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pm地震倾覆力矩

合集下载

PKPM软件系列学习_SATWE参数设置及结果详解1

PKPM软件系列学习_SATWE参数设置及结果详解1

的高层建筑(如 H≥150 或 H/B>6 的高层建筑)可扣除结构整体弯曲产生的楼层水平绝对位移值。
控制结构整体刚度和不规则性的主要指标。正常使用条件下,限制层间位移的主要目:
1 保证主结构基本处于弹性受力状态; 2 保证填充墙、隔墙和幕墙等非结构构件的完好。
计算假定:
CQC 组合,可不考虑偶然偏心,考虑扭转耦联(程序已默认考虑),连梁刚度可不折减。
位移比
位移比:竖向构件最大弹性水平位移与该楼层两端弹性水平位移平均值的比值。
层间位移比:竖向构件最大弹性层间位移与该楼层两端弹性层间位移平均值的比值。
目的:避免平面扭转不规范,以免产生过大的偏心导致结构产生较大的扭转效应。
计算假定:
刚性板,考虑偶然偏心,规定水平力,单向地震。
规范限值:
①当位移比大于 1.2 时,判定为扭转不规则; ②A 级高度高层:宜≤1.2,应≤1.5;
32
PKPM V2.2 SATWE 参数设置
层间刚度比
概念:结构竖向不同楼层的侧向刚度(产生单位侧向位移所需要的力)的比值,主要为了控制高层结构
的竖向规则性,以免竖向刚度突变,形成薄弱层。对于地下室结构顶板能否作为嵌固端,转换层上、下
结构刚度能否满足要求,及薄弱层的判断,均以层刚度比作为依据。
控制参数
4 体育场馆、特殊工业建筑、空旷结构、错层和越层等结构,由于其竖向构件高度不一致,强制刚性楼板
会带来较大的计算误差,因此,这类复杂的建筑结构不宜强行进行位移比控制。
最大层间位移角
概念:风荷载或地震作用下按弹性方法计算的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u /h;
楼层层间最大位移:楼层各竖向构件最大的水平位移差,不扣除整体弯曲变形,以弯曲变形为主的较高

钢结构PKPM抗震计算模型一

钢结构PKPM抗震计算模型一

一、结构模型概况
1.楼层信息
(一)楼层表
2.材料信息
(一)材料表
(二)配筋信息
(1) 梁、柱、支撑
(2) 剪力墙
3.风荷载信息
基本风压:0.55(kN/m2)
地面粗糙度:D
风压高度变化修正系数η:1.00
风荷载计算用阻尼比:0.02 4.工况和组合
(一)工况表
(二)组合表
二、分析结果
1.地震作用下的基底总反力
2.结构周期及振型方向
3.各地震方向参与振型的有效质量系数
4.竖向构件的倾覆力矩及百分比
(1) X向规定水平力
(2) Y向规定水平力
5.竖向构件地震剪力及百分比
6.规定水平作用下的位移比验算
(1) X向规定水平力
(2) Y向规定水平力
7.地震作用下的楼层位移和位移角验算
(1) 单向地震力作用
结构的最大层间位移为1/1707(塔1的第2F层)
7.弹塑性层间位移角
8.抗倾覆验算
【结论】整体抗倾覆能力足够,零应力区面积满足规范要求。

9.整体稳定刚重比验算
该结构ΣN/ΣH/250 > 0.1,应考虑重力二阶效应
塔1刚重比验算
【结论】该结构刚重比Di*Hi/Gi ≥ 5,能够通过高钢规(6.1.7)的整体稳定验算
三、时程分析包络结果
1.结构底部地震剪力包络结果
2.楼层剪力包络结果
3.楼层位移角包络结果
4.楼层位移包络结果
5.层间位移包络结果。

PKPM参数设置(个人总结)

PKPM参数设置(个人总结)

PKPM参数设置(个人总结)一、PMCAD中设计参数1、考虑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的荷载调整系数,【高规5.6.1】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时取1.0,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时取1.1。

2、框架梁端负弯矩条幅系数,【高规5.2.3】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可考虑框架梁端塑性变形内力重分布对梁端负弯矩乘以调幅系数进行调幅,并应符合下列规定:装配整体式框架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可取为0.7~0.8,现浇框架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可取为0.8~0.9(一般取为0.85),且调幅后的跨中弯矩不应小于按简支计算的跨中弯矩的1/2。

3、保护层厚度,【砼规8.2.1】中有详细规定(新规范保护层厚度指以最外层钢筋的外边缘计算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

4、框架的抗震等级,【抗规6.1.2】中有详细规定(表6.1.2中确定的房屋的抗震等级为丙类建筑的抗震等级,甲、乙类建筑应提高一度查表6.1.2确定其抗震等级,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乙类建筑的抗震等级应按特一级采用,甲类建筑应采取更有效的抗震措施,丁类建筑允许降低一度采取抗震措施,但已为6度时不应再降低)。

5、抗震构造措施和抗震等级,【抗规3.3.2】建筑场地为1类时,对甲、乙类建筑应允许仍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对丙类建筑应允许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降低一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仍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1类场地时,丁类建筑抗震构造措施也可降低一度同丙类;2类场地时,甲、乙类建筑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采取抗震构造措施,丙类建筑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采取抗震构造措施,丁类建筑可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降低一度采取抗震构造措施;3、4类场地时,甲乙类建筑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两个等级采取抗震构造措施,丙类建筑7度半和8度半分别按8度9度采取抗震构造措施,丁类建筑7度和8度分别按6度7度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6、计算振型个数,【高规5.1.13】计算振型数应使各振型参与质量之和不小于总质量的90%(振型数应为3的倍数,与结构的自由度有关,所选振型数不应大于结构的自由度,当结构按侧刚模型分析时,每层的刚性楼板有三个自由度,总自由度为3n,当按总刚模型分析时,每个节点有两个自由度,总自由度为2mn)。

