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望》杜甫 课件

合集下载

杜甫《春望》课件PPT

杜甫《春望》课件PPT

与同时代诗人作品风格异同点分析
01
与李白作品比较
李白的诗歌风格豪放洒脱,注重个性和情感的抒发,而杜甫的《春望》
则更加注重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的表现,风格沉郁顿挫。
02
与王维作品比较
王维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山水田园风光,而杜甫的《春望》
则更加注重对现实社会的深刻反映和批判,风格更加沉重。
03
与白居易作品比较
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春望》作为杜甫的代表作之一,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 位。它不仅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典范之作,也是中国古代诗 歌中描写春天景象和表达忧国忧民情感的经典之作。
05
《春望》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对唐代诗歌发展贡献
丰富了唐诗题材
杜甫的《春望》以春天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时 局动荡、国破家亡的深沉忧思,丰富了唐诗的题材内容。
诗歌意象与意境分析
意象
国破、山河、城春、草木、花鸟、 烽火、家书、白头、簪等。
意境
通过描绘破败的景象和抒发深沉的 情感,营造出一种荒凉、孤寂、忧 国思家的意境。
赏析诗歌表达技巧和艺术特色
表达技巧
运用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拟人等手 法,将情感融入景物之中,使诗歌更 具感染力和表现力。
艺术特色
语言凝练,对仗工整,音韵和谐。通过 细腻入微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 现出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深厚的文学 功底。
杜甫在诗中抒发了自己对于时 局的担忧和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体现了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同时,诗中也表达了杜甫对于 个人命运的无奈和感慨,展现 了其深沉的人生思考。
04
《春望》与其他同类题材作品比较
Hale Waihona Puke 与其他春天题材诗歌比较情感表达差异

《春望》优秀课件(共18张PPT)

《春望》优秀课件(共18张PPT)
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春望
国都破——草木深(见) 翘首望京 花溅泪——鸟惊心(感)
烽火连——家书少(盼)
思念家人 白发稀——不胜簪(思)
__沉__痛__悲__苦____ 的心情。
▲合作探究 诗中常使用反衬手法,即以甲物
之是来衬乙物之非。杜甫的《春
望》开头两句就使用了这一手法,试 作简要分析。
“国”是指都城,即长安--是政
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其繁华热 闹可以想见。但是,目前的长安, 惟有山河存在,这不就意味着过去 的繁华都城已被叛军糟蹋殆尽,剩
炙人口的名作。
写作背景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56年诗人杜甫得 知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不顾安危投奔 唐肃宗而来,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投奔 灵武途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 囚徒一样的生活。这时的首都长安已被抢掠一 空,满目荒凉,而家人久别,存亡未卜。第二 年(757年)暮春,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草 木茂盛,生机勃勃,但这只能增加诗人的痛苦 和伤感。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这 首感时恨别、忧国思亲的五言律诗--《春望》。
王国维《人间词话》:一切景语 皆情语。表面上读的是景色,其实读的 却是作者的感情。
这两句移情于物,因感时伤怀,思家之
苦,即便是站在花前,也无心观赏,反而对 花溅泪;即使听到悦耳的鸟鸣,也无意倾听, 反而会因鸟鸣而惊心。这就是“以乐衬哀”
的反衬手法。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今义:国家
城:都城,这里指长安城 深:茂盛。
译文:国都虽然破败,但山河依旧在,长 安城春意盎然,草木茂盛。
诗人看到的景象:
(破败的 )国都 (原来的 )山河 ( 春意盎然的 )长安城 (遍地乱生的 )草木 这是一幅沦陷中的长安城的荒凉景象:

