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思修重点知识点总结讲解学习

合集下载

大一思修必备知识点细致版

大一思修必备知识点细致版

大一思修必备知识点细致版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立场:唯物主义、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阶级斗争学说等;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和基本特征:初级阶段、共同富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等;3.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地位、使命、性质和执政地位的历史根据:科学社会主义的先驱、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等。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历史根源和实践基础:社会主义法治基础、中国革命、建设和的经验与教训等;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基本特点和规定: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等;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展望和未来发展方向:法治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等。

三、思想政治工作1.思想政治工作的定义、任务和基本原则: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党的领导、发展壮大先进文化等;2.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和主要内容: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立德树人、育人为本等;3.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与策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精神文化支持、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含义和基本内涵: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影响:追求共同理想、规范社会行为、推动社会发展等;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途径和方法:教育引导、社会影响、自觉遵守等。

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特点和内涵: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与价值:为人处世之道、道德准则、审美观念等;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教育引导、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播、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等。

六、宪法与法律的知识1.宪法的基本原则和内容:国家根本法、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维护公民权利等;2.法律的定义和分类:法律的主要特点、行政法、刑法、民法等;3.法律文化的培养与法治理念的涵养:提高法律意识、培养合法行为的观念、守法习惯等。

大一20思修知识点

大一20思修知识点

大一20思修知识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思修)是大学生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本文将介绍大一阶段的20个思修知识点,以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这门课程。

第一,人的本质是社会的。

人是社会性动物,与社会息息相关。

我们的发展和幸福离不开社会的支持和参与。

第二,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每个时代的社会发展状况和经济基础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重大影响。

第三,价值观是人们对于什么是好和什么是恶的基本判断。

我们应当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四,人生观是人们对于人生价值追求的总体观点。

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明确自己的目标和追求,并为之努力奋斗。

第五,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根本看法和认识。

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了解和认识世界上的各种事物和现象。

第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道德规范的集中体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价值目标。

第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需要个人和社会共同努力。

每个人都应该从自身做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

第八,道德是社会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评价的准则。

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

第九,法律是社会管理的基本手段,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人民利益起到重要作用。

我们要遵守法律,不违法乱纪。

第十,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法治包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受法权利人、法律面前人人都应尊重同样的法律规则等原则。

第十一,法治国家的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包括个人、家庭、社会组织、政府等各方面。

第十二,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国家各项事务的最高准则。

我们应该学习宪法,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做合格的公民。

第十三,民主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和基本制度。

我们要积极参与社会事务,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思修知识点大一课本总结

思修知识点大一课本总结

思修知识点大一课本总结引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思修)是我国大学生必修的一门综合性课程。

通过学习思修,我们能够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提高道德水平和法律意识,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在大一的思修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

1.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思修课程中的重要内容。

其中最基本的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事物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以及事物的发展和变化的规律。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一种客观规律性的发展过程,马克思主义的目的是探寻和实现人类历史的全面发展。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核心内容。

它包括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12个方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引领社会发展的基本准则,也是我们大学生应当具备的道德和价值观念。

3. 青春与成长青春与成长是思修课程中讨论的重要话题之一。

青春是人生中一个特殊而宝贵的时期,是我们人生奋斗和成长的阶段。

在青春年华中,我们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积极向上的品质和习惯,努力实现个人的价值和社会的进步。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道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动道德建设的基本指导思想。

通过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能够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需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以及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5. 我们的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修课程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我们能够增加社会经验,扩宽视野,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实践中,我们还需要遵守法律法规,维护社会公德,努力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共同进步。

6. 法律基础知识法律基础知识是思修课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通过学习法律基础知识,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法律的基本原理和法律制度,提高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大一思修主要知识点总结

大一思修主要知识点总结

大一思修主要知识点总结一、哲学基本概念哲学是对世界和人生的思考和探索,是一种对存在和认识的探索和反思。

哲学是一种理论的活动,是对人类思维活动的总结和反思,是对关于宇宙、人生、价值等各种问题进行思考的一种方式。

哲学是研究宇宙和人类生活的一种科学,是一种理性思考和探究的过程。

哲学的研究对象是宇宙和人类的生活,研究内容包括宇宙的起源和本质、人类的本质和价值等。

哲学研究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理性的和实证的。

理性的方法是以逻辑和推理为基础的研究方式,通过逻辑推理和思考来探究宇宙和人类的生活。

实证的方法是通过实践和实验来验证和证明理论的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来验证理论的真实性。

