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蠕虫 - 人体寄生虫学

合集下载

人体寄生虫学

人体寄生虫学

1人体寄生虫学:是研究人体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的特征:生活史生活活动和生态繁殖规律,阐明寄生虫与外界环境因素相互关系的科学,包括三部分:医学原虫学,医学蠕虫学,医学节肢动物学。

2 世代交替:有些寄生虫兼有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才能完成一代的发育,即无性生殖世代与有性生殖世代交替进行,称~,如疟原虫,弓形冲及吸虫类。

3生活史:寄生虫完成一代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整个过程及其所需条件。

4直接型生活史:完成生活史不需要中间宿主,虫卵或幼虫在外界发育至感染期后直接感染人,如人体肠道寄生的蛔虫等。

5间接型生活史:完成生活史需要中间宿主,幼虫在其体内发育至感染期后经中间宿主感染人。

6感染阶段:寄生虫生活史过程中具有感染人体能力的发育阶段称~,又称为感染期,如溶组织内阿米巴的核包中,被人误食后可致宿主感染。

7机会致病寄生虫:在宿主免疫功能正常时在宿主体内处于隐性感染阶段,个宿主免疫功能受累时,出现异常繁殖,致病力增强的寄生虫称~,如刚地弓形虫等。

8中间宿主:指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如有两个以上的中间宿主,可按寄生先后分为第一第二中间宿主。

9终宿主:指寄生虫的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10储蓄宿主(保虫宿主):某些蠕虫成虫或原虫某一发育阶段既可寄生与人体,也可寄生与某些脊椎动物,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传播给人。

在流行病学上,称这些动物为~,如吗等即为血吸虫的保虫宿主。

11转续宿主:有些寄生虫幼虫侵入非适宜宿主,不能继续发育至成虫,但可长期保持幼虫状态,当此幼虫有机会再进入正常宿主体内后,才可继续发育为成虫,这种非适宜宿主称为~12带虫免疫:宿主体内原有的寄生虫未被清除,仍保持低密度水平,但宿主对再感染有一定抵抗力,临床表现为不完全免疫,一旦药物清除体内残余寄生虫后,宿主的已获得的免疫力便逐渐消失。

如疟原虫引起的疟疾。

13伴随免疫:活的成虫可使宿主产生获得性免疫力,但这种免疫力时体内原有的成虫不发生影响,可以存活下去,但对再感染时入侵的童虫有一定抵抗力,这种活动性感染与免疫力并存的免疫力状态,称~,如血吸虫引起的血吸虫病。

人体寄生虫学

人体寄生虫学

医学原虫学知识点
医学蠕虫学知识点
医学节肢动物知识点
●寄生与寄生的关系:①共栖:一方收益,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

②互利共生:双方互相依靠,彼此受益
③寄生:一方收益(寄生物),一方受害(宿主)
●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完整过程称为寄生虫的生活史。

●根据寄生虫在完成生活史过程中是否需要中间宿主分为直接型和间接型。

●寄生虫的种类:①专性寄生虫②兼性寄生虫③体内寄生虫④体外寄生虫
⑤机会性致病寄生虫:有些寄生虫在宿主免疫功能正常时处于隐形感染状
态。

当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时,虫体大量繁殖,致病力增强,
导致宿主出现临床症状。

如:刚地弓形虫。

●宿主及类型:①终宿主:指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②中间宿主:指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③保虫宿主
④转续宿主:非适宜宿主,卫氏并殖吸虫的野猪是非适宜宿主
●寄生虫病流行的特点:地方性、季节性、自然疫源性。

人体寄生虫

人体寄生虫
人体寄生虫
一、引言
1.人体寄生虫学定义 人体寄生虫学〔human parasitology〕
人体寄生虫学是研究与人体安康有关 的寄生虫的形态构造、生命活动规律, 寄生虫和人体以及外界环境相互关系 的一门科学。
3〕人体寄生虫学范畴

医学原虫学

Medical Protozoology

医学蠕虫学

卫氏并殖吸虫生活史
(人、猫、犬、野生肉食动物)
成虫
虫卵 水
(肺)
(痰)
( 经 口 )
毛蚴
(水)
胞蚴
( 母雷蚴 川
卷 螺 子雷蚴 )
童虫
(肌肉)
囊蚴
(猪、野猪)(溪蟹、蝲蛄)
尾蚴
(水)
尾蚴
4、宿主类别: 有些寄生虫在其生活发育过程中,需要更 换宿主,才能完成生活史。在寄生虫发育 过程中需要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宿主,按寄 生虫生活史的特点,对宿主进展分类。
常见人体寄生蠕虫〔吸虫〕
常见人体寄生蠕虫(绦虫)
二、共生现象及其分类
• 在自然界,两种生物之间相互依存、 共同生活的现象称为共生现象。
• 根据共生生物之间的利害关系,可将 共生现象归纳为共栖、共生和寄生三 种类型。
1)共栖(commensalism) :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在生态上有恒定的关 系,一方获得利益,一方不受益也不受害。如鮣 鱼与大鱼;在人肠腔内生存的结肠内阿米巴,以 食用结肠内细菌生存,人和结肠阿米巴的关系即 为共栖关系。
5.生活史类型
直接型:
• 完成生活史不需要中间宿主,虫卵或幼虫在 外界发育到感染期后直接感染人。如蛔虫等。
间接型:
• 完成生活史需要中间宿主,幼虫在其体内发 育到感染期后经中间宿主感染人。如肝吸虫 等。

寄生虫名词解释

寄生虫名词解释
昆虫的半变态:在这种变态中除了卵期外,若虫期的形态、生态、习性等于成虫相似,但体积小,性器官尚未发育。
昆虫的孳生地:指的是昆虫成虫产卵及幼虫发育的地方。
成蚊的生殖营养周期:指蚊每次从吸血到产卵的周期,分三个阶段:①寻找宿主吸血,②胃血消化和卵巢发育,③寻找孳生地产卵。三个阶段所需的时间决定于胃血消化和卵巢发育的速度,并受栖息场所的温度和湿度的影响。
逆行性感染:蛲虫在人体肛周产卵,虫卵可在肛门附近孵化,幼虫经肛门进入肠内寄生部位发育成成虫,这种感染称逆行性感染。
EPG:每克粪便中ຫໍສະໝຸດ 虫卵数,可以反映人体感染寄生虫的严重程度。
微丝蚴的夜现周期性:丝虫的微丝蚴在外周血液中夜多昼少的现象。
虫卵肉芽肿:由免疫反应引起的,在虫卵周围出现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纤维母细胞聚集。
环卵沉淀试验(COPT):是以血吸虫卵为抗原的特异免疫血清学试验,当血吸虫卵内毛蚴分泌的抗原物质经卵壳微孔渗出与血吸虫病人血清中相应抗体结合时,在虫卵周围形成特异性的沉淀物,即为阳性反应,反之为阴性反应。
异位血吸虫病:血吸虫病寄生于门静脉以外的其他部位时对机体产生的损伤。
何博礼现象:血吸虫感染的急性虫卵结节的虫卵周围有抗原抗体复合物形成,在光镜下呈火焰状放射状排列,称为~。
全变态:生活史阶段在卵之后又幼虫、蛹、成虫等期,其特点是要经过一个蛹期,各期在外部形态、生活习性差别显著。
机械性传播:节肢动物对病原体的传播只起携带输送的作用。
生物性传播:病原体在节肢动物内经历了发育、增殖或发育和增殖的阶段,才能传播到新的宿主。
昆虫的变态:昆虫从幼虫变为成虫要经过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理功能、生活习性及行为和本能上的一系列变化,这些变化过程的总和,称~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寄生虫学总论一.定义:医学寄生虫学也称人体寄生虫学。

