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 找规律找规律 第三课时(含练习与反思)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7 找规律》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7 找规律》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7 找规律》教案一. 教材分析《7 找规律》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的一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推理等方法找出图形的规律。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他们对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找规律的能力还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激发他们的思维,帮助他们找出图形的规律。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找出图形的规律。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找规律的方法。

四. 教学重难点1.找出图形的规律。

2.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2.观察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发现规律。

3.操作教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4.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图形、问题、答案等。

2.学具:图形卡片、操作材料等。

3.黑板、粉笔。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如衣服、水果、动物等,让学生观察这些图片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图片都有一定的规律,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找规律。

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图形,如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让学生观察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图形也有一定的规律。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动手操作,找出图形的规律。

如:“请找出两个一样的图形”、“请找出最大的图形”等。

学生操作后,教师进行反馈。

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找规律的方法解决。

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的苹果比小明多2个,小丽的苹果比小红少1个,请问小丽有几个苹果?”学生解答后,教师进行反馈。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找出图形的规律?让学生自由讨论,发挥创新能力。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找规律 教案教学设计(共3课时,含教学反思)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找规律 教案教学设计(共3课时,含教学反思)

7找规律第1课时找规律 (1)第2课时找规律 (4)第3课时找规律 (6)第1课时找规律教学内容教材第85~86页例1、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事物中简单的排列规律,理解规律的含义并能描述和表示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推理和逻辑思维的能力,提高合作交流的意识。

3.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感受数学的规律美,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规律的含义,掌握找规律的基本方法。

难点:能够表述发现的规律,并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理解规律。

(一)生活引入。

师:同学们,“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我们班要举行一个联欢会,你们打算怎么来布置自己的教室呢?1.学生交流汇报。

2.老师的想法也和大家的差不多(呈现例1的情境图中的上半部),你们看,漂亮吗?3.请大家仔细观察:看看老师的设计有什么特点。

4.引导学生说出:彩旗、灯笼和花朵都是按一定的顺序来排列的。

并指出:这样的排列就叫有规律的排列。

5.教师说明:一般来说,一组实物依次不断重复地排列(至少重复出现3次),我们就可以称为有规律的排列。

(二)点明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找规律——图形与数字的变化规律二、引导探究,寻找规律。

(一)寻找彩旗的排列规律。

1.找一找:让学生自己观察,去找一找彩旗的排列规律。

2.说一说:(1)让学生说出彩旗的排列规律,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用完整的语言来表述:彩旗是按一面黄旗一面红旗的规律来排列的。

(2)教师提问:①彩旗是每排几面就出现重复的?引导学生说出:每两面出现重复。

②那我们能不能把这两面看成一组,所有的这些彩旗都是这样一组一组的重复排列的呢?③这一组中的第一面彩旗是什么颜色的?3.圈一圈:让学生圈出彩旗重复的部分。

4.画一画:你能按照彩旗的排列规律再继续画出这样的一组吗?(二)寻找小花、灯笼与小朋友的排列规律。

1.圈一圈:让学生圈出小花、灯笼与小朋友排列中的一组重复部分。

一年级下册找规律教学设计及反思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找规律教学设计(10篇)

一年级下册找规律教学设计及反思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找规律教学设计(10篇)

一年级下册找规律教学设计及反思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找规律教学设计(10篇)一年级下册找规律教学设计及反思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找规律教学设计篇一这是找规律的起始课,主要让学生自主学会查找简洁的图形排列规律,为后面课时的学习打好根底。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观看,操作,猜想等活动,发觉图形不断重复排列的简洁规律,理解规律的含义,并能用精确的数学语言描述和表示规律,同时会依据发觉的规律进展推理,确定后续图形的排列方式。

在发觉规律,描述和表示规律以及简洁应用规律的过程中,培育学生初步的观看力量,数学表征力量和推理力量。

同时感受规律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初步培育学生观赏数学规律规律美的意识并能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时能发觉图形排列的简洁规律,并能用精确的数学语言描述规律。

教学难点是理解重复排列规律的含义并能精确描述和应用规律。

《找规律》这局部内容的活动性、生活性和探究性比拟强,于是我本着“数学教学必需留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动身,为学生供应参加的时机,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产生的兴趣。