哲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宇宙的本质、人类的本质和人类的生活。

宇宙的本质是指宇宙的起源、结构和发展规律,人类的本质是指人类的起源、性质和发展规律,人类的生活是指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方式和规律。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宇宙的起源和本质、人类的本质和发展、价值和道德、社会和政治等。

宇宙的起源和本质是指宇宙的产生、结构和发展规律,人类的本质和发展是指人类的起源、性质和发展规律,价值和道德是指人类的行为和价值观念,社会和政治是指人类的社会生活和政治制度。

三、哲学的基本学派哲学的基本学派包括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辩证法、实证主义、形而上学等。

唯物主义是一种以物质世界为基础的哲学思想,认为物质是最根本的存在,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唯心主义是一种以意识或精神为基础的哲学思想,认为意识或精神是最根本的存在,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辩证法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对立统一的过程,实证主义是一种以实验和观察为基础的哲学思想,形而上学是一种超越经验和观察的哲学思想。

四、哲学与人生哲学是对世界和人生的思考和探索,是一种对存在和认识的探索和反思。

哲学的研究对象是宇宙和人类的生活,研究内容包括宇宙的起源和本质、人类的本质和价值等。

哲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理性的和实证的。

大一思修笔记重点归纳2023版

大一思修笔记重点归纳2023版

大一思修笔记重点归纳2023版引言大一思修课程是大学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想品质。

通过学习,我们可以拓宽思维,提升自身素养,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本文以2023版大一思修笔记为基础,对重点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内容第一章:世界的多样性与一体性本章主要介绍了世界的多样性与一体性。

在全球化背景下,我们要认识到世界是多元的,不同文化、不同国家之间存在差异,但又有共同的联系和交流。

我们要尊重多元文化,主张平等、和谐、包容,促进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人类文明的多元与一体第二章重点讨论了人类文明的多元与一体。

人类文明的多元表现在不同地域、不同历史条件下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文化,如中华文明、古希腊文明等。

同一种文明也有多样性,如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的儒家、道家、佛家等不同思想流派。

对于文明的多样性,我们应该保持开放心态,尊重不同文明的存在和发展。

第三章:道德与人生第三章探讨了道德与人生的关系。

道德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遵循的基本规范和准则,它贯穿于人们的一生,影响着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我们提倡高尚的道德品质,如诚实、宽容、勇敢等,同时要强调个体的利益与整体的利益的统一,追求共享发展,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第四章:科学与人生在第四章中,我们学习了科学与人生的关系。

科学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进行系统研究和认识的方法和理论体系。

科学与人生紧密相连,科学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我们要培养科学精神,理性思考问题,善于观察和分析,鼓励创新,推动科技进步。

第五章:宗教与人生第五章讨论了宗教与人生的关系。

宗教是人们对宇宙和人生意义的思考和探索,它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下产生了多样的形式。

我们要尊重和理解不同宗教的存在,倡导宗教信仰的自由,通过对宗教的学习和思考来加深对人生意义的认识。

第六章:政治与生活第六章重点探讨了政治与生活的关系。

政治是指社会组织和管理的一种方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权益和生活。

大一价值观思修知识点总结

大一价值观思修知识点总结

大一价值观思修知识点总结大一价值观思修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本文将对大一价值观思修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人的本质与目的、正义与公平、自由与责任、美与善等。

一、人的本质与目的人的本质是一个辩证的统一体,既有动物本能,又有人类理性。

人的目的是实现自身的价值和全面发展,并与他人和谐相处。

人的价值包括生命价值、人格尊严、自由平等和社会责任等。

二、正义与公平正义是指一种道德原则或价值观,要求对待每个人都公平、公正和平等。

公平是指在分配资源和权益时不偏袒任何一方,而是根据个人的实际需求和贡献来确定。

正义与公平是人们对社会公平和个体正义的追求,是社会进步和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

三、自由与责任自由是指个体按照自己的意愿和目标行动的能力。

自由与责任是相辅相成的,个体的自由行动应该伴随着对自己、对他人和对社会的责任。

自由与责任的平衡是社会秩序和个体幸福的基础。

四、美与善美是指各种形式的美感和审美价值,是人们在审美活动中获得的良好心境和情感享受。

善是指道德上的优秀品质和行为,包括善良、正直、勇敢等。

美和善是人们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的指导方向。

五、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是个体对社会问题和困难的关注和温暖,是个体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和社会发展的主动行动。

