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古代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洲古代旧石器时代文化》非洲是仅次亚洲的第二大洲,因赤道横跨其间,故它有3╱4处于热带地区,此外则属热带草原和少数高山地区的温带气候。这使得非洲的自然景观以沙漠、热带森林和稀树草原为主。根据气候、环境和植被的差异,将非洲划分为北部非洲、东部非洲、西部非洲、南部非洲和中部非洲。非洲古代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中占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特别是非洲旧石器文化和尼罗河畔的古埃及文明为人类文化发展史上的一颗璀璨的珍珠。而东非地区大量史前旧石器文化遗址和远古人类化石的发现,为人类起源非洲的学说提供了大量的依据。
非洲石器时代的划分
非洲史前时期的文化可划分为两大系统:北非地区(该地区在气候编年上可参考欧洲以冰期和间冰期的编年基础,采取以雨期和旱期的更替对植被河湖等变化来进行编年断代),该地区在文化上与欧洲和西亚有较密切的联系,所以其石器分期法可以使用欧洲和西亚的分期法;撒哈拉以南的东非、西非及南部非洲,由于其石器文化发展与欧洲地区差别很大,所以采取了一套单独的分期系统,即:前期石器时代(以石核石器为主,距今约300万年前-10万年前)→第一中间期→中石器时代(以修整石核和由此得到的剥片为主,距今约10万年前-15000年前)→第二中间期→后石器时代(以细石器为主,距今约15000年前-铁器时代)。这类分期法主要是以可以明确辨认的重大技术变革为依据,但目前尚存争议。
旧石器早期(地质时代为早更新世和中更新世)
这一时期在非洲出现了世界上迄今为止最早的石器文化,距今约300-200万年。但这一时期石器文化发展缓慢,整个现在非洲地理轮廓来看,石器文化明显趋于一致。以坦桑尼亚的奥杜韦峡谷的奥杜韦文化和广布亚非欧地区的阿舍利文化为典型代表。
奥杜韦文化,以砾石砍砸器为主要特征,石制品主要包括石核、石片和石器,多为两面打击而成,一大型工具为主,其中最典型的为砍斫器数量为最多。其地质时代为早更新世。在其第一二层的下部发现10处遗存,包括5处生活遗址和2处屠兽遗址。另外这10处遗存中有7处与能人化石共存,因此一般认为奥杜韦文化的主人为能人。此外,该文化遗址多傍水而存在,说明人类尚不具备远离水源而生活。
阿舍利文化,通常认为它是在奥杜为文化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其广泛分布与欧亚非地区,因其最初发现与法国北部亚眠市郊的圣阿舍尔而得名。该遗址最下层是奥杜韦文化层,其上第二层便有了阿舍利文化的因素。其在非洲分布较广,但目前在森林中却没有发现此类文化的遗址。阿舍利文化属于一种手斧文化。其出土石器中,以手斧和石刀、小型石器、石核刮削器、尖状器、砍斫器数
量较多。并且发现了直立人骨骼化石。根据遗址中的遗物集中有石柱来判断,当时可能已经出现了遮挡风雨的小屋。
旧石器中期(地域特色的显著期)
这一时期根据不同的地域环境将非洲文化,划分为北非和尼罗河谷及撒哈拉的大部分地区、撒哈拉以南的草原地区和森林地区。
这一时期北非和尼罗河谷及撒哈拉的大部分地区的石器文化有着较大的一致性不仅继承本地区域的阿舍利文化,还与西亚等地区的旧石器文化发生一定联系(如俄里尼亚克文化),这一时期该区域内普遍上存在着一种勒瓦娄哇-莫斯特文化,属于环地中海文化系统。典型的石器群有马格里布、昔兰尼加、尼罗河谷三组。它们的共同点就是采取勒瓦娄哇技术打制石器,石器形制有用于突刺的尖状器和用于修整石器的边刮器。其中在昔兰尼加的哈瓦·佛代亚出现了以石叶为主的石器文化,属于典型,但此3地区的文化差异已经出现并有扩大化的趋势。
撒哈拉以南的草原地区,则以在阿舍利文化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福尔史密斯文化为典型代表。石器以杏状手斧为主,和硅质页岩制造的小型刮削器和部分经过修饰的小型石器。从成组的石器中明显看出,该文化已有一种同时制造多片石片的名为圆盘状石核技术的制造方法。
