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9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合集下载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9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9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任务一
【自学识记】识记古代印度的地理位置、印度文明 遗址名称、种姓制度的内容、佛教创立的时间、人 物、教义等基本史实。
地理环境
1.读图并结合所学知 识,描述古代印度的 地理位置,分析那里 的自然条件(气候、 河流)。
充足的水源、肥沃的 土壤、丰沛的降水
2.在图中找出古代印 度的重要城市。
(南亚次大陆指的是喜马拉雅山以南的地区。 它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国。)
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忍耐顺从,以求进入极乐世界,这
劳动人民的 对渴望解除苦难的劳动人民来说,是一种精神寄托,具有一
精神寄托: 定的吸引力。(麻痹作用)
统治者拥 佛教并不反对奴隶制,它所宣扬的“忍耐顺从”有利于维护
护:
奴隶主的统治,因此被统治者所接受,并大力提倡。
佛教传播路线
古代印度 (公元前3 世纪)
◆ 从事国家军事、行政事务。
首陀罗

刹帝利
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
种姓制度激化了社会矛盾。
佛教产 生背景
任务四
【合作探究】从佛教产生的 背景、教义等方面,分析佛 教迅速发展和传播的原因。
得到广泛传播的原因 P13
佛教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因此得到刹帝利和一些富人的支持 社会基础: ,也符合印度劳动人民的切身利益,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导入
10.某班级排练课本剧,涉及古代印度种姓制度时,有一
句台词是错误的。它是(
)
A.本国王把持军政大权,国家唯我独尊
B.别看我只是一个武士,但我和国王同属刹帝利
C.我是一个拥有万贯家财的大商人,却屈居第三等级
D.我很苦恼,我爱上了一个上一等级的姑娘,但我们不能 步入婚姻殿堂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课件(共20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课件(共20张PPT)
C.很多手工业者从事青铜铸造业 D.柏拉图在和学生们探讨哲学问题
佛教为何会受到国王和广大民众的支持?
1.早期佛教反对种姓制度,反对第一等级婆罗 门的特权,得到了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 2.佛教提出“众生平等”,不拒绝低种姓的人 入教,教义通俗易懂,信仰的民众日益增多。
佛教
释迦牟尼的故事 释迦牟尼是释迦族的王子,出生在今天尼泊尔的蓝 毗尼。相传,年轻的释迦牟尼驾车出游时,途中先 后遇到老人、病人和死人,他们衰老、羸弱的身影 和凄惨的景象让他内心深感痛苦。后来,他听说出 家可以获得解脱生老病死等苦难的办法,于是决心 出家修行。坐在一棵巨大的菩提树下,经过七天七 夜的苦思冥想,他终于大彻大悟,创立了佛教。此 后几十年间,他宣传佛教,广收门徒。门徒们称他 为“佛”,意思是“大彻大悟”的人。他死后,遗体被 火化,留存下来的遗骨由信徒们分别带到各处建塔 供奉。这种塔在我国被成为舍利塔。
菩提树 佛陀讲经
佛陀说法
佛陀打坐
佛教
阿育王是古代印度摩揭陀国孔雀王朝 的第三代国王,又被称为“无忧王”。阿 育王曾经谋杀的兄弟姐妹有99人,阿育王 夺取了王位后,开始向外扩张。最大规模 的扩张是对羯陵伽的远征。被俘虏的羯陵 伽人有15万人,被杀的有10万人。
成为教徒后,阿育王对残酷的战争给 人民所造成的灾难感到十分后悔。此后代 替暴力统治和侵略的将是不竭余力的宣扬 佛教,从此以后,他不再向邻国派遣军队,
除 此 之 外 , 还有最 卑贱的 “不可接 触者”——贱 民
首陀罗 困破产的人
种姓制度
资料2那是流传着这样的一个故事:一位理发师的儿子爱上了一个少女。他 父亲告诫说:“儿子,你不要把愿望寄托在办不到的事情上。你是理发师的 儿子,属于低级种姓(首陀罗),而那个女孩属于高级种姓(刹帝利)。 刹帝利的女儿是不能与你结婚的。”结果,理发师的儿子在绝望中忧郁而死 。 资料反应了什么社会问题 反映了?当时不同种姓之间壁垒分明、等级森严的社会状况。不同等级的 人之间不得通婚。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9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精品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9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精品课件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第3课 古代印度