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有助于个体积极融入社会,为社会进步和人类福祉做出贡献。

六、跨文化交流与合作跨文化交流与合作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体之间进行交流和合作,促进相互理解和共同发展的过程。

跨文化交流与合作需要尊重和包容不同的文化差异,增强个体的跨文化意识和文化适应能力。

七、全球视野与全球治理全球视野是指个体从全球范围来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对全球性问题的关注和理解。

全球治理是指全球范围内个体、组织和国际社会共同推动全球问题的解决和全球制度的构建。

全球视野和全球治理有助于推动全球化进程,实现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

大一思修笔记重点归纳2023版pdf

大一思修笔记重点归纳2023版pdf

大一思修笔记重点归纳2023版第一章:人与社会1. 社会的本质和基本属性•社会是人类长期生活在一起产生的一种特定关系和相互联系的现象。

•社会的基本属性包括社会性、整体性、历史性和发展性。

2. 个体与集体的关系•个体和集体是相互依存的,无论是个体的发展还是集体的发展,都需要两者相互促进。

•个体的发展离不开集体的支持和帮助,而集体的发展也需要个体的努力和贡献。

3. 社会意识和社会意识形态•社会意识是人们对社会存在和社会关系的认识。

•社会意识形态是指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人们对社会存在和社会关系的基本观念和认识方式。

4. 社会文化与社会文明•社会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社会文明是指社会在历史长河中的发展演进过程中积累的各种经验和成果。

第二章:科学与技术1. 科学的特征和科学的方法•科学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系统总结,具有客观性、系统性和实践性等特征。

•科学的方法包括实验法、归纳法、演绎法和统计法等。

2. 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产生重要影响。

3. 科学技术与人的关系•科学技术对人的认识能力、生活方式和社会关系产生重要影响。

•人们在科学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应注重伦理道德和社会责任。

4. 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科技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推动社会实践的创新和改革。

•科技创新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协同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第三章:法律与道德1. 法律的基本特征和职能•法律是一切社会关系的规范,具有普遍性、强制性和约束性等基本特征。

•法律的职能包括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和促进社会发展。

2.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法律和道德都是社会规范的重要内容,互相联系又有区别。

•法律和道德在社会生活中具有共同点和差异性。

3. 公民道德与职业道德•公民道德是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的综合体现。

•职业道德是在特定职业领域中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大一期末考试思修的重点知识

大一期末考试思修的重点知识

大一期末考试思修的重点知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思修)是大一学生的一门重要课程,对于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和法律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期末考试的临近,掌握思修的重点知识是顺利通过考试的关键。

本文将为大家总结大一期末考试思修的重点知识。

一、哲学基本概念1.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和人生的总体看法,价值观是人们对正确和错误、美和丑、善和恶等价值目标的评价标准,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认识和行动方式。

2.唯物论和唯心论:唯物论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根源,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论则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根源,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3.辩证法:辩证法是一种认识方法和思维方式,强调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统一性,提出了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

二、思想道德基本原理1.人的本质问题:人的本质是指人与动物之间的根本区别,包括人的理性、社会性和劳动创造能力。

2.人的自由与人的必然性:人的自由是指人在一定社会条件下能够自主选择和决定自己的行为;人的必然性则是指人在一定社会环境中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和限制。

3.道德的特征和基本原则:道德的特征包括社会性、规范性、主体性和历史性;道德的基本原则包括自由原则、平等原则、公正原则和负责原则。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四个基本要求,强调国家的综合实力、人民的民主权益、社会的文明程度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2.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四个基本价值取向,强调人的自由权利、社会的平等公正以及国家的法治体系。

3.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四个社会主义价值追求,强调个人的爱国情怀、集体的利益优先、社会的公共利益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作用。

四、法律基本概念和法治基本原则1.法律的定义和特征:法律是国家制定和实施的有关社会关系的规范,具有普遍性、绝对性和特殊性的特征。

大一期末考试思修的重点知识

大一期末考试思修的重点知识

大一期末考试思修的重点知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大一期末考试中的一门重要课程。

通过学习思修,我们可以了解和领悟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以及法律基础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本文将以以下几个方面为大家解析这门课程的重点知识。

1. 人的价值和人生观在思修课程中,人的价值和人生观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人的价值是指人作为社会成员所具有的价值,包括人的生存价值、人的个性发展价值、人的社会责任价值等。

人生观是人们对自己和世界的看法和态度。

对于人的价值和人生观的理解,我们要明确认识到个人的实现和发展与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关系。