框支框架承担的地震倾覆力矩占结构总地震力矩之比例的算法解释.doc

框支框架承担的地震倾覆力矩占结构总地震力矩之比例的算法解释.doc

框支框架承担的地震倾覆力矩占结构总地震力矩之比例的算法解释一、规范要求:10.2.16 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7 框支框架承担的地震倾覆力矩应小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二、规范要求的本意:规范条文说明:相比于02规程,此条有两处修改:一。

;二是增加第7款对框支框架承担的倾覆力矩的限制,防止落地剪力墙过少。

三、倾覆力矩算法:以下图的简单对称结构为例说明:1)V*H 求和方式(抗规方法)框架部分按刚度分配的地震倾覆力矩的计算公式in i mj ij c h V M ∑∑===11式中c M ——框架-抗震墙结构在规定的侧向力作用下框架部分分配的地震倾覆力矩;n ——结构层数; m ——框架i 层的柱根数;ij V ——第i 层第j 根框架柱的计算地震剪力; i h ——第i 层层高。

对一根框架柱来讲,根据其平衡条件,21M M h V c += (8) 同样根据平衡条件,此时梁上剪力N V b = (9) 在梁内由梁的平衡条件有Nl l V M b ==2 (10) 则按照抗规方法计算得到的柱倾覆力矩为:Nl M h V M c c 2221'+== (11)2)力学标准方式(即PKPM 中提供的轴力方式)按力学方法计算倾覆力矩,需要先计算合力作用点,然后用底部轴力对合力作用点取距。

SATWE 中的合力作用点计算方法为 ∑∑=ii i o N x N x (5) 其中o x ——x 向合力作用点i N ——x 向规定水平力下各构件的轴力 i x ——柱的x 坐标或者墙柱的中心点x 坐标。

则框架柱承担的倾覆力矩为: ()[]∑=+-=ni yi o ii cx M x x N M 1(6)即倾覆力矩为轴力产生的倾覆力矩与柱底弯矩之和,墙的计算方法与柱相同。

图6所示框剪结构在水平力F 作用下,在框架柱底部产生的轴力为N ,柱底弯矩为1M ,显然框架承担的倾覆力矩应该为:()12122M L L N M c ++= (7)四结论: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1抗规方式算出的柱底部弯矩占结构总弯矩的比例与墙数量的相关性更强(主要跟墙柱的刚度在总刚度的占比有关),而轴力方式算出的柱底部弯矩的占结构总弯矩的比例与墙位置的相关性也有很大关系,甚至占主导的关系(根据轴力计算弯矩时的墙柱与结构合力作用点的距离(即力臂)的有关)。

pkpm中SATWE详细参数讲解

pkpm中SATWE详细参数讲解

五.调整信息
• 梁端弯矩调幅系数:可在0.8~1.0范围内取值,一般取0.85。 • 梁活荷载内力增大系数:考虑活荷不利布置,应填1。否则填1.1~1.2。 • 梁扭矩折减系数:可在0.4~1.0范围内取值,一般取0.4。 • 托墙梁刚度放大系数:托墙梁刚度放大系数一般取1。 • 实配钢筋超配系数:指梁,参看抗规公式6.2.2-2 • 连梁刚度折减系数:不小于0.5,设防烈度为6,7度时可取0.7,设防烈
四.活荷信息
• 柱、墙活荷载是否折减: 按荷载规范5.1.2条执行。 • 传到基础的活荷载是否折减: 按荷载规范5.1.2条执行,注意在接力
JCCAD时,SATWE传递的内力为没有折减的标准内力,由用户在JCCAD 中另行指定折减信息。 • 考虑活荷不利布置的层数:一般考虑。 • 柱,墙,基础活荷载折减系数:按荷载规范5.1.2条执行。 • 考虑结构使用年限的活荷载调整系数:高规5.6.1 使用年限50年取1.0 , 100年取1.1。
SATWE参数设置
编写人:
一.总信息
• 水平力与整体坐标夹角:程序缺省为0,仅需改变风荷载作用方向时才采用该 参数。如不改变风荷载方向,只需考虑其它角度的地震作用时,则无需改变 “水平力与整体坐标夹角”,只增加附加地震作用方向即可。
• 混凝土容重:剪力墙结构取27,框架结构取26. • 裙房层数:裙房屋顶层在SATWE模型中的层号,模型第一层为1,无裙房为0。 • 转换层所在层号:转换层在模型第一层为1,无转换层为0。 • 地下室层数:按实际填写。 • 嵌固端所在层号:基础嵌固,所在层号为1;地下室顶板为嵌固部位,所在层
当框架-剪力墙结构中框架部分承担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总和的50%时,需要 选上。
• 当边缘构件轴压比小于抗规6.4.5条规定的限值时一律设置构造边缘构件: 是 • 是否按混凝土规范B.0.4考虑柱二阶效应: 排架结构选是。 • 柱配筋计算原则: 必须点角柱和转换柱 。一般按单偏压计算,双偏压复核。 • 过渡层:依据高规7.2.14.3 条,宜在约束构造边缘构件层与构造边缘构件层之

pkpm中要检查的参数

pkpm中要检查的参数

pkpm中要检查的参数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必须检查的计算结果输出信息1、轴压比:主要为控制结构的延性,规范对墙肢和柱均有相应限值要求,见抗规6.3.7和6.4.6。

2、剪重比:主要为控制各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确保结构安全性,参见《高规》的表3.3.13;地震规范的表5.2.5同。

程序对算出的“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如果不满足规范的要求,将给出是否调整地震剪力的选择。

根据规范组的解释,如果不满足,就应调整结构方案,直到达到规范的值为止,而不能简单的调大地震力。

(A级高度高层建筑的楼层层间抗侧力结构的受剪承载力不宜小于其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80%,不应小于其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65%,B级高度高层建筑的楼层层间抗侧力结构的受剪承载力不宜小于其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75%。

