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八大史观

合集下载

高三历史学习应掌握的八大史观.ppt

高三历史学习应掌握的八大史观.ppt

• 7.依据一定的标准对历史时代进行划分是历 史研究的内容之一。有历史学家将中华民 国成立前的中国历史划分为“域内文明的 成人时代”“中华民族文化的蜕变时 代”“中国民族的争存时代”“东西文明 的接近时代”四个时代,下列各项中最有 可能成为其分期依据的是( )
• A.农耕文明的演进 B.不同文明的交流 C.中央集权的加强 D.西学东渐的深入
(1)看所给的文字或图画材料,想出考查的史观,继而想出考 查的考点;
(2)从所给的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和关键的中心句; (3)整合有效信息的基础上,理解好材料的意思,(有时还要 结合课本知识)与选项或者题目设问相对应。
五、学情分析:因考试时间较紧,很多学生直接就题做题,
没有一定的思路,往往会出现失分的现象。
革命史观—— 它是西方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基地,是
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的明显标记;
现代化史观—
它是中国工业基地、技术中心、商业中心和金融中 心,对推动中国经济和社会现代化发挥带头作用;
整体史观——
它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使中国纳入资本主义 世界殖民体系;
文明史观——
它是中国了解和学习西方近代化工业文明的窗口, 也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始走向近代工业文明
所谓史观,就是人们对于历史的总看法。
史观问题首先是认识历史的视角问题,新史 观为我们认识历史提供了新的视角。
史观问题也是历史阐释体系问题,新史观为 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历史阐释体系。
我们应运用新史观去引领历史知识的复习, 让历史学习具有时代活力,适应高考历史试题的 变化。
近代化史观 文明史观
全球史观 革命史观 社会史观
多元史观解读历史事件
思考:对于下列中国近代史上的历史现象,运用何种史观会

高三历史学习应掌握的八大史观

高三历史学习应掌握的八大史观

高三历史学习应掌握的八大史观如果要学好历史的话,我们是需要拥有历史观的,这样才能更加的客观看待事物,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高三历史学习应掌握的八大史观,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全球史观(整体史观)1.基本概念: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又称为整体史观。

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查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2.主要线索:①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这一转变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新航路的开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标志着其基本完成,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则是整体世界发展的深入阶段。

②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两条主线,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简单地讲,整体史观就是要把握人类社会横向发展的历史进程,在这一进程中重视交往、强调交往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二、文明史观1.基本内涵:文明史观,通常被称为文明史研究范式,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模式。

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

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交替促进、共同发展。

2.主要线索:①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从范围上可以分为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文明。

②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3、“文明史观”构建中的正确态度:第一,文明史观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依据。

第二,重视至今仍有重大影响的文明成果。

历史八大史观(紧密复杂版)

历史八大史观(紧密复杂版)

历史八大史观(紧密复杂版)历史八大史观历史是一本永远无法翻篇的书,它承载着人类漫长而复杂的过去,对于我们了解过去、认识现在、展望未来都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对于历史的理解往往存在不同的观点和解读。

历史八大史观是在历史研究领域中广泛讨论和引用的八种历史理论,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历史学家们对历史的认知和态度。

本文将以紧密复杂版的形式,一一介绍这八大史观,以期能够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历史的本质。

一、万物有灵万物有灵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史观,它认为自然界中所有的事物都具有灵性。

在这种史观下,人与自然、事物之间的关系被赋予了一种超自然的意义。

人们将历史事件与神秘的力量相联系,相信命运和神明的干涉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要力量。

二、唯心史观唯心史观是一种强调意识形态和精神活动在历史中起主导作用的观点。

在这种史观下,人们认为思想、信仰、价值观等精神因素对历史的发展和演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唯心史观强调个人和集体意识形态的力量,将历史解释为人们对于世界的想象和再创造。

三、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一种强调物质制度和经济基础在历史中起主导作用的观点。

在这种史观下,人们认为经济结构和社会制度是决定历史发展的根本因素。

唯物史观强调社会、经济和政治的相互作用,将历史解释为物质利益和阶级斗争的结果。

四、进化论史观进化论史观是一种强调历史发展是演化的结果的观点。

在这种史观下,人们将历史看作是一种有序而逐渐演变的过程,各个历史阶段通过演化相互联系,向着更高的形态发展。

进化论史观认为历史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人类社会也在不断向前发展。

五、社会历史学派社会历史学派是一种强调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对历史的影响的史观。