2. 道德伦理与社会进步道德伦理是思修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涉及到人们的行为准则、行为规范和行为规则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学习道德伦理,我们可以了解不同道德规范的来源、基本原则和运用方式。

同时,道德伦理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它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公正和公平具有重要作用。

3. 政治哲学与社会治理政治哲学是思修课程的又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主要涉及国家、政治和政府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学习政治哲学,我们可以了解不同政治体制和政治制度的优缺点,进一步认识到国家建设和社会治理的重要性。

同时,政治哲学还涉及到公民权利和义务、政治意识和责任等方面的问题,对于培养公民的参与和社会责任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4. 法律基础与社会秩序法律基础是思修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和促进社会公正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通过学习法律基础知识,我们可以了解法律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其对社会秩序的重要作用。

了解法律还可以培养我们的法律意识,提高我们的法律素养,以便我们能够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和履行自己的义务。

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发展思修课程中还涉及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问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我们可以了解中国经济发展的道路和经验。

思修大一课本知识点

思修大一课本知识点

思修大一课本知识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大一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思想道德修养水平,增强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本文将就思修大一课本中的几个重要知识点进行介绍和解读。

第一部分:思想道德修养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提出的概念,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十六个字。

这些核心价值观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是指导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价值追求。

2. 道德的基本内涵道德是社会行为准则的总和,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一套价值规范和规矩。

它包括个人的道德规范和社会的道德规范。

个人的道德规范主要包括品德、能力、学问、工作和艺术五个方面;社会的道德规范主要包括政治道德、经济道德、文化道德和社会公德等。

3. 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指个人在道德意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等方面的表现。

为了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我们可以通过正确认识自我、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学习优秀榜样等方式来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

第二部分:法律基础1. 法律的定义与特征法律是国家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而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和规则。

法律具有以下几个特征:客观性、普遍性、强制性、稳定性和适应性。

2. 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法律意识是指人们对法律的认识和感知,是一种遵守法律、尊重法律、维护法律权威的思想观念。

法治观念是指人们对依法治国的认同和追求,是一种尊重法律、信仰法治、依法行事的理念。

3. 自觉遵守法律自觉遵守法律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遵守交通法规、保护他人的权益、自觉履行合同等,将法律观念贯穿到日常行为中。

总结:思修是一门具有重要意义的大一必修课程,通过学习思修课本,我们可以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本文简要介绍了思修课本中的几个重要知识点,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的基本内涵、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法律的定义与特征、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自觉遵守法律等。

思修大一必背知识点总结

思修大一必背知识点总结

思修大一必背知识点总结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论基础,也是每个大一学生必备的重要知识点。

下面将对思修大一必背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 辩证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关系: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唯心主义则与之相对立。

辩证唯物主义关注事物的矛盾统一和变化发展规律,强调客观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唯心主义则认为精神和意识是第一性的。

2.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唯物辩证法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方法,其基本范畴包括矛盾、对立统一、否定之否定等。

矛盾是事物内部相互联系中的对立统一,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3. 马克思主义的人类观: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解放。

人类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之一。

二、科学社会主义1. 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

其发展历程包括乌托邦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等阶段。

2.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针,指导着中国共产党在治国理政中的方向。

这一思想要求发展必须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3.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任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任务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起着领导核心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中流砥柱。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包括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等。

3.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包括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

大一思修笔记重点归纳2023版

大一思修笔记重点归纳2023版

大一思修笔记重点归纳2023版一、自我认识和自我反思1. 自我认识的重要性自我认识是指对自己的个性、能力、价值观和兴趣等方面的了解和认知。

自我认识的重要性在于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指导自己的行为,并在面临选择和决策时提供依据。

2. 自我反思的意义自我反思是对过去的经验和行为进行思考和评估的过程。

通过自我反思,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找到改进和提升的方向,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思维和行动。

3. 自我认识的方法•倾听他人的评价和反馈•反思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定期进行自我评估和总结•通过尝试新事物来开拓眼界和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潜力4. 自我反思的步骤•确定反思的目标和问题•收集相关的信息和数据•分析和解释这些信息和数据•归纳总结并提出改进的方案•实施并评估反思的结果二、人生的意义和价值1. 人生的意义和目的人生的意义和目的是每个人都会面临的问题。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但一般可以归纳为追求幸福、实现自我价值、做有意义的事情等。