是研究与人类健康、疾病有关的寄生虫的科学。

包括医学原虫学、医学蠕虫学和医学节肢动物学。

二.主要概念共生:两种生物之间的共同生活方式A.片利共生(共栖):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从共同生活中获利,另一方既不获利,也不受害。

B.互利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双方互相依存,共同受益,这种关系称为互利共生。

C.寄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获利,而另一种生物受到损害,这种关系称为寄生。

1.寄生虫:寄生生活中获得利益的原虫、蠕虫和节肢动物等低等动物。

2.宿主:在寄生生活中被寄生虫寄生,提供寄生虫营养和居住场所,并受其伤害的人或动物为宿主。

3.终宿主:寄生虫的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4.中间宿主: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5.保虫宿主(储存宿主):作为人体寄生虫病传染源的受染哺乳动物。

6.转续宿主:寄生虫的非正常宿主。

7.生活史: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发育、繁殖的整个过程称为寄生虫的生活史。

8.感染阶段:寄生虫侵入宿主体内后能继续发育和/或繁殖的发育阶段。

9.带虫者:体内带有寄生虫而未表现临床症状的人。

三.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一)、寄生虫对宿主的致病作用A.掠夺营养 B.机械性损伤C. 毒性反应D.超敏反应(二)、宿主对寄生虫的免疫作用1.先天性免疫2获得性免疫:1)非消除性免疫:带虫免疫;伴随免疫。

2)消除性免疫四.寄生虫的流行与防治(一)寄生虫流行的基本环节1.传染源:寄生虫病人;带虫者;保虫宿主2.传播途径3.易感人群(二)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自然,生物,社会。

(三)寄生虫的流行特点:地方性;季节性;自然疫源性。

(四)寄生虫病的特点:1.异位寄生2.幼虫移行症:幼内脏虫移行症;皮肤幼虫移行症3.慢性感染和急性感染(五)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1.控制和消灭传染源2.切断传播途径3.保护易感者第一篇医学蠕虫学第一章线虫第一节似蚓蛔线虫一.形态1.成虫:长圆柱形,形似蚯蚓雌虫:较大,长20-35cm,尾直雄虫:较小,长15-31cm,尾端向腹面弯曲2.虫卵:受精卵:短椭圆形,棕黄色,卵壳厚,外被波浪状的蛋白质膜,卵壳内有一个椭圆形的卵细胞。

人体寄生虫学PPT课件

人体寄生虫学PPT课件

幼虫侵入非适宜宿主,不能发育为 成虫,长期保持幼虫状态,当有机会进 入正常宿主体内,便可继续发育为成虫。
感染期: 寄生虫对人具有感染性的时期。
(infective stage)
25
寄生虫类别:
依寄生部位可分为
体内寄生虫 (endoparasite) 体外寄生虫 (ectoparasite)
依性质可分为
38
印鼠客蚤
39
睾丸
卵巢




牛 带 绦 虫
40
四、寄生虫感染的免疫学
免疫 应答 类型
先天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
消除性免疫
(sterilizing immunity)
获得性免疫
带虫免疫
(特异性免疫)
非消除性免疫
(premunition)
(non-sterilizing immunity)
伴随免疫
伴随免疫:
活的成虫可使宿主产生获得性免疫力, 这种免疫力对体内原有的成虫不发生影响, 可以存活下去,但对再感染的童虫有一定 的抵抗力,如血吸虫。
43
免疫逃避 (immune evasion)
组织学隔离

抗原变异

表面抗原的改变
分子模拟与伪装 表膜脱落与更新
抑制宿主的免疫应答
44
五、寄生虫病的特点
医学蠕虫 绦虫纲
线虫纲
医学节肢动物 蛛形纲 昆虫纲
3
医学原虫—溶组织内阿米巴
4
医学原虫—阴道毛滴虫
5
医学原虫—间日疟原虫环状体
细胞核
细胞质
RBC
6
卵 黄 卵巢 腺
子宫
睾丸 睾丸

人体寄生虫学部分解析

人体寄生虫学部分解析

人体寄生虫学部分第1部分医学蠕虫(Medical helminthes)第1单元线虫(nematode)实验一、似蚓蛔线虫(Ascaris lumbricoides)(蛔虫roundworm)一、目的要求1.掌握蛔虫卵(受精卵、未受精卵及感染期蛔虫卵)的形态特征。

2.掌握常用的虫卵检查方法――粪便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

3.熟悉蛔虫成虫的形态特点,并能区分雌虫和雄虫。

4.观察病理标本,以深入了解蛔虫对人体的致病作用。

二、实验内容(一)标本观察(自学)1.受精蛔虫卵(玻片标本)从大小、形态、颜色、卵壳结构和内含物等五个方面仔细观察。

虫卵呈宽椭圆形,大小为45~75μm×35~50μm,卵壳厚,表面有一层凸凹不平的蛋白质膜,新鲜粪便排出的虫卵常被宿主胆汁染成棕黄色,内含有一个大而圆、未分裂的受精卵细胞,与卵壳之间形成半月形间隙,如粪便放置过久或者患者便秘,那么虫卵内的半月形间隙可消失。

图1-1。

2.未受精蛔虫卵(玻片标本)虫卵呈长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大小为88~94μm×39~44μm,卵壳和蛋白质膜均较受精蛔虫卵薄,呈淡黄色,内含有许多大小不等的屈光颗粒。

图1-1。

3.感染期虫卵(玻片标本)受精蛔虫卵在外界适宜条件下,经过一段时间卵壳内的卵细胞可发育成一条卷曲的幼虫。

4.脱蛋白膜受精卵(玻片标本)蛔虫卵排出体外后,由于摩擦等外力等因素作用,有时蛋白质膜会完全或部分脱落,此时虫卵颜色变浅或无色透明,可见清晰的卵壳,仍较厚,常易与无色透明的钩虫卵相混淆,观察时应注意显微镜光线不要太强。