教学中要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制造一个发觉探究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觉、去制造,表达数学的价值。

”这一理念来设计、实施教学。

回忆整节课,学生似乎是在“节日”中度过,时时闪耀着创新思维的火花。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教学胜利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内容的真实性是教学胜利的前提。

先是创设马上到来的六一儿童节动画情景,接着围绕“装扮我们的教室,过欢乐的六一”这一主题,将学生置身于一个真实的现实场景中,将数学与学生进展零距离接触。

在这漂亮的“节日世界”里,学生用独具共性化的思维方式、审美方式,以积极的心态去制造、去享受,以激发他们爱数学、发觉美的情感,增加数学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二、探究性、活动化是教学胜利的关键和保障。

《标准》指出: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沟通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大胆探究,同方沟通自己的发觉,精确的描述规律,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找规律》找规律(数字)第三课时|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找规律》找规律(数字)第三课时|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找规律》找规律(数字)第三课时|人教新课标教案内容:作为一名教师,我经验丰富,资历深厚,对于一年级下册的数学教学有着深入的理解和实践。

今天,我要分享的是关于《找规律》的教学内容,这是数字规律的第三课时,人教新课标教材。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涉及到教材中关于找规律的相关章节和详细内容。

我会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推理,找出数字之间的规律,并能够应用这些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希望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找出数字之间的规律,并能够用语言描述这些规律。

同时,我也希望学生能够将这些规律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在本节课中,教学难点是学生对于数字规律的发现和描述,教学重点则是学生能够将这些规律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相关的教具和学具,包括数字卡片、练习题和黑板等。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会包括数字规律的定义、发现规律的方法以及规律的应用等内容,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呈现给学生。

七、作业设计作业设计将会包括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和提高。

例如,找规律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找出数字之间的规律,并用语言描述出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总的来说,我相信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找规律的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实践情景的引入是关键,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他们的思考。

例如,通过给学生出示一些数字序列,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其中的规律,这样可以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感受到找规律的重要性。

例题讲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具体的例题,我可以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

在讲解例题时,我会详细解释每一步的推理和思考过程,让学生明白如何从已知的信息中找出规律,并用语言描述出来。

第三个重点是随堂练习的组织。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第三课时】找规律(3)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第三课时】找规律(3)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第三课时】找规律(3)人教新课标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1. 7.3.1 找规律的方法和技巧;2. 7.3.2 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找规律的基本方法和技巧;2. 培养学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找规律的方法和技巧,以及如何将规律应用于解决问题;2.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自主找出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2. 学具:练习本、笔、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给学生展示一组数字,让学生观察并尝试找出其中的规律。

2. 例题讲解:我会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典型的找规律的例题,并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和技巧。

3.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找规律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4. 应用规律解决问题:我会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运用他们所学的找规律的方法和技巧。

六、板书设计:我将会在黑板上写出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找规律的方法和技巧,以及一些典型的例题和解题步骤。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找出下面数字序列的规律,并填写下一个数字。

1, 2, 3, 4, 5, 6, 7, 8, 9, 10, __2. 作业答案:11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并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

同时,我会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将所学的找规律的方法和技巧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对于找规律的方法和技巧,我认为关键是让学生明白规律是存在于事物之间的,我们需要通过观察、分析和推理来找出这些规律。

我会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典型的找规律的例题,并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和技巧。

同时,我会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将所学的找规律的方法和技巧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七单元第3课时找规律(3)附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七单元第3课时找规律(3)附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第 3 课时找规律( 3)【教课内容】教材第 87 页例 4 及“做一做”的第 2 题,练习二十的第 6 题。