1、了解古代印度文明的兴起、强盛和衰落的过程; 2、理解印度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对古代印度文明的影响; 3、知道古代印度种姓制度及四个等级,了解种姓制度 的影响; 4、了解佛教的创立、发展和传播过程。 。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地理位置:古代印度在地理上是指今天的南___亚___次__大___陆__。 2.起源: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印___度___河___流域。 3.遗址: _哈__拉___帕___遗址和__摩___亨___佐__·_达___罗遗址。 4.建国:公元前 1500 年左右, _雅___利__安___人在印度北部建立许多小国家。 5.强盛: _孔___雀___王__朝统治时期,农业和工商业都比较繁荣,首都__华___氏__城__是当 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A.佛教创立于公元前5世纪 B.佛教创始人被称为“释迦牟尼” C.佛教提倡“众生平等” D.佛教在公元前1世纪传入中国
素养解读 历史文献资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作为证据对史实进行直接推理和论证。 下题以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和宗教信仰为主题,渗透了史料实证的素养观念,目 标是培养借助史料对重要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进行解释和阐述的能力。 10.古代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古代印度文明以其丰富、玄奥和神奇深 深地吸引着世人,对亚洲诸国(包括中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问题。
【问题思考】 种姓制度的实质和影响是什么? (1)实质:根据种姓制度,古代印度社会分为四个等级,下一 等级的人不能从事上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能通婚 。从四个等级的权利和义务中不难看出,它维护的是奴隶主 阶级的利益。所以,种姓制度的实质是一种建立在阶级压迫 基础上的社会等级制度。 (2)影响:种姓制度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给后来印度社会 的发展带来了不良的影响。这一制度的消极影响在今天的印 度依然或多或少地存在着。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 课件)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 课件)
——陈荣月《古印度文明读本》
材料五 种姓制度的严格规定下,印度民众极为讲究门当户对的方式,双方 结婚对象大多数是处于同一种姓氏的阶层,不得以较低种姓氏与高级阶层结婚, 使高贵的血统受到污染,甚至会将不遵守种姓制度的夫妻一同贬为贱民,也让双 方家庭成员受到外界的冷嘲热讽。
——颜刚威《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历史溯源》
——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卷)
3、特点
材料一 瓦尔那制度(种姓制度)原是部落社会的组织方式,它拖着一条氏族
血缘关系的尾巴。各个瓦尔那的社会等级地位取决于其家庭出身,严格按照血统关
系世袭相传。
——培伦《印度通史》
材料二 低贱种姓的人如果用身体的某一部分伤害了高级种姓的人,就必须将 那一部分肢体斩断;如果是首陀罗辱骂了婆罗门,就要用滚烫的油灌入他的口中和 耳中,而高级种姓人的如果杀死了一个首陀罗,仅用牲畜抵偿。
1、文明的起源——地理位置
(1)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温暖湿润)
(2)河流: 印度河和恒河,定期泛滥
气候温暖湿润, 河水泛滥给沿 河地带耕作带 来足够多的淤 泥,形成冲积 平原,有利于 发展农业。
约公元前23 世纪
约公元前18 世纪
哈拉帕遗址
2、古印度文明的发展历程
哈拉帕和摩亭佐•达罗都是城市遗址。 从遗址看,这两座城市的建设都经过 精心规划。城市分为上城和下城两部 分:上城是政治中心,有高大的公共 建筑;下城是住宅区和工商业活动区, 街道笔直宽阔,垂直交叉,街区整齐 划一,有完整的下水道系统。
第三课 古代印度
1.通过识读古代印度示意图,获取有效信息,学会识别历史地图,了解 印度河流域的地理位置。
2.通过图片和材料展示,掌握种姓制度的建立和其对印度社会发展的 深远影响。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9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精品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9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精品课件
彩的目的何在?种姓制度的实质又是什么?
目为的了:保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实质(性质 ): 贵族统治的工具,是一种不平等的阶级制度。
一、雾里看花:何为种姓制度 归纳:
种姓制度(:社会等级制度)
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特点 :
制度外,不可接触者--贱民
1.种姓界限森严 2.种姓职业世袭 3.种姓实行内婚
背景:种姓制度激化了社会矛盾, 阻碍社会发展
时 间:公元前6世纪
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
佛教教义①宣扬“众生平等