5. 蛔虫头端结构标本(玻片标本)将蛔虫成虫切片后,卡红染色后呈粉红色。

低倍镜下观察,在虫体顶端口孔周围可见有3个“品”字形排列的唇瓣,背侧的一个较大,唇瓣的内缘有细齿。

图1-2 成虫图1-1 蛔虫卵(二)示教1.雌雄成虫(大体标本)肉眼观察,新鲜虫体呈淡红色,死后或经福尔马林固定保存后呈灰白色。

成虫为线状、长圆柱状,中间稍膨大,两端逐渐变细,体表有横纹和两条侧线,形似蚯蚓,雌虫大小为20~35um,尾部尖直,雄虫大小为15~31cm,后端向腹部卷曲,有时可见2根交合刺。

人体寄生虫学 知识点重点归纳

人体寄生虫学  知识点重点归纳

人体寄生虫学human parasitology一、定义医学寄生虫学medical parasitology也称人体寄生虫学。

是研究与人类健康、疾病有关的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活活动、生存繁殖规律,阐明寄生虫与人体和外界环境因素相互关系的科学。

二、主要概念1、共生:两种生物之间的共同生活方式2、片利共生(共栖):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从共同生活中获利,另一方既不获利,也不受害。

3、互利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双方互相依存,共同受益,这种关系称为互利共生。

4、寄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获利,而另一种生物受到损害,这种关系称为寄生。

5、宿主:在寄生生活中被寄生虫寄生,提供寄生虫营养和居住场所,并受其伤害的人或动物为宿主。

6、终宿主:寄生虫的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人之于日本血吸虫。

7、中间宿主: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钉螺、鱼之于日本血吸虫。

8、保虫宿主(储存宿主):作为人体寄生虫病传染源的受染哺乳动物。

猫之于华支睾吸虫或猪肉绦虫。

9、转续宿主:寄生虫的非正常宿主。

蛇之于猪肉绦虫,蟹之于广州管圆线虫。

专性寄生虫(obligatory parasite)指寄生虫生活史的各个时期或某个阶段必须营寄生生活,不然就不能生存。

疟原虫、钩虫等兼性寄生虫(facultative parasite)主要在外界营自由生活,但在某种情况下可侵入宿主过寄生生活。

粪类圆线虫等体内寄生虫(endoparasite)指寄生于宿主体内器官,如消化道、肝、肺、心等,或组织细胞内的寄生虫。

蛲虫、刚地弓形虫等体外寄生虫(ectoparasite)指一些媒介昆虫,如蚊、虱、蚤、蜱等,刺吸血液时与宿主体表接触,吸血后便离开。

机会致病寄生虫(opportunistic parasite)在宿主免疫功能正常时处于隐性感染状态;当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时,大量繁殖、致病力增强,导致宿主出现临床症状。

卡氏肺孢子虫、刚地弓形虫、微小隐孢子虫等。

人体寄生虫学重点归纳

人体寄生虫学重点归纳

人体寄生虫学重点归纳医学寄生虫学是研究与人类健康、疾病有关的寄生虫的科学,包括医学原虫学、医学蠕虫学和医学节肢动物学。

在人体寄生虫学中,共生有共栖和互利共生两种方式,而寄生则是一种关系,其中一方获利,而另一方受到损害。

寄生虫是指在寄生生活中获得利益的原虫、蠕虫和节肢动物等低等动物,而宿主则是在寄生生活中被寄生虫寄生,提供营养和居住场所,并受其伤害的人或动物。

寄生虫对宿主有致病作用,包括掠夺营养、机械性损伤、毒性反应和超敏反应等。

而宿主则通过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来对抗寄生虫。

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其中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是基本环节,而自然、生物和社会因素则会影响寄生虫病的流行。

寄生虫病的特点包括异位寄生、幼虫移行症和慢性感染和急性感染等,其防治原则则是控制和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者。

医学蠕虫学是研究人体内寄生的蠕虫的科学。

其中似蚓蛔线虫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成虫形似蚯蚓,雌虫较大,长20-35cm,尾直,而雄虫则较小,长15-31cm,尾端向腹面弯曲。

其虫卵则为椭圆形或椭圆形扁球形,大小为0.07-0.09mm x0.04-0.05mm。

肝吸虫的生活史需要经过两个中间宿主,首选中间宿主为淡水螺。

成虫寄生在人体肝内,产下虫卵,虫卵随着痰液或粪便排出体外,进入水中孵化成为毛蚴,再被淡水螺吞食,经过无性生殖繁殖,最终形成具有尾蚴的cercariae,再次感染人体,成为肝吸虫的成虫。

三、感染方式:人体摄入感染虫卵污染的水或食物,也可以通过皮肤接触感染。

四、致病:肝吸虫寄生在肝内,会引起肝脏炎症、肝硬化、门脉高压等疾病,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五、实验诊断:通过检查痰液或粪便中是否有肝吸虫虫卵来进行诊断,也可以通过血清学检测或影像学检查来辅助诊断。

六、流行:肝吸虫主要分布于亚洲,尤其是中国南方地区。

七、防治原则:主要是灭螺和治疗感染者,药物治疗首选吡喹酮。

同时,加强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也是预防肝吸虫的重要措施。

人体寄生虫学复习要点(本科24学时)

人体寄生虫学复习要点(本科24学时)

人体寄生虫学复习要点总论局部:1.人体寄生虫学分类:医学原虫、医学蠕虫、医学节肢动物;2.WHO热带病特别规划署规定的5类7种寄生虫病:血吸虫病、丝虫病〔2种〕、疟疾、利什曼病〔黑热病〕、锥虫病〔2种〕;3.我国建国初期五大寄生虫病:血吸虫病、丝虫病、疟疾、利什曼病〔黑热病〕、钩虫病;4.三种共生现象及例举:1)共栖〔偏利共生〕:鮣鱼与大鱼;2〕互利共生:白蚁与鞭毛虫;3〕寄生:5.保虫宿主举例:生食鱼虾的猫、狗等为华支睾吸虫〔肝吸虫〕的中间宿主;6.转续宿主举例:野猪为卫氏并殖吸虫〔肺吸虫〕的转续宿主7.寄生虫分类举例:1)偶然寄生虫:蝇蛆病2)专性寄生虫:疟原虫、钩虫3)体外寄生虫:蚊、白蛉、虱、蚤等4)时机性致病寄生虫:刚地弓形虫,隐孢子虫,肺孢子虫8.寄生生活对寄生虫的影响:1)形态特征的改变:体形的改变;某些器官退化或消失;某些器官兴旺;新器官的产生;2)生理特征的改变:抗消化液的作用;低氧环境中以酵解方式获得能量;生殖能力普遍增强;9.寄生虫对宿主的作用:掠夺营养;机械性损伤;毒素和免疫损伤;10.寄生虫感染的特异性免疫方式:1)非消除性免疫:疟原虫的带虫免疫和血吸虫的伴随免疫;2)消除性免疫:皮肤利什曼病;11.寄生虫病的流行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12.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地方性;季节性;自然疫源性;13.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自然因素;生物因素;社会因素;14.寄生虫病的防治原那么:控制与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15.简答:宿主对寄生虫感染的获得性免疫反响是否总是对宿主有利,为什么?宿主感染寄生虫后产生的免疫反响有时可表现为对宿主的免疫病理损伤,可导致Ⅰ、Ⅱ、Ⅲ、Ⅳ型超敏反响。

