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17世纪文学

合集下载

(完整版)外国文学史课件-十七世纪文学

(完整版)外国文学史课件-十七世纪文学

十七世纪文学背景
意大利、西班 牙等国家政治经济 的衰落,也阻碍了 其文学的发展,代 表贵族趣味远离现 实的巴洛克文学在 这些国家颇为流行。
十七世纪文学背景
德国发生了残酷的 内战三十年战争,战后 国内经济萧条,也使德 国的文学发展落后于别 的国家,只有后半叶出 现的格里美豪森的小说 《痴儿历险记》较有影 响,被认为代表了“德 国十七世纪文学的高 峰”。
——夏多布里昂
莫里哀
莫里哀生于巴黎宫 廷室内陈设商家庭。成 年后放弃遗产继承权。 创立“光耀剧团”。后 在外省飘流十多年,积 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 编写演出了一系列很有 影响的喜剧。
莫里哀
莫里哀共创作30部剧作,早期作品有滑稽剧与情节 喜剧《冒失鬼》和《情敌》;中期以《可笑的女才子》 (从外省回到巴黎后写的第一个剧本 )、《太太学堂》和 《丈夫学堂》为代表作;创作全盛时期的作品最著名的 有《伪君子》、《堂·璜》和《吝啬鬼》;创作晚期有 作品《醉心贵族的小市民》和抱病写成 的最后一部作 品《无病呻吟》等。
古典主义文学的特征
政治上,主张国家统 一,拥护中央王权,歌 颂贤明君主;
哲学上崇尚理性原则, 宣扬公民义务,克制个 人情欲;
艺术上,模仿古代文 学,追求艺术完美,戏 剧上恪守“三一律”。
何谓“三一律”
“三一律”是古典主义关于戏剧结构的创作原则,指 剧作中的动作(情节)、时间、地点三个一致性。
动作一致:要求情节的单一性和完整性 时间一致:要求剧情发展必须限制在24小时(一天) 之内 地点一致:要求全部剧情只能在同一个场景里演出
《安德洛玛刻》
《安德洛玛刻》是标准 的古典主义悲剧,取材于 古希腊史诗和悲剧;
歌颂具有高度理性和 自我克制精神的特洛伊英 雄之妻安德洛玛刻;

经典课件:外国文学17世纪文学

经典课件:外国文学17世纪文学

.
20
创作的第一阶段(1659-1663)
《太太学堂》海报
1659-1663,是莫里哀开 始创作古典主义戏剧的 时期。
比较重要的作品有: 《可笑的女才子》 (1659)、《丈夫学堂》 (1661)和《太太学堂》 (1662)。
《太太学堂》的上演标 志着法国古典主义喜剧 的诞生。
.
21
创作的第二阶段(1664-1668)
高乃依一共写了30多 个剧本。
主要作品有四大悲剧 《熙德》﹑《贺拉斯》 ﹑《西拿》和《波利 厄克特》
《熙德》被看作古典 主义悲剧的奠基之作。
.
7
让·拉辛(1639—1699)
让·拉辛的创作代表 了法国古典主义悲剧 的最高成就。
代表作是《安德洛玛 刻》和《费得尔》。
拉辛着重揭露封建统 治阶级的黑暗和罪恶, 激起人们的恐惧和愤 怒,他的作品具有更 鲜明的现实意义。
当时欧洲的大部分地区仍旧处在封建统治 之下,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呈现出不平衡 性。
.
4
17世纪重要的科学家
1.具有为专制王权服务 的鲜明的政治倾向性。
2.崇尚理性。 3.模仿古代经典,注重
艺术形式的规范化。 (名词解释:三一律)
法国“太阳王”路易十
.

6
高乃依(1606—1684)
1664-1668,是莫里哀创作的成 熟期和“黄金时代”。
这个时期作品的思想性、战斗性 和艺术性都达到了他自己的最高 水平。
主要作品有:《伪君子》(《达 尔杜弗》,1664)、《唐璜》 (一译《石宴》,1665)、《恨 世者》(1666)、《悭吝人》 (1668)和《乔治·唐丹》 (1668)等名作。
.
22
《悭吝人》(1668)

17世纪文学

17世纪文学

三一律:
戏剧“自始至终只能有一个情节, 要在一个地点和一天内完成” 三一律亦称“三整一律”,它是 17世纪古典主义的剧本创作规则。规 定剧本情节、地点、时间三者必须完 整一致。即每剧只能有单一的故事情 节,事件发生在一个地点并在一天之 内完成。
三一律形成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它是 对亚里士多德《诗学》的继承和曲解。亚里士 多德在《诗学》中提到希腊悲剧情节的“整一 性”,演出时间以太阳运行一周为限。文艺复 兴意大利学者提出“一个事件,一个整天,一 个地点”的主张。 三一律有利于剧情的简炼集中,但它束缚 了剧本的自由创作,在浪漫主义兴起后被打破。 三一律是君主专制思想要求一切事物规律化、 秩序化,在文学艺术上也要建立规则的体现。
布瓦洛的美学原则
1﹒理性原则:要求文章要有理性,情节要合情合 理,文艺作品要体现普遍存在的真理。 2﹒自然原则:要求故事要逼真,性格要相称和一 贯,人物要显示人性的善恶。 3﹒道德原则:要求文艺必须有社会教育意义。 布瓦罗的一切文艺法则都建立在他的美学原则上, 其中虽有合理可取的因素,但作为法规却束缚了作家 的创作才能。他的《诗的艺术》对法国和欧洲的文学 产生过很大影响,成为欧洲美学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
古典主义悲剧
法国古典主义悲剧代表作 家是高乃依和拉辛。他们的悲 剧代表正统的古典主义,是具 体化的贵族意识,具有贵族倾 向。古典主义悲剧的艺术特点 和美学思想着重表现在他们的 创作中。
高乃依
高乃依(1606—1684)法 国古典主义悲剧创始人,出身律 师家庭,长期从事律师事务。 1629年开始创作。 代表悲剧《熙德》 (1636),其他重要悲剧《贺 拉斯》、《西拿》、《波利厄克 特》。作品充满爱国主义和英雄 主义热情。悲剧调子是理性战胜 情感。人物多采用罗马史上的英 雄。气势悲壮激越。

