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孩子一个天真的童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还孩子一个天真的童年

作者:马晓娟

来源:《文教资料》2010年第27期

摘要: 本文以家庭教育为切入口,就“小大人”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实例,阐述了“小大人”现象对幼儿带来的伤害,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具体、可操作的避免造成幼儿心理早熟的措施,以提醒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切莫揠苗助长,应当尊重孩子,让孩子享受应有的权利和自由。

关键词: 家庭教育小大人心理早熟

一、引言

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果实早熟,他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

——卢梭

这告诉了我们教育顺应孩子自然发展的重要性,而事与愿违的事总在发生。

事例一:一位女孩正在书店签名售书,书名冠以《著名小孩》,是讲述父母如何把她培养成“著名小孩”的。小女孩一边给购书的读者签名,一边不停地推销自己:“我是著名小孩某某某,今年五岁,请多关照。”她小大人似的言行引得书店内笑声不断。

事例二:一位六岁男孩在灯光闪烁的舞台上,用尚显稚嫩的声音唱着流行歌曲,脚下踏着熟练的舞步,正十分陶醉地演出,俨然一个缩小了的成人。他的父母更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得意地说:“这孩子在音乐方面很有天赋,我们从小培养他。现在经常有人邀请我们演出,我们每天得赶好几个场子。”

现在人们常说:“如今的孩子聪明多了,也懂事多了。不像我们小时侯什么都不懂。”是的,不管你承不承认,也不管你是否意识到,幼儿心理早熟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生活中常会看到一些被称为小大人的孩子,他们听话、懂事,言谈举止像成人一样得体,是标准的好孩子。表面看来,似没有什么不好,早成熟、早发展,各方面都先行一步并有良好的心理准备,无论是对生活还是今后的小学学习都有一定的好处,但从导致心理早熟的原因和长远来看,就值得考虑了。

二、导致“小大人”现象产生的原因

(一)大众传媒的误导。

什么是大众传媒呢?指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影、电视等传播工具。

1.多元的文化信息令儿童无所适从。

现在的孩子与他们父辈小时候不同,他们生长在大众传媒异常发达的时代,来到世上刚一睁开眼就被各种各样的现代传媒信息所包围,当他们还不会独自跨出家门的时候,已经能够通过互联网与世界沟通。

电视把成人世界的隐秘一览无余地展示在孩子面前,网络里宝藏与垃圾并存,由于幼儿缺乏对信息过滤的能力,再加上父母平时在这方面的约束不够,便把所看到的和所听到的全盘接收,大胆模仿。儿童的世界于是不再纯真,他们过于早熟和世俗化起来。儿童的世界不再烂漫,多元的文化信息使他们焦虑而无所适从,难以建立起科学合理的价值观。幼儿园里,经常可以看到男女小朋友互称老婆与老公。当老师问他们为什么这样称呼时,他们认真地回答:“我看见电视里就是这样叫的呀!”也常听到家长们向我们抱怨:“我的孩子说话像个大人一样,都是跟电视里学的。”

2.想让孩子成名成了家长的热切愿望。

看着综艺节目中别人的孩子在舞台上大展拳脚,读着《哈佛女孩》、《豆蔻的年华》,再看看自己的孩子,许多家长开始心有不甘了。在他们的心中,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著名小孩”的念头萦绕不去了。在这样的念头驱使下,他们开始拷贝、模仿一个又一个刘亦婷、豆蔻。于是,钢琴班、舞蹈班成了热门,英语班、电脑班不可或缺,孩子每天都像赶场似地穿梭其间。家长们还不遗余力地为孩子报名,参加各类选秀活动,让孩子演唱成人的歌曲,学成人的语气说话。看着孩子成人化的表演,他们觉得无比自豪。

(二)家长错误的儿童观和教育方法。

1.片面的儿童观。

许多家长认为儿童与成人相比,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无知。于是,相应的教育便是,把成人世界的东西搬到儿童的脑瓜里去。在这样的教育中,部分成人自居为真理的拥有者、价值的评判者,因而他们也是管理上的独裁者,可以操纵与左右儿童,可以对儿童颐指气使,甚至可以体罚儿童。他们把成人世界的知识、技能教给儿童,使儿童过一种小大人的生活,对儿童进行无理催逼,赶鸭子上架。许多家长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常常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做事,而从来不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

2.家长在教育中过分鼓励孩子向小大人的方向发展。

在生活中,当孩子待人接物显得比较成熟时家长就夸奖他,而当孩子表现出活泼调皮的本性时就批评。常常以防止孩子学坏为名限制孩子与小朋友交往,这样,孩子为了赢得家长的承认和喜爱,就会压抑自己天真的一面,导致失去童心。

3.把幼儿当作一个未来的存在。

儿童期不只是为成人期做准备,它具有自身存在的价值。儿童不能只是为将来活着,他们也为现在而生活,应当充分享受儿童期的生活,拥有快乐的童年。《儿童权利公约》也规定:“儿童有权休息和闲暇,从事与儿童年龄相宜的游戏和娱乐活动,以及自由参加文化生活和艺术活动。”可是,很多家长把幼儿当作“一个未来的存在”,忽视其独立的人格和天性,只是从成人的角度去加以训练和塑造,教育的唯一目的就是为幼儿将来参与社会生活做准备,以使其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

(三)生活环境的成人化。

现代居住环境的改变,使孩子们像被囚禁在笼中的小鸟,不仅与自然隔绝着,而且彼此隔绝,再加上现代家庭普遍为独生子女,儿童彼此间接触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成人的圈子里,没有了儿童的聚会,儿童的交往,逐渐远离了游戏。成人社会中竞争的加剧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已不知不觉影响到儿童的生活。

在幼儿园里,教师希望儿童按照自己的价值标准,按照成人关于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的规律来行事。洗手、吃饭、起床、画画的时候一律不准讲话。对能够约束自己的孩子赞赏有加。于是,久而久之,这些“乖孩子”渐渐失去了儿童特有的热情,如冲动、无拘束等,越来越背离自己的天性,成为“听话”的孩子。

三、“小大人”对幼儿的危害

(一)违背幼儿发展规律,造成幼儿负担。

幼儿期是人类发展的特殊时期,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儿童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有着特殊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他们需要一种不同于成人的施展,一切跨越阶段的期盼只会给孩子以危害。适当的早熟是教育必然,也是时代所需要的。倘若幼儿早熟是由于过度的智力开发和过重的学习负担,通过强制、体罚等手段,以牺牲幼儿的休息、娱乐和天性为代价而获得的则应该坚决予以否定。否则,不仅会使幼儿身心受损,产生恐学、厌学、焦虑等现象,而且会给其今后的学习和生活留下阴影,甚至影响幼儿一生的幸福。在我们的身边就不乏这样的例子,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在孩子还不怎么会说话时就让孩子参加英语班,在孩子连1、2、3、4都不认识时就让孩子学习珠心算。但究竟有多大的效果呢?听小学里的许多老师反馈:那些在幼儿园学过英语的孩子发音根本不标准,老师再教时需要不断地纠正,不仅苦了老师,更苦了这些孩子。学珠心算的孩子全靠死记硬背,而老师教授的算术方法他们很难接受。可见,过早地让孩子接触这些知识,实在是有些事倍功半。

(二)不利于幼儿健康、和谐、全面发展。

培养“完整儿童”是现代幼儿教育的新观念。所谓“完整儿童”是指一个全面发展、和谐平衡的儿童,是指其身体、社会性、情感、认知和道德方面的整体性发展。具有小大人性格的孩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