2. 人生的价值观人生的价值观是一种对人生、世界和道德准则的看法和判断。

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往往会影响个人的决策和行为。

因此,培养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3. 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定义明确的人生目标和追求•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和情绪管理能力•关注他人的需求并给予帮助和支持4. 人生的幸福指数人生的幸福指数是评价一个人是否幸福的指标。

幸福指数不仅与物质条件有关,更重要的是与个人的主观感受和心理状态密切相关。

因此,要实现幸福,需要关注身心健康和人际关系的平衡。

三、个人与社会的关系1. 个人的社会属性个人在社会中有着不同的社会属性,如性别、年龄、种族、社会地位等。

这些社会属性会影响个人的生活经验、机会和待遇。

因此,要认识和理解自己的社会属性,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并实现个人的发展。

2. 个人与社会的互动个人与社会是相互作用和影响的。

个人的行为和态度会受到社会的期望和规范的影响,同时个人也会通过自己的行为和活动对社会产生影响。

大一思修知识点汇总

大一思修知识点汇总

大一思修知识点汇总11 绪论111 适应人生新阶段112 提升思想道德素质与法治素养12 人生观121 人生观的主要内容122 正确的人生观123 创造有意义的人生13 理想信念131 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132 崇高的理想信念133 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14 中国精神141 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142 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143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1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5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152 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指引16 道德及其变化发展161 什么是道德162 道德的功能与作用163 道德的变化发展17 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171 传承中华传统美德172 发扬中国革命道德173 借鉴人类文明优秀道德成果18 遵守社会公德181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182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183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19 遵守职业道德191 职业生活与劳动观念192 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193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110 遵守家庭美德1101 注重家庭、家教、家风1102 恋爱、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规范111 培养良好的个人品德1111 个人品德及其作用1112 掌握道德修养的正确方法1113 锤炼高尚道德品格112 法律及其历史发展1121 法律的含义1122 法律的历史发展113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1131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1132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114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1141 法律制定1142 法律执行1143 法律适用1144 法律遵守115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1151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大意义1152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主要内容1153 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116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1161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162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1163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1164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1165 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117 培养法治思维1171 法治思维的含义与特征1172 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1173 培养法治思维的途径118 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1181 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1182 依法行使法律权利1183 依法履行法律义务。

思修大一知识点总结

思修大一知识点总结

思修大一知识点总结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简称思修)是大学时期重要的一门课程,其内容面广、知识点多。

下面将对大一思修课程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理解这门课程。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背景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经验和主要特征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和基本任务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1.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和真理的标准2.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4.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5.生产资料公有制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转变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7.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特征三、中国共产党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1.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和意义2.从严治党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3.中国共产党反腐败斗争的理论与实践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历史性变革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根本原因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1.法治理论的基本内涵和总体要求2.社会主义法治的发展道路3.法治社会建设的主要任务和路径六、当代中国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及其治理1.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及其治理2.政治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及其治理3.文化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及其治理4.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及其治理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和核心价值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实践路径以上是大一思修课程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认清中国共产党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性,以及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等重要内容。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应该牢记这些知识,不断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意识,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大一思修知识点总结2023版

大一思修知识点总结2023版

大一思修知识点总结2023版一、什么是思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思修,是高校普遍设置的一门必修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和道德水平,同时使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法律基础知识。

二、关于人的自由与解放人的自由与解放是思修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涉及到人的主体性和社会发展的问题。

自由是人的一种基本权利,人应该在尊重他人的基础上享有自由。

解放是指在社会历史发展的不断进步中,人们通过社会变革和自我超越实现对传统束缚的解放,并逐步实现人的自由、平等和发展的目标。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核,是指导社会道德建设和价值认同的重要原则。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十二个方面。

这些价值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要义,指导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是社会主义社会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它旨在构建公平、公正、公开、有序的社会秩序,保障人民权益,维护社会稳定。

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包括立法、执法、司法和法规宣传教育四个方面。

立法是建设法制的基础,执法是法制建设的重要环节,司法是法制建设的保障措施,法规宣传教育是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它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建立起来的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保持了公有制的主导地位,又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

六、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育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包括文化自信、文化创新、文化传承和文化交流四个方面。

文化自信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信,文化创新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推动力,文化传承是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文化交流是推动多元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思修知识点总结大全

思修知识点总结大全

思修知识点总结大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大学生必修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和法律观念,增强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和法制观念,使大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做到知法守法、遵纪守规、守法诚信,使他们具备较高的社会责任感和法律意识。