在这种史观下,人们将历史看作是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相互关系的产物,社会关系的变化推动历史的演进。

社会历史学派强调社会制度和社会阶级对历史进程的塑造作用。

六、文化史观文化史观是一种强调文化和思想对历史演变的重要影响的观点。

在这种史观下,人们认为文化是历史的核心,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形态和文化传承对历史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2018年高考历史必须掌握的八大史观

2018年高考历史必须掌握的八大史观

2018年高考历史必须掌握的八大史观一、全球史观(整体史观)1.基本概念: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又称为整体史观。

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查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2.主要线索:①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这一转变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新航路的开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标志着其基本完成,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则是整体世界发展的深入阶段。

②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两条主线,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简单地讲,整体史观就是要把握人类社会横向发展的历史进程,在这一进程中重视交往、强调交往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例1】全球史观下的历史知识整合——世界市场:①1500年前后,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②19世纪中期,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已初步形成。

③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世界殖民地的基本被瓜分完毕,世界市场体系最终形成。

④二战后,美苏冷战,两极对峙格局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⑤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

二、文明史观1.基本内涵:文明史观,通常被称为文明史研究范式,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模式。

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

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交替促进、共同发展。

2.主要线索:①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从范围上可以分为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文明。

②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2019高考历史必须掌握的八大史观

2019高考历史必须掌握的八大史观

2019年高考历史必须掌握的八大史观一、全球史观(整体史观)1.基本概念: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又称为整体史观。

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查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2.主要线索:①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这一转变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新航路的开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标志着其基本完成,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则是整体世界发展的深入阶段。

②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两条主线,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简单地讲,整体史观就是要把握人类社会横向发展的历史进程,在这一进程中重视交往、强调交往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例1】全球史观下的历史知识整合——世界市场:①1500年前后,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②19世纪中期,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已初步形成。

③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世界殖民地的基本被瓜分完毕,世界市场体系最终形成。

④二战后,美苏冷战,两极对峙格局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⑤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

二、文明史观1.基本内涵:文明史观,通常被称为文明史研究范式,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模式。

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

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交替促进、共同发展。

2.主要线索:①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从范围上可以分为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文明。

②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高考历史中涉及的主要史观

高考历史中涉及的主要史观

高考历史中涉及的主要史观一、全球史观(整体史观) :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又称为整体史观。

它是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来考查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二、文明史观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认为人类创造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研究的基本内容。

认为人类文明是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交替促进、共同发展。

三、三、现代化(近代化)史观:现代化也称近代化。

它是指世界各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即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它包含了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多个方面。

现代化是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一种观点认为现代化首先从西欧开始,随之通过殖民扩张弥散到亚、非、美广大地区,因此现代化在历史上又被称为欧化、西化或工业化。

四、四、社会史观:主要指从人们生活的现实社会的角度观察历史,着重研究历史的结构和进程,注重分析研究广义的社会问题包括政治问题、经济问题、文化问题等所有问题。

社会史观认为研究历史不仅要“眼光向上”,关注“大人物”和“大事件”,还要“眼光向下”,关注“小人物”,关注与平民百姓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小事”。

五、五、革命史观:就是从现实革命斗争的需要出发,从革命者的立场与视野来研究和品评以往革命斗争史中的事件与人物的一种历史观。

该史观认为阶级社会中阶级矛盾是不可调和的,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

六、六、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亦称唯物史观,它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它是一种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是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具有辩证的观点。

七、生态史观:是生态学和历史学“融合”的产物。

其认为历史演变中人与自然,社会系统与自然系统的关系,是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高中历史学习中常见的史观

高中历史学习中常见的史观

精神文明;从范围上可以分为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文明。

②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使用方法:一要注意不同文明类型的特点与主要成就,二要注意不同类型的文明之间的交流、借鉴、融合与碰撞。

具体案例:例1:资本主义的发展史也是一部工业文明的历史,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例2:把近代史上的各次侵华战争放置在文明冲突的角度来认识。

(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包括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即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到民主等;经济上的工业化,即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工业、从自然经济到商品经济等;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理性化;社会生活的现代化。

现代化是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具体案例:中国近代化的两大主题:一是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二是繁荣富强和持续发展。

具体案例:全球史观下的历史知识整合——世界市场:①1500年前后,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②19世纪中期,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已初步形成。

