新闻电视获得更为良好的发展,可对大众所提出需求予以满足,并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对民众日常娱乐予以丰富,满足民众精神需求,对广播电视新闻传播规章制度予以健全尤为必要,此也为时代发展中所不可缺少的重压生活因素。
三网融合背景下,广电如何应对
三网融合背景下,广电如何应对随着三网融合的推进,广播电视、电信和互联网三大网络正在加速融合,这给广电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广电行业必须积极应对这些变化,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三网融合的背景下,广电行业面临着数字鸿沟的挑战。
一些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广播电视网络发展相对滞后,无法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广播电视节目的需求。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兴媒体平台涌现,使得广播电视节目的传播渠道越来越广泛。
这也给广电行业的内容监管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广电行业应该加强技术创新,提高网络技术水平,加快数字化转型。
通过建设高清互动电视、有线无线融合网络等,提高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和用户体验。
广电行业应该积极拓展服务范围,从单一的广播电视服务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例如,可以开展网络电视、互动电视、移动端电视等业务,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广电行业应该注重提高用户满意度,加强与用户的互动交流。
通过引进优秀节目资源、提高播出质量等方式,提升用户对广播电视节目的满意度。
加强技术创新:例如,湖南广电近年来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建设了全省统一的数字化播控平台和传输网络,提高了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和用户体验。
但是,一些地区由于技术、资金等原因,仍然存在数字化转型滞后的问题。
拓展服务范围:例如,浙江广电在三网融合背景下,积极拓展网络电视、互动电视等业务,并开发了移动端电视应用,满足了不同用户的需求。
然而,在推广过程中,也面临着市场压力和政策限制等挑战。
提高用户满意度:例如,江苏广电通过引进热门电视剧、综艺节目等优质资源,提高了用户对广播电视节目的满意度。
然而,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如何保持和提高用户满意度仍然是一个难题。
三网融合给广电行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广电行业应该积极应对,加强技术创新,拓展服务范围,提高用户满意度。
在具体实践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如政策限制、市场压力等。
广电行业需要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展望未来,随着三网融合的深入推进和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广电行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广播电视和网络传媒竞争和融合
广播电视和网络传媒竞争和融合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广播电视和网络传媒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包括电视台、广播电台等,而网络传媒包括了互联网、手机、平板电脑等。
这两种媒体各有其优缺点,但它们之间的竞争和融合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
广播电视和网络传媒的竞争首先,我们来谈谈广播电视和网络传媒的竞争,两者的竞争可以从多个方面来分析。
一方面,广播电视和网络传媒在内容上的竞争已经越来越激烈,尤其是在新闻报道、体育赛事等方面。
当今的网络传媒大量拥有独家新闻报道的权利,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发布资讯,同时也通过互动、视频等方式吸引了更多的观众。
相比之下,广播电视的新闻报道和体育赛事相对来说较为滞后,无法第一时间传递信息。
这也导致了广播电视收视率不断下降的局面。
另一方面,广播电视和网络传媒在交互与用户体验方面也存在较大差距。
如今,网络传媒如微博、微信等,已经成为了许多人获取新闻、交流信息等方式,在线讨论已经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
相比之下,广播电视的媒体形式比较单一,在互动性和用户体验方面忽视了用户的实际需求,这也导致了不少观众的流失。
广播电视和网络传媒的融合其次,我们来谈谈广播电视和网络传媒的融合,这也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
