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瘤的影像学检查新进展

合集下载

颅内动脉瘤诊断与治疗的现状及进展

颅内动脉瘤诊断与治疗的现状及进展
创 性 ,故 对 于 无 症 状 动 脉 瘤 可 首 选 MRA。
脉 。 颅 内 动 脉 瘤 因 不 同 位 置 、大 小 及 有无 破 裂 导 致 不 同 临 床
表现 。
1 1 未 破 裂 动 脉 瘤 的 临 床 表 现 :小 而 未 破 裂 的 动 脉 瘤 无 . ] 症 状 ,大 于 7mm 的 颅 内动 脉 瘤 可 出 现压 迫 性 局 部 症 状 。其 症 状 因瘤 体 压 迫 的 位 置 不 同 而异 ,巨 大 的 前 交 通 动 脉 瘤 可 引
起 单 眼 盲 ;颈 内一 交 通 动 脉 瘤 可 引 起 动 眼 神 经 麻 痹 ;海 绵 后 窦 动 脉瘤 可 引 起 外 展 神 经 麻 痹 ;椎 动 脉 和 小 脑 后 下 动 脉 瘤 可 伴 面神 经 麻 痹 等 。
12 动 脉 瘤 破 裂 后 的 临 床 表 现 : 主 要 表 现 为 蛛 网膜 下 腔 . ] 出血 ,表 现 为 突 发 剧 烈 头 痛 、呕 吐 、 意识 障 碍 、癫 痫 样 发 作 利 脑 膜 刺 激 征 等 。 据 统 计 ,约 8 的 患 者 表 现 为 单 纯 蛛 网 5 膜 下 腔 出 血 ,1 为 颅 内血 肿 ,也 可 两者 兼 有 ;约 13的患 5 /
23 经 颅 多 普 勒 ( C 、彩 色 多 普 勒 ( C S 检 查 : . T D) T C) TC 相 对 容 易 操 作 ,而 且 设 备 可 为 便 携 式 。 检 测 颅 内 动 脉 D 瘤 的 敏 感 性 为 8 ~ 8 ,但 血 流 动 力 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无 明显 改 变 的 较 O 7 小 的 动 脉瘤 ,尤 其 是 < 5mm 的 小 动 脉 瘤 易 漏 诊 。T C C S将
磁 共 振 扫 描 ( I 、数 字 减 影 脑 血 管 造 影 ( S MR ) D A) 等 广 泛 应 用 ,在 我 国 基 层 医 院 颅 内动 脉 瘤 诊 断 例 数 呈 逐 渐 上 升 趋

MRA技术与3D-DSA在诊断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

MRA技术与3D-DSA在诊断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
14 7
[ ] 飚 , 漆 剑 频 , 陈 荣 萍 , 等 . 脑 2黄 颅
磁 共 振 血 流成 像 . 同成 像 方 法 的 临 床 应 不
用. 临床 放 射 学杂 志 。9 5 1:2 5 I 9 , 6 4 [ 思 佳 , 丘 清 亮 , 郭 斌 . 用 M A 5高 J 应 g
成像技术 , MRA由E ema d l n等于 1 8 年 95 首 先 报 道 并 用 于 临 床 ,在 日常 工 作 中 ,以
时 间 飞 跃 法 ( D TOF) 最 为 常 用 。 3 …
查 ,血管成像 采用时 间飞跃法 (i o t me f
f g tTOF)三 维 成 像 ,用 Sn l h t l h i ige S o
5 O D T F及 三 维 血 管 图像 后 处理 技 术 诊 断
小动脉瘤 . 临床 放 射 学杂 志 . 9 8 1 : 19 , 7



十 多 蒜 菜 主 的 管1 比 较 研 究 . 床 放 射 学 杂 志 .198,1: : 蔼 薯 票 的 显蕃 萎 血 的 临 9 7 成 璧 孽 萎二 原 的 霎 像 理 一 呈 薯 f]euo F  ̄br ,G no ,e j 虿 5HattJ ,CaetE a ̄ny ta. f l i o 善 f : 荔 量薯 像, h 时 t T 毒 晶 薯 爰 d eU nl o ptr e -ry agorpy i n oa cm uei d X a nI ah m z g 短 D堡 主 要 莩 曼磊 由 sse [] errdooy.198,0( ): yt J.Nu ai g m o l 9 4 4 T 1 ; 篙 芏 藩 : 。 F 织 壶 泵 莩耋 茹蕃主 盂 高 鉴 聋 iD 寿 丢 g -/ —孚 i瞄 ̄ 3 DJ 删U. US O 是 时 量 于 R, MA R 登 妻 蕹 三 舅 ● : : 日 l薹字 ( 五 藿 ’ []ibac J,aa R,osiP.eetnad 7Vl lna P dhn Hoh Dtci n l a o 銎: 磐 鼍 。_ ,具 苎 地 i t ; 的L 一' Jl . , g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新进展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新进展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新进展颅内动脉瘤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常常会给患者带来生命的威胁。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手段也在不断完善和更新。

本文将从手术治疗、介入治疗和新药治疗等方面,介绍颅内动脉瘤治疗的新进展。

一、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一直是颅内动脉瘤的主要治疗手段。

传统的手术治疗主要采用开颅手术,通过切除或阻断动脉瘤来防止其破裂出血。

开颅手术具有创伤大、恢复慢、术后并发症多等缺点,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都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颅内动脉瘤患者开始选择微创手术治疗。