”,反对婆罗门的
种姓制度,不拒绝
低②种宣姓传的忍人耐入顺教从。
佛教的传 播:
中 亚
中 国
朝鲜半 岛、日 本


傣族地区以及斯
里兰卡、缅甸和
泰国等
前3世纪孔雀王朝阿育王基本统一,宣
高种姓男 人
顺婚
你是一个好人,只是我们种姓 不和。
低种姓女 人
高种姓女人
逆婚
低种姓男人
一、雾里看花:何为种姓制度
材料二: 婆罗门贵族给种姓制度披上一层神圣的 色彩。他们编造说:造物主“原人”用自己的嘴 变成了婆罗门,用手变成了刹帝利,用腿变成了 吠舍,用脚变成了首陀罗。
思考:分析婆罗门祭司将种姓制度赋予神秘色
排除在种姓制度之外:贱民 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
5
一、雾里看花:何为种姓制度
材特料点一::在1.实种际姓生界活限动中森,严瓦尔那地位较高的男子娶地位较低的女子为妾
是被允许的,但严格禁止瓦尔那地位较低的男子娶地位较高的女子为妻。
2.种姓职业世袭
——吴于廑《世界史·古代史》
3.种姓实行内婚
只要我们相爱,种姓不是问题!

人教版市级公开课一等奖初中九年级历史上册《古代印度》(完美版课件)

人教版市级公开课一等奖初中九年级历史上册《古代印度》(完美版课件)


哈拉巴和摩亨佐・达罗

等早期文明遗址,年代 大约为公元前23世纪一

前18世纪。这些文明一
度繁荣,后来因不明原
因衰亡而长期不为人所
知。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出现小国
公元前1500年 左右,来自中 亚雅利安人, 陆续在印度河 流域和恒河流 域定居下来, 从事农业生产, 印度北部逐渐 出现了许多小 国家。



古印度
现今印度

古代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它包括今天今天的印度、
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国。印度的名称起源于印度河,中国古
代称它为“身毒”或“天竺”。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3课 古代印度
第一单元
发祥地域
摩亨佐达罗城市与浴池复原示意图
印度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源于青藏
高原,流经今巴基斯坦

境内,入阿拉伯海,水
量丰沛。在那里发现的

3.鼎盛时期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3课 古代印度
第一单元
发展
古 印 度 佛 教 艺 术
古印度佛教绘画图片
古印度佛教最高学府那烂陀寺
古印度洞窟坐佛
舞王湿婆雕像
古印度佛教艺术遗址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3课 古代印度
第一单元
传播
公元前3世纪后,佛教开始向外传播。公元前1世纪,佛教 经中亚传到中国新疆,再传人内地。后又传到朝鲜日本和 越南等国。佛教往南经锡兰,传到东南亚的缅甸、泰国、 柬埔寨等国。
第3课 古代印度
第一单元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鼎盛时期
第3课 古代印度
第一单元
古印度南亚古代摩揭陀国的奴隶制王朝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上第3课《古代印度》课件(共58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上第3课《古代印度》课件(共58张PPT)

Harappa city
Mohenjodalo-city
哈拉帕残留的土墙
哈拉帕的内城
哈拉帕谷仓遗址
哈拉帕商人使用的石质砝码
城 市 规 划 和 建 设
摩亨佐 达罗遗址
摩亨佐·达罗的排水沟
宽阔的街道和隐蔽的排水沟
摩亨佐·达罗的深井
垃圾箱
摩亨佐·达罗城中的大浴池遗址
大浴场
农业
农 具



有 史
仓料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上第3课《古代印 度》课 件(共58 张PPT)
黄河
尼尼 罗罗 河河
两两河河 流流域域
印印度度河河
印度长江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上第3课《古代印 度》课 件(共58 张PPT)
师徒四人到 何处取经?
我国唐代著名僧人玄奘, 在公元7世纪西游印度,并 居住多年。他返回唐朝以 后写成的《大唐西域记》 中就记载了古印度的繁荣。
佛教为什么能很快发展壮大?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上第3课《古代印 度》课 件(共58 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上第3课《古代印 度》课 件(共58 张PPT)
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除半岛最
南端外,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农业和工商业都比较繁荣, 出现了许多工商业中心城市,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 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环境说:由于生态环境遭破坏,不利于居民生存,迫 使居民向周边及恒河流域迁徙,造成哈拉巴文化衰亡。这 种说法当然也不能完全令人信服,因为雅利安人入侵后曾 在创造哈拉巴文明的地区长期生活。
雅利安人入侵
公元前1500年左右,来自中亚 的一支游牧部落侵入印度。最 初生活在黑海附近,以游牧为 生。他们自称雅利安人,意为 “出身高贵的人”。公元前16 世纪到公元前10世纪,在印度 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定居下来, 从事农业生产。印度北部逐渐 出现了许多小国家。雅利安人 逐步占有印度河、恒河流域, 征服了该地区原有的土著居民, 取代了印度原有文明。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课件(共47张PPT)精品课件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课件(共47张PPT)精品课件