17世纪文学 Word 文档

17世纪文学 Word 文档

17世纪文学(古典主义文学17世纪欧洲文学的主要成就: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文学(清教徒文学)、法国古典主义文学、巴洛克文学。

为什么说古典主义是对人文主义的继承和反拨继承思想上:古典主义肯定爱情自由、反对封建教会(主题)创作方法上:古典主义运用的基本上是文艺复兴时期盛行的现实主义手法。

艺术形式上:古典主义戏剧与文艺复兴戏剧一脉相传反拨:人文主义文学对个性解放的过分强调,导致了否定一切秩序的倾向。

语言不规范、艺术形式杂乱。

巴洛克文学:1巴洛克,特指17世纪欧洲流行的一种过分雕琢和华丽的建筑。

2内容上多写带有神秘宗教色彩的生死、哀怨。

艺术上借鉴了中古文学象征、寓意、梦幻手法、并表现出华丽纤巧的风格。

弥尔顿(17世纪中叶英国最杰出的诗人):长诗《失乐园》:取材《旧约o创世纪》被认为"欧洲文学史上文人史诗的典范之人"。

古典主义:17世纪的古典主义文学最早出现于法国,是指17世纪流行于西欧,特别是法国的一种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文学思潮。

因为它在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上以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故称"古典主义"。

古典主义的哲学基础是笛卡尔的唯理主义。

基本特征:(1) 政治上拥护中央王权,主张国家统一。

(2) 思想上崇尚理性(理性王权统治所需要的道德规范)(3) 艺术上提倡模仿古代,重视规范。

(主张"三一律")三一律:1. 17世纪古典主义艺术创作法规。

2 规定戏剧的情节、时间、地点必须保持一致(剧本的情节只能有一条线索、同一地点、剧情在24小时之内完成。

)缺点:人物类型化。

高乃依:(法国古典主义悲剧的创始人)莫里哀 (原名:让-巴蒂斯特-波克兰) (法国)莫里哀的创作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创作奠基时期,主要是滑稽剧和情节喜剧。

剧本《冒失鬼第二阶段:古典主义喜剧开创时期,主要是社会问题剧第一个剧目:《可笑的女才子《妇人学堂》:标志着法国古典主义喜剧的形成,开了欧洲近代社会问题剧之先河。

第四章 17世纪文学

第四章 17世纪文学

第四章17世纪文学第一节概述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性:文艺复兴时期,资本主义在欧洲许多国家普遍产生,并且有了一定的进展。

到了十七世纪,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性甚为明显。

早在地理大发现时期,意大利就已丧失了商业中心的优越地位,经济急剧衰落。

它不断受到外国侵略,政治不稳定,天主教势力猖獗。

德国遭受三十年战争的浩劫,人口锐减,土地荒芜,工商业凋零,整个国家长期陷入四分五裂的状态,在这种条件下,德国资产阶级未能形成一支有效的反封建力量。

西班牙自从“无敌舰队”被歼灭后,丧失了海上霸权,不再是欧洲强国,工商业一蹶不振,封建势力也极猖獗,进步力量受到宗教裁判所的严重打击。

俄国长期受异族侵袭,经济上极为落后,农奴制仍然在继续发展。

十七世纪后期,农民反抗沙皇和贵族的情绪日益高涨。

在十七世纪欧洲各国中,只有英法两国的资本主义大步向前发展。

在这个时期,英法两国的文学也得到了发展与繁荣。

由此可以看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文学发展的制约作用。

当然,文学发展具有自身的特性,与经济的发展也具有不平衡性,这在下一个时期,即十八世纪和十九世纪的启蒙主义文学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可以看出。

一、古典主义文学古典主义是17世纪欧洲文学的主潮。

它形成和繁荣与法国,随后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

古典主义文学思潮是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在政治上妥协的产物。

古典主义文学的思想特征:第一、受到王权的直接干预,在思想上主张国家统一,反对封建割据,歌颂英明的国王,把文学和现实政治结合得非常紧密。

布瓦洛的《诗的艺术》,是在路易十四看过以后,才公之于世的,这部诗体理论著作的题材与路易十四并不相干,可是在结尾处也要颂扬这位“太阳王”的战绩,并号召作家们加以讴歌:多少要塞摧毁了!多少城已经攻下!多少辉煌的战果我王师手到擒拿!诗人们!振发诗情!来歌颂这些战绩;像这样丰功伟烈不容许平凡手笔。

……我们在当今时代还会有什么可怕?一切的文艺事业都浴着爱的光华;我们有贤明君主,他那种远虑深谋,使世间一切才人都不受任何困苦。

十七世纪文学

十七世纪文学

十七世纪文学第一节概述 17世纪文学现象文学现象英国文学性质(清教徒文学)资产阶级革命文学巴洛克文学贵族文学古典主义文学为王权服务的资产阶级文学17世纪是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发生剧烈冲突的世纪,法国是当时欧洲最强大的国家,到路易十四(1638—1715年,1643年四岁时即位)执政时期,法国的君主制度达到了极盛。

一、古典主义文学关于:“古典”古罗马:对古希腊文化的崇拜和模仿。

文艺复兴人文主义:从古代中发现人。

新古典主义:从古代中发现理性和秩序。

(“崇尚理性”、“严守规范”、“服从古典”等。

)古典主义美学理论法典:布瓦洛《诗的艺术》戏剧的“三一律”:古典主义戏剧重要的创作规则。

也叫“三整一律”,即情节、地点、时间三者必须完整一致。

一个剧本只能有一个情节线索,剧情只能发生在同一地点,时间不准超过一昼夜,即24小时。

“三一律”使法国古典主义戏剧具有了明晰、精炼、紧凑的优点,但对戏剧创作也构成一种束缚,使得古典主义戏剧过分拘泥于形式。

法国古典主义悲剧创始人:高乃依最重要悲剧:《熙德》法国第一部典范性的古典主义悲剧题材:宫廷贵族生活人物:家族的荣誉为重,以理智克制感情。

语言:典雅,明畅,准确。

拉辛:法国古典主义悲剧作家。

最重要作品:《安德洛玛克》《安德洛玛克》女俘安德洛玛克国王庇吕斯(特洛伊)(希腊)理性感情----被杀希腊特使俄瑞斯特未婚妻爱尔米奥娜(希腊)(希腊)感情 ----发疯感情----自杀古典主义文学的基本特点:A.拥护王权,歌颂开明君主。