16.举例说明人体寄生虫感染引起的超敏反响:医学寄生虫局部:一、形态1.土源性蠕虫生活史中不需要中间宿主:蛔虫、蛲虫、钩虫、鞭虫;生物源性蠕虫生活史中需要中间宿主:丝虫、旋毛虫、肝吸虫、日本血吸虫、猪带绦虫和牛带绦虫、棘球绦虫2.线虫的形态和生活史特点:1)雌虫大于雄虫,雄虫尾端向腹侧弯曲或膨大成交合伞构造;2)消化系统简单而完整,有简单的神经系统,雌性生殖系统为双管型,雄性生殖系统为单管型;3)生活史中最显著的特点是蜕皮,一般蜕皮4次;3.似蚓蛔线虫〔蛔虫〕:1〕成虫属大型线虫,体长平均25cm,口孔有3个品字形排列的唇瓣;1)成虫小型线虫,雌雄大小差异最显著,体长1cm,成虫特征:头翼和咽管球〔食管球〕;2)虫卵卵壳外形不对称,一侧较平,一侧稍凸,无色透明,内含蝌蚪期胚胎或者幼虫;5.钩虫:2)虫卵:椭圆形,卵壳薄,无色透明,内含不同分裂时期的卵细胞,卵细胞与卵壳之间有明显间隙;3)杆状蚴:有口,能在外界环境中自主摄食;4)丝状蚴:口囊封闭,有向温性,向湿性和穿刺能力;6.毛首鞭形线虫〔鞭虫〕:1)成虫细小,前段尖细,后2/5粗大,形似马鞭;2)虫卵纺锤状或腰鼓状,卵壳厚,两端各1个透明栓,卵壳内含一个椭圆形卵细胞;7.丝虫:1)我国感染的丝虫有班氏吴策线虫〔班氏丝虫〕和马来布鲁线虫〔马来丝虫〕两种;8.旋毛形线虫〔旋毛虫〕:1)成虫为寄生于人体最小线虫;2)幼虫寄生于人和动物横纹肌中,形成幼虫囊包,也称囊包蚴;9.吸虫的形态和生活史特点:1)叶状或舌状,背腹扁平,两侧对称;2)有口、腹吸盘;3)消化道不完整,肠支末端形成盲管,无肛门;4)除血吸虫外,均为雌雄同体;5)生活史复杂,需要水环境和中间宿主,发育过程有世代交替现象;10.华支睾吸虫〔肝吸虫〕:1)成虫0.5cm,葵花籽状,虫体后端有分支状前后排列的睾丸;2)虫卵为常见寄生虫虫卵中最小的,形似芝麻粒,有卵盖、肩峰、小棘〔小疣〕;卵内含一毛蚴;11.日本裂体吸虫〔日本血吸虫〕:1)雌雄异体,雌雄合抱,雄虫有抱雌沟,雌虫因吸食血液虫体后半部为黑褐色;2)虫卵大,椭圆形淡黄色,卵壳一侧有侧刺,卵壳外表常有坏死组织等污物,内含一葫芦状毛蚴;3)尾蚴分叉,有穿刺腺;12.绦虫形态共同特点:1)成虫白色或乳白色,背腹扁平,带状,分节,大小因种而异;2)虫体由头节、颈部、链体组成,链体依次分为幼节,成节和孕节;3)头节有吸盘,顶突小钩等固着器官;颈部有生发功能;成节有完整成熟的雌雄生殖系统;孕节内只有子宫,充满虫卵,成熟后可自动脱落;4)虫体无消化系统,靠体壁直接吸收营养;14.两种带绦虫和棘球绦虫的虫卵光镜下都无法区分:圆球形,卵壳薄,卵壳与六钩蚴之间有棕黄色胚膜;15.棘球绦虫成虫:细粒棘球绦虫体长2-7mm,多房棘球绦虫更小;头节上有4个吸盘和顶突小钩,顶突可伸缩;16.棘球蚴构造:1)圆形囊状物,大小不一,直径可达几十厘米;2)棘球蚴由囊壁和囊内容物组成:囊壁外层为角皮层,无细胞构造,起保护虫体作用;囊壁内层为生发层,有生发作用,角皮层和囊内容物均由此长出;囊内容物包括囊液和棘球蚴沙,囊液无色澄清具有强致敏性;棘球蚴沙包括育囊,子囊,原头蚴,每条原头蚴内有与成虫一样的头节,均可发育为一条成虫;17.微小膜壳绦虫形态特点:1)节片均宽大于长,为宽扁状,成节有3个横列的睾丸,头节上顶突小钩可伸缩;2)虫卵由卵壳、胚膜、六钩蚴组成,胚膜较厚无条纹,胚膜与卵壳间有4-8根极丝;18.溶组织内阿米巴形态特点:1)滋养体形态不规那么,内含红细胞吞噬泡、细胞核构造包括核膜、核周染色质颗粒、核仁小且居中;2)包囊球形,内含1-4个核,核构造同滋养体,未成熟包囊内有棒状拟染色体和糖原泡;3)溶组织内阿米巴与结肠内阿米巴形态鉴别要点:19.阴道毛滴虫:滋养体水滴状或梨形,鞭毛5根〔4前1后〕;实质核1个,贯穿虫体轴柱1根,虫体1侧有波动膜;20.贾第虫:滋养体鞭毛4对8根,泡状核2个,吸器2个,轴柱1根不贯穿虫体;包囊有厚囊壁,囊壁与虫体间有空隙,2-4个核,内含鞭毛、轴柱前体及中体构造;21.杜氏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也称利杜体,为常见人体寄生虫中最小,内含1个核,1个动基体;前鞭毛体鞭毛1根且与虫体等长,虫体梭形,核位于中央,前端有动基体;22.原虫形态学特点:1)细胞质分为:内质、外质;主要的运动细胞器有伪足、鞭毛、纤毛、波动膜;2)细胞核分为:泡状核〔溶组织内阿米巴、贾第虫〕;实质核〔阴道毛滴虫、杜氏利什曼原虫、疟原虫、弓形虫〕二、生活史1.人作为终宿主的寄生虫有:蛔虫、蛲虫、钩虫、鞭虫、丝虫、旋毛虫、肝吸虫、日本血吸虫、猪带绦虫、牛带绦虫、微小膜壳绦虫;2.人作为中间宿主的寄生虫有:旋毛虫、猪带绦虫、棘球绦虫、疟原虫、弓形虫3.具有保虫宿主的医学蠕虫:1)十二指肠钩虫和美洲钩虫;2)猪,鼠为旋毛虫的保虫宿主;3)生食鱼虾的猫、狗为肝吸虫的保虫宿主;4)接触疫水的牛,犬,鼠等多数动物可作为日本血吸虫的保虫宿主;5)犬、鼠可作为杜氏利什曼原虫的保虫宿主6)大多数哺乳动物都可作为弓形虫的保虫宿主4.特殊的终宿主:1)犬科动物为细粒棘球绦虫的终宿主;2)狐为多房棘球绦虫的终宿主;3)按蚊为疟原虫的终宿主;我国主要传播媒介为中华按蚊、嗜人按蚊、微小按蚊、大劣按蚊等;4)猫科动物为弓形虫的终宿主;5.特殊的中间宿主:1)淡色库蚊和致倦库蚊是班氏丝虫的中间宿主和传播媒介;2)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是马来丝虫的中间宿主和传播媒介;3)肝吸虫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涵螺、沼螺、豆螺〕,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虾;4)日本血吸虫中间宿主只有钉螺1种;5)猪、牛分别为猪带绦虫和牛带绦虫的中间宿主;6)羊、牛等食草类动物为细粒棘求绦虫的中间宿主;7)鼠等啮齿类动物为多房棘球绦虫的中间宿主;而人不是多房棘球绦虫的正常宿主8)蚤类幼虫、面粉甲虫、赤拟谷盗等为微小膜壳绦虫的中间宿主;6.