本文将总结思修课程的相关知识点,包括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等内容。

一、思想道德修养1.思想道德修养的概念和意义思想道德修养,是指通过学习、实践和感悟,正确引导自己的思想,自觉遵循社会公德,坚守道德底线,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素质。

思想道德修养的意义在于:(1)培养正确的思想观念,健全的人格品质,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2)增强个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3)提高综合素质,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2.思想道德修养的基本内容思想道德修养的基本内容包括:(1)道德规范: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伦理、个人品德等;(2)精神追求:包括真善美的追求,崇尚正气、向上向善等;(3)行为规范:包括做人做事的准则,规范自己的行为;(4)修身养性:包括修养品格、陶冶情操、守正立身。

3.思想道德修养的方法和途径思想道德修养的方法和途径包括:(1)学习:通过阅读文学、哲学、历史等书籍,增长见识,修身养性;(2)实践:通过参与志愿者活动、社会实践等方式,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3)感悟:通过思考、反思、与他人交流沟通,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

4.思想道德修养的要求思想道德修养的要求包括:(1)自尊自信:对自己有积极的自尊心和自信心;(2)诚实守信:言行一致,诚实守信;(3)坚韧不拔:面对各种挫折和困难,能坚韧不拔,不气馁;(4)谦虚谨慎:对他人虚心学习,行事谨慎细致。

二、法律基础1.法律基本概念法律是由国家机关制定和发布的,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规范公民行为的强制性规范。

2.法律的职能和作用法律的主要职能和作用包括:(1)调节社会关系:通过法律规范,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保证社会秩序的稳定;(2)保障公民权益:通过法律规范,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保护公民的人身、财产等权利;(3)公正司法:通过法律规范,保障司法公正,保证公平、公正的审判。

思修大一每一章知识点

思修大一每一章知识点

思修大一每一章知识点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以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为基础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它是无产阶级革命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和批判工具,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思想工具。

二、世界观与方法论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根本看法和立场,它决定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辩证唯物主义,它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是物质决定意识而不是意识决定物质。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方法,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是实践基础上的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主要包括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创立阶段、列宁主义时期、毛泽东思想时期和邓小平理论时期。

四、人的本质和人的发展人的本质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和决定因素,人的本质是社会的,是人类的社会属性。

人的发展是指人类社会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和社会制度下,人的能力和境遇的变化。

五、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追求人生的意义是指人类活动的目的和价值所在,人生的意义与人的价值追求紧密相关。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价值是通过实现自我和造福人类来实现的,人应该通过劳动和创造来发挥自己的价值。

六、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是指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规律性特点,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包括生产力发展规律、阶级斗争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七、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建设道路社会主义的本质是真正解放生产力,消除剥削,消除赤裸裸的阶级对抗的社会制度。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指在无产阶级领导下,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来实现共同富裕和最终达到共产主义社会。

八、共产主义社会与人类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是无阶级社会,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最高社会形态,实现了人类自由发展和个人全面发展。

人类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是朝着共产主义社会不断前进。

以上是思修大一课程的每一章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掌握世界观与方法论,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史,认识人的本质和人的发展,追寻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了解社会历史发展规律,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建设道路,以及展望共产主义社会和人类未来的发展。

思修大一笔记知识点

思修大一笔记知识点

思修大一笔记知识点思修是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是大学阶段政治理论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学习思修,可以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有全面的了解,增强政治理论水平,培养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下面是思修大一笔记的知识点。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唯物史观、辩证法、剩余价值理论和无产阶级专政。

这些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石,对于正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2.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渊源:思想溯源到17世纪的英国,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理论观点逐渐形成,并在19世纪的欧洲迅速发展。

第二章无产阶级与剩余价值1. 无产阶级的定义:指在生产过程中只能卖出劳动力以维持生存的劳动者,无产阶级是社会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

2. 剩余价值:是资本家剥削工人的产物,指在生产中,工人创造出的价值中超过其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归资本家占有和支配。

第三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制度1.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经济和按劳分配原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属性和人民利益的根本要求。

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这一矛盾决定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

第四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1. 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关于党和国家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方向。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五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果1. 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分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五个方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共同奋斗的目标和纲领。

大一第一学期思修知识点

大一第一学期思修知识点

大一第一学期思修知识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思修)是大一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加强对法治与公民道德的认知与素养。

本文将介绍大一第一学期思修课程中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思修课程的第一个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关于宇宙和人类社会一般规律的科学观点,强调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原则。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是探索客观世界的方法和理论原则,包括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等。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社会主义社会基本价值目标的集中体现。