B.注重理性,宣扬公民义务C.模仿古代,师法古人。

(三一律、人物形象类型化)D.强调文学的社会性。

二、巴洛克文学和(英国)清教徒文学(一)、巴洛克文学巴洛克文学是西方文艺复兴后期的一个文学流派。

它是一种贵族形式主义文学,有意在艺术上刻意雕琢,内容上偏向写信仰危机和悲观的思想。

这类作品追求形式,内容空虚,语言雕琢浮夸。

代表作家:(意大利)马里诺(西班牙)贡哥拉、卡尔德隆(法国)杜尔菲(英国)玄学派诗人约翰·多恩(德国)格里美豪森(二)、(英国)清教徒文学清教欧洲宗教改革时代后期,在英国出现的一支新教教派。

十七世纪文学概述

十七世纪文学概述
巴洛克美术将建 筑、雕刻、绘画融为 一体,造成一种特殊 的舞台幻觉效果。贝 尼尼为彼得大教堂祭 坛创作的青铜华盖 (1624-1633)具有 巴洛克美术的突出特 点。
巴罗克文学起源于意大利和西班牙 兴盛于法国

意大利:马里诺(1569-1625)的长诗
《阿多尼斯》叙述了爱神维纳斯和美少年
阿多尼斯的爱情纠葛,其中编织了许多插曲,
《天路历程》
• 《天路历程》(1678,1684)是班扬的代表作, 梦幻寓言小说。小说主人公的名字叫基督徒 (Christian),他从故乡“毁灭的城市”逃出, 开始了他的天路历程。他弃绝罪过,坚持真理, 排除万难,最后达到幸福的天堂。基督徒是个具 有寓言性质的通名,是正直人类的代表,象征人 类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小说结构有流浪汉小说的 特点,通过旅途见闻反映英国复辟时期的社会生 活,讽刺贵族阶级的腐败现象。班扬在语言和小 说技巧方面为18世纪斯威夫特和笛福的小说铺平 了道路。
1、从社会历史角度来说,古典主义是君主专
制政治的产物。

路易十四有“太阳王”的称号,他统治的时
代是君主专制鼎盛的时期,他采取一系列的政策
措施来巩固王权。

1.实行重商主义政策。

2.建立绝对王权。

3.划分社会等级:僧侣、贵族、平民。

4.控制文学艺术,设立法兰西学士院。
古典主义文学的产生原因

2、从社会思潮来说,笛卡尔的唯理主义哲学
兴强调人的作用,歌颂理想人之后的一个巨大发
展。
古典主义文学特征
• 1、主张国家统一,拥护中央集权,歌颂贤明君 主
• 2、崇尚理性原则,宣扬公民义务,克制个人情欲 • 3、模仿古希腊、罗马文学 • 4、严格规范的艺术形式

17世纪文学

17世纪文学
现实意义:高度概括了不同时代的伪君子特征,暴 露了伪善的道德危害性。答尔丢夫成为“伪善”、 “伪君子”的同义语。斯坦尼说:“答尔丢夫是全人 类答尔丢夫的总和。”
桃丽娜形象
❖ 侍女,头脑清醒、目光敏锐 ❖ 答尔丢夫的认识非常深刻,揭露答尔丢夫也毫不留情 ❖ 又敢于对奥尔恭的痴迷、愚顽冷嘲热讽 ❖ 聪明、机智、伶俐、勇敢 ❖ 莫里哀的代言人。
艺术特色
❖ (1)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 一、二幕,通过其他人物的活动侧面介绍答尔丢夫的性格 ❖ 三、四幕,正面揭发答尔丢夫伪善的罪恶用心; ❖ 五幕,进一步揭露他凶恶的面目和危害性。
歌德认为它是“现存最伟大和最好的开场”。
4、
❖ (1)
(2)刻画中心人物形象的高超技艺
❖ 间接手法勾勒答尔丢夫的轮廓
一幕五场
④答尔丢夫的典型意义
小结:答尔丢夫是一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伪 装的教会虔徒和地道的贪欲恶徒,他的主导性格是欺 骗和伪装,他的性格的本质特征是阴险狠毒,他集一 切虚伪之大成,是个作恶多端毫无人性的恶棍骗子。 历史意义:答尔丢夫的虚伪衬托出了教会的虚伪荒淫, 暴露了宗教骗子的社会危害性,显示出作品强烈的反 宗教倾向。
❖ 同时制造悬念,为答尔丢夫上场做了充分的准备 ❖ 高度集中、紧凑的戏剧冲突中, ❖ 通过人物的言行层层深入地揭露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3)对古典主义基本规则的遵从与突破
1.从剧本最后解决矛盾的方法反映了莫里哀拥护王权的政治态度。 2.体现了理性原则的指导。 3.剧本的结构是按照“三一律”的法则组织安排的。 4.突破古典主义对题材严格划分,在喜剧中注入了悲剧的因素。 5.莫里哀在剧中还向民间戏剧和各种题材学习,吸收了许多生动
巴洛克风格的建筑
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建立的凡爾賽宮

17世纪文学-1

17世纪文学-1

第四章17世纪文学第一节概述17世纪文学主要包括古典主义文学、巴罗克文学和反映清教徒思想的文学。

17世纪的欧洲大陆处在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继续斗争并取得相对平衡的阶段。

资本主义发展较早的西、葡、意等国,遇到了挫折,而英、法两国异军突起。

英国在1640——1648年的资产阶级革命废除了君主制,建立了共和国。

克伦威尔成了护国公。

他去世后,王党分子迎回了查理二世,于60年代复辟了斯图亚特王朝。

1688年,资产阶级把威廉三世捧上台,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被称为“光荣革命”。