③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世界殖民地的基本被瓜分完毕,世界市场体系最终形成。

④二战后,美苏冷战,两极对峙格局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⑤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

相关的小事件的历史,包括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等,研究历史,不仅要“眼光向上”,关注“大人物”和“大事件”,还要“眼光向下”,关注“小人物”,关注与平民百姓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小事”,社会问题具有广泛性、综合性和阶段性等特点,其研究领域主要包括社会变迁史、社会日常生活史、社会习俗史、家庭婚姻史、城市进化和人口流动史、社会保障史、社会政策史、人与环境关系史等。

属于唯物史观具体案例:英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是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的阶级斗争在推动。

历史八大史观(紧密复杂版)

历史八大史观(紧密复杂版)

历史中的“八大史观”史观是学生的一个盲点,也是历史研究、学习、教学等方面的一个重要方法。

一、全球史观(整体史观)1.基本概念: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又称为整体史观。

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查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2.主要线索:①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这一转变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新航路的开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标志着其基本完成,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则是整体世界发展的深入阶段。

②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两条主线,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简单地讲,整体史观就是要把握人类社会横向发展的历史进程,在这一进程中重视交往、强调交往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例1】全球史观下的历史知识整合——世界市场:①1500年前后,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②19世纪中期,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已初步形成。

③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世界殖民地的基本被瓜分完毕,世界市场体系最终形成。

④二战后,美苏冷战,两极对峙格局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⑤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

二、文明史观1.基本内涵:文明史观,通常被称为文明史研究范式,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模式。

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

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交替促进、共同发展。

2.主要线索:①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从范围上可以分为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文明。

高中历史史观

高中历史史观

高中历史史观 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史观所谓“史观”,就是关于人类历史运行的总体看法,是观察与解读历史的基本模式。

一、文明史观亦称文明史研究范式,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模式。

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主要内容有:从横向看,包括经济文明(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政治文明(从人治、专制到民主、法治)和精神文明(从迷信、愚昧到科学、解放)。

物质文明体现的是人类在改造自然过程中处理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政治文明体现的是人类在改造社会过程中处理的人与人的关系。

精神文明体现的是人类在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中处理的主观与客观、人与自我的关系;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农业文明时代(新石器、青铜、铁器)、工业文明时代(手工工场、蒸汽、电气和信息)。

从范围上,可分为古希腊、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系统。

特别提醒:第一:承认人类文明统一性的同时充分肯定其多样性。

第二:提倡宽容精神,承认和容许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

二、现代化(近代化)史观含义:从1500年开始,人类由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开始了现代化进程,其动力是工业化,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科教、生态各个方面。

主要内容有:①政治现代化主要指民主化和法制化进程,即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政治到民主政治等内容。

②经济现代化主要指工业化和市场化进程,即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工业、从自然经济到市场经济等内容。

③思想文化现代化主要是指科学化、大众化(世俗化)、理性化进程。

④社会生活现代化除物质生活的改善和提高外,主要是指城市化和社会组织整合化等。

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中国近代化:两大主题:一是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二是繁荣富强和持续发展。

发展历程:第一阶段:近代化的启动阶段(1840~1895年)第二阶段:近代化的发展阶段(1895~1915年)第三阶段:近代化的深化阶段(1915~1927年)第四阶段:近代化的曲折前进阶段(1927~1949年)第五阶段:腾飞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启示:国家独立、政权巩固、秩序稳定是实现近代化的必要前提;必须解决农业问题,才能为近代化提供支撑;只有对外开放,放眼世界,国家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真正实现现代化。

高中历史八大史观

高中历史八大史观

八大史观全球史观(整体史观)1.基本概念: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又称为整体史观。

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查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2.主要线索:①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这一转变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新航路的开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标志着其基本完成,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则是整体世界发展的深入阶段。

②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两条主线,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简单地讲,整体史观就是要把握人类社会横向发展的历史进程,在这一进程中重视交往、强调交往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例1】全球史观下的历史知识整合——世界市场:①1500年前后,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②19世纪中期,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已初步形成。

③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世界殖民地的基本被瓜分完毕,世界市场体系最终形成。

④二战后,美苏冷战,两极对峙格局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⑤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

文明史观1.基本内涵:文明史观,通常被称为文明史研究范式,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模式。

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

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交替促进、共同发展。

2.主要线索:①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从范围上可以分为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文明。