直接产幼虫的寄生虫是:丝虫和旋毛虫7.发育过程:1)蛔、蛲、鞭、:虫卵→感染期虫卵→幼虫→成虫;2)钩虫:虫卵→杆状蚴〔1、2期〕→丝状蚴→成虫3)旋毛虫:幼虫→幼虫囊包〔囊包蚴〕→成虫;4)丝虫:微丝蚴→腊肠期幼虫→丝状蚴→成虫;5)肝吸虫:虫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囊蚴→童虫→成虫;6)日本血吸虫:虫卵→毛蚴→母胞蚴→子胞蚴→尾蚴→童虫→成虫;7)猪带、牛带绦虫:〔孕节〕虫卵→六钩蚴→囊尾蚴→成虫;8)棘球绦虫:孕节〕虫卵→六钩蚴→棘球蚴/泡球蚴→成虫;9)溶组织内阿米巴:4核包囊→滋养体→4核包囊;10)贾第虫:4核包囊→滋养体→4核包囊;11)杜氏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前鞭毛体→无鞭毛体;12)疟原虫:红内期〔环状体→晚期滋养体→成熟裂殖体→环状体〕红内期〔环状体→雌雄配子体〕→蚊内期〔雌雄配子→合子→动合子→囊合子→子孢子〕→肝内期/红外期〔子孢子→裂殖体→裂殖子〕→红内期〔环状体〕8.幼虫移行:1)蛔虫:肠壁小血管→门脉→肝→门脉→右心→肺→咽→消化道;2)钩虫:皮下小血管→右心→肺→咽→消化道;3)旋毛虫:肠壁小血管→宿主横纹肌;4)肝吸虫:消化道→肝胆管;5)日本血吸虫:皮下小血管→右心→肺→左心→体循环→肝内门脉系统→门脉-肠系膜静脉6〕猪带绦虫:肠壁小血管→皮下、肌肉、脑、眼7〕棘球蚴:肝、肺、骨、脑9.寄生部位:1)寄生于人体小肠的蠕虫:蛔、鞭、蛲、钩、旋毛虫、猪带、牛带绦虫、微小膜壳绦虫;2)旋毛虫幼虫寄生于横纹肌组织;丝虫成虫寄生于人体深、浅淋巴系统;3)肝吸虫寄生于肝胆管;日本血吸虫寄生于门脉-肠系膜静脉系统;4)猪带绦虫囊尾蚴可寄生人体皮下及肌肉、眼、脑;5)棘球蚴寄生于人体肝、肺、腹腔、肾、骨、脑;泡球蚴寄生于人体肝;6)溶组织阿米巴寄生于人体结肠粘膜皱褶,也可经血道播散寄生于肝、肺、脑等;7)贾第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和胆囊;8)阴道毛滴虫寄生于女性阴道和男性尿道、前列腺;9)杜氏利什曼原虫寄生于人体巨噬细胞内;10)疟原虫主要寄生于人体红细胞内;11)弓形虫可寄生于所有脊椎动物的有核细胞内;10.感染阶段:1)蛔虫、鞭虫、蛲虫——感染期虫卵;2)钩虫、丝虫——丝状蚴;3)旋毛虫——幼虫囊包〔囊包蚴〕;4)肝吸虫——囊蚴;5)日本血吸虫——尾蚴;6)猪带绦虫——囊尾蚴,虫卵;7)牛带绦虫——囊尾蚴;8)棘球绦虫——虫卵;9)溶组织内阿米巴〔痢疾阿米巴〕——四核包囊;10)贾第虫——四核包囊;11)阴道毛滴虫——滋养体;12)杜氏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13)疟原虫——子孢子;14)弓形虫——滋养体、包囊、卵囊;11.感染途径:1)经口感染的寄生虫:蛔虫、鞭虫、蛲虫、旋毛虫、肝吸虫、猪带绦虫、牛带绦虫、棘球绦虫、微小膜壳绦虫;溶组织内阿米巴〔痢疾阿米巴〕;蓝氏贾第鞭毛虫〔贾第虫〕;弓形虫;2)可通过吃肉感染的寄生虫:旋毛虫、猪带绦虫、牛带绦虫;弓形虫3)通过生食鱼虾感染的寄生虫:肝吸虫;4)经皮感染的寄生虫:钩虫、丝虫、日本血吸虫、杜氏利什曼原虫、疟原虫;5)接触感染的寄生虫:阴道毛滴虫;6)蛲虫和猪带绦虫虫卵都有自体感染和异体感染两种方式;7)生活史中存在逆行感染现象的寄生虫:蛲虫;8)生活史中存在自体内感染现象的寄生虫:猪带绦虫虫卵、微小膜壳绦虫卵12.诊断阶段:1)蛔、鞭、蛲、钩、肝吸虫、日本血吸虫、带绦虫、微小膜壳绦虫的诊断阶段均为虫卵;2)丝虫的诊断阶段为微丝蚴;旋毛虫的诊断阶段为旋毛虫幼虫囊包〔囊包蚴〕;3)棘球绦虫的诊断阶段为棘球蚴/泡球蚴;4)溶组织内阿米巴的诊断阶段为滋养体和包囊;5)阴道毛滴虫诊断阶段为滋养体;6)蓝氏贾第鞭毛虫诊断阶段为滋养体和包囊;7)杜氏利什曼原虫诊断阶段为无鞭毛体;8)疟原虫诊断阶段为红内期原虫形态;9)弓形虫诊断阶段为滋养体〔速殖子〕或包囊;13.特殊的生活史特点:1)丝虫微丝蚴有夜现周期性;2)旋毛虫完成生活史必须转换宿主;3)生活史中有世代交替现象的寄生虫:肝吸虫、日本血吸虫、疟原虫、弓形虫4)微小膜壳绦虫既可不经过中间宿主直接发育,也可经过中间宿主间接发育;5)简答:日本血吸虫成虫寄生于门脉系统,为什么能在粪便中发现虫卵?答案见书,课堂已给出;6)阴道毛滴虫生活史中仅有滋养体一个时期;14.原虫生活史主要阶段:滋养体期〔活动期〕;包囊期〔静止期〕;15.原虫生活史类型:1)人际传播型:阴道毛滴虫;溶组织内阿米巴;贾第虫;2)循环传播型:弓形虫;3)虫媒传播型:杜氏利什曼原虫;疟原虫;16.原虫的生殖方式:1)无性生殖:二分裂、多分裂、出芽生殖;2)有性生殖:配子生殖、接合生殖;三、致病:1.蛔虫致病阶段包括幼虫和成虫:1)幼虫致病:蛔虫性肺炎和荨麻疹2)成虫致病: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病症、全身过敏反响、儿童发育障碍;3)蛔虫成虫的并发症主要由于蛔虫“钻孔〞习性: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胆道蛔虫症;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肠穿孔,此外还有肠梗阻、胰腺炎、阑尾炎。