第26课《春望》课件(共18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6课《春望》课件(共18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老,使其思亲、忧国的形象跃然纸上。
课内拓展
修辞手法—对偶
古诗中多用对偶句。对偶,又叫“对仗”,俗称“对 对子”,是把两个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相关的 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的修辞方法。对偶句音节整齐 匀称,节奏感强,便于记诵。
杜甫的《春望》中有哪些对偶句?把它们找出来。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1)方法:结合注释,连词义而成句意,但不能 拼词义而成句意。
(2)方式:律诗共八句,首联、颔联、颈联和尾 联。小组合作,每人译一联,互相纠正补充。
首联: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国:指国都,长安城。
译文:国都破碎不堪,只有山河依旧存在;春天又 来到长安城,只有荒草长得特别茂盛。
颔联: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颈联中“抵万金”的含义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 的思想感情?
【交流点拨】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他对妻子儿女的强 烈思念之情。 4、从全诗来看,诗人“白头搔更短”的原因是什么?
【交流点拨】国家残破(忧国) ;惦念远方亲人的安危 (思家) 。
5、诗歌描写了怎样的社会状况?
【交流点拨】战火不断,国破家亡,妻离子散,民不 聊生。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交流点拨】理解1:诗人触景生情,原本能愉悦心情 的花鸟,但因感时恨别,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更 烘托了自己“感时恨别”的悲伤。
理解2:诗人移情于景,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 溅泪,鸟也惊心,其实是诗人自己内心感情的写照, 形象动人。
背景介绍
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六月,安史叛军 攻下唐都长安。七月,杜甫听到唐肃宗在 灵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顿在郎州的 羌村,去投奔肃宗。途中他被叛军俘获, 带到长安。因他官卑职微,未被囚禁。 《春望》写于次年三月。

2024版《春望》ppt课件

2024版《春望》ppt课件

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 《春望》关注现实,通过描绘具体景象反映社会 现实,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3
诗歌散文化的倾向 《春望》在形式上趋于散文化,打破了诗歌严格 的格律限制,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跨文化交流与传播价值
中西文化交流
《春望》作为中国文学的瑰宝,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跨文化交 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世界文学的贡献
《春望》所体现的情感深度、人文关怀和对自然的敬畏等普世价 值,为世界文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激发跨文化创作灵感
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在阅读《春望》时,可以从中汲取灵感,创 作出具有跨文化特色的作品。
06
《春望》课堂互动环节
学生朗读、背诵指导
教师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注 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韵律。
逐句解析与注释
注释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头发稀疏,几乎不能插 住发簪。
解析
此句通过描写诗人自身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愁绪满 怀的心情。“白头搔更短”形象地描绘出诗人的苍老和愁苦, “浑欲不胜簪”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悲痛和无助。
诗歌意象与意境描绘
意象
诗中运用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花溅泪”、“鸟惊 心”、“烽火”、“家书”、“白头”、“搔更短”等意象,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 战乱后长安城的破败景象和诗人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
原文内容概述
《春望》是唐朝诗人杜甫的一 首五言律诗。
诗歌以春天为背景,描绘了战 乱后长安城的破败景象,表达 了诗人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
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 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作之 一。
逐句解析与注释
注释
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 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

《春望》ppt课件

《春望》ppt课件

分析讨论
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 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白发如今纷 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
分析讨论
你认为尾联中哪个字用得好?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白头"是写实,表现了诗人的苍老之态,"搔"字是对诗 人想要排解忧愁而不得的细节描写,"更短"可见愁的程 度,传神地表达了诗人内心难以排遣的忧国、伤时、思 家之情。
国破
和平年代
热闹繁华 人来人往
对比 长安城
城春
安史之乱
残破荒凉 杂草丛生
一个“破”字写尽国破家恨的悲哀; 一个“深”字再现荒无人迹的凄凉。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感时:感伤国事 恨别:痛恨离别
这是因何而流的眼泪? 这是一种怎样的分别?
这是国破城败的悲哀之泪;
这是
妻离子别的痛苦
这是
担忧亲人的思念

4.杜甫在《春望》一诗中悲哀国破家亡,伤感离乱之痛,表现他
爱国,念家的.美好情操,诗中能够表现他忧愁而日益衰老的句
子是: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是
痛恨叛军的愤怒
……
之泪; 之泪; 之泪
分析讨论
花鸟平时乃可娱之物,诗人却说“感时花溅 泪,恨别鸟惊心。”这是一种什么写法?表达了 诗人怎样的感情?(这两句诗好在哪里?)
1、移情于景(拟人)。诗人感于战败的时局,苦于家 人的离散,内心愁苦。看到花、鸟,似乎有了人的情绪,在 落泪、心惊。这是作者将自己的情绪投射到外物上来,表达 感时伤世的感情
杜 甫
诗人简介