英国从此成为世界强国。

法国从1624年黎世留当上首相和1643年马扎兰当上首相直到路易十四亲政之间的37年中,封建制度得到巩固,王权逐渐加强。

在1648至1653年之间,镇压了大贵族制造的“投石党事件”,之后,王权终于“作为表面上的调停人而暂时得到了对于两个阶级的某种独立性。

”(马恩选集),建立了欧洲最强大的君主专制国家。

“太阳王”路易十四大权独揽,“朕即国家”。

他凭着雄厚的经济实力和稳定的政治局面,开疆辟土。

他的凡尔赛宫富丽堂皇,成为欧洲各国贵族瞩目的中心。

法国宫廷的时尚和趣味直接影响了文学的发展。

总之,文艺复兴时期的动荡纷争过去了,代之以相对统一安定的生活。

人心思定,遵循理性和秩序的思想占据上风,从而形成了新的历史文化氛围。

一,古典主义文学古典主义文学是17世纪欧洲的主要文学思潮。

它形成和繁荣于法国,随后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

其出现的时代社会背景如下:古典主义文学思潮是新兴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在政治上妥协的产物。

16世纪,由于这两大阶级的冲突而爆发了长达36年的宗教战争,最后亨利四世成为国王就是这两大阶级妥协的产物。

亨利四世为了安定局面,改奉天主教,并规定其为国教。

同时,新建立的波旁王朝奉行重商主义政策,促进了工商业发展。

力量得到壮大的资产阶级支持王权,使中央政府得以加强,抑制了贵族割据和分立的行动。

路易十四继续推行这一政策。

在当时,君主制是作为文明中心、社会统一的基础出现的。

第四章 17世纪文学[25页]

第四章 17世纪文学[25页]
所谓“三个一致定律”,即要求戏剧“一地、一天 内完成一个故事”。严格的规范,迫使剧作家们 “戴着镣铐跳舞”,呕心沥血地去创作精品,实现 了古典主义戏剧的繁荣。当然,日久天长,规则成 了僵死的教条,便走向了反面。
2021/2/23
二、清教徒文学与古典主义戏剧
古典主义戏剧艺术大致可分为贵族和平民两种倾向。 ✓ 贵族趣味孕育于巴黎的“沙龙”文化,这种来自上流社会的无形
《伪君子》是莫里哀最精彩的剧目之一, 也是遭受磨难最多的作品。此剧在宫内首 演后,当即遭到以太后和主教为首的保守 势力的猛烈抨击,明令禁演。这迫使莫里 哀不得不几度做出修改,三次直接上书国 王路易十四。
2021/2/23
《伪君子》梗概
富商奥尔贡把“虔诚”的信徒达尔杜弗请回家中尊为上宾, 奉为“导师”,要求全家人都关心他,顺从他。奥尔贡外出归来, 女仆桃丽娜告诉他妻子病了,他却毫不在意,只是一再追问达尔 杜弗状况如何。他还打算毁掉原来的婚约,把女儿嫁给达尔杜弗。 不料达尔杜弗却看上了奥尔贡的妻子艾耳密尔,恬不知耻地向她 求欢。此事恰被儿子大密斯撞见,便向其父告发。但鬼迷心窍的 奥尔贡不仅不信儿子的话,反而气急败坏地将儿子赶出家门,并 把全部财产转给了达尔杜弗。无奈之下,艾耳密尔让奥尔贡藏在 桌下,佯装答应达尔杜弗的追求,使达尔杜弗丑态百出,原形毕 露。
2021/2/23
二、清教徒文学与古典主义戏剧
法国的古典主义文学在17世纪的欧洲独领风骚。它是一个最早接 近现代意义的文学思潮,虽没有宣言声明,但有共同遵循的创作 原则,也有系统的理论总结;虽没有明确的集团性,但有共同风 格的作家群。
古典主义发源于意大利,在法国生根开花。法国王权的文化政策, 为戏剧艺术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古典主义戏剧与王权之间便 有了既依附又背离的微妙关系。

第四章 17 世纪文学

第四章 17 世纪文学

第四章17 世纪文学一、17S 的文学类型:古典主义文学:17S 欧洲主要文学思潮,形成繁荣于法国,是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在政治上妥协的产物。

基本特征:1、政治上:拥护王权,歌颂开明君主;2、哲学上:崇尚理性,强调感情服从理智,个人利益让位于国家利益;3、文学上:学习古代,奉古希腊、古罗马为典范,遵守规则。

在形式上、语言上强调严整、典雅。

对戏剧而言,恪守“三一律”。

古典主义文学的思想特征:第一,受到王权的直接干预,在政治思想上主张国家统一,反对封建割据,歌颂英明的国王。

第二,宣扬理性,要求克制个人情欲。

第三,尖锐地抨击贵族的奢侈淫逸、腐化堕落,同时也批判资产阶级的愚顽、附庸风雅和想成为贵族的心理。

第四,古典主义悲剧多以帝王将相、宫闱秘事为题材,继承了古希腊悲剧的传统。

古典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第一,从古希腊古罗马文学中汲取艺术形式和题材。

第二,有一套严格的艺术规范和标准。

第三,主张语言准确、精炼、华丽、典雅,表现出较多的宫廷趣味。

第四,人物塑造类型化.三一律——古典主义戏剧把文学创作的技巧和形式加以规范化,形成一整套作家必须严格遵循的艺术规范,“三一律”就是其中主要的规则之一。

所谓“三一律”,是规定戏剧的情节、时间、地点必须保持一致,即剧本的情节只能有一条线索,故事发生在同一地点,剧情在24 小时内完成。

悲剧代表作家:高乃依地古典主义悲剧的创始人《熙德》是古典主义第一部典范和奠基之作。

其他作品《贺拉斯》、《西拿》、《波里厄克特》、《费得尔》拉辛古典悲剧第二代表。

《安德罗玛克》拉封丹《寓言诗》使寓言创作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布瓦洛《诗的艺术》提出了古典主义的美学原则,成为古典主义的艺术法典。

喜剧代表作家:莫里哀《吝啬鬼》(阿尔巴贡是“守财奴”“吝啬鬼”形象,前有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夏洛克,后有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葛朗台)《伪君子》(答尔丢夫,绝妙的铺垫“最伟大最好的开场”)巴洛克文学: 巴洛克本意是不合规则的意思,原指一种过分雕琢华丽的建筑,巴洛克风格后来影响到艺术、文学领域。