人体寄生虫学讲稿

人体寄生虫学讲稿
日本.菲律宾与印尼等国,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的12个省市自治区均
有流行.
• 形态:1.成虫(♀♂异体,合抱状态)2.虫卵3.毛蚴4.尾蚴 • 生活史:成虫(人牛的门脉系统)→卵→毛蚴(钉螺)母胞.子
胞.尾蚴(接触疫水从皮肤侵入)→童虫(移行途径:皮肤.小
血管小淋巴管.肺循环.体循环.全身各部.门脉系统)→成 虫(寿命5年)(生活周期24天)
间宿主是淡水螺.终宿主是果子狸.犬.猫等. 感染阶段是囊蚴.人不是本虫的正常宿主.
• 5.形成游走性结节和包块.
布氏姜片吸虫(姜片虫)
• 姜片虫:成虫寄生于人的小肠引起姜片虫病.为人兽共
患病.主要分布于亚洲,我国有18个省市自治区有流行.
• 形态:1.成虫2.虫卵 • 生活史:成虫(人猪小肠)→卵→毛(扁卷螺).胞.
• 致病性:幼虫(皮炎.肺炎).成虫(钩虫病-贫血.原因:1边吸边拉.2
分泌抗凝素.3更换吸血部位.异嗜症)
• 实验室检查:粪便查虫卵 • 防治原则:1.加强粪便管理2.预防感染3.治疗用药(肠
虫清.左旋咪唑.噻嘧啶等)
蛲虫
• 蛲虫:寄生于回盲部引起蛲虫病.世界分布.儿
童高于成人,城市高于农村.
• 形态:1.成虫.2.虫卵 • 生活史:成虫(回盲部,爬出肛门)→虫卵(6hs)→ 感
染期卵(感染阶段.方式.途径)→幼虫→成虫(♀寿命2-
4周)(生活周期1个月)
• 致病性:肛门奇痒.异位寄生(阴道.尿道.子宫)
• 实验室检查:透明胶纸法查虫卵,夜间查成虫.
• 防治原则:1.注意卫生防止相互感染2.预防自
南亚.非洲及南美洲等地,我国的浙江.湖北.广东.陕西.福建等23省自治区.
• 形态:1.成虫2.虫卵 • 生活史:成虫(人猫犬虎豹的肺)→卵→毛(川卷螺).胞.母雷.

观察医学蠕虫实验报告

观察医学蠕虫实验报告

观察医学蠕虫实验报告引言医学蠕虫是一种寄生在人类或动物体内的寄生虫,常见的有蛔虫、钩虫等。

为了深入了解医学蠕虫的生活习性和对人体的危害程度,我们进行了一次观察医学蠕虫的实验。

实验设计我们选取了常见的蛔虫作为实验对象,以了解其生命周期和行为特征。

实验设计如下:1. 实验材料:医学蠕虫、宠物猫粪便2. 实验仪器:显微镜、显微摄像机3. 实验步骤:- 收集宠物猫的粪便样本,制备试样;- 使用显微镜观察试样中的蛔虫样本;- 使用显微摄像机记录观察到的蛔虫图像;- 分析观察结果并撰写实验报告。

实验观察结果在观察过程中,我们发现以下现象:1. 外观特征:蛔虫呈细长的圆柱状,体长3-5厘米左右,外表呈淡粉色或淡白色,表面光滑。

2. 移动方式:蛔虫通过蠕动的方式前进,身体呈波动状,灵活而有力。

3. 生活环境:蛔虫常寄生于人体小肠,尤其是儿童较多。

它们吸收人体内的营养物质,严重感染时可能导致消瘦、腹痛等症状。

4. 生命周期:人体内的蛔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卵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下发育成幼虫,再经过摄食感染进入人体。

幼虫在人体内发育为成虫,成虫寄生于小肠,进行繁殖。

实验讨论与结论通过观察医学蠕虫的实验,我们对医学蠕虫的特征和生活习性有了初步的了解。

蛔虫是一种典型的寄生虫,通过人体内的寄宿,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威胁。

由于蠕虫的生活周期和寄生习性,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预防和控制医学蠕虫感染:1. 定期洗手:合理养成洗手习惯,尤其是在接触土壤、土地、宠物等可能存在寄生虫的环境后。

2. 食品安全:食品应充分煮熟,避免通过食物感染蠕虫。

3. 环境卫生:保持环境清洁,减少蠕虫滋生的机会。

4. 防止传播:避免接触已感染蠕虫的猫、狗等宠物。

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和实验,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医学蠕虫的生命周期、传播途径和定植机制,以制定更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策略,减少医学蠕虫感染所带来的危害。