注:楼层层间抗侧力结构受剪承载力是指在所考虑的水平地震作用方向上,该层全部柱及剪力墙的受剪承载力之和。

)见wmass.out3、刚度比:主要为控制结构竖向规则性,以免竖向刚度突变,形成薄弱层。

新抗震规范附录E2.1规定,转换层结构上下层的侧向刚度比不宜大于2。

新高规的4.4.3条规定,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结构,其楼层侧向刚度不宜小于相临上部楼层侧向刚度的70%或其上相临三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新高规的5.3.7条规定,高层建筑结构计算中,当地下室的顶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端时,地下室结构的楼层侧向刚度不应小于相邻上部结构楼层侧向刚度的2倍。

新高规的10.2.6条规定,底部大空间剪力墙结构,转换层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的侧向刚度,应符合高规附录D 的规定。

D.0.1:底部大空间为一层的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可近似采用转换层上、下层结构等效刚度比γ表示转换层上、下层结构刚度的变化,非抗震设计时γ不应大于3,抗震设计时不应大于2D.0.2:底部为2-5层大空间的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其转换层下部框架一剪力墙结构的等效侧向刚度与相同或相近高度的上部剪力墙结构的等效侧向刚度比γe宜接近1,非抗震设计时不应大于2,抗震设计时不应大于1.3。

PKPM★知识点汇总-2(参数设置篇)

PKPM★知识点汇总-2(参数设置篇)

SATWE参数设置全攻略一、总信息01.水平力与整体坐标夹角存在某个角度使得地震作用(风荷载)在这个方向作用时结构的地震反应最为剧烈。

当这个角度大于15°时需要输入这个值来考虑最不利作用方向的影响。

先取0,计算完成后查看“周期振型地震力”文件看角度是否大于15°,如果大于就返回到此处填写。

不建议填写,即使在wzq.out输出的地震作用最大方向角度大于15°。

因为回填此角度后整个图形会旋转这一个角度,影响识图,构件配筋也要按“考虑该角度”和“不考虑该角度”两次计算结果做包络设计。

且旋转后的方向不一定是用户所希望的风荷载作用方向。

所以出现这个角度大于15°时将“最不利地震作用方向角”填写到“斜交抗侧力构件夹角”栏,这样程序可以自动按最不利工况进行包络设计。

也就是说填入水平力与整体坐标夹角后需要人为考虑比较输入和不输入这个夹角的配筋情况进行从严配筋,填入此角度也会影响风荷载计算配筋;而“斜交抗侧力构件附加地震角度”输入后不需要人工干预,程序自动根据最不利地震作用计算配筋和风荷载作用下配筋自动计算比较。

出现地震作用最不利方向角又需要人工处理的原因是程序计算配筋是按两个主轴方向考虑,出现最不利地震作用方向角我们不考虑的话,可能相差比较大。

一般情况下都小于15°,也就是填写0就可以了。

02.混凝土和钢材容重《荷规》附录A混凝土:一般需考虑抹灰、装修等所以框架结构:25.5~26框剪:26~26.5 剪力墙:26.5~27采用轻质混凝土时可根据情况适当减小。

钢材:容重为78,但是对于钢结构工程考虑到建筑装修荷载、钢构件加劲肋、连接节点及高强度螺栓等附加重量及防火、防腐及外包轻质防火板的影响,此处的值往往是刚才容重乘以1.04~1.18的放大系数,即82~93。

03.裙房层数裙房层数:裙房包含地下室。

裙房地下室1层地上2层时填入3。

此参数主要是作为带裙房的塔楼结构剪力墙底部加强区高度的判断依据,按规范要求加强区取到裙房屋面上一层。

关于PKPM参数设置的摘抄整理

关于PKPM参数设置的摘抄整理

一、SATWE前处理——接PMCAD生成SATWE数据分析与设计参数定义总信息水平力与整体坐标夹角(度):初始值为0,satwe可以自动计算出这个最不利方向角,并在wzq.out中输出。

可根据把这个角度作为地震作用的方向角重新进行计算,以体现最不利地震作用的影响。

地震沿着不同的方向作用,结构地震反应的大小一般也不同。

结构地震反应是地震作用方向角的函数(逆时针为正)。

混凝土容重:27kN/m2(在自重荷载有利的情况下,要取25kN/m2)。

钢材容重:78 kN/m2裙房层数:按实际情况。

高规及抗规规定:与主楼连为整体的裙楼的抗震等级不应低于主楼的抗震等级,主楼结构在裙房顶部上下各一层应适当加强抗震措施;因此该数必须给定。

转换层所在层号:按实际情况。

该指定只为程序决定底部加强部位及转换层上下刚度比的计算和内力调整提供信息,同时,当转换层号大于等于三层时,程序自动对落地剪力墙、框支柱抗震等级增加一级,对转换层梁、柱及该层的弹性板定义仍要人工指定。

(层号为计算层号)地下室层数:按实际情况。

1:程序据此信息决定底部加强区范围和内力调整。

2:当地下室局部层数不同时,以主楼地下室层数输入。

3:地下室一般与上部共同作用分析;4:地下室刚度大于上部层刚度的2倍,可不采用共同分析;5:地下室与上部共同分析时,程序中相对刚度一般为3,模拟约束作用。

当相对刚度为0,地下室考虑水平地震作用,不考虑风作用。

当相对刚度为负值,地下室完全嵌固6:根据程序编制专家的解释,填3大概为70%~80%的嵌固,填5就是完全嵌固,填在楼层数前加“-”,表示在所填楼层完全嵌固。

到底怎样的土填3或填5,完全取决于工程师的经验。

7、该参数为导风荷载荷形成嵌固约束信息服务。

墙元细分最大控制长度:程序限定1.0-5.0之间,隐含值为2.0,该值对分析精度略有影响,但不敏感,对于一般工程,可取隐含值,对于框支剪力墙结构,可取的略小一些,取1.5或1.0。