如今的媒体行业已经开始思考如何整合广播电视和网络传媒,为用户带来更好的观看和使用体验。
一方面,广播电视媒体开始向网络传媒靠拢,比如大幅度提高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加大网络互动的力度。
国家电视台的新媒体平台,内容已经覆盖微博、微信、今日头条等许多大型网络平台,在时效性和用户效果上得到了很好的表现,观众粘度逐渐增加,展示了广播电视和网络传媒融合的优势。
另一方面,网络传媒也开始向广播电视靠近。
网络传媒开始着力制作高质量影视剧等节目,发挥完全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的特点来发展综艺、电视剧等其他存在时间限制的节目。
话题性和讨论性十分强的网络综艺节目,一经推出便能迅速引起大众的关注,极大地提升了网络的知名度。
三网融合与下一代广播电视网
三网融合与下一代广播电视网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传统的广播电视行业也面临着转型与变革的挑战。
三网融合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技术,正在逐渐改变传统的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模式,进而催生出下一代广播电视网。
首先,三网融合打破了传统电视广播行业中的媒介壁垒。
传统的广播电视行业需要相应的频率资源和广播电视网络,才能实现信号的传输和接收。
而通过三网融合,无线电电视、有线电视和互联网这三个媒体平台得以相互融合,从而实现了互联互通。
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电视、电脑等多种终端设备随时随地接受广播电视节目,打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
其次,三网融合推动了广播电视行业的内容创新与传播方式的变革。
通过网络的多媒体交互性,广播电视节目可以更加个性化和多样化。
观众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和需求自由选择喜欢的节目,还可以通过互动的方式与广播电视节目进行实时互动和评论。
而广播电视媒体也可以通过在线平台推广更多的独立制作和创新内容,吸引更多观众的关注和参与。
此外,三网融合还促进了广播电视行业和其他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
互联网技术的引入,使得广播电视节目的传输方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广播电视网络,而是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进而吸引了更多的投资和资源。
例如,传统电视剧和电影也可以通过在线视频平台进行播放和推广,扩大了观众的群体和覆盖范围。
此外,广播电视行业也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开展跨行业合作,推动与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行业的结合,实现更多的商业价值和社会效益。
然而,三网融合在推动广播电视行业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网络安全问题,随着广播电视节目在互联网上的传播,其版权保护和信息安全也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次是网络带宽问题,由于广播电视节目的传输需要大量的带宽支持,而当前的网络基础设施和带宽规模还无法满足广播电视的需求,这也限制了广播电视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综上所述,三网融合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技术,正逐渐改变传统的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模式,推动着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的崛起。
关于广电在三网融合中如何提升受众比例的思考
关于广电在三网融合中如何提升受众比例的思考
吴浪
【期刊名称】《广播与电视技术》
【年(卷),期】2016(0)9
【摘要】近年来,广电行业在互联网的跨界融合中,受到新媒体的冲击,受众被部分分流.厂电总局最近发布了TVOS2.0对电视盒子进行标准化和规范化以提升客厅占有率.但是我们还需要知己知彼,进一步争夺手机等移动终端,创新节目内容和形式以增强广电的影响力,在广告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坚守原则底线.只有找准了切入点,广电就能通过打造优秀的移动终端APP和更优秀的TVOS,整合全局的优势资源和影响力,快速抢占移动终端受众群体,进而在互联网融合战中扭转乾坤,继续占据行业领先地位.
【总页数】3页(P158-160)
【作者】吴浪
【作者单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501台,云南6503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915
【相关文献】
1.在路上:广电融合这一年——盘点2011年广电在三网融合中的推进成果 [J],