微创手术可以通过小孔径或血管介入的方式进入脑部,达到治疗的目的。

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随着手术器械和影像技术的不断改进,微创手术的治疗效果也在不断提高。

目前,微创手术已成为颅内动脉瘤治疗的首选方法之一。

二、介入治疗介入治疗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颅内动脉瘤治疗方法。

介入治疗主要是通过导管经血管穿刺进入动脉瘤内,再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治疗,如栓塞、夹闭、支架植入等,从而阻断动脉瘤的血流,达到治疗的目的。

介入治疗的优势在于操作微创、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尤其适合老年患者和体弱多病者。

目前,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介入治疗已经成为了颅内动脉瘤治疗的又一重要手段。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介入治疗甚至可以取代传统的手术治疗。

三、新药治疗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新型药物也逐渐应用于颅内动脉瘤的治疗中。

最近研究发现,一些抗凝血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对稳定动脉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影响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动脉壁的修复和增强,从而减少动脉瘤的破裂风险,为动脉瘤的长期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一些新型的靶向药物和基因治疗也正在成为颅内动脉瘤治疗的研究热点。

研究者通过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或干预信号通路,尝试寻找靶向动脉瘤生长和破裂的新途径,为颅内动脉瘤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新进展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新进展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新进展【摘要】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治疗的意义重大。

本文将探讨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新进展,包括微创手术治疗、介入治疗、放射治疗、靶向药物治疗和基因治疗。

微创手术治疗因其优势日益受到重视,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也为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

放射治疗在一些特定情况下具有重要应用,而靶向药物治疗和基因治疗的研究也在不断进行。

这些新治疗手段为颅内动脉瘤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提高了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率。

未来,研究方向应该聚焦在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治疗并发症上,为颅内动脉瘤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前景。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治疗新进展、微创手术、介入治疗、放射治疗、靶向药物、基因治疗、治疗前景、研究进展、未来方向、意义。

1. 引言1.1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意义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病变,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后果。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避免破裂导致脑出血:动脉瘤一旦破裂会导致严重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出血量大、速度快,常常危及患者生命。

及时治疗动脉瘤可以减少其破裂的风险,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

2. 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一些颅内动脉瘤患者可能会出现头痛、眩晕、视力模糊等症状,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和工作。

通过治疗动脉瘤可以缓解这些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3. 预防复发和并发症:一些动脉瘤可能会在治疗后复发,或者引发其他并发症,如血栓形成、脑梗死等。

因此及时治疗动脉瘤可以预防其复发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意义在于避免破裂导致脑出血,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预防复发和并发症的发生。

针对不同的病情和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非常重要,可以有效提升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存率。

1.2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方法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方法是多样化的,根据不同的病情和患者情况,医生可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微创手术治疗、介入治疗、放射治疗、靶向药物治疗和基因治疗。

微创手术治疗是通过微创的手术方式来修复颅内动脉瘤,相比传统手术更加安全和有效。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新进展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新进展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新进展1. 引言1.1 颅内动脉瘤治疗的重要性颅内动脉瘤是一种潜在危险的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它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生命威胁: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动脉壁的异常扩张,如果动脉瘤破裂出血,可能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危及患者的生命。

及时治疗是避免这种情况发生的关键。

2. 神经功能损伤:颅内动脉瘤在增大的过程中可能对周围的神经组织造成挤压和损伤,导致头痛、视力障碍、听力减退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3. 预防复发:一旦患者出现颅内动脉瘤,存在复发的风险。

对于已经治愈的患者,定期复查和随访是至关重要的,及时发现复发病灶并采取治疗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再次发作。

颅内动脉瘤治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及时准确地诊断,选择合适的治疗手段,可以帮助患者避免不必要的危险和后果,提高治疗效果,恢复患者的健康。

1.2 目前颅内动脉瘤治疗的挑战1.手术风险:传统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存在着较高的手术风险,包括术后出血、感染、神经功能损伤等并发症。

尤其是一些较大较复杂的颅内动脉瘤,手术难度和风险更大。

2.介入治疗技术不断更新:介入治疗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是随着介入技术不断更新和创新,一些医务人员在技术上并不够熟练,患者的治疗效果可能受到影响。

3.放射治疗的限制:尽管放射治疗在一些特定情况下可以作为颅内动脉瘤治疗的选择,但是其应用范围较窄,而且长期放射治疗可能会对患者的大脑组织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4.药物治疗的局限性:目前针对颅内动脉瘤的药物治疗仍处于起步阶段,其效果有限且副作用较大。

5.多学科综合治疗的协调难度:颅内动脉瘤的综合治疗需要多个学科的协作,包括神经外科、介入放射学、放射治疗、药物治疗等,各学科之间信息共享、协调安排等方面仍存在不少困难。

2. 正文2.1 手术治疗的现状手术治疗是目前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传统方法之一,其在治疗颅内动脉瘤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手术治疗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手术切除或夹闭动脉瘤,减轻或防止颅内动脉瘤造成的危害。

韦尼克脑病诊治进展

韦尼克脑病诊治进展

韦尼克脑病诊治进展韦尼克脑病(又称颅内动脉瘤破裂性出血)是一种急性、严重的颅内出血疾病,常常导致患者出现意识障碍、颅内高压、脑疝、脑血管痉挛等严重并发症,病死率极高。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临床经验的积累,对韦尼克脑病的诊治进展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一、诊断方法的进步韦尼克脑病的诊断至关重要,只有早期发现并及时干预,才能有效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近年来,随着医学成像技术的不断创新,CT、MRI、DSA等影像学检查在诊断韦尼克脑病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尤其是CT血管成像技术的应用,可以清晰地显示颅内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和形态,有助于及时做出正确诊断。