②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高三历史学习应掌握的八大史观共70页

高三历史学习应掌握的八大史观共70页
Thank youLeabharlann 高三历史学习应掌握的八大史观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高中历史常用史观

高中历史常用史观

基本史观
1.社会史观:指研究历史上社会结构与日常生活及其所反映的社会意识
的运动体系。

社会结构又分为阶段与阶层、社会组织与群体、婚姻与家庭、社会与人口、社会关系等社会成分的构成以及运动机制;社会生活包括以衣、食、住、行为主要内容的生活方式的变迁和教育、医疗、就业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与运作;社会意识包括社会风气、习俗、信仰等精神观念的变化发展及其社会功能。

2.近代化(现代化)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实现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
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主要内容是政治民主、法制化,经济工业化,思想理性化。

3.全球史观(整体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一个整体,是从分散发展到
整体发展演进的历史。

4.文明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

纵向看,包括采猎
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横向看,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

5.革命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通过不断的革命斗争推动社会演进的历史。

6.马克思主义史观(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在发展中不断前进,不
断从低级向高级形态发展。

它强调两点:一是强调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物质的东西、经济的东西;二是强调社会发展是辩证的发展、矛盾的发展。

7.生态史观是一种主张从地理环境的生态结构出发,运用生态学的理论
和方法来研究与解释人类文明发展模式的观点。

由日本学者梅倬忠夫倡导。

高考历史 主要史观介绍和应用

高考历史 主要史观介绍和应用

史观介绍和应用史观介绍:1.现代史观即近代史观(范式)现代化和近代化在通常情况下,意思相同,是指由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换的过程,其动力是工业化。

它既包含物质生产方式的改变(工业化)、民主政治体制的确立(民主化),还包括社会生活和风俗的演进(城市化),人们思想意识的演化(世俗化和理性化)等内容。

2.全球史观现(范式)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因此又称为整体史观。

是把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视为一个有机整体,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的过程。

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3.文明史观(范式)主要内容是:人类历史从本质上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

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交替促进、共同发展。

4.革命史观革命史观(阶级斗争史观)其理论基础源于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1)不同的社会形态有着的相应的对立阶级。

(2)不同的阶级有着不同的阶级利益和阶级立场;任何阶级的措施、观点都是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近代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三者之间的关系三种史观都着眼于生产力的发展变化,是相互联系和包容的。

文明史观更具有宏观性,现代史观和全球史主要着眼于近现代,强调的是1500年以来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和工业文明向全球扩散的历史,是文明史观的一个特定阶段。

5、其他史观:生态史观和比较史观(1)生态史观认为,史学研究应从关注历史上的人转换为关注历史上的人与自然及其二者的关系。

生产力是沟通人与自然关系的桥粱。

生产力是人类利用、改造和保护自然的能力。

生态史观认为,评估历史流变中人类的活动,应兼顾人类和自然(包括各物种乃至整个地球)、近期与远期、局部和整体的利益。

维护社会系统与自然系统的动态平衡,是能思维有意识的人类不可推御的责任。

一、农耕文明时代中国古代“农本”思想对生态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学常见的历史史观

中学常见的历史史观

中学常见的几种历史观一、文明史观:又叫文明史范式。

文明史观认为,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人类文明史可分解为物质文明史、政治文明史、精神文明史、社会文明史。

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包括物质(经济)文明(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政治文明(从人治、专制到民主、法治)和精神文明(从迷信、愚昧到科学、解放),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共同发展。

从纵向上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和后工业文明时代(知识经济)。

从范围上看,可分为古希腊、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系统。

文明史观是一种宏观的历史观,侧重从全球的角度去思考,从长时段的历史去观察,从文明传承的现实去追溯,基本涵盖了现代化史观和全球化史观。

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纵向转变就是现代化;工业文明从“原发内生型”国家横向扩展的过程(工业文明自欧美向全球不断扩展的过程)就是全球化。

二、现代化(近代化)史观认为人类社会近现代的历史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演进的历史,即现代化的历史。

现代化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现代化。

经济现代化主要是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

政治现代化的主要内容是民主化和法治化。

现代化进程一般指在生产力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推动下,人类社会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主要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和转变。