PKPM中satwe参数的解读总结

PKPM中satwe参数的解读总结

PKPM中satwe参数的解读总结三种参考⽂献解读参数:1.点击相应的选项在窗⼝下⽅会有相应的规范2.PKPM⼿册3.钢筋混凝⼟框架以及砌体结构pkpm设计和应⽤2.3.1总信息1.⽔平⼒与整体坐标夹⾓⽤于指定地震作⽤和风荷载计算时⽔平⼒⽅向与整体坐标轴X轴之间的夹⾓。

⽤于计算⽔平地震作⽤。

暂时为0,对于不规则结构还要在W AQ.out⽂件查看⾓度后填⼊再重新算。

2.混凝⼟容重⼀般应考虑构件表⾯抹灰等装饰层⾃重,因此该值可以填写为26-27,剪⼒墙可取27。

3.钢材容重当考虑钢构件中加劲肋等附加重量以及表⾯装饰层、防腐涂层和防⽕层⾃重时候,容重需要乘1.04-1.18等放⼤系数,因此该值可填写为81-92。

4.裙房层数⽤于确定带裙房的塔楼结构剪⼒墙底部加强区的⾼度。

从结构最底层算起(包括地下室层数)。

⽤于判断剪⼒墙底部加强区⾼度。

且⾼层建筑混凝⼟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规定抗震设计时候,塔楼中与裙房相连的外围柱、剪⼒墙,从固定端⾄裙房屋⾯上⼀层的⾼度范围内,柱纵向钢筋的最⼩配筋率应该适当提⾼,柱箍筋宜在裙楼屋⾯上下层的范围内全⾼加密。

5.转换层所在层号⾼层建筑混凝⼟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规定带托墙转换层的剪⼒墙结构(即部分框⽀剪⼒墙结构)以及带托柱转换层的筒体结构,并对这两种带转换层的结构规定了不同设计要求。

6.嵌固端所在层号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规定了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时候,抗震等级确定原则。

取值⽅法是当地下室顶板作为嵌固部位时候,嵌固端所在层为地上⼀层,即地下室层数加⼀,当结构嵌固在基础顶⾯时候,则嵌固端所在层号为1。

7.地下室层数该参数为上部结构同时进⾏内⼒分析的地下室部分的层数。

同时,程序能结合地下室信息页的地下室外围回填⼟约束作⽤数据,考虑回填⼟的约束作⽤。

当上部结构与地下室共同进⾏内⼒整体分析时候,此时基础顶⾯为结构的嵌固端,应该输⼊地下室层数。

史上最全PKPM-SATWE参数设置介绍

史上最全PKPM-SATWE参数设置介绍

总信息 (4)水平力与整体坐标夹角 (4)混凝土容重 (5)钢材容重 (5)裙房层数 (5)转换层所在层号 (5)嵌固端所在层号 (6)地下室层数 (8)墙元细分最大控制长度 (8)弹性板细分最大控制长度 (8)转换层指定为薄弱层 (8)对所有楼层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 (9)地下室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 (9)墙梁跨中节点作为刚性楼板从节点 (10)计算墙倾覆力矩时只考虑腹板和有效翼缘 (11)弹性板与梁变形协调 (12)采用自定义构件施工次序 (12)结构材料信息 (13)结构体系 (13)恒活荷载计算信息 (13)施工次序 (15)风荷载计算信息 (16)地震作用计算信息 (16)结构所在地区 (17)特征值求解方式 (17)“规定水平力”的确定方式 (17)墙元侧向节点信息 (18)风荷载信息 (19)地面粗糙度类别 (19)修正后的基本风压 (19)X、Y向结构基本周期 (21)风荷载作用下结构的阻尼比 (22)承载力设计时风荷载效应放大系数 (22)用于舒适度验算的风压 (23)用于舒适度验算的结构阻尼比 (23)顺风向风振 (23)横风向风振 (24)扭转风振 (25)水平风体型系数 (25)设缝多塔背风面体形系数 (26)特殊风体型系数 (27)地震信息 (27)结构规则性信息 (27)设防地震分组 (28)设防烈度 (28)砼框架、剪力墙、钢框架抗震等级 (29)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 (30)中震(或大震)设计 (31)按主振型确定地震内力符号 (31)按抗规(6.1.3-3)降低嵌固端以下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 (32)程序自动考虑最不利水平地震作用 (32)斜交抗侧力构件方向附加地震数,相应角度 (32)考虑偶然偏心 (32)考虑双向地震作用 (33)计算振型个数 (34)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活载组合值系数 (34)周期折减系数 (35)结构的阻尼比 (35)特征周期、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用于12层以下规则砼框架结构薄弱层验算的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罕遇地震) (36)竖向地震参与振型数 (36)竖向地震作用系数底线值 (36)自定义地震影响系数曲线 (36)活荷信息 (37)柱墙、基础设计时活荷载 (37)梁活荷不利布置最高层号 (38)柱墙基础活荷载折减系数 (38)考虑结构使用年限的活荷载调整系数 (38)梁楼面活荷载折减设置 (38)调整信息 (39)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 (39)梁活荷载内力放大系数 (39)梁扭矩折减系数 (40)托墙梁刚度放大系数 (40)连梁刚度折减系数 (41)支撑临界角 (41)柱/墙实配钢筋超配系数 (41)中梁刚度放大系数 (42)梁刚度放大系数按2010规范取值 (42)砼矩形梁转T形(自动附加楼板翼缘) (43)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区剪力墙抗震等级自动提高一级 (43)调整与框支柱相连的梁内力 (43)框支柱调整系数上限 (44)抗规(5.2.5)调整 (44)弱/强轴方向动位移比例 (45)按刚度比判断薄弱层的方式 (45)指定薄弱层个数及相应的各薄弱层层号 (46)薄弱层地震内力放大系数、自定义调整系数 (46)全楼地震作用放大系数 (47)顶塔楼地震作用放大起算层号及放大系数 (47)设计信息 (49)结构重要性系数 (49)钢构件截面净毛面积比 (49)梁按压弯计算的最小轴压比 (49)考虑P-delta效应 (49)按高规或高钢规进行构件设计 (49)框架梁端配筋考虑受压钢筋 (49)结构中的框架部分轴压比限值按照纯框架结构的规定采用 (50)剪力墙构造边缘构件的设计执行高规7.2.16-4条的较高配筋要求 (50)当边缘构件轴压比小于抗规6.4.5条规定的限值时一律设置构造边缘构件 (51)按混凝土规范B.0.4条考虑柱二阶效应 (51)保护层厚度 (51)过渡层信息 (52)柱配筋计算原则 (52)梁柱重叠部分简化为刚域 (52)钢柱计算长度系数 (53)配筋信息 (54)墙竖向分布筋配筋率 (54)NSW层数和NSW配筋率 (55)箍筋间距 (55)结构底部需要单独指定墙竖向分布筋配筋率的层数NSW/配筋率 (55)梁抗剪配筋采用交叉斜筋方式时,箍筋与对角斜筋的配筋强度比 (55)采用冷轧带肋钢筋(需自定义) (55)荷载组合 (57)地下室信息 (57)土层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值)/扣除地面以下几层的回填土约束 (57)外墙分布筋保护层厚度 (58)回填土容重、回填土侧压力系数 (59)室外地坪标高、地下水位标高 (59)室外地面附加荷载 (59)生成SATWE数据文件及数据检查 (60)保留用户自定义的柱、梁、支撑长度系数 (60)保留用户自定义的水平风荷载 (60)保留用户自定义的边缘构件信息 (60)剪力墙边缘构件的类型 (60)构造边缘构件尺寸 (60)生成用于定制计算书的荷载简图 (60)SATWE计算控制参数 (62)忽略数检警告信息 (62)刚心坐标、层刚度比计算 (62)形成总刚并分解 (62)结构地震作用计算 (62)结构位移计算 (62)全楼构件内力计算 (62)构件配筋及验算 (62)配筋起始/终止层 (62)层刚度比计算 (62)地震作用分析方法 (62)线性方程组解法 (62)位移输出方式 (62)总信息水平力与整体坐标夹角说明书:地震作用和风荷载的方向缺省是沿着结构建模的整体坐标系X轴和Y轴方向成对作用的。