【教课目的】1.使学生可以依据数字之间的关系,归纳出规律,并能按规律填数。

2.培育学生初步的察看、推理能力,养成优秀的学习习惯。

【要点难点】理解并找出数字之间的规律。

【复习导入】1.找规律,填数。

发问:每行数的规律是什么?小结:第 1 行相邻两个数相差5,第 2 行中相邻的两个数相差3。

2.揭露课题:这节课我们持续学习找规律。

(出示课题)。

【新课讲解】1.出示例 4,察看、找出规律。

师:请大家认真察看一下,这里有几组数,每组数是由几个数构成的。

生:有 5 组数,每组数是由 3 个数构成的。

师:对!那每组数之间有什么规律呢?请认真地察看、比较,看谁最初发现规律。

学生疏组议论。

报告、沟通。

生 1:我发现这些数都是整十数。

生2:我发现的规律是上边左侧的数减下边的数,等于上边右侧的数。

师:好!你说我来算一算。

生 2: 90-40=50,70-40=30,60-40=20。

师:还有不一样的发现吗?生3:我发现的规律是上边右侧的数加下边的数,等于上边左侧的数。

师:好!你说我也来算一算。

生 3: 50+40=90,30+40=70,20+40=60。

生4:我发现的规律是上边两个数相减的差,等于下边的数。

师:请你也算给大家听一听。

生 5: 90-50=40,70-30=40,60-20=40。

师:方才大家经过察看计算,发现了好多规律。

你以为谁的发现好?生齐:×××(生 4)的。

师:对!这几组数都是由 3 个数构成,而且上边两个数相减的差都是 40,正好等于下边的数。

2.按规律填数。

师:依据方才发现的规律,请大家试一试在括号里填数。

学生独立达成,教师巡视指导。

报告、沟通。

师:谁先来谈谈两个括号里面应当填什么数。

生:第 1 个括号里填 80。

师:你是怎么想的?生 1:我是想几减 40 等于 40, 80-40=40,所以括号里填 80。

一年级下册《找规律》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一年级下册《找规律》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一年级下册《找规律》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教材分析:《找规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

课标要求:找规律主要是引导学生探索一些简单图案或数字的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的意识。

因此在教学中注意学生生活实际,从具体的情境入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去发现规律、认识规律。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情分析:本节课内容活动性和探究性比较强,所以教学时多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通过小组交流的方式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猜测等活动发现最简单图形变化规律,并创造出有规律的图案。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推理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与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激发学生感受数学、发现数学的情感。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5页例1教学重难点:1、探索一些图形的简单排列规律。

2、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学具准备:课件实物图片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感知规律1.师:同学们喜欢运动吗?生:喜欢。

师:那就跟着老师一起来动一动吧!师:(边唱边跳)如果感觉幸福你就拍拍手——如果感觉幸福你就跺跺脚——拍拍手——跺跺脚——拍拍手——跺跺脚师:猜猜老师下一个动作是什么?生:拍拍手师:你是怎么想的呢?生:因为你的动作是一个拍手一个跺脚,跺完脚就是拍手了。

师:你真是一个善于发现的孩子。

在数学中把这种不乱的变化情况叫有规律。

2.小结: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像这样按一定的规律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事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找规律。

(板书课题:找规律)【设计意图】通过游戏动作让学生初步感知规律一词。

二、自主探究,进一步认识规律1.找规律(1)师:看到同学们那么厉害,熊大熊二邀请我们一起去和他们过六一儿童节呢!想去吗?生:想师:那我们就出发吧!师:熊大开着小火车来了,哇!小火车真漂亮,你发现了什么?生:一节黄车厢一节红车厢,一黄一红师:像这样一黄一红我们把它叫为一组,一组一组的出现就是规律。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第三课时)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第三课时)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第三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方法发现简单的数学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第三课时主要学习通过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提高学生发现和总结规律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运算和简单的图形认知,但对找规律这一概念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境和操作活动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规律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

2.难点: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规律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观察、操作、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2.图形和数字卡片3.学生分组合作的准备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规律现象,如太阳的升起和落下,四季的变化等,引导学生关注规律。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图形和数字卡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排列规律。

如出示一组图形:正方形、圆形、正方形、圆形……让学生说出这组图形的排列规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操作活动,每组选择一种图形,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排列。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规律。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数字序列,让学生找出它们的排列规律。

如出示一组数字:2、4、6、8、10、……让学生找出这组数字的排列规律。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尝试自己创造一些规律,如图形、数字或其它事物的排列规律,并与同学分享。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规律,并强调规律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一些有关找规律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 第7单元 找规律 第3课时 找规律(3)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 第7单元 找规律 第3课时  找规律(3)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7单元找规律第3 课时找规律(3)1.通过练习,巩固已学过的各种规律及找规律的方法。