其主要内容包括:(1)政治现代化主要指民主化和法制化,即从人治到法律化、从专制政治到民主政治等内容。

(2)经济现代化主要指工业化和市场化进程,即从传统农业到工业化、自然经济到市场经济化等内容。

(3)文化现代化主要是指科学化和大众化进程。

(4)社会生活现代化除物质生活的改善和提高外,主要是指城市化和社会组织整合化等。

从现代化角度备考:高考命题注重考查经济的工业化、政治的民主化和思想的科学化。

八大历史史观概括

八大历史史观概括

八大历史史观概括
八大历史史观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套对历史发展的基本观点和认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强调历史的客观性、基本规律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经济基础。

2.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认为历史是辩证发展的过程,通过矛盾斗争推动社会变革和进步。

3. 社会历史观:把人民群众作为历史的创造者和决定力量,历史是由人民创造的。

4. 实事求是的历史观:强调历史研究要以实际事实为依据,坚持科学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

5. 历史的阶级斗争观:认识到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动力。

6.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否定任何形式的超自然观念和命运论,强调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和历史的可改造性。

7. 历史的继承和创新观:强调历史的发展是继承和创新的过程,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

8. 历史的国际性观点:历史是世界历史的一部分,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这些历史史观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对历史研究和历史教育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也对中国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高中历史几种史观简介

高中历史几种史观简介

例证说明 工业革命——自由竞争——第二次工业 革命——垄断组织——垄断组织间的自 由竞争加剧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罗斯福新政。 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兴——新航路开 辟——经济发展——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政治变革——经济发展 商品经济发展——城市发展、市民阶层壮 大——市民文学、工商皆本、经世致用思想 出现。
(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三)文明史观
【理论阐释】文明史观,通常被称为文明史研究范式,是
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模式。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
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
精神文明;从范围上可以分成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中华
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系统。
东 方 农业文 小农经济 中央集权 明
主流思想
儒家思想
西 方
海洋文 明顿《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 重建》一文中认为:人类历史的大多数时候都是 文明的历史而不是国家的历史,文明的历史意义 比国家的意义更大。他把人类文明的交流划分为 三个时期:1500年以前称之为遭遇时期,1500— 19世纪末称之为冲击时期,而19世纪末到20世纪 则是相互作用时期。 (1)概括导致1500年前后“文明遭遇”主要历 史事件。它对人类文明的交流有何重要影响?
复习备考时,一要注意不同文明类型的特点与主要成就,
二要注意不同类型的文明之间的交流、借鉴、融合与碰撞。
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
(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
(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16世纪前的东西方文明的不同

八大史观

八大史观

3 文 明 史 观
主要成就,二要注意不同类型的文 明之间的交流、借鉴、融合与碰撞。 物质文明 横 向 政治文明 精神文明
纵向------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
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 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
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 时代)。 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就 是现代化的过程。
八 大 史 观
——高三历史复习
近代化史观
文明史观
全球史观
革命史观
社会史观
唯物史观
英雄史观
正统史观
各种史观具体解读
所谓史观
——就是人们对于历史的总看法。
1、“现代化史观”就是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 过程就是现代化。现代化史观重点考察的就是这一发展演变的过 程。 历史学家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中说:“广义的现代化主要是 指自工业革命以来现代生产力导致社会生产方式的大变革……
6、社会史观
指对社会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在我国而言,社会 史观即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史观——辩证和唯物地看待 社会。 社会史观的本质是大众化﹑生活化,是“所有人 的历史”或称为“社会习俗的历史”。是与平民百 姓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小事件的历史,包括衣食住 行、风俗习惯等. 相比其他各种史观,该史观更加注重底层民众的社 会生活状况。
生产力推动人类社会发展根本动力;
4、唯物史观
评价历史的根本标准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等
5、“革命史观: 亦称“阶级斗争史观” 或 “反帝反封建史观”。 持“阶级斗争史观”的学者通常认为:近代中国各种灾 难的基本根源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反动统治。拯救 中国的基本途径是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太平天国运动、 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构成了近代史的主要 内容和分期标志。因为它们是把中国拉出半殖民地半 封建泥沼的过程,是进步的过程。

高中历史几种史观的解读

高中历史几种史观的解读

高中历史几种史观的解读对几种史观的解读 (1)现代化(近代化)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实现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包括政治、经济、思想等。

(2)全球史观(整体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一个整体,是从分散发展向整体发展演进的历史。

(3)文明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

纵向看,包括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

(4)革命史观:认为人类的历史是通过不断地革命斗争推动社会演进的历史。

(5)社会史观:认为人类历史不仅仅是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等大事件的历史,更是与平民百姓,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小事件的历史,包括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等。