3.强盛:孔雀王朝统治 时期
阿育王(Asoka)是印度 孔雀王朝君主(公元前273~ 前236年在位)。阿育王之名 可意译为“无忧王”,是孔雀 王朝第三任国王。
古代印度鼎盛时期有哪些表现?
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代印 度文明的鼎盛时期。 (1)除半岛最南端外,印 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 (2)农业和工商业都比较 繁荣,出现了许多工商业中 心城市。 (3)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 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 城市之一。
刹帝 利 吠舍
首陀罗
地位最高
④种姓制度的特点
a.种姓界限森严;
原因
杀害婆罗门 处罚最重, 杀害首陀罗 处罚最轻。
b.种姓职业世袭;
c.不同种姓的人不能 通婚。
地位最低
等外级
贱民(最不可接触者)
种对古代印度种姓制度实质的认识:
• 是一种严格的等级制度,是奴隶主阶 级对奴隶和其他劳动人民进行统治的 社会制度,是阶级分化的具体表现。 是为保护奴隶主特权的等级制度,是 贵族统治的工具。
尽管自印度独立以后,废除了种姓 制度,印度宪法文规定不准阶级歧视, 但是种姓制度对今天的印度社会特别 是印度农村仍然保留着巨大的影响。
2008年5月,印度拉贾斯
坦邦过半城镇爆发种姓民众 展开的暴力示威,有37人在 暴乱中丧生。
在2008年8月,印度比哈省 的阿拉里亚发生水灾,然而 由于阿拉里亚为贱民的集中 地,灾民得不到地方政府的 任何协助,令大量灾民死于 水灾当中。
曾被称为“土匪女王”的 普兰·黛维因为在低种姓 人群中颇有影响而曾当选 议员。2001年7月25日, 她遇刺身亡。
种姓制度
贫富悬殊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
种姓制度引发暴乱不断
种姓制度不但在当时激化了社会矛盾,而且对印度后来的社 会发展也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尽管自印度独立以后,废除 了种姓制度,印度宪法文规定不准阶级歧视,但是种姓制度 对今天的印度社会特别是印度农村仍然保留着巨大的影响。