杜甫春望PPT课件(2024)

杜甫春望PPT课件(2024)

杜甫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作品,流传至今的有九百多首,现在《杜甫 全集》收录1400余首,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5
唐代社会背景分析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 时期,创造了著名的唐文化, 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
2024/1/29
唐代时期,中国经济发展达到 了巅峰,文化艺术也取得了巨 大的成就。
唐代社会风气开放,人们的思 想活跃,诗歌、书法、绘画等 艺术形式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
追求真理
诗人在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中,追求真理和智慧,探索人生的意 义和价值。
2024/1/29
18
对时代变迁的感慨和思考
感慨时代变迁
诗人通过诗歌表达了对时代变迁的深刻感慨,以及对逝去时光的无 限追忆。
思考历史与未来
诗人在感慨之余,对历史和未来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探寻人类社会 的发展规律和未来走向。
呼唤社会变革
草木茂盛
诗中描绘了草木葱茏、生机勃 勃的春天景象。
2024/1/29
鸟语花香
通过描写鸟儿欢唱、花儿绽放 的场景,营造出一种春意盎然 的氛围。
色彩鲜明
运用丰富的色彩词汇,如“绿 ”、“红”、“黄”等,使春 天景象更加鲜明生动。
对比强烈
通过对春天美好景象的描绘与 战乱破败的现实形成鲜明对比 ,进一步凸显了诗人的主题思
2024/1/29
推动了现实主义诗歌的发展
《春望》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真实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动 荡和人民的苦难,对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 动作用。
21
对后世诗人创作的影响
启发了后世诗人的创作灵感
杜甫的《春望》以其深邃的思想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为后世诗人提供了创作 的灵感和借鉴。
丰富了诗歌的表现手法

春望(完美版)ppt课件

春望(完美版)ppt课件

称“诗史”。诗歌在创
作上风格沉郁顿挫,对
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
精选课件ppt
3
杜诗风格
沉郁顿挫指诗文的风格深沉蕴藉,语势有停 顿转折。
沉郁顿挫一般指杜诗的风格特征。沉郁顿挫 的风格的基调是悲慨。
例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 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 死亦足!
精选课件ppt
青 年 望 岳 抒 凌 云 壮 志
19
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五载(756)。当 年六月,安史叛军攻入潼关,接着进入长安 ,杜甫带着妻小逃到鄜州(今陕西富县), 寄居在羌村。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杜甫 便于八月间离家北上延州,准备赶至灵武为 平叛效力,但不幸被叛军所俘,掳往长安。 因杜甫原无官职,便未受囚禁。一个月夜, 诗人望月生情,写下这首诗。
思妻之切。
(通过想象妻子对自己的思念 表达自己的思念妻子之情)
28
4、尾联: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 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期盼?
v 对战乱局势的厌恶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寄托了四海升平、有情人相聚相守的美好 愿望。
精选课件ppt
29
四、归纳小结

此诗艺术构思巧妙,以(“月”)为线
索,采用借景抒情、(曲笔 )等手法望月
精选课件ppt
24
“未解忆长安”还有另一层含意? 双关
一是儿女因太小不懂得想念在长安的父亲。
一是儿女们不理解望月思亲的母亲。所以,妻 子只能“独看”。
精选课件ppt
25
资料袋1
双关就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以一种语言 形式表达两种意思。一种是表面的意思, 另一种是隐含的意思,而隐含的意思才是 作者真正要表达的意思。 双关分为两种类型:一是语音双关,一是 语义双关。