2.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

4.激发学生发现数字美、喜爱数字的情感。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并找出数字排列的规律。

难点:引导学生发现数字排列的规律。

投影、小黑板。

一、复习导入师:请同学们想一想,这几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这节课我们一起把这些知识进行整理,进一步巩固找规律的方法。

1.填一填。

2.观察每列图形,图形和数字变化有什么规律?有什么共同点?生1:图1是一黑两白,是黑白重复和数字1、2、1、2……重复。

生2:图1只重复两类图形,数字就在1、2之间变换。

生3:图2是正方形、三角形、三角形不断重复。

生4:图3是一个十字花形、三个五角星的重复,数字相对应的是1、3、1、3……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3。

(1)投影出示例3(1)中的第一组图。

让学生观察第(1)小题图形的变化,并与练习习题作比较,想想有什么新的发现。

也可以先让学生用学具卡摆一摆,要求学生边摆边说。

(通过摆图形,我发现□的个数不断增加,下一个图形总比前一个图形的□多3个。

) 这行图形的排列还是在重复出现吗?与前面图形的排列相同吗?再来看这些图形下面所对应的数字,这些数字表示的是什么?从这列数字中,你发现了什么?(每个图形下面对应的数字,表示的是这个图形中□的个数。

这行数字是按3、6、9、12……的顺序排列的。

)这行数字,相邻的两个数相差几?算一算。

6-3=3,9-6=3,12-9=3……(前一个数比后一个数少3,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多3,相邻两个数相差3。

)板书:相邻的两个数相差3,就是这行数的规律。

试着往下填一填,后面的数应怎样排列?3、6、9、12____________第二组图,让学生自主完成。

(2)投影出示例3(2)。

7.3找规律(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7.3找规律(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7.3 找规律(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七章第三节《找规律》。

这一节主要让学生学会通过观察和分析,找出图形、数字或事物之间的规律。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这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数学》一年级下册,这一节课主要涉及到第七章的第三节,内容是《找规律》。

在这一节中,我们会通过观察和分析,学习找出图形、数字或事物之间的规律。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找规律的方法,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这一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找规律的方法,难点是学生如何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找出隐藏在事物、图形、数字之间的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五、教学过程在这一节课中,我一共设计了五个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让学生们观察并找出其中的规律,从而引出找规律的方法。

2. 知识讲解:我会用PPT和教具,详细讲解找规律的方法,并通过例题让学生们理解和掌握。

3. 随堂练习:我会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通过观察和分析,找出其中的规律,以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我会让学生们分组讨论,分享彼此找规律的方法和经验,提高学生们的合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找规律的定义、找规律的方法以及一些典型的例题。

七、作业设计1. 观察下列图形,找出它们的规律,并将你的发现写在作业本上。

答案:2. 观察下列数字序列,找出它们的规律,并将你的发现写在作业本上。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对这一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找规律的方法,以及他们在找规律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以便在下一节课中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同时,我还会给学生们提出一些拓展问题,激发他们继续探索和学习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在实践情景引入环节,我选择了简单的实例来引导学生观察和找出其中的规律。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7 找规律》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7 找规律》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7 找规律》教案一. 教材分析《7 找规律》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的一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活动,发现和体会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他们善于发现生活中的规律,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

但同时,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需要通过大量的实例和操作来理解和掌握找规律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活动,发现和体会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3.使学生能够运用找规律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简单的数学规律。

2.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找规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直观演示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发现规律。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包含相关图片和实例。

2.准备一些实际的物品,如水果、玩具等,用于展示和操作。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图片,如水果、玩具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能发现这些图片之间的规律吗?”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一些实际的例子,如数列、图形等,让学生观察并尝试找出规律。

在呈现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细节,并进行讲解和解释。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讨论,找出给定实例中的规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并给予鼓励和表扬。

