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命题组对能力目标的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命题组对能力目标的要求

考试中心命题组对高考能力的要求

(一)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解答生物高考题这一活动,获取有效信息最重要的是通过读题明确试题的已知(起始状态中的问题情景、问题条件)与未知(目标状态),因此,我们以“已知→未知”为主线,在I、II、Ⅲ三个层次中分别以信息的复杂程度和问题的明朗程度递进。

已知方面是从信息呈现形式的复杂程度来递进。I明确的文字形式等→Ⅱ形式多样的图、表等→Ⅲ包含较多隐含或暗示条件等。

未知方面是从问题的明朗程度来递进。I问题直白→Ⅱ问题不透明→Ⅲ问题情境复杂(可能是两个或多个并列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已知与未知中不仅包含了生物学事实、概念、原理、规律、理论,也包含了生物学实验原理、材料用具、方法步骤、实验现象和结果等。

(二)提取与转化相关知识的能力

该阶段要“找出已知与未知之间的联系,建构问题空间,从长时记忆中提取有关的信息等”。因此这一能力是根据“已知到达未知”的熟悉程度或问题空间路径的复杂程度来递进的。

I直接到达未知(强调运用已学知识进行复述、再现、辨认)→Ⅱ到达未知需组合多个激活的知识点(强调知识点间建立多个联系,强调概念的迁移和重组)→Ⅲ需改变长时记忆中知识的存储状态或知识间的网络关系(强调进行概念转化、思维模式转化、理论框架的转化和更替等)。

(三)问题解决与决策的能力

推理是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推出一个新判断的思维形式。推理主要有类比推理、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类比推理是从特殊性前提推出特殊性结论的一种推理,也就是从一个对象的属

性推出另一对象也可能具有这一属性。演绎推理指由一般规律或普遍性的前提出发,推出特殊事实应遵循的规律或特殊性结论的推理,即从一般到特殊。归纳推理

指由许多个别的事物或特殊的

前提中概括出一般性或普遍性的概念、原则或结论,即从特殊到一般。

模型是人们按照特定的科学研究目的,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再现原型客体某种本质特征(如结构特性、功能、关系、过程等)的物质形式或思维形式的类似物。作为一种现代科学认识手段和思维方法,模型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抽象化,二是具体化。一方面,我们可以从原型出发,根据某一特定目的,抓住原型的本质特征,对原型进行抽象、简化和纯化,建构一个能反映原型本质联系的模型,并进而通过对模型的研究获取原型的信息,为形成理论建立基础。另一方面,高度抽象化的科学概念、假说和理论要正确体现其认识功能,又必须具体化为某个特定的模型,才能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所以,模型作为一种认识手段和思维方式,是科学认识过程中抽象化与具体化的辩证统一建立模型的过程,是一个思维与行为相统一的过程。通过对科学模型的研究来推知客体的某种性能和规律,借助模型来获取、拓展和深化对于客体的认识的方法,就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模型方法。在现代生物学研究中经常使用模型方法,通过寻找变量之间的关系,构建模型,然后依据模型进行推导、计算,作出预测。

问题解决是一种兼具探究性、创造性、操作性的思维方式和活动。在解决探究性问题时,学生要提出问题,确认变量,作出假设,运用批判思维和逻辑思维,考虑各种可能的解释;设计和实施可行的研究方案(包括实验研究方案、调查研究方案、模拟研究方案等),或对已有的方案进行改进、完善。其中实施可行的研究方案包括选择与使用技术、仪器设备和材料(包括操作技术和安全知识),进行观察和测量,并记录(包括画图)观察和测量结果。此处可测量的动作技能包括:测量、画图、观察等。这样,解决问题需要把生物科学知识与技能、方法结合起来,从而能动地、创造性地获得对问题的解决。

决策是指通过分析、比较,在若干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中选定最优方案的过程。广义的决策,可以看作是一个包括提出问题、确立目标、设计和选择方案的过程。狭义的决策,把决策看作是从几种备选的行动方案中作出最终选择。本目标体系指

狭义决策,几种备选的行动方案指几种相关的不同观点、假设、研究方案等。

我们认为问题解决与决策能力属于“认知信息模型”的控制过程,该过程即人们将制订解决问题的方案,包括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确定根据什么原则,采用什么方法和途径去解决问题。因此,我们认为从科学方法的角度来递进是比较合适的选择。

I问题结构熟悉,类比得出答案(强调运用类比推理)→Ⅱ通过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方法,推理得出答案(强调运用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Ⅲ解决探究性问题或作出决策(强调运用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体现探究性和创造性)。

(四)有效表达的能力

对典型高考试题个案研究的成果可见,问题解决的好坏,决定于思维的结果能否有效表达。表达的难易程度决定于表达方式的多样、知识的丰富程度、思维的连贯性、逻辑的严密性、对学科语言使用时所持的态度(规范、精准)等。其中知识的丰富程度、思维的连贯性、逻辑的严密性在获取信息的能力、提取与转化相关知识的能力、问题解决与决策能力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要求,因此,我们考虑在“有效表达的能力”中以表达方式的多样性和对学科语言使用时所持的态度(规范、精准)来递进。同时,我们也关注到高考中,试题得分率的高低,与表达量有很大的关系。一般情况下,表达量大的试题,得分率低;表达要求程度低的试题,其得分率相对较高。

鉴于此,我们从表达方式的多样性、学科语言使用的规范精准、书面表达量三方面递进:

从表达方式的多样性递进。I填写一个生物学术语、符号等→Ⅱ用图、表中的一种形式表达→Ⅲ运用文字、术语、数据、表格、图解等恰当的形式表达。

从学科语言使用时的规范、精准来递进。I正确填写→Ⅱ恰当、简明、有效地表达→Ⅲ准确地、条理地、分层次地表达。

从书面表达的量递进。I一个术语→Ⅱ一个要点→Ⅲ多个要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