第26课《诗词五首——春望》课件(共25张PPT)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6课《诗词五首——春望》课件(共25张PPT)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5.如何理解诗中的诗人形象? 答案 诗人站在残破的长安城中,目睹春华,耳闻鸟啼,感伤国事,思念妻儿,潸 然泪下。他希望战乱早日平息,盼望得到妻儿的消息。他抓了抓那因忧伤而日渐稀 少的白发,发现白发稀少得都有些插不住簪子了。一位挂念亲人、忧国忧民的诗人 形象跃然纸上。
6.《春望》与《月夜》都是杜诗中的名作,也都作于杜甫困居长安期间。阅读、理解 这两首诗,比较它们在思想感情和写作手法上各有什么异同。
答案 思想感情方面: 同:两首诗都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牵挂。 异:《春望》还表达了对国家衰败、人民流离失所的悲痛,以及对自己日渐衰老的 感伤,感情沉郁;而《月夜》表达的感情更加真挚、动人。 写作手法方面: 同:《春望》与《月夜》都采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春望》由望中所见抒发忧国 伤时、念家悲己之情,《月夜》则由望月思家,表达离愁别绪。 异:①《春望》想象之辞较少,主要是融情于景,将对国家衰败的悲痛融入景物描 写之中,甚至连笔下的花、鸟都沾染了悲伤的情绪;《月夜》全诗借助想象抒发妻 子对自己的思念之情,实际也是在写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②《春望》所写意象甚多;《月夜》主要写月光下的妻儿。
预读先学
【一】
知人论世
杜甫
走近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 工部、杜少陵等,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 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 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 他也被后人尊为“诗圣”。他的诗作《登高》《茅屋 为秋风所破歌》以及“三吏”“三别”等都是脍炙人 口的名篇。
探寻背景
《春望》是杜甫安史之乱期间在长安所作的。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安禄山 起兵叛唐。次年六月,叛军攻陷长安,唐玄宗匆忙逃往四川。七月,太子李亨即位 于灵武(今属宁夏),世称肃宗,改元至德。杜甫闻讯,将家属安顿在鄜州(今陕西富 县),只身前往灵武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所俘,遂困居长安。因他官职卑微,所以 未被囚禁。至德二载(757)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萧条零落的景象,百 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

春望杜甫-课件(PPT演示)

春望杜甫-课件(PPT演示)

【鉴赏1】
前两联写“春望”之景,因景抒情。首联“国破”而空留“山河”,“城春”而只 长“草木”,其破坏之惨,人烟之少,以及由此激发的忧国情绪,都从正反相形中 表现出来。次联上下两句互文见义。身陷贼营,家寄鄜州,见“花”开而“溅泪”, 闻“鸟”语而“惊心”,以乐景反衬哀情,而“感时”、“恨别”的复杂心态宛然 可见。后两联抒“春望”之情,情中含景。三联“烽火”句应“感时”,“家书” 句应“恨别”,忧国思家之情,回环往复,感人至深,尾联以“搔首”的动作写悲 痛心情,余意无穷。题为《春望》,句句传“望”字之神。望山河残破荒凉,望长 安草木丛生,望花鸟反增哀思,望烽火连月不息,望家书经久不至,最后以搔首望 天收尾。读全诗,抒情主人公伤时悯乱、忧国思家的神情及其望中所见,历历如在 目前,从而迸发出巨大的艺术感染力。
谢谢
春望杜甫-课件(PPT演 示)
演讲人
《春望》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①国破句:国破,指安史之乱起,长安沦陷。 山河在:山河依旧。 ③感时二句:交义互见,指由于感时恨别,而 对花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注释】 ②草木深:人烟稀少,一到春天,更是杂草丛 生。 [唐]杜甫
01
④烽火句:入春以 来,三个月战火没
有间断。
02 ⑤短:少。
03 ⑥浑:简直。
04 ⑦胜:承受。
05
⑧簪:把头发聚总 别在冠上的一种长
针。
【鉴赏1】
安史乱起,京城被陷,杜甫受俘,再入长安,感时伤世,思念亲人,遂作此诗。开头二句扣题即写春望所 见,皆是对立意象之间的对比。面对京城三月的凄清景象,回思当年“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的盛况,自会起时世变易、物是人非的感叹。三四两句亦是对比。与首二句对立对比突出重点有所不同, 此处是对照映衬,构成一组情感充盈的鲜明意象:诗人饱受离乱之苦、满怀忧愤之情,不但无心赏春,反 而看见花开却落泪,听到鸟鸣亦惊心,甚至出现了幻视幻听:因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且惊心。 三四句与一二句还有些区分:首二句视界开阔,大处着笔,三四句则视线收拢,小处落墨;首二句是写景, 是客观物象的再现,意隐象现,情感潜藏,三四句则是即景即情,情景交融,物我浑一,象现意出,情感 四溢。笔路正是这样沿着由大及小、由外而内的方向前进。最后四句就直接从诗人主体的角度写其内心情 感了。

《春望》ppt课件

《春望》ppt课件


初读诗歌 品析诗句
理解诗意
1.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 朗诵指导:注意读准字音,读对节奏,把握沉郁顿挫的感情基调。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sāo
zān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结合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学习一首诗啊,我们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是《春望》, 作者望到了什么?