2.广电新业务在三网融合下的发展心思考 [J], 郝蔚
3.广电媒体在三网融合中的发展策略思考 [J], 梁尉
4.广电微波数字化改造及在三网融合中应用研究 [J], 王宏宽;石佳;
5.广电在三网融合中的内容集成策略 [J], 梅备荒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电视新闻竞争报告频道数量激增观众分流内容摘要:新世纪以来,在经历过综艺娱乐节目的你上、我上、大家一起上的热潮之后,在电视剧你播、我播、大家一起播的现实背景下,各家电视台重新寻找竞争利器已经成为一种迫切需要。
“新闻才是未来电视业竞争的真正战场”的话不再是什么预言,也不再是有识之士进行呼喊时的引语,而成为了一种共同而普遍的认识。
“央视为主,一家独大”的旧的电视单极格局,并逐渐形成央视、省级卫视、省级非卫视频道、城市台和境外电视媒体五足鼎立,多元发展的新格局,同时催生了中国电视新闻竞争新的态势,新闻的竞争相应呈现多元化、层级化趋势。
本报告试图描述当前中国电视新闻的新竞争格局以及这种格局背景下呈现的竞争态势,并且分时段较全面地考察了当前中国电视新闻节目的竞争现状。
一、频道数量激增,观众分流,电视媒体竞争加剧中国电视媒体的竞争呈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独特之处,世界上恐怕没有哪个国家会出现类似中国这样众多大大小小、级别错综复杂的电视台混战的局面。
根据《中国广播电视年鉴—2002年》最新的统计,截止2001年底,全国共有电视台357座,承载着2,194套节目的制作和播出。
其中国家级电视台有中央电视台和中国教育电视台、每个省、自治区或直辖市、每个地级或以上城市基本都有至少一座电视台。
除此之外,在全国2,083个县(县级市)中还有1,262座广播电视台。
即60%的县有一个广播电视台,其中绝大数为转播或差转台,只承担播出功能,没有自办频道的许可和能力。
在上星电视方面,除了中央台的12套节目和中国教育电视台的2套节目上星外,我国大陆所有的省、自治区或直辖市都有一套节目上星,内蒙古、西藏和新疆的上星节目还不止一套。
频道数量激增,造成观众分流,电视媒体竞争加剧。
调查结果显示:2002年,电视观众家中可接收到的频道数量,全国平均为16个;城镇平均为24个。
从1997年-2002年这5年的时间里,观众家中平均能够接收到的频道数量增加了一倍。
中央电视台总编室每5年进行一次的全国电视观众抽样调查结果显示:1997年,全国有10.94亿人能够看到电视;到2002年,全国的电视观众数量达到11.15亿人。
五年时间仅增加了2000万人,电视观众的数量增长接近极限。
正如当年电视机基本普及之后,电视机厂家开始品牌战和价格战,导致生产厂家大面积死亡一样,观众市场容量饱和,标志着电视市场进入收视份额竞争阶段,一个频道收视份额的上升就意味着其他频道收视份额的下降,品牌战和淘汰赛打响。
在20世纪末,中国电视节目的竞争是以省市电视台对央视的综艺娱乐节目冲击为开始的。
打开周末的电视,许多电视台都办起了式样类似的娱乐节目。
湖南电视异军突起,靠的就是娱乐节目。
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带动了全国电视的“快乐系列”。
1999年6月中旬,国家广电总局总编室在北京顺义召开的广播电视文艺研讨会提供的材料显示,全国省级电视台办娱乐节目的有33家,地(市)级电视台开办娱乐节目的有42家。
1999年至2000年,先后又有32家电视台开办或引进了娱乐节目。
1999年1月20日北京有线电视台开播《欢乐总动员》,被全国近40个城市的电视台引进播出。
“克隆”是个时髦的词,中国的电视人已经把它放大到了极至,全国电视一个样,跟比赛似的一个赛一个的俗。
俗话说,过犹不及。
过多、过滥、过庸俗,让综艺娱乐节目渐渐走上了下坡路。
其实,我们认为,这本色也是个回归的过程。
“世上本就没有救世主”。
在电视剧竞争方面,近年来中国电视剧的飞速发展及获准发行电视剧的数量之大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
据国家广电总局统计、《中国广播电视年鉴》发布,从1990年到2001年年底,全国共生产电视剧10030部,93588集,如果加上1992年和2002年空缺的数字,估计生产总量是1.1万部共11万集左右。
中国电视剧年产量已逾8000集,2003年突破了1万集。
电视剧市场产量高,精品却不是太多,加之电视台的限价策略等因素,“你播我也播”,“你播完了我再播”等等,司空见惯。
不同的只是播出档期与播出时段,相同的是播出剧目。
电视剧在各家电视台之间的竞争更多的是表现在首播上的竞争。
湖南卫视在制作完成《还珠格格3》之后,就没有像第一二部那样马上出售,而是选择首先在自己的频道播出。
安徽卫视也已经准备投入大约三千万操作“首播剧场”。
从这个角度来看,电视剧只是成为了电视台争取广告收入的法宝,而没有成长为彼此竞争的利器,至少在省市级电视台之间是这样。
[ii]在经历过综艺娱乐节目的你上、我上、大家一起上的热潮之后,在电视剧你播、我播、大家一起播的现实背景下,各家电视台重新寻找竞争利器已经成为一种迫切需要。
CNN总裁特纳的“新闻才是未来电视业竞争的真正战场”的话不再是什么预言,也不再是有识之士进行呼喊时的引语,而成为了一种共同而普遍的认识。
在电视市场三分天下的格局下,市场竞争主要是中央台和凤凰卫视、省级上星频道之间、省级台与市级台之间的对抗。
央视、凤凰卫视、东方卫视这三个新闻大台的竞争集中于“硬新闻”的争夺,主要是在新闻的“大”、“广”、“全”方面进行比拼。