PKPMSATWE参数设置讲解

PKPMSATWE参数设置讲解

SATW参数设置一:总信息1 水平力与整体坐标夹角(度):一般为缺省。

若地震作用最大的方向大于15 度则回填。

2、混凝土容重(KN/m3 :砖混结构25 KN/m3,框架结构26KN/m33、刚才容重(KN/m3 : 一般情况下为78.0 KN/m3 (缺省值)。

4、裙房层数:程序不能自动识别裙房层数,需要人工指定。

应从结构最底层起算(包括地下室),例如:地下室3 层,地上裙房 4 层时,裙房层数应填入7。

5、转换层所在层号:应按PMCA楼层组装中的自然层号填写,例如:地下室3层,转换层位于地上2层时,转换层所在层号应填入 5.程序不能自动识别转换层,需要人工指定。

对于高位转换的判断,转换层位置以嵌固端起算,即以(转换层所在层号-嵌固端所在层号+1)进行判断,是否为3层或3层以上转换。

6、嵌固端所在层号:无地下室时输入1,有地下室时输入(地下室层数+1)。

7、地下室层数:根据实际情况输入。

8、墙元细分最大控制长度(m : 一般为缺省值1。

9、转换层指定为薄弱层:SATWI中转换层缺省不作为薄弱层,需要人工指定。

如需将转换层指定为薄弱层,可将此项打勾,则程序自动将转换层号添加到薄弱层号中,如不打勾,则需要用户手动添加。

此项打勾与在“调整信息” 页“指定薄弱层号”中直接填写转换层层号的效果是完全一致的。

10、所有楼层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一般仅在计算位移比和周期比时建议选择。

在进行结构内力分析和配筋计算时不选择。

11、地下室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一般情况不选取,按强制刚性板假定时保留弹性板面外刚度考虑。

特别是对于板柱结构定义了弹性板3、6情况。

但已选择对所有楼层墙肢采用刚性楼板假定的话此条无意义。

12、墙梁跨中节点作为刚性楼板从节点:一般为缺省勾选。

不勾选的话位移偏小。

13、计算墙倾覆力矩时只考虑腹板和有效翼缘:应勾选,使得墙的无效翼缘部分内力计入框架部分,实现框架,短肢墙和普通强的倾覆力矩结果更合理。

框架-剪力墙结构(短肢剪力墙结构)体系中总地震倾覆力矩比

框架-剪力墙结构(短肢剪力墙结构)体系中总地震倾覆力矩比

一直一来,总是不断有人提出地震倾覆力矩比问题,包括图审单位,设计院总工等。

今天又有家图审单位提出类似问题,说应该每层均满足地震倾覆力矩比50%要求,当然责任人应该首先归《高规》编写者。

1、对于该条,《高规》8.1.3条:抗震设计的框架-剪力墙结构,在基本振型地震作用下,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时,其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应按框架结构采用。

8.1.3条条文解释说明中也没有提起总的地震倾覆力矩是指结构底部(即PKPM地震倾覆力矩比中地面以上第一层)还是每一层。

反倒在《高规》7.1.2条第二款中,涉及短肢剪力墙结构的地震倾覆力矩比,明确提起为总“底部”地震倾覆力矩。

规范原文是:抗震设计时,筒体和一般剪力墙承受的第一振型底部地震倾覆力矩不宜小于结构总底部地震倾覆力矩的50%。

现在产生分歧点就是总地震倾覆力矩和总底部地震倾覆力矩。

2、笔者在过去做设计的过程中,把握尺度有个渐变的过程。

开始是尽量满足每层均达到地震倾覆力矩比50%要求,然后是地面以上第一层满足地震倾覆力矩比50%的要求,再到现在是满足底部加强区满足地震倾覆力矩比50%的要求。

《施岚青》中提起剪力墙的底部加强部位,是指在剪力墙底部的一定高度内,适当提高承载力和加强抗震构造措施。

弯曲型和弯剪型结构的剪力墙,塑性铰一般在墙肢的底部,将塑性铰范围及其以上的一定高度范围作为加强部位,对于避免墙肢剪切破坏、改善整个结构的抗震性能,是非常有用的。

为了剪力墙应具有足够的延性,剪力墙塑性铰出现后,剪力墙底部塑性铰范围内应加强构造措施,提高其抗剪切破坏的能力。

以次类比,把这个概念运用到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笔者再联想到06年在杭州做的一个经济适用房小区和一个临安接近100米的高层办公楼,为这个问题电话请教过浙江省城建院的王银根总工程师,他的意见也是最好底部加强区满足50%这个要求,所以笔者在后来的设计过程中,都是按照底部加强区满足50%来控制的。