2首 》

杜 甫
语文八年级上册
为动乱时局而感伤

为生离死别而激愤
小组合作
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角度一 从手法分析:运用拟人手法,以花鸟拟人,看到这战败时局,花鸟也像人 一样有了感情,花也贱泪,鸟也惊心。
角度二 从语言方面分析:“溅”“惊”这两个动词,更体现了诗歌语言的动态美。
角度三 从情感方面分析:正所谓 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花鸟本无情无恨, 是因为赋予了人的情感,有了怨恨之情(移情于物)。诗人感叹战败的时局, 看到花开也不由得流下眼泪,内心怨恨别离,听到鸟鸣也禁不住心中惊悸。
作品 风格
以古体诗、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为 主;诗作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 变化过程,被称为“诗史” 。
《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及 代表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 作品 《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
《无家别》)等
资料链接
写作背景
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杜甫赴奉先(今陕西蒲城)探家,不久 ,安禄山发动叛乱。次年五月,潼关失守,诗人被迫北上避难,安家于 鄜(fū)州(今陕西富县)。六月,安史叛军攻进长安,“大索三日, 民间财资尽掠之”,又纵火焚城,繁华壮丽的京都变成废墟。七月,诗 人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不料中途被俘,被押至沦陷后的长安,因官职 卑小未被囚禁。此诗写于诗人逃离长安前一个月,时值暮春,触景伤怀 ,创作了这首历代传诵的五律《春望》。

《诗词五首——春望》PPT课件

《诗词五首——春望》PPT课件
《春望》
杜甫
【壹】
导入新课
同学们,“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爱国是每个中国人的 责任,更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优秀的传统。唐代伟大的现实主 义的杜甫在《春望》表达了爱国主义情怀,我们一起走进《春 望》。
【贰】
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人 称“杜少陵”,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人尊称 他为“诗圣”,他的作品也被后人尊为“诗史”。代表作 《春望》 “三吏” ( 《新安吏》《石壕吏》《潼关 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解题
3.“望”还有何意呢?仅仅 指一个动作吗?
还有有盼望、渴望、希望之意。 从“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可 以看出,诗人盼望一封家书。渴望和平。
诗的前六句,都统在“望”字中。感情 则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望 长安城到望景色到望书信。
【伍】
深入探讨
诗歌鉴赏
1.诗人笔下的景物有怎样的特点?你感受到了诗人怎样 的心绪?
第一种理解:触景生情 诗人为国事而感到伤心,为离别而感到遗憾, 所以看到美丽的花儿都禁不住落泪,听到婉
转的鸟鸣都害怕。(互文)
第二种理解:融情于景 花和鸟为国事而感到伤心,为 离别而感到遗憾,所以花儿禁不住 落泪,鸟儿禁不住惨叫。 因为感伤时事而落泪和惊心。 (互文)
诗歌鉴赏
2.诗中塑造了一位怎样的诗 人形象?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①炼字:“搔”写出了诗人 因愁闷而频频挠头的情状。 ②描写:“不胜簪”的细节 描写,刻画了诗人愁苦不堪 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忧国伤 时、念家悲己的情感。
【叁】
诵读入诗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26 诗词五首《春望》课件(共18张PPT)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26 诗词五首《春望》课件(共18张PPT)
“安史之乱”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事件,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 折点。“安”指安禄山,“史”指史思明,“安史之乱”是指他们起兵 反对唐王朝的一次叛乱。前后达八年之久,这次历史事件对唐朝后期的 影响尤其巨大。
在安史之乱爆发的第二年(756年),诗人得知唐肃宗在灵武即位 后,不顾安危投奔而去,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投奔灵武途中,被 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这时的首都长安已被 抢掠一空,满目荒凉。此时杜甫与家人久别,存亡未卜。第二年(757 年)暮春,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草木茂盛,生机勃勃,但这只能增加 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痛苦和伤感。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 下了这首感时恨别、忧国思亲的五言律诗﹣-《春望》。
圣心
课后作业:
1、比较《春望》与《月夜》(语文书P149)在思想感 情上的异同。
2、收集、积累杜甫的其他诗歌,领会更丰富立体的人 物形象。
这两首诗一悲一喜,但是却表达了诗人 同样的思想感情,是什么样的感情呢?
心系国家,胸怀天下,关心国家命运。
望天地 见圣心
你望见了一个怎样的杜甫?他为何能够被称为“诗圣”?

