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
题目: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

A、速度至关重要
B、以人为本
C、要实现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D、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答案:C
【相关知识】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

发展是发展观的题中之义,离开发展,发展观就失去好处。

改革开放以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强调发展是硬道理、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些观念经过实践的检验是完全正确的,已经深入人心。

因此,科学的发展观重点不是强调要不要发展的问题,而是回答如何更快更好地发展的问题,即发展要以人为本;发展要更加全面,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各个方面都要发展,不能片面强调经济发展,更不能片面强调国内生产总值的发展;发展要更加协调,经济和社会、城市和农村等各个方面的发展要互相适应;发展更具可持续性,发展的进程要持续连续性和稳定性,合理利用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五个统筹”。

“五个统筹”,就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能不能落实“五个统筹”,既关系到建设全面小康和实现现代化,也是解决新阶段面临的矛盾和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关键。

十六大提出在本世纪头20年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实现这些目标,都要求我们的工作要体现“五个统筹”。

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看,目前我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到达1000美元,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时将到达3000美元。

从国际经验看,这期间是一个经济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的关键阶段,搞得好,将顺利实现工业化、现代化,搞得不好,将出现贫富悬殊、失业增加、社会矛盾激化、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导致发展停滞、社会动荡。

要搞好这一阶段的工作,务必实行“五个统筹”。

从我国目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看,发展不平衡的矛盾突出,经济增长的代价较高,资源环境的压力加大。

一是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差距大。

农民人均纯收入仅相当城镇的三分之一,近几年差距持续扩大,如果把所有东西包括城镇居民的财政补贴都折算进来,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差距要到达6∶1。

这在整个世界范围内都不多见。

二是地区发展差距扩大。

2002年,东、中、西部地区人均GDP比为2.6∶1.2∶1,人均财政收入比为2.9∶1∶1,人均固定资产投资比为2∶0.9∶1。

三是我国卫生、教育、科技等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却明显滞
后。

对社会公共事业的投入明显不足,设施陈旧、技术落后、服务水平和潜力较低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非典疫情的爆发使我国在这方面的矛盾暴露得更加充分。

四是粗放经营状况比较严重。

我国每生产一吨钢,耗能比世界先进水平高15%―30%,耗新水是世界先进水平的2.7倍,粉尘排放是世界先进水平的10倍。

五是资源约束加剧。

人均可耕地面积、淡水资源和森林面积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2%、27.4%和12.8%;石油、铁矿石、铬矿、铜矿和铝土矿现有储量分别只能满足国内消费的11.6年、39年、4年、12.5年和31年。

六是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

目前,七大江河水系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滇池、太湖和巢湖氮、磷污染
严重,东海和渤海近岸海域也有较重污染。

七是对外开放的水平和质量不高。

对外贸易在国际分工中处于较低的层次和不利地位,引进外资方面重视数量而忽视质量和效益,“走出去”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整体利益观念和全球战略意识缺乏。

这些问题,使我们实行“五个统筹”的要求更加迫切。

当前统筹的重点是,在政策和资金投入上,要向“三农”倾斜,向中西部地区和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倾斜,向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倾斜,向生态环境倾斜。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根本要求、本质与核心。

(1)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

(2)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统筹兼顾。

(3)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在深刻总结我国长期以来经济建设中的经验教训,吸收人类现代礼貌进步新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

务必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并要把科学发展观贯穿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

为此,要坚持“六个务必”的原则:即务必持续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务必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务必提高自主创新潜力,务必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务必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务必不断深化改革开放。

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也是指导我们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

科学发展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吸收人类礼貌进步的新成果,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进一步明确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用新的思想理论观点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作为首要任务,把经济发展作为一切发展的前提,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基础的基本观点。

科学发展观强调人民群众是发展的主体力量,把实现和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发
展的主体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观点。

科学发展观提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强调既要按照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又要遵循自然规律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人口、环境相协调,注重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统筹协调;强调发展是相互推进、系统协调的过程,要正确处理中心与全面、重点与非重点、平衡与不平衡的关系,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充分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之间普遍联系、辩证统一的基本原理。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既有生产力和经济基础问题,又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问题;既管当前,又管长远;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重大的实践问题。

我们要全面理解和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和基本要求,认真加以贯彻落实。

(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始终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

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发展,首先是要发展经济。

只有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为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带给物质基础。

因此,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任何时候都
不能动摇、不能放松。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务必以高度的历史职责感和紧迫感,抓住机遇加快经济发展,持续较快的发展速度。

我们讲的经济较快发展,是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的发展,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

为此,务必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目的,也为经济发展带给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必要条件。

随着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精神文化、健康安全等方面的需求也日益增长,更加要求社会与经济共同发展。

如果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经济也难以实现持续较快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各项社会事业虽然取得明显进步,但总体上看,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存在着“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

我们务必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加快社会发展。

社会发展包括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的发展,也包括社会就业、社会保障、社会公正、社会秩序、社会管理、社会和谐等,还包括社会结构、社会领域体制和机制完善等。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事业,理所当然地包括这些方面的发展和进步。

(三)坚持城乡协调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

我们党历来重视“三农”问题,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城乡差距、工农差距仍呈不断扩大的趋势。

农业基础薄弱,农
村发展滞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我们务必统筹城乡发展,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研究和解决“三农”问题,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务必更加注重加快农村发展。

关键是要抓好四个环节:一是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政策,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要进一步落实对农业“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二是农业和农村自身要加快发展,推进城镇化;三是城市发展要和农村发展相协调,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四是统筹推进城乡改革,消除体制性障碍。

(四)坚持区域协调发展。

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发展很不平衡。

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区都有很大发展,但地区发展的差距也在不断扩大。

逐步扭转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促进地区协调发展,不仅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不仅仅关系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也关系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统筹区域发展,就是要继续发挥各个地区的优势和用心性,逐步扭转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实现共同发展。

国家要从宏观政策上支持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

根据我国当前区域发展的实际状况和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中央明确提出了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的战略布局:坚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构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这是一个把握规律、统揽全局的重大决策。

(五)坚持可持续发展。

这就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
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礼貌发展道路。

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承载潜力弱,这是基本国情。

个性是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的不断增加,能源、水、土地、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越来越尖锐,生态环境的形势十分严峻。

高度重视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增强可持续发展的潜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与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

(六)坚持改革开放。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务必锐意推进改革。

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注重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坚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用心性;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改革;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好改革进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五个统筹”。

要统筹推进各方面的改革,努力实现宏观经济改革与微观经济改革相协调、经济领域改革和社会领域改革相协调、城市改革和农村改革相协调、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相协调,使各方面改革相互促进。

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资料。

在新的发展阶段,务必适应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好地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

(七)坚持以人为本。

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具体地说,就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就是要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就是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就是要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

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我们从事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理所当然地务必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坚持以人为本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也是进一步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具体体现。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就是一切从人民群众的需要出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坚持以人为本,要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不仅仅要满足物质生活需要,而且要满足精神文化需要。

在满足生存需要的基础上,还要满足安全、享受和发展的需要。

在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时,还要不断改善生活质量,改善生活的环境和条件。

要关注全体人民的需要,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充分发挥人的聪明才智。

要不断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要尊重劳动、尊重知
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用心性、主动性、创造性。

要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入,努力为人人都能成才创造良好环境和平等机会,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保障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

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齐来。

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逐步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

保障人民在教育、就
业、收入、财产和发明创造等方面的合法权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