pkpm参数说明

pkpm参数说明

高层结构抗震控制与中震设计分析一.超限控制[10]4.其它超限建筑4.1 高度超过28m的单跨框架结构;4.2 抗震规范、混凝土和钢结构高层规程暂未列入的高层建筑结构;特殊形式的大型公共建筑及超长悬挑连筑;特大跨度的连体结构;4.3超限大跨度空间结构:跨度>120m、悬挑长度>40m、单向长度>300m的屋盖;非常用空间结构的大型场馆、一级客运站、大型候机楼、特大型机库。

5.关于超限计算问题5.1 计算程序问题1.SATWE的计算结果,大部分指标介于ETABS和MIDAS之间,结果偏安全.2.目前国内外结构分析软件,在单元模型及解题方法上没有太大区别,但在图形处理上国内外还有差距,国内图形处理速度和精度较差;3.总体分析的整体指标规律国内外软件一致,无大差别;细部由于单元接触边界的处理方法不同,其弹性计算的局部应力有较大差别;4.EPDA/EPSA采用弹塑性纤维束单元模型,理论上比弹塑性铰一维杆件模型先进;5.检查国外软件是否采用中国规范?查软件介面菜单是否能人工指定某一构件的抗震等级.1.验算目标是什么?应力、内力?2.工况?正应力、剪应力?平均应力、最大应力?应控制的是压应力还是拉应力?3.应满足的要求指标?应力云图能说明什么?4.弹性应力集中使问题复杂化.5.可行的办法是计算楼板传力控制断面的抗剪承载力>楼板传递的剪力.即在内力层面进行控制. 假定:层剪力按本层竖向构件剪切刚度分配,则控制断面传递的剪力为ΔV x ,∑∑-⨯=∆nmjx inmji x x Q K kV V ,,;式中:Q x,j ----第j 根竖向构件的下端剪力;F-------控制断面的截面积.V x,i -----第i 层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层(X 或Y 向)总剪力∑nmjk-----分离体板块(n-m+1)根竖向构件的剪切刚度之和;i K -----i 层总剪切刚度;按材料力学公式,[]ττ≤∆=F Vx5.1max ;二.“广东省实施《高规》补充规定”的理解和应用1. 总则1.0.2 高层定义:10层或以上;6层以上且高度>28m 。

【结构】PKPM参数设置教程

【结构】PKPM参数设置教程

【关键字】结构1.1.1水平力与整体坐标夹角(度)规范规定:《抗震规范》,“一般情况下,应允许在建筑结构的两个主轴方向分别计算水平地震作用并进形抗震验算”。

程序实现:该参数为地震作用力方向或风荷载作用方向与结构整体坐标的夹角,逆时针方向为正,如地震沿着不同方向作用,结构地震反映的大小一般也不相同,那么必然存在某个角度使得结构地震反应最为剧烈,这个方向称为最不利地震作用方向,从严格意义上讲,规范中所讲的主轴是指地震沿该轴方向作用时,结构只发生沿该轴方向的侧移而不发生扭转位移的轴线,当结构不规则时,地震作用的主轴方向就不一定时0°或90°,如最大地震力方向与主轴夹角较大时,可以输入该角度考虑最不利作用方向的影响。

操作要点:由于设计人员事先很难估算结构最不利地震作用方向,因此可以先取初始值0°,SATWE计算后在计算书WZQ.OUT中输出结构最不利方向角,如果这个角度与主轴夹角大于±15。

,应将该角度重新计算,以考虑最不利地震作用方向的影响。

注意事项:(1)为避免填入该角度后图形旋转带来的不便,也可以将最不利地震作用方向在多方向水平地震参数中输入。

(2)本参数不是规范要求的,供设计人员选用。

(3)本参数也可以考虑最大风力作用的方向,但需要用户自行设定多个角度进行计算,比较多次计算结构取最不利值。

1.1.2混凝土容重(kN/m3)规范规定:参看《荷载规范》附录A常用材料和构件的自重表。

容重是用来计算梁、柱、墙、板重力荷载用的。

操作要点:初始值钢筋混凝土容重为25.0kN/m3,这适合于一般工程情况,若采用轻只混凝土或需要考虑构件装饰层重量时,应按实际情况修改此参数。

注意事项:如果结构分析是不想考虑混凝土构件自重荷载,可以填0。

1.1.3对所有楼层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规范规定:《高规》,“进行高层建筑内力与位移计算时,可假定楼板在其自身平面内均无限刚性”程序实现:选择该项后,程序可以将用户设定的弹性楼板强制为刚性楼板参与计算。

PKPM结构设计参数介绍

PKPM结构设计参数介绍

PKPM结构设计参数介绍本文介绍PKPM计算软件TAT,SATWE和PMSAP的新、旧规范版本之间的变化,这同时也是新旧规范(抗震规范、高层规程、荷载规范、混凝土规范〉的条文变化。

1,.风荷载风压标准值计算公式为:WK=βzμsμZ W。

其中:βz=1+ξυφz/μz在新规范中,基本风压Wo略有提高,而建筑的风压高度变化系数μE、脉动增大系数ξ、脉动影响系数υ都存在减小的情况。

所以,按新规范计算的风压标准值可能比89规范大,也可能比89规范小。

具体的变化包括下面几条:1)、基本风压::新的荷载规范将风荷载基本值的重现期由原来的30年一遇改为50年一遇:新高规3.2.2条规定:对于B级高度的高层建筑或特别重要的高层建筑,应按100年一遇的风压值采用。