圣:通也,从耳,呈声。 即善用耳,又会用口。
耳可闻天道,口可述民求。

望天地 见圣心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 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时 —为动乱时局而感伤 别 —为生离死别而激愤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薄薄的一封家书为什么值万两黄金呢?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浑:简直 胜:能够承受、禁得起。
对比阅读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诗词五首——《春望》课件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诗词五首——《春望》课件
✓ 16.最能体现忧国思家的句子是: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015河北中考
6.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相应内容。(4分)
(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描画

的景象。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画

的景象。
6. (1)泰山神秘秀丽、高大雄伟 (2)国都残破,乱草丛生。
7.下面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
作者简介
《春望》写作背景
❖ 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六月,安史叛 军攻下唐都长安。七月,杜甫听到唐肃宗在 灵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顿在羌村,去 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俘获,带到长安。因 他官卑职微,未被囚禁。《春望》写于次年 三月。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抵万金”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作者对妻子儿 女的强烈的思念。
尾 联: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解词:浑,简直。 ❖ 翻译画面: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
的老人因忧国思家而焦虑叹息,往日长长的 头发如今越搔越短,纷纭断落,已经短的无 法梳髻插簪。
尾 联: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3.赏析:动作描写,细节描写, ❖ 头发早就白了,变得越来越少了,简直连簪子也插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诗 人由望岳而产生的登临 愿望,充分体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 蔼概。 B.“家书抵万金”,形容家中书籍的珍贵。此句写出了离乱中人共 有的一种感受,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吟哦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 句。 C.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生动细致地描画了诗人忧愁难解 的情状,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这两首诗的三、四两句与五、六两句都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 予以凝练,节奏感强,富有韵律美,增加了诗歌的表现力。

《春望》ppt课件

《春望》ppt课件

知人论世
“望”中见人
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
7岁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4岁
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25岁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36岁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43岁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44岁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49岁
悟读反思,“望”中见己
春望
仲春凭阑槛,晓园寻芳踪。 繁花自妍艳,空城寂柳樱。 抗疫逾三月,逆行抵万金。 山河当无恙,风月复清明。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试分析“破”和“深”两字的表达作用。
“破”字有“残破,破败”之意,它写出国都长安沦陷, 城池残破,处处是断壁残垣、破砖碎瓦的破败景象,使人触 目惊心。
“深”是“茂盛”的意思,到处杂草丛生,它写出因战 乱而荒芜的景象,令人满目凄然。
春望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赏析诗歌的方法
诵读涵咏 炼字品析
角色代入 知人论诗
课堂练习
(1)《春望》一诗中,运用拟人手法来表现诗人 对国事忧伤,对家人思念的两句诗是: (2)《春望》一诗中写战火连天,家属难觅的千 古诗句是: (3)杜甫《春望》中,写诗人忧国思家,以致华 发稀疏的句子是: (4)杜甫《春望》中,写望中所见,表现长安春 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句子是:
炼字品析
诗的颔联是分写,通过花和鸟两 种事物写春天。“感时花溅泪,恨别 鸟惊心”,诗人睹物伤情,见到开放 的鲜花,也禁不住悲怆溅泪;听到鸟 儿的啼叫,也禁不住魂悸心惊。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①诗人触景生情,原本能愉悦心情的花鸟,但因感时恨 别,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更烘托了自己“感时”、“惜 别”之悲。这就是“以乐衬哀”的反衬手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他是唐代最伟大现实 主义的诗人 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 的年代
后人尊称他为“诗圣”。 他的诗反映了当时的 现实,故被誉为“诗 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满眼河山,大地早非唐李有; 一腔君国,草堂犹是杜陵春。
-----杜甫
写作背景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长安被叛军占领,唐 玄宗仓皇逃往蜀中。
春望 春望
杜甫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给标上颜色的词语注释并疏通文意
国都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4、结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说说 诗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 运用了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写出作者因感时伤别的情 感。 5、赏析“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这里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 至时的迫切心情,从而写出战火不断时家信的珍贵, 表现了诗人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6、《春望》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全诗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情感。 7、请具体分析“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的意思。 “搔”,写解愁的动作;白发“更短”,突出愁的程度。 写出诗人在离乱伤痛之时,叹息衰老的悲愁。
诗中常使用反衬手法,即以甲物之 是来衬乙物之非。杜甫的《春望》 开头两句就使用了这一手法,试作 简要分析。 “ 国”是指都城,即长安 -- 是 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其繁 华热闹可以想见。但是,目前的 长安,惟有山河存在,这不就意 味着过去的繁华都城已被叛军糟 蹋殆尽,剩下的只有山山水水了 吗? 春天来了,城里到处都是 “草木深”,不就意味着人烟稀 少才让草木丛生吗?
国都沦陷,山河依旧。春天降临京城,草木遍地丛生。
感伤时局,见鲜花也落泪;叹恨离别,闻鸟鸣亦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满头白发,越搔越稀少,简直要插不住簪子了。