它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12个方面。

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每位大学生的责任和义务。

三、宪法与法治国家建设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国家政治制度和国家制度的基石。

宪法的主要内容包括国家制度的根本原则、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

法治国家建设是指依法治国的国家建设,强调法律的权威和规范性。

法治国家建设应该坚持依法治国、公正司法、全面依法治国等原则。

四、科学文化素质与人文精神科学文化素质是指基本科学知识和科学思维方式,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能力。

人文精神是指人道主义、尊重他人、关心社会等素质。

大学应该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人文精神,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五、大学生的劳动教育劳动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劳动观念和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

大学生应该通过实践、实习、社会实践等形式,了解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培养劳动习惯和劳动精神。

六、青年与社会主义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大学生应当牢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立足实际,为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

青年要培养正确的政治观念、价值观和道德观,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社会主义建设。

七、校园文化建设与校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和校风建设是培养大学生优秀品德和良好习惯的关键环节。

学校应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塑造积极向上、健康向善的校园文化氛围。

大一思修知识点汇总

大一思修知识点汇总

大一思修知识点汇总大学的第一学期,思修课成为了我们探索道德与法律、自我与社会的重要窗口。

以下是对大一思修课程知识点的一个汇总。

一、思想道德修养1、理想信念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理想信念对人生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能为我们提供前进的动力,提升精神境界。

2、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指个人或集体对祖国的一种积极和支持的态度,集中表现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为保卫祖国和争取祖国的独立富强而献身的奋斗精神。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力量。

在当代,爱国主义体现在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祖国的灿烂文化、爱自己的国家。

3、人生价值人生价值包括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自我价值是个体对自身存在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社会价值是个体对社会和他人所具有的价值。

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4、道德品质道德品质是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个人思想和行为中的体现,是一个人在一系列的道德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特征和倾向。

常见的道德品质包括诚实守信、尊老爱幼、团结友善、勤劳勇敢等。

良好的道德品质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二、法律基础1、法律的概念和特征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法律具有规范性、国家意志性、国家强制性、普遍性和程序性等特征。

2、我国的法律体系我国的法律体系包括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多个法律部门。

3、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修重点1.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国家的核心利益。

2.爱国主义体现了每一个中华儿女对祖国的责任,这种责任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每个人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3.社会主义在中国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集中代表着、体现着、实现着国家、民族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4.中国共产党是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并躬身实践的光辉典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5.民族精神是中国精神的主要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

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6.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7.国家统一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

8.勤劳是一切事业成功的保证,是兴家立国之本。

9.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中国精神的主要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时代精神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民族精神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时代性体现,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形成的重要基础和依托。

两者的有机统一,构成了中国精神的本质内涵。

1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

1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之一是发展社会生产力。

12.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基础,促进民族团结和进步是各个民族每一个成员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

13.热爱祖国,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也是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和平统一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实现和平统一首先是要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14.强大的国防是国家生存发展的保障。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15.爱国主义是我国社会主义国防观念的重要思想基础。

16.我国的国防是全民的国防。

17.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支柱和核心。

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

18.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维护国家安全的基本义务。

19.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

20.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也决定着人们行为选择的价值取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21.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

22.人生观是世界观在对待人生问题上的具体体现,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23.世界观决定人生;正确的世界观是正确人生观的基础,人们对人生意义的正确理解,需要建立在对世界发展客观规律正确认识的基础之上;人生观从属于世界观,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不可能有正确的人生观;人生观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人生观发生变化往往会导致世界观发生变化。

24.世界观: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25.人生目的是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

人生目的在人生实践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26.正确的人生目的会使人懂得人生的价值首先在于奉献,从而在工作中尽心、尽力、尽责。

27.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愿。

28.人生态度的形成既是一定社会环境影响的结果,也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

29.认知、情感、意志是起主要作用的三种心理要素。

30.认真务实乐观进取是正确的人生态度。

31.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

32.思考价值并形成一定的价值观,是人们使自己的认识和实践活动达到自觉的重要标志。

33.任何一个社会都会形成与其根本制度和要求相适应的、主导全社会思想和行为的价值体系,即社会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基本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体现着社会意识的性质和方向。

34.人生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价值,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35.只有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内容的人生观,才是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才值得同学们终生奉行和践行。