2)、地面粗糙度类别:由原来的A、B、C类,改为A、B、C、D类。

C类是指有密集建筑群的城市市区;D类为有密集建筑群,且房屋较高的城市市区。

3)、凤压高度变化系数:A、B、C类对应的风压高度变化系数略有调整。

新增加的D类对应的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最小,比C类小20%到50%4)、脉动增大系数:A、B、C类对应的脉动增大系数略有调整。

新增加的D类对应脉动增大系数比89规范小,约小5%到10%。

与结构的材料和形式有关。

5)、脉动影晌系数:在89高规中,脉动影响系数仅与地面粗糙度类别有关,对应A、B、C类的脉动影响系数分别为,0.48、0.53和0.63。

在新规范中,脉动影响系数不仅与地面粗糙度类别有关,而且还与建筑的高宽比和总高度有关,其数值都小于89高规。

如C类、高度为5Om、高宽比为3的建筑,υ=0.46,比89高规小28%,若为D类,则小37%。

6)、结构的基本周期:脉动增大系数ξ与结构的基本周期有关(WoT12)。

结构的基本周期可采用结构力学方法计算,对于比较规则的结构,也可以采用近似方法计算:框架结构T=(0.08-1.00)N:框剪结构、框筒结构T=(0.06-0.08)N:剪力墙结构、筒中筒结构T=(0.05-0.06)N。

框支框架承担的地震倾覆力矩占结构总地震力矩之比例的算法说明

框支框架承担的地震倾覆力矩占结构总地震力矩之比例的算法说明

框支框架承担的地震倾覆力矩占结构总地震力矩之比例的算法说明一、标准要求:10.2.16 部份框支剪力墙结构的布置应符合以下规定:7 框支框架承担的地震倾覆力矩应小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二、标准要求的本意:标准条文说明:相较于02规程,此条有两处修改:一。

;二是增加第7款对框支框架承担的倾覆力矩的限制,避免落地剪力墙过少。

三、倾覆力矩算法:以以下图的简单对称结构为例说明:1)V*H求和方式(抗规方式)框架部份按刚度分派的地震倾覆力矩的计算公式in i mj ij c h V M ∑∑===11式中c M ——框架-抗震墙结构在规定的侧向力作用下框架部份分派的地震倾覆力矩;n ——结构层数; m ——框架i 层的柱根数;ij V ——第i 层第j 根框架柱的计算地震剪力; i h ——第i 层层高。

对一根框架柱来讲,依照其平稳条件,21M M h V c += (8) 一样依照平稳条件,现在梁上剪力N V b = (9) 在梁内由梁的平稳条件有Nl l V M b ==2 (10) 那么依照抗规方式计算取得的柱倾覆力矩为:Nl M h V M c c 2221'+== (11)2)力学标准方式(即PKPM 中提供的轴力方式)按力学方式计算倾覆力矩,需要先计算合力作用点,然后用底部轴力对合力作用点取距。

SATWE 中的合力作用点计算方式为 ∑∑=ii i o N x N x (5) 其中o x ——x 向合力作用点i N ——x 向规定水平力下各构件的轴力 i x ——柱的x 坐标或墙柱的中心点x 坐标。

那么框架柱承担的倾覆力矩为: ()[]∑=+-=ni yi o ii cx M x x N M 1(6)即倾覆力矩为轴力产生的倾覆力矩与柱底弯矩之和,墙的计算方式与柱相同。

图6所示框剪结构在水平力F 作用下,在框架柱底部产生的轴力为N ,柱底弯矩为1M ,显然框架承担的倾覆力矩应该为:()12122M L L N M c ++= (7)四结论:从计算结果能够看出:1抗规方式算出的柱底部弯矩占结构总弯矩的比例与墙数量的相关性更强(要紧跟墙柱的刚度在总刚度的占比有关),而轴力方式算出的柱底部弯矩的占结构总弯矩的比例与墙位置的相关性也有专门大关系,乃至占主导的关系(依照轴力计算弯矩时的墙柱与结构合力作用点的距离(即力臂)的有关)。

PKPM抗震相关问题集

PKPM抗震相关问题集

三、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采用7度的抗震构造措施)与设防烈度为7度的抗震等级是否一样?其他判断因素一样时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7度的抗震构造措施)与设防7度他两的抗震措施有何区别?例如,某地区7度设防(0.10g),某医院建筑,框架结构,乙类建筑(重点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加强抗震措施),按规范7度确定地震作用,8度抗震措施。

在PKPM satwe输入参数时,抗震烈度加速度7度,0.10g,框架等级由三级升一级输入二级(框架等级的升高相当于升高一级抗震措施,即8度抗震措施,不同框架等级影响内力计算中的系数取值以及采取的抗震构造措施)。

某些情况下,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与抗震措施的抗震等级不同,此时可以在satwe中设置是否提高抗震构造措施。

例《建筑抗震设计规范》6.1.3中规定6.1.3 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等级的确定,尚应符合下列要求:1 设置少量抗震墙的框架结构,在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底层框架部分所承担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时,其框架的抗震等级应按框架结构确定,抗震墙的抗震等级可与其框架的抗震等级相同。

注:底层指计算嵌固端所在的层。

2 裙房与主楼相连,除应按裙房本身确定抗震等级外,相关范围不应低于主楼的抗震等级;主楼结构在裙房顶板对应的相邻上下各一层应适当加强抗震构造措施。

裙房与主楼分离时,应按裙房本身确定抗震等级。

3 当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地下一层的抗震等级应与上部结构相同,地下一层以下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可逐层降低一级,但不应低于四级。