(名师整理)历史九年级上册《 古代印度》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名师整理)历史九年级上册《 古代印度》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第3课 古代印度
重点难点释读 知识点一 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古代四大文明的比较
文明
古代埃及 文明
古代两河 流域文明
古代印度 文明
古代中国 文明
流域 尼罗河流域
两河流域
印度河流域 和恒河流域 黄河、 长江流域
文明出现 约公元前3500年 约公元前3500年 约公元前23世纪 约公元前2070年
文明象征 金字塔
第3课 古代印度
知识点二 森严的种姓制度 4.(2018陕西宝鸡凤翔县期中)阅读材料: “婆罗门,由于从身体的最高尚部分出生,由于最先出生且掌握‘历史 知识’,因而理应为一切创造物的主宰。”“婆罗门可以确信不疑地享 有首陀罗的财产……”“……婆罗门主人得强迫其‘首陀罗’执行屈 辱的服役,因为他是自在神创造出来为婆罗门服役的。”“‘国王’应 极力使吠舍与首陀罗执行自己的劳动,因为他们逃避自己的义务时,则 使整个世界动摇。” ——摘自《摩奴法典》 请回答: (1)上述材料是古代什么国家的法律条文? (2)这些条文反映了什么制度? (3)除了婆罗门这一种姓外,其余三个种姓分别为什么?
第3课 古代印度
知识点一 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2019吉林长春德惠三中第一次月考)下列属于在印度河流域发现的 文明遗址的有 ( ) ①哈拉帕遗址 ②殷墟遗址 ③二里头遗址 ④摩亨佐·达罗遗址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D 在印度河流域发现了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等早期文明遗 址。
第3课 古代印度
答案 (1)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 (2)早期佛教宣扬“忍耐顺从”,因而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 早期佛教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生平等”,不拒绝低种 姓的人入教,因此得到下层民众的支持。 (3)佛教经中亚传到中国新疆,再传入中国内地。 解析 本题考查了佛教创立和传播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回答即可。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9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精品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9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精品课件
D.“我很苦恼,我爱上了一个上一等级的姑娘,但我们 不能步入婚礼殿堂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1、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南亚次大陆 印度河流域
2、早期文明
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
3、鼎盛
孔雀王朝
4、种姓制度
等级 特点
婆罗门 刹帝利 吠舍 首陀罗
5、佛教
创始人 乔达摩·悉达多 教义 传播
甘肃敦煌 莫高窟
三、帝国时代——佛教的传播 与衰落
三、
公元11世纪,突厥人占领北印度, 传播伊斯兰教。
那烂陀寺失去 昔日的光辉,并 渐渐被人遗忘, 变成废墟。
三、帝国时代——佛教的传播 与衰落
1193年突厥人带兵侵占那烂陀 寺,寺院和图书馆遭受严重破 坏,大批那烂陀僧侣逃往西藏 避难,标志着佛教在印度的消 亡。
门教的振兴。
种——姓耿制引曾度《印赢度得与中了国— 印—度—两,大而文明佛的交教往与
赢得了世界。
激荡》
婆罗门教
佛教
印度教
毗自湿吠奴陀时代至今释的迦3牟000 多年毗以湿来奴,第九印化度 民族立的像统一来自于共尼同像的宗教信仰身佛,陀而不是
来自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的领悟。
归纳
一、吠陀时代——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 二、列国时代——释迦牟尼与佛教 三、帝国时代——佛教的传播与衰落 四、步入现代——始终存在的种姓制度
贱民的地位甚至还不如牛
四、步入现代——始终存在的 种姓问制题度四:为何佛教作为印度本土宗教,却在印
度的影响力甚微?
佛教作为一种反对婆罗门统治的社会改革运动,并不
是一种彻底有效的社会改革运动。一方面,它没有发动
种姓制度中的下层去反抗上层权威;另一方面, 它也不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课件 (共18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课件 (共18张PPT)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3、Patience is bitter, but its fruit is sweet. (Jean Jacques Rousseau , French thinker)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果实是甜蜜的。10:516.17.202110:516.17.202110:5110:51:196.17.202110:516.17.2021
4.传播
公元前3世纪后,佛教开始向外传播。 公元前1世纪,佛教经中亚传到中国新 疆,再传入内地,后又传到朝鲜、日本 和越南等国。佛教往南经锡兰,传到东 南亚的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
拓展延伸
古埃及 前3500 古巴比伦 前3500 古印度 前2500
尼罗河 幼发拉底河 底格里斯河 印度河、恒河
金字塔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 8/9202 1/8/92 021/8/9 2021/8 /98/9/2 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 育好, 他就不 能发展 培养和 教育别 人。202 1年8月 9日星 期一202 1/8/92 021/8/9 2021/8 /9
汉谟拉 比法典
种姓制度
课堂检测
1.大河流域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人类璀
A 璨的文明。在印度河流域孕育的古代人类文明
是( ) A.古印度文明 B.古巴比伦文明 C.古希腊文明 D.古埃及文明
2.下列文明成果中,属于古印度人民创造的是
C ( ) A.楔形文字 B.汉谟拉比法典 C.种姓制度 D.金字塔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 ,莫如 树木; 终身之 计,莫 如树人 。2021 年8月20 21/8/9 2021/8/ 92021/ 8/98/9/ 2021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课件 (共39张PPT)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课件 (共39张PPT)