4第四章 17世纪文学

4第四章 17世纪文学

让· 拉辛(1639—1699)


让·拉辛的创作代表 了法国古典主义悲剧 的最高成就。 代表作是《安德洛玛 刻》和《费得尔》。 拉辛着重揭露封建统 治阶级的黑暗和罪恶, 激起人们的恐惧和愤 怒,他的作品具有更 鲜明的现实意义。
尼古拉· 布瓦洛(1636—1711)



尼古拉·布瓦洛是古典主 义的发言人和立法者。 他最重要的作品是用诗体 写成的文艺理论《诗的艺 术》(1674)。 在《诗的艺术》中,他阐 明了古典主义美学观点和 创作原则,对法国古典主 义文学的成就进行了总结 和概括。
17世纪重要的科学家和哲学家
法国古典主义文学的特征
1.具有为专制王权服务 的鲜明的政治倾向性。 2.崇尚理性。 3.模仿古代经典,注重 艺术形式的规范化。 (名词解释:三一律)

法国“太阳王”路易十 四
高乃依(1606—1684)



高乃依一共写了30多 个剧本。 主要作品有四大悲剧 《熙德》﹑《贺拉斯》 ﹑《西拿》和《波利 厄克特》 《熙德》被看作古典 主义悲剧的奠基之作。
约翰· 德莱顿(1631—1700)

复辟王朝的桂冠诗人。
英国文学批评的创始人, 在《论戏剧诗》和《悲剧 批评的基础》等作品中, 较为系统地论述了古典诗 学的原则,为英国古典主 义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 础 。
约翰· 班扬(1628—1688)



王朝复辟期间带有民主 倾向的清教徒作家。 他以整本旧约为背景创 作出一部伟大的寓言— —《天路历程》 (1678)。 《天路历程》以梦境游 历来描写基督徒追求信 仰的过程。
创作的第一阶段(1659-1663)


十七世纪文学

十七世纪文学

2、弥尔顿
英国诗人,资产阶级革命活
动家,激进的共和派,清教 徒文学代表人物。 弥尔顿是继莎士比亚之后最 有名的英国诗人。1652年双 目失明。
弥尔顿 (1608—1674)
主要创作
一、早期的抒情诗阶段 最感人的诗篇是《利达斯》,这是哀念逝去的
朋友的挽歌。与雪莱的《阿多尼斯》和丁尼生 的《怀念》并称为英国文学中的三大哀歌。
赖斯特杀死卑吕斯。卑吕斯死后,爱妙娜又悲痛自
杀。奥赖斯特见状疯狂。3人在理性与感情冲突中
做了情欲的牺牲品,惟有安德洛玛克做到理性与感
情的统一。为了保全儿子,她答应与卑吕斯结婚, 却决定在结婚仪式后自杀,保全名节。
⑶摹仿古代文学,重视艺术法则
创作题材:古典主义悲剧大都取材古希腊罗 马题材,以古代文学为典范。 文学体裁:古典主义理论家把戏剧体裁分为 高雅的和卑俗的两种。悲剧是高雅艺术,语言高 尚典雅,喜剧是卑俗艺术,语言俚俗。 创作规则:强调服从古代的法则,戏剧必须 遵从“三一律”。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640年,查理一世为筹措军费召
开国会,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的开始。 1649年1月30日查理一世被斩首, 5月19日英国被宣布为共和国。 1658年克伦威尔去世,1660年5月, 查理二世复辟。1685年詹姆斯继 位,开始着手恢复天主教。 1688年“光荣革命”:詹姆斯二 世被逐,威廉续位建立了土地贵族 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君主立宪政权。
《力士参孙》
悲剧《力士参孙》(1671)的主题是革命行动, 充满对于斗争的热情和号召。 大力士参孙被妻子出卖,过着痛苦的奴隶生活, 但他并不甘心屈服。他渴望斗争和复仇的时机。在 他做了长久的准备以后,终于打倒了敌人,获得了 自由。 弥尔顿将自己失明的磨难都寄寓在了盲人参孙 的身上。这是英文文学最接近希腊悲剧的作品,全 剧以悲欢而沉静的调子结束: 平静吧,所有的热情都已燃烧殆尽。

17世纪文学概述

17世纪文学概述
第七章 17世纪文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弥尔顿 第三节 高乃依与拉辛 第四节 莫里哀
第一节 概述
一、历史背景 二、文学概况
一、影响十七世纪社会和文化 发展的历史事件
1、1640——1648,英国资产阶级 革命
2、天主教宗教势力的恢复 3、法国君主专制政体的建立
(1661年,路易十四即位)
巴洛克风格打破了对古罗马建筑理论家维特鲁 威的盲目崇拜,也冲破了文艺复兴晚期古典主 义者制定的种种清规戒律,反映了向往自由的 世俗思想。另一方面,巴洛克风格的教堂富丽 堂皇,而且能造成相当强烈的神秘气氛,也符 合天主教会炫耀财富和追求神秘感的要求。因 此,巴洛克建筑从罗马发端后,不久即传遍欧 洲,以至远达美洲。有些巴洛克建筑过分追求 华贵气魄,甚至到了繁琐堆砌的地步。
一、历史背景
1、 意大利自地理大发现之后,随着商道的 转移,丧失了资本主义中心的地位,外国的。西班牙自16世纪下半叶“无敌舰 队”被英国歼灭后,丧失了海上霸主地位,工 商业从此一蹶不振,不再是欧洲的 强国。德 国经历了30年宗教战争,国家四分五裂,资本 主义发展十分缓慢。俄国刚刚形成统一国家, 政治经济仍十分落后。只有英法两国,资本主 义发展迅速,成为欧洲最强盛的国家,在文学 方面也都居于全欧洲的领先地位。
二要服从理性,三要模仿古希腊罗马戏剧,四 要遵守“三一律”——“要在一地、一天内完 成一个故事”, 这也就是古典主义戏剧四个
基本特征。
3、古典主义的特征
(1)思想特征: A 受到王权的直接干预,在政治思想上
主张国家统一,反对封建割据,歌颂英 明的国王,把文学和政治结合得非常紧 密。 B 宣扬理性,把国家利益、家庭义务、 荣誉观念置于个人欲望之上。
D 塑造的人物具有“类型化”的特点,认为 “凡是写古代英雄都应该保持其本性”(布瓦 洛),由于古典主义作家只追求“普遍人性”, 因此作品人物性格单一.