地下室中无上部结构的部分,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三级或四级。

4 当甲乙类建筑按规定提高一度确定其抗震等级而房屋的高度超过本规范表6.1.2相应规定的上界时,应采取比一级更有效的抗震构造措施。

注:本章“一、二、三、四级”即“抗震等级为一、二、三、四级”的简称。

理解浅薄,希望对你有帮助。

五、抗震中计算地震力的目的是什么,pkpm会根据地震力的作用在建筑哪些部位增加钢筋,地震力与哪些荷载组合回答一:从大方向来说,计算地震力就是用力学方法分析地震对于建筑物的影响,是抗震设计的一环。

PKPM参数

PKPM参数

1、水平力与整体坐标角:一般情况下取0度,平面复杂(如L型、三角型)或抗侧力结构非正交时,如果风荷载影响比较大,需要将风荷载最大角度在此输入进行计算,地震方向可以在斜交抗侧力构件中输入。

2、裙房层数:1:高规第3.9.6条规定:与主楼连为整体的裙楼的抗震等级不应低于主楼的抗震等级,主楼结构在裙房顶部上下各一层应适当加强抗震措施;因此该数必须给定。

2:层数的输入从结构最底层算起,包括地下室层数。

3、嵌固端层号:这里的嵌固端指上部结构的计算嵌固端,当地下室顶板作为嵌固时,那么嵌固端所在层为地上一层,即地下室层数+1。

4、地下室:土层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值)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表5.7.5中灌注桩取值。

如果填负数m则表示地下m层无水平位移。

5、刚性楼板假定主要是在周期比和位移比的算不过的时候点此选项,算配筋时不能点此选项,否则计算结果有问题。

6、结构类型框剪结构:高规8.1.3已有明确规定。

a、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不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10%时,按剪力墙结构设计,其中框架部分应按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框架进行设计。

b、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占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10%~50%时,按框架-剪力墙结构进行设计。

c、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占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80%时,按框架-剪力墙结构进行设计,其最大适用高度可比框架结构适当增加,其中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和轴压比限值宜按框架结构的规定采用。

d、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80%时,按框架剪力墙结构进行设计,但其最大适用高度宜按框架结构采用,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和轴压比限值应按框架结构的规定采用,当结构的层间位移角不满足框架—剪力墙结构的规定时,可按本规程第3.11节的有关规定进行结构抗震性能分析的论证。

7、模拟施工加载:SATWE说明中已明确,模拟1:一次集成刚度,分层加载模拟2:一次集成刚度,柱刚度放大10倍,分层加载模拟3:分层集成刚度,分层加载,最符合实际受力情况,一般情况下均选择模拟3。

(整理)框支框架承担的地震倾覆力矩占结构总地震力矩之比例的算法解释

(整理)框支框架承担的地震倾覆力矩占结构总地震力矩之比例的算法解释

框支框架承担的地震倾覆力矩占结构总地震力矩之比例的算法解释一、规范要求:10.2.16 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7 框支框架承担的地震倾覆力矩应小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二、规范要求的本意:规范条文说明:相比于02规程,此条有两处修改:一。

;二是增加第7款对框支框架承担的倾覆力矩的限制,防止落地剪力墙过少。

三、倾覆力矩算法:以下图的简单对称结构为例说明:1)V*H 求和方式(抗规方法)框架部分按刚度分配的地震倾覆力矩的计算公式in i mj ij c h V M ∑∑===11式中c M ——框架-抗震墙结构在规定的侧向力作用下框架部分分配的地震倾覆力矩;n ——结构层数; m ——框架i 层的柱根数;ij V ——第i 层第j 根框架柱的计算地震剪力; i h ——第i 层层高。

对一根框架柱来讲,根据其平衡条件,21M M h V c += (8) 同样根据平衡条件,此时梁上剪力N V b = (9) 在梁内由梁的平衡条件有Nl l V M b ==2 (10) 则按照抗规方法计算得到的柱倾覆力矩为:Nl M h V M c c 2221'+== (11)2)力学标准方式(即PKPM 中提供的轴力方式)按力学方法计算倾覆力矩,需要先计算合力作用点,然后用底部轴力对合力作用点取距。

SATWE 中的合力作用点计算方法为 ∑∑=ii i o N x N x (5) 其中o x ——x 向合力作用点i N ——x 向规定水平力下各构件的轴力 i x ——柱的x 坐标或者墙柱的中心点x 坐标。

则框架柱承担的倾覆力矩为: ()[]∑=+-=ni yi o ii cx M x x N M 1(6)即倾覆力矩为轴力产生的倾覆力矩与柱底弯矩之后,墙的计算方法与柱相同。

图6所示框剪结构在水平力F 作用下,在框架柱底部产生的轴力为N ,柱底弯矩为1M ,显然框架承担的倾覆力矩应该为:()12122M L L N M c ++= (7)四结论: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1抗规方式算出的柱底部弯矩占结构总弯矩的比例与墙数量的相关性更强(主要跟墙柱的刚度在总刚度的占比有关),而轴力方式算出的柱底部弯矩的占结构总弯矩的比例与墙位置的相关性也有很大关系,甚至占主导的关系(根据轴力计算弯矩时的墙柱与结构合力作用点的距离(即力臂)的有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昨天N问的问题。

2010版PKPM计算结果中有三种地震倾覆力矩计算结果,应该看哪个?
PKPM在WV02Q.OUT文件中输出的地震倾覆力矩分三种情况:
1、规定水平力框架柱及短肢墙地震倾覆力矩(抗规);
2、规定水平力框架柱及短肢墙地震倾覆力矩(轴力方式);
3、内力CQC的框架柱及短肢墙地震倾覆力矩。

根据pkpm方面的解释,10版新规范才开始提出了“规定水平力”的计算方法。

轴力方式是高规的编写专家提出的方法,但并未写入规范里。

内力cqc方法则是08版及之前版本采用的方式。

因此,按10版抗规设计时,看第一种结果。

按02版抗规设计时,看第三种结果。

至于第二种,因为规范未列入,只可作为参考。

地震倾覆力矩用于判断结构类型时(即界定是否按框架-剪力墙设计,或是否短肢墙较多的结构),只需要看嵌固端(或第一层)的计算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