种姓制度
学习目标
1.通过对印度的初步了解,使学生认识印度河
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印度是世界四 大文明古国之一。 2.知道古印度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文明历程。 3.掌握印度种姓制度;佛教的兴起和传播。
新课探究
目标导学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对比观察两幅地图,找出印度河流域、哈 拉巴、摩亨佐·达罗等早期文明遗址?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公元前1500年左右,来自中亚的 3、小国家出现:
一支游牧部落侵入印度。他们自称雅利安人,陆续 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定居下来,从事农业生产, 印度北部逐渐出现了许多小国家。 4、鼎盛时期: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 的鼎盛时期。除半岛最南端外,印度基本上实现了 统一。农业和工商业都比较繁荣,出现了许多工商 业中心城市,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 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时 间:公元前6世纪; 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 佛教教义:众生平等、忍耐顺从
佛教的传播
公元前3世纪后,佛教开始向外传播
古印度象兵ຫໍສະໝຸດ 课堂小结古 代 印 度
古代印度河流 域文明
森严的种姓制 度
地理位置 雅利安人入侵 孔雀王朝 婆罗门 刹帝利 吠舍 首陀罗
释迦牟尼创建佛教
随堂训练
1.印度种姓制度中,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的等级是 ( ) A.吠舍 B.刹帝利 C.首陀罗 D.婆罗门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第3课 古代印度
第3课 古代印度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在地理上是指今天的南亚次大 1、古代印度: 陆,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 印度河流域。
2、早期文明:约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 早期文明遗址:哈拉巴(公元前1750年衰亡)、 摩亨佐·达罗等。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9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精品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9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精品课件
国家相似?
背景材料
大约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这里出现了一些奴隶 制小国。但后来来自北方的白种人自称雅利安人进 入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他们征服了当地居民,建立 起一些奴隶制小国,到公元前三世纪,恒河下游的 摩揭陀国经济发展较快,力量强大,国王阿育王统 一了除南端以外的印度。但是,这种统一是不巩固 的。不久,印度又陷入分裂的状态。
入火中;

杀1个刹帝利,应立誓守戒6年,并交出 链
1000头母牛和一头公牛;

杀1个吠舍,应同样立誓守戒3年,并交
出100头母牛和一头公牛;
杀1个首陀罗,应同样立誓守戒1年,并
从交材出料中1,0你头能母看出牛古和印度一有头哪些公等牛级?。你能不能排列一个顺序?
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婆罗门
刹帝 利
吠舍
古今印度
古代印度 | 基本概 况
时 间:公元前1500 年左右; 种 族:雅利安人; 孔雀王朝:古代印 度文明的鼎盛时期。
雅利安人入侵
古代印度
古印度象兵

森严的种姓 古代印度 制度
古代印 度
「森严的种 姓制度」
雅利安人进入印度之后,逐渐 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 史称“种姓制度”。
杀害婆罗门者,应损毁自己,并三次投 材
壹叁
பைடு நூலகம்