战火连天,已持续了多个月,一封家信,可值万两黄金。
用诗中的词回答下列问题
1春天,诗人望见什么景象?用自己的话 说一说。 2是什么原因使春天变得如此的荒凉? 3这个原因除给春天带来影响,还给诗人 家庭带来什么? 4面对这样的景象和遭遇,诗中有哪些词 点明了作者的感受?
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比较: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本诗写了作者听到胜利的消息后怎样的 心情? 答:惊喜万分,归心似箭。
了作者对家人的强烈的思念。
赏析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头发早就白了,变得越来越 少了,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上了, “白头”而又稀疏到“不胜簪” 的地步,其苍老之态可以想见, 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日渐衰老的感 慨

为什么诗人会“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由于忧国、伤时、思家
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 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 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 的含义。
表达了作者伤时、思 乡的情感。
恨 别 鸟 惊 心 。
感 时 花 溅 泪 ,
家 书 抵 万 金 。
烽 火 连 三 月 ,
战火连绵不绝, 这时的一封家书真是 值万金啊!
根据你的历史知识,说明 “烽火连三月”是指什么事件
——安史之乱
赏析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抵万金”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
756年诗人杜甫得知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 不顾安危投奔唐肃宗而来,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 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 囚徒一样的生活。这时的首都长安已被抢掠一空,满 目荒凉,而家人久别,存亡未卜。
第二年(757年)暮春,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草 木茂盛,生机勃勃,但这只能增加诗人的痛苦和伤感。 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春望》。
“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
深”,明无人矣。 ——司马光 。”《温公续诗话》
赏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请从炼字角度赏析: “破”描绘了国都被占,城池破败,
残墙断壁的景象; “深”描绘出了草木繁密而又荒芜, 人民离散无人整治的景象,刻画了 诗人痛苦的心情。
杜甫的《春望》中“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两句,有的注解为:感 伤国事,看到美丽的花儿都禁不住落 泪;伤心离别,听到婉转的鸟鸣都害 怕。 还有一种通行的解释是:这是拟人 写法,意思是由于战乱,都城破败, 仿佛花也因感叹时事而落泪,鸟也因 世间的离别而惊心。两种解释虽有区 别,但精神是相通的。体会一下作者 的感情,说说你的理解。
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 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 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长 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 经短得几乎无法梳髻插簪。
《春望》 1、说说“城春草木深”中“草木深”的含义?(赏 析“深”字的妙处) “草木深”或“深“表面上写的是山河依旧,草木 蔓生的情景 ,实际上是写草茂人稀,因战乱造成 的人走城空的荒芜萧条,物是人非的社会状况 ; 2、统领诗的前四句的是哪个字? 答:“望”。 3、结合全诗内容,体会诗题中的“望”字包含哪两 层意思? 一方面是看到了“国破山河在”的惨景,另一方面 是对于亲人团聚的守望和期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