第四章 17世纪文学

第四章 17世纪文学

《复乐园》(1671)
• 重塑耶稣,成为资产阶级清教徒革命家 形象,主要任务是反抗暴政、专制。
“我梦想从罗马的桎梏中把人民解放出来, 把世界各地的暴行镇压下去。”
《力士参孙》(1671)
• 主题是革命行动,充满对于斗争的热情 和号召。
古典史诗的终结
• 三部长诗继承了荷马史诗和维吉尔史诗 的传统。它不仅是宗教史诗,也是一部 心理叙事诗,探索精神道德。它标志着 英雄史诗的结束。
布瓦洛(1636—1711)
• 古典主义的总结者和立 法者,诗体理论著作 《诗的艺术》。 • 理性原则:情节要合情 合理 • 自然原则:故事逼真, 性格要相称和一贯, • 道德原则:文艺必须有 社会教育意义
高乃依 Corneille (1606—1684)
• 古典主义悲剧的奠基人 • 《熙德》Le cid 古典主
• 悲剧调子是情感战胜理性, 从反面表现缺乏理智的恶果。 人物常常采用希腊史上的美 人,多缠绵悱恻的艳史。情 调阴柔平淡。
思考:
• 古典主义强调理智克服情感,这与文艺
复兴人文主义精神有什么关系?
古典主义文学的特点
• 拥护中央王权,歌颂贤明君主 • 崇尚理性原则,理智克服情感 • 摹仿古代文学,重视艺术法则
古典主义产生的文化背景
• 政治基础:适应当时法国王权高度集中 的要求 • 哲学基础;理性主义哲学 • 文学传统、民族传统和人们的审美趣味、 社会心理
理性主义哲学
英国经验派
• 培根、霍布斯和洛克:外部世界是经验的基 础 • 贝克莱、休谟:外界是感觉或表象的总和 大陆理性派 • 笛卡儿、荷兰的斯宾诺莎和德国的莱布尼茨 • 认为感性知识不可靠,强调只有用推理的方 法才能得到真正可靠的知识,真理的标准是 观念的清晰明白。

第四章十七世纪文学

第四章十七世纪文学

第四章十七世纪文学十七世纪的欧洲,针对文艺复兴时期个性解放带来的人欲横流和社会混乱,开始重建理性和社会道德规范,强调人的情感对理智、个人愿望对国家、民族和集体利益的服从。

作为十七世纪文学主潮的古典主义文学,必然重原则理性而少生命热情,重责任服从而少个性张扬,重规范戒律而少突破创新。

这是一次对社会意识和文学的清理,主体特征是节制、自律、规范、整合。

第一节概述一、十七世纪欧洲的欧洲社会与文学潮流十七世纪欧洲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文学发展的不平衡。

法国作为十七世纪欧洲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国家的最高典范,其王权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妥协,成为这一时期法国社会的主要特征。

这种服从王权的政治格局促成了法国古典主义文学的繁荣。

英国是代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发展潮流的国家,因此代表资产阶级革命精神的清教徒文学成为英国文学的主潮。

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政治经济的衰落,也阻碍了其文学的发展,代表贵族趣味的巴洛克文学在这些国家颇为流行。

二、十七世纪欧洲的三种文学(一)巴洛克文学“巴洛克”一词源于西班牙语barruco ,意为不规则的珍珠。

巴洛克风格指16——17 世纪的音乐、绘画、建筑和文学的风格,比喻非常规的、奇异古怪的美。

其特点表现为典雅华美的形式,夸张雕琢的技巧,晦涩玄奥的内容,文学方面继承了中世纪文学梦幻、寓意、象征的表现手法。

巴洛克文学发端于意大利和西班牙,兴盛于法国。

代表作家及作品:意大利“马里诺派”的旗手马里诺的长诗《阿多尼斯》。

西班牙“贡戈拉派”的祭酒贡戈拉的叙事长诗《莱尔马公爵颂》和寓言长诗《波吕斐摩斯和加拉特亚的寓言》;戏剧家卡尔德隆的《人生如梦》。

法国小说家奥雷诺·德·于尔菲的小说《阿斯特雷》;诗人阿格里帕·多比涅的《惨景集》,马莱布的《圣彼得的眼泪》等。

(二)清教徒文学英国17 世纪文学主要是体现清教徒思想的资产阶级革命文学。

清教徒运动作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手段,其意义远远超出了教会改革的范畴,清教徒精神在宗教、社会、政治、经济、教育、文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四章第一节 17世纪文学

第四章第一节 17世纪文学


清教徒反对奢华纵欲,提倡节俭勤奋 的进取精神,主张现实社会中财富的积累, 这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和意志。 清教徒布道家约翰· 卫斯理概括了这种 清教徒精神:“拼命地挣钱、拼命地省钱、 拼命地捐钱”。
清教徒:新兴的资产阶级 清教徒革命:资产阶级革命 清教文学:资产阶级文学
代表作家:约翰· 弥尔顿
这部戏剧符合古典主义文学的思想特点: 政治上拥护王权。 艺术上:崇高严肃的悲剧风格。
拉辛(1636—1699):
其创作特点是: 1、擅长塑造女性形象,刻画女性心理。 2、写情欲淹没理性,从而控制并毁灭人。 他的代表作有《安德洛玛克》和《费得尔》
《费得尔》: 雅典王后费得尔因不能克制自己的情欲而 走向犯罪的故事,是拉辛心理悲剧的代表 作。她是瑞典国王的后妻,她向国王前妻 的儿子求爱,遭到拒绝后恼羞成怒,反诬 王子对她有不轨行为。国王怒而处死王子。 王子死后,费得尔也悔恨自尽,死前道出 了真情。 剧本批判滥施情欲、缺乏理性的思想行为。
生平(1608--1674):
英国诗人、政论家,出生于伦敦一个富 裕的清教徒家庭。父亲爱好文学,受其影 响,弥尔顿从小喜爱读书,尤其喜爱文学。 16岁时入剑桥大学,并开始写诗,并取 得硕士学位。因目睹当时国教日趋反动, 他放弃了当教会牧师的念头,闭门攻读文 学6年,一心想写出能传世的伟大诗篇。
撒旦的形象:
叛逆的英雄,资产阶级革命战士形象 “与其在天堂里做奴隶,倒不如在地狱里称 王”