血管造影技术也可以发现颅内动脉瘤的存在,为外科手术提供了重要依据。

二、治疗方法的改善在过去,韦尼克脑病的治疗主要依赖于手术干预,但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介入治疗和药物治疗也逐渐得到了广泛应用。

一方面,介入治疗通过在血管内植入支架等器材,可以有效地阻塞动脉瘤的供血来源,达到截断动脉瘤的目的。

药物治疗方面,抗凝血、抗纤溶、抗痉挛等药物的应用,也可以有效地减轻脑血管痉挛、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

三、综合治疗方案的应用近年来,一些医疗机构开始尝试采用综合治疗方案来治疗韦尼克脑病,即将手术干预、介入治疗和药物治疗等多种手段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系统的治疗方案。

通过综合治疗,可以充分利用不同治疗手段的优势,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综合治疗还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术后康复及随访管理对于韦尼克脑病患者来说,术后康复和随访管理同样至关重要。

在手术干预和介入治疗之后,患者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和恢复期,以恢复大脑的功能和生活能力。

医疗机构也需要建立健全的随访管理体系,通过定期的复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并处理术后并发症,提供全方位的医疗保障。

韦尼克脑病的诊治进展为广大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机遇。

2024年最新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管理指南

2024年最新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管理指南

颅内动脉瘤是指在颅内动脉的壁上形成的异常凸起,它可能导致动脉破裂并引起严重的出血和中风。

2024年最新的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管理指南是基于最新的研究和临床经验制定的,旨在帮助医生正确评估和治疗这一疾病。

首先,管理指南强调对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

这包括病史、体格检查、神经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病史包括初发病征、是否有与动脉瘤相关的家族史以及既往的中风或颅内动脉瘤破裂。

体格检查时应特别关注神经系统方面的异常体征。

神经影像学检查是诊断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关键,包括颅内血管造影、CT血管造影和磁共振血管造影等。

对于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治疗,管理指南强调个体化的治疗策略。

治疗的决策应考虑多种因素,包括动脉瘤的大小、形状和位置,患者的年龄、性别和健康状况以及患者对手术干预的意愿和风险承受能力等。

一般来说,动脉瘤较小、形状规则且位于较安全区域的患者可以采取观察观望的治疗策略,定期进行神经影像学随访。

相反,动脉瘤较大、形状不规则或位于较危险区域的患者应考虑手术或介入治疗。

管理指南还指出,在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治疗中,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非常重要的。

手术和介入治疗的并发症包括脑缺血、脑出血、血管壁损伤等。

为了降低这些并发症的风险,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法,并严格掌握手术和介入治疗的技术。

此外,在治疗过程中应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神经功能,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与此同时,管理指南还着重强调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术后管理。

术后的抗凝治疗和抗血小板治疗是预防血栓形成和再破裂的关键。

此外,患者应定期进行神经影像学随访,以监测动脉瘤的变化和再出血的风险。

如果出现任何症状或病理改变,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024年最新的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管理指南对于临床医生正确评估和治疗这一疾病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全面评估患者、个体化治疗、减少并发症、术后管理等都是当前治疗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关键环节。

医生应根据最新的管理指南,结合临床实践和患者个体情况,制定出最佳的治疗策略,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

颅内动脉瘤诊断标准(最新版)

颅内动脉瘤诊断标准(最新版)

颅内动脉瘤诊断标准(最新版)
引言
颅内动脉瘤是指位于颅内动脉分支处的异常扩大的动脉节段。

准确地诊断颅内动脉瘤对于治疗和预后非常重要。

本文档旨在提供最新版的颅内动脉瘤诊断标准,以协助医务人员准确判断患者是否患有颅内动脉瘤。

临床表现
颅内动脉瘤患者可出现以下症状:
- 头痛
- 视觉变化
- 语言障碍
- 平衡问题
- 昏迷
- 其他神经系统症状
影像学检查
颅内动脉瘤的影像学检查是诊断的关键步骤之一。

常用的检查方法有:
- 颅内血管造影(DSA)
-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
- 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CT血管造影(CTA)
-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病理检查
病理检查是确诊颅内动脉瘤的金标准。

常见的病理检查方法包括:
- 动脉造影术
- 手术切除后的病理检查
分类标准
颅内动脉瘤根据其形态和病理特点可分为多种类型,常用的分类标准有:
- 瘤体大小(如微小、小、中等、巨大等)
- 瘤体形状(如囊状、梭形、分叶状等)
- 瘤体位置(如前循环、后循环等)
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检查结果,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可根据以下标准进行:
- 明确出现颅内动脉瘤症状和体征的患者,并通过影像学检查或病理检查确诊。

- 无症状患者,通过影像学检查发现颅内动脉瘤,需排除其他病因引起的异常动脉形态。

结论
本文档提供了最新版的颅内动脉瘤诊断标准,以协助医务人员准确判断患者是否患有颅内动脉瘤。

诊断标准的准确性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因此建议医务人员在实践中严格遵守最新的诊断标准。