36.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应当成为我们时代最崇高的精神。

37.错误的人生观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它们都表达了剥削阶级的人生观对人生目的的主张,反应的都是狭隘的剥削阶级的腐朽观念,不可能具有劳动人民德尔宽广胸怀和远大志向,更不能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

它们都没有把握个人与社会的正确关系,忽视或否认社会性是人的存在和活动的属性,它们讨论的人生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偏狭的一己之私利,它们对人的需要的理解是片面的,夸大了人生的某方面的需要,而无视人的全面性和人生的整体需要。

38.人生的意义,需要从人生价值的角度进行审视和评价。

39.衡量人生的社会价值的标准是个体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

40.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41.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

个体的人生活动不仅具有满足自我需要的价值属性,还必然地包含着满足社会需要的价值属性。

42.个体通过努力提高自我价值的过程,也是其创造社会价值的过程。

人生的社会价值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人生社会价值的实现是个体自我完善、全面发展的保障。

没有社会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就无法存在。

43.任何个体的人生意义都只能建立在一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条件基础之上,并在社会中才能得以实现。

44.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的最基本内容。

45.一个人的生活具有怎样的价值,从根本上讲是由社会所规定的。

46.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

劳动以及劳动对社会和他人作出的贡献,是社会评价一个人的的人生价值的普遍标准。

劳动和贡献的尺度作为社会评价人生价值的基本尺度,正是对人生价值评价评价根本尺度的一种具体化。

47.在今天的社会主义社会中,衡量人生的价值,标准就在于看一个人是否以自己的劳动和聪明才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真诚奉献,为人民群众尽心尽力服务。

48.客观的认识自己是确定人生价值目标的重要前提。

49.人生价值终究要通过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展现出来。

50.人生价值目标的实现是一个实践的过程,人生价值的评价就是对实践及其成果的评价。

社会实践才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51.在当今中国,最重要的社会实践,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

52.任何需要都必然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才能实现。

53.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关键是要处理好个人与他人的利益关系。

54.形式上,竞争和合作是对立的;本质上二者又是相互伴随、相互统一的。

55.人生的内容是由复杂多变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构成的。

56.个人与社会不可分离,社会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个人是构成社会的前提。

57.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关键是把握个人在社会中的定位。

58.人具有个体性,又具有社会性。

人的个体性与社会性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

人的个体性中蕴含社会性,人以个体的形式存在,同时又以社会的形式存在(人依赖于社会)。

59.人只有将个体性与社会性统一起来,才能获得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基本条件。

60.个人和社会的关系归根到底是个人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的关系。

两者在根本上是一致的,谁也离不开谁。

社会整体利益体现了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是个人利益得以实现的前提和基础,同时他也保障着个人利益的实现。

61.个人的身心健康与和谐、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融洽相处,人与自然之间友好共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特征和价值追求。

62.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道德是社会关系的产物)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63.道德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应。

64.在阶级社会,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道德必然带有阶级性。

65.道德对社会经济关系的反应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以能动的方式来把握世界,引导和规范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

66.道德评价是道德调节的主要形式,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是道德调节所赖以发挥作用的力量。

67.占统治地位的道德是统治阶级的道德;被统治阶级的道德则处于从属地位。

68.道德的发展和进步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

69.社会主义道德是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70.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决定并体现着社会道德建设的根本性质和发展方向。

71.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中国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评价标准。

72.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73.道德是经济基础和现实生活的反应,而不是脱离历史发展的抽象概念。

74.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人们选择行为、评价善恶的普遍标准,也是衡量社会道德和精神文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尺。

75.法律是产生于特定的物质生活条件基础之上。

法律以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和社会秩序为目的。

76.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和性质总是与其所在社会的生产关系相适应的,77.资本主义国家的法律制度可以分为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

法律渊源法律结构法官权限不同。

78.指引作用是法律最首要的行为。

79.国家是法律强制的主动主体,作为被强制对象的社会成员或社会组织则是被动主体。

80.社会主义法律除了具有规范作用外,还具有确立和维护社会主义制度的社会作用,是阶级本质和经济基础的集中体现。

维持国家制度,经济制度,社会秩序,推动社会改革和进步也是实现社会改革和进步的有效途径。

81.法律制定是法律运行的起始性和关键性环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国务院有权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

省、自治区、直辖市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地方性法规,82.行政执法(法律执行)的主体通常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

具体: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下属行政机构。

83.司法的基本要求是正确、合法、合理、及时。

司法原则:司法公正。

84.守法是法律实施和实现的基本途径。

一切组织和个人都是守法的主体。

85.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第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86.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