(6)生态史观: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角度分析问题。

一以新史观认识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1.从整体史观的角度看,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各个文明区域间的孤立、分散、隔绝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通道,使世界日益形成一个相互影响、紧密联系的整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

2.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看,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它是新旧两个世界,亚洲、非洲、美洲和欧洲文明的交汇融合。

3.从近代化史观的角度看,新航路的开辟使人类的舞台由大陆转向海洋,改变了世界各区域文明之间政治、经济、贸易、文化等联系的规模和性质,是人类社会走向近代化的起步。

4.从社会史观的角度看,新航路的开辟给西欧社会带来了发展的机遇,促进了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但是给非洲黑人、亚洲人、美洲印第安人带来了殖民灾难。

1.从整体史观的角度看,两次工业革命中新型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明,为世界联系的加强提供了物质条件,推动了整体世界的形成和发展。

2.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看,工业文明是人类由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转变的转折点 3.从近代化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推动了全球近代化的进程,带来了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社会生化上的文明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大史观全球史观(整体史观)1.基本概念: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又称为整体史观。

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查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2.主要线索:①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这一转变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新航路的开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标志着其基本完成,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则是整体世界发展的深入阶段。

②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两条主线,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简单地讲,整体史观就是要把握人类社会横向发展的历史进程,在这一进程中重视交往、强调交往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例1】全球史观下的历史知识整合——世界市场:①1500年前后,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②19世纪中期,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已初步形成。

③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世界殖民地的基本被瓜分完毕,世界市场体系最终形成。

④二战后,美苏冷战,两极对峙格局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⑤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

文明史观1.基本内涵:文明史观,通常被称为文明史研究范式,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模式。

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

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交替促进、共同发展。

2.主要线索:①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从范围上可以分为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文明。

②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3、“文明史观”构建中的正确态度:第一,文明史观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依据。

第二,重视至今仍有重大影响的文明成果。

第三,要正确评价各种文明成果,正确认识人类文明成果与代价的关系。

第四,以文明类型作为基本研究单位,承认文明的多元性。

第五、正确把握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

第六,把中华文明纳入到世界文明中考察。

【特别提醒】第一:承认人类文明统一性的同时充分肯定其多样性。

第二:提倡宽容精神,承认和容许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

复习时:一要注意不同文明类型的特点与主要成就。

二要注意不同类型的文明之间的交流、借鉴、融合与碰撞。

【例1】资本主义的发展史也是一部工业文明的历史,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具体说,包括如下阶段:1. 萌芽——简单协作时期(14~16世纪)。

重大事件: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

2. 兴起——工场手工业时期(17~19世纪初期)。

重大事件:殖民扩张与争霸。

3. 发展——蒸汽时代(19世纪初~1870年)。

重大事件:工业革命。

4. 成熟——电气化时代前期(1870~1917年)。

重大事件: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组织产生、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狂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一战爆发。

5. 相对稳定发展——电气化时代后期(1918~1945年)。

重大事件:1929~1933年,爆发世界经济大危机,美国罗斯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6. 进一步发展——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1945年至今)。

重大事件:1945~1950年,西欧、日本经济快速复苏并达到战前水平,美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

1950~197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强(西德、日本经济崛起),经济格局由美国独霸发展美日欧三足鼎立。

1973~20世纪80年代初,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相互交织。

20世纪80年代初~90年代初,经济回升并增长;90年代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加强、知识经济兴起。

【例2】以文明史观整合中国近代史1.文明的差异:考察同一时期不同地区文明发展的不同程度。

如清朝晚期中国还停留在农耕文明时代,而西方已向工业文明的过渡。

2.文明的碰撞与冲突:把近代史上的各次侵华战争放置在文明冲突的角度来认识。

3.文明的融合:从文明的吸收、内化、演进的视角去审视“西学东渐”和思想近代化进程。

也要注意一国内部不同民族文明的交融。

4.文明的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

近代文明的历程给我们思维的启示:①文明必须保持前代优秀文明,吸收外来先进文明,根据国情进行文明创新。

如社会主义的中国模式对苏联模式的借鉴和扬弃。

②人类文明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尊重不同地区不同文明成果。

如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下,现代化进程没有统一的模式,却有多样化的道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新兴民族国家、社会主义国家三种文明相互影响。