结语通过观察医学蠕虫的实验,我们对这种寄生虫的外部特征、生活习性和对人类健康的威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医学蠕虫-精品文档

医学蠕虫-精品文档
药物治疗
根据不同的医学蠕虫病,采用不同的药物治疗方 案,如抗蠕虫药物、抗炎药物等。
支持治疗
针对患者症状进行支持治疗,如营养补充、对症 治疗等。
02
医学蠕虫的传播途径
直接传播途径
接触传播
人体通过直接接触含有蠕虫病原体或中间宿主的动物或人,导致蠕虫感染。 例如,钩虫病和旋毛虫病的传播。
母婴传播
孕妇感染蠕虫后,虫卵或幼虫通过胎盘传递给胎儿,导致胎儿感染。如广州 管圆线虫病。
发。
预防再次感染
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避 免再次感染蠕虫。
增强免疫力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身体 免疫力,提高抵抗力。
06
医学蠕虫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肠阿米巴病患者的治疗与护理
诊断
医生通常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来诊断肠阿米巴病 。
治疗
治疗肠阿米巴病主要使用抗阿米巴药物,如硝唑尼特和甲硝唑。
对于由虫媒传播的医学蠕虫病, 应采取措施防止虫媒的滋生和繁 殖,如清除垃圾、治理污水等。
避免接触传染源
对于已经感染的患者或接触者, 应避免与他人接触,以防止疾病 的进一步传播。
针对易感人群的预防措施
提高公众卫生意识
加强卫生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医学蠕虫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注意个人卫生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食等,可以有效地减少感染医学蠕虫的机会。
脑脊液检查
对于一些寄生虫感染,如脑囊尾蚴病等,需要采集脑脊液样本,用显微镜观察是 否有寄生虫感染。
05
医学蠕虫的药物治疗与护理
药物治疗的原则与方法
针对性用药
根据感染的蠕虫种类,选择针对性的药物进行治 疗。
剂量与疗程

人体寄生虫学

人体寄生虫学

人体寄生虫学第一章人体寄生虫学概述第一节总论1.人体寄生虫学Human Parasitology :又称医学寄生虫学, 是研究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长发育和繁殖规律,阐明寄生虫与人体和外界环境因素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也是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的基础课程。

包括医学原虫学、医学蠕虫学和医学节肢动物学。

2.我国五大寄生虫病:血吸虫病、疟疾、丝虫病、钩虫病、黑热病。

3.再现寄生虫病:指那些早已熟知,发病率已降至很低,不再被视为公共卫生问题,但现在又重新流行的寄生虫病。

4.新现寄生虫病:是指新识别的和未知的寄生虫病。

第一类:疾病或综合征已被认知,但未被确认或病原体未被确认;第二类:疾病早已存在,但病原体重新鉴定或分类;第三类:营自生生活或寄生于动物体内的寄生虫,可偶然寄生于人体;第四类:那些过去可能并不存在,确实是新出现的人体寄生虫病。

5.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在脊椎动物与人之间自然传播并引起感染的寄生虫病第二节寄生虫的生物学1.共生(symbiosis):凡是两种不同的生物在一起生活的生物学现象称为共生。

2.共栖(commensalism):两种生物一起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这种共生现象称为共栖。

鮣鱼与鲨鱼,海葵与寄居蟹3.互利共生(mutualism):两种生物一起生活,双方相互依赖和受益,这种共生现象称为互利共生。

河马与小鸟4.寄生(parasitism):指两种生物一起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受害者提供居住场所和营养物质给受益者,这种共生现象称为寄生。