作者对撒旦的态度有些矛盾:一方 面,批判骄矜的撒旦,另一方面,感情上 却同情他所处的地位,因为撒旦受上帝惩 罚,很像资产阶级受封建贵族的压迫,在 作者笔下,撒旦又完全是一个受迫害的革 命者。所以,大致来说,对撒旦是歌颂大 于批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他的代表作有《安德洛玛克》和《费得尔》
莫里哀Molière
➢“莫里哀如此伟大, 每次读他的作品,每 次都重新感到惊奇。 他是一个独来独往的 人,他的喜剧接近悲 剧,戏写得那样聪明, 没有人有胆量想模仿 他。” ——《歌德谈话 录》
欧洲最杰出的喜剧 家之一,遵守但并 不拘泥于古典主义
法则。
➢“喜剧的责任既是在 娱乐中改正人们的弊 病,我认为执行这个 任务最好莫过于通过 令人发笑的描绘,抨 击本世纪的恶习。” ——莫里哀
➢英国是代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发展潮流的 国家,因此代表资产阶级革命精神的清教 徒文学成为英国文学的主潮。
➢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政治经济的衰落,也 阻碍了其文学的发展,代表贵族趣味远离现 实的巴洛克文学在这些国家颇为流行。
➢德国尚保留着文艺复兴时期现实主义文学的 余热,格里美尔斯豪生的小说《痴儿西木 传》,在艺术上继承了西班牙流浪汉小说的 特点,被认为代表了“德国十七世纪文学的 高峰”。
文学概述
➢十七世纪欧洲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 致文学发展的不平衡。英国社会发展最为先 进,意大利、德国和西班牙资本主义发展缓 慢,甚至出现某种程度的倒退,而在法国却 表现出新旧两种力量势均力敌的状态。
➢法国作为十七世纪欧洲中央集权的君主专 制国家的最高典范,其王权和资产阶级之 间的妥协,成为这一时期法国社会的主要 特征。这种服从王权的政治格局促成了法 国古典主义文学的繁荣。
➢ 十七世纪欧洲文学的主流古典主义文学,与路易
十四时代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路易十四