而那些先天资源不足,势力较弱的台(某些弱势省级卫视、省级非卫视、城市台)虽然没有实力参与重大新闻较量的游戏,但是他们也不甘落后,努力探索适合自己的新闻道路,形成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在新的竞争格局中谋得一席之地,地方频道的“民生新闻大战”就是这种趋势的演变。
新闻的竞争相应呈现多元化、层级化趋势,新闻的竞争愈来愈激烈,“央视为主,一家独大”的旧的电视单极格局被打,并逐渐形成了央视、省级卫视、省级非卫视频道、城市台和境外电视媒体五足鼎立,多元发展的新格局。
二、“硬新闻”之争――央视、凤凰卫视、省级卫视等强者的角力在电视市场三分天下的格局下,市场竞争主要是中央台和凤凰卫视、省级上星频道之间、省级台与市级台之间的对抗。
对于“硬新闻”的争夺是央视、凤凰卫视、省级卫视等强者的角力1.央视VS凤凰卫视央视作为国家的喉舌和政府核心的舆论阵地,拥有其他电视媒体无法匹敌的政策、资源、人才等方面的优势。
从某种意义上讲,政策天平的倾斜所获得的优势(覆盖率高,入户率高)是央视在现阶段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的主导因素,正是凭此央视抢得了市场蛋糕最大的一块,广告收入占到整个电视业的1/4强,从而一花独放,成为中国电视业的巨无霸。
但是,如果把CCTV放到国际传媒市场上去,它就显得大而不强。
居世界电视百强第25名的法国电视一台,1999年广告收入约2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60多亿元,是CCTV的三倍多,比包括CCTV在内的中国3000多家电视台的总和还多。
这表明CCTV离世界大台的水准,尚有较大差距。
差距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制度、体制方面的“软肋”恐怕是主要原因。
在新闻方面,央视作为国内几乎是唯一的国家级电视媒体,具有遍布全国甚至全球的记者网络,同时作为政府的喉舌,许多重大的国家政策和权威消息的发布首选央视,相当于独家享有诸多重大新闻事件的第一手报道机会。
但在地域接近性上,中央电视台无优势可言,地方台对于地域、地区的新闻,不仅仅拥有信息渠道、发现制作上的快捷性与便利性,而且在报道角度与报道手法等方面更符合地方观众的口味。
中央电视台对地域与地区新闻的关注只能是建立在共性的基础上的,要么可以以此为点,说明全面;要么一地事件,全国关注;要么一人之事,大家关心。
相对于省市电视台来说,中央电视台的传播对象更加抽象,更加综合。
因此,相对于省市电视台新闻所说之地域、地区上的“身边人、身边事”来说,中央电视台更多地是说心理上的“身边人、身边事”,是大家的“身边人、身边事”。
而且在管理体制上,中央电视台是传统与现代并存,高效与低效共处。
在节目的生产运行、反应机制等方面,依然存在不少问题。
光是多头采访、重复报道等问题就较难解决。
这种“大而全”的管理模式,不仅与国外许多已经实现集约化生产的电视媒体有一定差距,就是与已经实行频道制的省市电视台相比,灵活性也不足。
“9•11”事件和阿富汗战争使得凤凰卫视重鸣九天,国内电视巨头CCTV,因这次直播所造成的压力成倍放大。
”[iii] 凤凰也是在此时才开始真正被央视视为最有威胁力的竞争对手,央视24小时的新闻频道的提前开播,很大程度上缘于凤凰卫视“9•11”直播事件在华人社会产生的强大效应对央视的刺激。
凤凰卫视能从一个境外娱乐台的身份发展到与央视国家大台抗衡的地位,其成长轨迹揭示了凤凰卫视的成功之道是:善于抢夺“硬新闻”,借重大事件树立品牌。
就这方面来说,凤凰无疑是幸运的,重大新闻事件的发生常常是十多年一遇,而凤凰诞生后的七年中,却频频遇到多载难逢的重大事件,比如1997年香港回归,台湾大选,9•11事件、俄罗斯人质事件等等。
凤凰卫视最早接触新闻是在1997年。
那一年,有两件大事的发生改变了世界与中国的格局:邓小平去世,香港回归。
凤凰卫视之前于1月份在香港及亚太地区首播了12集有关邓小平一生的大型文献纪录片《邓小平》。
2月19日,邓小平去世,中国人更多地需要了解邓去世后海外对于中国的看法与立场,凤凰卫视抓住了这个机会。
从当天始至2月26日,中文台连续七天用直播方式报道了内地及香港人士悼念邓小平的情况。
其正面的评价与客观真实的立场,使凤凰卫视在众多的媒体中脱颖而出,大陆监管方面也没有提出质询。
其后的6月至7月间的关于香港回归的报道,更是为凤凰卫视赢得了机会。
凤凰派出多支摄影队伍空中、地面全方位出击,吴小莉、窦文涛40个小时不卸装,“60小时播不停”,在时事类报道中开始初显峥嵘。
凤凰卫视中文台这种“借力”做出的全面直播,赢得了超乎想象的掌声。
他们的作用几乎已超出了原来的想象力。
这次超大规模的时事报道,也锻炼了“凤凰”年轻的队伍,也积累了对重大新闻事件全方位报道的宝贵经验。
后来的黛安娜王妃葬礼、江泽民访美、克林顿访华、1998年的抗洪救灾、“凤凰”表现可圈可点,获得了观众和业内人士的认可。
2001年凤凰开办了咨讯台,为新闻资讯提供专门频道;同时开办了美洲台、欧洲台,大大加强了信息提供量。
其24小时的咨询台的开播意义尤为重大,对于新闻的实效性和全面报道给予了强有力的保障。
同时在报道上,凤凰开始追求突发事件和重大事件的报道。
对中美撞机事件的报道提升了凤凰的地位,第一次显示出其定位的正确性,但是却没有产生很大的影响力。
因为对于中美撞机事件,由于各种原因,采取的报道手段主要是电话连线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纵横》的方式一样,并没有显示出电视媒体的主导作用。
然而,真正提升凤凰地位的是这次“9•11”事件和阿富汗战争的报道。
历史上媒体巨人地位的建立往往与重大新闻事件紧密相关,ABS、CBS、NBC、CNN、以及《华盛顿邮报》等的崛起及其世界地位的涤讪都印证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