受益者称为寄生物(parasite),受害者称为宿主(host)。

5.寄生虫(parasites):过寄生生活的多细胞的无脊椎动物和单细胞原生生物。

6.寄生虫生活史(life cycle):寄生虫完成一代的生长、发育与繁殖的完整过程。

包括寄生虫侵入宿主的途径、虫体在宿主体内移行、定居及离开宿主的方式,以及发育过程中所需的宿主种类(包括传播媒介)和内外环境条件等。

人体寄生虫学

人体寄生虫学

感染方式
• • • • • •
经口感染 经皮肤感染 经媒介昆虫的叮咬 接触感染 经胎盘感染 自体感染,自体内重复感染等
2 寄生虫的特点
• 带虫者:人体感染寄生虫后,没有
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但可传播 病原体。 • 多寄生现象:人体同时有2种以上虫 种寄生。 • 异位寄生:某些寄生虫在常见寄生 部位以外的组织或器官内寄生,引 起异位的损害,出现不同的症状和 体征。
• 一.形态 • 成虫:形似马鞭,前细占体长 3/5 ,
后粗占体长2/5,♂长约34.5cm,♀长约3.5-5cm • 虫卵:腰鼓形,棕黄色,较小 5 2 × 2 2 μ m, 壳 厚 , 两 头 有 透 明塞状物,内含卵细胞
• 二.生活史
• 成虫(盲肠) → 卵 → 感染性虫卵 →
幼虫(小肠)→成虫(盲肠) • 吃下感染性卵→成虫产卵需30天 • 成虫寿命:5年左右
• 分7类,以溶组织内阿米巴为例
界:动物界 门:原生动物门 纲:根足虫纲 目:阿米巴目 科:内阿米巴科 属:内阿米巴属 种:溶组织内阿米巴
动物的命名
• 采用二名制,包括属名与种名,之
后是命名者姓名与命名年份(论文 正式发表年份),学名采用拉丁文 或拉丁化文字。
日本裂体吸虫
Schistosoma
属名 裂体属 Japonicum 种名 日本 Katsurade 1904 命名者姓名 命名年份
• 幼虫移行症:一些蠕虫幼虫侵入非
正常宿主后,不能发育为成虫,这 些幼虫在体内长期移行造成局部或 全身性的病变。 (1)内脏幼虫移行症:幼虫侵入人 体后在内脏窜扰,引起内脏器质性 病变与功能损害。 (2)皮肤幼虫移行症:幼虫侵入后 主要在皮下移行。
七 寄生虫病的流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形态: 雌虫: 20 to 35 cm 雄虫:30cm
蛔虫成虫
蛔虫“品”字形唇 瓣
(顶面观)
虫卵 受精卵:45~75 ×35~50μm
未受精卵:88~94×37~44μm 卵壳:受精膜、壳质层和蛔甙层
蛔虫受精卵
蛔虫未受精卵
蛔虫受精卵
(脱蛋白质膜)
二. 生活史 ( life cycle) 虫卵在外界发育 幼虫在体内移行
三、致病
1、幼虫 移行造成的组织机械性损伤及变态反应
移行经肺时,肺部点状出血,炎症细胞浸润 和嗜酸性粒细胞集聚。患者出现咳嗽、血痰、 发热、皮肤荨麻疹。具一过性特点
称肺蛔虫症(Loeffler综合症)
临床常见蛔虫性哮喘
痰检查见嗜酸性粒细胞或蛔蚴
2、成虫
1)掠夺营养 影响吸收
常见临床表现: 患者常呈间歇性脐周疼痛、食欲不振、恶心、 呕吐、消化不良等 儿童常见神经精神症状,如惊厥、夜惊、磨 牙。重度感染致发育障碍
2、虫卵沉淀法、浓聚法
3、饱和盐水浮聚法
提高检出率
4、驱虫治疗性诊断
五、流行 呈世界性分布,我国流行亦广泛
蠕虫总感染率21.74% 其中土源性线虫为19.56% 蛔虫占12.72%,推算全国约有8593万人
1、传染源:病人、带虫者 2、传播途径和方式:通过污染的食物或
水源,经口感染
3、感染率:农村高于城市,儿童高于成人 4、感染季节:与当地气温、生产和生活活
直管型, 由口、咽、中肠、直肠、 肛门组成
4、排泄系统:
多为管型 一对 位于侧索中
5、神经系统:
咽部神经环 3-4对神经干
6、生殖系统:
雄虫为单管型,尾端多具有1个或1对角质交 合刺
雌虫多为双管型,阴门的位置均在虫体腹面 肛门之前
二、生活史
1、卵 —— 幼虫 —— 成虫三个发育阶段。 2、发育过程中需蜕皮4次,才能成为成虫 3、感染途径
首选用药:阿苯哒唑(albendazole) 其次:甲苯哒唑、伊维菌素
对蛔虫并发症的治疗,可采用中西医 结合疗法,原则应镇痛解痉,再驱虫
♀ 8-13 mm ♂ 2-6 mm
蛲虫
学名:蠕形住肠线虫 (Enterobius vermicularis)
—— 简称蛲虫(pinworm),成虫寄生
于人体小肠末端、盲肠和结肠,引起蛲 虫病(enterobiasis)。以学龄前低龄儿 童易感为特征。
2)引起超敏反应 患者出现荨麻症、皮
肤瘙痒、血管神经性水肿等(IgE介导)
3)并发症 胆道蛔虫症(64%)最常见 蛔虫性肠梗阻,儿童多见 蛔虫性胰腺炎、阑尾炎、蛔虫性肠穿孔
4)异位寄生
蛔虫性胸膜炎、肝蛔虫病蛔虫 卵性肉芽肿、气管、支气管蛔 虫病,眼底、鼻腔、耳道蛔虫 症等
四、诊断
1、粪便直接涂片法(首选) (direct fecal smear)
形态 成虫
虫卵
无色透明, 50~60μm×20~30μm, 两侧不对称,内为蜷 曲的幼虫
卵壳 幼虫
蛲虫卵
蛲虫卵
蛲虫卵(扫描电镜)
生活史
人入睡,至肛门外
成虫
34~36ºC,

(盲肠)
90~100%RH
移行
6 h 感染性卵
经 口 经 吸 入
幼虫
(十二指肠)
生活史小结: 1.感染期:感染性卵 2.感染方式:经口或吸入 3.雌虫具夜间肛周产卵的特性 4.生活史周期短,雌虫仅存活1个月 5.雌虫常出现异位寄生现象
动关系密切
蛔虫病感染普遍的原因
• 生活史简单,不需要中间宿主 • 蛔虫产卵量大,雌虫(24万个卵/日/条) • 虫卵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强 • 用未经处理的人粪施肥 • 疫区人群不良的卫生习惯(随地便溺)
六、防治
1、加强卫生知识的宣教 2、加强粪便管理,建无害化粪池 3、消灭苍蝇、蟑螂以防止携带虫卵 4、积极普查普治病人、带虫者
成虫在小肠寄生
成虫
产卵
2W
虫卵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W
含蚴卵
蜕皮
移行途径
感染性卵
小肠壁V 门V
右心
幼虫
肺 肺部微血管
肺泡 咽
两次 蜕皮
食道
生活史小结:
1、感染期:感染性虫卵 2、感染方式:经口 3、人体内有必经的移行途径 4、感染性卵入人体到患者粪便中查见虫卵
2—2.5个月 5、雌虫(24万个卵/日/条) 6、成虫寿命约1年
致病
•经口感染 •皮肤 •叮咬
4、对人的感染期,有的是虫卵,有的是幼虫 按其生活史有无中间宿主分为两型:
生活史中需要中间宿主者,属间接发育型 —— 生物源性线虫(丝虫)
生活史中不需要中间宿主者,属直接发育 型 —— 土源性线虫(蛔虫、鞭虫、钩虫)
土源性线虫可分三种情况:
1、虫卵从宿主体内排出,短期即具有感染 性(蛲虫)
2、虫卵在宿主体外,经一定时间的发育, 成为感染性虫卵,然后经口感染宿主 (蛔虫)
3、虫卵在宿主体外发育,孵化出幼虫,经 短期的自生生活,发育为感染性幼虫, 然后经皮肤感染宿主(钩虫)
蛔虫
学名:似蚓蛔线虫 (Ascaris lumbricoides)
—— 成虫为人体最常见的寄生虫之一,寄
生于小肠内,引起蛔虫病(ascariasis),其往 往引起并发症,如胆道蛔虫症,蛔虫性肠 梗阻等。对人体危害很大,不容忽视。
线虫概论
线虫(roundworm) 属线形动物门
线虫纲(Class Nematoda)
一、形态与功能
1、一般形态:圆柱形, 左右对称,雌雄异 体,雌大雄小
2、体壁:角皮层、皮下层和肌层
熟悉肌层的肌型有助于观察病理 切片时,作出虫种鉴定和临床确诊
多肌型 蛔虫
少肌型 钩虫
细肌型 鞭虫
3、消化系统:
医学蠕虫学
蠕虫(Helminth)系借助肌肉伸缩而蠕动的 多细胞无脊椎动物,包括:
扁形动物门 吸虫纲(Class Trematoda) 绦虫纲(Class Cestoda)
线形动物门 线虫纲(Class Nematoda) 棘头动物门 寄生在人体的蠕虫引起的病,成为蠕虫病
2005年,蠕虫总感染率为21.74%,其 中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为19.56%(钩虫6.12%; 蛔虫12.72%;鞭虫4.63%),推算全国感染土 源性线虫人数为1.29亿人(钩虫3930万人;蛔 虫8593万人;鞭虫2909万人);带绦虫感染率 为0.28%,推算全国感染带绦虫人数为55万 人;流行区华支睾吸虫感染率为2.40%,推 算流行区感染华支睾吸虫人数为1249万人。 12岁以下儿童蛲虫感染率为10.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