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尔巴乔夫改革与执政能力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戈尔巴乔夫改革与执政能力研究

【摘要】:20世纪后半期以来,处于社会转型进程中的众多社会主义国家,都遭到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困扰,社会主义执政党必须适应时代要求的变化,改革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从理论上讲,无产阶级政党领导改革,可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因为党的根本性质、党的指导思想,与改革的根本目的相一致。然而,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的改革非但没有让广大人民群众受益,非但没有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反而走向了自己的反面。本文力图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客观实际相结合,坚持尊重历史与反映现实相结合,坚持学习他人学术成果与创新发展相结合,从研究戈尔巴乔夫改革入手,以新的视角探索改革与党的执政能力之关系,并提出党领导改革的一些思考。布尔什维克党执政初期,列宁创造性地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的思想,新经济政策与改革政治体制的设想,以及列宁晚年关于改革政治制度的理想和实践,体现了列宁领导的政党在执政革新上的最初探索,具有划时代的意义。1929年到1936年是斯大林模式的确立阶段。这种模式的主要特征,就是“高度集中”,或叫“高度集权”。虽然斯大林模式在其前期对苏联的发展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到了20世纪50年代初,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和矛盾更加突出,已经到了不进行改革,其政治经济体制便难以适应社会客观要求的程度;换言之,斯大林模式已经成为阻碍苏联社会发展的主要障碍。1953年斯大林去世后,赫鲁晓夫首先对传统体制发动了冲击,之后的勃列日涅夫等人也对斯大林模式表达了改革的意图。但历史证明,改革均未取得成功。

到了80年代中期,即戈尔巴乔夫上台执政时,面对国内现状和世界发展转折的态势,改革也就成为一种必然。1985年3月至1988年6月,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初期,以“加速战略”为核心的经济改革,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以1988年6月召开的苏共第19次全国代表会议为标志,改革的重点从经济体制转向了政治体制改革;改革的内容,已经从一般的“公开性”、“民主化”、“意见多元化”进一步发展到“权力中心从党向苏维埃转移”,改革的目标从原来的“完善社会主义”转变为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1989年11月26日戈尔巴乔夫在《真【关键词】:戈尔巴乔夫改革执政能力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D351.2

【目录】:论文摘要5-7英文摘要7-12绪论12-21第一节研究的起缘12-14第二节研究的重点14-18第三节研究的方法18-21第一章戈尔巴乔夫执政前苏共的探索之路21-46第一节列宁对苏共执政的最初探索21-30第二节斯大林模式与改革30-40第三节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必然40-46第二章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发展变化46-63第一节初期改革46-50第二节以政治改革为重心50-53第三节“11·26”理论文章53-57

第四节改革发生根本转折57-61第五节改革的彻底失败61-63第三章政治改革对苏共执政地位的挑战63-88第一节“公开性”、“民主化”63-71第二节“不留历史空白”71-74第三节“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74-78第四节“一切权力归苏维埃”78-83第五节“多党制”83-88第四章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执政能力衰竭88-112第一节缺乏把握改革正确方向的能力88-91第二节缺乏选择科学战略和策略的能力91-93第三节缺乏维护党内团结的能力93-96第四节缺乏解决社会利益矛盾的能力96-99第五节缺乏控制舆论导向的能力99-104第六节缺乏遏制民族分裂主义势力的能力104-106第七节缺乏治党治国的能力106-109第八节缺乏抵御“和平演变”的能力109-112第五章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的后果112-127第一节引发了党内外思想的混乱112-115第二节加速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崩溃115-116第三节加快了执政权力的失控116-119第四节瓦解了党组织的肌体119-123第五节加剧了民族矛盾的激化123-127第六章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的教训127-144第一节改革必须坚持党的核心领导地位127-131第二节党要寻找适合符合本国化的改革道路131-135第三节党必须自我改革和完善,提高执政能力135-144参考文献144-153后记153 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