贰 印




录 河
流 域
肆 创
森立 严佛
文 明
的教 种 姓 制 度
当 堂 检 测

古代印度
古代印度河 流域文明
古代印度
「南亚次大 是喜马陆拉雅山脉以南的」一大片
半岛形的陆地,是亚洲大陆的 南延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统治时期疆域广阔,政权 强大,佛教兴盛并开始向外传播。阿育王死后 ,他的儿子据地独立,原来在帝国内处于半独 立状态的安度罗也在南部宣布独立。孔雀王朝 在恒河流域继续维持统治约50年。约公元前 187年,孔雀王朝末王被大臣普沙密多罗·巽伽 所杀,孔雀帝国正式结束,该王朝是第一个基 本统一印度的政权。
除了宣传佛教,阿育王还为老百姓做了许多的好事。如扩大灌溉工程, 修筑道路,建立医院等等。在阿育王在位的40多年里,在国内外都享有很 高的声誉。印度的孔雀王朝也成了印度历史上第一个强大的统一帝国。佛教 的创始当然应该归功于释迦牟尼,但它的大规模的传播,则要归功于阿育王 。
莫 高
3、佛教的向外传播
窟:
云 岗 石
窟 印度
龙 门 石 窟
仰 光 寺
中亚 中国 朝鲜半岛、 日本
南亚、东南亚地区: 斯里兰卡、缅甸和泰 国等
悉达多王子离开王妃 及王宫 《佛经的故事》
佛陀的故事
菩提树
Hale Waihona Puke 公元前6世 纪后半叶, 35岁的悉达 多·乔达摩 坐在一棵菩 提树下开悟 成佛。
迦毗罗卫国遗址
释迦牟尼的 诞生地
释迦族净饭王的王后摩诃摩耶在回娘家天臂城分娩 的途中,经过迦毗罗卫城和天臂交界处的蓝毗尼花 园时,到花园中休息。当摩耶王后走到一棵葱茏茂 盛的无忧树下,伸手去抚树枝时,就在树下生下了 释迦牟尼。经考古证明,离此地西边1000公里就是 释迦族的古都迦毗罗卫城。 2500多年前,在古印度的西北部喜玛拉雅山脚下 ,有个叫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国, 这里山上有茂密的森林,平原盛产稻米,草原适 合畜牧业,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11.在印度电影《流浪者》里 有一句经典台词是“法官的 儿子永远是法官,小偷的儿子 永远是小偷”。这句话有明 显的阶级歧视,这种阶级歧视 最可能源自以下哪一制度? ()
A. 禅让制度 B. 种姓制度 C. 元首制 D. 采邑制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以下是古代某国的法律条文 杀害婆罗门者应损毁自己,并三次投入火中。 杀1个刹帝利,[应立]誓守戒6年,并交出1000头母牛和1头公牛。 杀1个吠舍,[应同样立誓守戒]3年,并交出100头母牛和1头公牛。 杀1个首陀罗,[应同样立誓守戒]1年,并交出10头公牛和1头母牛。
为了维护高级种姓的统治
不同种姓之间壁垒分明、 等级森严 激化社会矛盾,阻碍社会进步
2、主要内容
内容:四个等级 ①第一等级是婆罗门,掌管祭祀 ; ②第二等级是刹帝利,掌管军事 和行政权力; ③第三等级是吠舍,从事农业、 畜牧业和商业; ④第四等级是首陀罗,主要由被 征服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 业、捕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三 个等级服务。
一 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 于印度河流域。
2、时间:约公元前23 世纪——前18世纪。
3:遗址有:哈拉帕文明和 摩亨佐·达罗等早期文明。
古代印度文 明遗址:摩 亨佐·达罗 与哈拉帕文 明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4、雅利安人入侵印度:
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
请回答: (1)材料中的“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分别是指哪些人? (2)述材料中地位最高和最低的分别是哪一阶层? (3)上述材料反映了古代南亚哪一国家的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制度 的实质。
参考答案:(1)婆罗门: 雅利安人中的祭司;刹帝利:雅利安人中的军事贵族; 吠舍:普通的雅利安自由民;首陀罗:被征服的土著居民。 (2)最高的是婆罗门,最低的是首陀罗; 原因:杀害婆罗门处罚最重,杀害首陀罗处罚最轻。 (3)国家:印度;制度:种姓制度。 实质:古代印度的社会等级制度。
种姓制度各个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
相袭。低等级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业, 不同等级不得通婚。
古代印度种姓等级示意图
比较项 第一等级 第二等级 第三等级
名称 职责与权力 婆罗门 掌管祭祀 刹帝利 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 吠舍 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
备注 最高等级
第四等级
首陀罗 贱民
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从事 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 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帕那(银钱单位),吠舍骂了要罚款150到200帕那,首陀罗骂了,要用滚
烫的油灌入他的口中和耳中。”这一规定出自( )
A.古代印度
B.古代中国
C.古巴比伦王国
D.古代埃及
2.(2019·江苏无锡)宗教的形成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 了深远影响。与右图所示信息相关的宗教是( )
A.伊斯兰教 B.基督教 C.佛教 D.道教
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在 社会上遭到欺负和凌辱。
19世纪初的手抄 本《梨俱吠陀》 书影
古代印度的种 姓制度
根据《梨俱吠 陀·原人歌》所 绘的种姓制度
三 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1、佛教的创立
(1)创立时间:公元前6世纪 。 (2)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 ,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 (3)教义:佛教提出“众生平 等”,不拒绝低种姓人入教, 一度成为印度的国教。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地理位置:南亚次大陆
古代印度河 流域文明
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入侵
鼎盛:孔雀王朝