4.巩固(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他们对规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师及时给予反馈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引导他们运用找规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7.3找规律(3)(教案)-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7.3找规律(3)(教案)-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1.继续运用找规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3.引导学生运用规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交流中思考,在合作中进步,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4.完成课后练习册中关于找规律的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核对答案,巩固所学知识。
5.鼓励学生创造自己的规律图案,可以使用纸笔或者电脑软件,将自己的创意表现出来,下一节课分享给大家。
内容逻辑关系
①找规律的概念和重要性
重点知识点:找规律的定义、找规律的重要性
词句:找规律是一种通过观察、分析和归纳,发现数字间的内在联系的方法。找规律在数学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我发现,在这节课中,学生对找规律的概念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他们在小组讨论和课堂展示中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这让我感到很欣慰,也说明我的教学设计是有效的。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在找规律案例分析环节,有些学生对于复杂的案例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这说明我在教学难度的把握上还需要更准确。此外,在课堂展示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表达不够清晰,这也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训练。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找规律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找规律的认识和理解。
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表现,教师应因材施教,设计富有层次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于掌握较好的学生,可以适当提高难度,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挥潜能,提升创新能力;对于掌握较差的学生,要耐心引导,帮助他们理解找规律的方法,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7单元找规律第3课时找规律(3)教案新人教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7单元找规律第3课时找规律(3)教案新人教版

第3课时找规律(3)【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7页的例3、例4及“做一做”,练习二十的第3、5、6题。

【教学目标】1.理解图形和数字的对应关系,并结合图形的变化规律,发现相应的数字变化规律。

2.通过观察、实验,使学生认识图形和相应的数字之间的联系,启发学生结合图形的变化规律发现相应的数字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结合图形的变化规律,发现相应的数字变化规律和相应的数字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找数字排列规律的一般方法。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摆图形吗?大家看看老师摆的这个图形[即例3第(1)小题的图],你们能接着老师的后面摆出来吗?好!大家试试。

二、探究新知(一)教学例3。

1.观察第一幅图。

(1)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摆一摆。

(2)师:你能找出这些图形的摆放规律吗?谁来告诉大家这些图形的规律是什么?(出示数字)师:那么,后面应怎么摆呢?根据学生的发言依次出示相应的数字卡片。

请大家对着图形找一找数字变化有什么规律,接着排什么数?(出示图形与数字)再往后你会摆吗?应摆几个?为什么?(3)师:小朋友们,刚才我们找到的规律与我们以前找的规律一样吗?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这些图形的排列规律并不是重复出现的,而是依次增加3个图形。

师:相应的,图形的数量变化有规律,那数字的变化也有规律,谁能找出这个规律?教师引导学生计算相邻两项数字之间的差。

2.观察第二幅图。

(1)出示第二幅图。

(2)师引导学生观察:跟第一幅图相比,这组图形的变化规律有什么不一样?(第一幅图是图形的数量慢慢变多,而这幅图是图形的数量慢慢变少)(3)师引导学生计算:那相应的,数字的变化规律有什么不一样?(第一幅图数字是慢慢变大,而这幅图数字是慢慢变小)(4)小结:看来数字的变化规律可以是每一次增加或减少相同的数。

我们可以通过计算的方法,找出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差,从而找出数字的排列规律。

3.教学例3第(2)小题。

(1)出示题图,并让学生先观察。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找规律(3)》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找规律(3)》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3课时找规律(3)教学内容:教科书P88例5,完成P88“做一做”,P89“练习二十”第4题。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使学生巩固已学过的各种规律及发现规律的方法,让学生能灵活运用发现的规律与所学的知识进行推理,确定后续或缺失的图形。

2.熟练掌握并运用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3.感受规律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初步培养学生欣赏数学规律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发现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从不同的起点、方向观察,找到规律。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一)课件出示习题。

1.找一找每一组的规律,和同桌说一说。

2.指名学生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找规律,然后根据发现的规律找到隐藏的符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探究用规律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二)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运用找规律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找规律(3)]二、引导探究,解决问题课件出示教科书P88例5。

(一)阅读理解。

师: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师:“按规律”是什么意思?【设计意图】对解决问题过程的指导和培养比知识的积累更重要,也更困难,而正确地理解题意是正确解决问题的前提。

因此本环节抓住关键词“按规律”理解问题,让学生充分阅读理解,体验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