③文明的交流是双向的,其影响也是双向的。

现代化史观1.概念内涵:现代化也称近代化。

它是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包括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即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到民主等;经济上的工业化,即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工业、从自然经济到商品经济等;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理性化;社会生活的现代化。

现代化是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2.主要线索:①政治现代化主要指民主化和法制化进程,即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政治到民主政治等内容。

②经济现代化主要指工业化和市场化进程,即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工业、从自然经济到市场经济等内容。

③思想文化现代化主要是指科学化和理性化进程。

④社会生活现代化除物质生活的改善和提高外,主要是指城市化和社会组织整合化等。

其他还涉及教育现代化、军队与国防现代化、信息传播现代化、人口控制化、社会福利化等。

3.现代化模式的类型现代化模式是指各国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或发展类型,具有多样性的特点,按照不同标准,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①从现代化的动因和起步时间看,可分为:内源型现代化模式,即现代化起步的原因主要是该国或该地区社会内部经济、政治和文化自然发展的结果。

如:英、法等国的现代化。

外源型现代化模式,即指现代化起步是在外部因素的刺激下开始的。

美国、日本和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的现代化。

②从经济体制的特点看,可分为:市场经济模式,如英、法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计划经济模式,如苏联的现代化;混合经济模式,其特点是国家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在现代化过程中都起重要作用,如印度等国的现代化。

③从社会经济的性质看,可分为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

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又可分为苏联模式(即斯大林模式)和中国模式(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

4.准确理解现代化①现代化有西化内容,但不是完全西化。

正确的心态是既要保留民族特色,又要向西方学习。

②现代化是一种历史进程,是动态的。

只要在工业经济时代,现代化就在进行、就在变化。

③现代化是一种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④现代化并不等同于社会进步。

作为一种历史进程,它也有消极的一面,需要人类在探索中纠正失误。

⑤建立民族独立国家是现代化的前提,民族独立是现代化的产物。

社会史观1.基本内涵:社会史观主要指从社会的角度观察历史。

着重研究历史的结构和进程,注重分析研究广义的社会问题包括政治问题、经济问题、文化问题等所有问题。

2.主要内容:社会问题的核心是社会保障或社会福利及其相关问题。

社会问题具有广泛性、综合性和阶段性等特点。

其研究领域主要包括:社会变迁史、社会日常生活史、社会习俗史、家庭婚姻史;城市进化和人口流动史、社会保障史、社会政策史、人与环境关系史等。

【例1】“社会史观”下的历史复习:以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为例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四次大变迁第一次: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第二次:1911年,辛亥革命后第三次: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四次: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革命史观1.基本含义:所谓革命史观,就是从现实革命斗争的需要出发,从革命者的立场与视野来研究和品评以往革命斗争史中的事件与人物的一种历史观。

2.主要线索:革命史范式作为中国近代史学界从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占绝对主导地位的理论范式。

其理论基础源于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

根据这一学说,在阶级社会里,两大对立阶级之间的矛盾,最集中地反映了该社会发展阶段的基本矛盾,考察和研究阶级矛盾、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发展,便能把握住历史发展中最本质的内涵,揭示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性。

唯物史观1.主要含义:历史唯物主义,亦称唯物史观,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历史观。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具有辩证的观点。

2.主要理论: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推动一切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

生产力包括劳动者、劳动对象和生产工具。

进入工业社会,生产工具主要表现为科技的进步,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

经济基础是指与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在一定历史阶段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的政治、法律、道德、哲学、艺术、宗教等观点,以及同这些观点相应的政治、法律等制度和设施的总和。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又具有反作用。

C.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表现为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进行社会革命,夺取国家政权。

D.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

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是以人民群众的作用为基础的。

任何一个历史人物的产生都是时代造就的,是时代的必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时势造英雄”。

任何一个历史人物的活动及其作用都受着历史发展规律即必然性的支配,而不能违背历史发展潮流,个人的作用无法改变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个人只能顺应历史的发展。

英雄人物在历史的发展中不起决定作用,但起促进作用。

E.继承和发展。

对待历史文化遗产应该是批判地继承,在继承中发展。

第一、批判不等于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全盘否定。

之所以要批判地继承,是因为历史文化遗产往往存在时代和阶级的局限。

第二、继承是为了发展,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传统文化遗产与外来文化,推陈出新。

第三,以古鉴今。

总结历史,吸取历史的经验与教训,联系现实,面向未来,发展民族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