路 易 十 四 和 演 员 们 在 一 起
古典主义形成的原因
➢法国君主专制王权鼎盛要求文学规范化 1. 语言和文学形式的整理和规范
马莱伯提出纯洁法语,语言规范化 2. 法兰西学士院的建立
首相黎赛留亲自督促,设立40位终身制 的院士职位,制定语言文学的规范 3. 书刊检查制度,使文学更适应王权需要
➢作品中涉及到了一系列冲突:个人感情和 家庭荣誉的冲突,家庭荣誉和国家义务的 冲突。
➢国家义务>家族荣誉>个人感情
➢这部戏剧符合古典主义文学的思想特点: 政治上拥护王权。
➢艺术上:崇高严肃的悲剧风格。
拉辛(1636—1699):
代表法国古典主义悲剧的最高成就
➢其创作特点是: 1、擅长塑造女性形象,刻画女性心理。 2、写情欲淹没理性,从而控制并毁灭人。
义喜剧的形成,是近代社会问题剧的开端
2.讽刺喜剧(1664-1669)
➢ 这是莫里哀喜剧创作的成熟时 期,主要写作讽刺喜剧,讽刺 宗教伪善和拜金主义。 喜剧 12部,代表作是《伪君子》、 《悭吝人》。
➢ 以讽刺为武器,与封建势力和 教会僧侣进行了激烈的斗争, 加强了对上层社会的批判力度, 具有明显的民主倾向。
代表作家: 意大利的马里诺《阿多尼斯》、
西班牙的贡戈拉《孤独》、法国的于 尔菲的《阿丝特雷》。
巴洛克文学
➢用词华丽,词汇夸张,比喻新奇。 ➢结构严谨,情感热情浪漫.
➢巴罗克文学发展了一种新的美学趣味和倾 向,它的艺术手法对19世纪的浪漫主义文 学产生了直接作用。
(二)清教徒文学
➢英国17世纪文学主要是体现清教徒思想的资 产阶级革命文学。 清教徒运动继而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了 极大的作用,诸如遵守严格的道德规范,注 重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反对烦琐铺张的宗教 仪式和贵族奢侈浮靡的生活方式,提倡勤劳 朴素的生活等。
古典主义的影响
➢欧洲文学史上重要的文学思潮,统治欧洲文 坛200年,促进了民族语言和民族文化的形 成,对欧洲各国文学产生深远的影响
局限: ➢一种狭隘的现实主义,有较浓的保守倾向和
封建色彩,崇古,夸大理性,制定了许多清 规戒律,妨碍作家深入的反映生活,人物塑 造公式化,概念化,受到进步作家的批评
➢“古今之争”: 17世纪末法国文学界发生了一场关于
强调的是规则、秩序、中心、权威。
法国古典主义
三个时期
➢17世纪三四十年代,兴起——高乃依 ➢17世纪六七十年代,繁荣——莫里哀,拉
辛,拉封丹,布瓦洛 ➢17世纪末,衰败——拉布吕耶尔,费纳隆
➢法国的古典主义文学:高乃依、拉辛、莫 里哀是法国古典主义戏剧三杰。
➢高乃依(1606—1684):古典主义戏剧的 创始人。
➢在巴黎组织剧团两年 (1643--1645) ➢在外省参加流浪喜剧团十三年 (1645--
1658) ➢回巴黎领导喜剧团十五年 (1658---1673)
创作的四个时期
➢早期: 1645---1658 ➢思想上探索和艺术上积累时期 ➢诗体喜剧《冒失鬼》和《情仇》
1.风俗喜剧(1659-1663)
他的吝啬行为表现如下: ➢在请客前,他教导仆人怎样在酒里多兑水,
怎样专门搭配不对胃口的东西,让客人一 吃就饱; ➢赶上节日,该给仆人发工钱时,他总是找 碴儿克扣工钱。
➢街坊邻居养了一只猫,有一回偷吃了他剩 下的一块羊腿,他就向邻居告了猫一状。
➢他希望儿子娶个有钱的寡妇,女儿则嫁给 一个有钱的老爵爷;
➢他在地上埋了一袋金币,当他发现金币被 偷了,痛不欲生,呼天抢地地叫喊:“我 完了,叫人暗害啦,叫人抹脖子啦!”
3.幽默喜剧(1670-1673)
➢这一时期莫里哀的喜剧由愤怒的讽刺转为 轻松的揶揄,主要写作幽默喜剧和芭蕾喜 剧,坚持反封建立场,嘲笑贵族资产阶级 恶习,赞美下层人民的智慧。喜剧7部,代 表作是《贵人迷》、《无病呻吟》、《史 嘉本的诡计》。
➢三一律: 它是十七世纪法国古典主义者制定的戏
剧创作规则。 时间一律,地点一律, 情节一律 a、剧情包含的时间为24小时以内 b、事件发生在同一地点 c、全剧只能有一条情节线索
➢这是泥古者对亚里士多德的 《诗学》断章 取义,歪曲误读的结果。
➢“三一律”是当时法国宫廷文人学者根据 路易十四的政治意图制订出来的
➢ 1、古典主义文学的产生 17 世纪欧洲文学的主流是起源并且兴盛于法国
的 古典主义文学,它是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 在政治上妥协的产物。王权的御用保护是其繁荣的 沃土。
➢ 2、 古典主义与人文主义的联系 ➢ 古典主义在很大程度上承续了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
主义文学传统,比如: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反封建 反教会,肯定现世人生幸福的主题等;同时,又是 对人文主义文学过分强调个性解放,思想自由,创 作缺乏规范等弊端的反拨,这种反拨因其矫枉过正 而导致走向另一极端。
➢ 3、道德原则:要求文艺必须有社会教育意义
古典主义文学的特征:
a.在政治上拥护中央王权,歌颂贤明君主。 b.在思想上崇尚理性,遵守公民义务。 c.模仿古代文学,重视艺术法则。
在创作规则上,强调服从古代艺术法则,戏 剧必须遵守“三一律”。
在塑造人物方面,强调赋予人物某一种品 格,使人物性格固定化,类型化。
十七世纪欧洲的三种文学
➢(一)巴洛克文学 巴洛克文学发端于意大利和西班牙。 巴洛克(Baroque):本来是形容奇形
怪状的、不规则的珍珠;最初借用过来是形 容一种建筑风格,即巴罗克建筑;后来也可 以指文学风格,即巴罗克文学。这种文学风 格奇异、扭曲、刺激、夸张、华丽、破碎、 怪谲、强调不对称美,目的为了追求一种强 烈的震撼力。盛行于意大利和西班牙。
崇古与崇今的争论。一方坚持厚古薄今, 另一方主张厚今薄古,两派文人学者反复 争辩,相持不下,这场争论的最后胜利是 厚今派。古今之争的出现,标志着古典主 义的衰落,预示着18世纪启蒙思潮即将来 临。
试比较文艺复兴精神与古典主义精神。 ➢文艺复兴:侧重于学习古希腊文化精神,
强调的是解放、自由、个性、张扬。 ➢古典主义:侧重于学习古罗马文化精神,
➢这是莫里哀率领他领导的光耀剧团从外省 回到巴黎的时期,是他的古典主义喜剧的 开创期。主要写作风俗喜剧,嘲笑社会浮 夸风气,抨击封建道德和夫权思想。喜剧8 部,代表作是《可笑的女才子》、《太太 学堂》。
➢《丈夫学堂》标志着莫里哀从情节喜剧转 向风俗喜剧
➢《太太学堂》具有开创性意义 ➢五幕诗体喜剧 ➢提出了妇女权利问题,标志着法国古典主
➢ 40岁时,与比他小20岁的妻子结婚。
➢ 他在身体非常不适的情况下,带病坚持表演《无 病呻吟》。演出完毕后几个小时后,莫里哀喀血, 与世长辞。
➢ 死后,由于生前创作行为得罪了不少权贵,特别 是教会,教会拒绝给他坟地。由于路易十四出面, 才勉强允许将他在死后四天后埋在墓地的菜园后 面,葬礼非常冷清。这位喜剧大师的死可以说是 一个悲剧。
教徒文学把《圣经》奉为圭臬,弘扬清 教徒精神,描写具有强烈宗教情感和革命叛 逆精神的清教徒生活,常常取材《圣经》, 师法中世纪宗教文学梦幻、寓意、象征的表 现手法,以诗意浓郁的笔墨,偏执极端的情 绪,表现对信仰、理想的执着追求。
➢清教徒文学的杰出代表是:约翰·班扬和弥尔 顿。 班扬:《天路历程》 弥尔顿:《失乐园》、《复乐园》和《力士 参孙》
➢《伪君子》,《唐璜》,《恨世者》, 《悭吝人》,《乔治·唐丹》
➢《悭吝人》:本剧揭露资产阶级拜金主义 的本性,取材古罗马喜剧《一坛黄金》。 刻画了一个爱财如命的富商、高利贷者阿 巴贡。
➢阿巴贡是一个典型的吝啬鬼。半夜起来偷 吃自己牲口的马贡,欧洲 文学史上第一个生动的吝啬鬼形象。
➢这也是莫里哀的基本 创作纲领。
生平:
➢ 生于巴黎一个具有“国王内侍”身份的宫廷室内陈 设商家庭。
➢ 21岁时,放弃对宫廷陈设商一职的长子继承权,与 朋友组成“盛名剧团”在巴黎演出。
➢ 取艺名为莫里哀。带领剧团在法国外省各地巡回演 出。
➢ 由于剧目受到国王路易十四的赏识,剧团开始长期 在巴黎演出,此后的时期也是他创作的高潮期。但 由于长期劳累,莫里哀换上了严重的肺病。
➢主要作品:《熙德》,《贺拉斯》,《西 拿》,《波利厄克特》
➢代表悲剧《熙德》
《熙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