(二)分析解答。

1.寻找规律。

师:要找到掉的是哪2颗珠子,应该先做什么?师:这串珠子的排列规律是怎样的?先找一找,然后说一说。

2.解决问题。

师:按照刚才发现的规律,谁来说一说掉的是哪2颗?【设计意图】在分析解决问题时,注重学习方法上的指导,先确定如何思考,即先找出规律,然后利用规律解决问题,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回顾反思。

师:解答正确吗?怎样检验?引导学生说出:要动手摆一摆,看看是否正确。

师:同桌合作,利用学具摆出手链,看符不符合小红穿的规律。

学生利用学具,先确定起点,再检查答案是否符合发现的规律。

【设计意图】以操作的方式进行检验,丰富了学生检验与回顾的方法。

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推荐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教案及教学反思(通用10篇)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反思自己,必须要让自己抽身出来看事件或者场景,看一段历程当中的自己。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反思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教案及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教案及教学反思篇1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88-89页。

教学准备:课件、气球、三角彩旗、粘绳、塑料圆件(3个红、3个黄、3个蓝)。

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1、找准起点。

找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新增内容,它蕴涵着深刻的数学思想,是学生今后学习,生活最基础的知识之一。

可学生对于“规律”一词很难理解,理论的解释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徒劳无功的,但生活中却处处存在着规律,学生也时刻接触着规律,因而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身边感兴趣的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2、确立目标。

(1)经历观察、猜测、操作、欣赏等数学活动,发现事物中隐含着的简单规律;(2)培养学生初步的合作交流与创新意识;(3)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体验数学的有序美。

3、策略选择。

本课教学以“活动”为主线,让学生充分经历观察、猜测、操作、交流、探索等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规律的认识。

教学中让学生始终沉浸在“庆六一”的节日氛围中,充分利用教学具和多媒体课件的各自优势,让学生在可看、可玩、可想的事情中愉快地度过每一个有意义的数学活动。

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感知规律1、欣赏场景。

师: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为了庆祝小朋友这个快乐的节日,老师特意把教室装扮得漂漂亮亮的,你们高兴吗?请小朋友认认真真地、仔仔细细地观察一下我们的头顶上这些美丽的气球(红黄、红黄……)和彩旗(红蓝绿、红蓝绿……)你认为老师挂得怎么样,你能从中发现什么?2、感受体验。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第三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找规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学会在一系列数字中寻找规律,发现数字之间的关系,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什么是规律,能够发现数字中的规律;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3.提高学生的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好课件,包括数字规律的相关图片和实例;2.学生准备白纸和笔,用于记录解题过程;3.教室里的黑板和白板干净,准备好书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找规律”。

让学生回顾前几节课学过的内容,看看能否发现规律。

2. 学习规律(1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数字规律的示例,让学生尝试发现其中的规律,并通过讨论深入理解。

学生可以用白纸和笔记录下自己的思考过程。

3. 练习与巩固(20分钟)让学生在课堂上做一些找规律的小练习,加深他们对规律的理解。

教师可以巡视课堂,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或给予帮助。

4. 小组合作(10分钟)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合作解决一个稍微复杂一点的找规律问题。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5. 总结与展望(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展望下节课的学习内容。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观察,找到更多的数字规律。

五、课堂互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提问,让课堂充满活力。

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六、评估方式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小组合作的成果以及课后的作业来评估学生对于“找规律”这一概念的掌握程度。

七、拓展延伸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后自己寻找数字规律,并可以在下节课分享自己的发现。

还可以引导学生寻找数字规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八、总结本节课通过“找规律”这一主题,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再枯燥乏味,而是充满了乐趣和挑战。

希望学生能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地探索数学的奥秘,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7 找规律》教案 (3)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7 找规律》教案 (3)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7 找规律》教案 (3)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掌握找规律问题的解题思路,能够简单地应用规律进行推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总结规律的能力,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思维的喜爱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找规律问题的解题方法。

•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2.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对数学思维的兴趣。

•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逻辑思维方式。

三、教学准备1.课件:PPT2.教具:数字卡片、黑板、彩色粉笔3.学材: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引出找规律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第二步:呈现问题•通过PPT展示几组数字序列,并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其中的规律。

第三步:引导学生找规律•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找出数字序列中的规律,并在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