从颅内动脉瘤的诊断认识影像技术发展

从颅内动脉瘤的诊断认识影像技术发展
T D没有二 维 图像的引导 , 颅 内动 脉 瘤 的直接 探 C 对
测和 诊断较 困难. 只能综合 各 种资料 间接 判 断. 在操
作中 有很 大盲 目性 、 机性 , 小的动脉 瘤 血流动 力 随 较
过程 中. 会 的需要是技 术发 展 的动力源 泉。 社
1 从 颅 内动脉 瘤的 超 声 诊断 看技 术 目的 —— 手段
症—— 脑 血 管 痉 挛 敏 感 性 较 高,可 达 8 % ~ O
1 0% _J 0 2

还 常用 于监 测颅 内压, 临床 手 术 时机 的 对
的彩色多普勒反映多普勒频率变化. 受频率极限值 、 角度影响较 大 , 几年 出现 的 能 量 多普 勒 显示 多普 近
勒信号 的能量积 分, 可克 服彩 色 多普 勒的角 度依 赖.
选择 、 效评 估等 有一定的 指导作 用 。 疗
维普资讯
医学与哲学 2 2 4月第 2 卷第 4期总第 2 l 【 年 砌 3 5 期
维普资讯 httI . 5 0 2 Vo . 3 No 4 To a No 2
从颅内动脉瘤的诊断认识影像技术发展

禧 , 云 友 段
( 四军医大 学唐 都 医院. 第 陕西 西 安 7 0 3 ) 10 8
中图分娄号 : 79 4 R 3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2 72 20 )4— 0 2 3 10 —0 7 (0 20 0 4 —0
学无 明显改变 时. 结果 易呈 假 阴性 。而且 , 断 的准 诊 确性 与操 作 者 的 经 验 有 直 接 关 系, 重 复 性 较 差 。 可 如何使超 声对脑 动 脉瘤 有直 接 的 诊断 意 义, 床 的 临 诊断需要 给颅 脑超 声提 出了新 的 目标 。随 着彩色编 码技术 的出现 , 彩色 多普勒 技术 应运而 生, 其与切 将 面超声成像 及频 谱 多普 勒有 机 地 结合 , 即经颅 彩色 多普勒 ( c s , T c )可极大 地丰 富颅 脑超声诊 断 的信 息

颅内动脉瘤确诊金标准

颅内动脉瘤确诊金标准

颅内动脉瘤确诊金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通常发生在脑部血管周围。

它是一种动脉壁的异常扩张,如果不及时诊断和治疗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确诊颅内动脉瘤至关重要。

颅内动脉瘤的确诊需要满足一定的金标准,常见的确诊方法包括:1.头部影像学检查:头部影像学检查是确诊颅内动脉瘤的主要方法之一。

常用的头部影像学检查包括CT(计算机断层扫描)、MRI(磁共振成像)和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其中DSA是最准确的方法,可以清晰地显示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和形态。

2.病史和临床表现:患者的病史和临床表现也是确诊颅内动脉瘤的重要依据。

有些患者可能会出现剧烈头痛、呕吐、视物模糊等症状,这些症状与颅内动脉瘤的发生有关。

3.脑脊液检查:脑脊液检查可以检测颅内动脉瘤引起的蛋白质、红细胞和白细胞等异常情况,可以起到一定的辅助诊断作用。

4.血管成像检查:血管成像检查如CTA(CT血管造影)和MRA(磁共振血管成像)可以清晰显示动脉瘤及周围血管的情况,对于诊断颅内动脉瘤有一定的帮助。

除了以上常规的确诊方法外,对于一些特殊情况的颅内动脉瘤可能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手段进行确诊,如脑电图、眼底检查等。

在进行颅内动脉瘤确诊时,医生需要全面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并结合多种检查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及时、准确的确诊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颅内动脉瘤的确诊需要满足一定的金标准,医生需要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和多种检查手段进行综合分析,以及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帮助患者及时摆脱疾病的困扰,重回健康的轨道。

【2000字】第二篇示例: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危险的病症,常常需要及早确诊和治疗,以避免严重的后果。

颅内动脉瘤的确诊金标准是指在医学界公认的最准确的确诊方法和标准,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颅内动脉瘤的确诊金标准以及其重要性。

颅内动脉瘤是颅内血管壁的异常扩张,可能引起出血、血栓形成甚至破裂,造成脑血管意外。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新进展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新进展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新进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颅内动脉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脑血管疾病,通常指的是血管壁在动脉分支处出现的囊状扩张。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一直备受关注,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针对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手段也在不断地完善和创新。

本文将就颅内动脉瘤治疗的新进展进行探讨。

介绍一种新的颅内动脉瘤治疗方法——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一种在临床上应用的微创治疗方法,它通过在动脉血管导管引导下将支架置入颅内动脉瘤内,实现对动脉瘤的栓塞,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相比传统的开颅手术,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在近年来的临床应用中,介入治疗已经成为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一种重要手段,尤其是对那些位置较深、手术较为困难的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具有明显的优势。

随着介入技术的不断改进,支架材料的更新换代,介入治疗在治疗颅内动脉瘤方面的疗效和安全性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介绍另一种新的颅内动脉瘤治疗方法——微创手术。

微创手术是指采用微小切口、显微镜下操作等技术手段进行的一种手术治疗方法。

在治疗颅内动脉瘤方面,微创手术可以通过更小的切口、更精细的操作,实现对动脉瘤的切除或修复,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正常脑组织的损伤。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创手术已经成为了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首选方法之一。