撒哈拉以南的森林地区,则以桑戈文化为代表。在桑戈文化早期虽双面工具继承了阿舍利文化石器的传统,但石器渐渐变得更宽更重和更短,并出现与尖凿类似的石器和双面工具,而最具特色的石器是重型手斧、挖掘尖头器和高背刨刀。在文化遗址中,大型手斧和高背刨刀通常与侧刮器一起使用,大致推测为加工木器的组合工具。
旧石器晚期(石叶技术的广泛运用)
这一时期依旧依照旧石器中期的文化地域划分,来探讨同一时期不同地域的石器文化。
北非和尼罗河谷及撒哈拉的大部分地区的尼罗河谷、昔兰尼加、马格里布的石器文化差异趋于明显,主要变现为:①尼罗河谷旧石器晚期文化称作为后勒瓦娄哇文化,主要将用勒瓦娄哇技术的剥片在进行第二次加工(如霍尔穆桑文化,主要石器形制有雕刻刀,刮削器和锯齿刃石器等)。②昔兰尼加,则出现了非洲极少见的以石叶为主要的代拜文化,并以间接打制法制作石叶。③马格里布,在勒瓦娄哇-莫斯特文化基础上发展的阿替林文化,以带柄石器为主要特征,石器形制有典型的带柄尖状器和带柄刮削器。打制石器的方法是利用剥片原有的形态,仅对四周加以二次打制而成。
在草原地带,在福尔史密斯文化基础上产生了斯蒂尔贝文化。该文化以熟练使用勒瓦娄哇技术,并出现压力整饰石器的新方法。该新方法主要用于制作单面或双面刃的武器。
在森林地带,则产生了以继承桑巴文化为主的卢彭巴文化。其石器和桑巴文化一样适用于森林环境,随仍以勒瓦楼啦技术制作石器,但出现了以压力打磨法制造的石刀。在卢彭巴▪奇托洛文化中产生了既砸又压的技术。
总之在旧石器晚期,各地区的尖状器都很发达。石叶和石刀虽在各地区都有发现,但还不普遍。这一时期石器发展的趋势是朝着小型化和细石器发展。
从整个非洲旧石器文化来看,奥杜韦文化在旧石器中后期中的痕迹不够明显,
而阿舍利文化的影响则贯穿于整个非洲旧石器文化,究其主要原因除了阿舍利文化在继承中发展了奥杜韦文化外,就是制作石器的新技术-勒瓦娄瓦技术的出现和逐步普遍使用。同时新技术的产生和推广也为非洲旧石器时代向中新时代发展提供了主要的动力。当然勒瓦娄瓦技术在欧洲和西亚的部分地区也得到普遍的运用和发展,可以说,技术在人类文化乃至人类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次,在旧石器中期,打破了旧石器早期文化整体趋于一致的现象,开始出现了地域特征显著的区域文化,这主要与各地区的地理环境和人类对生存状况的适应性有关。当然也不排除人类在从旧石器早期逐步开始向不同地域环境区域的迁徙,造成了在旧石器中期,迁徙至非洲各个地区的人,在原有石器制作技术上根据生存环境的需要而改进了石器制作技术。
而在石器形制上由大型砍砸器逐步向着刮削器,尖状器等,石器逐步向着小型化和细石器发展。同时各个区域的地域性打制石器的方法也逐渐出现,丰富了石器制作方法,而新旧石器的划分依据的磨制法的雏形也初见端倪。这些都为非洲文化的在日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石。
而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关系在非洲旧石器整个文化中都得到很好地体现。这也是非洲文化能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向前发展的原因之一。
综上,我个人认为非洲古代旧石器时期的文化发展体现了技术革新和文化继承与创新的突出特点。也从一定角度说明,人类文明能够不断向前发展的原因在于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追求创新,以技术革新为主导的发展理念。而非洲旧石器中后期的区域文化特征有说明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同时也体现出共性和个性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