第四步:总结规律•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发现汇总,提炼出规律,并在黑板上进行展示。

第五步:巩固练习•通过几道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规律,帮助他们加深理解。

第六步:拓展应用•让学生尝试应用所学的规律解决一些新问题,拓展他们的思维。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找规律问题展开,通过举一反三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观察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帮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找到规律,激发其学习兴趣,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六、课堂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

2.思考并总结找规律的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掌握了找规律问题的基本解题方法,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为日后数学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新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找规律(三)》教案

新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找规律(三)》教案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三课时
《找规律(三)》教案
课题
找规律(三)
单元
第七单元
学科
数学
年级
一年级
学习
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掌握珠子的排列规律,然后应用发现的规律与所学的知识进行推理后续或缺失的图形。
2.过程与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规律,让学生发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课堂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我们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要做到:
①认真审题,发现规律;
②找准起点,圈出一组;
③按照规律,补上珠子;
④动手操作,检验解答。
学生自由说一说,教师适当加以引导与补充。
通过自由说一说,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与表述、归纳概括的能力。
板书
学生:问掉的是哪2颗。
学生分组交流,然后反馈:掉的珠子是1颗蓝色的,1颗黄色的。
学生尝试说一说。
学生:从右往左看,她穿珠子的规律是黄蓝黄为一组重复排列,掉的珠子应该是1颗蓝色的,1颗黄色的。
学生:摆出她穿的手链,看符不符合她穿的规律。
学生动手摆一摆检验结果的正确性。
通过让学生说说关键词,培养学生的审题意识,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准备。பைடு நூலகம்
师:关键词就是“按规律”那么你知道了什么?
师:还有不同的发现吗?
引导学生从右边观察,得出:这串手链是用1颗黄珠子、1颗蓝珠子、1颗黄珠子……穿起来的,但掉了2颗珠子。
师:为什么你们发现的规律不同呀?说说你的想法好吗?
师:观察的真仔细,看来从不同的起点,不同的方向看,找到的规律是不一样的。那么我们需要帮小红解决什么问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7单元第3课时 找规律(3)优秀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7单元第3课时 找规律(3)优秀教案

第3课时找规律(3)教学目标1.通过穿珠子的活动,在观察活动中培养创新意识,训练思维的灵活性。

2.能从多角度进行观察,综合运动知识解决问题,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3.培养认真观察和爱动脑筋的好习惯以及发现和欣赏规律美的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进一步学习简单事物的排列规律,并能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问题。

难点:根据找出的规律,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内容对应教材第88页例5、“做一做”和第89~91页“练习二十”的第4、9、13题。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案设计幻灯片示例回顾旧知引入新课(6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数列和数组的排列规律。

找规律,填数。

2.引出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运用排列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创设情境自主探究(21分钟)课件出示教材第88页例5,引导学生运用排列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小红手链上的珠子是按规律排列的,其中掉了2颗,根据珠子的排列规律,找出掉的是哪2颗。

2.引导学生寻找规律。

学生尝试寻找规律,组内交流讨论,指名回答,教师总结规律:创设情境自主探究(21分钟)手链是按2颗黄珠子、1颗蓝珠子的规律重复排列穿起来的。

3.引导学生进行正确解答。

学生尝试根据发现的规律解答,指名回答:根据发现的规律可知最后1颗是黄珠子,那么后面的2颗珠子应是1颗黄的、1颗蓝的,所以掉了1颗黄珠子和1颗蓝珠子。

4.引导学生进行检验。

可以摆出穿的手链,看与规律是否相符。

通过观察和摆放可知,符合2颗黄珠子和1颗蓝珠子的排列规律,解答正确。

小结:寻找规律解决问题时,先要找出题目中隐含的规律,再按规律解决问题,并学会用自己的方法来验证解答是否正确。

课堂练习巩固提高(10分钟)1.完成教材第88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89页“练习二十”第4题。

3.完成教材第90页“练习二十”第9题。

4.完成教材第91页“练习二十”第13题。

课堂小结课后作业(3分钟)1.(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字变化规律
教学内容
教材第87页内容及练习二十部分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推理出数字的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思维能力。