介绍一种新型的颅内动脉瘤治疗药物——内膜修复剂。

内膜修复剂是一种可以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和血管内膜修复的药物,它的应用可以帮助动脉瘤的内膜修复,从而减少动脉瘤的破裂风险。

在临床上,内膜修复剂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颅内动脉瘤,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内膜修复剂的出现,为治疗颅内动脉瘤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和选择。

总结一下颅内动脉瘤治疗的新进展。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手段也在不断丰富和完善。

介入治疗、微创手术、内膜修复剂等新型治疗手段的出现,为颅内动脉瘤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机遇。

但需要注意的是,针对不同类型和不同位置的颅内动脉瘤,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特点,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肿瘤影像检测技术的新进展与应用前景

肿瘤影像检测技术的新进展与应用前景

肿瘤影像检测技术的新进展与应用前景引言:肿瘤是一种十分复杂且具有高度异质性的疾病。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肿瘤影像检测成为了肿瘤诊断、分期和治疗计划制定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重点介绍肿瘤影像检测技术的新进展以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前景。

一、超声波成像技术超声波成像技术在肿瘤影像检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超声波成像领域取得了许多突破性进展。

1. 弹性成像技术弹性成像技术利用内部组织和器官的机械特性进行图像重建,能够提供更为详细和准确的肿瘤形态信息,辅助医生进行诊断。

这项技术能够帮助检测和区分良恶性肿块,提高早期癌变的发现率。

2. 三维动态超声造影(3D-DSA)3D-DSA是一种实时动态血管成像技术,能够显示血管的位置、形态以及实时血流动态信息。

这项技术对于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计划制定非常有帮助。

例如,在输卵管堵塞问题中,3D-DSA技术能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结果。

3. 弹性超声/核磁共振成像(MR-Elastography)MR-Elastography结合了超声波成像和核磁共振成像的优点,能够提供更为全面的肿瘤评估结果。

该技术通过测量组织弹性来检测肿瘤并提供其内部构造信息。

二、计算机辅助诊断技术计算机辅助诊断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项新兴医学影像领域。

它利用人工智能和图像处理算法来分析和解读大量医学影像数据,提高医生的诊断效率和准确度。

1. 卷积神经网络(CNN)CNN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图像处理领域的深度学习神经网络模型。

通过大量的训练数据集,CNN可以自动从肿瘤影像中提取特征并进行分类、分割等任务。

这种技术可以有效辅助医生进行肿瘤的定位和分析。

2. 支持向量机(SVM)SVM是一种监督学习算法,可以将影像数据映射到高维空间,在新的空间中实现对不同类别之间的区分。

SVM在肿瘤检测和分类中表现出良好的效果,能够提供更准确的肿瘤边界和轮廓信息。

三、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将来自不同影像模态的信息融合到同一个平台上,为医生提供全面而精确的肿瘤诊断结果。

颅内动脉瘤影像学诊断与治疗进展

颅内动脉瘤影像学诊断与治疗进展

[2 2 ]陈甲信 , 卢晓宁 , 秦
[3 2 ]陈
岭 , 影响鼻咽癌放 疗后 听觉诱发电位改 等.
变的因素[ ] 广 西医学 ,0 1 2 ( ) 75— 1. J. 20 ,3 4 :1 7 7 辉, 郑和平 , 甄泽年 . 鼻咽癌 放疗 内耳 防护应用解 剖学的研
popcies d [ ] JLrno Oo,9 2,0 1 ):8 rset t y J . a gl t 19 16(0 8 7—8 2 v u y l 9.
验研究[ ] 中国耳 鼻咽喉颅底外 科杂志 ,97,( )8 —8 . J. 19 3 2 :1 4
[ 1 P hA Tn T S de e n s det it l yitiehe o- 2 ] o C, a Y. u dnd a es u nr a r hn am r f o ab n
究[ ]福州 总医院学报 ,0 4 1 ( ) 24— 7 . J. 20 ,1 4 :7 2 5 [4 2 ]梁健刚 , 黄郁林 , 黎志辉 . 鼻咽癌放 射治疗 后分 泌性 中耳炎及其 治疗方法的探讨[ ] 中华 耳科 学杂志 ,0 53 3 :8 J. 20 ,( ) 14—15 8.
[4 1 ]郭运凯 , 杨新 明. 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引起感音神经性 聋的临床观
[6]陈锦生, 1 詹永忠 , 锦标 . 曹 放射治 疗对鼻 咽癌患 者听功 能损害 因 素分析[ ] 中国临床康复 ,9 9 7 3 8 5—8 7 J. 19 , ( ):1 1. [7]杨新 明, 1 卢永德. 听性脑干反应在诊断脑于放射性损 害中 的意义 [ ]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 外科杂志 ,9 9 5 4 26—2 9 J. 19 , ( ):0 0. [ ]Km C ,hnS . lat c rl h ne ecc la fh una 1 8 i S S i O Ut sut a cags nt ohe egie r r u i h ot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新进展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新进展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新进展1. 引言1.1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新进展颅内动脉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通常发生在脑动脉的分叉处,是血管壁局部薄弱形成的血管瘤。

治疗颅内动脉瘤一直是神经外科的重要课题,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方式也在不断更新。

近年来,随着微创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微创手术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微创手术可以通过小切口直接进入病灶区域,减少了手术创伤和并发症的发生,术后恢复时间也更短。