代 种姓制度: 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时 间 公元前6世纪
:创立者:乔达摩·悉达多
佛教
教 义:众生平等
传 播:向北、向南
板书设计
思维导图
光读书不思考也许能使平庸之辈知识 丰富,但它决不能使他们头脑清醒。
佛教四苦:生、 老、病、死
释迦牟尼像
释迦牟尼佛像(乔达摩·悉达多)
佛教宣扬众生平等,主要表现为“业报轮回” 的平等。认为不管高级种姓还是低级种姓,修 了善业的来世将生于富贵人家 ,修了恶业的 来世将生于低贱的人家。但佛教并不主张取消 种姓,对现实生活中不平等的事实基本上也是 认可的。
1.佛教为什么要宣扬众生平等?
—— 约·诺里斯
人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定 居,印度北部出现许多小国。
5、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 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
,除半岛最南端外印度基本上 实现工统一。首都华氏城是当 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 大城市之一。
相关链接
孔雀王朝(约公元前324年-约前188年)是 古印度摩揭陀国著名的奴隶制王朝,因其创建 者旃陀罗笈多出身于一个饲养孔雀的家族而得 名。旃陀螺笈多赶走了希腊人在旁遮普的残余 力量,逐渐征服北印度的大部分地区。其在位 后期击退了塞琉古王国的入侵,并获得对阿富 汗的统治权。
修建了华氏城
类别 B.数学
D.宗教
成就 真正创造了阿拉伯数字
创立了佛教
5.(2019·贵州黔南 等)世界三大宗教 之一的佛教的创立 的时间是( ) A.公元前6世纪 B.公元1世纪 C.公元6世纪 D.公元7世纪
6.(2019·海南)图5中的“ ?"处应填( )
A.古埃及 B.古印度 C.古希腊 D.古罗马
7.亚非大河流域出现的四
大文明古国,按照地理位
置从东到西的排列顺序是
()
A. 中国、巴比伦王国、印度、

埃及 B. 中国、印度、巴比伦王国、

埃及 C. 埃及、印度、巴比伦王国、 中国
中 考
D. 埃及、巴比伦王国、印度、
中国
8.佛教产生于 ()
A. 公元前6世纪 B. 公元前1世纪 C. 公元1世纪 D. 公元6世纪
佛教的传播与阿育王
阿育王是古代印度摩揭陀国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国王,又被称为“无忧王 ”。阿育王曾经谋杀的兄弟姐妹有99人,阿育王夺取了王位后,开始向外 扩张。最大规模的扩张是对羯陵伽的远征。被俘虏的羯陵伽人有15万人, 被杀的有10万人。 成为教徒后,阿育王对残酷的战争给人民所造成的灾 难感到十分后悔。此后代替暴力统治和侵略的将是不竭余力的宣扬佛教,从 此以后,他不再向邻国派遣军队,而是派遣宣扬佛教的高僧。阿育王不久又 宣布佛教为印度的国教,为了弘扬佛法,阿育王派出了包括王子和公主在内 的大批使者和僧侣,到邻近的国家和地区去传教。很快传到了埃及、叙利亚 、缅甸、中国和世界各地。
佛教圣地 菩提伽耶 (佛陀成 道处菩提 树和金刚
座)
佛 教 寺 庙
尼泊尔加德满都的博达佛塔
佛教圣地鹿野苑
洛阳白马寺 (建于公元68年,中 国最早的佛寺)
泰国首都曼谷的玉佛寺(建于1782年 ) 韩国通度寺( 646年建) 日本奈良东大寺(
约建于公元745年)
同步练习
【同步测试】
1. (2019·湖南株洲)某《法典》规定:“刹帝利辱骂了婆罗门要罚款100
古代印度
1. 了解古代印度早期文明的发展历程。 2. 知道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佛教的产生及其传播路
线。(重点) 3. 明白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是奴隶主剥削、压迫人民
的历史见证。(重难点) 4. 总结学习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
(难点)
“白龙马,蹄朝西,驮着唐三 藏,跟着仨徒弟,西天取经上 大道……”其中的“西天”指 的是今天的什么地方?
2.佛教宣扬的“众生平等”是真正的“平等”吗? 如何理解佛教所宣扬的这种平等?
许给人们的只是虚幻的信佛得救的平等,实际起了麻痹大 众从事积极斗争的作用。教义对统治阶级有利。
2、佛教被弘扬的时间人物 公元前3世纪 阿育王
阿育王(Ashoka,音
译阿输迦,意译无忧, 故又称无忧王,约前 304年-前232年)是 印度 孔雀王朝的第三 代君主,频头娑罗王之 子,是印度历史上最伟 大的一位君王。
9.古代印度社会里,商人的女 儿不能嫁给官吏的儿子,这是 因为( ) A. 商人的财产多于官吏 B. 官吏的财产多于商人 C. 商人与官吏世代结下仇怨 D. 种姓制度的严格限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