重难点
1、引导学生理解找数字排列的规律。

2、引导学生学会通过计算找数字排列的规律。

教具准备
投影、多媒体课件、正方形卡片。

教学过程
1、填一填。

(投影出示)
2、观察1题中每组图形,图形和数字的变化有什么共同点?
(每列的图形和数字都是按一定的规律重复出现)
1、教学例3(1)。

(1)投影出示例3(1)第一组图。

让学生观察第一组图形的变化,并与练习题相比,有什么新的发现?也可以先让学生用学具卡片摆一摆,要求学生一边说一边摆。

(摆3个正方形,摆6个正方形,摆9个正方形,摆12个正方形……)
(通过摆图形,我发现正方形的个数不断增加。

后一个图形总比前一个图形多3个正方形)
这行图形的排列还是在重复出现吗?与前面图形的排列相同吗?
再来看这些图形下面所对应的数字,这些数字表示的是什么?从这列数字中,你发现了什么?
(每个图形下面对应的数字,表示的是拼这个图形所需要的正方形的个数。

这行数字是按3、6、9、12……的顺序排列的) 这行数字,相邻的两个数相差几?算一算。

6-3=3、9-6=3、12-9=3
(前一个数比后一个数少3,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多3。

相邻的两个数相差3)
板书:369 12
+3 +3 +3 +3
相邻的两数相差3,就是这行数的规律。

试着往下填一填,后面的数应怎样排列。

36912151821
(2)投影出示例 3(1)第二组图。

让学生观察第二组图形的变化。

看一看图中对应的数字,找一找这行数的规律。

11 9 7 5
-2 -2 -( )
(相邻的两个数相差2)
这行数每相邻的两个数都相差2。

填完整。

(3)这两行数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这两行数,每行数相邻两数的差都相等)
你能不能说出几行这样的数?
101112131415
1012141618
2、教学例3(2)。

投影出示例3(2)。

观察这两行数,数字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第一行数,每相邻两个数相差5;第二行数,每相邻两个数相差4)
板书:5 10 1520 25
+5 +5 +5 +( )
2420 1612 8
-4-4-()-()
让学生看教材第87页例3(2),并在书上填空。

集体订正答案,老师板书。

5 10 1520 2530 35
+5 +5 +5 +5 25+5=30 30+5=35
24 201612 8 4 0
-4-4-4 -4 8-4=44-4=0
3、教学例4。

投影出示例4。

观察这幅图片,数字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第1朵花中:40+50=90。

第2朵花中:30+40=70。

第3朵花中:20+40=60。

所以这组图中每朵花中3个数是按下面花瓣上的数和右上方花瓣上的数的和等于左上方花瓣上的数的规律排列的。

根据这个规律可得出后面两个花瓣上所缺的数。

板书:40+40=8050-40=10
4、教材第87页“做一做”第1题。

想一想:下一个数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让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回答)
1 5 9 13 17
+4 +4 +4 13+4=17
42 32 22 12 2
-10 -10 -10 12-10=2
1、教材第87页“做一做”第2题。

2、练习二十的第5题。

练习二十的“思考题”。

课堂作业新设计
1、略
2、 19231260
思维训练

教材习题
教材第87页“做一做”1、 17 2
1、这节课的教学,主要特点是将找规律的全部内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渐进的知识体系,便于学生理解、掌握,符合学生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认知规律。

2、这节课设计让学生自己创造规律这一环节,不仅起到了巩固新知的作用,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才能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3、师生互动的环节,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思维能力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拓展。

本节课着重教学数字间的变化规律。

这一课时教学的规律,不再是一组事物间重复出现的规律,而是相邻两项等差的规律。

在教学时,
先出示情景图,在学生找规律巩固旧知的同时,吸引学生,提高学习兴趣。

然后,转入新知的探究过程,这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先引导学生找出以前规律的共同特点,然后新规律与之进行比较找出其特点,抽象出数量间的变化规律。

接着进一步抽象到数字间的变化规律,并引导学生掌握找规律的方法。

最后,设计创造规律的活动,既让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又与老师形成互动,不仅有助于知识的反馈,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了新知。

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加深难度,出示思考性的题目,促使学生动脑,拓展思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