除了微创手术,介入治疗也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介入治疗可以通过经血管途径将栓塞剂送入动脉瘤腔内,达到栓塞动脉瘤的效果。

这种治疗方式相比传统手术更为安全和有效。

在手术治疗中,3D打印技术的应用也给医生带来了更多的便利。

医生可以通过3D模型进行手术规划,提高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术后药物治疗和新型治疗设备的应用也为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

随着多学科合作模式的出现,颅内动脉瘤治疗逐渐走向个体化,治疗成功率也在不断提高。

未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创新,颅内动脉瘤的治疗将迎来更多的突破和进步。

2. 正文2.1 微创手术技术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微创手术技术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也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

微创手术技术相比传统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因此受到了越来越多医生和患者的青睐。

在颅内动脉瘤手术中,微创手术技术主要包括血管内介入治疗和微创开颅手术两种方式。

血管内介入治疗通过血管内途径将支架等器械送达到动脉瘤部位,实现动脉瘤栓塞或栓塞联合手术。

这种方式不需要开颅,减少了手术风险和创伤,同时也能够有效地治疗动脉瘤。

微创开颅手术也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微创开颅手术通过小切口和微创技术,可以精确地切除动脉瘤,减少对正常脑组织的损伤,提高手术成功率。

微创手术技术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为患者提供了更为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式,是颅内动脉瘤治疗的重要进展之一。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新进展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新进展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新进展颅内动脉瘤是一种严重的血管疾病,其治疗一直是医学界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新进展不断涌现,不仅提高了治疗效果,也大大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为您介绍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新进展,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方面的最新动态。

一、微创介入治疗技术的应用微创介入治疗技术是目前颅内动脉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

该技术通过导管等介入装置,经血管系统进入颅内动脉瘤部位,采用不同的介入手术器械对动脉瘤进行治疗。

微创介入治疗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颅内动脉瘤的治疗。

近年来,微创介入治疗技术在颅内动脉瘤的治疗中取得了重大突破。

首先是动脉瘤栓塞术,通过导管在动脉瘤内注入栓塞剂,使动脉瘤内血栓形成,从而达到闭塞动脉瘤的作用。

其次是支架植入技术,通过在动脉瘤颈部植入支架,改变血流动力学,使血栓形成于动脉瘤内,达到闭塞动脉瘤的效果。

这些新的微创介入治疗技术,使得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更加安全、准确和有效。

二、靶向药物治疗的新进展随着对颅内动脉瘤分子生物学机制的深入研究,靶向药物治疗技术也逐渐应用于临床实践。

靶向药物治疗通过作用于动脉瘤内部特定的生物分子靶点,阻断动脉瘤生长和扩张,达到抑制动脉瘤进展的目的。

这种治疗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治疗效果确切等优点,备受关注。

近年来,一些新的靶向药物治疗技术也在颅内动脉瘤的治疗中得到了应用。

通过靶向治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或其受体,抑制血管新生,减少动脉瘤血供,达到抑制动脉瘤生长和扩张的效果。

一些激素和生长因子受体的靶向治疗技术也被用于颅内动脉瘤的治疗中。

这些新的靶向药物治疗技术为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方法,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三、基因治疗的前沿研究成果随着生物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基因治疗技术逐渐成为颅内动脉瘤治疗的新热点。

基因治疗技术是通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治疗所需的基因导入患者的细胞内,增强或改变患者自身的生物学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国颅内动脉瘤治疗指南2023版

中国颅内动脉瘤治疗指南2023版

中国颅内动脉瘤治疗指南2023版引言本文档提供了2023年中国颅内动脉瘤治疗指南的概述。

这些指南是基于最新的临床研究和专家意见,旨在为医生和患者提供准确、安全和有效的治疗建议。

诊断1. 临床表现:颅内动脉瘤患者常常出现头痛、眩晕、视力障碍等症状。

2. 影像学检查: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主要依靠颅脑血管造影和磁共振血管成像。

分类根据动脉瘤的形态和解剖位置,颅内动脉瘤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桑迪母癣型(Saccular):最常见的动脉瘤类型,呈梗阻状。

3. 动脉瘘型(Arteriovenous):由异常动脉和静脉通道组成。

治疗方法根据动脉瘤类型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可选择以下治疗方法:1. 外科手术:- 血管内手术(Endovascular surgery):通过导丝和导管进入动脉瘤,使用线圈或支架进行栓塞或修复。

- 外科开颅手术(Open surgical clipping):通过开颅手术直接夹闭动脉瘤颈部,阻止其血流。

2. 药物治疗:- 抗凝治疗:使用抗凝药物来预防动脉瘤破裂。

- 降压治疗:控制血压,减少血管壁的压力。

3. 影像学监测:- 定期进行颅脑血管造影或磁共振血管成像,观察动脉瘤的大小和形态变化。

随访与预后患者在治疗后应进行定期随访,以评估治疗效果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颅内动脉瘤治疗的预后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动脉瘤的类型、大小和位置,以及患者的年龄和整体健康状况。

结论中国颅内动脉瘤治疗指南2023版为医生和患者提供了最新的治疗建议和指导。

根据动脉瘤的类型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可选择外科手术、药物治疗或影像学监测等治疗方法。

定期随访和评估预后有助于治疗效果的监测和并发症的预防。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新进展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新进展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新进展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畸形,它通常出现在大脑的供血动脉上,其治疗一直是神经外科领域的热点和难点。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针对颅内动脉瘤的治疗也在不断取得新进展。

本文将介绍颅内动脉瘤治疗的新技术和新进展,以及对患者的影响和意义。

一、微创手术治疗技术的应用微创手术治疗技术是目前颅内动脉瘤治疗中的一大突破,它主要包括了内窥镜手术和介入治疗。

内窥镜手术通过经鼻内窥镜的方式进入颅内,对动脉瘤进行治疗。

这种手术不需要进行大面积开颅,减轻了患者手术的创伤和痛苦,术后恢复也更快。

介入治疗则是通过导管经过动脉进行治疗,主要包括了栓塞术和支架植入术。

这种治疗方式可以直接将栓塞物或者支架送达到动脉瘤的部位,减少了手术对周围脑组织的损伤,使得治疗更加安全和有效。

随着三维打印技术的发展,它在医学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颅内动脉瘤的治疗中,三维打印技术可以帮助医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动脉瘤的形态和周围结构,为手术提供更加准确的指导。

医生可以通过三维打印出动脉瘤的模型,对手术进行预演和模拟,提前制定好手术方案。

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减少手术中的意外情况,还可以减少手术时间和减轻患者手术的风险。

三、基因治疗的应用基因治疗是近年来医学领域的热点,它在许多疾病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在颅内动脉瘤的治疗中,基因治疗可以通过转染适当的基因修复动脉壁的缺陷,减少动脉瘤的形成和扩展。

基因治疗还可以通过调节血管生成素的表达,增强血管的稳定性和抗炎性,从而减少动脉瘤的破裂风险。

基因治疗为颅内动脉瘤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向,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四、个体化治疗的发展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形态各异的疾病,因此对于不同形态的动脉瘤,需要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个体化治疗主要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动脉瘤的大小、位置、形态等因素,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个体化治疗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周围正常脑组织,同时保证动脉瘤得到有效治疗。

这种治疗方式需要医生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分析,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式,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新进展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新进展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新进展颅内动脉瘤是指发生在脑血管系统内的血管局部脆弱,形成血管瘤的疾病。

颅内动脉瘤的发病率较低,但由于该病可导致猝死、中风等严重后果,因此对于患者和家庭来说是极其危险和痛苦的。

目前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方式主要分为两种,手术和介入治疗。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颅内动脉瘤治疗也有了一些新的进展。

1. 脑膜下动脉瘤手术显微镜下弹力剪切技术脑膜下动脉瘤是指位于大脑表面的动脉瘤,医学界通常将其分类为大、中、小三类。

由于大多数脑膜下动脉瘤都位于近颅底区域,传统手术切除方案较为复杂,且容易受限于视野和器械操作。

而显微镜下弹力剪切技术则能够最大程度上缩小手术损伤,实现神经功能保护、病灶完全清除、术后恢复较快等优点。

2. 颅内动脉瘤多平面重建显像技术多平面重建显像技术指的是利用计算机三维重建技术,实现颅内动脉瘤侧面、底面、前后面等多角度的清晰显示。

与传统的二维成像技术相比,多平面重建显像技术能够更加准确地定位血管瘤位置、大小,提供术前更为详细的手术计划,大大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和术后效果。

3. 肝素化介入治疗肝素化介入治疗是指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手术中采用肝素抗凝的技术。

传统介入技术会造成血管内血栓形成、血管破裂等风险,而肝素化介入治疗能够在保证不影响凝血状态的前提下,避免血栓的形成,提高介入手术的安全性。

此外,肝素化介入治疗也能够在手术后较快地恢复术后功能。

4. 腔内可调式动脑神经瘤夹腔内可调式动脑神经瘤夹是一种新型的脑血管介入治疗设备。

该设备通过腔内引导,在动脑神经瘤内放置一个与主动脉相连的夹子,实现了对动脑神经瘤的完全封闭,从而避免动脑神经瘤再发作。

此外该设备还可以随时调整夹子大小,以适应不同患者和不同大小的动脑神经瘤。

总之,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技术一直在不断地发展变化,患者们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可以考虑其治疗效果、手术难度、安全性等因素来进行综合评估。

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将会有更加先进的治疗方式问世,让患者们更好地摆脱疾病的困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 , 影 C A避免 了骨 骼 和钙化 等 高密度 结 构遮 盖血 管 , 减 T 使 图像观察更直 观 、 晰 、 清 确切 , 对靠 近颅底 骨处 的微 小动
脉 瘤 的 检 出更 有 优 势 。Jyk snn等 ” 研 究 利 用 一 个 aaf ha i ”的 简 单 的 头 部 固定 装 置 以及 一 个 简 便 的 图像 处 理 软 件 重 建 出 的 减 影 C A 比传 统 C A更 能 显 示 出 颈 内 外 动 脉 的 血 管 T T 病 变 。 I ai m kt a等 利 用 眼 眶 固定 的 减 影 C A 螺 旋 扫 描 比 T
12 减 影 C A C A 减 影 三 维 成 像 显 示 颅 内 动 脉 瘤 的 原 . T T
是指对 比剂在 靶 血管 内浓 度达 到最 高 峰 时间 内进 行 螺旋
C T容 积 扫 描 , 是 一 种 无 创 性 容 积 成 像 技 术 , 别 是 容 积 它 特
理 , 将 C A增 强图像与之前相 同层 面和参 数平 扫图像进 是 T
行 减 影 处 理 , 到 类 似 于 D A 的 血 管 影 像 , 进 行 三 维 重 得 S 再
重建 ( R) V 技术 , 同时 显示 表浅 和深 在结 构 的影 像 , 比 可 相 于 阈值技术 ( MI ) V 图像 对 部分充 盈对 比剂 的结 如 P等 , R
构 更 能 清 晰 显 示 J 目前 临 床 上 多 采 用 最 大 强 度 投 影 。
浙江临床医学 2 1 0 0年 l 第 l 2月 2卷 第 l 2期

1 8 ・ 3 7
颅 内动 脉 瘤 的影 像 学 检 查 新 进 展
陆 方晓 ( 综述 ) 蒋 立明 ( 审校 )
颅 内 动 脉 瘤 是 引 起 蛛 网膜 下 腔 出 血 最 主 要 的 原 因 , 在
择 阈值 ;2 最 大 密 度 投 影 重 建 ( P 是 叠 加 的 投 影 , 骼 () MI ) 骨
美 国 大 约 有 2 0~10 0 00万 人 患 有 隐 匿 性 颅 内 动 脉 瘤 , 中 其 每 年 大 约有 3万 人 发 生 动 脉 瘤 破 裂 ’ 。颅 内动 脉 瘤 病 死 率 和致 残 率 达 6 % ~7 % [ 。 首 次 出 血 后 的 幸 存 者 , 0 5 2 3 3周 内将 有 4 % 的病 例 发 生 再 出 血 , 出 血 的 致 死 、 残 率 高 0 再 致 达 8 % L 。因 此 , 期 诊 断 和 有 效 评 估 是 治 疗 颅 内 动 脉 瘤 0 3 j 早 的 关 键 。近 十几 年 来 , 像 学 的 发 展 非 常 迅 速 。 现 就 影 像 影 学 用 于 颅 内动 脉 瘤 的 新技 术 、 方 法 作 一 综 述 。 新
( P 、 MI ) 表面遮盖显示 ( S 、 S D) 多平 面重建 ( R) C MP 、 T仿真
内 窥镜 ( T E 进 行 图像 后 处 理 重 建 。 与 传 统 的 D A 检 查 CV ) S 相 比, 螺旋 C 4排 T机 C A技 术 对 诊 断 颅 内 动 脉 瘤 的 敏 感 性 T
和钙化 等高密度结构 可遮盖 血管 图像 , 不能 反映结 构 的纵
深 关 系 ;3 容 积 重 建 ( R) 近 年 来 开 发 的 一 种 最 新 、 () V 是 最 复 杂 的 重建 方 法 , 不 同 的 灰 阶 显 示 三维 结 构 , 不 同结 构 用 因 间有 一 定 的 透 明 度 , 图像 具 有 透 视 图 效 果 , 且 几 乎 利 用 了 并 所 有 数 据 , 对 计 算 机 的 硬 件 要 求 很 高 , 建 时 间 长 ; 但 重 ( ) 网膜 下 腔 出 血增 加 了 图像 的 噪 声 ;5 操 作 者 的 技 术 4蛛 ()
水平将影 响图像 重建 结果 ;6 空 间分辨 率略 差 , 较小动 () 对 脉瘤显示较差 , 特别是 < r 3 m的微小 动脉瘤 ;7 易受颅底 a ()
骨质干扰 。
l c T血管造影 ( T C A)
11 三维 C . T血 管 造 影 重 建 技 术 ( D —C A) 3 —C A 3 T D T
C A也 存 在 不 足 之 处 : 1 整 个 扫 描 过 程 要 保 证 患 者 不 能 T ()
感性 8 .% 。Vlba c 等 报道 V 33 ial a l n R诊断 颅 内动脉 瘤 的
敏 感 性 为 9 % ~10 , 异 性 为 10 , 确 性 为 9 % , 8 0% 特 0% 准 9 与 D A基 本 一 致 。L bc 等 用 6 S ui z 4排 C T机 作 C A研 究 , T 检 出动 脉 瘤 的 敏 感 性 和 特 异 性 分 别 为 9 % 和 9 . % , < 4 02 对 3 m 的 动 脉 瘤 的敏 感 性 为 7 . % 。C A 与 D A检 查 相 比 , m 04 T S 其优 点 是 快 捷 、 创 、 济 。C A 检 查 一 般 只 需 1 ~ 无 经 T 5 2 m n 而 且 不 需 选 择 性 插 管 , 伤 和 风 险小 , 者 在 检 查 过 0 i, 创 患 程 中所 受 的放 射 线 的 剂 量 也 少 于 D A 检 查 ( T 检 查 费 用 S CA 约 为 D A 检 查 费 用 的 4 % ) 可 适 用 于 筛 查 。C A 能 显 示 S 0 , T
8 % ~10 , 1 0 % 准确率 7 % ~ 4 9 L 。D m r 等 研究 9 9.% s j a met
3 9例 患 者 4 8个 动 脉 瘤 发 现 , 出 <4 m 的 小 动 脉 瘤 的 敏 检 a r
传 统 C A更 能检 出靠 近颅 骨 的动脉 瘤。Sk m t T aa o o等 分 别报 道 1例常规 C A未 能检 出而减影 C A检 出的海 绵窦 T T 动 脉瘤 和 2 9个颈 内动脉 动脉瘤 中的 1 因为靠 近颅 骨而 0个 不 能被 常规 C A检 出 , T 而减影 C A却都 能清晰显示。减影 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